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14.1.1变量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

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 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

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

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

思考:怎样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小结:变量与常量

作业:阅读教材5页,11.1.2函数

课题:14.1.2函数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准确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和函数

会用变化的量描述事物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函数的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计算器

教学说明:注意区分函数与非函数的关系,学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岁生日时,看到他爸爸为他记录的以前各年周岁时体重数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岁时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吗?

信息2: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随着旋转时间t(min)与你离开地面的高度h(m)之间的关系如图,你能填写下表吗?

新课:

问题:(1)如图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

①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铁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2)收音机上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对应的数:

①这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这张表是怎样刻画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你能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

吗?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范例:例1 判断下列变量之间是不是函数关系:

(5)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

(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7)某人的年龄与身高;

活动1:阅读教材7页观察1. 后完成教材8页探究,利用计算器发现变量和函数的关系

思考:自变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

例2 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解:(1)y=50-0.1x

(2)0≤x≤500

(3)x=200,y=30

活动2:练习教材9页练习

小结:(1)函数概念

(2)自变量,函数值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

作业:18页:2,3,4题

课题:14.1.3函数图象(一)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图表描述变量的变化规律,会准确地画出函数图象

结合函数图象,能体会出函数的变化情况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增强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函数的图象

难点: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直尺

教学说明:在画图象中体会函数的规律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下图是一张心电图,

信息2: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他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的变化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新课:

问题: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为S=x2,你能想到更直观地表示S与x 的关系的方法吗?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诃子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graph)。

范例:例 1 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有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名离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8) 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9) 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10) 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11) 小明给玉米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12) 玉米地离小名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2 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 的每一确定的值,y 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 是x 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y=x+0.5; (2)y=x

6

(x>0) 解

活动1: 教材16页练习1,2题 思考: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小结:(1)什么是函数图象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作业:19:5,7题

课题:14.1.3函数图象(二)

知识与技能:学会函数不同表示方法的转化,会由函数图象提取信息

正确识别函数图象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难点:从函数图象中提取信息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直尺

教学说明:在画图象中找函数的规律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

信息2:

新课:

函数的表示方法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形法,这三种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范例:例1 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消耗司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个小时水位高度.

7)

解:(1)y=0.05t+10 (0≤t≤

(2)当t=5+2=7时,y=0.05t+10=10.35

预计2小时后水位将达到10.35米。

思考: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其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例2 已知函数y=2x-3,求:

(1)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1;

(3)若该函数图象和函数y=-x+k相交于x轴上一点,试求k的值.

活动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与函数y=2x-1的图象,并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练习:教材18页:练习1,2题

小结:(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与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关系;

作业:20页8,9,10题

11.2.1 正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知识与技能: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回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我们来共同分析:

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25600÷(30×4+7)≈200(km)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0≤x≤127)

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

的变化而变化.

解: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 r .

2.依据密度公式p=m

V 可得:m=7.8V .

3.据题意可知: h=0.5n . 4.据题意可知:T=-2t . 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 的形式一样. ? ? ?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 2.y=-2x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 学生活动:

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 中自变量x 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 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画出图象如图(2).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尝试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y=1

2x 2.y=-

1

2x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1

2x?的图象从左

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1

2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

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设计: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Ⅲ.随堂练习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3

2x 2.y=-3x

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一个点来:

1.y= 3

2x (2,3)

2.y=-3x (1,-3)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习题11.2─1、2题.

Ⅵ.活动与探究

某函数具有下面的性质:

1.它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y 随x 增大反而减小.

请你举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写出解析式,画出图象. 解:函数解析式:y=-0.

备选题:

汽车由天津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北京,S(千米)表示汽车离开天津的距离,?t (小时)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如图所示

1.汽车用几小时可到达北京?速度是多少? 2.汽车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有多远?

3.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多长时间? 解法一:用图象解答:

从图上可以看出4个小时可到达.

速度=120

4=30(千米/时).

行驶1小时离开天津约为30千米.

当汽车距北京20千米时汽车出发了约3.3个小时. 解法二:用解析式来解答:

由图象可知:S与t 是正比例关系,设S=kt ,当t=4时S=120 即120=k ×4 k=30 ∴S=30t .

当t=1时 S=30×1=30(千米).

当S=100时 100=30t t=10

3(小时).

以上两种方法比较,用图象法解题直观,用解析式解题准确,各有优特点.毛

§14.2.2 一次函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毛

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4.会用简单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性.

情感态度世界观: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3.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 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5-6x (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

y=-6x+15 (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Ⅱ.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矩形面积y(cm2)随x的值而变化.

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C=7t-35.2.G=h-105.

3.y=0.01x+22.4.y=-5x+50.

它们的形式与y=-6x+15一样,函数的形式都是自变量x的k倍与一个常数的和.如果我们用b来表示这个常数的话.?这些函数形式就可以写成:

y=kx+b(k≠0)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1)y=-8x.(2)y=

8

x

(3)y=5x2+6.(3)y=-0.5x-1.

2.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

(1)一个小球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它是一次函数吗?

(2)求第2.5秒时小球的速度.

3.汽车油箱中原有油50升,如果行驶中每小时用油5升,求油箱中的油量y(升)随行驶时间x(时)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y是x的一次函数吗?

解答:

1.(1)(4)是一次函数;(1)又是正比例函数.

2.(1)v=2t,它是一次函数.

(2)当t=2.5时,v=2×2.5=5

所以第2.5秒时小球速度为5米/秒.

3.函数解析式:y=50-5x

自变量取值范围:0≤x≤10

y是x的一次函数.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图象.并比较两个函数图象,探究它们的联系及解释原因.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加深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的理解,认清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图象形状,倾斜程度及与y轴交点坐标上比较两个图象,?从而认识两个图象的平移关系,进而了解解析式中k、b在图象中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在实际中的表现.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从图象形状,倾斜程度及与y轴交点坐标上比较两个图象,?从而认识两个图象的平移关系,进而了解解析式中k、b在图象中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在实际中的表现.

比较上面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结果: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______,并且倾斜程度_______.函数 y=-6x的图象经过原点,函数 y=-6x+5

的图象与 y轴交于点_______,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6x 向_平移__个单位长度而得到.比较两个函数解析式,试解释这是为什么.

猜想: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直线y=kx有什么关系?

结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绝对值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 0时,向下平移)。画出函数y=2x-1与y=-0.5x+1的图象.

过(0,-1)点与(1,1)点画出直线y=2x-1.

过(0,1)点与(1,0.5)点画出直线y=-0.5x+1.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函数y=x+1、y=-x+1、y=2x+1、y=-2x+1的图象.由它们联想: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 (k、b是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熟悉一次函数图象画法.经历观察发现图象的规律,并根据它归纳总结出关于数值大小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探究方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进而认识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

目的:

引导学生从函数图象特征入手,寻求变量数值变化规律与解析式中k?值的联系.结论:

图象:

规律:

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上升;当k<0时,直线y=kx+b由左至右下降.

性质:

当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Ⅲ.随堂练习

1.直线y=2x-3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与y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图象经过第________象限,y随x增大而_________.

2.分别说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一次函数的图象过哪几个象限?

(1)k>0 b>0 (2)k>0 b<0

(3)k<0 b>0 (4)k<0 b<0

解答:

1.(1.5,0)(0,-3)三、四、一增大

2.(1)三、二、一(2)三、四、一

(3)二、一、四(4)二、三、四

小结

本节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意义,知道了其解析式、图象特征,并学会了简单方法画图象,进而利用数形结合的探究方法寻求出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这使我们对一次函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透彻,也体会到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习题11.2─3、4、8题.

活动与探究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归纳y=kx+b(k、b是常数,k≠0)中b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1.y=x-1 y=x y=x+1

2.y=-2x+1 y=-2x y=-2x-1

过程与结论:

b决定直线y=kx+b与y轴交点的坐标(0,b).

当b>0时,交点在原点上方.

当b=0时,交点即原点.

当b<0时,交点在原点下方.

备用题:

1.若函数y=mx-(4m-4)的图象过原点,则m=_______,此时函数是______?函数.若函数y=mx-(4m-4)的图象经过(1,3)点,则m=______,此时函数是______函数.2.若一次函数y=(1-2m)x+3图象经过A(x1、y1)、B(x2、y2)两点.当x1

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答案:

1.1 正比例1

3一次

2.解:∵当x1y2,∴y随x增大而减小.

据一次函数性质可知:

只有当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故1-2m<0

∴m>1 2.毛

§14.2.2 一次函数(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2.具体感知数形结合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

1.经历待定系数法应用过程,提高研究数学问题的技能.

2.体验数形结合,逐步学习利用这一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知识,掌握了其解析式的特点及图象特征,并学会了已知解析式画出其图象的方法以及分析图象特征与解析式之间的联系规律.如果反过来,告诉我们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某些特征,能否确定解析式呢?

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大家可有兴趣?

Ⅱ.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来分析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

[活动]

活动设计内容: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归纳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转化规律吗?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掌握待定系数法在函数中的应用,进而经历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之间转化规律,增强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重要性的理解.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由图象到解析式转化的方法过程,从而总结归纳两者转化的一般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经过独立思考,研究讨论顺利完成转化过程.概括阐述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象转化的一般过程.

活动过程及结论:

分析: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求出k、b值.因为图象经过两个点,所以这两点坐标必适合解析式.由此可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可得.

设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14.1.1变量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 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 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整理)基本初等函数教案.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和指数函数 考点回顾: 1.幂的有关概念 (1)正整数指数幂 )(*∈????=N n a a a a a n n 个 (2)零指数幂 )0(10 ≠=a a (3)负整数指数幂 ()10,n n a a n N a -* = ≠∈ (4) 正分数指数幂 ) 0,,,1m n a a m n N n *=>∈>; (5) 负分数指数幂 ) 10,,,1m n m n a a m n N n a -* = = >∈> (6)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 ()() 10,,r s r s a a a a r s Q +=>∈ ()()() 20,,s r rs a a a r s Q =>∈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 3.根式的内容 (1)根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 *∈>N n n ,1,n a 叫做根式, n 叫做根指数,a 叫被开方数。 (2)根式的性质: ①当n 是奇数,则a a n n =;当n 是偶数,则 ???<-≥==00a a a a a a n n ②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③零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课堂练习: 1.下列四类函数中,具有性质“对任意的x >0,y >0,函数f (x )满足f (x +y )=f (x )f (y )”的是( ) A .幂函数 B .对数函数

C .指数函数 D .余弦函数 2. (2010·山东理,4)设f (x )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2x +b (b 为常数),则f (-1)=( ) A .3 B .1 C .-1 D .-3 3. (2010·重庆南开中学)已知f (x )=a x ,g (x )=b x ,当f (x 1)=g (x 2)=3时,x 1>x 2,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成立..... 的是( ) A .b >a >1 B .a >1>b >0 C .01>a >0 4. (2010·辽宁,10)设2a =5b =m ,且1a +1b =2,则m =( ) B .10 C .20 D .100 5.(2010·深圳市调研)已知所有的点A n (n ,a n )(n ∈N * )都在函数y =a x (a >0,a ≠1)的图象上,则a 3+a 7与2a 5的大小关系是( ) A .a 3+a 7>2a 5 B .a 3+a 7<2a 5 C .a 3+a 7=2a 5 D .a 3+a 7与2a 5的大小关系与a 的值有关 6. (2010·青岛市质检)过原点的直线与函数y =2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B 作y 轴的垂线交函数y =4x 的图象于点C ,若直线AC 平行于y 轴,则点A 的坐标是( ) A .(1,2) B .(2,4) C .(1 2,2) D .(0,1) 7. (2010·北京东城区)定义在 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 ????? 21-x x ≤0 f x -1-f x -2 x >0 ,则f (-1)=______,f (33)=________. 8.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1)时,f (x )=2x 4x +1. (1)求f (x )在(-1,1)上的解析式; (2)证明:f (x )在(0,1)上是减函数.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9x -2×3x +(3k -1)=0有两个实数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10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k为常数,k 0)的形x 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某村有耕地346.2 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

2 有耕地面积 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 1 . (补充)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 3x (2) y 2 (3) xy = 21 x (4)y 5 (5) y 1 3 x 2 x 例 2 . (补 充) 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2 (m 2)x 3 m2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为 2.若函数 y (3 m )x 8m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优秀教案

第19章一次函数 19.1.1变量与函数(1) 教学目标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 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副弹簧秤和挂件,一根绳子。 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小时) 1 2 3 4 5 s(千米) 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人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注:(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2)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

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 动手实验 1.在一根弹簧秤上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 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 悬挂重物的质量m(kg) 弹簧长度l(cm) 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 长度l(cm)? 2.用10d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的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 。设矩形的长为xdm,面积为Sd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注:分组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深刻体会了变量间的关系,学会了运用表格形式来表示实验信息。 探究新知 (一)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1.在学生动手实验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上面的问题和实验都反映了不同事 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时间t、里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等)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也有些量是始终不变的,如上面问题中的速度60(千米/时)、票价10(元)等,我们称之为常量。 2.请具体指出上面这些问题和实验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3.举出一些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注: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并作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的能力。 (二)函数的概念 1.在前面的每个问题和实验中,是否各有两个变量?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基本初等函数 示范教案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本章教材分析 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的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总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 的符号及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 的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 x 与对数函数y=log a x 互为反函数(a >0,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y=x,y=x 2,y=x 3,y=x -1,y=x 2 1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初等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要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几个特殊函数图象的观察,归纳得出一般图象及性质,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数学的基本方法.把这三种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搞清楚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指数函数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这些材料的作用,并尽可能联系一些熟悉的事例,以丰富教学的情境创设.在学习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材将它与指数函数的有关内容作了比较,让学生体会两种函数模型的增长区别与关联,渗透了类比思想.建议教学中重视知识间的迁移与互逆作用.教材对反函数的学习要求仅限于初步的知道概念,目的在于强化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两种函数模型的学习,教学中不宜对其定义做更多的拓展.教材对幂函数的内容做了削减,仅限于学习五种学生易于掌握的幂函数,并且安排的顺序向后调整,教学中应防止增加这部分内容,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运用计算机绘制指数函数的动态图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教师要尽量发挥电脑绘图的教学功能.教材安排了“阅读与思考”的内容,有利于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应指导学生认真研读.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我们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了解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回顾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础上,类比出正数的n 次方根的定义,从而把指数推广到分数指数.进而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再推广到实数指数,并将幂的运算性质由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第19章一次函数全章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教材教学建议 1、反映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渗透“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在建立和运用函数这种数学模型的过程之中,“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是重要的基础。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意思:1.世界是变化的,客观事物中存在大量的变量;2.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函数是数量化地表达变化与对应思想的数学工具,变化规律表现在变量(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上,函数通过数或形定量地描述这种对应关系。

作为关于函数的初始教学,应有意识地体现函数的本质,这正是本章内容中蕴涵的基本思想。对于运动变化与联系对应的思想的认识也是需要逐步理解的,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在不同阶段对这一思想的渗透介绍要有不同的做法和要求,要逐步深化,要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引导学生认识它。 2、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一次函数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教材对本章重点内容的安排正是按照这样的过程展现的。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问题。用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展示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策略,即“先特殊化、简单化,再一般化、复杂化”的做法。从讨论正比例函数开始。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即y=kx+b中b=0的类型。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的讨论,可以为讨论一般的一次函数奠定基础。关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教材是从特殊到一般用不完全归纳法给出的。由画y=2x的图象归纳出y=kx(k>0)的图象(特殊到一般),讨论一次函数的图象时,教材先对比函数y=kx+b和y=kx的区别,由直线y=kx的平移变换过渡到直线y=kx+b,然后再得出由两点确定直线的一般方法。 3、注重联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建模的作用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现实中存在大量问题涉及具有简单函数关系的变量,其中许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一次(也称线性)的,这为学习本章内容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在教材中,实际问题情境多次出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引入或解释函数等概念。例如,通过候鸟飞行问题引入正比例函数,通过登山问题引入一次函数,通过一系列具体例子解释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借助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为理解抽象的内容服务。 (2).作为函数的应用举例。它们都可以体现数学建摸思想,反映函数的广泛应用性。 4、重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章所讨论的对象是函数,函数的表示法之一是图象法,即通过坐标系中的曲线上点的坐标反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表示方法的产生,将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用数形结合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这在数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本章内容可以对数形结合的方法顺势自然地理解,并逐步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在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结合方面应有细致的安排设计,注意两者的互补作用,体现两者的联系,突出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学习了本章之后,不仅要知道有关函数的图象,更要体验图象的作用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导学案(人教B版)

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学习要点】1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分数指数的运算性质. 【学习要求】1理解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性质.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 2 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复习引入】 1 、相同因数相乘 个 n a aaa ???记作n a ,读作 ,a 叫做幂的 , n 叫做幂的 。其中n 是正整数。 2、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1) (2) (3) (3) 【概念探究】阅读教材85页到88页例1,完成下列各题。 1、 指数概念的扩充:n a 中的n 可以扩展为整数。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为:(1) (2) (3) 。 2 、0a = ,n a -= 3、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都要求 。 4、 如果存在实数x ,使得(,1,)n x a a R n n N +=∈>∈,则x 叫作 。求a 的n 次方根,叫作把a 开n 次方,称作 。 5、规定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是:(1) (2) 。 规定负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是: 。 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为0,0的负分数指数幂和0次幂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以后,指数的概念也就从整数指数扩展到了 指数。 6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1) (2) (3) 。 完成教材89页1题 【例题解析】 例题1计算下列各式,并把结果化为只含正整数指数的形式(式子中的,0a b ≠) (1) 3221 2 3 (3) 9a b a b a b ------= (2)343 20 ()()[ ]()() a b a b a b a b --+--+(0,0)a b a b +≠-≠ 例题2化简下列各式 (1 2(2 3)102 0.5 2 3 1(2)2 (2 ) (0.01) 5 4 - -+?- 小结:化简,注意体会指数的运算性质。 例3: 化简:3 3 2 b a a b b a 练习:(1 【补充练习】 1、 化简,注意体会指数的运算性质: (1)2 2 2 5 2 4 3 2 ()()()a b a b a b --÷ (2)34 0.1 0.01 -- 3、 求值,注意体会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转换: (1) 2 1.53(0.027)-; (2 ; (3 完成教材89页2题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 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全章教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课题:19.1.1变量 知识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 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最新职业技校文化课数学教案:基本初等函数数学

文化课数学教案:基本初等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联系. (2)能更加熟练地解决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分析点评,让学生更能熟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数学认识结构.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观念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函数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三、学法与教具 1、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2、教具: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 1、回顾本章的知识结构

2、指数与对数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b a = N log a N = b

底数 指数←→对数值 提问:在对数式中,a ,N ,b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例1:已知54log 27=a ,54b =3,用108,log 81a b 表示的值 解法1:由54b =3得54log 3=b ∴108log 81=5454log 81log 108=54545454log 27log 3log 212log 272a b a b a +++==+-- 解法2:由54log 275427a ==得 设108log 81,10881x x ==则 所以21(5427)327x -?=? 即:2(5454)5454a x b a -?=? 所以25454,2x ax a b x ax a b -+=-=+即 因此得:2a b x a +=- (1)法1是通过指数化成对数,再由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计算结果. 法2是通过对数化成指数,再由指数的运算性质计算出结果,但法2运算的技巧性较大。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问题1:函数log x x a y a y ==与中,a与x 分别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数学:第四章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一次函数 4.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图象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图象等信息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并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四节.本课时安排了1个学时完成,主要内容是利用图象、表格等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与实际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并且让学生更加明确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它涉及数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概念---基本量.值得一提的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要根据两个条件列出关于k、b的方程组,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下一章的学习内容,因此本节所研究的一次函数,某个参数应较易于从所给条件中获得,从而转化为通过另一个条件确定另一个参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对于一般问题,可在下一章的学习中再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信息(图象、表格、实际问题等)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信息,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寻找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2.课前准备

【完整升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 ),全程所用时间t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 (3)y 与x+1成反比例,当x =2时,y =-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 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5)如果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反比例函数,那么是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练习:P21 1——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另见练习卷 板书设计: 例1 例2 例2 解: 解: 解 练习 练习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 =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备注] 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 =m (m 为一个定值),则x 与y 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最新一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 19.1.1变量 教具;课件,直尺,三角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 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

表示s.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 (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活动:1.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 与金额y的关系为y=2.5x. 2.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电子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1)2.1 指数函数教案

4.2.1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几何画板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验活动过程中引领学生主动探索指数函数性质,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辨证的思维及数学图形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方法】 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对数学普遍不感兴趣。本节课概念性比较强,而且突出数学图形的运用,这恰是学生学习的弱项,但是思想比较活跃的他们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比较强。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数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方法,通过结合计算机软件工具,让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来去体验、感悟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切实做到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1.流程 (1)教学流程: (2)学生认知流程: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深入探究、引导发现 (2)动眼观察,产生猜想:展示学生制作的6个函数图像(图1,分开独立的6个图像;图2,将它们放在同一坐标系下),让他们观察这6个指数函数图像有何共同的特征: 图1 图2 思考:能将他们分分类吗?这个图象特征与底数a 是否存在关系?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指数函数的图象按底数分成两 类。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他们观察到的有共性的图像特征。 学生:容易发现: ①都过点(0,1); ②图像都在x 轴上方; ③有的图像呈上升趋势;有 的图像呈下降趋势。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像呈上升或下降这一图像特征与它们的底数存在的关系。 学生:发现呈上升趋势的3个图象,底数都大于1;呈下降趋势的3个图象,底数都大于0小于1;从而对“指数函数图像形按底数分成两类”形成初步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发现:底数大于1的三个函数,虽然它们的弯曲程度不同,但是都呈上升的趋势;底数大于0小于1的三个函数也类似,形成“指数函数的图象按底数分成两类,即底数大于1的指数函数图像呈上升趋势,底数大于0且小于1的指数函数图像呈下降的趋势”这一猜想。 学生很容易观察它们呈上升或下降的整体特征,从而对指数函数图像的分类形成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并引导他们对所发现的知识进行归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同时努力达到“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这一目标。 -1 -6 -4-24 ()3 x y = 1 -1 -6-4-2 0.35 x y =1 -1 -6-4-2 0.7x y =1 -1 -6 -4 -22.3 x y = 1 -1-6 -4 -2 1 4 x y =-1 -6-4-2 1 3 ()5 x y =

河南省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1函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函数 (3)当t取0至60天之间的任一值时,对应几个V值? (4)V可以看成t的函数吗?如果是,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 解析:(1)通过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干旱持续时间,纵坐标表示蓄水量,因此它表示的是干旱持续时间与水库蓄水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象信息确定每个特殊点的坐标即可; (3)观察图象可得; (4)可根据函数的定义来判断. 解:(1)图象反映了干旱持续时间与水库蓄水量之间的关系; (2)如下表: 课题函数课时安排共( 1 )课时 环节三 探究点二: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 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与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已知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甲、乙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解析:甲、乙两人相遇时,他们与A地距离相等,结合函数图象经过点坐标(0,0),(2,30),(0,100),(1,80)分别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甲、乙的函数表达式.根据函数表达式,构造方程组求解,可得出交点坐标,即是两人出发的相遇时间. 解:根据题意画图,如图.设乙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把t =0时,s=100;t=1时,s=80代入s=kt+b,联立方程组解得 ?? ? ??b=100, k=-20. 所以s=-20t+100. 设甲的函数表达式为s=mt. 把t=2时,s=30代入s=mt,得m=15,所以s=15t. 联立这两个函数表达式,得 ?? ? ??s=15t, s=-20t+100, 解得 ?? ? ??t=207, s= 300 7 . 因此甲、乙两人出发 20 7 小时后相遇. 探究点二:函数的关系式及函数值 【类型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近年来,我国西南部分省市遭遇了严重干旱.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干旱持续时间t(天)与蓄水量V(万立方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