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二、比较题:

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简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得分,若学生作答的答案不在此列,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

五、论述题: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必然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2.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2.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情感目标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技能目标 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

1、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展示材料: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2)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英雄人物。 展示地图,配以说明,演示甲午战争的过程。(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展示抗日英雄左宝贵的英雄事迹、邓世昌的简介 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讲述: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了。 结合材料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要求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

元宵节猜灯谜闯关题及答案 2.我国西晋的第一代皇帝名字是叫曹丕吗(不是)司马炎 3.成都的市花是水仙花吗。(不是)芙蓉花 4.号称"六一居士"的古代是.欧阳修吗。(是) 5."东北三宝"中的乌拉草的优点是纤维坚韧吗(是) 6.世界上第一个空中犯罪问题的国际公约是《东京条约》(是) 9.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吗?(是) 1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社会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吗?(是) 12.中国电影金鸡奖奖品是高达35公分的一座造型优美的鸡形雕像,这座雕像是铸银镀金的吗?(不是)铸铜镀金 13.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以黄梅戏唱腔为写作素材的吗?(不是)越剧 14.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是根据法国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吗? 15.人们常说的瘦西湖是西湖吗? (不是) 16."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是由赵普开始的吗?(是) 18.秦朝开始推行郡县制度在全国设.24郡吗?(不是)36郡 19.除了黑芝麻外有白芝麻吗?(有) 20.人的眼睛能出气吗?(能) 21.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一般是用胶皮制成的吗?(不是)驴皮或牛皮 22.琥珀属于有机宝石吗?(是) 24.我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徐霞客吗?(不是)郦道元 25.金字塔是位于尼罗河的西岸吗?(是) 26.老花眼和远视眼是一回事吗?(不是) 27.植物的叶子呈绿色,是由于叶子反射绿光吗?(是) 29.无籽西瓜的繁育是通过种子吗?(是) 30.成语"不毛之地"中的"不毛"是指不生长树木吗?(不是)五谷 31.人的唾液有杀菌作用吗?(有) 32.汉代以后所指的西域是指山海关以西吗?(不是)玉门关、阳关以西 33.衣服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洗得越干净吗?(.不是) 34."二锅头"酒的得名是根据生产工艺吗?(是) 37.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传播是通过微波吗?(不是)中波 38.在生活中,正常人体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信息量最大的是视觉吗?(是) 39.亚麻凉席清洗后是太阳晒干吗?(不是)自然阴干 41.月球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一天长吗?(长) 42.有"非洲屋脊"之称的是乞力马扎罗山吗?(是) 1

第03章--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 习题及答案 §3.1 标准热化学数据(P126) 1. 所有单质的 O m f G ? (T )皆为零?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所有处于标准态的稳定单质的O m f G ? (T ) 皆为零,因为由稳定单质生成稳定单质的 状态未发生改变。如:单质碳有石墨和金刚石两种,O m f G ? (298.15K,石墨)=0,而O m f G ? (298.15K,金刚石)=2.9 kJ·mol -1 (课本522页),从石墨到金刚石状态要发生改变,即要 发生相变,所以O m f G ? (298.15K,金刚石)不等于零。 2. 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焓)定义成:“由稳定单质在298.15K 和100KPa 下反应生成1mol 化合物的反应热”是否准确?为什么? 答:标准生成热(焓)的定义应为:单独处于各自标准态下,温度为T 的稳定单质生成单独处于标准态下、温度为T 的1mol 化合物B 过程的焓变。此定义中(1)强调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而不强调温度;(2)变化前后都单独处于标准态。 3. 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单位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Q p 与化学反应摩尔焓变r m H ?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 等压不作其他功时(W’=0),数值上Q p =n r H ?。但Q p 是过程量,与具体的过程有关;而r m H ?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无关,对一定的化学反应有固定的数值。如将一个化学反应至于一个绝热系统中,Q p 为零,但r m H ?有确定的数值。 §3.2 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改变值的计算(P131) 1. O m r G ?(T )、m r G ?(T )、O m f G ?(B,相态,T )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O m r G ?(T ): 温度为T ,压力为P θ,发生单位反应的ΔG ; m r G ?(T ):温度为T ,压力为P ,发生单位反应的ΔG ;

物理学7章习题解答

[物理学7章习题解答] 7-3 已知s'系相对于s系以-0.80c的速度沿公共轴x、x'运动,以两坐标原点相重合时为计时零点。现在s'系中有一闪光装置,位于x'= 10.0 km,y'= 2.5 km,z'= 1.6 km处,在t'= 4.5?10-5 s时发出闪光。求此闪光在s系的时空坐标。 解已知闪光信号发生在s'系的时空坐标,求在s系中的时空坐标,所以应该将洛伦兹正变换公式中带撇量换成不带撇量,不带撇量换成带撇量,而成为下面的形式 , , , . 将 、 和代入以上各式,就可以求得闪光信号在s 系中的时空坐标: , , , . 7-4 已知s'系相对于s系以0.60c的速率沿公共轴x、x'运动,以两坐标原点相重合时为计时零点。s系中的观察者测得光信号a的时空坐标为x = 56 m,t = 2.1?10-7 s,s '系的观察者测得光信号b的时空坐标为x'= 31 m,t'= 2.0?10-7 s。试计算这两个光信号分别由观察者s、s '测出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

解在s系中: , 空间间隔为 . , 时间间隔为 . 在s 系中: , 空间间隔为 . , 时间间隔为 . 7-5 以0.80c的速率相对于地球飞行的火箭,向正前方发射一束光子,试分别按照经典理论和狭义相

对论计算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 解按照经典理论,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为 . 按照狭义相对论,光子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率为 . 7-6航天飞机以0.60c的速率相对于地球飞行,驾驶员忽然从仪器中发现一火箭正从后方射来,并从仪器中测得火箭接近自己的速率为0.50c。试求: (1)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2)航天飞机相对于火箭的速率。 解 (1)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 (2)航天飞机相对于火箭的速率为 0.50c。 7-7 在以0.50c相对于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上进行某实验,实验时仪器向飞船的正前方发射电子束,同时又向飞船的正后方发射光子束。已知电子相对于飞船的速率为0.70c。试求: (1)电子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2)光子相对于地球的速率; (3)从地球上看电子相对于飞船的速率;

中国石油大学 大物21 7章习题解答03

习题7 7-1. 选择题 1.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0,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A) pV /m 0 (B) pV / (kT ) (C) pV /(RT ) (D) pV /(m 0T ) 2.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2)、(4) (B) (1)、(2)、(3) (C) (2)、(3)、(4) (D) (1)、(3)、(4) 3.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 为21/2()A v ∶21/2 ()B v ∶21/2()C v = 1∶2∶4,则其压强之比p A ∶p B ∶p C 为( ) (A) 1∶2∶4 (B) 4∶2∶1 (C) 1∶4∶16 (D) 1∶4∶8 4.下列各式中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是( )。(式中,m 为气体的质量,m 0为气体分子质量,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V 为气体的体积) (A) [3m 0/(2m)] pV (B) [3m /(2M )] pV (C) (3/2)npV (D) [3M /(2m )] N A pV 5.一容器内装有N 1个单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和N 2个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当该系统处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其内能为( ) (A) (N 1+N 2) [(3/2)kT +(5/2)kT ] (B) (1 /2 ) (N 1+N 2) [(3/2)kT +(5/2)kT ] (C) (3/2) N 1kT + (5/2) N 2kT (D) (5/2) N 1kT + (3/2) N 2KT 6.已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为T 1与T 2时的分子最可几速率分别为v p 1和v p 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 (v p 1)和f (v p 2)。如果已知T 1>T 2,则( ) (A) v p 1>v p 2 f (v p 1)>f (v p 2) (B) v p 1>v p 2 f (v p 1)f (v p 2) (D) v p 1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 案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 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 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 ………… 【参考答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俺小猪也会!

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 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 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 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 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版)知识竞赛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1、《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应由()进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2、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一般由()讨论通过并正式施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3、以下不属于本次《安全生产法》修改总体思路的是() A.强化依法保安 B.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C.强化政府监管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4、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C.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D.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国家监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C.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D. 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6、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表述错误的是(): A.政府监管 B.生产经营单位参与 C.行业自律 D.社会监督 E.员工参与 7、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新的安全生产法的态度是(): A.提倡 B.强制 C. 鼓励 D.原则性要求 8、除()外,以下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B.国家、行业或地方安全标准 C.地方政府安全监管方面指令 D.行业安全生产自律公约 9、工会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验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并监督发放 B.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组织员工罢工 C.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落实情况 D.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决策 10、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包括(): A. 法人代表 B. 分管负责人 C.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D. 外设机构负责人 11、《安全生产法》对()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职责、措施、处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12、《安全生产法》之所以称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就其在各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 A. 适用范围的基本性、法律制度的广泛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B.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概括性、法律规范的基本性 C. 适用范围的概括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广泛性 D.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1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除须由决策机构集体决定安全生产投入的之外,生产经营单位拥有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决策权的是():

模电第四版4~7章习题解答41页word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 A.可获得很大的放大倍数 B.可使温漂小 C.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容 (2)通用型集成运放适用于放大( B )。 A.高频信号 B.低频信号 C.任何频率信号 (3)集成运放制造工艺使得同类半导体管的( C )。 A.指标参数准确 B.参数不受温度影响 C.参数一直性好 (4)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 A )。 A.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提高输入电阻 (5)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 A )。 A.共射放大电路 B.共集放大电路 C.共基放大电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 (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U IO 是两输入端电位之差。( × ) (2)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I IO 是两输入端电流之差。( √ ) (3)运放的共模抑制比c d CMR A A K 。( √ ) (4)有源负载可以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 ) (5)在输入信号作用时,偏置电路改变了各放大管的动态电流。( × ) 三、电路如图T4.3 所示,已知β1=β2=β3= 100 。各管的U BE 均为0.7V , 试求I C 2的值。 解:分析估算如下:

21 100CC BE BE R V U U I A R μ--= = 00202211B B B B I I I I ββ ββ ++= =++; 020 2( )1R B B B I I I I β βββ+=+=++ 图T4.3 22021C B B I I I β ββ β +==?+。比较上两式,得 2(2) 1002(1) C R R I I I A ββμβββ+= ?≈=+++ 四、电路如图T4.4所示。 图T4.4 (1)说明电路是几级放大电路,各级分别是哪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差放… … ); (2)分别说明各级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改善其性能指标(如增大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 )。 解:(1)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共集?共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共射放大电路,第三级是互补输出级。 (2)第一级采用共集?共基形式,增大输入电阻,改善高频特性;利用有源负载 (T 5 、T 6 )增大差模放大倍数,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同时减小共模放大倍数。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以T 7、T 8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以恒流源作集电极负载,增大放大倍数。第三级为互补输出级,加了偏置电路,利用D l 、D 2的导通压降使T 9和T 10在静态时处于临界导通状态,从而消除交越失真。

高一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高一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篇一: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 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与理解: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与清军的抵抗。 (2)综合应用与拓展: 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c.拓展题(见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网络学习、终 身学习的能力;?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辨证观、主次矛盾观、联系法、 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恶、追求正义与和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 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法手段】 多元互动:多媒体(视听作品)、设置问题、引导研讨、分组讨论、发展性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 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 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 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 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 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 2.背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 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 (3)黄海大战——邓世昌 (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 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 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 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难点突破】

2016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2016文学常识知识题库及答案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

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纪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7、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B、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职或者远调叫做“谪”。C、《变色龙》《我的

通原7章习题答案

?7‐1: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011001,试分别画出OOK、2FSK、2PSK及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并注意观察其时间波形上各有什么特点。

?7‐1:1 0 1 1 0 0 1 OOK: 2FSK: 2PSK: 2DPSK:

第七章 ?7‐3 设某2FSK传输系统的码元速率为1000B,已调信号的载频分别为1000Hz和2000Hz。发送数字信息为011010: (1).试画出一种2FSK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并画出2FSK信号的时间波形; (2).试讨论这时的2FSK信号应选择怎样的解调器解调? (3).试画出2F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示意图。

?7‐3 (1) 基带信号e 2FSK (t)码元周期为1ms ,“1”码使用1000Hz 载波,一个码元周期中有一个载波周期;“0”码使用2000Hz 载波,一个码元周期中有两个载波周期。波形: 0 1 1 0 1 0 t (2)因为两个载波的载频频差(Δf=f2‐f1=1000Hz=fs )较小,2FSK 信号的频谱重叠部分较多,若是采用非相干解调时,上下两个支路的串扰很大,使得解调性能降低,所以不建议采用非相干的解调方式。而2FSK 信号的两种波形构成一对正交信号,若是相干解调时,上下两个支路没有串扰,所以应该采用相干解调。 反相器 相加器 选通开关振荡器f1选通开关振荡器f2

?7‐3 (3) Pc(f)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3000 f/Hz

第七章 ?7‐4 设二进制信息为0101,采用2FSK系统传输。码元速率为1000B,已调信号的载频分别为3000Hz(对应“1”码)和1000Hz(对应“0”码)。 (1).若采用包络检波方式进行解调,试画出各点时间波形; (2).若采用相干方式进行解调,试画出各点时间波形; (3).求2FSK信号的第一零点带宽。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日本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模块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学生了解掌握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属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对于学生掌握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材对这一节的内容有所讲述,但讲述的深度与高中教材相比显得比较浅薄,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初中所学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掌握甲午战争相关史实有积极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些事件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和危害的认识不够。而且,学生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内涵认识不够,教师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是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为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需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回顾梳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反割台斗争、三国迫日还辽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下,同时通过对老师所提供的材料的分析理解,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来龙去脉有整体把握,对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对其影响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分析,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战争的经过、结果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产生同情,树立振兴国家、民族

党务知识题库及答案

知识竞赛题库 本题库共235题,其中选择题150题,判断题50题,多选题35题 一、选择题(150题)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B )。A一届 B两届C三届D四届 3.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 C )负责。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政协 4.党的临时支部可否发展党员( B )。 A.可以 B.不可以 5.现阶段党员教育的工作指导思想有几点( B )。 A.2 B.3 C.4 6.哪年十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同志指出了“在新历史时期,对共产党有新要求。”( A )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7.支部委员会会议程序主要有几项(B )。 A.4 B.5 C.6

8.劝退党员程序有几项( A ) A.3 B.4 C.5 9.哪一年成立中国共产党( B )。 A.1919年 B.1921年 C.1949年 10.谁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 C )。 A. B. C. 11.党的组织优势主要是指( C )。 A.由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几十万党组织 B.党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众多优秀分子 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集中制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12. 党的(A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四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13. 党小组长由(C )。 A、党小组会选举产生 B、党支部大会选举产生 C、党支部委员会指定 14. 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 当(B)。 A、给予处分 B、劝他退党 C、自动退党

第7章习题解答

习 题 7 7.1 确定图7.1所示电路的漏极电流。 DD V V P I DSS DD V V P = 6V = -12mA (a)(b) 图7.1 习题7.1图 (a) U GSQ =-2V ,mA)(33.1)6 2 1(3)1(P GS DSS D =-?=- =U U I I (b) U GSQ =3V ,I D =-12×(1-3/6)=-3(mA) 7.2 电路如图7.2所示,MOSFET 的U T = 2V ,K = 50mA/V 2,确定电路Q 点的I DQ 和 U DSQ 值。 )V (13.32415 10015 DD g2 g1g2GSQ =?+= ?+= V R R R U )mA (9.63)213.3(50)(22T G SQ D Q =-?=-=U U K I )V (2.112.09.6324d D Q D D D SQ =?-=-=R I V U 7.3 试求图7.3所示每个电路图的U DS ,已知|I DSS | = 8mA 。 (a)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12-8×1=4(V) (b)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15-8×1.2=5.4(V) (c) U GSQ =0(V) I DQ =I DSS =-8(mA) U DSQ =V DD -I DQ R d = -9+8×0.56=-4.52(V)

R g1 R g2100k 15k Ω (a)(b)(c) 图7.2 习题7.2电路图 图7.3 习题7.3电路图 7.4 某MOSFET 的I DSS = 10mA 且U P = -8V 。 (1) 此元件是P 沟道还是N 沟道? (2) 计算U GS = -3V 是的I D ; (3) 计算U GS = 3V 时的I D 。 (1) N 沟道; (2) )mA (9.3)83 1(10)1(P GS DSS D =-?=- =U U I I (3) )mA (9.18)8 3 1(10)1(P GS DSS D =+? =- =U U I I 7.5 图7.4所示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请分别说明场效应管各属于何种类型。说明它的开启电压th U (或夹断电压p U )约是多少。 GS GS (a) (b) (c) 图7.4 习题7.5图 (a) N 沟道 耗尽型FET U P =-3V ;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盘锦市第二初级中学王博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所需材料及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放出台湾岛的图示,指出台湾这个美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 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运用多媒体放出台湾当下的图片,附上小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师:面对着现今如此繁华的台湾,再看看这首小诗,不禁思考,历史上的台湾曾经如何被割占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找到答案。 二、定向示标 通过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声朗读。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 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2、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P16-P18,思考以下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起止时间?为何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有哪些?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4、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分小组回答以上问题,采取对2错1的计分方式。) 合作探究: 【探究一】《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 ①割地有什么变化? ②赔款有什么变化?

党务知识题库含答案(终)

山西四建集团党务工作知识复习题(140题) 一、填空题(30个) 1、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2、月工资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的在职党员,其交纳党费的比例为1%。 3、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不限。自愿一次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全部上缴中央。 4、党员应当增强党员意识,主动按月交纳党费。 5、要求入党的人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递交入党申请书。 6、入党积极分子名单确定以后,党支部应领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由党支部定期进行考察写实。 7、入党积极分子被列为发展对象后,党支部要安排党性强、作风正派的两名正式党员,对其进行政治审查,党支部应写出综合政治审查报告。 8、在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各基层党支部向公司党委汇报有关发展对象的政审、考察、公示等情况,同时报送相关材料,党委工作部审查合格后,领取《入党志愿书》。 9、为了使入党介绍人能够认真担负起对被介绍人进行教育和考察的责任,一般情况下,一名正式党员不宜同时担任两名以上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 10、《入党志愿书》记载了一个党员入党时的主要情况和党组织的全部审批过程,表明了接收一个同志入党的严格手续和加入党组织的严肃性。 11、预备党员应在预备期满前一个月主动写好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申请交给党支部。 12、对外单位转来的预备党员,党组织应及时审查其全部入党材料。属采取不正当手段弄虚作假、伪造手续进入党内的,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其中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须重新履行入党手续。 13、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第3章习题答案

1 思考题: 题3.1.1 组合逻辑电路在结构上不存在输出到输入的 ,因此 状态不影响 状态。 答:反馈回路、输出、输入。 题3.1.2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是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而确定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是根据给定组合电路的文字描述,设计最简单或者最合理的 。 答:逻辑功能、逻辑电路。 题3.2.1 一组合电路输入信号的变化顺序有以下三种情况,当 时,将可能出现竞争冒险。 (A )00→01→11→10 (B )00→01→10→11 (C )00→10→11→01 答:B 题3.2.2 清除竞争冒险的常用方法有(1)电路输出端加 ;(2)输入加 ;(3)增加 。 答:电容,选通脉冲,冗余项。 题3.2.3 门电路的延时时间是产生组合逻辑电路竞争与冒险的唯一原因。( ) 答:× 题3.2.4 根据毛刺产生的方向,组合逻辑的冒险可分为 冒险和 冒险。 答:1型、0型。 题3.2.5 传统的判别方法可采用 和 法来判断组合电路是否存在冒险。 答:代数法、卡诺图。 题3.3.1 进程行为之间执行顺序为 ,进程行为内部执行顺序为 。 答:同时、依次。 题3.3.2 行为描述的基本单元是 ,结构描述的基本单元是 。 答:进程、调用元件语句。 题3.3.3 结构体中的每条VHDL 语句的执行顺序与排列顺序 。 答:无关 题3.4.1串行加法器进位信号采用 传递,而并行加法器的进位信号采用 传递。 (A )超前,逐位 (B )逐位,超前 (C )逐位,逐位 (D )超前,超前 答:B 题3.4.2 一个有使能端的译码器作数据分配器时,将数据输入端信号连接在 。 答:使能端 题3.4.3 优先编码器输入为70I I -(0I 优先级别最高),输出为2F 、1F 、0F (2F 为高位)。当 使能输入00,651====I I I S 时,输出012F F F 应为 。 答:110 题3.4.4 用4位二进制比较器7485实现20位二进制数并行比较,需要 片。 答:5 题3.4.5 数据分配器的结构与 相反,它是一种 输入, 输出的逻辑电

管理统计学第7章习题解答

习题7.1 1、 随机地从一批钉子中抽取10枚,测得长度(单位:cm )如下: 2.11,2.14,2.10,2.13,2.15,2.13,2.12,2.14,2.12,2.13 试求这批钉子长度总体均值μ及方差σ2的矩估计值,并求样本方差s 2 . 解:X μ∧ ==101110i i X =∑=2.127;2 σ∧ =1021 1()10i i X X =-∑=0.014182=0.000201; 10 2 221 1()0.014940.000229i i s X X ==-==∑. 2、 设总体X 服从几何分布,其分布律为: P (X=k )=(1-p )k-1p ,k=1,2,……, 其中p 为未知参数,(X 1,X 2,…,X n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求p 的矩估计. 解:EX = 1 111 (1) (1)k k k k k p p p k p ∞ ∞ --==-=-∑∑. 设1 1 ()k k f x kx ∞ -== ∑,|x|<1. 1 ()1x k k x f x dx x x ∞ === -∑? ,/2 1 ()()1(1)x f x x x ∴==--. EX =1(1)pf p p -=,1p EX =,1 p X ∧∴=. 3、 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 22 (),0, ()0,.x x f x θθθ?-<0,(X 1,X 2,…,X n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试求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 解:EX = 2 2 ()()3 x f x dx x x dx θ θ θθ ∞ -∞ =-= ? ?,θ=3EX, 3X θ∧ =. 4、设( X 1,X 2,…,X n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求下述各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中的未知参 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 (1) . 1,01, ()0, .x f x ≤≤=??其他 解:似然函数为 L(θ)= 1 /2 1 1 1 1 ()(n n n n i i i i i f x x θ =====∏∏ (0≤x i ≤1,i=1,2,…,n) , 1 ln ()ln 1)ln 2n i i n L x θθ==+∑ (0≤x i ≤1,i=1,2,…,n) , 令 1 ln ()ln 02n i i d L n x d θθ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