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简答题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简答题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简答题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并由它组织社会保障活动,以国家法律形式加以保证强制实施,但并不排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持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社保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实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困境,并通过竞争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目的。

2、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社会风险的社会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综上所述,应当全面理解与把握社会保障的多重含义,既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3、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地显示了社会保障之光,他们的某些主张和建议对后来唤起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推动社会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后来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在动因与目的;社会保障与两种再生产理论;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及通过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工人最好的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社保是社会改革的配套机制、动力机制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5、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产业革命是社保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保产生的动力;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保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

6、贝弗里奇报告确立的社保原则: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为宗旨,否则就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不论实行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一般做到投资于福利事业的收益大于投资于机器的收益;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认为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在实行补贴时应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己挣得生活费的能力再给予补贴。

7、为什么说社保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公平与效率是社保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保是为满足社会公平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安全稳定机制,以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同时社保又对经济效率起着独特的作用,从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保障随经济发展必要的人力要素投入,从更宏观的意义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保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基本原则。社保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因此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保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基本归宿。因此社保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不应当是市场经济所奉行的优胜劣汰原则。社保不能实行“义务—权利”对等原则,理应对弱者、贫者予以优先补偿,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8、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功能-稳定社会;经济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功能-安定生活;调节分配。

9、社保的目的: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10、社保的普遍性原则:指社会分配的利益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均等的。社保政策和项目是对社会所有成员共同面临的那些风险的回应,而不仅仅是对贫困者、残疾人或那些特殊群体所面临风险的回应。社保目的在于建立各种不同的保障项目,以便对风险做出社会反应,这种但应并不因贫富、性别或其它不同而有所区别;满足这些需求的公共制度或项

目安排应以作为与政治权利等同的社会权利为一般性基础。

11、社保的选择性原则:指社会利益的分配依据个人的需求来设计,通常依据收入状况而定。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保的适宜界限。认为申请资助的家庭或个人必须证实实属需要,提倡制定以穷人为救助目标的制度和政策;适宜的社会政策或社保制度必然是有严格界限的,有能力满足自我需求的那些人不应该领取国家或政府的补助,纳税人应该帮助那些由于合乎道理的原因而不能自立的人;强调社保的社会绩效,即如果社会力求趋于更高水平的平等,只有向那些贫困者提供保障性援助。要比向所有人均等地提供更有效。为改善贫困者的生活状况而制定的保障项目可以明显减少敌意性的矛盾与冲突,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团结。

12、社会保险的优势:在于国家推广、众人缴费、互助互济、分担风险、共度难关。社会保险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家保大家”的大数原则,具有抵御风险的社会基础,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13、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关;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待遇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14、社保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保险目的和性质不同;保险对象和作用不同;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待遇水平不同;立法范畴不同;管理体制不同。

15、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及扶贫工作等基本内容。

16、社会福利的特征: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社会福利的保障方式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服务和设施;福利事业的内容具有广泛性;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责任;是消费品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不仅是为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而且是为了保证社会成员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不仅仅提供一定的收入补偿,更多的是通过建立公共设施和提供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解除后顾之忧,使生活得到改善。

17、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特征:依法实施;普遍保障;公平优先,在公平与效率的序列选择上以公平为主、效率次之;基金主要由国家和雇主承担;项目全、标准高;重在提高生活质量。

18、保险型社会福利制度特征:依法实施;基金由个人、雇主和国家承担;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公民只有在履行缴费义务去的享受权利后,才能依法领取各种社会保障津贴,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个人收入和社保缴费相关,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保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19、储蓄性社保制度特征:依法实施,国家立法、强制实施;个人账户积累。有利于树立自我保障意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但它存在不能对保障基金进行必要的使用调剂和不能发挥社会保障户主功能的缺陷。

20.1、英国社保项目:国民保险;公民保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2.社保特点:统一管理全面保障;保障资金来源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平等化、直接化。

3.英国民保险项目构成:一是老年待遇;二是失业待遇;三是因病、生育、工伤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待遇;四是因伤、病致残造成的永久性失去部分劳动能力或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待遇;五是因死亡造成的丧葬费及遗属待遇。基金来源:雇主缴费、雇员缴费和政府财政补贴。

4.国民保险缴费办法:雇员缴费:所有16岁以上退休年龄以下有工资收入,并且收入超过底限标准的员工缴纳10%-8.2%,低于底线工资缴纳2%超过上限工资部分边际费率为0%;雇主缴费办法:雇主缴纳费率为12.2%,雇主在上限收入以上部分尚需继续缴纳。

5.多支柱养老体系构成: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和支柱,国家主办的、由国家财政、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职业年金—企业

支柱,第二个支柱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的个人年金账户构成,是英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支柱,第三支柱为自愿性的商业养老保险。

6.养老保险待遇构成:定额养老金;缴费性养老金;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

7.失业保险的覆盖对象:国家强制实行失业保险,每周收入58英镑以上的雇员必须参加,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已婚妇女不参加失业保险。。

8.享受失保待遇条件:(每周46.45英镑,供养增加28.65英镑,最长时间52周)一是在就业期间的任何年份其缴费不少于25周;二是失业之前的一年时间内缴费不少于50周;失业者必须在寻找工作才能享受待遇;申请失业待遇的受益人必须定期到失业办公室报到,以便于管理;第18周以后失业者必须到当地的劳动中心登记,接受劳动中心的工作介绍。第二次申请失业前至少工作13周。

9.疾病保险待遇:病假工资{连续患病四天,每周52.5英镑}疾病收入补助{对不能得到病假工资的受保人提供收入支持,头28周为44.4英镑,供养人27.5英镑;29-52周52.5英镑}

10.国民保健服务制度特点:国家保障,所需要费用主要来自国家税收;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综合性私人诊所、医院和专业门诊诊所;地方社区医疗服务部门}免费医疗;集中管理由政府卫生部负责管理。

11.政府对医院的支付方式:人头包干法,根据医院服务区内居民人数、医疗服务工作量预测而规定相应的经费,主要决定政府对医院设施的投入;按照就诊人次总数定额,规定按照一定的人次数指标拨给经费,实行包干,主要决定医院的人力、药品和日常开支;对超过定额的工作量按照人次数和预定的单价进行支付,在刚性计划之外提供弹性的支付。

12.社会救助项目: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和社会基金等。

13.享受贫困救助的资格:首先是把全时工作的员工排除在外,对象是没有就业的人员或者只做零工的人员,不满60岁者必须正在寻找工作。

14.未成年人福利:每周提供的未成年人的子女待遇;生育母亲一次性补助;单亲父母待遇。

15.残疾人福利:每周支付的残疾人保姆津贴和每周支付的残疾照顾津贴,对有残疾人的家庭作为一种选择,如果没有享受保姆津贴可以享受这项待遇;活动津贴;严重残疾津贴。

16.社会服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对象包括:失去工作能力者、精神病患者、儿童、老年人、有困难的家庭。

17.社会保障存在问题与挑战:社保开支居高不下,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人口老龄化严重,对传统社保制度提出挑战;政府包揽过多,经济效率低下;所得税负担加重,导致专业人才外流。

18.社保改革基本原则:补助金着重发给最需要的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依赖性;尽可能简化、易于解释和被人们理解、接受;体制需适应服务对象,社保体制需适应社会习惯,不同对象要有不同的体制;减少舞弊和滥用,尤其对基金管理要严格;鼓励树立个人责任感,强调个人自我保障,自己为自己养老作准备。

21.1瑞典社保项目:社会救助、基本年金、附加年金、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儿童补助、培训补助、带薪假期、免费教育。

2.社保制度特点:普遍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和企业负担;公平优先;保障内容广泛,保障水平较高;保障体系完备。

3.国民基本年金:基本养老金、基本伤残年金、基本遗属年金、基本儿童年金。

4.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住在瑞典的所有人无论国籍如何只要注满三年或有三年国家附加养老金积分便有权获得国家基本养

老金。

5.附加养老金的领取资格:被保险人取得工资收入的年限连续三年超过了“基数”便有权享受国家附加养老金,不超过基数的7.5倍。附加养老年金=平均养老金分*基数*年/30系数

6.医疗保险享受条件:在瑞典居住一年以上,拥有居民号的人都可享受医疗保障待遇,需定期缴纳健康保险费。12.8%

7.医疗保险待遇:医疗保健费用报销,16岁以下免费治牙;病假工资和疾病津贴{1天无工资,13天病假工资雇主支付;2-3天为75%,4-14天为90%;14天后疾病津贴由公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家长津贴。

8.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必须是参加失业保险社达12个月以上者;在失业前一年内至少工作5个月;不是自愿离职或因行为不端而被开除,此外拒绝接受劳动管理部门介绍工作而无充分理由者,不能领取失业金。领取标准:不得超过纳税后平均工资收入的92%;300天以内为员工资的80%,96年起改为75%。

9.促进就业的举措: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职业介绍与指导;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强化职业培训;举办以工代赈工程;鼓励企业招用失业人员;救济事业人员;解决困难企业。

10.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和基金来源:所有雇员和独立经营者包括预计在国外工作时间不超过一年的瑞典籍雇员,以及受雇于外国雇主的外籍人员中打算在瑞典工作一年以上者,同时还包括学生。来源有工伤保险费、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雇主按工薪收入1.38%缴纳,独立经营者1.4%,政府不负担,但提供疾病保险补贴

11.工伤保险待遇规定:暂时伤残补助;永久残疾抚恤金,为个人收入100%最多为基数的7.5倍,残疾程度在1/15及以上者依残疾程度按比例发给抚恤金,随基数变动自动调整,遗属待遇(遗属抚恤金,孤儿领取20-40%,丧葬补助死亡是技术的30%)

12.社保制度的基本评价:以崇尚平等的高福利国家著称于世,社会福利制度几乎无所不包,政府提供的收入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福利,覆盖了老人、残疾人、儿童、妇女等不同群体,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及等性的特征;社保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福利保障虽未从根本上消除阶级矛盾和冲突,却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有所缓和。这为战后瑞典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也有力地促进了充分就业,通过扩大公共福利设施创造大批就业机会。政府提供的高福利主要依赖于高额累进税的支持。总体上说,瑞典的这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给国民提供了较高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指标一直名列世界前十位。

13.社保制度存在问题: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抑制了私人储蓄和投资动因;庞大的公共开支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高福利带来了劳动生产率下降,由于高福利以高税收为基础,高税收又消弱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国家限制企业裁员,造成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

22.1加拿大社保项目:老年收入保障计划、全民医疗保险、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

2.缴费性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是政府举办、强制实行的、基于缴费的养老保险计划。所有年满18岁的雇员,在所有的工作年限中都要向养老金计划缴费。雇主与雇员分别为4.3%,自雇人员为8.6%。待遇包括退休、残疾、死亡和遗属保险金等项目。年满65岁是否退休,被保险人都有权按照他以前交费的金额和年限,申请按月领取保险金。还为有工资收入的人和领取养老金的人死后留下的遗属提供遗属保险金和死亡抚恤金。

3.老年收入保障框架:老年保障金、缴费性公共养老金、私人养老金。

4.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特点:一是国家立法、两级出资、省级管理;二是保险内容覆盖所有必需的医疗服务,医药适当分离;鼓励发展覆盖非政府保险项目的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

5.医疗保险原则:政府管理;全面保险;全民享有;方便享用;不分界域。

6.医疗保险制度的运作方式:基本医疗项目免费;医疗卫生经费主要来自税收;医疗保险系统由医、保、环、药等几方组成;凭卡看病,先找家庭;就医、检查、买药独立进行。

7.医保体系面临的挑战:医保体系确实为加拿大人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用于员工的医保费用,从而降低了雇员福利成本,提高了加拿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医保可随住址或工作变动而转移,使居民在迁居外省或短暂离开所在省份时仍可享受公费医疗,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但医保体系面临经费开支上涨过快、看病等候时间太长、医生和护士相对短缺,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原住民卫生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8.就业保险是一项向失业人员发放救济与促进就业的制度,由联邦政府创办,每一个雇员把其工资收入的一部分存入一项政府、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的特殊基金,如果雇员失业了,他们将在一定时期得到补助,以帮助其减轻失业造成的影响。1996年7月实施《就业保险法》。

9.就业保险征缴:雇主缴纳为雇员的1.4倍即雇员工资的2.73%;雇员保险税率为1.95%,收入超过3.9万加元部分不用缴纳税款,年工资2000加元以下的免交就业保险费。覆盖所有除雇主以外所有有工资收入的员工。

10.工伤风险的种类:一种是工作中受伤或患职业病的工人的医疗和康复所导致的费用风险;第二种风险是由工作而产生的事故或疾病而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收入中断或劳动能力的丧失,包括死亡工人的遗属承受的损失。

11.工伤津贴的享有资格:当工伤保险的受保人在工作中受到了伤害,并因此导致了至少某种最小限度的工作能力的丧失,或需要治疗时,就具备了领取保险津贴的资格;一个在目前或近期受雇于某一给定行业的工人,如果患有法律中所列出的与此行业或职业相关的疾病时,就必然具备了享有这一保险津贴的重要条件。

12.工伤待遇包括:医疗护理费用、工伤津贴、一次性津贴、死亡津贴和遗属津贴。

13.社会救助项目:贫困救助、儿童救助、妇女救助和老人救助等。

14.社会福利包括: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家庭补助金和教育福利等

15.社会服务项目包括:儿童日托中心、家庭服务、老年中心、残疾人服务、移民服务、信息服务等。

23.1德国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事故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

2.社保制度的特点:社会互助;社会责任;现收现付;收费筹资全员保障;全面保障;保障给付上的基本保障和有限差别;管理体制上的社会化管理、自主管理和自收自支与调剂相结合。

3.社会保险费的分摊方式:每人应缴纳的保险费金额由其毛工资总额与保险费率相乘计算得出。政府每年发布计算保险费的最高月工资限额,对超过限额(5150)的收入部分不计征保险费。养老、失业、医疗和护理四项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50%,雇员应缴的保险费从本人工资中扣除;工伤事故保险费由雇主全额承担。对于月工资不超过400欧元的雇员,其雇主必须承担除失业保险以外的各项保险的全额保险费。

4.养老保险的类型:从强制性角度看一是法定保险,其保险费的收取和发放标准也是法定的;二是自愿保险其投保额由自己决定;从资金来源上看由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保和个人养保组成。

5.法定养保设计原则:保障生活标准;养老金与工资、缴费挂钩;活化养老金原则{养老金领取人员要定期分享经济发展能带来的成果}

6.法定养保资金筹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收统支,现收现支。资金来源主要由投保者和其雇主缴费及联邦补贴来负担,加

之保险机构的其他少量收入。

7.养保费缴纳:最高基数5150欧元;比例2004年19.5%;由本人和雇主各承担一半,而自愿投保者和独立从业人员必须自己全额承担。

8.养老金待遇的领取: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领取全额退休养老金,如果提前退休,所领取的养老金就要做相应的扣除(每提前一个月降低0.3%);养老金领取年限与个人上缴养老金的总额无关,但领取标准与个人上缴的总额有关;雇员失去工作能力并且上交了5年的养老保险金,或者至少参加了3年义务保险;投保者死亡以后,由依靠投保者收入生活的投保者家属领取遗属养老金。

9.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发展基础不够稳定;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代际协议难以为继;竞争能力严重受损,在生产增长放慢的情况下,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日益成为企业负担,造成产品高成本并严重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

10.养保改革基本思路:减少养老金领取比例;提高养老金缴纳比例;提高退休年龄;扩大私人养老保险;政府将在养保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政府财政负担要相对稳定。

11.医疗保险的特点:社会共济;社会自治;政事分开;合同管理。

12.医疗保险待遇:凭卡看病、结账;家庭医生和医院的服务免费;大部分药费可以报销,成年人需支付10%药费,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免费取药;家庭成员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

13.失业保险模式: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的,衔接型的模式,实现了保险与救济的结合。强制性保险几乎涵盖了所有就业人口,保险费由劳资折半负担,失业后将享受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

14.失保待遇项目:失业保险金、失业救济、短工津贴、坏天气补贴、就业培训费用、职业介绍费用和其他求职费用。

15.领取失保条件:失业;等待职业介绍;取得保险资格(失业前3年内缴纳1年以上保险金)

16.失保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消费产业发展;保障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充分就业;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7.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所有的雇员、农民都参加工伤保险,自由职业者可自愿投保,大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也属于受保险保护之列。保险费由雇主全额承担。1%--5%不等。

储蓄型国家新加坡社保制度:

1.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特点:一是公积金的个人负责制。每位会员缴纳公积金均以储蓄形式存入个人账户,按规定支出费用。会员账户按使用范围不同分为普通账户{购买组屋保险、教育及分担家长公积金}、特别账户{供养老储蓄用,退休后按月支取}、医药医疗账户{支付看病住院费用};二是公积金缴纳比例灵活调整。不仅随个人收入增长而增加,而且随国家经济状况变化而调整;三是公积金存款受到法律保护。存款享有利息并入公积金,税前缴纳免所得税。制度是建立在自强保障基础之上的,具有效率至上、注重贡献的特点,但缺乏社会互助共济功能,致使底薪工人退休后难以有可靠的生活保障。

2.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作用:一是公积金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使之用于修建道路、机场、港口、码头、城市公共设施、公共住宅建设等;二是公积金会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相应的保险措施和资金增值途径。同时公积金会员可以根据政府的要求进行投资,以获取利益,使自己的储蓄实现增值。

3.公积金的覆盖范围:面向所有公共和私人部门的雇员,每个雇员都是公积金的会员。凡会员,由雇主和雇员按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储蓄,按月存入雇员户下。而雇主本人或者自雇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参加。

4.公积金账户设立:中央公积金是一个完全积累的强制性储蓄计划。雇员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一定比例按月缴费,计入中央公积金局为雇员个人设立的账户。雇主也要按照雇员工资比例按月为之缴费,在个人账户上的公积金积累为雇员个人和雇主缴费总和。

5.公积金账户记账:公积金局将收缴的公积金经过计算计入每个会员的个人账户中。分为三个:相当于工资30%部分为普通账户;6%为医疗账户;4%为特别账户。存款和赚取的利息不必纳税。

6.公积金缴费规定:缴费主体: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国家不征税并为公积金的支付提供担保;缴费基数:每月最高不得超过1200新元,以雇员缴费公积金月薪限额为6000元计算出来的。月薪低于500新元的职工无需缴纳公积金。缴费率:94年7月开始缴费率稳定在40%,雇主和雇员各缴20%。

7.公积金的使用:55岁以下的会员可以动用普通账户中的存款进行中央公积金指定的投资,包括购置政府组屋、政府批准的保险项目和投资项目,支付教育费用以及向父母的退休账户进行填补性的转移支付等;医疗帐户存款可以被批准用来支付个人在指定公立或私立医院的诊疗费用,还可以支付前三个孩子的分娩费用。年龄达到55岁;永久离开新加坡和西马;终身残疾或神志不清可提取公积金储蓄。如继续工作存户可每隔3年提取更多公积金储蓄。

8.公积金养老基本思路:会员在达到55岁时,除保留一笔最低存款作为晚年支用外,其余公积金存款可全部提出;会员如终身残疾或永久离开新加坡可以提前支取公积金存款;如会员在规定年龄前不幸逝世,他的公积金存款可移交指定受益人继承;会员从60岁开始,可按月从最低存款中领取基本生活费用;政府鼓励已达退休年龄但身体健康的会员继续工作,以使他们积蓄更多的公积金存款;会员在退休时存款不足,可由其子女填补他的账户。

9.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医疗储蓄计划、医疗保护计划(大病保险计划)、医疗基金计划(医疗救助计划)

10.医疗费用的自我控制:为使病人自我控制医疗费用,新政府实行基于病房登记的费用补贴差异制度。将各类病房按其配置标准分成若干等级,随着病房等级的提高,政府补贴逐步降低,病人自付比例降低,对A级病房不提供任何补贴。为保证向低收入人群提供优质的基本卫生服务,要求医院在设置病房时A级必须低于35%;患者接受门诊服务要求制定医生看病需承担一定比例费用;接受政府诊所或推荐医生看病可享受50%政府补贴。

11.公共住屋计划:只能用于购买新建的或是由前业主转售的建屋发展局组屋。向建屋局购屋的付款方式是利用本人的公积金普通账户中的存款一次性付清房款。如购买转售组屋,会员可在建屋局委任的评估师估价之后,利用公积金存款按租屋购价或是市场价支付房款。如贷款购屋,可从本人今后所存入公积金分期付款。可利用公积金缴付建屋发展局对旧组屋实施翻新计划的费用。卖掉房产时,需把提出的公积金款额和利息一起归还到本人的公积金账户中。

12.家庭保险计划:为60 岁以下会员所设定期人寿保险,如会员在保障期去世或终身残疾,其家属可获得最高3.6万新元赔偿。每年保费介于36-360新元之间,从会员的普通账户中扣除,如账户存款不足会员可以投保数额较低的保险或为取得全额保险而现金垫付不足的保费。限于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公积金会员才可参加。

13.公积金投资基本规定:可以用于投资,但只可以购买国家指定的股票、信托基金等,不能搞风险投资。人们可以取出赚来的现金,但不能提取本金。如投资失利,本金必将减少。国家公积金局与股票交易所已就此达成协议,保证本金流回公积金局。

14.中央公积金的激励措施:填补公积金购股计划,即每位21岁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只要在公积金账户存入所规定的款项,政府就为其填补相当的资金,至今已做了三次填补;填补公积金计划,在95年每月获得政府给予200新元存入各自普通账户内。这是政府奖励新加坡公民对国家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公积金医疗储蓄计划,为了强调医疗储蓄在国民应付保

健需求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年满21岁或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在96年每月获得政府给予的200元,存入他们的医疗储蓄账户内,由于经济增长良好在97年给予会员分别为100-200新元之间的第二次填补金额;填补医疗储蓄计划,符合条件的年长公民如在合格期内存入缴款,将获得一笔介于每月100-350新元的填补额,会员自己存入的款项和该填补额可以用来支付其住院和某些核准的医疗开销;提名受益人,为了让会员的家属受惠,公积金局鼓励其提名家属为其公积金存款的收益人;保值增值措施,政府还千方百计地维护公民的利益,保障会员缴纳的公积金不受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影响,能够保值增值。还对缴纳公积金实行优惠政策,凡是存入公积金账户的款项,免交所得税。

201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复习资料 精心准备 第五章

第五章英国社会保障制度考过5次简答6次论述 11.1简1、英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构成(课后7):1978年,英国通过立法将国家基本养老金改革为基础定额部分加收入关联部分。基础定额部分是指定额养老金。收入关联部分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缴费性养老金,二是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1)定额养老金;2)缴费性养老金;3)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4)基本养老金替代率;5)高龄老人养老金及配偶养老金。 06.10简2、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领会)(课后2) 答:(一)统一管理,全面保障。由政府统一管理,全国最高领导机构是卫生部和社会保障部。(二)保障资金来源多层次、多渠道。(英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雇主缴费、财政预算、国民保险基金投资收益、各种捐赠等渠道。)(三)制度化、平等化、直接化。 08.10简3、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领会) 答:1、由不需缴费的老年救助到缴费性的老年保障。2、由定额养老金制度到结构性养老金制度。3、由结构性养老金到基本制度与补充制度的结合。 ▲10.10简&13.1论4、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制度的特点&试论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价值。。(领会)(课后14) 答:英国国民保健服务制度是根据1946年《国民保健法案》制定,是由英国政府执行的全民健康保险条例。1、国家保障。国民保健服务所需要的费用主要来自国家税收2、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综合性私人诊所,即社区全科医生;医院和专业门诊诊所;地方社区医疗服务部门。3、免费医疗。所有的英国人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 4、集中管理。由政府卫生部负责管理 08.10论5、试述英国社会福利与服务的基本项目及其借鉴价值。P131 09.10选一、英国教育福利:英国教育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 免费教育和大学生津贴2 免费牛奶与其他便利。教育当局向聋哑、低能儿童等特殊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公立学校7岁以下的学生免费供应牛奶,每人每日1/3品脱。如因健康原因,可以免费供应到11岁。 10.10多选二、英国住房福利:英国实行住房干预政策,扶助三种家庭:1)仅有养老金收入的家庭;2)有未 1)每周提供的未成年人的子女待遇;2)生育母亲一次性补助;3)单亲父母待遇。子女待遇构成了英国未成年人福利的基础。英国未成年人福利中支出最大、受益面最广的项目是:子女待遇 四、英国残疾人福利:面向残疾人的福利有四种,包括1)每周支付的残疾人保姆津贴和每周支付的残疾照顾津贴;2)对有残疾人的家庭,作为一种选择,如果没有享受保姆津贴,就可以享受这项待遇;3)活动津贴,每周支付给5—75岁不能行走者,以补充他们在行动方面发生的额外支出;4)严重残疾津贴,在20岁之前致残,或20岁致残且劳动能力损失80%以上者,如果无资格享受国民保险残疾待遇,就可以每周享受该项待遇。 民保险待遇达不到一定水平者,可以每周享受该项待遇。 六、英国军人福利:针对军人的福利有三种,包括1)伤残军人抚恤金:按照伤残程度及军职确定待遇水平,一般为年金,轻残者则支付一次性待遇,除此之外还支付保姆、行动等方面的额外待遇。 2)军人遗属抚恤金:每周支付给军队服务期间死亡军人的遗孀,水平一般比国民保险的遗属年金高出30%;伤残军人抚恤金受益人的配偶,如果他一直领取保姆津贴,在受益人死亡后,她也可以享受这项待遇。 3)死亡军人遗孤和父母抚恤金待遇:如果军人在服役期间死亡,则其未成年子女及父母每周可以享受死亡军人遗孤和父母抚恤金待遇。 七、简述英国社会服务:英国的社会服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在英国,需要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员对象主要包括:1失去工作能力者2精神病患者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并由它组织社会保障活动,以国家法律形式加以保证强制实施,但并不排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持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社保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实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困境,并通过竞争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目的。 2、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社会风险的社会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综上所述,应当全面理解与把握社会保障的多重含义,既要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3、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地显示了社会保障之光,他们的某些主张和建议对后来唤起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推动社会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后来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在动因与目的;社会保障与两种再生产理论;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及通过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工人最好的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社保是社会改革的配套机制、动力机制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5、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产业革命是社保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保产生的动力;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保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 6、贝弗里奇报告确立的社保原则: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为宗旨,否则就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不论实行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一般做到投资于福利事业的收益大于投资于机器的收益;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认为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在实行补贴时应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己挣得生活费的能力再给予补贴。 7、为什么说社保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公平与效率是社保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保是为满足社会公平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安全稳定机制,以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同时社保又对经济效率起着独特的作用,从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保障随经济发展必要的人力要素投入,从更宏观的意义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保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基本原则。社保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因此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保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基本归宿。因此社保制度改革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不应当是市场经济所奉行的优胜劣汰原则。社保不能实行“义务—权利”对等原则,理应对弱者、贫者予以优先补偿,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8、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功能-稳定社会;经济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功能-安定生活;调节分配。 9、社保的目的: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10、社保的普遍性原则:指社会分配的利益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均等的。社保政策和项目是对社会所有成员共同面临的那些风险的回应,而不仅仅是对贫困者、残疾人或那些特殊群体所面临风险的回应。社保目的在于建立各种不同的保障项目,以便对风险做出社会反应,这种但应并不因贫富、性别或其它不同而有所区别;满足这些需求的公共制度或项

社会保障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社会保障学形考(三) 试题总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新加坡 2.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事故 C.工伤保险 D.工伤康复 3.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缴纳。 A.2% B.1% C.3% D.4% 4.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岁,女职工55岁。 A.65

B.60 C.55 D.70 5.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 。 A.日本 B.丹麦 C.美国 D.法国 6.“社会福利”一词最早见于()。 A.《社会保障》 B.《济贫法》 C.《大西洋宪章》 D.《贝弗里奇报告》 7.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经济福利性 B.社会性 C.福利广泛性 D.福利的强制性 8.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A.相对贫困的群体 B.挣工资的劳动者 C.全体社会成员 D.军人及其家属

9.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新加坡 10. 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A.短期 B.长期 C.中期 D.终身 11.军人保障是一种()性的社会保障。 A.效率 B.综合 C.公平 D.义务 12.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勤机关按照缴费基数()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A.11% B.12% C.15% D.20% 13.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 A.晚年生活安置

社会保障学题库答案

社会保障学题库答案 76.答:(1)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 (2)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 (3)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 (4)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77.答:(1)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 (2)发挥保险户籍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3)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78.答:(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模式; (2)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险模式; (3)全民福利型社会保险模式; (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模式。 79.答:(1)绝对金额制,是将被保险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的人按统一绝对金额发给养老金; (2)薪资比例制,以被保险人退休前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根据是否与投保年限有关,按一定比例计算养老金额。 80.答:(1)制度模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2)制度功能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政治形势相适应; (3)低水平的保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81.答:(1)强制性; (2)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3)保障性。 82.答: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83.答:(1)生育津贴; (2)医疗护理; (3)生育补助; (5)生育休假。 84.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靠的孤老残幼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区服务,这部分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缴费以及由国家给与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这些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和医疗保险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其他三项则属于完全统筹项目。 85.答:(1)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重视宏观制度方式选择,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领域的技术设计与应用; (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要应对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 86.答:(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2)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3)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87.答:(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原则;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原则;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原则。 88.答:(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 (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 (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 (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89.答:(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的具体形式; (2)相对的自愿性;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社会保障统计国际比较与借鉴

社会保障统计国际比较与借鉴* 摘要:本文通过对四大国际组织、三个代表国家社会保障统计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国际社会保障支出统计的口径差异主要集中在其所包括的社会保障项目、主体和形式三方面。呼吁国际社会关注社会保障统计标准问题,以使社会保障统计在其国际比较、理论研究和方向道路选择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中国在构建社会保障统计的起始阶段,尤需注意英、美、日三国将社会保障作为独立大类在统计年鉴中单独列示;借鉴欧盟经验建立社会保障收支统计体系,并通过来源法、部门法、项目法和对象法的选择完成社会保障支出统计。 关键词:社会保障;统计;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C829.1 文献标识码:A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of Social Security Statistic Abstract: By analyzing social security statistics in fou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ree countri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statistical criteria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differ from each other mainly in their items, bodies, and forms. Therefor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statistical standard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and be applied to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route choice. The experience of listing social security as a separate classification in statistical yearbook in UK, USA, and Japan is helpful to setting up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tatistics. Also, we need to study EU’s experiences and do our social sec urity expenditure statistics by choosing among source approach, sector approach, project approach, and object approach. Key Words:social security;statistic;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今,世界各国一直都在努力探寻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和道路,迫切需要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和理论指导。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通用统计标准,各国社会保障统计资料无法进行对比。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上陆续有学者关注社会保障统计口径问题,但有关理论和实践仍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社会保障统计体系,也尚未见到有关社会保障统计口径与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建立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是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四大国际组织的社会保障统计 目前四大国际组织建立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有的是进行收支统计,有的只进行支出统计,其中建立最早的是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口径最宽的是OECD,最窄的是世界银行;统计内容最全的是欧盟。 *本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研究”(08BTJ007)资助。

2019秋《社会保障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2012 秋《社会保障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政府与( )的关系。 A .企业 B .国民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2. 在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非 商品化”是指不把劳动力作为商品,让( )与劳动贡献脱钩。 A .工资收入 B .实物分配 C .福利分配 D .福利贡献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原则的是( )。 A .资金来源多渠道 B .保障方式多层次 C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D .个人与企业相结合 4. ( )是等同,无差别的意思,是两项或对多项事物客观状态的 比较 描述,用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A .平等 B .公平 C .公正 D .效率 5. 养老保险一般是指由( )、保障退休老人 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 险制度。 A .政府主办 B .帀场主导 C.各方合作 D.个人负责 8.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生育保险待遇内容的是( ) A .产假津贴 C. 医疗护理 D .产后营养 9.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集体保障阶段,主要的保障项目包括农 村救 6. 我国工伤保险的实际缴费主体是 A. 用工单位和职工个人 C .职工个人 7. 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 A .第三方支付 C .享受待遇时间固定 )。 B. 用工单位 D .政府 不属于医疗保险特点的是( ) B .支付频率高且与缴费多少无关 D .各方关系较为复杂 B .生育补助

灾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A ?农村扶贫开发 B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C ?农村“五保”制度 D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0.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养老保险“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的缴费办法是() A .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28%计入“统筹账户”。 B. 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28%计入“个人账户”。 C. 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20%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计入“个人账户”。 D. 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8%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20%计入“个人账户” 。 11.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缴费比例是()。 A .雇主1%,雇员不缴费 B. 雇主1%,雇员1% C. 雇主1%,雇员2% D. 雇主2%,雇员1% 12.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老年人福利内容的是()。 A .老年收入保障B.老年生活照料 C.老年社会服务 D .老年婚姻介绍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优抚的功能?() A .褒扬奖励的功能B.收入损失补偿的功能 C.激励功能 D .救助贫困的功能 14.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征税、收费、接受捐赠等手段筹集资金,经过社会 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制度安排,为()并为丧失劳动能力和暂时无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为贫困者提供最低生活、为军人提供特殊关照、为全体国民增进生活福利的一种社会制度。 A .防范风险B.消除失业 C.提高福利 D.共同富裕 15. 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社会保障学作业答案范文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思考题 1.在我国,不少人一提到“社会保障”一词就认为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是否一样?试说说二者的关系。 答: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不一样: 一、国务院发表《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因此,社会保障是一个政策体系,通过国家法制手段来执行,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所以,一定要清楚: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虽是核心内容,但远非全部。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社会保险水平应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公平与效率相结合。(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4)社会保险制度要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 (5)政事分开。(6)管理服务社会化。(7)管理法制化。 3.试说明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 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 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思考题: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在天堂对话的故事的新版本。美国老太太对中国老太说:昨天,在我临进天堂之前,终于把我房子等值的钱花光了。原来,美国老太在60岁时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 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这样她可以潇洒地去法国旅游、去韩国整容、去瑞士滑雪。而银行则等她去世后,收回了这套住房…… 对于天堂里那个美国老太太来说,房子就像个巨大的“储蓄罐”,年轻时的每月 还贷就好像往“储蓄罐”里扔点钱,等到老了就能零存整取,或者每月从“储蓄罐”领 取更多于当年还贷款的养老金。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 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所有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中国保监会于2014年3月20日向各人身保 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称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 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丰富养老保障方式新途径,决定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将成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至2016年3月31日截止。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对“以房养老”谈谈你的个人看法,(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300字)本 题可以根据你的所想作答,可以赞同,可以持有反对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

电大社会保障学测评作业2015答案.

标记未做 1、英国是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2、经济状况调查制度,又称“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3、在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某些特殊保障(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企业和个人的缴纳及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5、社会保障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社会性、实施范围的社会性、保障方式的社会性和物质管理的社会性四个方面。(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6、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7、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以及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关系。(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8、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9、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0、社会保障对受保人提供的保护,通常通过下述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实现:现金补助和提供服务。(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1、在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分为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照顾。(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2、国家立法和行政措施是社会保障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3、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4、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主要阐述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原理和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5、在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6、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主要阐述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支付,储备基金投资等资金运行的理论和方法。(2分) A、错误 B、正确 标记未做 17、普通保障制度通常是根据最低生活需要制定一个标准,并调查个人或家庭的财源,以判断受保人

2011年1月自考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试题答案

中国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0d4425753.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我国目前实行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__________。 2.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协调要求报酬的增长水平应当__________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水平。 3.保险的原则是__________与风险分担。 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__________对于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5.劳动法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__________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6.着眼于整体衡量求职者的各种能力,以整体表现来比较众求职者,从中选择最佳人选的方法叫__________。 7.在“人是经济人”的假设下,人事管理用__________进行管理。 8.在工作开始之前,公布任务指标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的激励形式是__________。 9.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出了__________,该方法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 10.岗位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岗位进行分类实现对岗位任职者的__________管理。 11.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的参考点是__________。 12.__________即员工要求脱离现任职位,与组织解除劳动契约,退出组织的工作。 13.职业病防治重点是__________因素及物理化学因素的毒害,因为其危害最普遍、最大。 14.培训目标主要分为:技能培训、知识传授和__________。 15.劳动时间制度是企业在__________内设置的工作班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一个单位或组织中能级最低的层次是( )。 A.决策层 B.操作层 C.管理层 D.执行层 2.对企业中受聘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年薪制属于( )。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 3.我国的保险制度最早起始于( )。 A.夏商 B.战国 C.秦汉 D.唐宋 4.在欧美、日本等国家盛行的,不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不得进入岗位的培训形式是( )。 A.在职培训 B.非在职培训 C.岗前培训 D.脱产培训 第 1 页

社会保障学简答题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60分) 1、简述工伤保险的原则。P331 答:(1)无过失补偿原则(2)个人不缴费原则(3)补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原则 (4)因公伤残与非因公伤残区别对待原则(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2、试述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P224 答:A.内在价值:(1)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公平与正义,通过法律的规定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 (2)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 B.外在价值:(1)法律对权利义务可以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是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 (2)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有序地进行。 3、简述社会保障法的本质和特征。P231 答:本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解决国民生存保障问题并促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与归属点的,因此,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既是社会成员权利保护法和社会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和谐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特征:(1)安全性(2)强制性(3)普遍性(4)平等性(5)鼓励性 4、简要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P49 答:(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5、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存在哪些问题?P314 答:?(1)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发展趋势非常快(2)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小家庭或核心家庭已经取代传统的大家庭格局,家庭的老年生活保障功能在持续弱化(3)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地区发展差距大也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困难(4)基本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压力压力也在持续扩大

社会保障作业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导论 1、【57035】(单项选择题)“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 A.英国《济贫法》 B.美国《社会保障法》 C.英国《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D.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答案】B 2、【57036】(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社会保障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化 B.统一化 C.福利性 D.公平性 【答案】B 3、【57038】(单项选择题)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起源于()。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B 4、【57040】(单项选择题)社会保障追求的最终目标是()。 A.社会安全 B.社会公平和正义 C.推动经济发展 D.消除贫困 【答案】B 5、【82530】(简答题)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案】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都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对象不同 ①社会保险: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 ②社会救助:没有固定收入,失去生活来源或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老弱病残、孤儿、鳏寡孤独者; ③社会福利:全体社会成员。 (2)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①社会保险:劳动者个人要缴纳部分保险费,作为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缴费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力相辅相成,体现部分义务对应全部权利的关系; ②社会救助:不需要受保障者履行缴费义务,是受益者单方面的权利; ③社会福利:福利设施部分免费,部分低收费,福利生产则需要受益者付出劳动代价,国家给与政策扶持和减免税待遇。 (3)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高的;社会救助的水平则是最低的,社会福利往往只能照顾受益者本人。 (4)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按统一标准加以实施,以统一、强制性为基本特征;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更多的是采取官民结合的方式加以实施。 (5)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 ①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采用"投入-返还"式的"与就业关联"的手段; ②社会救助保障最低生活,采用"选择性"的"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手段; ③社会福利提高生活质量,采用"普遍性"与"按人头发放"的手段。 6、【82532】(简答题)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政治上,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分别说明。 2.经济上,分三层,第一层次,调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二层次,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第三层次,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3.社会发展领域,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7、【82525】(多项选择题)下列保险项目中属于社会保障范围的是()。 A.军人福利 B.社会救助 C.人寿保险 D.社会互助 E.火灾保险 【答案】A,B,D 8、【82526】(多项选择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必备四要素是指()。 A.依法建立 B.效率优先 C.突出以人为本 D.具有经济福利性 E.属于社会行为 【答案】A,C,D,E 9、【82527】(多项选择题)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 A.稳定功能 B.政党的政治竞争工具 C.调节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E.防范风险功能 【答案】A,C,D,E 10、【82529】(多项选择题)社会保障的三个层次是()。 A.经济保障 B.服务保障 C.政治权力保障 D.精神保障 E.全面保障 【答案】A,B,D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试题 课程代码:0332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作为社会保障升华的部分是() A.社会保障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D.社会救济 2.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下基金承担者是() A.国家和个人B.国家和雇主 C.国家、雇主和个人D.雇主和个人 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坚持的原则是()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效率兼顾D.权利与义务对等 4.社会分配的利益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均等的社会保障原则是() A.选择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 C.均等原则D.一般性原则 5.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其中1955—1965年为()A.初创时期B.磨合时期 C.调整发展时期D.改进完善时期 6.1999年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缴费率是雇主缴纳工资额的() A.12%B.15% C.18%D.20% 7.下列关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央公积金的管理机构不是法人机构 B.覆盖全体公民 C.公积金管理局设理事会 D.中央公积金系统是非透明的 8.在英国,由政府直接经办的社会保险是() A.医疗保险B.商业保险 C.国民保险D.私人保险 9.英国教育福利制度关于教育当局免费供应牛奶的对象的年龄规定是() A.6岁以下B.7岁以下

C.10岁以下D.13岁以下 10.英国国民保险对象的年龄规定是() A.16岁以上B.18岁以上 C.20岁以上D.21岁以上 11.20世纪30年代,瑞典社民党政府社会大臣古斯塔夫·莫勒针对就业保障问题提出的口号是()A.“人人有工作”B.“失业津贴第一” C.“人民之家”D.“就业第一” 12.在瑞典社会保障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和范围最广泛的项目是()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D.失业保险 13.加拿大老年基本保障金的发放对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并且已在加拿大定居 ()A.3年以上B.5年以上 C.10年以上D.15年以上 14.除特殊情形外,在加拿大失业人员领取保险金的前提条件是失业前的工作时数必须达到()A.120—200小时B.220—300小时 C.320—400小时D.420—700小时 15.德国劳动社会事务部负责经办的保险是() A.医疗保险B.失业保险 C.护理保险D.养老和事故保险 16.中国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存条件的社会保障标准是() A.基本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 C.基本医疗保险D.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17.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是() A.现收现付制B.完全积累制 C.部分积累制D.个人帐户制 18.中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五年不足十年的,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 A.12个月B.18个月 C.24个月D.30个月 19.美国法律规定,信托基金由各年的保险税积累形成,除用于各项保险给付和保险管理支出外,剩余部分只能用于购买() A.国债B.股票 C.证券投资基金D.外汇 20.美国首次以联邦法律的形式将失业保险制度固定下来的法律是() A.《就业保障法》B.《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4425753.html,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贾桓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2期 摘要: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范围内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反映社保基金的供求关系,而且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发现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差距,优化保障水平,最终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更加稳定有序。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范围;支出水平;适度;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一、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的比较 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项目和内容都可能有所差异。不过,各国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范围还是有一定的界定,各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有共同的参考范围和指标。如:几乎所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都有面向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面向低收入者的基本社会救助项目等。 从具体国家来说,英国、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智利都设立了包括养老、残疾、死亡、疾病、医疗护理、工伤、失业、家庭津贴等社会保障项目,绝大部分国家在疾病保险方面除了提供基本保险外还提供医疗和住院治疗保障。其他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仅设立了养老、工伤项目,菲律宾没有设立失业和家庭津贴项目,科威特只设立了养老保险,相对来说都不尽完善。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首先,长期风险项目比如老年、死亡遗属、工伤保险等,绝大多数国家都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进行设立。其次,社会保障支出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一般支出水平高、公平性也较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较强的经济后盾做支撑,社会保障只能停留在基本阶段。 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反应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衡量的指标主要有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三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这个系数是用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除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容易获得和计算,而且可以从总体上反映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状况,有利于国家间进行对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各个国家都呈现上升趋势。对于英国、瑞典、丹麦这些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

社会保障学论述题和简答

社会职责的政府来解决;2)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极分化,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政府必须对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3) 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会吸纳大批劳动力;在经济收缩或停滞时期,会出现企业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也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的存在,对这些失去收入的社会成员,必须给予生活保障; N4)市场经济是以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并且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特点的,在生产中需要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劳动者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培养已经不能跟以往一样由家庭负责承担,社会给予保障成为必要;5) 人们由于灾害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或由与生俱来的疾病而不具备劳动的人群,以及无依无靠的人们,社会对他们有进行帮助的义务。 2、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1) 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行政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 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规定标准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个人或全体人民为对象的,按照其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3) 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寡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4) 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商业保险机构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 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多少为标准;6) 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3、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几个基本要点: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3)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4、社会保险的特点: 1) 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来推行;2) 互济性。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3) 储蓄性。按规定纳费形成基金,储 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社会稳定机制是指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突出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和谐及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具有稳定机制作用的“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