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1981.4.1生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交通水运系统船、岸无线电台的管理,维护通信秩序,充分发挥无线电通信的效能,根据《无线电管理规则》的精神,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水运无线电通信是水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通信为中心,负责海难救助,运输生产指挥及国际、国内船舶公众通信业务。

第三条水运无线电通信必须做到:“迅速、准确、保密”,更好地为运输现代化服务。

第四条本规则是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的准则,各有关单位应严格贯彻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全国交通水运系统无线电通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凡设有船、岸电台的单位,应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熟悉通信业务的管理干部,以加强对船、岸电台的业务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开放国际公众通信业务的海岸电台,各主管单位更要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和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工作。

第六条各级通信部门在无线电通信管理工作上的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无线电通信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制度,认真督促检查执行。

2.组织通信人员不断提高通信效率和质量,确保通信畅通。

3.认真做好通信业务技术管理工作,制订通信建设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通信基建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对通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考核、任免、奖惩等工作。

5.深入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第七条江、海岸电台应设台长,负责收、发信台的领导。大中型岸台并可根据需要设报务(机务)主任,协助台长分管收、发信台的业务和技术工作。

第八条凡配有两名(含)以上无线电台人员的船舶电台,应设报务主任,在船长、政委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和从事船台的通信工作。

第九条为确保通信畅通,通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有关通信人员的任免,应征求通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电台设置

第十条设置水运无线电台,必须贯彻“少设、严管”的原则,可设可不设的,坚决不设,必须设置的,要严格管理,严禁私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

第十一条为使江、海岸电台的设置,做到合理布局,综合使用,海岸电台和长江江岸电台由交通部统一规划。

第十二条江、海岸电台对外籍船舶电台的开放,应随同港口的对外开放,报请国务院批准。第十三条设置江、海岸电台或陆地专用电台,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固定无线电台(站)登记表”和“设备核定表”,交通部直属单位报交通部批准,地方水运单位征得交通部同意后,报当地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其设台定点位置,按照《无线电管理规则》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江、海岸电台及陆地专用电台执照,由当地省、市、自治区或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发。“设备核定表”报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交通部各一份备案,自存一份留底。第十五条凡根据船舶设备规范或航政部门规定设置的船舶电台,不须办理设台审批手续。电台执照的核发按如下办理:

1.交通部直属单位船舶,由主管单位填写“船舶无线电台设备核定表”,向交通部指定的单

位申请核发船舶电台执照,设备核定表除核发单位和申请单位各留一份外,报船籍港所在地省、市、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交通部各一份备案。

2.地方水运船舶,由主管单位填写“船舶无线电台设备核定表”,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核发船舶电台执照,设备核定表自留一份,报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交通部各一份备案。

3.地方交通系统及其他单位参加国际航运的船舶,由主管单位凭当地省、市、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证明文件,向交通部指定的单位申请核发国际航运的船舶电台执照。国际航运结束后,应向原核发单位缴销执照。

第十六条以交通部名义核发的船舶电台执照,有效期最长为10年。

第十七条陆上使用2瓦以下的小型无线电话对讲机,应经相当于地、专区级的主管厅、局(公司)批准,并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频率。使用证书由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发。第十八条业经批准的江、海岸电台及陆地专用电台台址的变更或增大发射功率、加高天线、扩大天线场地时,须向原批准单位重新办理申请手续。停建或拆除时,应及时向原批准单位报备。

第十九条江、海岸电台及陆地专用电台在启用前半个月,由使用单位将设台单位名称、电台位置、呼号频率、发射种类、使用日期等资料,寄送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三一三部队备案。第四章呼号频率

第二十条船、岸电台呼号的组成;

1.江、海岸电台的无线电报呼号用“XS"开始的三个拉丁字母或在其后加一个或两个数字组成(紧随字母之后的数字0和1除外);无线电话呼号用岸台或单位名称。

2.船舶电台呼号用“B"字头,由四个拉丁字母组成。救生艇电台呼号,在母船呼号后加二个数字(紧随字母之后的数字0和1除外);无线电话呼号,用船舶名称。

第二十一条呼号频率的申请核配:

1.交通部直属单位的江、海岸电台、陆地专用电台的呼号和水上移动业务频率,向交通部申请核配;非水上移动业务频率,向当地省、市、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核配。

2.交通部直属单位的船舶电台呼号,向交通部指定的单位申请核配,并按交通部的规定使用频率。

3.地方水运单位的船、岸电台呼号频率,向当地省、市、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核配,报交通部备案。但陆地电台使用水上移动业务频率时,应事先征得交通部的同意,以免发生相互干扰。

第二十二条呼号频率未经核配,不得擅自使用。已核定的频率,不得随意变动,确需变动时,应向原核配单位重新申请。

第二十三条在无线电通信中,发现有害干扰时,应查明干扰的来源、呼号、频率、日期、时间和影响程度等情况,按下列处理:

1.交通水运系统电台间产生的有害干扰,应将干扰的情况,寄送干扰电台的主管业务部门。收到申诉的单位,应即查明原因,予以改进,并在10日内答复处理结果。如仍未解决,则报送交通部处理。

2.国内其他系统或不明电台产生的有害干扰,报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并抄报交通部。

3.国外电台产生的有害干扰,由设台的主管单位将干扰情况查实后,按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格式填报交通部处理。

第五章电路组织

第二十四条水运通信电路分为:船舶电路和专用、船舶辅助电路。

第二十五条全国海岸电台、长江江岸电台及交通部直属单位陆地专用电台的电路,由交通部统一规划。所开放的无线电报(话)电路、工作时间、业务种类,发射功率、通报(话)表时间、通电时间及代号等由交通部核定。

第二十六条地方水运单位的专用通信电路(不包括开放公众通信业务的电路),由使用单位报当地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批准。所开放的无线电报(话)电路,工作时间、业务种类、发射功率、通报(话)表时间、通电时间及代号等报交通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地方水运单位的陆地电台,凡需参加交通部组织管理的电路,应经交通部批准。第二十八条为维护通信秩序,长江区通信网路以汉口江岸电台为主台;华东与北方沿海区通信网路以上海海岸电台为主台;华南区通信网路以广州海岸电台为主台,负责维护各该网路的通信秩序。在通信联络中,船、岸电台必须严格执行《水运电报规则》、《水运无线电话规则》,船台应服从岸台、辅台应服从主台的指挥。

第二十九条船舶进入设有江海岸电台的港口港区范围时起,应停止使用无线电报和高频无线电话发射机,但遇有台风袭击、遇险或紧急特殊情况除外。

第三十条为维护水运通信的正常秩序,保证通信顺畅,交通部及指定单位设纠察电台,负责纠察工作。各单位收到纠察电台的纠察通知后,应认真迅速处理。

第六章通信保密

第三十一条各单位领导和通信部门对所属通信人员,应经常进行保密教育,加强保密观念,定期检查通信保密工作情况。发现有重大泄密事项时,及时上报。

第三十二条无线电通信内容不得涉及机密事项,其明、密界限由发报(话)单位掌握。拍电报应严格执行电报签发制度。凡经单位领导人签发(包括授权代签)的电报,船、岸电台不得拒发。如电台值机人员发现电报内容有不符保密规定时,可向发报人提出,由其处理。

第三十三条严禁使用无线电话召开电话会议。

第三十四条各项通信保密文件,电台执照等,应由专人登记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第三十五条无线电代密应设专人管理,密钥要勤换多变,做到严格控制使用,密电密复,不得明、密混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编密语代号。

第三十六条通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通信纪律,通信内容不得外泄。

第三十七条各单位录用无线电报务人员时,应履行审批手续。

第七章设备管理

第三十八条各级通信部门要认真按照《水运无线电通信设备维修管理规则》,加强对船、岸电台通信设备的技术管理,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十九条为避免相互干扰,江、海岸电台所配备的发信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得超过“江、海岸电台发信机最大输出功率限额”。

第四十条为保持江、海岸电台发信机的频率准确,除各台每日自行测校频率外,各区通信网路主台,应对本网路电台进行不定期监测。交通部纠察电台负责监测全国江、海岸电台的频率,发现江、海岸电台发信频率超过规定的频率偏差容许度时,监测电台应填写频率偏差通知单,寄送违章电台的主管部门。违章电台的主管部门收到通知单后,应迅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监测台。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2-18T11:43:54.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张斌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的脚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内容更充实。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的脚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内容更充实。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本文主要从无线电波的来源开始,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目前的情况及其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现状;趋势 随着当前无线电通信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其在发展中的各种应用使得其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和应用过程。随着当前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加,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普及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普及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通信方法随着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通信手段,拥有者广阔的市场。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对其展开全方位的施工方式,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1.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基于IEEE802.15 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 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 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 的无线广域网(WWAN)等四类。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移动性可以划分为移动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和窄带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 2.无线通信技术的历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沟通方式、管理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信技术从固定方式发展到移动方式,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军用装备,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设备是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在50年代初,才出现了150MHZ VHF 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个时期的移动通信设备器件已开始向半导体过渡,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并形成了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与公用电话网的融合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个阶段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在70年代末开始进行AMPS试验。频段扩展至800MHZ。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大发展时期,移动通信技术开始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转变;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兴起并应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加速推进,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蓬勃发展,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不断增加。 3.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今,无线通信产业两个重要特点是:1.大众移动通信发展十分强劲,新技术应用更新不断加快。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2.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发展。 全球移动市场呈总体增长,不均衡增长的趋势。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新增用户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用户数增长迅猛。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移动通信仍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移动通信用户超过30亿人,四大3G标准(WCDMA、CDMA2000、TD - SCDMA、WiMAX)演进技术不断出现,商用进程加速,全球有10亿人被3G网络覆盖。光通信已成为电信业务传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在超长距离传输方面,也已达到了4000km无中继的技术水平。源于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巨大冲击,固网主导运营商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FMC(Fixed Mobility Convergence,固定移动融合)整合服务。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网络融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进程,三网融合进程加速。 4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不同通信技术相互补充与融合 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使得他们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使用领域、传输速率、技术水平等方面,但是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把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一体化的无线通信网络,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捷。 3.2 无线通信技术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有效结合 将这两个相结合,能够扩大无线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并极大提高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基本应用于固定环境中的高速接入。要实现两种技术的融合,开发商应充分结合二者的技术特性以及应用范围,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目的。 3.3 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NGN的有机融合 就NGN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固定网络会朝着信息化、高宽带化的信息通信方向发展。因此,基于这一发展背景,无线通信技术的相关传输方式便会得到广泛地应用,从而促进NGN技术的发展。实现系统化的技术整合,促进固定无线通信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充分发挥出不同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作用。不过,这个发展趋势要经历极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技术、资金、人力方面的投入。

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激光通信单元、空间基准单元和信息智能处理单元;空间基准单元输出时空基准;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基于时空基准进行待测目标的跟踪和测量,将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发送给信息智能处理单元;激光通信单元基于时空基准与外部通信对象进行跟踪和通信,将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发送给信息智能处理单元;信息智能处理单元对获取的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和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在时空基准下进行融合。以高精度统一时空基准为基础,集多目标光电跟踪侦察、激光通信、空间基准测量与统一以及智能识别感知等功能单元为一体,并实现智能信息融合,使光电设备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技术要求 1.一种智能光频侦察通信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系统包括:互相通信连接的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激光通信单元(2)、空间基准单元(3)和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 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输出时空基准,所述时空基准包括时间基准信息和空间基准信息; 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基于所述时空基准进行待测目标的跟踪和测量,将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基于所述时空 基准与外部通信对象进行跟踪和通信,将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信息智能处理 单元(4); 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对所述获取的多目标的侦察信息和通信对象的通信信息在所述时空基准下进行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包括传感器阵列组件(11),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包括采用共孔径或共光路方式实现光学系统集成的可见光探测传感器(111)、红外探测传感器(112)和/或激光测距传感器(113); 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 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接收所述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发送的传感器控制命令和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发送的所述时间基准信息,完成所述待测目标的红外通道、可见光通道图像采集和/或激光测距,输出目标图像信息和/或目标距离信息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信息给所述传感器阵列控制组件(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视传感器阵列单元(1)还包括与所述传感器阵列组件(11)对应设置的稳定跟踪机构(12),所述稳定跟踪机构(12)包括反射镜(121)和伺服机构(122); 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 所述稳定跟踪机构(12)接收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发送的伺服驱动命令和所述空间基准单元(3)发送的所述时空基准,通过所述伺服机构(122)带动所述反射镜(121)转动,对所述待测目标的进行稳定跟踪,并实时输出伺服转动的角度和角速度给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 所述稳定跟踪机构控制组件(42)接收所述时空基准、伺服转动的角度与角速度信息以及目标图像偏差量信息,完成目标跟踪控制量解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包括通信引导组件(21)、ATP组件(22)和通信天线组件(23); 所述信息智能处理单元(4)包括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 所述激光通信单元(2)通过光纤接收所述激光通信信息处理组件(43)发送的激光通信控制命令和待发通信信息;

上海海事大学船舶无线电业务作业大题

《船舶无线电业务》作业大题 (有缺漏请自行补充) 1、MMSI的组成 船舶电台的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MMSI)由以下九位数字构成:MIDX4X5X6X7X8X9 其中MID,代表分配给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上识别数字;X4至X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 船台群呼标识码:船台群呼标识码的格式如下:0MIDXXXXX 江、海岸电台标识码和江、海岸电台群呼标识码00MIDXXXX 2、ARQ工作方式的主要特点 要求通信双方的的两个电台的收发信机同时工作。这种通信方式一般适用于两个电台之间的通信。FEC即前向纠错工作方式是NBDP通信中另一种主要的通信方式,FEC要求收发方以单频方式工作,当采用FEC方式时,接收电台不需启动发信机。其中CFEC方式适用于某电台向所有其他台播发通播信息时采用,如海上遇险、紧急与安全信息的发送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SFEC则适用于接收台是一个或具有某特征的一组台.值得注意的是,采用FEC发送信息时,起始呼叫至少应持续10秒,并至少应发送一个回车信号和一个换行信号。 4、船到岸的ARQ通信程序如下 1)船舶电台呼叫海岸电台:输入岸台MMSI或四位选呼码,启动呼叫; 2)建立通信并自动交换应答码; 3)海岸电台发GA+; 4)船台发送电传业务指令,如DIRTLX…+; 5)海岸电台发MOM,请船台稍等; 6)海岸电台发用户应答码和MSG+; 7)船台调发已编辑好的电文; 8)船台与陆地用户交换应答码; 9)船台发送KKKK,拆除有线,保留无线线路; 10)船岸电台之间交换应答码; 11)海岸电台发送“电传计费时间”等信息; 12)海岸电台发送GA+; 13)如果还有电文要发送,船台可以从第4)步开始重复;如果没有,发送BRK+,拆除无线线路,结束通信。 5、人工DSC呼叫和确认操作程序 1、船台呼叫岸台或另一船台: 1)首先将收发信机调谐到适当的DSC频率上; 2)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按以下序列编辑DSC电文: —— 格式符(selective/all ships/group/area)) —— 输入海岸电台或另一船台的MMSI码; —— 选择类别(常规或船舶业务); —— 选择随后的通信方式(RT/ARQ/FEC)); —— 如果是呼叫另一船台,应指明要求通信的频率或频道,如果是呼叫岸台,不应指明要求通信的频率或频道,而一般由岸台在其DSC确认中指明一个空闲的工作频道; 3)在确认呼叫频率上没有其它的DSC呼叫后,船舶电台操作员可进行DSC呼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1981.4.1生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交通水运系统船、岸无线电台的管理,维护通信秩序,充分发挥无线电通信的效能,根据《无线电管理规则》的精神,特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水运无线电通信是水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通信为中心,负责海难救助,运输生产指挥及国际、国内船舶公众通信业务。 第三条水运无线电通信必须做到:“迅速、准确、保密”,更好地为运输现代化服务。 第四条本规则是水运无线电通信管理的准则,各有关单位应严格贯彻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全国交通水运系统无线电通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凡设有船、岸电台的单位,应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熟悉通信业务的管理干部,以加强对船、岸电台的业务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开放国际公众通信业务的海岸电台,各主管单位更要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和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工作。 第六条各级通信部门在无线电通信管理工作上的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无线电通信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制度,认真督促检查执行。 2.组织通信人员不断提高通信效率和质量,确保通信畅通。 3.认真做好通信业务技术管理工作,制订通信建设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通信基建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对通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考核、任免、奖惩等工作。 5.深入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第七条江、海岸电台应设台长,负责收、发信台的领导。大中型岸台并可根据需要设报务(机务)主任,协助台长分管收、发信台的业务和技术工作。 第八条凡配有两名(含)以上无线电台人员的船舶电台,应设报务主任,在船长、政委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和从事船台的通信工作。 第九条为确保通信畅通,通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有关通信人员的任免,应征求通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电台设置 第十条设置水运无线电台,必须贯彻“少设、严管”的原则,可设可不设的,坚决不设,必须设置的,要严格管理,严禁私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 第十一条为使江、海岸电台的设置,做到合理布局,综合使用,海岸电台和长江江岸电台由交通部统一规划。 第十二条江、海岸电台对外籍船舶电台的开放,应随同港口的对外开放,报请国务院批准。第十三条设置江、海岸电台或陆地专用电台,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固定无线电台(站)登记表”和“设备核定表”,交通部直属单位报交通部批准,地方水运单位征得交通部同意后,报当地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其设台定点位置,按照《无线电管理规则》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江、海岸电台及陆地专用电台执照,由当地省、市、自治区或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发。“设备核定表”报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交通部各一份备案,自存一份留底。第十五条凡根据船舶设备规范或航政部门规定设置的船舶电台,不须办理设台审批手续。电台执照的核发按如下办理: 1.交通部直属单位船舶,由主管单位填写“船舶无线电台设备核定表”,向交通部指定的单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海上无线电通信业务简答题

一、简述INMARSAT-B的船到岸自动电传通信程序。 参考答案:(1)选择合适的岸站,键入岸站识别码,呼叫岸站; (2)收到GA+,键入完整的用户号码; (3)收到用户应答码,调发电文; (4)键入五个点,拆线。 二、简述INMARSAT-B开放的基本业务。 参考答案:遇险与安全通信,电话通信,电传通信,传真通信,数据通信 三、简述INMARSAT-B的船到岸自动电话通信程序。 参考答案:(1)拿起电话话筒; (2)选择本船所在洋区的一个合适的岸站; (4)拨岸站识别码,申请电话信道; (5)听到拨号音后、立即拨出完整的用户号码; (6)与被呼用户通话; (7)主叫方挂机,拆除通信线路。 四、简述INMARSAT-C开放的基本业务。 参考答案:存储转发业务,遇险通信业务,EGC业务,数据报告与查询业务 五、简述INMARSAT-B船站遇险电话通信程序。 参考答案:1)设置遇险通信等级P=3; 2)拿起话筒,拨合适的岸站识别码; 3)通过岸站与RCC沟通, 4)向RCC发送遇险报告; 5)挂机拆线,回到职守状态 六、简述两种用INMARSAT-C进行遇险报警的方法。 参考答案:按下收发信机上的遇险报警按钮;通过发射窗口,选择遇险通信等级,发送遇险电文。 七、遇险报警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遇险船舶的识别,船位,遇险性质,遇险时间,要求援助的种类或任何有助于援助的其他信息。 八、简述两种进行DSC遇险呼叫的方法? 参考答案:单频呼叫尝试模式:在MF、HF或VHF频带中的某一个频率上,连续发送5次DSC遇险呼叫;多频呼叫尝试模式:在MF和HF频带中的多个遇险频率上轮流发送DSC 遇险呼叫。 九、简述VHF DSC发生误报警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立即关掉收发信机 (2)打开收发信机,并把频率设定在VHF CH16 (3)向所有电台广播,提供船名、呼号和MMSI码,并解除误报警

船舶消防通信技术的缺陷及其对策

船舶消防通信技术的缺陷 及其对策 Orga nize en terprise safety man ageme nt pla nning, guida nee, in spect ion and decisi on-mak ing, en 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 n objectives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

船舶消防通信技术的缺陷及其对策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近几年来,船舶发生火灾的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对各类火灾案例研究发现,船员虽然经过各种消防基本技能培训,有一定的消防经验,但是,消防组织战术和指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很多火灾是由于船员对灭火通信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灭火过程中容易发生通信障碍.致使灭火过程组织能力差、战术水平低,从而延误了灭火时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船舶消防通信方面进行分析,并就船舶存在通信缺陷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船舶灭火主要的通信方式与作用 火灾如同战场一样,面对复杂多变的火灾形势,船舶灭火过程也必然是非常紧张的。如何在灭火过程中保持有效的通信与协调,同样直接影响灭火效果,也是决定灭火成败的关键之一。当船舶发生火灾时,船舶全体人员要时刻想到各种通信设备,在不同场合必须正确使用各类通信器材,确保灭火顺利进行。目前,船舶之间、船舶与岸上以及船长与现场指挥,现场指挥与灭火队员之间联络,

第二章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 MF/HF单边带通信设备 第一节电波与天线的基本知识 GMDSS系统中,无论是地面系统还是空间系统,都属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任何无线电通信系统都包括发射端、接收端、传输信道三全环节,其中无线电波的传播对通信质量有重大的影响,作为通信人员首先应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 一、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 1、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 无线电波实质上就是一种电磁波:频率10Hz~1023Hz 2、波长、速度、频率的关系 λf=c 3、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 1、地波传播 沿地表面绕射传播的波: 传播距离与频率有关,波长越长,距离越远与地表导电性有关 稳定性好,基本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2、空间传播 在地表面上空至少一个波长以上的空间传播 3、电离层传播(天线) 通过电离层传播:不稳定,有衰落现象;存在盲区(寂静区) 三、常用船舶天线 1、天线基本理论 (1)天线的方向性 (2)天线的效率 (3)天线的辐射电阻 (4)天线的电流分布 2、船舶常用天线介绍 (1)T型 (2)倒L型 (3)直立桅杆式天线 (4)鞭状天线

第三章MF/HF单边带通信设备 一、MF/HF单边带通信设备概述 GMDSS系统是原有遇险系统的自然发展,是在原有的MF/HF/VHF通信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在GMDSS系统中,MF/HF不仅要完成无线电话业务,而且还要完成遇险报警,搜救协调通信,搜救现场通信及日常通信,为了保证GMDSS地面通信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对MF/HF设备提出新的要求: 1、设备应形成组合式结构 2、设备应有一个合理的操作程序,最重要 的是:自动报警;自动值守;自动通信; 技术上收发信机能遥控;有频率扫描及频率预置功能,能自动调谐。 3、开机1分钟就能工作,频率转换时间不 超过15S 4、可靠性高,能连续工作24小时 5、发射类型增加了J2B或F1B 发射种类:由三个符号组成的 第一个符号:主载波调制的种类 例:J:单边带抑制载波; 第二个符号:调制载波的信号性质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关于船舶无线电安全的若干思考

关于船舶无线电安全的若干思考 作者:康向阳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05期 【摘要】水上通信对航运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上通信业务量的增加,海上遇险的概率渐渐加大,使得船舶无线电的安全管理日趋复杂。就其船舶无线电通讯的安全来讲,为确保航行安全、提高航行效率,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无线电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加强对船舶电台安全管理的措施,旨在说明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期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无线电;安全 近年来,我国航运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水上各种船舶日益增多,船舶无线电通信设备是一种船舶强制配备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配置是船舶安全运行的保证,以便在航运过程中一旦遇险,起到及时沟通的作用。但目前船舶无线电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无线电通信秩序不堪的状况日趋严重。无线电通信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是当前船舶无线电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船舶无线电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无线电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现状 无线电安全是指重要无线电业务不存在外来攻击、侵害的现实或处于正常使用的保障状态,包括无线电信息安全和无线电环境的电磁兼容、不明干扰信号的快速查处。无线电安全的监测分为电磁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和常规监测。目前,在通信网络中,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无线扩频技术、无线接人系统、公众数据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等业务快速发展。设置和使用电台(站)的数量迅速增加,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日趋紧张,电磁环境日益恶化;无线电干扰逐年增加,尤其是大功率超短波发射机,一些使用单位把设备架在高山、高塔及高楼,由于发射天线过于密集,发射功率过大,加上设备指标不符合规定或发射机使用已久、性能指标下降,使得互调干扰、谐波干扰、杂散发射超标等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对船舶无线电通信而言,广泛的信号覆盖必然带来无线电安全保障的极大挑战。加之各类电台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通信信息的噪音明显提高,造成电磁环境大面积恶化,对船舶电台信息通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降低了电台的接收能力。虽然船舶电台在船舶上安装时,考虑了船舶通信的特殊性,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船舶无线电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和管理手段落后,不按规定使用无线电频率,随意占用重要频率,使得船舶无线电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到了无线电安全和水上通信的畅通。 二、加强船舶无线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武警部队对无人机通信侦察系统的军事需求

武警部队对无人机通信 侦察系统的军事需求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摘要 为保障武警部队在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更好地完成以执勤、处突、维稳、反恐等军事任务,确保任务地域现场通信保障各要素之间的有效互连互通,采集和传输以时及现地情报的实。本文探讨把无人机运用于武警处突任务中,用于增强武警通信保障的效能和情报获取能力。 小型无人机装备费用低、机动灵活、军事用途广,在武警处突作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武警部队在处突中无线通信保障难度大,对现地情报侦查能力不足的现状,从担负空中侦查监视和无线通信中继任务两个方面对小型无人机通信侦查系统提出了相应军事需求,分析了其在处突作战中的典型应用,并提出了无人机面向任务的效能评估方法。最后展望了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无人机在武警处突任务中的应用研究,推动无人机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维稳、反恐等军事任务中的作战应用,提高武警部队作战的通信保障和情报保障能力,从而提高武警部队作战的信息化程度。 关键词:处置突发事件;无人机;通信中继;情报侦查 第一章绪论 1.武警处突通信保障现状 在新军事变革形势下,武警部队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推进部队改革是武警部队信息化强警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方向。随着部队担负的急难险重任务日益增多,事发地应急通信的组网难以及时有效展开,通信要素之间互连互通方式易受到野外地形制约和影响,逐渐成为了武警处突通信保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武警部队“点多、线长、面广”,广泛分布在城镇、平原、山川、森林等广袤的地域。目前部队野战通信保障主要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基地转信台,移动目标为车载台为主构成通信网络。主要是以大功率短波电台为骨干、以卫星通信为依托、以小功率短波电台和超短波电台为节点的通信保障网络,相互衔接,互相补充。一些通信手段还沿用传统方式保障,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野战综合通信手段调度难度大,缺乏多节点实时沟通协调通信指挥能力,不利于各级决策

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

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维护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保障水上无线电通信畅通,更好地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和生产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交通通信管理规则》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规则》,结合我国水上通信的特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水上交通运输行业的海(江)岸电台,专用电台,船舶电台(包括船舶地球站)以及参与水上救助的航空器电台。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水上交通通信行业管理。各级交通通信管理机构根据交通运输部确定的职责,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水上交通通信管理。 第四条各级交通通信管理机构在不违反本规则的原则下,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必要的实施细则,并报部备案。 第二章水上无线电管理 第一节无线电台(站) 设置 第五条本节所称无线电台(站),是指从事水上无线电移动业务的固定无线电台(站)或各类特别业务无线电台(站)。 第六条设置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办理设台(站)审批手续。 第七条设置无线电台(站),应当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设置交通系统固定或特别业务无线电台(站)申请书;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 (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的批复文件; (四)电磁环境测试报告。 各设台单位应当对申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设置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二)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

(三)无线电网络设计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四)设台(站)单位具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无线电台(站)如因隶属单位、台址、天线高度、天线极化方式、发射功率发生变更,或因设备更新等原因造成原核定项目内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办理设台变更手续。 第十条无线电台(站)停用或撤消时,应当及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设台注销手续。 第二节水上无线电频率 第十一条申请水上无线电频率应当具备并提交的条件: (一)新设台站应通过总体规划和具体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工可报告中明确提出设台要求、台站功能以及频率需求; (二)已设台站在原址新增无线电频率应持有有效的无线电台执照和频率需求报告; (三)申请频率文件并提供使用频率的技术方案,以及该方案应满足系统运行、经济合理、国家频率规划的要求; (四)有效的电磁环境测试报告; (五)无线电设备、天线设备及场地应能良好地适应申请频率的要求,使用申请频率的无线电设备及场地的情况报告。 (六)拟使用的频率及新建系统开放业务的性质及市场分析报告; 第三节呼号 第十二条申请呼号应当具备并提交的文件: (一)陆地设施申请呼号应通过设台行政许可或有效的无线电台执照; (二)船舶电台及其它电台应填写呼号申请表; (三)船舶电台申请呼号应提供拥有权证明或购置证明。 (四)申请呼号文件。

船舶VHF无线电话通信及其应用

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船舶VHF无线通信及其应用 院(系)别海运学院 专业航海技术 届别2014 学号 姓名王金博 指导教师王希坤

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原创声明 本人王金博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船舶VHF无线通信及其应用”,是本人在导师王希坤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尊重知识产权,并愿为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海上运输行业的发展,海上航行的船舶数量急剧增加,同时船舶愈来愈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发展,通航密度迅速增加,这对船舶通信的要求更加严格。 甚高频(VHF)是近海无线电移动业务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它可以进行船舶遇险、紧急、安全通信和日常业务通信,也是搜救作业、船舶间协调避让、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的重要通信工具。国际海事组织高度重视VHF频段的规和使用,要求各成员国确保船舶VHF无线电设备操作人员正确使用VHF频段实施遇险、紧急、安全和导航信息的传送。 此文主要介绍了VHF通信设备、VHF通信的技术和通信程序以及VHF在航海领域的应用等。 关键词:VHF 通信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transport industry, the number of ships at sea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hile the ship becomes more and more large-scale, quick running, automation development, traffic density increases rapidly, the more strict to the requirement of ship communication. Very high frequency (VHF) is offshore radio mobile business one of the majo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t can make the ship in distress, emergency and security communication and daily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search and rescue oper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WW16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WW16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外来文件汇编 WW16 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第1/43页 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 ,一九九三年版, 1993年3月8日 交无委发(1993)201号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宗旨和适用范围 1.1为维护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保障水上无线电通信畅通~更好地为水上运 输安全和生产服务~根据国内《无线电管理规则》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水上通信的特点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适用于我国参与水运和水上公众无线电通信的所有江、海岸电台~ 专用电台~船舶电台,包括船舶地球站,以及参与水上救助的航空器电台。 1.3本规则收录了“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的有关规定。凡按,,,,,要求配备设备的船舶~应按,,,,,的规定执行。按现行遇险安全系统配备设备的船舶~仍按现行遇险安全通信规定执行。 1.4各通信主管部门在不违反本规则的原则下~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 必要的实 施细则~并报部备案。 第二条值机员守则 第1节值班制度 1.5值班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值班制度: 1. 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离职守。

2.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要耐心、专心、细心、主动配合~保持通信畅通。 3. 严格遵守静默时间和各项通信规定~认真守听~详细记录。 4. 对各类通信应按先急后缓~先船后岸的原则处理~并做到迅速、准确、保密。 5. 通信手续简捷~发报先译后发~准确正规~收报清楚无误~不得臆测擅改。 6. 对遇险、紧急或特殊通信~要及时准确抄收、详细如实记录、及时报告。 7. 保持电台肃静整洁~不做与通信工作无关的事情。 8. 爱护机线设备~正确操作使用~保持设备良好和线路状况正常。 9. 上下班交接清楚~重要事项详细记载。 第2节保密制度 1.6值班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保密制度: 1. 不得在公共场所、私人通信及无关人员谈论中泄露通信机密~通信内容等。 2. 不得在机上询问机密事项~密电不得经国外台、站转递。 3. 电台通信密件~必须妥善保管~不得私自外带、摘抄、如有遗失泄露~立即上 报。 4. 不得带引无关人员进入电台。 外来文件汇编 WW16 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第2/43页 5. 电台无人时~必须锁门~钥匙不得交给无关人员。 第3节通信纪律 1.7 值机员必须遵守下列通信纪律:

雷达与通信信号一体化侦察系统半实物仿真_甄君

雷达与通信信号一体化侦察系统半实物仿真 甄 君1,张建华1,员建厦2,周 涛2,张东坡3 (1.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北京100036;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石家庄050081;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6研究所,嘉兴314033) 摘要:阐述了雷达与通信信号情报侦察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建立了一体化电子侦察半实物仿真系统。系统仿 真试验验证了雷达与通信信号一体化电子侦察系统的信息流程,以及系统具有的资源共享、动态重构、多手段侦察 信息综合应用等功能。 关键词:信号侦察;一体化侦察;半实物仿真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3221413(2010)0120056203 Semi 2physical Simulation of Integrated R econnaissance System of R adar and Communication Signals ZH EN J un 1,ZHAN G Jian 2hua 1,YUAN Jian 2sha 2,ZHOU Tao 2,ZHAN G Dong 2po 3 (1.Ship Systems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SIC ,Beijing 100036,China ;2.The 5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 ,Shijiazhuang 050081,China ;3.The 36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 ,Jiaxing 31403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expatiates t he compo sitio n and configuration of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sig 2nal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integrated system ,establishes t he integrated electronic reconnais 2sance semi 2p 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The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 validates t he information flow of t he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signals integrated elect ronic reconnaissance system ,along wit h t he f unctions such as t he resource share ,dynamic re 2const ruction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ulti 2means reconnaissance information. K ey w ords :signal reconnaissance ;integrated reconnaissance ;semi 2p hysical simulation 0 引 言 现代电子对抗系统作战功能主要包括电子侦察功能、电子干扰功能、电磁攻击功能等,其中电子侦察是实施其它电子对抗作战功能的先导和基础。目前电子对抗侦察装备中的雷达信号情报侦察、通信信号情报侦察以及其它电子情报侦察在硬件设备上彼此独立,信号处理后获取的情报信息也互不关联,难以实现相互支援和情报综合应用。实际上,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雷达信号侦察装备和通信信号侦察装备在物理组成上都是由天线、射频前端、高速A/D 转换器、通用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各种 功能软件组成,2种侦察装备的主要区别在于专用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为了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综合电子侦察效能,本文在分析雷达信号侦察装备和通信信号侦察装备共性的基础上,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综合一体化设计技术,以及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雷达与通信信号一体化侦察系统半实物仿真。 1 仿真系统组成 本文在研究雷达与通信信号一体化侦察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搭建了雷达与通信信号一体化侦察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仿真系统主要包括雷达信号 收稿日期:20090412 2010年2月舰船电子对抗 Feb.2010 第33卷第1期 SHIPBOARD EL ECTRONIC COUN TERM EASU RE Vol.33No.1

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19186751.html, 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作者:邓恒 来源:《锋绘》2018年第06期 摘要:无线电通信技术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尽管中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较晚,但随着近年来该领域的投资增加,发展趋势有所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使人们能够在没有地理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通信,这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本文主要阐述了无线电通信技术仪表的发展,优缺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无电线;通信技术;创新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基本上是将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传输,以确保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无线技术的使用更加成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好。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分析 1.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马克斯韦尔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发明了无线电并宣布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于1901年,英国和纽芬兰进行了2,700公里的长途无线通信,而无线电技术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目前,计算机技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和超远程信息管理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在制造、气象、军事和其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1.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势 首先,在应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之前,地理限制是人们沟通的最大障碍。沟通越多,沟通就越困难。无线电技术克服了地理限制,允许不同地区的人们以语音、文本、视频和数据的形式进行通信。其次,沟通的稳定性很高。无线电波不易影响环境因素影响,使通信过程非常顺畅。最后,无线电移动性非常好,人们可以随时进行通信。 1.3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足 与其他通信方法相比,无线技术也具有一些缺点。同时,外界可以轻易拦截无线电信号,造成重要信息或机密性的丢失,影响人们的信息安全,甚至对企业、军队和政府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由于現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目前研究最佳通信方法以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机密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热门话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