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1总则

2规划的编制和要求

2.2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网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2.1 分析城网布局与负荷分布的现状。明确以下问题:

(1)供电能力是否满足现有负荷的需要,及其可能适应负荷增长的程度;

(2)供电可靠性;

(3)正常运行时各枢纽点的电压水平及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

(4)各级电压电网的电能损失;

(5)供电设备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2.2 负荷预测

2.2.3 确定规划各期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原则和供电设施的标准化。包括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原则。

2.2.4 进行有功、无功电力平衡,提出对城网供电电源点(发电厂、220kV 及以上的变电所)的建设要求。

2.2.5 分期对城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

2.2.6 确定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线路路径。确定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

2.2.7 确定调度、通信、自动化等的规模和要求。

2.2.8 估算各规划期需要的投资,主要设备的规范和数量。

2.2.9 估算各规划期末将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供电能力以后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2.2.10 绘制各规划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位置结线图(包括现状结线图)。

2.2.11 编制规划说明书。

2.3经济分析

2.3.1经济分析包括经济计算和财务计算。经济计算一般用于论证方案和选择参数。财务计算一般用于阐明建设方案的财务现实可能性。对参与比较的各个方案都必须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2.3.2 在经济分析中.一切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和效益都应考虑时间因素,即都应按照贴现的方法,将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和效益折算为现值。贴现率暂定为10%,城网供电设施的综合经济使用年限可定为20~25年。

2.3.3经济分析中各个比较方案一般设定相同的可比条件,即:

(1)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建设工期方面能同等程度地满足同一地区城网的发展需要;

(2)工程技本、设备供应、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是现实可行的;

(3)价格上采用同一时间的价格指标;

(4)环境保护方面都能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

2.3.4 参与比较的各方案由于可比条件相同,经济计算一般可以选取年费用最小的方案。在计算各方案的费用时.应计算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建设和改造的各项费用(土地征用、建筑物拆迁、环境保护、设备、设施、施工等)运行费用(运行维护、电能损失等)。

2.3.5 方案比较还可以用优化供电可靠性的原则进行,即不先设定可靠性指标,将不同可靠性而引起的少供电损失费用引入计算,以取得供电部门和

全社会最大经济效益。各地区可逐步创造条件通过典型调查和分析确定。

2.4 规划的年限、各阶段的要求和编制流程

2.4.1城网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一般规定为近期(五年)、中期(十年)、远期(二十年)三个阶段。

近期规划应着重解决当前城网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

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着重将城网结构及设施有步骤地过渡到规划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远期规划主要考虑城网的长远发展目标,研究确定电源布局和规划网络,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

2.4.2 规划的编制流程。

首先做好全区和分区分块的负荷预测,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近、中、远期规划的目标和标准化的电网结构原则。编制流程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作为编制分期规划的发展目标;第二步根据预测负荷和现有的电网结构,经过分析计算,编制近期的分年规划和中期规划;第三步以近、中期规划最后阶段的规模和远期预测的负荷水平,经过分析计算,编制远期规划。(参见附录A规划编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的编制方法分列如下:

(1)确定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

根据远期分区分块预测的负荷,按远期规划所应达到的目标(供电可

靠性等)和本地区已确定的技术原则(包括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和结线方式等)和供电设施标准化,粗略的确定:

a.待建的高压变电所的容量和位置;

b.现有和待建变电所的供电区域;

c.高压线路的路径;

d.各变电所中压电网的布置,包括出线回路数;

e.所需的电源容量和布局,结合电力系统的规划,提出对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的要求。

(2)编制近期规划。

从现有的电网入手,将下一年的预测负荷分配到现有的变电所和线路,进行电力潮流、电压降、短路容量、环流、故障分析等各项验算。检查电网的适应度。针对电网出现的不适应问题,从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中,选取初步确定的项目,确定电网改进方案。

新的电网布局确定后,重新进行各项计算,务使满足近期规划所达到的目标以及电网结构和设施标准化的要求。如达不到,应重新确定电网改进方案,重新计算,并据此提出年度的改造项目,然后重新按上述步骤编制下一年以至逐年的尽期规划。

(3)编制中期规划。

做好近期规划后,再在近期末年规划电网的基础上.以中期的预测负荷,分配到变电所和线路上,进行各项计算分析,检查电网的适应度。从远期电网的初步布局中,选取初定的项目,确定必要的电网改进方案,做出中期规划。

(4)编制远期规划。

以中期规划的电网布局为基础,依据远期预测负荷,经各项计算后,编制远期规划。由于远期规划内容是近、中期规划的积累与发展,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必将对其原定的初步布局有所调整和修改。

(5)低压电网规划。

低压电网规划直接受到小块地区负荷变动的影响,而且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一般只需制定近期或中期规划。其步骤如下:

a. 假定每一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不变,然后按年负荷增长确定逐

年所需变压器和线路的容量。

b. 当所需变压器和线路容量或电压降超过规定的最大值时,则采取

增加变压器和馈入点,电网进一步分段,必要时调大导线等措施

来解决,并将达到规定负荷的用户改由中压供电。

2.4.3 规划的修正。

负荷预测是规划的主要依据,但其不确定因素很多,为此必须按负荷实际变动和规划的实施情况,对规划进行滚动修正。

为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远期规划一般每五年修编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对城网规划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和设施的标准化进行修改,并对城网规划作相应的全面修正。(1)城市整体规划或电力系统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2)预测负荷有较大变动时;(3)电网技术有较大发展时。

2.5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

2.5.1城网规划由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共同编制,以供电部门为

主,报网(省)电管局(电力局)审批。

2.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网规划有关内容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后,纳入城市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2.5.3 城网规划应通过城市建设与改造的统一规划来实施,城建部门应与供电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安排供电设施用地,如:变(配)电所、线路走廊(包括电缆通道),以及在城市大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群中预留区域配电所和营业网点的建筑用地。

2.5.4 城网建设中的线路走廊、电缆通道、交配电所等用地,应充分考虑远期规划的合理需要,但实际建设可按需要分期进行。

3负荷预测

3.1 一般规定

3.1.1 负荷预测是城网规划设计的基础。预测工作应在经常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进行测算,为使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准确性,可适当参考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资料进行校核(注:本导则所用负荷一词一般指最大电力负荷)。

3.1.2 负荷预测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还应按年分列,中期和远期可只列期末数据。由于影响负荷变化的因素大多,预测数据可用高低两个幅值。(幅值相差不宜过大)。

3.1.3 为使城网结构的规划设计更为合理,应对用电性质、地理区域或功能分区、电压等级分层等方面分别进行负荷预测。

用电性质分类可按能源部制定的电综4表的统计分类方法进行,也可

按城市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大类。

地理区域或功能分区可根据城市行政区、地理自然条件(如山、河流等)、一个或几个变电所的范围划分,也可按城市规划土地的用途功能或地区用电负荷性质等情况适当划分。分区的原则,主要是便于制定城网在不同时期的改造和发展规划。分区的面积不必相同,市中心区宜小些,一般可在5平方公里左右,市郊区可大些。

电压等级分层可根据城网所选用的电压等级划分。计算城网某个电压等级的负荷时,应注意从总负荷中减去上一级电网的线损功率和直配供电(发电厂直供的)负荷。

3.1.4 负荷预测需收集的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人口、用地、能源、产值、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布局改造和发展规划(包括各类负荷所计划发展的建筑面积和土地利用比率)等。

(2)市计划、统计部门以及气象部门等提供的有关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

(3)电力系统规划中电力、电量的平衡,电源布局等有关资料。

(4)全市及各分区分块、分电压等级按用电性质分类的历年用电量、高峰用电量和负荷、典型日负荷曲线及电网潮流图。

(5)各级电压变电所、大用户变电所及配电所(包括杆架变压器)的负荷记录和典型负荷曲线、功率团数。

(6)大用户的历年用电量、负荷、装接容量、合同电力需量、主要产品产量和用电单耗。

(7)大用户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用电发展规划,计划新增和待建的大用户名单、装接容量、合同电力需量,时间地点。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项目及用电发展资料。

(8)当电源及供电网能力不足,造成供不出电时,应根据有关资料估算出潜在负荷的情况。

由于负荷预测、归类分析工作量大,且需要经常更新数据,宜应用计算机进行。

3.2预测方法

3.2.1 对现状和历史的负荷、电量进行分析处理,作为预测依据的原始数据。对其中一些明显不合理甚至错误的个别数据,应尽可能事先进行修正处理。

3.2.2 负荷预测工作,可从全面和局部两方面进行。一是全城市地区总的需要量进行全面的宏观预测,二是对每分区的需要量进行局部的预测。在具体预测时,还可将每分区中的一般负荷和大用户分别预测,一般负荷作为均布负荷,大用户则作为个别集中的点负荷。各分区负荷综合后的总负荷,应与宏观预测的全区总负荷进行相互校核。

3.2.3 负荷预测工作一般先进行各目标年的电量预测,以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或年平均日负荷率求得最大负荷的预测值,也可按典型负荷曲线,得出其各时间断面的负荷值。

3.2.4 负荷预测可采用以下几种常用方法进行,并相互校核:

(1)单耗法:根据产品(或产值)用电单耗和产品数量(或产值)来推算电量,是预测有单耗指标的工业和部分农业用电量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城市中工业用电还占较大比重,单耗法还是负荷预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较适用于近、中期规划。

(2)弹性系数法:城网的电力弹性系数应根据地区工业结构、用电性质,并对历史资料及各类用电比重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后慎重确定。

(3)外推法:运用历年的时间系列数据加以延伸,推测各目标年的用电量。具体计算时,一般是以用电性质的各个分类电量作为应变量,与此分类电量的相关因素(如人口、工农业产值、人均收入、居住面积等)作为自变量,用回归分析建立教学预测模型,反复计算进行预测。

(4)综合用电水平法:根据单位消耗电量来推算各分类用户的用电量。城市生活用电可按每户或每人的平均用电量来推算,工业和非工业等分类用户的用电量可按每单位设备装接容量的平均用电量推算,现在和历史的综合用电水平可通过资料分析和典型调查取得,将来各目标年的人口、户数、设备装接容量的预测值,可通过城市规划部门和用户的资料信息或用外推法测算,各目标年的综合用电水平还可参照国内外同类型城市的数据或用外推法测算。综合用电水平法适用于分区负荷中的一般负荷和点负荷的预测,但预测期以近、中期较为合适。

(5)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是每平方公里的平均负荷数值。一般并不直接预测整个城市的负荷密度,而是按城市区域或功能分区.首先计算现状和历史的分区负荷密度,然后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各分区负荷发展的特点,推算出各分区各目标年的负荷密度预测值。至于分区中的少数集中用电的大用户,在预测时可另作点负荷单独计算。由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电力负荷常有随同某种因素而不连续(跳跃式)发展的特点,因此应用负荷

密度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3.3 电力平衡

3.3.1 根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和分布情况,应与电力系统规划中对城网安排的电源容量进行电力平衡(包括有功和无功平衡)。

3.3.2 电力平衡应与上级电力规划部门共同确定:

(1)由电力系统供给的电源容量和必要的备用容量;

(2)电源点的位置,结线方式及电力潮流;

(3)地区发电厂、热电厂、用户自备电厂接入城网的电压等级,接入方式和供电范围;

(4)电源点和有关线路以及相应配套工程的建设年限、规模及进度。电力平衡应按目标年分阶段分区进行。

4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

城网结构是规划设计的主体,应根据城市建设规模、规划负荷密度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具体确定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结线方式、点线配置等技术原则。

4.1电压等级

4.1.1城网电压等级和最高一级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和远景发展慎重研究后确定。城网应尽量简化变压层次。

4.1.2 城网的标称电压应符合国家标准。送电电压为220kV,高压配电电压为110、63、35kV,中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选用电压等级时,应尽量避免重复降压。现有的非标准电压应限制发展,合理利用,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除在城网改造的过渡期间外,一个地区同一电压城网的相位排列和相序应相同。

4.1.3现有城网供电容量严重不足或老旧设备需要全面进行技术改造时,可采取升压措施。但必须认真研究升压改造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4.2供电可靠性

4.2.1 城网规划考虑的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设备停运时,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满足下列两个目标中的具体规定:

(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2)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4.2.2 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安全采用N—1准则,即:

(1)高压变电所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

(2)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或变电所中一组降压变电器发生故障停运时:

a. 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压过低和设备

不允许的过负荷,

b. 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

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低压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并尽快将完好的区段在规定时间内切换至邻近电网恢复供电。

4.2.3 上述N—1安全准则可以通过选取电网和变电所的结线及设备运行率

T 达到。

%100T ?=)设备的额定容量()设备的实际最大负荷(kVA kVA

具体计算为:

(1)220~35kV 变电所:

应配置两台或以上变压器,当一台故障停运时,其负荷自动转移至正常运行的变压器,此时变压器的负荷不应超过其短时容许的过载容量,以后再通过电网操作将变压器的过载部分转移至中压电网。符合这种要求的变压器运行率可用下式计算:

%1001?=-NP N KP T )

式中 T=变压器运行率,

K=变压器短时的容许过载率,

N=变压器台数,

P=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

条件为短时内将变电器的过载部分转移至电网,需转移的容量L 为: L=(K —1)P (N —l )

当实际能向电网转移的负荷小于L 时.则应选用较计算结果为小的运行率。 变压器短时允许的过载率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数据.参照该变压器预计的全年实际负荷曲线,以过载而不影响变压器的寿命为原则来确定。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一般可取过载率为1.3,过载时间为2小时,计算结果为: 当 N=2时 T= 65%,

N= 3时 T=87%(近似值),

N=4时 T=100%近似值)。

变电所中变压器愈多,其利用率愈高。但当变压器为三台以上时,则应采取措施,使停运变压器的负荷能平均分配至其他运行中的变压器。

(2)10kV/380V 配电所:

10kV /380V 户内配电所宜采用两台及以上变压器,有条件时低压侧可并联运行。10kV/380V 杆架变压器故障时,允许停电,但应尽量将负荷转移至邻近电网。

(3)高压(包括220kV )线路:

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回路组成,一回路停运时,应在一次侧或二次侧自动切换供全部负荷而不超过设备的短时容许过载客量,并通过下一级电网操作转移负荷,解除设备的过载运行,线路的运行率为:

%100)1(?=-N K

N T

式中 N=线路回路数,

K=短时容许过载率,可根据各地的现场运行规程规定。

(4)中压配电网:

a. 架空配电网为沿道路架设的多分段、多联接开式网络,每段有一个电源馈入点,当某一区段线路故障停运时将造成停电,但应尽快隔离故障,将完好部分通过联络开关向邻近段线路转移,恢复供电。线路的运行率:

%100?=-P M

KP T

式中M=线路的预留备用容量,即邻近段线路故障停运时可能转移过来的最大负荷,

K=短时容许过载率,

P=额定容量。

T 的数值不应大于1。

b. 电缆配电网一般有两种基本结构:

①多回路配电网,其运行率与(3)同。②开式单环配电网,其运行率计算与双回路同。但环网故障时,须经过倒闭操作恢复供电,时间较长。

c. 由于电缆故障处理时间长,一般不采用放射形单回路电缆供电。如采用时,应根据用户要求,给予必要的保安电源,电压和容量可与用户协商决定。

(5)低压配电网

与中压配电网同,但故障转移负荷时应核算末端电压降是否在允许的标准以内。

4.2.4 要对变电所作进出线容量的配合和校核。变电所初级进线总供电能力应与初级母线的转供容量和主变压器的允许过负荷容量相配合,并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变电所的次级出线总送出能力应与主变压器的允许过负荷容量相配合,并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校核事故运行方式时,应考虑事故允许过负荷,以节约投资。

4.2.5 当现有电网的供需矛盾突出时,在近期规划中可尽量利用供电设备的容量以解决负荷的需求,规划时可采用较4.2.3计算结果为高的设备运行率。即在事故时切除部分负荷,使设备过载率限制在规定之内。 其运行率为;

%100c

L 1?=+-NP N K T )(

式中Lc=自动切除的负荷

在远期规划中变电所二次侧与电网联络必须很强,且配电自动化水平较高,在短时内能转移负荷LN >(K —1)(N —1)P 时,则运行率: %100N L 1?=+-NP P N K T )(

式中LN=能在短时内转移至电网的最大负荷。

4.2.6 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允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其原则是:

(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

(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电;

(3)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电源全停时,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

(4)开环网路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的,其目标时间为操作所需的时间。

考虑具体目标时间的原则是:负荷愈大的用户,目标时间应愈短。可分阶段规定目标时间。随着电网的改造和完善,日标时间应逐步缩短,若配备自动化装置时,故障后负荷应能自动切换。

4.3容载比

4.3.1 容载比是反映城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容载比过大,电网建设早期投资增大;容载比过小,电网适应性差,影响供电。

变电容载比是城网变电容量(kV A )在满足供电可靠性基础上与对应的负

荷(kw )之比值,是宏观控制变电总容量的指标,也是规划设计时布点安排变电容量的依据。城网变电容载比应按电压分层计算。发电厂的升压变电所向地区配电网供电的容量计入电源变电容量。同级电压网用户专用变电所的变压器容量和负荷应扣除。

4.3.2 变电容载比大小与计算参数有关,也与布点位置、数量、相互转供能力有关,即与电网结构有关,变电容载比的估算公式为:

324

1K K K K S R ??=

式中 RS 为容载比(kV A /kW ),

K1为负荷分散系数,

K2为平均功率因数,

K3为变压器运行率,

K4为储备系数。

以上参数可按实际情况取数,但相关因素很多。城往变电容载比一般为: 220kV 电网 1.6~1.9,

35~110kV 电网 1.6~2.1。

应加强和改善网络结构,建立既满足可靠性要求又降低容载比,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例如:变电所增加主变台数,次级电网增加转移负荷的能力,提高功率团数,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提高各变电点的负荷预测及变电容量配置的准确性等。

4.4城网结线

4.4.1 城网由送电线路,高压配电线路.中压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以及

联系各级电压线路的变、配电所组成。电网结线的要点如下:

(1)各级电压电网的结线应标准化,

(2)高压配电网结线力求简化,

(3)下一级电网应能支持上一级电网。

各级电匹配电网的常用结线见附录B,供参考。

4.4.2 22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和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城网的电源,可靠性要求高,一般为建于城市外围的架空线双环网。在不能形成地理上环网时,也可以采用C形电气环网,环网的规划属系统规划。当负荷增长需要新电源接入而使环网的短路客量超过规定值时,应在现有环网外围建设高一级电压的环网,将原有的环网开环分片以降低短路客量,并避免电磁环网。

4.4.3 在环网的适当地点设枢纽变电所,将超高压降压后送至市区。在负荷密集、用电量很大的市区,可采用220kV深入市区的供电方式。此种为市区供电的220kV线路和变电所属城网规划范围。

4.4.4 高压配电网包括110、63和35kV的线路和变电所,根据采用架空线或电缆及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选择结线。变电所结线要尽量简化。采用架空线路时,以两回路为宜。采用电缆线路时可为多回路。

4.4.5 为充分利用通道,市区高压架空线可同杆双回架线设,为避免双回路同时故障停电而使变电所全停,应尽可能在双侧有电源。条件不具备时.可加强中压电网的连络,在双回路同时故障时,由中压电网倒入保安电力。

4.4.6 不论采用架空线还是电缆,当线路上T接或环入三个及以上变电所时,线路宜在两侧有电源,但正常运行时两侧电源不并列。

4.4.7 对直接接入高压配电网的小型供热电厂或自备电厂,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方式向附近供电,随着城网负荷的增长,逐步缩小这些电厂的供电范围。这些电厂与系统的联接方式,如通过高压配电线,一般考虑在运行上仅与一个高一级电压的系统变电所相联,并在适当地点设解列点。

4.4.8 中压配电网由10kV线路,配电所、开关站,箱式配电站,杆架变压器等组成,

主要为分布面广的公用电网。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中压配电网应依据高压配电变电所的位置和负荷分布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分区配电网应有大致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将随新增加的高压配电变电所及负荷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2)高压配电变电所中压出线开关停用时,应能通过中压电网转移负荷,对用户不停电;

(3)高压配电变电所之间的中压电网应有足够的联络容量,正常时开环运行,异常时能转移负荷;

(4)严格控制专用线和不带负荷的联络线,以节约走廊和提高设备利用率;(5)中压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导线截面应按长远规划选型一次建成,在负荷发展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增加新的馈入点或插入新的变电所,而其结构基本不变。

4.4.9 市区中压架空配电网为沿道路架设的格子形布局网络,在道路交叉口连接。全网在适当地点用杆架开关分断,形成多区段(区段中又分段),多联接的开式运行网络。各区段的电源由架空线或电缆直接馈入。规划时应

考虑下列要求:

(1)规定两至三种规格的导线,作为标准导线,接负荷情况选用;

(2)根据小区负荷的预测,确定变电所供电范围及中压出线回路数,每个回路所供的架空线区段、负荷、馈入点位置。每条架空线区段的再分段是为了在电源线停用时,其区段至少可分为两段,向邻近两个区段转移负荷,相互邻近的区段宜由不同变压器馈电。

4.4.10 采用市区中压电缆配电网有利于公众安全和环境协调。架空电网的供电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负荷大量增加时,中压电网可由架空线逐步过渡为电缆。电缆网的常用结线参见附录B。

4.4.11城市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应根据用电负荷水平和住宅建筑结构确定,一般可建户向型小区中压配电所。至少有两回进线.两台变压器,变压器单台最大容量一般不宜超过800kV A。

4.4.12城市低压配电方式与用户建筑结构、进户装表方式以及负荷分布有关。低压负荷分散,进户点多,从经济出发,仍以架空线为主,并与中压线路合杆架设。

4.4.13规划低压电网时,必须考虑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及其供电范围和导线截面,使电网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力负荷,而不需多次调大导线。低压电网结线的原则为:

(1)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400m;

(2)选定干线和支线的导线规格和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均应满足下列要求;a.当变压器故障时,可将负荷拆开,向邻近电网2—3个方向转移;b.故障转移负荷时,导线运行率不超过100%,线路末端电区降不超过规

定。

4.4.14 城市的经济开发区,繁华地区,重要地区,主要道路及高层住宅区的低区供电,需要时可采用电缆,其结线如下:

(1)设置若干配电所(或箱式变电站);

(2)自配电所低压侧以大截面电缆将电源引入低区分支箱,分别接至负荷点,按需要组成主备线或环形供电方式。

并联运行的电缆格式网络,由于投资大,而且运行复杂,不推荐采用.4.5中性点运行方式

4.5.1 城网中性点运行方式一般规定为;

220kV直接接地(必要时也可经电阻或电抗接地),

110kV直接接地(必要时也可经电阻、电抗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63、35、10kV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或电抗接地,

380/220v直接接地。

4.5.2 35,10kV城网中以电缆为主的电网,必要时可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或中电阻接地.确定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必须全面研究以下各个方面:(1)保证供电可靠性要求;

(2)单相接地时,健全相最大的工频电压升高尽可能小;

(3)单相接地时的短路故障电流应限制在对通讯线路干扰影响的容许范围之内;

(4)单相接地对故障线路的继电保护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6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4.6.1城网无功补偿的原则: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深圳供电局企业标准 Q/3SG—1.03.02—2001 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供电技术导则 2001—09—30 发布 2001—10—01 实施 前言 为规范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 作,规范用户电能计量方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划分、规划设计原则及深圳城市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规定了用户供电方式与技术要求;规定了电能计量方式;规定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生技部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深圳供电局计量测试所、深圳 供电局生技工作组。 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负责解释。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1) 3. 总则 (2) 4. 一般技术要求 (2) 5. 中低压配电网结线 (5) 6. 用户供电 (7) 7. 用户电能计量方式 (11) 8. 配网自动化原则- (11) 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13) 附图1:城市中压配电结线方式图 (14) 附图2:各类用户高压供电方式示意图 (16) 附图3:含居民用电的综合型低压配电系统分类计量设计示意图 (17) 1. 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 1.2根据深圳城市发展规划,特区内的福田、罗湖为市级中心;南山区、盐田区,以及特区外宝安区的新安镇、西乡镇,龙岗区的龙岗镇(龙岗中心城)为次级中心。本标准所指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即为与上述区域相对应的由深圳供电局运行维护及与其联网的中压(10kV)、低压(380/220V)配电网;本标准所指的用户为在上述区域内由深圳供电局通过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供电的用户。 2. 引用标准及规范 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导则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能源电[1993] 228号“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 GB 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Q/3SG-1.03.01-2001 “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 Q/3SG-1.05.01-2001 “11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 SD325-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地区电力网规划设计18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地区电网及发电厂电气部分规划设计指导教师 院(系、部)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 ~ ~ [键入作者姓名]

1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及XX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设计工程项目情况如下 1.电源情况 某市拟建一座XX火电厂,容量为2×50+125MW。Tmax取6500h。该厂部分容量的30%供给本市负荷:10kV负荷16MW;35kV负荷26MW,其余容量都投入地区电网,供给地区负荷。同时,地区电网又与大系统相连。 地区原有水电厂一座,容量为2×60MW。Tmax取4000h;没有本地负荷,全部供出汇入地区电网。 2.负荷情况 地区电网有两个大型变电所: 清泉变电所负荷为50+j30MV A,Tmax取5000h。 石岗变电所负荷为60+j40MV A,Tmax取5800h。 (均有一、二类负荷,约占66%,最小负荷可取60%) 3.气象数据 本地区平均气温15℃,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8℃。 4.位置数据 见图9-1(图中1cm代表30km)。数据如下: ①石岗变②水电厂③新建火电厂④清泉变⑤大系统 5.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提供的数据,选定火电厂的发电机型号、参数,确定火电厂的电气 主接线和升压变压器台数、型号、容量、参数。 ⑵制定无功平衡方案,决定各节点补偿容量。 ⑶拟定地区电网接线方案。可初定出两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参加经济比较。 (4)对火电厂内高、中、低三个电压等级母线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图1-1 地区电网地理位置图

⑺选择火电厂电气主接线中的主要设备,并进行校验 6.设计成果 ⑴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要求条目清楚,计算正确,文本整洁。 ⑵地区电网最大负荷潮流分布图一张,新建火电厂电气主接线图一张。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确定火电厂和水电厂的发电机型号、参数。 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建火电厂容量为汽轮发电机50MW 2台、125MW1台;水电厂容量为水轮发电机60MW2台。 确定汽轮发电机型号、参数见表1-1,水轮发电机型号、参数见表1-2。 表1-1 汽轮发电机型号、参数 型号额定容 量 (MW)额定电压 (kV) 额定电 流 (A) 功率因 数 cosФ 次暂态电抗 Xd’’ 台数 QF-50-2 50 10.5 3440 0.86 0.124 2 QFS-125-2 125 13.8 6150 0.81 0.18 1 表1-2 水轮发电机型号、参数 型号额定容 量 (MW)额定电 压 (kV) 额定电 流 (A) 功率因 数 cosФ 次暂态电 抗 Xd’’ 台数 SF60-96/9000 60 13.8 2950 0.86 0.270 2 三、确定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 1.火电厂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⑴50MW汽轮发电机2台,发电机出口电压为10.5kV。10kV机压母线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⑵125MW汽轮发电机1台,发电机出口电压为13.8kV,直接用单元接线方式升压到110kV ⑶10kV机压母线接出2台三绕组升压变压器,其高压侧接入110kV母线;其中压侧为35kV,选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2.水电厂电气主接线简图。 水电厂有60MW水轮发电机2台,发电机出口电压为13.8kV。直接用单元接线方式升压到110kv,110kv侧选用内桥接线方式,经济性好且运行很方便。 四、确定发电厂的主变压器 1.确定火电厂的主变压器 1台125MW发电机采用150MV A双绕组变压器直接升压至110kv;2台50MW 发电机采用2台63MV A三绕组变压器升至35kv和110kv两台变压器可以互为备用。 发电厂主变压器型号、参数见表9-4 表9-4 发电厂主变压器型号、参数

电网规划设计

主电网规划设计 摘要 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电网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提工作为基础,包括收集整理系统的电力符合质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质料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网规划的内容、应具备的条件,电压等级选择及选择的原则;电网规划中的方案形成、方案校验及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及输电能力。 关键词:电网规划内容条件方案

引言 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前,供电企业既是政府的电力管理部门,又是电力供应商。供电企业城网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支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而目前,城网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 量入为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点。作为一个供电企业要从自己的产品——电,尤其是电价入手做好自己的财务分析工作。在同样供电能力、不同电价条件下,必有不同的供电产值与效益。不仅要围绕电价进行自己的财务分析,而且还要对电价的变化进行预测,进而精打细算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为电网建设定下目标,为设备的选型定下标准,为城网的规划工作定下基调。在一个供电企业正常经营的条件下,由目前的电价水平引起的企业收益状况将是影响城网规划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电价的变化趋势也会对城网规划思路产生影响。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任何市场都是可细分的。供电企业须对用户在目前的电价下,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方面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以此电价水平确定一个供电标准,了解用户高于或低于这个标准的各类需求,为今后供电市场的细分提供参考。国外出现的定制电价是优质优价的体现,是工业化国家政府所支持的,极有可能是我国将来电价改革的一个方向。 供电企业首先要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进行电网规划,进行电网投资,其次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1总则 2规划的编制和要求 2.2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网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2.1 分析城网布局与负荷分布的现状。明确以下问题: (1)供电能力是否满足现有负荷的需要,及其可能适应负荷增长的程度; (2)供电可靠性; (3)正常运行时各枢纽点的电压水平及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 (4)各级电压电网的电能损失; (5)供电设备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2.2 负荷预测 2.2.3 确定规划各期的目标及电网结构原则和供电设施的标准化。包括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原则。 2.2.4 进行有功、无功电力平衡,提出对城网供电电源点(发电厂、220kV 及以上的变电所)的建设要求。 2.2.5 分期对城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 2.2.6 确定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线路路径。确定分期建设的工程项目。 2.2.7 确定调度、通信、自动化等的规模和要求。 2.2.8 估算各规划期需要的投资,主要设备的规范和数量。 2.2.9 估算各规划期末将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供电能力以后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2.2.10 绘制各规划期末的城网规划地理位置结线图(包括现状结线图)。 2.2.11 编制规划说明书。 2.3经济分析 2.3.1经济分析包括经济计算和财务计算。经济计算一般用于论证方案和选择参数。财务计算一般用于阐明建设方案的财务现实可能性。对参与比较的各个方案都必须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2.3.2 在经济分析中.一切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用)和效益都应考虑时间因素,即都应按照贴现的方法,将不同时期发生的费用和效益折算为现值。贴现率暂定为10%,城网供电设施的综合经济使用年限可定为20~25年。 2.3.3经济分析中各个比较方案一般设定相同的可比条件,即: (1)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建设工期方面能同等程度地满足同一地区城网的发展需要; (2)工程技本、设备供应、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是现实可行的; (3)价格上采用同一时间的价格指标; (4)环境保护方面都能满足国家规定的要求。 2.3.4 参与比较的各方案由于可比条件相同,经济计算一般可以选取年费用最小的方案。在计算各方案的费用时.应计算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建设和改造的各项费用(土地征用、建筑物拆迁、环境保护、设备、设施、施工等)运行费用(运行维护、电能损失等)。 2.3.5 方案比较还可以用优化供电可靠性的原则进行,即不先设定可靠性指标,将不同可靠性而引起的少供电损失费用引入计算,以取得供电部门和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方 案 第1章绪论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及运行的根本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1]。 区域电网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战计划和现有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结合能源和交通条件,分析负荷及其增长速度,预计电力电量的发展,提出电源建设和系统网架的设想,拟定科研、勘探、设计以及新设备试制的任务。 电力系统设计是在审议后的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定出具体方案[2]。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遵照有关的设计技术规定:从整体出发,深入论证电源布局的合理性,提出网络设计方案,并论证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此需进行必要的计算:尚需注意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发电、输电、变电工程的协调,并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以及下一级电压的系统设计创造条件。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电力系统专题设计,发电、输电、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系统部分[3]。 区域电网设计的水平年,一般取今后5-10年的某一年,远景水平年取今后10-15年的某一年。设计水平年的选取最好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年份相一致。电源和网络设计,一般以设计水平年为主,并对设计水平年以前的过渡年份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展望到远景水平年[4]。 第2章原始资料分析

2.1 原始资料 (1) 发电厂装机情况 (2)负荷情况 2.2 原始资料分析 (1)发电厂、变电所地理位置如下:

(备注:A 为火电厂,B 为水电厂,1~5为变电站) (2)发电厂、变电所地理负荷分布 发电厂A 、B 带有包括厂用电的负荷,变电所(1)~(5)都有本地负荷且发电厂、变电所都有一、二类负荷。 (3)校验负荷合理性( max max min 8760 P T P >?) 发电厂A :14?5000=70000<8?8760=70080 发电厂B: 12?5000=60000<8?8760=70080 变电所(1):33?5500=181500>17?8760=148920 变电所(2):18?5500=99000>10?8760=87600 变电所(3):26?5000=130000>14?8760=122640 变电所(5):18?5000=90000>8?8760=70080 所以,以上负荷都合理。 第3章 电力电量的平衡 3.1系统功率平衡 (1)有功功率平衡 5K P P +∑n 12max 综合i=1=KP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设计 (一) 目的要求: 通过设计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电力网、发电厂和变电站方面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深对电网特性的了解,进而了解有关技术政策、经济指标、设计规程和规定,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优化的观点,培养从技术、经济诸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内容: 本规划设计包括有一个电厂,四个变电站的地方电网。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下图: 发电厂G 装机(MV ): 4?12MV 85.0cos =φ 10.5KV 电网负荷(MV A ) 最大负荷 最小负荷 Tmax 调压要求 低压侧电压 变电所1 7+j6 6+j4 4000 顺调压 10KV 变电所2 7+j4.5 6.5+j4 3000 顺调压 10KV 变电所3 7.5+j4 5+j3 3500 逆调压 10KV 变电所4 8.5+j5 7+j4 4800 顺调压 10KV 机端负荷 5+j3 4+j2 3800 逆调压 10KV 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距离关系: Km S G 162=- Km S G 203=- Km S G 6.334=-Km S G 4.381=-Km S 4.2221=- Km S 1232=- Km S 1643=- Km S 3241=- Km S 2.2731=- Km S 2.2742=-

第一节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拟订及初步比较 1、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由于电网电压的高低与电网接线的合理与否有着相互的影响,因此,在这里设计的时候是将两者的选择同时予以考虑。 1.1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电网电压等级符合国家标准电压等级,根据网内线路输送容量的大小和输电距离,在此确定电网的电压等级为110KV 1.2 电网接线方式 这里所拟订的电网接线方式为全为有备用接线方式,这是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与安全性来考虑的。当网络内任何一段线路因发生故障或检修而断开时,不会对用户中断供电。这里结合所选的电网电压等级,初步拟订了五种电网接线方式,方案(1)、方案(2)为双回线路,方案(3)为环网,方案(4),方案(5)中既有环网又有双回线路。它们均满足负荷的供电的可靠性。五种方案的电网接线方式如图1-1所示: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络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中低压配电网,对其规划的现状以及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与主要步骤进行简单研究,希望对日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配电网;中低压;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日常生活中对于电力资源需求量也逐渐增多,随之中低压配电线路规划与设计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的中低压配电网在规划设计上仍然有着一定缺陷,面对于越来越大的供电要求,已经显得较为吃力。所以对于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我国中低压配电线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国内中低压配电网建设现状及面临问题 目前,国内90%左右的地级以上供电企业已经开始配电系统自动化,有的省份还设计了自己的技术原则。在社会上,已经有多家科研机构致力于配电系统的研究。一系列的努力都为我国的供电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基础,包括供电的可靠率问题、设备的安全性问题、供电的质量问题等等,并且还对于劳动效率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保障。这一系列的设施技术也是我国的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现状现状。总结来看,我国的配电系统也有自己的不足,我国的配电系统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基础方面的配备也不够完善齐全,一些试点刚刚开始试验,对于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尚没有普及,并且理论研究不足。一般情况下,对于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110kV变电站的分布点不平衡,使得10kV中压线路在使用时依然是单辐射线路,这样就使得供电的半径较长,环网率不够高,线路严重过载,致使转供电能力较差,网架结构复杂。而对于0.4kV低压供电系统,农村偏远地区的配变台区供电半径大,电压较低。城市的发展步骤和配电网的发展不协调。 2、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与主要步骤 2.1、对于规划的年份与范围进行确定。这点一般是由供电企业来提出具体要求,而规划者可以与自身具体情况相结合,来将自己的建议提出来。 2.2、对于规划数据收集的工作。对于规划数据收据的工作是配电网络规划设计的一个主要步骤,是开展负荷预测以及中低压配电网络现状分析的重要内容。 2.3、对已存在中低压配电网进行分析。这个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于现有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的结构等一系列情况来进行分析,将配电网中存在的一些问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配电部分(征求意见稿)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ND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ND XXXXX—XXXX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配电部分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working drawing desig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jects Part 1: distribu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总则 (3) 5 施工图设计说明及目录 (3) 6 电气部分 (3) 6.1 设计范围: (3) 6.2 图纸编制 (4) 7 土建部分 (5) 7.1 设计范围: (5) 7.2 图纸编制 (5) 8 施工图预算 (6) 8.1 设计范围: (6) 8.2 施工图预算内容及深度 (6) 8.3 工程量计算原则 (7)

前言 为提高公司配电网建设水平,贯彻落实公司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根据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求,规范配电网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建设成果,公司组织编制了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本系列标准共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配电部分 ——第 2 部分:配网电缆线路部分 ——第 3 部分:配网架空线路部分 本部分为系列标准的第 1 部分。 本标准是按照DL/T 800-2012标准编写规范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标准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配电网建设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单位):配电网建设办公室、包头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凯、袁海、樊海龙、任志远、武国梁。 本标准2018年01月首次发布。

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摘要 电网规划是所在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电网规划的目标就是能够使电网发展,能适应,满足并适度超前于供电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要求,并能发挥其对于电网建设,运行和供电保障的先导和决定做用。 电网规划是电网发展和改造的总体计划。其任务是研究负荷增长的规律,改造和加强现有电网结构,逐步解决薄弱环节,扩大供电能力,实现设施标准化,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建立技术经济合理的电网。 电网是电源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其主要功能就是把电能安全、优质、经济地送到用户。电力工业发展是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大电网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优越性,就必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电网。随着电网的发展和超高压大容量电网的形成,电力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效益,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但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外经验表明,如果对供电电网设计不善,一旦发生自然和认为故障,轻者造成部分用户停电,重者则使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造成电网运行失去稳定,严重时甚至会使电网瓦解,酿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电网的合理设计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部分。 电力系统是由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电力系统还包括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等相应的辅助系统(一般成为二次系统),以及通过电或机械的方式联入电力系统中的设备。 关键字: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电量平衡供电可靠经济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新、选)

第一部分:总论 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总的容量为84MW,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总的来说,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20.8KM,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主要设计内容为: 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站的接线方式; 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 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 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 第二部分: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原始材料: 发电厂装机容量:2×30+2×12MW 功率因数:0.8 额定电压:10.5KV 电网负荷: 最大负荷(MV A)最小负荷(MV A)Tmax (h) 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 变电站1:|10+j7| =12.21 8+j6 5000 常调压10 变电站2:|9+j4| =9.88 15+j11 5800 常调压10 用S1~S4表示 变电站3:|13+j9| =15.81 12+j9 3500 常调压10 机端负荷:|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MIN)16.8KM~(MAX)39.2KM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按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同一地方、同一电力网内,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完成人: XXX 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完成时间: 2014年3月17日 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XXX 西南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随着电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突出,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电力系统规划在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力系统规划主要由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构成。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区域电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区域电网的设计应根据用户负荷的相关资料,各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和供电情况做出相应的功率平衡,确定各变电站变压器的主变容量与台数。根据已有的知识做出几种备选的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 按经济截面选择导线,按机械强度、载流量等情况校验导线,确定各段导线型号。(2) 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电压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本过程的计算主要采用手工算潮流电能的方法,得出各种正常及故障时的电压损耗情况,评定各种接线方案。(3) 从各种方案线路的损耗,线路投资,变电所的投资以及年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经济比较。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确定最佳的方案,即为本设计的选定方案。最后对最优方案进行潮流计算,根据其结果对最优方案评定调压要求,选定调压方案。 关键词:潮流计算;调压方案;电网接线方案 Abstract:Along with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network is ac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power system plan ha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industry ,which is formed mainly by power load prediction , power plan and electric wire netting plan . This paper concisely has introduced method and the process of the distribution net design of regional power grid. It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user loads, each distribution station site and the condition of power supply of existed power plants, making corresponding power balance, and then determine every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capacity and number. According exis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magine two kinds alternative scheme, compare through technical economy from some following aspects, require best design: (1) select wire according to economic section, according to machinery strength, the current-carrying capacity etc, checking the wire model. (2) Various choose schemes must be carried out calculation for normal and fault condition by manual power flow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result are normal and fault voltage wastage conditions, remarking various wiring schemes. (3) From the wastage, line investment, the electrical energy of various scheme lines, distribution system annual operation cost as well as investment of electrical place, carrying out economic comparison and https://www.doczj.com/doc/0d5922131.html,prehensive above three aspects, that is sure the best schem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schemes. Finally to the best scheme flow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its results we should assess the surge plan requirements of the optimum scheme, and select the final surge plan. Keywords:Power flow calculation; Voltage regulation scheme; Network connection program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摘要 电力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电能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 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有功功率和无功率的 平衡。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力系统愈大,调度运行就愈合理, 经济效益愈好,应变事故的能力就俞强,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必然的发展趋 势。然而联合电网也是由地方电力网相互联接而成的。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 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的建设十 分重要。电力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能源资源和负荷的分布,确 定合理的电源结构和战略布局。确立电压等级,输电方式和合理的网架结构 等,电力规划合理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今后的运 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能质量的好坏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地区力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比较调压计算分接头 引言 根据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连续性,瞬时性,重要性的特点,对电力 系统的运行也必须保证对第一类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对第二类负荷的供电可 靠性,同时,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除此之外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 耗,保证系统虑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使方案达到最合 理化。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运行的经济性也极为重要。于 是在规划电力网时应该根据各个负荷点对电能要求的不同和保证运行的灵活 和操作时的安全来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和合理的电压等级。在选择电网设计 方案时,首先考虑系统对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 对供电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进行设计和规划。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对有一类 负荷的负荷点采用双回或环网供电。对于灵活性,系统主要通过变电所的接 线来实现。在本电网设计中,电压中枢点是变电所,故通过调节变电所的电 压来实现电压调整。 总之: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合理选泽方案,综 合考虑。 目录

地方电网规划课程设计

地方电网规划设计 前言 一、目的要求: 通过此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特别是有关电网、发电厂和变电站方面的理论、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电力行业有关技术政策、经济指标、设计规程和规定,树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优化的观点,掌握电网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培养从技术、经济诸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巩固并拓展所学专业知识; 2、理论与实际联系,基本掌握电力网设计的主要内容、原则与方法; 3、树立技术经济观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4、培养正确计算、绘图与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5、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二、摘要 该课程设计是进行地方电网规划设计。规划设计一个容量为3×25MW,包括2-4个水、火电厂、4个变电站的地方电力网。本规划设计包括有一个电厂,四个变电所。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 3*25 MW。 根据所给出的原始资料拟定五种接线方案,通过对这五种方案的初步选择后,选出三种较为优异的方案详细比较,进行指标排选,同时选择了主要设备的型号和确定了大致投资运行费用,最后参考市场价格通过定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最终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即有发电厂通过两台升压变压器( / 121KV)与母线连接,3个变电所母线与其构成一个小环网,另一变电所用双回线连接到母线,再分别通过两台降压变压器(110KV / )连接负荷。整个网络采用110KV等级。 之后对整个网络进行了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和电网调压措施的确定,并计算得到网络的功率损耗、年电能损耗和输电效率,给出了全网的等值潮流分布图。

三、主要设计内容 1.电力电量平衡 2.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3.电网接线方案的初步拟定 4.电网接线方案的详细技术经济比较 5.推荐方案的潮流分布与调压计算 6.运行特性指标计算 7.投资估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拟订及初步比较. 4 电力网电压的确定和电网接线的初步选择. 4 电网接线方式. 4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4 方案初步比较的指标. 5 路径长度(公里). 5 线路长度(公里). 5 负荷矩(兆瓦*公里). 6 高压开关(台数). 7 方案初步比较及选择. 8 第二章电力网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8 架空线路导线选择. 8 电压损耗计算. 8 线路参数计算. 8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会同有关电力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我国配电网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7个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城市配电网规划、供电电源、配电网络、高、中、低压配电网以及配电网二次、用户供电、节能环保的规划、设计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或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6号,邮政编码5106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参编单位: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 天津电力设计院沈阳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余建国刘映尚邱野李韶涛白忠敏夏泉宇文争营吕伟强阎沐建李朝顺黄志伟李伟孟祥光魏奕李成汪筝宗志刚王桂哲陈文升主要审查人:余贻鑫郭亚莉葛少云曾嵘曾涛吴夕科唐茂林韩晓春吴卫蔡冠中李字明刘磊刘沛国万国成李海量胡传禄项维丁学真蒋浩。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1) 3城市配电网规划 (4) 3.1规划依据、年限和内容、深度要求 (4) 3.2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 3.3经济评价要求 (5) 4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 (6) 4.1一般规定 (6) 4.2对城市发电厂的要求 (6) 4.3分布式电源 (6) 4.4对电源变电站的要求 (6) 5城市配电网络 (7) 5.1一般规定 (8) 5.2供电分区 (8) 5.3电压等级 (8) 5.4供电可靠性 (8) 5.5容载比 (9) 5.6中性点接地方式 (10) 5.7短路电流控制 (10) 5.8网络接线 (11) 5.9无功补偿 (12) 5.10电能质量要求 (13) 6高压配电网 (15) 6.1高压配电线路 (15) 6.2高压变电站 (21) 7中压配电网 (25)

区域电网的设计

1. 区域电网的设计(说明书) 一、电网功率的初步平衡 1.1有功功率平衡的目的 通过对电网的有功功率的初步平衡计算,就可以大概地确定区域电网在最大与最小两种负荷时,发电厂的运行方式。另外我们可以根据有功功率的盈余或缺损额,可以了解发电厂与系统之间联络线上的潮流情况。 1.2电网负荷的分析及计算 1.2.1基本公式 供给原有电网的负荷:P L1=K 1 P L1.i 2i=1 供给新建电网的负荷:P L2=K 1 P L2.i / 1?K 3 4i=1 发电厂可供的有功功率:P G = P NG.i 1?K 2 K 1 P L1.i 2i=1 —原有电网负荷之和 K 1 P L2.i 4i=1 —新建电网负荷之和 P NG.i 1?K 2 —发电厂可供的有功功率 K 1 —同时率(本设计计算时取1) K 2 —厂用电率(本设计计算时取7%) K 3 —线损率(本设计计算时取6%) 即 P G 与 P L1?P L2 作功率平衡 当功率不足时,发电厂满发,可从系统取得有功功率 当功率过剩时,发电厂可以降低出力,少量功率差额与系统进行交换 1.2.2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平衡 P L1=1× 12×1.5+2×10 =38 MW P L2=1× 28+18+22+30 /(1?6%)=104.26(MW) P G =(25×2+50)/(1?7%)=93(MW) P S =P G ? P L1+P L2 =?49.26(MW) 结论:从系统倒送49.26(MW)的有功功率 1.2.3最小负荷时的功率平衡 P L1=1× 12×1.5×80%+2×10×50% =24.4 MW P L2= 28×50%+18×70%+22×50%+30×50% /(1?6%)=55.96 MW P G =(25×2×80%+50×90%)/(1?7%)=79.05(MW) P S =P G ? P L1+P L2 =?1.31(MW) 二、确定电网供电电压 2.1选择原则 1.电力网电压等级应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电压等级; 2.电力网电压等级应选择根据网络现状及今后10-15年的负荷发展所需负荷的输送容量、输送距离而确定; 3.在原有电网的基础上规划发展时,新电压的选择应结合原有电网,当原有额定电压满

地方电力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样本

| 第一部分: 总论 本设计的内容为一地方电力网的规划设计。在该地方电力网内规划有1座发电厂, 总的容量为84MW, 电网内规划了3座变电变电站, 用于将发电厂电能输送到用户负荷中心, 变电站最大负荷可达到25MW。总的来说, 该地方电网的规模比较小。发电厂离其最近的变电站距离约为, 需要用110KV高压线路将电厂电能送出。 本电网的规划设计为近期规划, 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位置及负荷分布已基本确定。主要设计内容为: 1.在认为电力电量平衡的前提下, 确定最优的电力网及各发电厂、变电 站的接线方式; 2.确定系统内电力线路及变电站主设备的型号、参数及运行特征; 3.计算电力网潮流分布, 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及适当的调压方式; 4.进行物资统计和运行特性数据计算。 & 第二部分: 电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原始材料: 发电厂装机容量: 2×30+2×12MW

功率因数: 额定电压: 电网负荷: 最大负荷( MVA) 最小负荷( MVA) Tmax (h) 调压要求二次电压(KV) 变电站1: |10+j7| = 8+j6 5000 常调压 10 变电站2: |9+j4| = 15+j11 5800 常调压用S1~S4表 10 ^ 变电站3: |13+j9| = 12+j9 3500 常调压 10 机端负荷: |8+j4| =10 6+j4 4700 逆调压 10 各条架空线路的范围: ( MIN) ~( MAX) 电网电压等级的选取主要是根据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及其布局, 按 输送容量及输送距离, 根据设计手册选择适当的电压等级, 同一地方、同一 电力网内, 应尽量简化电压等级。 查阅资料[3]P34表2-1可知各电压级架空线路输送能力如下: 电压级: 输送容量—~2MVA; 输送距离—6~20KM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pdf 22页)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1985 印发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85)水电生字第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械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城乡建委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商电管局 为搞好城市规划申的电力网规划在总结城市电力网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一九八一年原电力工业部和原国家城建总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试行) 对全国城市电力网的规划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城市电力网改造的广泛开展各地供电和城建规划部门都感到有必要制订一个更详细具体的技术经济导则用以指导城市电力网的规划设计使城市电力网的改造和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为此水电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供用电专业委员会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在编写过程中水电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了有关单位参与讨论和修改并广泛地征求了意见现正式颁发试行希各城市按本导则的要求对本地的电力网规划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在试行中如发现导则有何问题有什么建议请随时报水电部以便今后作进一步修改 附件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水利电力部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本导则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和原城市建设总局于l98l年联合颁发的关于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试行)而进一步提出的一些具体规定是编制与审查城市电力网(以下简称城网)规划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我国大中城市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2条城网是城市范围内为城市供电的各级电压电网的总称城网既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因此搞好城网规划从而加强城网的改造和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3条城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网规划应由当地供电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电力系统规划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城网的需要城域网规划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应相互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