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学习园地组成。从动的安排,都围绕着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主旨编排的,这里有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应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城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相互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41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31个生字,注意音、形、义,能正确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能摘录课文中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应课标:

学生在二年级对祖国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古诗要读懂语句,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他三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学习的方法,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个风景优美地方?假如你去过,你能把那里优

2.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记得那些描写风景的优美词句

3.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人们缺乏环境意识,使一些美丽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是山更青,水更清。

专题划分专题一:古诗两首( 1 课时)专题二:富饶的西沙群岛( 2 课时)专题三:美丽的小兴安岭( 2 课时)

专题四:香港,璀璨的明珠( 2 课时)

专题五:语文学习园地( 1 课时)

专题一古诗两首

所需课时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1.你们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吗?

2.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常规资源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其他作业本、纸、笔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古诗,找出生字和生词。

2.教师讲解课文大意,理顺课文思路。

3.交流老师提出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1.背诵古诗。

2.分享所搜集的课外诗句。

评价要点1.分析评价学生掌握生字情况。背诵情况。

2.分析评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评价学生对搜集材料的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课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合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科技成就未来》 外国语学校:王立霞王梅霞刘秀美

(三)、精读引领课(王梅霞) 《呼风唤雨的世纪》《飞船上的乘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3、初步认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目标制定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紧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达成的是人文性目标,2、3所要达成的是工具性目标,本课的教学力争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教学重点: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坐在电脑前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组课文,一组科普类说明文,通过学习来感受这类文章用词的准确及写法上的特点,从而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 【设计意图:用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导入,既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1、揭题:首先,我们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谁?(生答)现在用来形容什么?你知道一个世纪是多长?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有词语引发学生的联想,再联系文本,可以让学生尽快把握文章主旨,并直接进入文本的学习。】 2、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相信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本科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感受科普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1)、区别“发现”“发明” 文章开篇点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根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在这句话里,有两个近义词(生“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有区别吗?你能不能结合文本加以区别? 文中第四自然段写的就是人类在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学习园地组成。从动的安排,都围绕着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主旨编排的,这里有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应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城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相互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41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31个生字,注意音、形、义,能正确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能摘录课文中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对应课标: 学生在二年级对祖国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古诗要读懂语句,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他三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学习的方法,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个风景优美地方?假如你去过,你能把那里优 2.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记得那些描写风景的优美词句 3.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人们缺乏环境意识,使一些美丽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是山更青,水更清。 专题划分专题一:古诗两首( 1 课时)专题二:富饶的西沙群岛( 2 课时)专题三:美丽的小兴安岭( 2 课时)

专题四:香港,璀璨的明珠( 2 课时) 专题五:语文学习园地( 1 课时) 专题一古诗两首 所需课时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专题问题设计1.你们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吗? 2.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常规资源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其他作业本、纸、笔学习活动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3学案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解化学计算题的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准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3)镁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4)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5)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6)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00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1.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分为哪几步?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据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质量? [学法指导] 1.步骤和方法: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2.注意事项: ①设的是某物质的质量,且不能写单位g; ②化学方程式书写要准确无误; ③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上,已知量与未知量写在下,且要对应; ④列比例式时,要一一对应; ⑤运算过程中单位统一,始终带单位进行计算; ⑥计算过程书写要规范化:设——写——列——解——答; ⑦比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⑧计算中所用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释疑解难]

1.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及其纠正的办法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计算关键点。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要认真下笔,必须写正确。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要掌握配平方法,配后一定检查。 (4)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要认真计算。 (5)没有统一单位。计算中要统一单位。初中化学计算中主要用到质量单位(吨、公斤、千克、克),体积单位(米3、升、毫升)。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掌握: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纯物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 2.课本102页第4、5、6题。 [小结交流] 【自我检测】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2.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A、2g B、1g C、1.5g D、无法计算 3.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HCl + Fe2O3 FeCl3+ H2O (2)C3H8 + O2 CO2 + H2O 5. 8g的氧气能使多少克的氢气完全燃烧?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SO2,反应方程式如下:2NaOH+SO2=Na2SO+H2O 用NaOH溶液吸收1000L除去CO2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重了0.64g,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为1.3g/L,求: (1)被吸收的SO2的质量。(2)发生反应的NaOH的质量。 (3)空气中SO2的质量分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春天里的发现”这一单元来源于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次活动以这一单元为主题,进行了课文重组,设计了系列综合学习活动。这一单元以“春天里的”为主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探究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及识记生字词的能力等元内容: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一,发现春天,寻找春天,学习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歌、图画、歌曲等资料;然后交流春天。可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内容进行分组示,让学生从多个方位了解春天,走进春天,这是对学生能够深入感悟春天的良好铺垫。当然我们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搜集一大部分材料,更重是通过吟春天的诗、唱春天的歌、描述春天的图画来感悟春天。 二,体验春天,学习课文2,举办诗歌朗诵会。学生通过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初步感知了春天,这是“走进春天”的铺垫,为了真正让学生融入春天,融入自,还必须要学生体验春天,基于这一认识,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到田地里,去体验春天的温和与美丽。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感悟春天那就只能生走出教室、走进春天、走进自然,用眼看一看春天的万物,用耳听一听春天的声音,用心感受春天的一切。我们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因为现实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春天都是生机勃勃,都是百花争艳,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捧一把松软的泥土,折一支微绿的柳条,吹一下三月的风,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 三,欣赏春天。学习课文第3、4课。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抓住“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读四篇课文,从读中感悟春天,并且与自己体验到天做一下比较,文本中的哪些景色是我们亲身体验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体验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对春天的全方位的体验与感悟,所以在诵读的时候会易入情入境,使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我想着要比单纯得让学生脱离实际体验去朗读课文要好得多。因此我在这一单元里首先让学生脱离文本,生活,然后由生活体验再回到文本中去,我想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于情感的体会肯定会比单纯地、泛泛地朗读、美读、品读好得多,这也正是这一单教学改革的最初指导思想。 四,赞美春天。学习园地一,说春天,写春天。这是整个专题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最这个专题的升华。学生不但从文本上领略了春光灿烂,而且也有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的独特体验,春天在他们的心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本身就是单靠文本语言所不能达到的,而且在他们的心中也会充满了对春光的热爱,也正是根据这一想法,在这个阶段组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出、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组织学生开展了“描绘心中的春天”的主题活动,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将自己心中的春天写出来或画出来。 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Mesh 医学主题词表

树状结构表的大类和子类目表 A Anatomy (解剖) A1 Body Regions (身体各部位) A2 Musculoskeletal System (肌肉骨骼系统) A3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 A4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 A5 Urogenital System (泌尿系统) A6 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 A7 Car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A8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 A9 Sense Organs (感觉器官) A10 Tissues (组织) A11 Cells (细胞) A12 Fluids and Secretions (体液和分泌物) A13 Animal Structures (动物结构) A14 Stomatognathic System (口颌系统) A15 Hemic and Immune Systems (血液和免疫系统) A16 Embryonic Structures (胚胎结构) B Organisms (有机体) B1 Invertebrates (无脊椎动物) B2 Vertebrates (脊椎动物) B3 Bacteria (细菌) B4 Viruses (病毒) B5 Algae and Fungi (藻类和真菌) B6 Plants (植物) B7 Archaea (古(原)生物) C Diseases (疾病) C1 Bacterial Infections&Mycoses (细菌感染和真菌病) C2 Virus Diseases (病毒疾病) C3 Parasitic Diseases (寄生虫病) C4 Neoplasms (肿瘤) C5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C6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消化系统疾病) C7 Stomatognathic Diseases (口颌疾病) C8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 (呼吸道疾病) C9 Otorhinolaryngologic Diseases (耳鼻喉疾病) C10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神经系统疾病) C11 Eye Diseases (眼疾病) C12 Urologic and Male Genital Diseases (泌尿和男性生殖器疾病) C13 Female Genital Diseases an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女性生殖器疾病和妊娠并发症)C14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心血管系统疾病) C15 Hemic and Lymphatic Diseases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C16 Neonatal Diseases and Abnormalities (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C17 Skin an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皮肤和结缔组织疾病) C18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5 动物儿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动物儿歌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强调:“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由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扎扎实实搞好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猜谜语、编字歌、讲故事、“小老师”游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和记忆形声字。同时,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汉字音、形、义,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汇报汉字学习的收获,使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品尝合作学习的乐趣,发现汉字中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最喜欢的小 动物。 2.教师出谜语:“小飞机,纱翅 膀,飞来飞去捉虫忙。”“头上两 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劳动, 只知乐逍遥。” 3.教师板书“动物儿歌”并小结 引出——走进大自然,和小动物交 朋友。 1.学生自由说出喜欢的小动物并简 单说说动物的特点。 2.学生根据谜语,猜测出谜底是“蜻 蜓”“蝴蝶”。 3.随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小虫遇到马。(打一字) (2)日子都在门里过。(打一字) (3)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 专捉飞来将。(打一种动物) 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引导学生试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小组推选“小老师” 教每个组员读准字音,同时规范每 个学生汇报时的语言。 (2)引导学生集体汇报,相机评价 和鼓励。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 亮。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 生字,说清用什么方法识记。 (1)教师点拨形声字识字法,帮助 学生梳理语言,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并为生字组词和造句帮助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网”, 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图,形象 识记生字。 5.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擂 台赛”,为生字扩词。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 文,圈画本课12个生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汉字的字音和 字形。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 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蚂”字读三声;“藏”字是 平舌音;“蜘、蛛”都是翘舌音; “粮”字是三拼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 “藏”的读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 (3)正确齐声拼读生字。 3.学生观察,挑选喜欢的生字进行 同桌交流并汇报,要把话说完整。 (1)形声字识字法:我最喜欢“蚂蚁” 这两个字,它们都是虫字旁,表示 和虫子有关,我发现这两个字的读 音都与右半部分相同或者相近。看 到这两个字,我就知道“蚂蚁”是 一种昆虫。(按照这样的方法说说“蜻 蜓、蜘蛛”两个词语。) 2.汉字游戏,填一填,连一连。 虫 马义青知朱 () () () 3.把下面的字去掉部首,再组 词。 造()() 迷()() 粮()()

角的初步认识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学习概述(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本课时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课时,因此本节课应该成为有机化学的绪论课。根据教材的编学应更多地体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所以将有机物、烃的概念与石油生产结合在一起出个问题:有机物的概念、与无机物的差异、烃的概念;石油的加工方法(重点是石油的分馏)。生从总体上初步了解有机物,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知道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石油化工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有机物的性质 (2)石油的成分 (3)石油的分馏和裂化 (4)甲烷的分子结构 (5)石油的物理性质 (6)甲烷的化学性质 (7)取代反应 (8)结构式 (9)烷烃

(10)同分异构体 (11)同系物 (12)结构简式 (13)烷烃的命名 (14)同分异构体 (15)结构简式 2. 过程与方法 (1)在对石油分馏实验的观察分析过程中感受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2)在甲烷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准确观察模型、利用模型帮助思维的方法。 (3)在推导烷烃通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4)在构建和书写戊烷同分异构体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维的方法。 (5)通过自学命名规则、给烷烃分子命名的实践活动体会规则性知识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了解石油产品用途的过程中感受石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形成珍惜自然资源 在揭示甲烷性质与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2)在学习烷烃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递增而递变的规律中感受量变质变规律。 (3)在学习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过程中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的理解。(4)在归纳、推理过程中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对应课标 理解有机物胡性质,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书写。掌握有机物命名。掌握甲烷的物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什么是有机物 2石油的成分 3什么是烷烃?具有什么性质4。甲烷有什么性质 专题划分1工业的血液和炼油2甲烷 3烷烃1 4烷烃2 专题一工业的血液和炼油所需课时2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口算整十、两位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方法。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应课标 1.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怎样快速口算整十、两位数乘整十数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会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一:口算乘法—怎样快速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2课时)专题专题划分 笔算乘法—会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7 课时) 专题一怎样快速口算整十、两位数乘整十数 所需课时课内9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会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单元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5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课型】反馈课【课时】1 【备课组】初中历史组【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习题。【单元剖析】本单元讲述的主要是西欧殖民者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野蛮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者开始了他们的殖民活 动,西欧殖民者通过罪恶的贩奴活动和对殖民地财富的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却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困和落后。殖民 国家在殖民地野蛮的经济掠夺和政治上的高压政策,激起了拉丁美洲、亚洲等 殖民地野蛮反抗,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其中 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最为典型。 【单元重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三角贸易”和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的情况;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单元难点】“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后果与影响;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思维导航】复习本单元,要注意从有关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入手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注意掌握本单元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叙事的逻辑顺序。 【学习格言】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选择】(每题3分,共66分) 1、欧洲人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的目的是() A、为了开发美洲 B、为了使非洲黑人接受良好的教育 C、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D、为了给美洲种植园主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2、下列有关奴隶贸易的路线,正确的是() A、亚洲——欧洲——非洲——欧洲 B、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美洲——欧洲——非洲——欧洲 D、欧洲——亚洲——美洲——欧洲 3、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是()

时分秒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能说出钟面面上的整时刚过或不到整时的时间,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可利用的资源。先编排时、分的教学,然后教学秒。把时和分结合起来教由于1小时的时间比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还不足1小时,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分”来体验“时”。另外,认识钟面上的非整时时刻识。 本主题单元我打乱了原来的教学顺序,重新组合成专题,共分为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时分秒的认识。通过观察钟面,时分秒针认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生活中经过的时间。专题二:认识几时几分。通过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掌握时间的不同写法。体三:时间的应用。根据时间的长短,判断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并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1时、1分和1秒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根据钟面的时针分针运动,明确经历的时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树立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和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时间观念。 对应课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时间,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会用时间单位表示生活中经历的时间。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时间意义,并能根据实际进行估计。 3、进一步体会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时间表示,并能进行交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确定时分秒? 2、如何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3、如何利用时分秒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专题划分(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专题一:认识时分秒( 2 课时) 专题二:时间的计算( 2 课时) 其中,专题 1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认识时分秒 所需课时课内共用 2教时,每周6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医学主题词表---副主题词

a)附表:副主题词及其使用范围 1. abnormalities(A1-5,A7-10,A13,A14,B2)畸形 2.administration & dosage(D)投药和剂量 3.adverse effects(B6,D,E1-4,E6,E7,J2)副作用 4.agonists(D1 –7,D9-17,D19-23)促进剂 5.analogs & derivatives(D3)类似物和衍生物 6.analysis(D)分析 7.anatomy&histology(A1-5,A7-10,A13,A14,B2,B6)解剖学和组织学 8.antagonists & inhibitors(D1-17,D19-23)拮抗剂和抑制剂 9.biosynthesis(D8,D9,D11-13,D17,D24)生物合成 10.blood(B2,C,D1-24,D27,F3)血液 11.blood supply(A1-5,A8-10,A13,Al4,C4)血液供应 12.cerebrospinal fluid(B2,C,D1-24,D27,F3)脑脊液 13.chemical synthesis(D2-23,D25-27)化学合成 14.chemically induced(C1-20,C22,C23,F3)化学诱导 15.chemistry(A2-16,B1,B3-7,C4,D)化学 16.classification(Al1,A15,B,C,D,El-4,E6,E7,F3,GI,G2,I2,I3,J,M,N2-4)分类 https://www.doczj.com/doc/0e9782071.html,plications(C,F3)并发症 18.congenital(C1-12,C14,C15,C17,C19-23)先天性 19.contraindications(D,E1-4,E6,E7)禁忌症 20.cytology(A2-10,A12-16,B1,B3,B5-7)细胞学 21.deficiency(D8,D12)缺乏 22.diagnosis(C,F3)诊断 23.diagnostic use(D)诊断应用 24.diet therapy(C,F3)饮食疗法 25.drug effects(A2-16,B1,B3-7,D8,D12,G4-11)药物作用 26.drug therapy (C,F3)药物疗法 27.economics(C,D,El-4,E6,E7,F3,G1,G2,I2,I3,J,N2-4)经济学 https://www.doczj.com/doc/0e9782071.html,cation(G1,G2,M)教育 29.embryology(A1-5,A7-10,A13,A14,B2,B6,C)胚胎学 30.enzymology(A2-16,B1,B3-7,C,F3)酶学 31.epidemiology(C,F3,Z1)流行病学 32.ethics (E1-4,E6,E7,F3,G1-2,G4-11,O2-3,J,N2,-4)伦理学 33.ethnology(C1l-21,C23,F3,Z)人种学 34.etiology(C,F3)病因学 35.genetics(B,C,D6,D8,D11-13,D17,D24,F3,G4-11)遗传学 36.growth & development(Al-5,A7-10,A13,A14,B )生长与发育 37.history(C,D,EI-4,E6,E7,F3,F4,G1,G2,Il-3,J,M,N2-4)历史 38.immunology(A2-16,B1-7,Cl-23,D1-24,F3,G4,G5,G7-10)免疫学 39.injuries(A1-5,A7-10,A13,A14,B2)损伤 40.innervation(A1-5,A7,A9,A10,A13,A14)神经支配 41.instrumentation(E1-4,G1,G2)仪器设备 42.isolation & purification(B3-5,B7,D1-26)分离和提纯

散文第五单元学案

散文第五单元学案 《葡萄月令》课(单元)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葡萄月令》课(单元)学前学案(学生学案) 一、基础知识 走近作者 汪曾祺,江苏人,当代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作为沈从文的嫡传弟子,他的文风也明显地烙着沈从文的印记。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其人有“”之称,代表作有小说《》、《》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夯实基础 给加点的字注音: 茵陈蒿.()葡萄窖.()铁锹.()摽.紧()泱.泱()园圃.()嘬.奶()一铰.()笤.帚()玛瑙.()慵懒.()瘪.果() 筑成垄.()沁.人心肺()琳琅 ..满目()()二、阅读引导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

质疑1 质疑2 质疑3 《葡萄月令》课(单元)学中学案(教师教案) 关注学前学案中学生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即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资源背景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 一、检查学前预习 二、学生问题的快速汇总 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交流问题解决过程 四、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 1葡萄12个月的生长情况都是详细介绍吗?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月作为重点呢?(提示:这几个月分别写了什么?) 3、一位评论家评论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确实,汪曾祺自己也说过:“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请大家选你觉得最能体现汪曾祺语言特色的段落自行朗读,要有感情的去朗读,读出语言的特色,语言的灵气。体会这种自然平淡之美 4、你能通过汪曾祺的语言体会到作家在文章中营造的意境吗? 5、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读了这样的文字,你觉得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呢?

单元、主题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英语牛津译林教材的日常教学中,我会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单元学习的核心价值观和各个班级的实际学情,按照教材的模块单元的划分而采用单元的整体教学或主题教学。我认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获与挑战是并存的。因为这种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往往会借助真实的情境,而这种情境的创设会让学生有一种很好的语言代入感,能使其真正地在语言习得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英语思维品质。但对于教师而言,却是充满了挑战。首先,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需高效地根据/乃至突破教材单元,进行内容编排、内容结构和排列次序。在真实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教龄已达5年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这就要求我需结合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仔细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找准每个单元的主题,此外还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确地定位好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为学生服务做到位。其次,单元的整体教学由于不局限于教材,这就要求为了丰富单元学习资源而更需绞尽脑汁。我们经常在备课组会议中集思广益,有时挖掘workbook的文章与课文创立联系,甚至找一些时文以更好地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学习篇章或资源,真正地与新高考接轨。当然,最具挑战的就是各单元内各课时的教-学-评环节了。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单元设计教学不仅仅是教完就了事,“评”这个环节也很关键。个人以为,在教学中应很看重教学目标: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这节课是否真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认为课堂热闹就可以了。我可能会采用小测、问卷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真

正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自己能多实践、多学习、多交流。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人与自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这套课文是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本单元属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析理出多层次、多种类、多方面的关系,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审美从人类的文学的、艺术的角度或方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和开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本单元正是实施这些精神、原则的具体实践的尝试本单元选入了五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古代诗歌五首》(曹操《观沧海》、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辛弃疾《西江净沙〃秋思》)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前两篇散文大家都比较熟悉,传统教材都选用过,部分教章,进入课本后,更注重发掘其审美的素质;《山中访友》是新编课文,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全文充满童趣和奇特的想象。内容、风格均适合学生出自名家之手,但时新,以“当代散文”之名占一席之地;《秋天》是一首现代诗,是何其芳早年运用直陈其事的写法,以轻柔之词写出了清丽的意象,虽时隔甚久,但内容凝练,意味醇厚,风格首》都是传统课文,也都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长于吟诵、激发想总之,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自主学习: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 3.铁钉浸没到硫酸铜溶液中的现铁钉表面出现 色物质,溶液的颜色由 变为 。 合作学习 1.以2H 2O 2 2H 2O + O 2↑为例,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展示提升 1.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特点,试列举说明 2.简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以具体化学方程式为例说明 课堂练习 CuO + H 2 Cu + H 2O ,该式子给你能提供哪些信息? 课堂检测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 2+B 2====2C 中,“C ”的化学式用A 、B 可表示____________。 3.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在点燃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水,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 A .8克 B.12克 C .11克 D .无法确定 MnO 2

课后作业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山东烟台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M N X Y 反应前质量/g 8 11 18 10 反应后质量/g 8 33 4 2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A.X+Y====M+N B.X+Y====N C.N====M+X+Y D.X+Y+M====N 3.已知A+2B====C+D中,将A、B两种物质各10 g混合加热,生成4 g C和8 g D,若A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篇:整式的乘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篇:两位数乘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篇:《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体会及思维导图的学习和运用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散步》《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篇》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 情趣。 2、培养尊老、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5课 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从这 录音机,图片,多媒体中相关的链接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整体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二篇:整式的乘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整式的乘

除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 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题 作者姓名整式的乘除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初中数学一年级(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5课时; 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 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整式运算及其应用,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由数到式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改进认识方式, 数学思想发生飞跃的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问题

感悟历史文化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本单元共选了四篇文章,所选课文基本上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学习文章的形象、准确、周密的语言。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游览”名胜古迹,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以《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为例;专题二:理者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以“习作·描写人文景观”为例。 专题一:“游览”名胜古迹,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以《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为例。首先学习,《敦煌莫高窟》了解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把握层层推进的行文脉络。在通过学习《秦兵马俑》了解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章如何叙述景物,说明的方法,描绘的特点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意在初步了解叙述视角这方面的知识。 专题二:理清文章描写和叙述的顺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以习作·描写人学习描写人文景观,掌握状物文章的基本写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专题一是,“游览”名胜古迹,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以《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为例。在学习中华民族几千的见证——古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初步掌握了状物文章的特点和写法。 本单元学习以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为主题,所选的都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文章,且映射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精华,运用极具典型。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 2、理清作品层次,构思画面。 3、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熟悉文章内容。 4、分析古迹结构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作者用意。 5、从同类作品中领会状物方法,并有所借鉴。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历史文化。 2、通过多媒体和解说,赏析景物。 3、相互讨论交流,区分不同景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4、学会运用互联网等相待工具,更深入的了解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文中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2、体验领会不同状物描写下的人文景观。 3、掌握状物描写技巧,并且在写作中熟练的运用。 对应课标 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欣赏作品。 2、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描绘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3、对作者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有自己的心得。 4、多角度观察景物,寻找切入点。 5、能与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1、如何分辨状物文章?以什么为依据?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莫高窟的壁画之外还写了什么?重点了解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