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本科00821现代汉语语法资料

自考本科00821现代汉语语法资料

自考本科00821现代汉语语法资料
自考本科00821现代汉语语法资料

第一章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2.《方言》的作者是扬雄。

3.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的第一座丰碑。P2

4.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P2

5.朱德熙的《语法答问》的问世,终于揭开了汉语语法特点的盖头。P3

6.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方法是比较。P4

7.为什么研究汉语语法学会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P5--6

答: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8.现在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是有无原则和价值原则。

9.什么是有无原则?P6

答:所谓有无原则,是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而为英语所无;或是为英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那么这一语法特点就是汉语语法同英语语法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0.什么是价值原则?P7--8

答: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价值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

11.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P7

10.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P9、P21、P25

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12. 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见

P10页的图)

13.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英语相比多了些什么?P11

答: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

⑵名词可以做定语;

⑶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

⑷动词可以做定语;

⑸形容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

⑹形容词可以做谓语;

⑺形容词可以做状语。

14.汉语的主谓词组可以做谓语,构成主谓谓语句。例如:他个子很高。这个人心眼儿好。P22

15.为什么说宾语提前的说法没有根据呢?P23

答:因为宾语提前说有个理论根据,即宾语(受事)本来的位置就在动词谓语后面,因此当宾语(受事)不在动词谓语后面时,就认为是宾语提前了。

16.主谓谓语句为什么不是宾语提前?P23

答:⑴宾语同受事之间不能划等号。二者不是一回事儿。例如:杯子摔破了。

⑵所谓提前的宾语往往回不到原来的宾语位置上。例如:

衣服他洗得干干净净→他洗衣服得干干净净

第二章

1. 划分词类得目的是什么?P29

答:⑴为了讲语法的方便,这是教学上的目的。

⑵为了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构造的秘密。

⑶从语言的构造来说,划分词类是为了研究语言结构是如何由一些最基本的成分依次组合为词组、句子以及更

大的单位的,其时间的条件、规则又是什么,等等。

2. 词类划分的层面是什么?P29--30

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因此,汉语词类的划分不宜在句子这一层面操作,亦即不宜根据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来划分词类。汉语词类的划分应当在词组层面进行。

⑵短语是静态的语法单位,而不像句子那样是动态的语法单位。在短语这样的静态单位中,词语的组合及其功

能的显现基本不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词语的分布状况。

3. 划分词类的依据:意义,形态,语法功能。P30

4. 论述:划分词类的标准?P30--34

答:划分词类的依据:意义,形态,语法功能。

⑴意义功能。根据词的意义分类,其一,没有普遍性;其二,即使按词汇意义把实词分成类,得到的是概念

的类,这个类只能表示词语同思维、世界之间的联系,而不能显示词语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对立和联系。

(举例说明)

⑵形态功能。①形态标准对汉语不适应;因为汉语的虚词是没有形态变化的。②形态标准也没有普遍性:例

如,“at、on”等是根据其分布划分为介词的,而不是根据其形态变化的。

⑶语法功能。从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看,如下图:(从书本33页的图中举两三个例子)从上图中可看

到,词和词按一定的功能和规则构成句法结构,这体现了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也体现了词的组合功能(语法功能)。把同一组合关系里处于语法位置的词归为一类,这体现了词的聚合关系,也体现了词的聚合功能。词类就是词的聚合物,可见,词类就是功能的聚合。

⑷在形态和功能二者之间,是功能决定形态,而不是形态决定功能。

⑸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在意义上也有一致的共同点,功能统一了意义。

综上所述,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

5. 严格来说,在划分词类时,词义是没有地位的,即不考虑词义同词类的联系,只能根据功能。但是,从理论上

说,划分词类只能在确定了词的同一性的基础上进行。P34

6. 词的同一性: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项可以认为是一个词,那么二者之间就具有同一性。P34页

7. 词类划分要考虑什么?P35页

答:确定词义之间的语义引申关系时,第一个原则应充分考虑“现代汉语”的断代性,即在共时平面来确定词义之间的联系。第二个原则是主要从语法的角度来确定词义之间的联系,就是一般只考虑实词内部(主要是名、动、形三大词类之间)的语义引申关系,如果一个词有实、虚两类词的意义,不管其间的语义联系有多么密切,一律处理为两个词。

8.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P36---37页

答:⑴实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能帮助实词组合,或者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标记语义成分。

⑵从总的情况来看,实词是开放的类,是难以列举的;虚词是封闭的类,其成员基本上是可以全部列举的。

⑶实词一般是不定位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是可变的;虚词一般是定位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基本上是固

定的。

⑷实词既有词汇意义,也有语法意义;虚词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

9. 实词根据能否做中心语,分为核词和饰词两大类。P37页

10. 核词与饰词的区别是:核词既可以做中心语成分,也可以做修饰语;饰词一般不能做中心语成分,只能做修饰

语。P37页

11. 核词分为体词和谓词。P38页

12. 体词和谓词的区别:P38页

答:⑴能否受否定词“不、没”的修饰;

⑵能否受“很”的修饰;

⑶能否带宾语;

⑷能否带补语;

⑸能否充当补语;

⑹能否受介词结构的直接修饰(不借助于结构助词“的”);

⑺能否同“所”构成“所”字结构;

⑻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还是主要充当述语

13. 既可以做中心语成分,也可以做修饰语的实词叫核词。P37

14. 一般不能做中心语成分,只能做修饰语的实词叫饰词。P37

15. 能够受“不”修饰,主要做谓语的词类是谓词。P38

16. 不能够受“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的词类是体词。P38

17. 语法性质:一个词类的语法性质是一个词类的语法功能的总和。P43

18. 语法特点:一个词类的语法特点是一类词同它类词相区别的语法性质。P43

19. 划分标准:把词类两两区分开来的语法特点。P44

20. 理解和正确区分:名词、处所词、时间词、方位词、动词、状态词、形容词、区别词和副词。(看熟41页的例

子)

21. 有人认为,“非谓形容词”应该归入形容词,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P47

答:“非谓形容词”,就是“不能做谓语(只能做定语)的形容词”。把这些词划入形容词是不适合的。

⑴不能受“很”的修饰,不是形容词:

⑵不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所以“非谓形容词”是自相矛盾的,这类词应该是单独构成一类,叫区别词。

22. 分析“必然”是否为形容词?P48--49

答:我们运用划分词类的语法特点对“必然”进行分析:

⑴“必然”可以做定语、状语。例如必然的结果/必然成功。根据实词、虚词的划分标准(能否充当句法成分),

“必然”是实词。根据能否充当核心成分这一标准,“必然”应当划入饰词,因为“必然”不能充当核心成分。

⑵在饰词中,“必然”的分布状况同副词和区别词相符。副词是只做状语的词类,区别词是只做定语的词类,它

们都不受“很”的修饰。根据这些标准,“必然”是兼属区别词、副词的词。

23. 试述现代汉语的兼类现象?P52

答:在现代汉语中,确实存在兼类现象,但是要确立兼类现象要符合兼类少数原则。词类系统中确实存在着兼类现象,这是客观事实,不容否认。但是,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兼类是少数。如果一个词类系统中存在着大面积的兼类现象,那么这个词类系统肯定没有真实地反映该词类系统的实际。因为如果兼类现象太多的话,那么词类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意义。确实兼类现象必须遵循词的同一性原则。现代汉语兼类现象有如下三种:⑴区别词兼属副词。如,高速高速公路高速发展/共同共同纲领共同前进等等;⑵形容词兼属动词。如,端正态度端正端正态度/严明纪律严明严明纪律等等;⑶名词兼属量词。如,站三站三个站三站路/县三个县三县人民等等。

24.熟记:区别词兼属副词、形容词兼属动词、名词兼属量词的情况。(看熟53页的例子)

25.划分词类的若干原则是什么?P47—52

答:⑴系统性、层级性原则;

⑵依次使用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的原则;

⑶柔性原则----词类系统中的中介物的处理;

⑷兼类少数原则。

第三章

1. 句法结构:词和词根据句法规则组合起来的结构体叫句法结构。广义的句法结构包括短语和句子;狭义的句法

结构就是短语或词组。P56

2. 词和词组合成的组合体叫做词组,也叫做短语。P56

3. 直接成分:一个句法结构S,如果由两个成分a和b直接构成,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两个直接成

分。P57

4. 结构核心:一个结构成分,如果它的功能同整体的功能相同,那么它就是结构的核心。P57

5. 有核心的结构就是向心结构。没有核心的结构就是离心结构。P57

6. 短语识别:(以理解应用为主)P61-66

a) 主谓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是不是”转化为疑问形式:

b) 定中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的”或有“的”;

c) 状中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地”或有“地”;

d) 述宾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着、了、过”或有“着、了、过”;

e) 述补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得”或有“得”;

f) 联合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和、或、并、而”或有“和、或、并、而”;

g) 同位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是”而转化为判断关系;

h) 连谓结构的识别:两个成分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先”“后”,并且两个成分之间可以插入“以后、然后、

再”。

7. 试述句法同构的层次和类型?P57-60

答:句法同构分为如下类型:

㈠第一层次的同构:句法同构(即狭义同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如果满足以下条件:⑴语法的长度相同;⑵包含的词的词类都相同;⑶词的排列顺序都相同;⑷层次构造相同,或者说同模;⑸相对应的成分的语法功能相同。那么,我们说,这两个句法结构句法同构。即是说,它们是同一类句法结构。(二)第二层次的同构:广义同构。广义同构的要求:(1)两个句法结构的整体功能相对应;(2)它们的直接成分的功能相对应,不考虑直接成分是否同模。(三)第三层次的同构:异类同构。如果两个句法结构整体功能相同,但是附带成分的功能可以不同,那么,它们就为异类同构。如:“爱玩”的“玩”,:“买书”的“买”,一个是谓宾结构,一个是体宾结构。(四)第四层次的同构:同型同构。同型同构的要求是:如果两个名耕结构的构造模型相同,那么它们同型同构。如,红纸/很热/飞跑——同为向心结构;老师和学生/纯洁而高尚/贯彻并执行——同为多核心结构。

8. 句法结构上的平行性:是指不同的句法结构能够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句法变形,并得到相同的结果,或者说不

同的句法结构能够适应相同的句法变形的要求。P67

第四章

1、名词解释:

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语法形式包括有型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P70-71

语法意义——句法结构中句法万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的和所表示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P74

2、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包括:语序、停顿、轻重音、重叠、语调、形态变化、语法关系。(具体例子看

P71—72页)无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包括:词类、层次。(具体例子73—74)

3、简答:语法意义的层面和类型。①词类所赋予的语法意义。②某些特殊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③某些铺路工所表示的语法意义。④一种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⑤某种语法位置所赋予的语法意义。P71-76

4、为什么说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P76-77

答:㈠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对应关系,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这是二者之间对应的一种情况。例如:来了客人――客人来了文学语言――文学、语言

㈡另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我的杯子/玻璃杯子/紫色的杯子/借来的杯子/喝水的杯子(一对多);我摔破了杯子/杯子被我摔破了/我杯子摔破了/杯子我摔破了(多对一)

5、下面两个句子指出它们形式和意义的区别?P78

A这里的耗子跟猫一样大

B这枝钢笔跟那枝钢笔一样

答:①重音的位置不同。(猫/一样)

②“跟、一样”的替换状况不同。

③“跟”前后的成分可否互换。(A句不能互换,B句能互换。)

④“跟”前后的成分是否同类、同质(A同类不同质,B同类同质)。

第五章

1、论述:句法结构的二重性?P82-89

答:句法结构的二重性包括如下:(一)在由这词和实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和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二者的区别如下:①构成的不同。语法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法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主语、谓语、述语等。而语义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义成分,这些成分包括动作行为、施事、受事、结果等。②结构关系不同。语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主谓、述宾、述补等。而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施事——动

作、动作——受事等。(二)句法成分的二重性。当一个实词进入一定的句法结构时,总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语法性质和语义性质,这就是“句法成分的二重性”。以主语为例,主语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一个词语充当主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主语”可以同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例如:主席团坐在台上。——施事主语/这家伙不好对付。——受事主语/这篇论文写好了。——结果主语等其它的句法成分也和主语一样都具有二重性。(三)语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句法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是可变的,而语言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这就是语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例子看教材89页)

2、判断一个成分的语法性质是根据什么因素?P87

答:⑴语序或位置;

⑵与之组合的成分(直接成分)的性质及关系;

⑶充当的句子成分的性质。

第六章

1、指述、陈述、修饰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化。(具体例子看书本91——93页)

一、指称形态转化为陈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如下两种:

①在指称形态后面加上动词性后加成分。例如:汽——汽化现代——现代化

②后加“了”。例如:研究生——研究生了春天——春天了处长——处长了

二、把指称形态转化为修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如下三种:

①同相应的介词构成介词结构,或者说用相应的介词引入。外商——同外商谈判

②后面附着上“地”。历史——历史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③后面附着上“似的、般的”。猛虎——猛虎似的扑向敌人

三、把陈述形态转化为指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

①在陈述形态后面加上名词性后加成分。傻——傻子/盖——盖儿/想——想头

②加上结构助词“的、所、者”。吃——吃的/见——所见/读——读者

四、把陈述形态转化为修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

①后面附着上“地”。拼命——拼命地往外冲

②后面附着上“似的、般的”。逃命——逃命似的跑着

2、名词的指称义有以下几状况:(教材95——97页,理解定义)

①有指和无指;

②通指和专指(当名词有指时,又有这两种情况);

③定指和不定指(当名词表示专指时,又有这两种情况)。

3、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看教材100页的例子)。

4、指称性主语和陈述性主语的区分:“指称性主语”用“什么”提问:“陈述性主语”用“怎么样”提问。

(P113—114)

第七章

1、马建忠在《马氏文通》提出“词类本位”说;P115

2、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提出了“句本位”说;P115

3、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提出了“词组本位”说:P115

4、徐通锵先生在《语言论》中提出了“字本位”说;P115

5、邢福义在《汉语语法学》中提出了“小句中枢”说。P115

6、语法本位的含义:P116

答:⑴语法本位是语法结构的基本单位。

⑵本位是一种语法观的观察角度,或者说是观察的层面。

⑶语法本位是语法分析的基点,或者说是进行语法分析的一个操作“平台”。

⑷语法本位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参照物,即各级语法单位是根据什么单位的对应关系来分析、确定的。

⑸语法本位是语法学说或语法体系建立的基础,即一种语法学说或语法体系是以哪一级语法单位、哪一个语法

层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7、简答:词组本位语法要点?P119

答:词组本位要点如下:①以词组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也就是把词组看成是联结整个语法系统的“纲”。对下(词)来说,根据词在词组里的分布定词类;对上(句子)来说,根据词组的结构来分析、确定句子的结构。②词、词组和句孖之间的关系。词和词组之间的关系是组成关系,词组和句孖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关系。所谓“组成关系”,即词和词组之间是“部分——整体”关系,词是部分,是组成成分;词组是整体,是由“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推心置腹“实现关系”,即从抽象的句法结构到具体的“话”(句孖)是一种具体化的过程。具体化是词组加上语气和语调。③层次性是句法构造的基本特征,因此以层次分析为基础。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句法分析时,就应该把句法结构组合的层次性提示出来,显示句法结构是如何逐层组合起来的。层次分析是语法分析的必要程序。

第八章

1、从理论上说,如果一个句法结构包含N个词,就可能有“N-1”种切分方法。例如,“我买了书”这个句法结构有4个词,有4-1=3种切分。

2、名词解释:P150

层次分析——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分析,依次找出一个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直接成分的直接成分,一直分析到词,这样的分析过程,叫做层次分析;或直接成分分析法,也叫“IC”分析法。

3、简答:什么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P148

答:任何一个词的序列都不是前后相继的词的简单相加,而是相邻的词分别组合,形成组合体;相邻的组合体再互相组合,形成较大的组合体;这些较大的组合体又朴素组合成更大的组合体。句法结构的这种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特点,就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4、简答:句法结构的递归性?P149

答:一个词的序列不管多么复杂,就其内部构造来说,就是在各个层次上对基本的句法规则和句法关系一镒又一次地重复运用,这个特点就是句法结构的递归性。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5、试述层次分析的原则?(153——154)

答:层次切分的原则有三条:功能原则、意义原则和结构原则。(一)功能原则指的是: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例如,“我有书”不能切分为“我有/书”,因为汉语中没有主谓结构带宾语的组合规则。(二)意义原则指的是:①切分出来的直拉如愿以偿分要有意义。②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的意义要符合被切分结构的原意。例如,“苹果绿的裙子”正确切分为“苹果绿的/裙子”,与愿意一致,符合意义原则;而切分为“苹果/绿的裙子”与原意不符,则不符合意义原则。(三)结构原则指的是: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得到的直接成分,应该是语言中允许有,并且被切分的句法结构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例如,“姚明个子/高”、“这个人性子/急”;这种切分是错误的,因为汉语中没有像“这个人性子急、姚明个孖”这样的定中结构。

6、论述层次分析的优点?(具体例子看157—159)

答:第一,层次分析可以从音段、词、短语、单句到复句一以贯之,它的适用范围要比中心词分析法的范围大得多。第二,在分析名了的时候,层次关系和结构关系都明确而清楚。例如,“我们班的小田前天去了一趟北京”(具体分析158页)。第三,层次分析可以提示结构形式相同但层次构造不同的句法结构的特点。例如:a、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遗产;b、一件白色男式的确凉衬衫这两个看起来都是复杂的定中短语,实际上,a是工向切分结构;b 是右向切分结构。(定中短语连续做定语而构成的,中左向构造;定中短语连续做中心语而构成的,简称右向构造。第四,可以分化因内总层次构造不同而形成的歧义结构。一些句法结构因内总层次构造不同,而表达式不同的意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述宾结构;“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定中关系。

7、层次分析的不足?P160-161

答:第一,层次分析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等),但是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语义联系和间接成分之间的予以关系。

第二,对于由语义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狭义同构的歧义结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其他的歧义结构,层次分析也无能为力。

第九章

1、名次解释:P164-165

变换定义:变换是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变换”的另一个定义: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叫变换。

2、简答:变换分析的依据?P163-164

答:⑴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即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词义格式。

⑵一个句法格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即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格式。

⑶同义格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它们具有相同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内容;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它们具

有各自的形式特点和各自的表义特点。同形格式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它们具有相同的词类、层次构造和结构关系等;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它们各自表达不同的意义。同义格式和同形格式是联系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对应关系的桥梁。

3、请分析“洗一件、洗一次、洗一天”它们的性质如何?

答:要确定“洗一件、洗一次、洗一天”的结构性质,我们可以用变换方法来确定。

变换一:插入“了”;洗一件→洗了一件、洗一次→洗了一次、洗一天→洗了一天

变换二:插入“得”;“洗一件”不等于“洗得一件”,“洗一次”不等于“洗得一次”,“洗一天”不等于“洗得一天”

变换三:主、宾换位。洗一件→一件也没有洗洗一次→一次也没有洗洗一天→一天也没有洗

通过上面的变换,我们证明了ABC三类“V+数量”结构具有变换上的平行性,因而也应该具有相同的结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是性质相同的句法结构,都是述宾结构。

4、变换的类型(看熟165-173的例子)

⑴同类变换。例如:“他谁都不害怕”变换一:“谁他都不害怕”;变换二:“谁都不害怕他”。

⑵异类变换。例如:春天→春天了(其它例子)

通知的人→被通知的人老王烧了一车炭→老王烧成一车炭

通知的人→去通知的人老王烧了一车炭→老王烧掉一车炭

鲁迅的书→鲁迅写的书江面上架着浮桥→浮桥架在江面上

鲁迅的书→属于鲁迅的书江面上架着浮桥→江面上正在架着浮桥

开刀的是老刘→老刘给别人开刀在火车上写字→字写在火车上

开刀的是老刘→别人给老刘开刀在火车上写字→坐在火车上写字

5、常见的变换手段有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等。P169

6、变换分析的作用是什么?P176-182

答:⑴给句法结构分类定性;

⑵变换分析可以使语法规则精密化;

⑶通过变换分析,可以揭示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⑷变换分析可以分化同义结构的歧义结构。

第十章

1、简答: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兼容?P189-192

答:从语义兼容的层面来看,语义兼容可分为词江语义兼容和句法语义兼容两种情况。词汇语义兼容指的是相互组合的成分在词汇语义上的和谐一致,也可以认为是词语的语义成分的和谐一致。句法语义兼容是以词汇义兼容为基础,并且在此语义基础之上抽象、概括出来的语义兼容关系,例如:“这个人有点儿坏”不能说:“这个人有点儿好”“这小子有点下流”“这小子有点儿高尚”。

2、简答:语义特征的类型?P204-205

答(1)从动词和时间的关系概括出来的语义特征:(持续/非持续)如,等、死。(2)从动词和空间的关系概括出来的语义特征:(位移/非位移)(3)从动词同主、客体关系概括出来的语义特征:(转移/非转移)(4)从动词同工具、材料等相关的凭借成分角度概括出来的语义特征:(工具/非工具)如,切、捆。(5)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自身的特点概括出来的语义特征:(状态/非状态)。

3、语义特征:一组或一类词共有的、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语义特征。P192

4、语义特征的特点有那些?P192-193

答:⑴语义特征包含在词语的词汇意义之中,为一组词或一类词所共有,是共同的词汇意义的概括和抽象。

⑵语义特征不仅有范畴意义,而且具有关系意义。

⑶语义特征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相一致,是句法结构的语义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5、层次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P193

6、语义特征分析的依据是什么?P193-195

答:⑴词类的层次性和词类中“同中有异”的事实。

第一层:根据带不带宾语,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第二层:及物动词根据带几个宾语可以分为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

第三层: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根据能否带谓词性宾语可以分为体宾单宾动词、谓宾单宾动词和体宾双宾动词、谓宾双宾动词。

⑵句法结构同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兼容关系。

7、提取语义特征的方法有什么?(看熟P198-200的例子)

答:⑴变换法;⑵设框法。

第十一章

1、介词被称为语义格的标记。P214

2、主体的三个格:施事、当事、领事,(具体例子215—226页)

3、施事:事件中自发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主体。P215

4、当事:事件中非自发动作行为和状态的主体。P216

5、领事:事件中有领属关系的主体。P217

6、受事:事件中自发动作行为涉及的已存在的直接客体。P217

7、客事:事件中非自发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已丰在的直接客体。一类是非自发动作行为动词;

另一类是表示领有、拥有的动词。P218

8、结果:事件中非自发动作行为所产生、引起或达成的结局。P219

9、邻体三个格,与事、同事、基准。P219

10、与事:事件中有利害关系的间接客体。一种是被给予者或被取得者。一种是帮助、服务的对象。P219

11、系事:事件中主体的类别、身份或角色。分两类:①同当事相对应的系事;②同施事相对应的系事。P221

12、分事:事件中领事的组成部分。P221

13、凭借三个格:工具、材料、方式。P222

14、工具:事件中所用的器具。P222

15、方式:事件中所采用的方法或形式。P223

16、原因:引起事件缘由。例如,愁这件事儿因为这件事儿发愁P226

17、处所:事件发生场所、境况或经过的途径。例如:P224

吃[食堂]→[在食堂里]吃跑[江湖]→[在江湖上]跑

逃出[虎口]→[从虎口中]逃出走[大路]→[从大路]走

去[图书馆]→[到图书馆]去回[农村]→回[到农村]

18、目的:事件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P226

跑[材料] →[为材料]而奔跑

庆祝[国庆] →[为国庆]而庆祝

打扫[卫生] →[为了卫生]而打扫

筹备[会议] →[为会议]而筹备

排[球票] →[为球票]而排队

19、简答:当事与施事的区别?P217

答:当事与施事的区别有如下三点:①看联系的动作行为是自发的还是非自发的。②在句法形式上,施事可以带“被”类格标,进入被动句;而当事一般不带格标,也不能进入被动句。③看能否进入“把”字句和“被”字句。

20、简答:受事和客事的区别?P218-219

答:受事和客事的区别有如下三点:①看联系的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自发的还是非自发的。②表现在句法形式上,受事可以带“把”类格标,可以进入“把”字句;而客事一般不带“把”类格标,也不能进入“把”字句。③对句孖的适应性,客事不能进入“把”字句,受事可以进入“把”字句。

21、简答:结果格和受事格的区别?P219

答:①在语义上的区别是:动作行为发生时,受事已经存在,而结果则是从无到有,比较“修房子”和“盖房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②在句法形式上,述语动词带结果格做宾语时,后面可以加上“成、出、起来”等表示结果的意义。

22、工具格和材料格的区别?P222

答:在事件中保持不变的是工具,转化的或耗费掉的是材料。例如:【用电饭煲】蒸饭(工具);【用大米】蒸饭(材料);【用煤气】蒸饭(材料)。

23、自主而又及物的是他动词,如:踢、吃、研究;

自主而不及物的是自动词,如:跑、蹲、飞;

非自主而又及物的是外动词,如:听见、看见、知道;

非自主而又不及物的是内动词,如:病、死。P227

24、领属动词,如:有、拥有、具有;

系属动词,如:是、等于、姓、叫。P227

25、基本式和变换式(看熟232-234的例子)

第十二章

1、在定中结构中,定语都是表示中心语的属性的,我们把定语所表示的语义称为语义属性,把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系统称为语义属性系统。P239

2、定中的语义属性主体的类别有哪些?P240-241

答:⑴表人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人或人组成的集体、团体的主体成分等。

⑵表物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物品或符号的主体成分。

⑶表事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事情、事件、理论、方法的主体成分。

⑷表处所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地点、场所、单位、建筑物的主体成分。

⑸表时间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时间的主体成分。

3、语义属性的类别(记熟241——242页的例子)

何质——人和事物内在的性质和质料的属性。何质——质料属性

何形何态——人和事物外在的形态属性。何形何态——形态属性

何量——人和事物的数量属性。何量——数量属性

何能——人和事物的功能属性。何能——功能属性

何属——人和事物的领属属性。何属——领属属性

何来——人和事物的来源属性。何来——来源属性

何去——人和事物的去向属性。何去——去向属性

何域——人和事物的范围属性。何域——范围属性

何在——人和事物的方所属性。何在——方所属性

何时——人和事物的时间属性。何时——时间属性

何干——人和事物的关系属性。何干——关系属性

第十三章

1、语义指向定义——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叫做语义指向。P252

2、副词作状语时的语义指向有五小类:前指单项副词;后指单项副词;前指多项副词后指多项副词;双指多项副词。(理解253——258页的例子)

3、指单项副词主要是表示方式和范围的副词,如:互相、相互、一齐、一起、一道、一块儿、一致、一律、一

概、共同。以“互相”为例: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指向“他们”。P253

4、后指单项副词常见的有:一共、总共、统共、共、究竟、到底、才、只、仅、仅仅、光、就、单。例如:他一

共买了三本书。“一共”指向“三本”。P254

5、前指多项副词常见的是:全。例如:北京我们全去过了。“全”指向“北京”、“我们”。P255-256

6、后指多项副词指向所有估测项:例如:他大约暑假去北京进修。“大约”指向“暑假、北京、进修”。P256

7、在“张三没杀人”这个句子中,副词“没”否定的是:可否定“张三”;也可否定“杀”;还可否定“人”。(多选)P258

8、补语的语义指向同状语一样。(理解263——268页的例子)

9、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的施事:他吃饱了饭。“饱了”指向“他”。P266

10、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的受事:他吃光了饭。“光了”指向“饭”P267

11、补语的语义指向动作行为。P268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1讲

研究生理论语言学 第一讲基本概念介绍 1.语言符号的系统和符号的系统性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符号”的概念,符号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很多语言学概论教材讲索绪尔的理论侧重于其关于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等观点,但忽视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系统性的观点。语言系统性指的是语言内部的结构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并共同构成语言的整体。索绪尔用象棋(国际象棋)及其棋子之间的关系来比喻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考题:拟声词是对语言任意性的挑战吗?为什么?(吉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拟声词如:轰隆隆,叮当,哗啦,滴滴,叽叽喳喳,噼里啪啦。 这道题就涉及符号问题和语言系统性问题,考的是对语言系统性的理解。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但从符号概念来看,拟声词不是符号,因为拟声词基于声音与语音的自然相似性。如果仅从拟声词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来看,这不是语言任意性。但语言是一个系统,由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词汇是其中一个子系统,拟声词也只是词汇系统中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词汇系统的性质,这个词汇系统中绝大多数成员还是体现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系统中语法部分也体现语言的系统性。 尽管拟声词本身不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拟声词的出现并不表示语言符号具有自然现象的必然性,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什么样的语言有什么拟声词是社会约定性——语言任意性的体现,不同语言的拟声词也不同,汉语中的很多拟声词英语中就没有。 所以说,拟声词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挑战。 科学研究对一个事物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内部结构)、关系(外部结构)和特征,科学是这样研究的,学习时也就要注意这三个方面。我们看语言本质的时候也是如此,从内部结构看,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从外部关系看,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和最基本的交际工具。 与社会的关系:交际工具。 与人个体本身的关系:思维工具。 事物本身的内部结构:符号系统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符号系统,这三者不是对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把符号学分为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句法学研究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客观方面)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主观方面)之间的关系。通常称之为three dimensions,即所谓三个平面。这三个方面与语言的三个方面基本对应,语义学对应思维工具的功能,语用学对应交际工具的功能。也就是说莫里斯认为思维工具、交际工具的性质都会反映到符号系统上。 2. 语言研究的基本科学方法及语法学的发展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20201007193711).docx

1 、词最重要特点在于:它是_________的语言单位。 2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 3 、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又能 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4、“北京猿人究竟多少人一群呢?”这句话中共有__个语素 __个词。 5、“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 __个语素 __个词。 6、“流连”是单纯词中的 __词,“妯娌”是 ______词,“叮咛”是 __词。 7、词是构成 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 __的要素。 8、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 ___。合成词是由 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9、单纯词的特点是:不管它有多少音节,但只有__个语素。 10、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 ___、___、___三种。 11、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 ___和___两种形式。 12、复合式合成词是由 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 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 _____组合而成的。 13、复合式合成词有 _种类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 14、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的总和叫做 __。这里的“词语”指 __和各种性质作用大致相当于词的 __,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指成语、 ___、___、___等。 15、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 ____是词的内容。 二、判断题 1、词和短语的区别在于 ,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短语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2、词代表的音节前后可以停顿。()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2018届高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20xx届高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 义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cture Notes on Modern Chinese Grammar for the 2018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20xx届高考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高三年级复习用) 第一节概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义单位,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语法理论书上表述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实际上它只是最小语义单位)。虽说这个语法单位是语法家们研究的范畴,但是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词语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它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核心,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好高考复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知识包括词类、词的结构(熟语,主要是成语)、近义词(同义词)辨析这三个主要主要方面(这里只从高考的角度球入,实际上还包括“词语的选用”“反义词”“成语”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

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和熟语(主要是“成语”)三个方面。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三个方面。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可。 附: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短语的概念 短语短语的语法种类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1 黎锦熙的句本位思想内涵 句本位”中的“句”指“句成分”。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是以纳斯菲尔德《英语语法》的“句成分本位”观念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著作。黎先生以《“句本位”的文法和图解法》作为该著的《引论》,他开宗明义:“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 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他在1951年的《今序》中称:“《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可见,《新著国语文法》以句法结构为视点进行语法分析,句子成分在其语法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新著国语文法》的具体做法是把 句子分析出若干句子成分,然后根据句子成分来确定词类,句子成分与词类一一对应,词类的辨析非常简明———“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句本位语法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里提出来的。黎先生认为,《马氏文通》及其以后的语法著作所采用的词本位语法,不适用于汉语。他指出:“仅就九品词类,分别汇集一些法式和例证,弄成九个各不相关的单位,是文法书最不自然的组织,是研究文法最不自然的进程。于是他提出,要打破模仿西方葛琅玛的词本位语法,建立以句子为中心的句本位语法。所以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一开卷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流吗?简单说,就叫做‘句本位’文法。黎先生提出的句本位语法,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依句辨品”的词类观。黎先生给词分类,一方面依据意义,他说:“就词在语言的组织上所表示的各种概念,分为若干类,叫做‘词类’”在具体给词归类时,则主张依据词的句法功能,这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国语的词类,在汉字的形体上无从分别,……还须看它在句中的次位、职务,才能确认这一个词是属于何种词类。”并进而概括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品”就是词类。按照“依句辨品”的办法,作主语、宾语的是名词,作述语的是动词,作名词附加语的是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附加语的是副词。比如“快车的“快是形容词,“快车”的“快”是副词,“快容易出错”“他怕快,不怕慢”的“快”又成了名词。可以看出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词类从属于词的句法关系,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只要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它的归类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词类就成了十分灵活的分类,其结果只能是词无定类。 2、中心词分析法。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进入句子后就转化为句子结构成分,即句子成分。《新著国语文法》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和述语(相当于《暂拟》的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足语,是述语的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定语)

现代汉语语法复习提纲资料

第一章语法概说详 一、语法的两种定义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2)语法(学):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二、普遍语法的特点 1.抽象性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从成千上万的个别的句 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来。(联合关系/动宾关系)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语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性。 弟弟妹妹/北京上海/ 吃饭/上课/打球/看戏 2.生成性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合法的句子,这就表现为语法无限的生成性。其生成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词语跟词语发生横向的结构关系,这就叫做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决定了句法结构的类型,如公式归纳: 囡囡/吃//饭了。主谓(述宾) 聚合关系:可以互相替换的词语语法功能如果相同,他们就形成了某种类聚,这就叫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决定了语法单位的功能类型。如汉语的词类划分。 囡囡/吃//饭了。主谓(述宾) 3.递归性各种语法结构的关系是有限的,但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可以反复无 限的使用这些有限的规则,从而使句法结构复杂化。如偏正结构套偏正结构,述宾结构套述宾结构。递归性保证了句法结构的变化无穷,保证了有限的句法结构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人类各种复杂的思想。递归性保证了句法结构的变化无穷,保证了有限的句法结构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人类各种复杂的思想。 叔叔来了——叔叔的叔叔来了—— 4.系统性语法是一个严密的立体的开放的系统网络。 所谓严密,是指系统内部互相制约,要受到一定规则的支配,不可以随心所欲;所谓立体,是指于法系统包括了句法结构、语法意义、语言运用这三个交叉的不同平面。 所谓开放,是指语法系统是发展变化的,一直在不断的自我完善,旧的成分逐渐被 淘汰,新的因素在不断产生。(尔何知?——你知道什么?)语法系统内部又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有孙系统,形成一个网络。 5.民族性语言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的集中表性就是民族性。认为汉语根本没有语法,完全依靠意合关系就可以把词与词组合起来表达意思,这不符合事实,是有害的。这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汉语的产物,以为汉语不依赖于形态变化就没有语法。汉语不是没有语法,汉语知识语法比较隐蔽罢了。要发现他,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大庆铁人中学韩晶 一、词类 词类: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特点: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 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特点:无实在意义,不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带宾语。(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序数词(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 3、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场、下;3、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六)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如我、你、他; 指示代词:分近指与远指,如这、那;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七)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频率副词:如已、刚、才、一向、总是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一律等; 有情态、方式副词:如肆意、亲自、公然、连忙、全然、悄悄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肯定、否定副词:如必、必须、的确、没有、别、是否、不用等; 有处所:处处、到处、四处等。 3、语法特点:副词都能作状语,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就”“又”。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汪汪、叽叽喳喳、劈里啪啦、轰隆隆、哗啦。 2、语法特点: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不受否定副词、程度副词修饰。 (九)叹词 1、定义: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唉、哼、喂、嗯。 2、语法特点:叹词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虚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2、分类: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第一讲实词一、实词定义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二、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1、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河流、山川、树木、桌子、教室等。 2、表示抽象事物,如:思想、道德、理论、会议、程序、品德、经济、科学、发展、规律、信息、关系等。 3、表示专用名称,如:上海、美国、中国、泌阳、驻马店、河南等。 4、表示时间,如:未来、秋天、春天、早晨、傍晚、星期一等。 5、表示方位,如:上面、里边、下面、前面等。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动词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 4、判断动词是 5、表示能愿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表示趋向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 7、表示使令使、允许、禁止 8、表示人或 1/ 15

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减少、缩小、降低四、形容词1

---------------------------------------------------------------最新资料推荐------------------------------------------------------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宽、窄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如:红、甜、干净、大、小、软、硬等;表示事物情态的,如:飞快、悲伤、高兴等。 五、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确数的,如:一、百、千、万等;表示概数的,如:几、少数、大多数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二、老六等。 六、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名量词(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个、批、类、千克等;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量单位:次、遍、一眼、一口、趟、顿、番等;时量词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年、秒、分等。 七、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他们、你们、别人、大家等;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吗、呢等;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阵子、那、那里、那会儿等。 八、练习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 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 C.风筝红旗保卫高兴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A.学校理想这里飞机 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 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 D.春天善良南面苹果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3/ 15

自考本科怎么考

自考本科怎么考 第一步:报名前的准备 选择专业: 首先,要认真阅读本省(市)高教自学考试委员会公布的《报考简章》,了解本省(市)的报名时间、报名地点、报名手续、开考专业的情况和本次考试的课程安排,根据自己报考时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一个专业报考。 在选报专业时应注意,由于各省开考的专业较多,有些专业是面向社会开考,报考对象不限;有些专业是部门委托开考,仅限本系统在职人员报考;一些本科段专业和特殊专业(如医学类专业)对报考者的学历、职业等还有一些具体要求。 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投入的去学。 其次,要选择与自己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专业,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你的数学基础比较好,逻辑思维比较灵活,则可以考虑选择理工类的专业;如果你的记忆力比较不错,可以选择识记性较强的专业。 第三,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及该行业的发展状况,选择一些社会上已供大于求的专业,对今后的求职和就业会造成影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有专科、本科两个学历层次,专科、本科、独立本科段三种专业类型。 在选择好专业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应考课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报名手续。选定专业和本次应考课程后,应尽早购买该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按有关课程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指定的必读教材进行自学。 第二步:报名参加自考 1、首次报考应注意的问题 首次报考的考生,要持本人身份证到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 报名时须按规定缴报名费,填写《报考登记表》或《机读报考卡》,并交一寸同底免冠正面半身近照两张。 2、《报考简章》的作用

《报考简章》是考生报考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包括:(一)开考专业、科目和考试时间;(二)报名时间、地点;(三)报考对象和报考手续;(四)毕业及实践环节考核的报名及时间安排;(五)考生应知晓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考生通过仔细阅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可以了解每一次考试开设的专业,考试课程的时间安排,各项技能考试的时间安排,引导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参加考试,避免出现错报、漏报。 3、可兼报两个专业 目前许多省市都允许考生同时报考两个专业。但考生同时报考两个专业时应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和每次应考的课程门数,以免顾此失彼。 4、普通高校生可免考 如果你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报考自学考试时还可以按规定免考已学过并成绩合格的部分课程。其中: (1)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高等数学、普通逻辑、大学语文、公共外语等公共课和名称、要求相同的课程; (2)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相同学科不同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和名称、要求相同的课程;报考自学考试不同学科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 (3)各类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 (4)各类高等学校的本科肄业生、退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可免考已取得合格成绩的公共裸; (5)各类高等学校和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 考生申请课程免考,应提供毕业证书、原所在学校的课程名称和成绩等证明材料的正本,并到当地自学考试机构办理手续,经查验核准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审核批准。 5、可同时报考同一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语法这一术语有()含义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 A体词B谓词C加词D代词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 4、()不能用“不”修饰。 {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 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 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7、“上来”是() 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 8、“国营、民用、大型”是() ! 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 9、“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 10、“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 11、“我、你、他”是() A指示代词B疑问代词C人你代词D名词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 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 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B动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 14、“哎哟”是() A拟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 15、“今天星期日”是() 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 16、“彻底解决”是()

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 17、“去打电话”是() A主谓短语B连动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短语 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A主谓短语B联合短语C偏正短语D同位短语 19、“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 `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 21、“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A施事主语B受事主语C中性主语D谓词性主语 22、“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语 2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 A近宾语B双宾语C远宾语D补语 ' 24、“累得要命”中的“要命”是() A可能补语B趋向补语C情态补语D程度补语 25、“我认识他,那位连长”中的“那位连长”是() A宾语B同位语C复说语D插说语 26、“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 A复说语B状语C插说语D同位语 27、下列句子中的()是名词句。 A春天。B为人民服务。C不行。D他来。 … 28、下列句子中的()是形容句。 A真奇怪!B快跑!C好香的茶!D嗯。 29、“明天国庆节”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30、“今天冷极了”是()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 ?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自考本科专业有哪些 自考本科专业一览表

自考本科专业有哪些自考本科专业一览表 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是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的学历。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自考本科的专业,供参考! ? ?最全自考本科专业一览表类别科目专科类专业本科类专业独立本科类专业历史学类1历史教育(A060101)2档案管理(A060201)——参考专业方向: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1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5)2汉语言文学(本科段)(C050105)3蒙古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6)4蒙古语言文学(本科段) (C050106)5维吾尔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7)6维吾尔语言文学(本科段) (C050107)7汉语言翻译(维、哈)(基础科段)(C050108)8汉语言翻译(维、哈)(本科段)(C050108)9哈萨克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9)10朝鲜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10)11藏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11)1历史教育(B060102)2档案学(B060202)中国语言文学类1文化事业管理(A050101)——参考专业方向:城市文化管理;乡镇文化管理;文化市场管理。2秘书(A050102)——参考专业方向:机关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3涉外秘书(A050103) 1秘书学 (B050104) 外国语言文学类 ?1英语(基础科段)(C050201)——参考专业方向: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文秘英语。2英语(本科段)(C050201)3日语(基础科段)(C050202)——参考专业方向:外贸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文秘日语。4日语(本科段)(C050202) 5俄语(基础科段)(C050203)——参考专业方向:外贸俄语;旅游俄语;科技俄语;文秘俄语。6俄语(本科段)(C050203)7越语(基础科段)(C050204)8朝鲜语(基础科段)(C050205)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二

第四课时现代汉语中的几种特殊单句 1.把字句 例如: ⑴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变感叹句是: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了啊! 第五课时单句与复句辨析 一、组合下列几个句子,给“复句”下定义。 ①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即分句组成。 ②分句之间意义紧密联系。 ③分句的结构相互独立。 ④分句之间有一定的的逻辑关系。 复句 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 【练一练】 一、下面句子属于单句的一项:() A.与其说是他天资比较聪明,还不如说是他学习刻苦勤奋。 B.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C.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D.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请指出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去地里拔草。 2.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地里拔草。 3.虽然道路泥泞坎坷,但曙光就在前方。 4.我坚信,虽然道路泥泞坎坷,但曙光就在前方。 5.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 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 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6.这件事情大家都赞成。 7.他一坐下来就看书。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

第五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 2.实词 3.双宾句 4.虚词 5.兼语短语 6.句子 7.语素 8.短语 9.祈使句 10.方位短语 11.疑问句 12.非主谓句 二、填空题: 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 12.“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 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名词 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 B动量词 C时量词 D形量词 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7、“上来”是() A助动词 B判断动词 C趋向动词 D及物动词 8、“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区别词 9、“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 B时间副词 C范围副词 D否定副词 10、“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 B范围副词 C语气副词 D情态副词 11、“我、你、他”是() A指示代词 B疑问代词 C人你代词 D名词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方位词 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 B动态助词 C其他助词 D语气词 14、“哎哟”是() A拟声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15、“今天星期日”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6、“彻底解决”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7、“去打电话”是() A主谓短语 B连动短语 C兼语短语 D同位短语 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A主谓短语 B联合短语 C偏正短语 D同位短语 19、“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 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 D主谓短语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 B受事主语 C中性主语 D谓词性主语

成人自考本科怎么考

成人自考本科怎么考 第一步:报名前的准备 选择专业: 首先,要认真阅读本省(市)高教自学考试委员会公布的《报考简章》,了解本省(市)的报名时间、报名地点、报名手续、开考专业的情况和本次考试的课程安排,根据自己报考时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一个专业报考。 在选报专业时应注意,由于各省开考的专业较多,有些专业是面向社会开考,报考对象不限;有些专业是部门委托开考,仅限本系统在职人员报考;一些本科段专业和特殊专业(如医学类专业)对报考者的学历、职业等还有一些具体要求。 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投入的去学。 其次,要选择与自己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专业,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你的数学基础比较好,逻辑思维比较灵活,则可以考虑选择理工类的专业;如果你的记忆力比较不错,可以选择识记性较强的专业。 第三,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及该行业的发展状况,选择一些社会上已供大于求的专业,对今后的求职和就业会造成影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有专科、本科两个学历层次,专科、本科、独立本科段三种专业类型。 在选择好专业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应考课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报名手续。选定专业和本次应考课程后,应尽早购买该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按有关课程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指定的必读教材进行自学。 第二步:报名参加自考 1、首次报考应注意的问题 首次报考的考生,要持本人身份证到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 报名时须按规定缴报名费,填写《报考登记表》或《机读报考卡》,并交一寸同底免冠正面半身近照两张。 2、《报考简章》的作用

《报考简章》是考生报考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包括:(一)开考专业、科目和考试时间;(二)报名时间、地点;(三)报考对象和报考手续;(四)毕业及实践环节考核的报名及时间安排;(五)考生应知晓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考生通过仔细阅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可以了解每一次考试开设的专业,考试课程的时间安排,各项技能考试的时间安排,引导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参加考试,避免出现错报、漏报。 3、可兼报两个专业 目前许多省市都允许考生同时报考两个专业。但考生同时报考两个专业时应量力而行,科学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和每次应考的课程门数,以免顾此失彼。 4、普通高校生可免考 如果你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报考自学考试时还可以按规定免考已学过并成绩合格的部分课程。其中: (1)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高等数学、普通逻辑、大学语文、公共外语等公共课和名称、要求相同的课程; (2)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相同学科不同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和名称、要求相同的课程;报考自学考试不同学科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 (3)各类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 (4)各类高等学校的本科肄业生、退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可免考已取得合格成绩的公共裸; (5)各类高等学校和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的,可免考公共课; 考生申请课程免考,应提供毕业证书、原所在学校的课程名称和成绩等证明材料的正本,并到当地自学考试机构办理手续,经查验核准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审核批准。 5、可同时报考同一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