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收稿日期:2007-09-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资助(No .2006GG3206002)

作者简介:王明聪(197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王明聪1 成杰民1 纪发文2 杨 霞1 吴翠翠

1

(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2

济南市环保局,济南 250014)

摘要:

在概述国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导值发展趋

势,提出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体系,即:背景值标准、筛选值标准、有效态污染临界值标准,并据三级标准体系和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把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七个等级:清洁、轻度玷污、中度玷污、重度玷污、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用七种警示色来表示不同的污染程度,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效态;污染临界值

中图分类号:X 8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07)04-0075-03

APPROACH ON BASIC S TANDARD S Y S TE M OF S O IL HEAVY

M ETAL ENV I RONM ENTAL QUAL I TY ASS ESS M ENT

WANG M i n g-cong 1

CHENG Jie-m in 1

JI Fa-w en 2

YANG X ia 1

WU Cu i-cu i

1

(

1

The Population,R esource and Environm ent College of Shan Dong N or m al University,J iN an 250014;

2

J iNan city E nvironm entalP ro tection B ureau,J iNan 250014)

Abstr ac:t T hrough su mm arized the ex isting prob l em s o f so il env iron m ent qualit y standard i n Ch i na and analyzed the dev elopment and

trend o f so il env i ronm ent qua lity standard on fore i gn coun tries ,three levels o f so il env ironment qua lity standard i n Ch i n are put f o r w ard .

Key wor ds :heavy m eta ;l so il env i ron m ent qua lity standard ;ava il able position ;critical va l u 土壤是一种重要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壤利用强度的快速、持续增加,引起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和严重[1],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体健康[2]

。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POPs)[3]、重金属[4]、石油类污染物[5]

、农药、化肥等,是比较典型的污染。其中,重金属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易降解,具有不可逆性和长

期性,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2,6,7]

目前关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

究的前沿与重点[1,8]

。与此相应,土壤污染临界值、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值的确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内容。

1996年3月,我国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发布实施,对于土壤污染的评价、修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制定上还存在

一定问题与异议[9~14]

,现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于2004年下达了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修订任务。本文正是基于此,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标准/指导值存在的问题、研究动态,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

1 我国土壤污染概念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75)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王明聪 成杰民 纪发文

1.1土壤污染概念

目前对土壤污染通常有三种认识[13]:一是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背景值上限;二是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三是土壤中污染物对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第一、二种对土壤污染的认识,都是比较意义上的,缺少环境和生态意义,并不能真正体现污染程度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安全质量造成的危害程度和水平[15]。第三种认识,考虑到了环境和生态意义,认为污染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发生质变时的污染物浓度是其危害的临界值,也就是土壤污染临界值。

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1.2.1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了5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6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图集6,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与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在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颁布以前,多以土壤背景值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准,通常以当地土壤背景值统计量的平均数加二倍或三倍标准差作为评价分级标准。基于土壤背景值而得到的评价结果是一种比较意义上的数据,虽然在单一污染物评价时能够说明污染物是否增多的状况,以及相对于背景增大的程度,也能够比较不同污染物间相对增大的程度,但由于背景值缺少环境和生态意义,并不能真正体现污染程度对于作物造成危害的程度和水平。同时某些重金属元素对生物影响临界限值的研究表明,不同元素间的背景值与临界值之比并不一样,有的相差极大。因此,如果不加考虑地仅将背景值作为标尺去衡量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很可能会得出一些混乱和错误的结论[15]。

1.2.2国家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 在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1996年3月,我国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发布实施。按土壤功能和保护目标的不同,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三类:?类土壤执行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ò类土壤执行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限制值。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在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ó类土壤执行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标准中污染物质的指标值是根据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的最低含量来确定的,是全国统一的。但是由于我国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杂,同一元素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本底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1]。这使本标准在各地污染评价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有些背景含量较高的地方,即使没有污染,也超过了国家标准值;另一方面,有些背景含量较低的地方,可能已有污染物积累,但却仍然不超出国家规定标准,仍被认为无污染。显然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难以反映当地土壤真实的环境质量状况。

1.2.3重金属有效态污染临界值基准我国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中重金属污染物是以全量作为评价基准的,但是全量指标不能很好的反映植物的受害效应,全量反映的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现有容量,对作物起危害作用的只是重金属的活性部分,即有效态部分。因此,重金属有效态的研究正越来越成为土壤污染的一个研究热点。

2国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导值研究动态目前,国际上对土壤质量指导值/标准的命名各不相同,如加拿大的土壤质量指导值、美国的土壤筛选值、英国的土壤指导值、澳大利亚土壤调研值、荷兰的目标值和干预值等。实际上都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保护土壤的生态功能,指导值基于生态毒理数据制定;另一方面保护人体,指导值基于人体的健康暴露风险评估制定。可见,基于风险评估,制定保护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土壤质量指导值,是国际发展的趋势[10]。

3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体系探讨本标准体系共分为三级:背景值标准、筛选值标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污染临界值标准。对于土壤的质量,可用清洁、玷污(轻、中、重)、污染(轻、中、重)三种状态七个等级来描述。所谓清洁,指的是污染物含量低于背景值。若污染物含量高于背景值,而又低于污染临界值,污染物虽有所累积,但是没有造成危害,此种状态称为玷污。而只有造成了危害,才称为污染。

3.1一级)))背景值标准

以5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6中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级标准,目的是保护生态良好、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该值是一个变动值,随各种不同的土壤类型而变化,它反映的是当前、当地土壤环境未受或很少或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是当前人类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的目标。它的要求比较严格,适用于例如: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

76

)

内蒙古环境科学第19卷第4期2007年12月

等生态良好区域。低于背景值标准,说明土壤基本处于自然背景值水平,属清洁状态;高于背景值标准,但仍低于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二级标准值,说明土壤污染物有所集累,但属玷污状态,没有造成危害,不属污染。

采用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一级评价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务院在2000年11月发布的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6保护目标中明确提出,不但要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还要在生态良好地区抓紧建设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的建设。以背景值标准的评价,可保护这部分土壤尽可能维持在当前比较清洁的背景水平,对超标(土壤环境背景值上限值)土壤及早予以警示、关注与防护。

3.2二级)))筛选值标准

以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二级标准值作为筛选值标准,目的是以此标准筛选出可能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以便进行进一步地分析、评价。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制订过程中,将土壤按p H值划分为3组,从全国众多土壤类型中选最小的土壤环境临界含量经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因而从全国范围来讲,可以认为国家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二级标准值是一个阈值,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值,一般说明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修复治理措施;高于此值,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就难以确定,则需作进一步调研,若的确造成危害,方可认为土壤已被污染。

3.3三级)))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污染临界值标准

以重金属有效态污染临界值作为三级标准,目的是对于超过国家级标准的土壤,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土壤是否已经造成危害及危害的程度。就全国范围来说,它是一个变动值,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性质由各地相关研究部门具体研究制定,而不应该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如果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超过污染临界值,则认为土壤已经被污染,根据单项污染指数法,具体划分成不同的污染等级(轻、中、重),再据其污染程度、特点,制定不同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治理。低于此标准,认为土壤处于有污染物累积的玷污状态,而没有达到造成危害的污染程度。

在确定是否对土壤造成危害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用地类型(例如:自然保护区、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确定不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过度保护,妨碍经济的正常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用地,它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制定不同的地方标准。4结语

鉴于在利用我国现有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在评价土壤污染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展开能够真实反映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程度的重金属有效态污染临界值的研究,根据各地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利用方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详细的地方土壤污染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上,可以采用三级评价指标:背景值指标、筛选值指标、污染临界值指标。七个污染等级:清洁、轻度玷污、中度玷污、重度玷污、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可以采用国际流行的警示色来表示七个污染等级,便于人民群众更形象地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污染情况。同时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启星,宋玉芳.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1M2.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陈炳卿.食品污染与健康1M2.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

[3]汤莉莉,唐翔宇,朱永官,等.北京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1J2.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5(2):95-99.

[4]郑喜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1J2.土壤与环境2002,11(1):79-84.

[5]郑远扬.通风去除技术治理土壤石油污染1J2.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3,3:18

[6]杨若明.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与监测1M2.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7]韦进宝,钱沙华.环境分析化学1M2.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骆永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1J2.土壤, 1999,31(5):261-266.

[9]袁建新,王云.我国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现存问题与建议1J2.中国环境监测,2000,16(5):41-44.

[10]王国庆,骆永明.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国际动态及中国的修订考虑1J2.土壤学报,2005,42(4): 666-673。

[11]高怀友,赵玉杰.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研究1J2.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增刊):342-345.

[12]高怀友,刘凤枝,赵玉杰.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J2.生态环境,2004,13(4),691-693.

[13]夏家淇,骆永明.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1J2.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1):87-90.

[14]周国华,秦绪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1J2.地质通报,2005,24(8):721-726.

[15]刘凤枝,师荣光.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研究1J2.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2):422-426.

)

77

)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王明聪成杰民纪发文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收稿日期:2007-09-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资助(No .2006GG3206002) 作者简介:王明聪(197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 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王明聪1 成杰民1 纪发文2 杨 霞1 吴翠翠 1 (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2 济南市环保局,济南 250014) 摘要: 在概述国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导值发展趋 势,提出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体系,即:背景值标准、筛选值标准、有效态污染临界值标准,并据三级标准体系和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把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七个等级:清洁、轻度玷污、中度玷污、重度玷污、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用七种警示色来表示不同的污染程度,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效态;污染临界值 中图分类号:X 8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07)04-0075-03 APPROACH ON BASIC S TANDARD S Y S TE M OF S O IL HEAVY M ETAL ENV I RONM ENTAL QUAL I TY ASS ESS M ENT WANG M i n g-cong 1 CHENG Jie-m in 1 JI Fa-w en 2 YANG X ia 1 WU Cu i-cu i 1 ( 1 The Population,R esource and Environm ent College of Shan Dong N or m al University,J iN an 250014; 2 J iNan city E nvironm entalP ro tection B ureau,J iNan 250014) Abstr ac:t T hrough su mm arized the ex isting prob l em s o f so il env iron m ent qualit y standard i n Ch i na and analyzed the dev elopment and trend o f so il env i ronm ent qua lity standard on fore i gn coun tries ,three levels o f so il env ironment qua lity standard i n Ch i n are put f o r w ard . Key wor ds :heavy m eta ;l so il env i ron m ent qua lity standard ;ava il able position ;critical va l u 土壤是一种重要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壤利用强度的快速、持续增加,引起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和严重[1],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体健康[2] 。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POPs)[3]、重金属[4]、石油类污染物[5] 、农药、化肥等,是比较典型的污染。其中,重金属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易降解,具有不可逆性和长 期性,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2,6,7] 。 目前关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 究的前沿与重点[1,8] 。与此相应,土壤污染临界值、污染土壤修复目标值的确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内容。 1996年3月,我国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发布实施,对于土壤污染的评价、修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制定上还存在 一定问题与异议[9~14] ,现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于2004年下达了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修订任务。本文正是基于此,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标准/指导值存在的问题、研究动态,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 1 我国土壤污染概念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75)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基准体系探讨 王明聪 成杰民 纪发文

数学建模A题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基础教资)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重庆交通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陈训教 2. 范雷 3. 陈芮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胡小虎 日期:2011 年9 月 1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对于本题中所提出的问题一,我们利用MATLAB软件对所给的数值进行空间作图,然后分别作出了八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我们利用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评价的方法,对五个区域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结果令人满意。对于问题二,我们根据第一问和题目所给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交通区含铅为主的大量排放,和工业区污水的大量排放等等。对于问题三,我们通过对问题一中的八张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的图可以看出,发现大多数金属都呈中心发散性传播,同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考虑大气传播和固态传播,很难得出结论,在交通区,由于是汽车尾气造成的传播,发现重金属的传播无规律可循等,所以,我们考虑液态形式的传播,以针对地表水污染物的物理运动过程,以偏微分方程为建模基础,通过和假设和模型参数的估计,得出了可能污染源位置,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即灵敏性分析和拟合检验,发现在参数变化在10%左右,模型的稳定性良好。最后我们全面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可以用MATLAB软件得出相应的结果。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测定污染源范围还应收集该地区的每年生活、工业等重要污染源的垃圾排放量,地下水流动方向以及每年的生物降解量,降雨量对重金属元素扩散的影响。一但有污染证据,我们可以在该污染源附近沿地下水流动方向设定更多采样点,由此,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三维公式来计算污染物质浓度的浮动就可以模拟三维空间内的重金属分布影响。 关键字: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 MATLAB 内梅罗指数偏微分方程稳定性检验灵敏性分析地质演变生物降解量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排出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就是一个例子,土壤污染对人类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主要就土壤重金属的概念、来源种类、特点危害、采样检测、防治修复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阐述。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industrial discharge pollutants is more and mor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one example, soil pollution has caused great harm on human body and mind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rigin of soil heavy metal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sampling testing and prevention harm repair all aspect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危害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近 2000 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 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 1000 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 330 多万公顷。例如:某省曾对 47 个县和郊区的 259 万公顷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二)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75% 的县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威胁,而且污染趋势仍在加重。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但是由于不同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毒性差别很大,所以在环境科学中人们通常关注锌、铜、钴、镍、锡、钒、汞、镉、铅、铬、钴等。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由于土壤中铁和锰含量较高,因而一般不太注意它们的污染问题,但在强还原条件下,铁和锰所引起的毒害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含量、并可能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1] 如下图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单位: mg/kg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 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 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 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 ⅠPN≤0.7清洁(安全) 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 Ⅲ 1.0<PN≤2.0轻度污染 Ⅳ 2.0<PN≤3.0中度污染 Ⅳ PN>3.0 重污染 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其表达式: 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摘要:土壤重金属检测是土壤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对土壤重金属检测和污染评价,并满足土壤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在介绍各个检测方法特性的同时,就灵敏度,测试范围,精确度,测试样品的数量等优缺点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 1. 前言 许多研究表明,种植物的质量安全与产地的土壤环境关系密切。重金属一般先进入土壤并积累,种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富集重金属,有时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从空气中吸收气态或尘态的重金属元素[1]。近几年,种植地因农药、肥料、生长素的大量施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较严重且普遍,这不仅毒害土壤-植物系统,降低种植物品质,而且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尤其重要的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内,对于重金属的富集人体难以代谢,最终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器官的健康[2]。为此,解决这一难题,建设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要求我们从土壤中的重金属检测分析抓起。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并且对比各种方法优缺点。2.土壤中重金属检测方法 2.1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利用激发光源发出的特征发射光照射一定浓度的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使之产生原子荧光,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被测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关系遵循Lambert-Beer定律[3],通过测定荧光的强度即可求出待测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4],并且克服了这2种方法在某些地方的不足。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但其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5]。该方法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6]。突出在土壤中的应用如何,以下各方法均是这个问题,相比之下2.5写的比较好

山东省寿光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第31卷第1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V o l.31,N o.1 2009年2月A c t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e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J i a n g x i e n s i s F e b.,2009 文章编号:1000-2286(2009)01-0144-05 山东省寿光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刘 庆1,2,杜志勇2,史衍玺2*,战金成3,庞绪贵3 (1.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滨州256603;2.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5200;3.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对山东省蔬菜种植基地寿光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单因子评价与综合评价,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利用A r c g i s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做图。结果表明:寿光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除汞元素达到中等的变异外,其余7种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小,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Z n、P b、A s和H g4种元素单项污染指数P 值均小于1, i 其余4种元素(C u、C d、C r、N i)分别有4、1、1、52个样点的P 值大于1,分别占总样点数的0.68%、0.17%、0.17% i 和8.7%。寿光市土壤环境质量的内梅罗指数计算结果为0.35~1.33,平均值为0.94。寿光市表层土壤约有 97.7%的样点属于清洁或尚清洁的水平,仅有2.3%的样点处于轻度污染的级别。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寿光市 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较好,符合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要求。 关键词: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蔬菜土壤;寿光市 中图分类号:S154.1 文献标识码:A E v a l u a t i o n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o f H e a v y Me t a l s i nS h o u g u a n g C i t y,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L I UQ i n g1,2,D UZ h i-y o n g2,S H I Y a n-x i2*,Z H A NJ i n-c h e n g3,P A N GX u-g u i3 (1.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c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f o r Y e l l o wR i v e r D e l t a,B i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B i n z h o u 256603,C h i n a;2.C o l l e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Q i n g d a o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Q i n g d a o265200, C h i n a;3.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J i'n a n25001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S o i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s u r v e y s o f S h o u g u a n g v e g e t a b l e p l a n t a t i o n s o i l s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a n d t h e s u r f a c e s o i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w a s e v a l u a t e d t h o u g h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m e t h o d a n d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 o d.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t h e c o n t e n t s'c o e f f i c i e n t v a r i a t i o n o f t h e e l e m e n t s w e r e r e l a t i v e l y s m a l l e x c e p t t h e H g r e a c h e d t h e m e d i u mv a r i a t i o n,t h e c o n t e n t o f e v e r y e l e m e n t i n s o i l d i d n't a c c o r d t o t h e s t a n d a r d n o r m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p o l l u t i o n i n d e x v a l u e s(P i)o f Z n,P b,A s a n d H g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1,a b o u t t h e r e m a i n i n g f o u r e l e m e n t s(C u,C d,C r,N i),t h e r ew e r e4,1,1,52s a m p l e s w h o s e v a l u e e x c e e d e d1a n d t h e r a t i o s o f w h i c h w e r e0.68,0.17,0.17a n d8.7p e r c e n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N e m e r o wi n d e x w a s i n t h e r a n g e o f0.35t o1.33,a n dt h e a v e r a g e w a s0.94.97.7p e r c e n t o f t h e s a m p l e s w e r e c l e a n o r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c l e a n a n d j u s t2.3p e r c e n t o f t h e s a m p l e s w e r e s l i g h t l y c o n t a m i n a t e d.I t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o f S h o u g u a n g s u r f a c e s o i l i s q u i t e c l e a n a n d s a f e t o m 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d e v e l o p i n g g r e e n v e g e t a b l e s. 收稿日期:2008-09-10 修回日期:2008-10-13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0314200023)和山东省滨州学院博士研究生奖励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庆(1972-),男,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生态与环境研究;*通讯作者:史衍玺。

2011年数学建模A题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通过对城市土壤重金属的调查,应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城市环境质量的演变,已是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对于问题一,用附件一中给出的数据,用matlab插值法建立三维模型,总共有9个图,一个是取样地点的地形图,另外八个是八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分布图,通过模型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种元素不同的空间分布。然后通过均值法,算出不同区域内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 对于问题二,通过对问题一结论的分析得出,生活区和工业区是污染比较厉害的地区。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生活中各种用品都含有不同量的重金属元素,比如说废旧电池,含有较多的汞、铬、锰、铅、镍、锌等重金属。它们通过自然和生物降解,随着雨水进入到土壤和河流当中。 对于问题三,根据前两问的结论分析重金属的传播特征,主要有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我们建立扩散模型,求出函数的极值,从而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对于问题四,我们仔细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该地区的每年生活、工业等重要污染源的垃圾排放量,以及每年的生物降解量,降雨量对重金属元素扩散的影响,空气污染也应该考虑进去。有了这些数据以后建立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曲线拟合等模型解决问题。 关键词:插值法、均值法、扩散模型、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一、问题重述与分析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O一九年六月

目录 1标准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 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 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 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 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 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 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 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 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 5.1标准适用范围 (11)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 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 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

1标准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 (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土壤重金属污染综述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管理学课程作业之三 综述报告 题目:土壤重金属污染综述 姓名:冯思特 学号:201204159007 班级:环科2班 成绩:

土壤重金属污染综述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而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且污染具有蓄积性的特点,土壤一旦遭受污染,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从而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1,2】。 关键词:现状;来源;特性;修复方法 一.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不仅对耕地与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还直接损害了民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3】。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近期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 ] 7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中,都明确提出了攻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加强试点示范的要求。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加强修复技术体系研究和推广应用,防控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与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重大现实需求。 二.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来源和人为干扰输入两种途径。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母岩和残落的生物物质,含量比较低,一般不会对土壤一植物系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4】。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在金属矿床开发、城市化建设、固体废弃物堆积以及为提高农业生产而施用化肥、农药、污泥和污水灌溉的过程中,都可能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三.土壤重金属的特性 3.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沉积 重金属能在一定的幅度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可变价态,因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和毒性也不同;重金属易在土壤环境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与土壤中的一些无机酸反应,生成硫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5】都比较小,使得重金属累积于土壤中,不易迁移,污染危害范围扩大的可能性较小,但却使污染区域内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 1) 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 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 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 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 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摘要:依托收集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资料,建立了我国138个典型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并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测算了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研究表明:(1)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为16.67%左右,据此推断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2)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别中,尚清洁、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比重分别为68.12%,15.22%,14.49%,1.45%,0.72%;(3)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污染概率为25.20%,远超过其他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此外,也有一些区域发生Ni,Hg,As和Pb土壤污染,但是Zn、Cr和Cu元素发生污染的概率较小;(4)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山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云南、重庆、新疆、四川和广西14个省、市和自治区可能是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多发区域,特别是辽宁和山西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尤其严重。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耕地;污染概率 过去的50年中,大约有2.2万t的Cr,9.39×105t的Cu,7.89×105t的Pb 和1.35×106t的Zn排放到全球环境中,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引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随着我国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污水灌溉、汽车废气排放等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能够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迁移到动物、人体内,严重危害动物、

(完整版)土壤重金属检测

土壤重金属检测 第一部分:样品的采集 一个完整的环境样品的分析,包括从采样开始到出报告,样品分析流程为: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定→整理报告,大致可分为这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所需时间及劳动强度为:样品采集6.0%,样品处理61.0%,分析测试6.0%,数据处理及报告27.0%。 1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集土样时务必要注意所采样品的代表性,即所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应具有最大的代表性。采样要贯彻“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2 采样器具 工具类:不锈钢土钻、铁锹或锄头、土刀、取土器、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分样盘、塑料布或塑料盆等用于野外现场缩分样品的工具。 器材类:GPS、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现场调查表、铅笔、资料夹等;安全防护用品:雨具、工作鞋、药品箱等。 3 采样单元的划分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导致同一研究区域各土壤具有差异性,同一块土壤中不同点也具有差异,故在实地采样前,应先根据现场勘察和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采样单元的划分,采样单元以土类和成土母质类型为主,其次根据地形、地貌、土上设施状况、土壤类型、农田等级等因素确定,原则上应使所采土样能使所研究的间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全面的反应。在一个采样单元中,如果用多个样点的样品分别进行分析,其平均值或其他统计值(如标准差或置信区间等)的可靠性,无疑要比单独取一个样品的分析结果更大,但这样做的工作量比较大。如果把多个样点的土样等量地混合均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进行测定,工作量就可大为减少,而其测定值也可得到相近的代表性,因为混合样品的测定值,实际上相当于各个样点分别测定的平均值。总体要遵循“同一单元内的差异性尽可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

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矿山开采、冶炼、电镀以及制革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轻视环境保护,再加上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据报道,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状况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约548 万hm2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1、重金属形态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3、本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 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 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 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 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 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 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 (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60~70年代(酝酿期)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 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70 年代末(形成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80 年代(发展期)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90 年代(成熟期)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170—1987 数值修约规 则 GB /T14550—1993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T17134,—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5—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6—1997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7—199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8—1997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0—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 —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1—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 /T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7172—1987) NY /T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7173—1987) NY /T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9834— 1988) NY /T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9837—1988) NY /T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12298—1990) NY /T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 方法 (原GB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 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 .2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 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 ,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 .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 、B 、C 层或A 、C 等层的土壤样品。 3 .5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 .1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 .1.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 .1.2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 、Eh 、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 .1.4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 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