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

医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几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 目录

一、内科 (3)

健中合剂 (3)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Ⅱ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黄丸 (5)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

关节炎丸 (5)

调肝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Ⅱ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矾I号 (8)

枯矾Ⅱ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Ⅱ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台剂Ⅱ号 (9)

腮腺炎合剂I号 (9)

腮腺炎台剂Ⅱ号 (10)

小儿康复散 (10)

和脾散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11)

鼻净丸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Ⅱ号 (11)

鼻炎丸Ⅲ号 (12)

鼻炎丸IV号 (12)

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14)

健耳丸 (14)

止晕丸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滴鼻液Ⅱ号 (15)

五、眼科 (15)

猪苓九 (15)

加味白虎丸…

滋闭降火丸 (15)

四物五子丸 (16)

复明九 (16)

定志丸 (16)

祛凤退赤九 (16)

清肺退赤丸 (17)

勾藤丸 (17)

六、骨科 (17)

化筋散 (17)

接骨散 (17)

消肿化瘀散 (18)

腾洗药 (17)

接骨新药 (17)

化筋羔 (17)

怒伤丸 (18)

舒筋丸 (19)

按骨丸 (19)

活血丸 (19)

骨科搽剂 (19)

骨科渗透液 (20)

骨刺丸 (20)

七、外科 (20)

当归饮子丸 (20)

消风丸 (20)

班秃九 (20)

二术丸 (21)

润肤丸 (21)

脂溢性皮炎丸21

白癜丸 (21)

苦奎丸 (22)

清热解毒丸 (22)

脱疽丸 (22)

消核羔 (22)

冲和羔 (22)

金黄羔 (23)

红粉软羔 (23)

肛裂软膏 (23)

藤黄羔 (23)

痔消炎羔 (23)

黄连羔 (23)

樟脑羔 (24)

天麻羔 (24)

三黄一椒羔24

青黛散羔 (24)

青黛救 (24)

二黄粉 (24)

颠倒散 (25)

补骨脂酊 (25)

百部酊 (25)

神经性皮炎药水

皮肤病洗药 (25)

生肌散 (25)

消炎I号 (26)

止血粉 (26)

烫伤羔 (26)

(一)内科

健中合剂

成份:赤芍药15克、杭白芍15克、嫩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干姜7.5克大枣5枚、饴糖50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饴糖另冲。

功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疼。

主治:脾胃虚寒、腹中时痛、喜暖喜按、食欲不佳。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剂服一日。

禁忌:生冷。

夏枯草合剂

成份:龙胆草15克、夏枯草30克、枯黄芩20克、灵磁石50克白菊花15克、川芎片7.5克怀牛膝15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清肝明目。

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性情急躁、心悸梦多。

用法:每日服一剂,日服两次。

禁忌:辛辣、酒类。

肝炎I号

成份:北柴胡20克、枯黄芩15克天花粉20克、生牡蛎15克、嫩桂枝15克、干姜10克、杭白芍20克、当归15克、紫丹参50克、茵陈40克、炙甘草15克、苦桔梗15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舒肝、止痛。

主治:两胁胀满疼痛、疲乏无力、心下癥结。

用法:日服两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辛辣烟酒,孕妇忌服。

肝炎II号

成份:北柴胡20克、杭白芍20克、炒枳壳15克、橘皮40克、生姜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茵陈30克炙甘草15克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舒肝健脾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或疼痛,疲乏无力、胃脘胀满、大便溏泻。

用法:日服两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辛辣烟酒之类。

大感冒合剂

荆芥15克、薄荷15克、枯黄芩15克、杏仁15克、芦根25克、忍冬藤50克

制法:水煎服。

功能: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痛。

主治:感冒、咳嗽、咽痛。

服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油腻。

胃溃疡粉

成份:乌贼骨1000克、大贝母300克、川军15克、生甘草2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制酸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恶心吐酸、大便秘结。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5——10克。

规格包装:每袋50克装。

禁忌:体弱大便溏泻者忌用。

补肾降压丸

成份:炙首乌150克、菟丝子50克、稀莶草100克、桑叶50克、菊花50克怀牛膝100克桑椹子100克、陈皮50克、枳壳50克、女贞子50克、旱莲草100克、夏枯草1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滋补肾水、清肝明目。

主治:头晕、耳鸣眼花、腰腿痠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油腻。

复方十味地黄丸

成份:生地黄500克、熟地黄500克、怀山药500克芡实米500克枸杞子150克、狗脊400克、丹参400克、五味子150克、菟丝子150克、泽泻250克、鲁米那0.03×40号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补肾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腰痠腿软、失眠梦多。

服法:每晚睡前服一九到二丸。

规格包装:每丸10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十味地黄丸

成份:生地黄500克、熟地黄500克、怀山药500克、芡实米500克、枸杞子150克、金毛狗400克、紫丹参400克、五昧子150克菟丝子150克、泽泻250克

制砝: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补肾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腰酸腿软。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至二丸。

规格包装:每丸10克重,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肾炎丸

成份:党参200克、汉防己150克、猪苓150克、茯苓150克、炒苍术150克、炒白术150克、大腹皮150克、陈皮200克、半夏曲150克、炙黄芪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健脾利水。

主治:脾胃虚弱、形寒怕冷、疲乏无力、食后胀满、大便溏泻、颜面及下肢浮肿。

服法:口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0克重,每袋10丸装。

关节炎丸

成份:穿山龙360克、嫩桂枝20克、五加皮180克、紫丹参300克、稀苍草300克、

制法:阻穿山龙、桂枝、五加皮三药研细末,以丹参、稀莶草熬浓汁与水,泛为小丸。

功能:散风祛寒、通络止痛。

主治:关节净痛、下肢沉重、活动不利。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三钱。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生冷。孕妇忌用。

调肝丸

成份:当归50克、北柴胡50克、赤芍50克、薄荷15克、茯苓50克、白尤50克、紫丹参50克、生甘草20克

炙香附一两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舒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食后服满。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痹痛丸

成份:炙川乌50克、赤芍200克、当归100克、川芎50克、北细辛25克、独活50克、生麻黄25克、炒苡米100克、桑寄生100克、怀牛膝200克、汉防己50克、续断50克、甘

草100克、桂枝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散风寒、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屈仲不利。

服法:日服=次。

服量:每次服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关节红肿热痛者忌用,孕妇忌用。

健胃舒肝丸

成份:苍术50克、白术50克、陈皮40克、白豆蔻30克、焦三仙50克、法半夏50克、广木香30克、枳壳40克、炙香附50克、槟榔50克、炙甘草30克、北柴胡50克、赤

芍50克、杭白芍50克、广郁金2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川腊纸封乜。

功能:舒肝健睥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胸闷不舒、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欢服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辛辣生冷之物,

强肝丸

成份:炙黄芪350克、丹参300克、当归200克、白芍200克、郁金400克、党参200克、炙黄精200克、泽泻200克、生地黄300克、怀山药150克、焦山楂200克、焦神曲150克、茵陈蒿400克、秦艽150克、板蓝根200克、生甘草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舒肝和胃、补益脾肾。

主治:两胁疼痛、疲乏无力、形寒怕冷、腰膝凌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也装:每丸重10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炯酒之物。

平肝降压丸

成分:槐花100克、夏枯草100克、黄芩100克、丹参100克、豨莶草200克、怀牛膝100克、钩藤100克、菊花50克、白蒺藜50克、川芎250克、生牡蛎1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清肝明日、活血降压。

主治:血压高、头晕、头痛、胸闷、目赤肿痛、急躁易怒、耳鸣如蝉。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之物,孕妇禁忌。

(二)妇科

调经I号

成份:当归150克、怀山药250克、菟丝子150克、何首乌150克、熟地黄150克、女贞子150克、仙茅150克、仙灵脾150克、枸杞子100克、续断150克、胎盘粉50克、炙黄精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调经。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官出血、阳虚症。

用法: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后半月服之)

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朗虚火旺者忌服。

调经Ⅱ号

成份:熟地黄150克、怀山药150克、枸杞子150克、女贞子150克、旱莲草150克、茯苓150克、续断150克、鹿角霜100克、胎盘粉50克、黄精150克、五味子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调经。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阴虚症。

用法: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后前半月服之)

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每袋拾丸装。

闭经丸

成份:仙灵脾300克、仙茅300克、生鹿角200克、胎盘粉100克、女贞子300克、枸杞子300克、党参400克、当归400克、白芍300克、红花200克山楂300克、益母草40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调补肝肾、养血通经。

主治:用于“肝肾虚型”闭经如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闭经。

用法:每日两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凡肾阴虚肝阳旺者慎用。

痛经丸

成份:当归300克、赤芍300克、生蒲黄300克、五灵脂300克、元胡索150克、制香附300克、益母草400克、川芎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血瘀型痛经,如原发性痛经,或盆腔炎引起痛

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无气滞血瘀者忌用。

清热调经丸

成份:北柴胡75克、当归150克、白芍150克、牡丹皮150克、枯黄芩150克、生地250克、制香附150克、益母草250克、旱莲草2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主治:用于血热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即功能性子官出血、小量出血者)。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虚寒性月经不调者忌用。

盆腔炎丸

成份:嫩桂枝400克、茯苓400克、桃仁400克、丹皮400克、赤芍400克、三棱200克、莪术200克、酒炙川军200克、黄芪400克、鱼腥草4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肿块、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拾丸装。

禁忌:月经期忌用。

枯矾I号

成份:枯矾15克、儿茶250克、五倍子15克、白芨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收敛、生肌止血。

主治:宫颈中度或重度糜烂。

用法:每周二次,上官颈。

用量:外用药。

规格包装:外用药散荆。

禁忌:有急性炎症忌用。

枯矾II号

成份:儿茶100克、蛇床子100克、枯矾100克、冰片5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收敛、生肌止痒。

主治:宫颈中、重度糜烂。

用法:每周二次,上富颈。

用量:外用药。

规格包装:外用药散剂。

外阴洗剂

成份:苦参25克、蛇床子25克

制法:水煎40分钟,外洗。

功能:燥湿止痒。

主治:外阴湿疹、瘙痒、过敏性炎症。

用法:水煎40分钟,外洗,日洗二次。

用量:每日一剂。

(三)儿科

解热合剂I号

成份:荆芥15克、薄荷7.5克、青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生石膏40克、赤芍15克、贯众15克

功能: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感冒发烧、口干溲黄、烦躁不安。

用法:水煎服,日服三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阴虚内热忌用.

解热合剂II号

成份:北柴胡15克、枯黄芩15克、赤芍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酒川军7.5克生石膏40克焦三仙各15克

功能:清热通便,消导和中。

主治:发烧不退、口渴肢凉、腹部胀满、大便干秘。

用珐:水煎服,日服数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小儿止咳合剂I号

成份:生麻黄5克、杏仁15克(研碎)生石羔30克、生甘草5克、黄芩15克、莱菔子10克、枇杷叶15克、旋覆花15克、大青叶25克

功能:清热宣肺、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发烧、呼吸粗喘、痰多气逆、口干溲黄。

用法:水煎,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一剂。

小儿止咳合剂II号

成份:南沙参15克、麦冬15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枯黄芩15克、枇杷叶15克、杏仁15克(研碎)薏苡仁15克、黛蛤散15克

功能: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主治:肺热久咳音嘶、痰少、舌红口干、五心烦热。

用法:水煎服,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脾湿痰多忌用。

腮腺炎合剂II号

成份:北柴胡15克、枯黄芩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生牡蛎25克、昆布15克、蒲公英15克、赤芍15克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腮腺肿胀或瘰疬痰核,硬结不消。

用法:水煎服,日服二次

服量:每日服一剂。

小儿康复散

成份:神曲50克、莪术50克、三棱50克、鸡内金100克、二丑100克、醋青皮50克、陈皮50克、炒枳壳50克、厚朴50克、炒麦芽50克、槟榔50克、生大黄150克、苍术100克、草果仁100克、嫩青蒿50克、胡黄连50克、五灵脂100克

制法:共研细末,每500克。加冰片 2.5克。

功能:行气消积。和中助运。

主治:停食停乳积滞症,腹胀纳呆、面黄肌瘦、大便干结、苔厚口臭。

服法:每次服1——2克。

服量: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包四分重。

清肺散

成份:前胡75克、杏仁150克、炙桑皮100克、川贝母100克、炒积实40克、莱菔子50克、橘红75克、桔梗50克、生甘草25克

制法:上药以前胡、杏仁、桑皮、枳实、莱菔子、桔红、桔梗熬成羔,以川贝母、粉甘草为细粉,兑入羔内烘干轧为细粉,打成每片含药物0.5克重片。

功能:清肺化痰,利气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肺气不宣、喷嚏鼻涕、咳痰不爽。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1——2克

规格包装:每袋20——30片装。

和脾散

成份:炙桑皮150克、炒苡米250克、陈皮100克、怀山药200克、焦神曲200克、茯苓200克、焦麦芽200克、泽泻200克、胡黄连50克、

制法:上药原料共熬成膏,加热烘干轧成细粉打片,每片含药物一分。

功能:健脾和胃,调中止泻。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苔厚纳呆。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1——2克。

规格包装:每袋20-30片装。

加味异功散

成份:党参100克、白术100克、炙甘草30克、炮姜30克、茯苓150克、升麻20克怀山药50克、禹余粮150克

制法:先将原料共熬成膏,然后隔水加热,浓缩烘为干膏,再加入淀粉,连干膏加至为原料的50∕100轧成细粉,即为成品。功能:健牌益气,温中止泻。

主治:消化不良、脾虚泄泻、面黄肌瘦,体弱自汗。

服珐: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1——3克分。

温中定痛散

成份:川黄柏50克、干姜25克、乌梅100克、炒川椒100克、嫩桂枝75克、赤芍250克生姜50克(炒)枳壳150克、当归100克

制法:上药煎煮三次,去渣、过滤、浓缩、最后隔水加热浓缩烘成干膏,再兑入淀粉,兑至为原料的三分之一为度,共为细末研匀即得。

功能:温中定痛。

主治:蛔虫腹痛、或驱虫后,腹痛隐隐,时作时止,面黄肌瘦、形寒便溏、纳食不甘。

服法:日服2——3次。

服量:每次服一包。

规格包装:每包 2.5克重。

(四)耳鼻喉科

鼻净丸

成份:清半夏150克、炒枳壳100克、茯苓150克、陈皮150克、苍耳子100克、生薏苡仁50克、白芷150克、川芎100克、鱼腥草200克、生甘草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鼻塞不利、流黄脓涕。

用法:每日两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六钱装。

禁忌:妊妇忌服。

鼻炎丸I号

成份:生麻黄150克、生石膏100克、杏仁250克、生甘草150克、炒栀子2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宣肺、排脓通窍。

主治:鼻塞不利、浊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忌辛辣。

鼻炎丸I I号

成份:嫩桂枝75克、大枣200克、北防风100克、杭白芍200克、黄芪150克、干姜25克、白术150克、炙甘草5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嚏多,流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鼻炎丸Ⅲ号

成份:苍耳子150克、辛荑花150克、白芷150克、薄荷50克、薏苡仁500克、败酱草300克、川芎100克、北细辛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排脓、消肿止痛。

主治:鼻塞头昏、脓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鼻炎丸IV号

成份:嫩桂枝125克、白芍200克、干姜25克、炙甘草50克、大枣200克、山药200克、茯苓200克、石菖蒲10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和营、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涕多。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

养阴丸

成份:北沙参150克、麦冬150克、玄参150克、紫丹参150克、生地黄200克、赤芍200克、升麻25克、生甘草50克、黑芝麻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密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清热生津、润肺利咽。

主治:咽喉不利、口舌干燥、鼻千涕步、先音声哑。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克重,每袋拾丸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通咽丸

成份:清半夏75克、紫苏子50克、茯苓50克、陈皮50克、络石藤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化痰、消肿利咽。

主治:胸膈不利、咽喉堵闷、咳嗽痰多

用法:日服二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妊妇忌服。

金鸣丸

成份:诃子内250克、血余炭150克、生甘草50克、凤凰衣75克、蝉蜕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润肺利咽。

主治:失音声哑、咽喉不利。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健咽丸

成份:川石斛150克、当归150克、山豆根100克、天花粉150克、生地黄200克、丹皮150克、射干200克、紫苏子150克、寒水石100克、生甘草1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利咽、生津止痛。

主治:咽喉疼痛、咽喉不利、咽痒呛咳、舌干口苦。

用法:日服二次,饭后温开水迸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定蛾丸

成份:牛黄40克、郁金200克、寒水石200克、牛蒡子200克、麦冬150克、天花粉200克、枯梗100克、生甘草10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身热倦怠、口干舌燥。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忌辛辣,孕妇忌服。

清心散

成份:牛黄 2.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寒水石10克、双勾藤20克、冰片 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牛黄冰片另兑。

功能:清热化痰、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烦热口渴、咽喉不利、咳嗽痰多。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 1.5克。

包装规格:每包 1.5克重

禁忌:忌辛辣。

利咽散

成份:清半夏75克、茯苓50克、紫苏叶50克、枳实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理气宽胸、利咽化痰。

主治:气郁不舒、咽喉堵闷。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5克。

包装规格:每包5克重。

禁忌:孕妇忌服。

咽痛散

成份:桔梗50克、生甘草50克、牛蒡子50克、草河车5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身热头痛、周身倦怠、咽喉肿痛、口千舌燥。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5克。

包装规格:每包5克

禁忌:忌辛辣,孕妇忌服。

健耳丸

成盼:夜交藤200克、络石藤200克、路路通150克、川芎100克、女贞子150克、旱莲草150克、桃仁200克、乌药15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滋阴平肝、通窍活络。

主治:耳聋耳鸣、头昏目暗。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5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忌辛辣刺激食物。

止晕丸

成份:清半夏150克、茯苓200克、陈皮150克、炙甘草100克、枳实75克、杭菊花150克、川芎100克、勾藤200克、建译泻2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平肝利湿。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眩晕静

成份:钩藤200克、生石决300克、枯黄芩100克、川牛膝150克、桑寄生250克枸杞子200克、茯神150克、夜交藤2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滋补肝肾、通窍括络。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克。

包装规格:每袋30克装。

禁忌:孕妇忌服。

鼻萎灵

成分:生甘草50克、生地黄50克、地骨皮50克、尼泊金5

制法:取甘草、生地、地骨皮,加蒸馏水3000毫升,煮沸一小时,再加水1500毫升,再煮一小时过滤,除去沉淀,加尼泊金过滤,即得棕色透明体药液。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鼻干发堵、鼻咽干燥。

用法:滴鼻,日三次。

用量:每次滴3——5滴。

规格包装:每瓶10M装。

滴鼻液Ⅱ号

成分:枯黄芩375克、紫花地丁375克、生甘草37.5克、麻黄15克、尼泊金1.5克

制法:取黄芩、地丁、甘草、加蒸馏水煮沸一小时(每次3000毫升的量)加水约4000毫升,煮一小时后过滤,再加水煮沸半小时,两次滤液混合约4000毫升,放置24小时,将沉淀除掉,然后调节P H值6——7,用碳酸氢钠煮沸浓缩液1000毫升左右。放冷后加95%乙醇2000毫升,再放置24小时后,将澄清液取出,减压回收酒精无醇味为止。然后加蒸馏水至3000毫升,用抽滤过滤,即得澄明液体,加尼泊金及麻黄素,如果仍有浑浊现象,可用滤纸再滤,即得棕红色的澄明液。

功能:通气消肿。

主治:鼻塞头闷、涕多不利。

用法:滴鼻,日三次。

用量:每次一滴至二滴。

规格包装:每瓶10毫升装。

(五)眼科

猪苓丸

成份:猪苓2500克、茯苓2500克、白术1500克、苍术1500克、车前子2000克、地肤子2000克、楮实子2000克、金毛狗2000克、霜桑叶2000克、黑芝麻2000克、防风1500

克、北细辛500克、党参2000克、羊胆汁15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益胆、明目。

主治:玻璃体混浊。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10克,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克装。

禁忌:生冷粘腻。

加味白虎丸

成份:茺蔚子2000克、防风1500克、知母2000克、生石膏50000克、黑元参1500克生大黄1500克、生甘草2000克、车前子2000克、决明子2500克、粳米2000克、青箱子20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束,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脾、泻胃。

主治:急性虹睫炎、色素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中药颗粒协定处方

中药颗粒协定处方 1. 感冒 (1)风寒型柴胡1袋葛根1袋荆芥1袋羌活1袋白芷1袋川芎1袋防风1袋生姜1袋 功效:祛风散寒,解肌 适应症: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头痛鼻塞乏力。 (2)风热型:大青叶1袋桑叶1袋菊花1袋荆芥1袋桔梗1袋连翘1袋前胡1袋甘草1袋 功效:辛凉解表。 适应症:发热,微恶风,咽疼,咳嗽,咯黄痰。 2. 慢性扁桃体炎 桔梗1袋甘草1袋玄参2袋枇杷叶1袋 3. 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袋炒白术1袋茯苓1袋陈皮1袋紫苏仔1袋丹参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黄芩1袋 功效:健脾,化痰,补肾。 适应症: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气短。 4.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1袋射干1袋紫苏1袋细辛1袋陈皮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法半夏1袋丹参1袋五味子1袋 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适应症:咳嗽,气喘,喉间痰鸣,胸间痰鸣,胸中满闷如塞,痰白清晰且有泡沫。 5. 流行性腮腺炎 荆芥1袋连翘1袋牛蒡子1袋桔梗1袋板蓝根1袋柴胡1袋夏枯草1袋薄荷1袋甘草2袋 功效: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适应症:发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弥漫肿痛,咀嚼不便,咽红肿痛。 6. 高血压 栀子1袋龙胆草1袋夏枯草1袋生地黄1袋车前草1袋 功效:清肝平肝 适应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疼,急躁易怒,心悸心烦,面红耳赤,口苦口干。 7. 尿路感染 车前子1袋白茅根1袋萹蓄1袋柴胡1袋生地黄1袋瞿卖1袋滑石1袋甘草1袋双花1袋白花蛇草1袋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之小便短赤,灼热刺痛,尿黄,发热。 8慢性前列腺炎 败酱草1袋山萸肉1袋知母1袋黄柏1袋丹参1袋蒲公英1袋白茅根1袋牛膝1袋甘草1袋王不留行1袋 功效: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适应症:小腹、会阴刺痛,小便频数灼痛或有血尿、血精。 9.神经性失眠 1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 医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几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 目录 一、内科 (3) 健中合剂 (3)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Ⅱ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黄丸 (5)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 关节炎丸 (5) 调肝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Ⅱ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矾I号 (8) 枯矾Ⅱ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Ⅱ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台剂Ⅱ号 (9) 腮腺炎合剂I号 (9) 腮腺炎台剂Ⅱ号 (10) 小儿康复散 (10)

和脾散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11) 鼻净丸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Ⅱ号 (11) 鼻炎丸Ⅲ号 (12) 鼻炎丸IV号 (12) 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14) 健耳丸 (14) 止晕丸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1、内服汤10种: (1)上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桑枝12 羌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伤肢肿胀较甚者,加地龙9g、防风9g;若疼痛较甚者,加元胡9g、白芷9g、制乳没各6g。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2)上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羌活9 防风9 荆芥9 当归15 枳壳6 续断12 青皮5 怀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白芍15 土元6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2g、砂仁6g;夜眠差者加合欢皮12g、酸枣仁9g;伤肢酸困者加桂枝10g。 (3)上肢三号:

功效与适用症:补养气血、健脾开胃、温经通络。用于骨折创伤后期。方药组成: 黄芪30 当归15 白术9 茯苓12 骨碎补15 焦三仙15 陈皮12 川断 12 杜仲12 桂枝12 羌活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加减:合并贫血者加黄芪15g、桂元肉12g;骨折端骨痂生长量少,加锻自然铜10g、甜瓜子12g。 (4)下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川牛膝12 独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地龙9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加减: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泽兰、苏木、穿山甲、全虫;局部肿胀甚加车前子、瞿麦;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5)下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中药常用协定处方

协议处方 眩晕一号(美尼氏症) 丹参10 川芎10 半夏10 天麻10 白术10 陈皮10 茯苓10 泽泻10 葛根10 甘草3 石菖蒲10 眩晕二号(颈性眩晕) 丹参10 赤芍10 钩藤10 葛根10 淮牛膝10 半夏10 地龙10 枸杞10 骨碎补10 女贞子10 桃仁10 红花lO 冠心方 丹参30 降香10 三七片9 红花10 瓜蒌皮15 降压方 天麻15 罗布麻20 钩藤20 桑寄生20 牛膝20 安神方(定神安眠) 酸枣仁30 炙远志10 茯神30 合欢皮15 珍珠母40 龙齿30 夜交藤30 五味子6 法半夏10厚朴10 陈皮6

调胃方 木香6 砂仁6(后下)黄芪20 茯苓20 陈皮10清半夏10 盗汗方 炙黄芪40 炒白术15 防风15 桂枝10 浮小麦30柴胡12 生龙骨20 生牡蛎20 秦艽15 银柴胡12五味子15 敛汗固表汤(自汗体虚): 黄芪30 白术10 防风10 山药20 茯苓10 浮小麦30麻黄根5 甘草3 治尿感2方 生地20 克丹皮10 泽泻12 茯苓15 山萸肉12 山药15知母10 黄柏10 蒲公英30 白头翁30 消石方: 金钱草60 海金沙15(包)石韦15 鸡内金15 王不留行15枳壳15 制三棱10 地龙15 瞿麦15 甘草6

腹泻1号方: 党参12 炒白术12 干姜10 炙甘草6 防风15 诃子25车前子30 苏叶6 煨木香10 六曲15 桔梗10 仙鹤草45吴萸6 木瓜15 石榴皮15 山药30 莲子肉30 炒薏仁30生姜10 大枣10 开胃进食方: 玄参12 生山药30 芦根30 石斛15 谷麦芽各15佛手15 百合30 乌药12 大贝母30 鸡内金6白蒺藜15 木瓜15 熟大黄3 前列腺炎方 炮山甲10 路路通15 蛇舌草40 仙茅15 仙灵脾20鱼腥草25 土茯苓25 淫羊藿15 山萸肉15 猪苓25泽泻15 益母草25 牛膝15 面瘫方: 全虫6 僵蚕6 白附子9 川貝母9 羌活9 银花10 板蓝根15炙甘草6 养颜祛痘方: 炒白芍17 当归18 炒白术18 赤芍14 牡丹皮14柴胡15 泽泻22 浙贝母18 蒲公英16 金银花20茵陈32 生薏苡仁32 丹参18 白癣皮18 炒栀子7白蔹12 白蒺藜18 紫花地丁14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痔瘘外洗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6 【别名】zlwxtj、alwxtj 【药品名称】痔瘘外洗汤剂 【处方组成】大黄30g、红花10g、桃仁10g、芒硝30g 【功能与主治】内外痔疮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伸筋透骨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14 【别名】sjtgtj、ujtgtj 【药品名称】伸筋透骨汤剂 【处方组成】生艾叶20g、当归20g、川椒20g、灵仙20g、牛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海桐皮20g、红花20g、川芎20g、白芷20g、元胡20g、 【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络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排石止痛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7 【别名】pszttj、puattj、pstj 【药品名称】排石止痛汤剂 【处方组成】白茅根30g、冬葵子15g、车前子12g、牛膝9g、川楝子9g、

香附9g、炒蒲黄9g、木通6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排石止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止咳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5 【别名】zktj、aktj 【药品名称】止咳汤剂 【处方组成】炙麻黄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5g、炙杷叶15g、黄芩15g、炒枳壳15g、鱼腥草30g、生石膏30g、厚朴30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脂肝消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4 【别名】zgxtj、agxtj 【药品名称】脂肝消汤剂 【处方组成】丹参15g、大黄5g、炒白术10g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降脂保肝,主治痰湿阻络之脂肪肝、腹满纳差、肝区疼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益气养阴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3 【别名】yqyytj

一 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一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上感佳 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病毒灵片0.1gX6片 维生素C片0.1gX6片 潘生丁片25mgX3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3片) 腹泻停(止泻停) 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10mgX6片 强的松片5mgX3片654—2片5mgX3片 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上感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发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3号 上感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 +柴胡针2ml(流感发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4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拉定针0.5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5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噻肟钠针1.0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6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曲松针1.0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三、肠炎灵合剂适用于各种噎因引起的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盆腔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注意:对环丙沙星针过敏者,可用0.9%N.S代替) 肠炎灵合剂1号 0.2%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 丁胺卡那针0.4g 地塞米松针mg 654—2针m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肠炎灵合剂2号 肠炎灵合剂1号 +爱茂尔针2—4ml +或胃复安针5---10mg (伴恶心呕吐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肠炎灵合剂3号 肠炎灵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 (伴发热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四、风疹灵合剂 扑尔敏针10mg 维生素C针2.0g 10%葡萄糖酸钙针10---20ml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迎症:各种噎因引起的急慢性寻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五、佝偻灵合剂1号 维丁胶性钙针1ml 维生素C针0.5---1.0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六、佝偻灵合剂2号 佝偻灵合剂1号(贫血者) +维生素B12针1—2ml +叶酸片5---10m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巨幼红细胞缺乏性贫血。 在基层卫生所,临时没有中药制剂的情况下,可选用下列药液作为直肠滴入或注入的辅助药液,加入配制好的药物中(如:上感佳、止喘散等其它药物)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双黄连口服液或注射液 2.复方大青叶合剂 3.清开林注射液 4.银黄口服液 5.穿琥宁注射液 6. 0.9%N.S 白头翁加味止痢散 白头翁15黄连10黄柏10秦皮10砂仁10山楂15木香10米壳10金银花15连翘10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 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1. 急性细菌性痢疾(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 共研细末)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2. 溃疡性结肠炎(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思密达6g 3. +锡类散0.6g+丁胺卡那针0.4g共研细末)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对愉氨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 可腹消炎灵1号方 红藤15 金银花15 蒲公英15 连翘10 丹皮10 赤芍10 桃仁10 川楝子10 大黄10 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 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8公英30地丁15黄芩9黄柏9栀子9生地15丹皮15 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 ’ 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土苓30炒槐米15生地21 丹皮15赤芍2l紫草15 连翘15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 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黄芩9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 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防风9牛蒡子9生地15丹皮15当归9连翘15 苦参9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 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防风9当归15白芍15生地15川芎15 刺蒺黎9 黄芪15首乌21 蝉衣9僵蚕9 地肤子21 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茯苓9 香附9僵蚕9桑叶15 ?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茯苓15泽泻9当归9川芎9 丹参21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 8.白癜饮:热地15首乌15沙苑子15补骨脂10旱莲草10枸杞子10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 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 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三棱10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 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桃仁15 地骨皮15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 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l半枝莲21山豆根15 苦参10紫草12茜草12 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白鲜皮21 蝉蜕10甘草10 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1半枝莲21山豆根15 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桃仁10红花10三棱12莪术12白鲜皮21 乌梢蛇10蝉蜕10甘草6 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连翘15黄芩15山栀10生地15丹皮15 赤芍15紫草10生石膏15苦参10浮萍12菊花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苦参10 薄荷10甘草6 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连翘15黄芩15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丹参15当归15川芎12苦参10白芷15白鲜皮18浮萍12荆芥10防风10 白蒺藜12蝉蜕10甘草6

省中医内部协定方

运行1号:当归15 川芎10 牛膝15 防己30 赤芍12 丹参15 云苓15穿山甲10(先煎)全虫10 蜈蚣2条鹿角胶10(烊化)淫羊霍10 川羌10 大活10 白芷10 伸筋草15 狗脊10 杜仲15 枸杞30 海风藤1 0 乌梢蛇10莪术10 骨碎补10 木香6 甘草6 清热止痛汤:柴胡10 双花21 板蓝根21 龙胆草12 黄芩15 山栀10 丹皮15 紫草12 苡仁30 车前子12(包)川楝子12 元胡12 川芎10 白芷15 细辛3 白芍21 甘草6 肺肾固本汤:生地18熟地18 黄芪15 党参12 枸杞12 五味子9山芋肉9丹参12当归12 桔梗12半夏9 川贝9炙紫苑9炙冬花9苏子9白术12 厚朴24鹅管石24 莱菔子12 云苓12甘草6 安眠3号:当归12 白芍12 柴胡12 制首乌20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菖蒲12 远志10 寸冬30 茯苓30 五味子12 安眠4号:白术12 人参12 黄芪30 当归12 白芍12 炙甘草10 茯苓30 远志10 菖蒲12寸冬30 五味子12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开心饮:柴胡24 前胡15元胡20丹参30党参24 栝楼30 降香8 炙甘草6 1号洗药:伸筋草20透骨草20花椒10海桐皮20 桂枝10 生艾叶15 木香10 当归15 红花10 灵仙15 川芎10 白芷10 牛膝12 苏木15 五加皮15 松节15 乳香10没药10 (水煎外洗) 2号洗药:双花20 公英20 地丁15 菊花10 黄柏10 黄芩10赤芍15连翘15 苦参15土茯苓15 丹皮10 生大黄10黄芪20陈皮10甘草6(水煎外洗) 骨元汤:生熟地各3肉苁蓉9补骨脂9 红参9(包)川断12 淫羊霍9当归9 制鳖甲9(包)制龟甲9(包)丹参30 独活9海桐皮15 海风藤15 全蝎6 甘草6 腰康宁:桑寄生15 独活9 当归15川芎9桂枝9 丹参15牛膝9葛根15 白芍15全蝎9 地龙9 蜈蚣2条灵仙15 木瓜9元胡9狗脊15 川断15 杜仲9 黄芪20 党参15 白术1 5 甘草6 利咽汤:双花24 连翘15黄芩15板蓝根21牛子15蝉衣9薄荷9 射干12玄参20 山豆根9 苡仁30 甘草6 肺康宁:党参24 黄芪18 炒白术12云苓15 麦冬20 蛇舌草30半支莲30 苡仁10 贯众15 水蛭6(研冲)女贞子24 浙贝15 夏枯草18 蜈蚣2条(研冲)甘草6 排石1号:地龙15 金钱草30 海金砂15(包)鸡内金12 郁金12 川牛膝15 脾肾安1号:双花12 石苇30 木蝴蝶6 党参15 山药15 苡米30 白扁豆30 枸杞15 山芋肉6车前子5(单包) 脾肾安3号:大黄12(后入)寸云18石苇30当归15黄芪12 党参15 山药15 枸杞15山芋肉6鸡血藤20砂仁6枳实9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 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儿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目录 一、内科 (3) l-?i. I I / I J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II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黃丸??????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关节炎丸........ ..5调肝丸.......... I 6

痹痛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JI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矶I号 (8) 枯矶II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II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9 小儿止咳台剂II号???9 腮腺炎合剂I号??????9 腮腺炎台剂II号……10 小儿康复散10

清肺散........ . (10) 和脾散..... .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鼻净丸..... .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II号 (11) 鼻炎丸III号??????12 鼻炎丸IV号?? ??..12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 (14) 健耳丸..... ,14 I上晕丸 ...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中国中医研究院内部整理的协定方

不孕症处方(中国中医研究院内部治疗女性不孕症处方,后面为其标价)血虚型不孕方(97.96) 熟地15g山药10g当归10g白芍10g枸杞子10g甘草5g山芋肉10g丹皮10g紫河车25g龟板15g鳖甲10g牛膝10g杜仲10g海螵蛸 10g菟丝子10虫草1g西洋参10g 输卵管阻塞不孕方(143.55) 小茴香3g官桂5g川芎10g干姜10g西洋参10g玄胡10g荔枝核15g赤芍10g当归10g木香5g柴胡10g香附10g紫河车10g羌活10g益母草15g虫草2g 炮甲15g路路通30g桃仁10g红花10g 肾阳虚型不孕方87.23 沉香6g茯苓15g当归15g制附子5g鹿角片10g益母草30g官桂10g首乌20g川芎15g紫石英10g枸杞子10g赤芍10g白芍10g丹皮10g熟地20g仙灵脾30g山芋肉15g巴戟天10g西洋参 15g虫草1g 肾阴虚型不孕方100.57 生地15g熟地15g龟板1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银柴胡10g山药20g当归10g泽泻10g地骨皮10g山芋肉 15g海螵蛸6g黄柏10g川断15g阿胶15g茯苓10g川芎10g仙灵脾30g赤芍10g白芍10g白薇10g丹皮15g虫草5g蛤蚧1对 气滞血瘀型不孕方76.21 元胡10g川芎10g桃仁10g丹参10g制半夏10g益母草30g柴胡10g红花6g当归10g仙灵脾20g小茴香10g补骨脂30g郁金10g枳壳15g沉香10g五灵脂20g赤芍10g白芍10g炮甲15g西洋参15g 痰湿内阻型不孕方69.07

茯苓10g当归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姜半夏10g苍术10g白术10g仙茅10g川芎10g益母草30g仙灵脾10g川贝母10g青皮10g陈皮10g菟丝子10g胆南星10g虫草1g紫河车15g 脾肾气虚型不孕方(温肾健脾养血益气、调补冲任)132.07 肉桂5g附子3g熟地15g山药20g茯苓10g炒白术15g菟丝子15g鹿角霜15g当归10g杜仲15g巴吉天15g仙灵脾10g党参15g西洋参10g虫草2g龟板15g紫河车15g 排卵汤178.13 柴胡6g白芍10g赤芍10g泽兰10g益母草10g鸡血藤10g牛膝10g苏木10g刘寄奴10g生地10g女贞子10g覆盆子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龟板10g 鳖甲15g虫草3g西洋参15g紫河车15g 助孕法(用于输卵管不通)89.2 巨麦10g萹蓄10g萆10g通草3g败酱草10g木香9g紫河车10g元胡5g川楝子6g香附10g路路通 10g车前子10g(另包)皂刺10g柴胡10g白芍10g茯苓12g佛手10g 妇科炎症专科 输卵管阻塞灌肠方(妇炎1号) 丹参30g赤芍30g透骨草15g三棱15g莪术15g枳实15g皂角刺15g当归15g乳香10g没药10g盆腔炎灌肠方(妇炎2号) 红花30g败酱草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鸭跖草30g路路通10g三棱10g莪术10g桃 红10g(加水煎至100ml) 中药灌肠方(妇炎3号)

中医协定处方

中医协定处方 前言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使用过经方、时方,以及单方、成方、秘方、验方、便方等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许多医疗单位为满足日益扩大的中医临床实际需要,又有了协商而定的处方, 协定处方; 这类协定处方,是广大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而行之有效的方剂,是医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来,它却一直散在于各医疗单位而未能总结、交流推广。 有鉴于此.我们不揣荒陋,广泛搜集了散见于全国120 多个医疗单位的中医协定处方,从中筛选出包括汤、散、丸、片等剂型的处方1 00 余首,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名之曰《中医协定处方手册》。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处方疗效确切,可作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群众作为家庭实用的医疗保健用书。医者据之,可辨证选方;病者持之,可对症服药。本书中处方的来源单位名称,部分有所变动,凡能查到的已作了改动;尚有少数因情况不详,未作核改,待修订再版时更正。中医协定处方的内容宏富,非本书所能包容。编辑是书,仅为一种尝试,因资料有限,时间仓促,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指误补正,敬侯同

道贤达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用方 1 .流行性感冒 方1 流感I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贯仲30 克,大青叶9 克,甘草3 克,板蓝根9 克,菊花6 克,桑叶6 克,薄荷(后 下)4 , 5 克,芦根9 克。 〔制法〕按煎剂制法煎煮,每剂煎取药液200 -300 。毫升,均分两份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2 次,每次100 ? 150 毫升。〔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感,治疗流感初期及普通感冒。方2 流感2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金银花15 克,板蓝根9 克,菊花9 克,芦根9 克,甘草6 克。 〔制法与用法〕同流感1 号。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同流感I 号。方3 流感3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荆芥穗(后下)6 克,淡豆豉12 克,板蓝根9 克,淡竹叶9 克,菊花9 克,知母6 克,金银花9 克,黄芩, 9 克,芦根9 克。 〔制法与用法〕同流感I 号。

协定方

省中医中药处方协定集(相互学习,不再为抓药发愁)来源:郝东的日志 运行1号:当归15 川芎10 牛膝15 防己30 赤芍12 丹参15 云苓15 穿山甲10(先煎)全虫10 蜈蚣2条鹿角胶10(烊化)淫羊霍10 川羌10 大活10 白芷10 伸筋草15 狗脊10 杜仲15 枸杞30 海风藤10 乌梢蛇10莪术10 骨碎补10 木香 6 甘草 6 清热止痛汤:柴胡10 双花21 板蓝根21 龙胆草12 黄芩15 山栀10 丹皮15 紫草12 苡仁30 车前子12(包)川楝子12 元胡12 川芎10 白芷15 细辛3 白芍21 甘草6 肺肾固本汤:生地18熟地18 黄芪15 党参12 枸杞12 五味子9山芋肉9丹参12当归1 2 桔梗12半夏9 川贝9炙紫苑9炙冬花9苏子9白术12 厚朴24鹅管石24 莱菔子12 云苓12甘草6 安眠3号:当归12 白芍12 柴胡12 制首乌20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菖蒲12 远志1 0 寸冬30 茯苓30 五味子12 安眠4号:白术12 人参12 黄芪30 当归12 白芍12 炙甘草10 茯苓30 远志10 菖蒲1 2寸冬30 五味子12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开心饮:柴胡24 前胡15元胡20丹参30党参24 栝楼30 降香8 炙甘草6 1号洗药:伸筋草20透骨草20花椒10海桐皮20 桂枝10 生艾叶15 木香10 当归15 红花1 0 灵仙15 川芎10 白芷10 牛膝12 苏木15 五加皮15 松节15 乳香10没药10 (水煎外洗)2号洗药:双花20 公英20 地丁15 菊花10 黄柏10 黄芩10赤芍15连翘15 苦参15 土茯苓15 丹皮10 生大黄10黄芪20陈皮10甘草6(水煎外洗) 骨元汤:生熟地各3肉苁蓉9补骨脂9 红参9(包)川断12 淫羊霍9当归9 制鳖甲9(包)制龟甲9(包)丹参30 独活9海桐皮15 海风藤15 全蝎 6 甘草 6 腰康宁:桑寄生15 独活9 当归15川芎9桂枝9 丹参15牛膝9葛根15 白芍15全蝎9 地龙9 蜈蚣2条灵仙15 木瓜9元胡9狗脊15 川断15 杜仲9 黄芪20 党参15 白术15 甘草6

乡镇卫生院关于成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成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和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现成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一、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名单 主任:XXX(院长) 副主任:XXX(副院长) 委员:xxx xxx xxx xxx 二、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 1、监督检查本院贯彻执行药政管理方面的法令、条例、规章制度等。 2、确定本院用药品种范围;讨论药品的正确用法。 3、审议和监督本院用药计划,药品年度预算,决策及执行情况。 4、检查库存药品、病区药品消耗情况。 5、组织评价新老药物的临床疗效,提出淘汰品种的意见。避免药品不必要的积压和重复购买。 6、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基本用药范围,汇总讨论审定,确定本院的基本用药名单;编制药品集或协定处方手册,按期修订,增删品种。 7、组织医院药学学术活动,如举办临床用药进展、新药动态、药物评价、药事法规等讲座,提高医师、护师和药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交流。 8、监测药品不良反应,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9、监督库房药品存放,检查医师处方和用药情况。及时通报不合理用药情况。定期检查医师处方,每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处方一次。 10、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11、年终向院领导和全院医护人员报告有关药品的重大审议事项及采取的措施。 三、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a)药事管理委员会在院长直接领导下,由分管药剂的领导直接牵头 并开展工作。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一)任务 1、积极宣传和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2、审定新药新制剂的选用,淘汰疗效差、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 3、审议和监督本院用药计划,药品年度预算及其执行情况。 4、检查病区药品管理消耗情况以及药剂科药剂质量情况。 5、对医护、药剂人员用药合理性进行考核。 6、及时研究处理药疗事故、严重用药差错及其他医疗用药的重大问 题。 (二)活动内容和方式 1、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药师查阅病历、医嘱处方,检查合理用药情 况;进行处方和病历用药分析,不断提高医生用药水平。 2、定期检查药品管理情况,特别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贵重药品的使用、保管和消耗情况。及时纠正和处理滥用成瘾、积压变质等违反制度和管理不善的情况。 3、要求药剂科对门诊和临床各科差错处方进行登记,及时转给有关科室,作为考核医生的依据之一。 4、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制度,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的内容定期向药监部门报告。 5、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由主要科室提出基本用药范围,经本委员会汇总讨论审定,确定本院的基本用药目录。根据应用情况,每两年修订一次。增删品种不超过2%。

早泄协定处方

早泄协定处方 15.阳萎早泄方 【组成】黄连6g、淫羊藿10g、玄参10g、枳壳5g、炒白术12g、怀山药15g、芡实15g、桂枝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丹参20g、山楂10g、桔梗6g、甘草6g、山萸肉10g。【功用】清心火,补肾阳,敛冲脉,调胃气。 【主治】阳痿、早泄。 16.早泄系列方(徐福松方)①早泄1号 【组成】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泽泻、桑椹、太子参、黄精、黄芪、沙苑子、金樱子石莲子、糯稻根、川断。 【加减】菟丝子、酸枣仁、莲须、生地、丹皮、白芍、益智仁双向调节小便等。 【功用】养阴固精。 【主治】阴虚型早泄。 ②早泄2号 【组成】生黄芪、马鞭草、花粉、丹皮、鬼箭羽、白术、赤芍、制黄精、陈皮、茯苓、银花、公英。 【功用】清化瘀热。 【主治】瘀热内蕴型早泄。 17.清热洁腑汤(华良才方) 【组成】知母10g、黄柏15g、瞿麦10g、扁蓄10g、银花15g、连翘15g、泽兰10g、佩兰10g、白花蛇舌草15g、薏米15g、滑石(包)10g、生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洁腑化湿。 【主治】湿热下注型早泄。 前列腺炎协定处方 18.五草汤(王琦方) 【组成】车前草15g、马鞭草15g、白花蛇舌草15g、鹿含草15g、茜草15g。 【加减】急性期体温升高者加柴胡10g、黄芩10g;尿镜检白细胞>5个/HP者加鹿衔草10g、公英15g;尿镜检红细胞>3个/HP者加白茅根15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19.癃清【组成】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野菊花、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芩、 黄连、黄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 20.五淋丸 【组成】海金沙、木通、栀子(姜制)、黄连、茯苓皮、琥珀、地黄、白芍、川芎、当归、甘草。 【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止淋。 【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混浊不清。 21.前列腺炎方 【组成】知母10g、黄柏10g、海金沙20g、茯苓10g、紫地丁15g、丹皮10g、当归10g、柴胡10g、赤芍15g、滑石20g、车前子15g、萹蓄15g、马鞭草15g、生黄芪15g、甘草10g。【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淋。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22.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王琦方) 【组成】当归6g、贝母10g、苦参12g、薏苡仁15g、马齿苋15g、瞿麦10g、蒲黄l0g、天花粉12g、冬瓜仁15g。 【加减】如伴大便不畅可加大黄6g,荆芥6 g;如尿道口有滴白者加海金沙12g;湿热较盛者酌加败酱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蒲黄10 g。

膏方常用协定处方

滋养肝肾膏方 【适应证】精神萎软,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健忘,心烦,手足心发热,夜寐不安,盗汗,潮热,颧红升火,口干,干咳,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女子月经不调,经水量少,经色红,周期短,质稠,舌质红而干,舌苔薄白或少苔,甚或舌质中有裂纹,舌体萎缩,脉象沉细带弦或数。 【选用药物】熟地黄300克,怀山药300克,吴茱萸250克,枸杞子200克,炙龟版250克,炙鳖甲250克,麦门冬200克,菟丝子200克,牛膝200克,杜仲200克,沙参200克,女贞子200克,旱莲草200克,川石斛200克,何首乌200克,白芍药200克,五味子120克,酸枣仁150克,当归200克,桑椹子200克,骨碎补200克,狗脊200克,紫河车120克,金樱子200克,芡实200克,陈皮200克,佛手片150克,合欢花90克,桃仁200克,桂圆肉200克,茯苓200克,夜交藤200克,甘菊花120克,泽泻200克,知母200克,黄柏200克,灵磁石400克,石菖蒲200克。 【制备】将以上药物用清水浸泡一昼夜,其中灵磁石一味为矿物类药物,应先煎30分钟左右,然后将其他药物放入同煎,以快火连煎三汁后,用细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再放到文火上慢慢煎煮浓缩。另外用阿胶300毫升,浸于500毫升黄酒中烊化以备用,用冰糖或蔗糖400克,趁热一同冲入药汁之中收膏,待冷却后便可服用。 【分析】本方所适应的症状,属于肝肾之阴精亏虚的类型。人体内的精与血是同出一源的,因此,在肝肾阴精亏虚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体内的阴血,用药组方时在考虑到肝肾之精亏虚,又兼顾到阴血,以加强全方的效果。分析具体的组方原则,全部药物可分成下面几个方面:一组为针对肝肾阴亏而设,以滋养阴精为主的药物,如熟地黄、怀山药、吴茱萸、枸杞子、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桑椹子等,这一组药物,具有较强的滋补肝肾之阴的作用,相互配伍后效果更佳,因肝肾之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及时补益肝肾阴精,是本方的重要环节;另外,考虑肝肾之阴一亏,必然影响到全身其他各脏腑器官的阴液,见到全身阴精俱亏的症状,因而设立了对其他脏器具有补养阴液作用的药物,如麦门冬、石斛、沙参等,起到标本同治,双管齐下的作用;一组为补精血的药物,如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子、桂圆肉、当归等,主要协同补肝肾药物,以提高疗效;一组为补阳药物,其用意取决于“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道理,如杜仲、狗脊、骨碎补等;一组为对症而下的药物,如见到腰膝酸软用牛膝、狗脊、骨碎补;见到遗精滑精用金樱子、芡实;见到心烦,手足心发热用知母、黄柏;见到夜寐不安用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见有眼花耳聋用甘菊花、枸杞子、灵磁石、石菖蒲;见月经不调用桃仁、当归、阿胶;此外,全方中还设立了一组药性比较轻灵,具有理气作用,走而不守以防止滋阴药物过于黏腻作用的药物,如陈皮、佛手片、合欢花、茯苓、泽泻等。方中还用了五味子、白芍药酸甘化阴,具有不断生成阴液的作用。 一般来说,患者服用膏方以后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滋补肝肾之阴短期内较难获得全功,单凭一料膏方恐怕难以完全解决问题,停药后还须用一段时间成药以巩固疗效,如六味

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痔瘘外洗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6 【别名】zlwxtj、alwxtj 【药品名称】痔瘘外洗汤剂 【处方组成】大黄30g、红花10g、桃仁10g、芒硝30g 【功能与主治】内外痔疮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伸筋透骨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14 【别名】sjtgtj、ujtgtj 【药品名称】伸筋透骨汤剂 【处方组成】生艾叶20g、当归20g、川椒20g、灵仙20g、牛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海桐皮20g、红花20g、川芎20g、白芷20g、元胡20g、 【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络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排石止痛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7 【别名】pszttj、puattj、pstj 【药品名称】排石止痛汤剂

【处方组成】白茅根30g、冬葵子15g、车前子12g、牛膝9g、川楝子9g、香附9g、炒蒲黄9g、木通6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排石止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止咳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5 【别名】zktj、aktj 【药品名称】止咳汤剂 【处方组成】炙麻黄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5g、炙杷叶15g、黄芩15g、炒枳壳15g、鱼腥草30g、生石膏30g、厚朴30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脂肝消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4 【别名】zgxtj、agxtj 【药品名称】脂肝消汤剂 【处方组成】丹参15g、大黄5g、炒白术10g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降脂保肝,主治痰湿阻络之脂肪肝、腹满纳差、肝区疼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益气养阴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3

心内科协定处方

心内科协定处方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1)气虚血瘀 主证:胸痛胸闷常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乏力,自汗,舌暗淡,舌胖有齿痕,脉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益气活血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5g 黄精10g 赤芍15g 郁金10g 红花10g 桃仁10g 若痰浊壅盛,痰瘀内阻,胸闷,苔腻者,加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曲、藿佩。 (2)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隐隐,或呈烧灼样痛,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口干,舌暗红,舌胖有齿痕,苔少或剥脱,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15g 五味子10g 麦冬10g 黄芪10g 丹参20g 红花10g 鸡血藤30g 赤芍15g (3)心阳不振,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彻背,遇寒加重或诱发,伴背部畏寒,乏力自汗,气短心悸,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阳宣痹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10g 薤白10g 党参15g 黄芪15g 川芎10g 红花10g 半夏10g 陈皮6g 荜茇6g (4)气滞血瘀 主证:情志变化诱发胸痛,以胀痛为主,部位不固定,伴胸闷不舒,喜叹息,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紫胀,脉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10g 枳壳10g 桃仁10g 红花6g 蒲黄10g 当归尾12g 赤芍15g 川芎10g 鬼箭羽12g 姜黄10g 元胡10g 郁金10g 琥珀粉2g(分冲)

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 (1)气虚血瘀 主证:心痛甚,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发作间隔短,神疲乏力,胸部刺痛,汗出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象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养心安神 方药:益气活血汤加减 党参30g 生黄芪30g 丹参20g 黄精10g 赤芍15g 郁金10g 陈皮10g 桃仁10g 红花10g (2)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主证:胸痛而闷,气短,乏力,心烦少寐,心悸,自汗,盗汗,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 太子参l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黄芪12g 丹参30g 鸡血藤30g 红花10g 赤芍15g 若胸痛严重,加三七粉3g分冲 (3)痰瘀互阻 主证:胸闷且痛,倦怠身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腑气不通,苔腻,脉弦滑。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 全瓜蒌20~30g 薤白15g 半夏10g 枳实10g 郁金10g 茯苓15g 陈皮10g 丹参20g 竹茹10g 红花10g 桃仁10g 川芎10g (4)心阳欲脱 主证:突然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胸中闷痛,气短喘促,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脉微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敛阴固脱 方药:四逆汤合生脉饮加味。 熟附子15g 干姜10g 炙甘草6g 人参10g(另煎兑服), 麦冬6g 五味子10g 丹参20g 紧急予参附注射液和/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或点滴。

院内自制制剂和协定方

院内自制制剂 1.养心Ⅰ号 处方组成:当归15g 杭白芍12g 丹皮10g 柴胡10g 辰茯苓12g 炙甘草10g 龙齿15g 灵磁石15g 方解: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朱茯苓健脾安神,丹皮清肝,炙甘草、龙齿、灵磁宁心镇静,全方共起养血调肝、宁心安神之功效。治疗心虚气滞之室性早搏。 功能主治: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 VA)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临床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属祖国医学“惊悸、怔忡”及“结代脉”范畴。即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或不能自主,脉象参伍不调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本病病位在心,病症特点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注重调节心与肝两个方面。本病发生初期多因烦劳、思虑耗伤心神,心气不足,每因情志不舒、所愿不遂而诱发,渐成心虚气滞之证。本方适应于Bigger’s分类之良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此期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治疗以调节调节机体气机平衡为主,并加用宁心安神之品,我们观察养心I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的不平衡,从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关,本方控制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心律平相似,而停药后维持疗效较心律平为佳。 2.养心Ⅱ号 处方组成:黄芪20g 党参20g 丹参20g 太子参20g 苦参20g 甘松20 g 炙甘草10g 生山楂15g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太子参共同补气,甘松理气,丹参、生山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炙甘草既能和中益气又能调和诸药,全方共起养气通阳行血之功效。治疗气虚血瘀之室性早搏。 功能主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日久,气无以行血,脉络不和,而成气虚血瘀之证,养心II号在益气通阳行血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现代药理证实苦参可以降低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及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适应于Bigger’s 分类之可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此期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无血流动力学异常者。该类患者常病程日久,心气耗损,气不行血而致血瘀。治疗以益气活血为主,加用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3.参附强心合剂 处方组成:红参3g 附子5g 葶苈子10g 玉竹15g 方解:红参补中益气,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两者相合为参附汤,功在峻补阳气;配合葶苈子平喘利水,使肺气清肃,水道通畅;玉竹滋养心阴,又能牵制附子助阳太过。诸药参合,共同发挥益气温阳利水之功,兼顾心阴。 功能主治:本方适应于阳气虚衰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喘证”、“水肿”等范畴,其病机多属于五脏俱虚,阴阳失调,气血阻滞,但总以阳气虚衰为本,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佐以利水活血。我们的研究表明,该方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对血压无明显影响,能提高有低T3综合征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与西药合用,可提高疗效,减轻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