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下面哪组因素决定的( )

A.储蓄与投资

B.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C.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D.风险与时间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首先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出发(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提出了货币的需求函数。然后,认为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供给,属于常数。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时,所得到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 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的主要论点 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

第八章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件

第八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模型凯恩斯需求分析三点重要的假设1总供给不变2潜在国民收入不变3价格水平既定. 凯恩斯模型YCI CabY a自主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ΔC/ΔY Y abYI 得凯恩斯模型YaI/1-b 当aI 不变时国民收入Y由b决定并且与b同方向变动。2、投资乘数KΔY/ΔI1/1-ΔC/ΔY K 1/1-b 乘数投资乘数与b成正比k 与b同方向变动。习题:已知社会边际消费倾向b75 政府投资增加800亿元求新增加的国民收入ΔY 解:K1/1-754 4ΔY/ΔIΔY/800 国民收入ΔY3200亿元、某企业的产量为5000单位其产品市场价格为100元本企业的平均固定成本为40元可变成本为25万元边际成本为125元并且还在上升。请问1 此产量点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为什么MRMC 2 此 时企业应该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或产量不变减 2.某企业 的产量Q5000单位市场价格为100元本企业的固定成本为20万元可变成本为25万元边际成本为125元并且还在上升。请问产量为5000时总收益是50万元利润是5000100-20万元25万元。是否获得最大利润是否企业应该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增加减少。3、某出版社将要出版一本售价为10元的书。出版该书的固定成本为5000元每本书的可变成本为5元。出版社的收支平衡时Q 1000 。4、2008年底央行降低法定准备率至r15如果最初存款或准备金增加6400亿商业银行体系可能增加的的存款总额是42666 。5、

贴现率为0.05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1200亿当法定准备率至r15那么货币供应量会增加1200-12000.051/0.15亿。 6、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略。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变动对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8、价格上限引起不足是指政府定价____低于____均衡价格。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___最低__点。10、某投资者想用10万元投资于服装业可获利4万元如果投资于旅游业可获利6万元最后他实际投资于建筑业其机会成本是 6 万元。1、经济学十大原理中⑤比较优势原理。2、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变动对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的 变动的反应程度。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中单个厂商的平均收益平均成本经济利润0 。4、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____富有_____弹性的商品。5、当价格等于或小于AVC 时厂商会停止营业。6、b0.75政府税收和政府采购都增加40000亿那么新增加的GDP是40000 。7、b0.75政府减税2000亿、政府采购增加40000亿、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000亿。那么新增加的GDP是17.2万亿赤字是 --2000- 400002000 。8、政府不受欢迎指数的公式是失业率与通胀率之和。9、L0.25YM200C1000.75YI120-2r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是。10、银行准备金增加500亿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1500亿国债法定准备率r0.20货币供应量增

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通论》理论的学术背景、理论特点、政策主张同中国财政政策在今天金融危机背景下反思凯恩斯政策 浅议凯恩斯政策 【摘要】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凯恩斯政策。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财政政策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也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著,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然而,在20世界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初: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美妙说教,使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政策主张上也束手无策。严酷的现实无情地宣告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破产,也使正从传统经济学中走出来的凯恩斯彻底醒悟,为其建立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2、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国家正深深地陷在经济大危机中。当时,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的一些人就开始建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和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治理危机,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一股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潮。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新政”的推行对于解救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复苏、减少失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现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强大力量。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成为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实践先导。以上原因促使其在193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一反过去的立场,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指出, 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 因此,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 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 ( 1) 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 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由于还存在某些其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如社会财富及收入相对于社会资金需求的增长程度, 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 它们可能会加速这种变化趋势或者抵消该趋势( 2) 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 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就一个阶段来考察, 每个国家的平均利润率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相应地, 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 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 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平均利息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 相反, 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 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直接起作用。 二、古典的利率理论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终于提出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 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 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因此被西方经

济学者称为古典利率理论, 也被后人称为实际利率理论。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即利率提高, 投资额下降; 利率降低, 投资额上升;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记为M1=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记为M2=L2(r)。货币总需求Md=L1(Y)+ L2(r)。货币总供给为为Ms(Ms由货币当局决定),当Md=Ms 时可以求均衡利率re。当利率非常低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会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四、可贷资金理论 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他们一方面反对传统经济学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而将利率的决定仅限于实际因素;另一方面又批评凯恩斯只强调货币供求而否定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一、凯恩斯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 凯恩斯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由其追随者发展与运用的一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必然性。凯恩斯认为,他的理论要说明什么力量决定就业量。具体来说,就业量取决于产量,产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因此,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平衡时的总需求。这种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决定。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决定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规律和决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规律。凯恩斯认为,如果经济由市场自发地调节,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存在就是必然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因此,在政策上,凯恩斯主义的中心就是用国家干预来代替自由放任,其中包括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刺激消费的收入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个人支出不足的财政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用总量分析代替了个量分析。这些内容就构成了当代的宏观经济学。 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 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二、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一种,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 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人们在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货币,因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而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而利率就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利率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恰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的价格。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大于货币的供给量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公众的流动性偏好较弱,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小于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就下降。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记为M1=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记为M2=L2(r)。货币总需求Md=L1(y)+ L2(r),货币总供给为为Ms,当Md=Ms 时可以求均衡利率re(如图) https://www.doczj.com/doc/0f7915108.html,/zsb/zgs/zgs02/image/p02 30303.gif 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从而使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即流动性偏好是绝对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如图中的MS2,MS3 。

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对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思考 1前言 1.1思想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的出现伴随着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从经济研究方法的沿革来看,凯恩斯开创了以“收入”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以国民收入、总产出、消费和投资、总就业、物价、工资水平等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考查的对象。正如萨缪尔森(Samuelson,P.A.)评价说,“宏观经济学是他的创造”。货币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恩斯自己也认为,是他把传统的货币理论推回到总产量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到将这一理论系统化和动态化,最后到对这一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的过程。这就是由凯恩斯的《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1923)、《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组成的凯恩斯货币思想发展的三部曲(Patinkin,1976)。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掌握和了解,并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评价。我们不仅要从近期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情况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充分认识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产生、发展和实践的渊源,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理解。同时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政策的运用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作品主要研究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和实践的渊源,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了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等科学方法对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实践渊源及其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揭示了深层的社会经济问题,具有很好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1.1、现实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又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之中,西方国家称之为“30年代大萧条”。资本主义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既要能够承认危机和失业,又不要承认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既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又不要空泛议论。“凯恩斯经济学”能够很好地得到发展,恰恰是因为它是符合资本主义观念的学说。 “一战”期间,统治阶级也希望有一种新经济学,以“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来维护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经济学恰巧也是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愿望的新经济学。 1.2、理论背景 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以前,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都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经济思想。凯恩斯本人也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就业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 2、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2.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1.1、总需求—总供给法 可以用解方程的方式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条件:Y=C+I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I=I0 解联立方程组,就得到了均衡国民收入:

可见,如果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即总需求函数,就可以得到均衡国民收入。 还可以用作图形式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如图2-1所示。 图2-1 总需求—总供给法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从原点出发有一条45°线,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到两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与总需求相等。总需求曲线AD与45°线在E点相交,E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Y0。由于E点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因而Y0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如果投资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总需求曲线会平行向上移动,则总需求曲线与45°线的交点就会向右边移动,因而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投资减少,则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减少。如果自发消费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总需求曲线也会平行向上移动,这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自发消费减少,则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2.1.2、投资—储蓄法 还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方法来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均衡条件:I=S 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I=I0 解联立方程组,就得到了均衡国民收入:

教材-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

## 教材原文## !!!货币金融学导论刘明 第二节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在早期是剑桥学派货币数量论的追随者和倡导者,他在数量论传统思想框架下深入探讨了货币存量变化的影响,这体现在他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中。《通论》(1936)的出版表明凯恩斯实现了对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扬弃。即一方面继承剑桥学派经济学(隐含的)对持有货币余额的“目的”的区分,并引入利率因素讨论货币需求;另一方面却背离了古典货币数量论,与数量论的假设相反,凯恩斯认为经济中一般不存在充分就业,均衡不是经济常态,货币供给会影响产出和货币流通速度。我们主要讨论凯恩斯在《通论》中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 一、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凯恩斯把庇古所谓持有货币余额的“目的”改称为“动机”,并明确区分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大体对应于庇古的提供便利目的和安全目的。提出投机动机更具有创新意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变动也就源于这一动机。 (一)交易性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是指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凯恩斯将交易动机进一步分为收入动机和业务动机,收入动机是指家庭用以度过从获得收入到支出这一段时期的支付需求;业务动机指企业用以度过业务上从支出费用到获得销售收入这一段时间间隔的支付需要。前者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数量和收支间隔的正常长度,后者取决于现期生产量和进货量。 凯恩斯假设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吸收的现金量主要对收入水平变动做出反应,对利率的改变不敏感。把货币余额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结合起来用M tr代表,凯恩斯假设 M tr=M tr(Y)(10-14)且有,M tr 随Y增加而增加。 为了从数量上说明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就必须同时确定交易货币需求的流通速度。假如Y/M tr 是交易货币需求余额的流通速度。凯恩斯针对庇古推理[式(10-13)]的简化形式指出:没有理由认为V(=Y/M tr )是一个常数,它的数值取决于银行业务、社会习惯、社会收入分配,以及取决于持有闲置货币的实际代价。尽管如此,由于凯恩斯考虑的是短期,他认为上述因素在短期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从而可以把V大致当作是一个常数。 由以上可以判断出,V或者Y/M tr 是一个常数,不取决于收入和利率。令V=1/k,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决定于收入: M tr =kY (10-15)(二)预防性货币需求 预防动机指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凯恩斯在论述利率时将预防动机定义为为了安全起见,把全部资产的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保存起来。其后又进一步指出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突然需要支付现款的偶然事件以及意外的有利购买机会,持有货币价值不变的资产(即货币)。 凯恩斯认为如果面临现金支付,和持有现金相比,购买长期债券然后再转换成现金就会冒遭受损失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凯恩斯并没有极端地否定利率对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的影响,只是认为利率作为持有现款的成本有极大改变才会影响交易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他意识到了经济主体对未来支出和收入的日期和数量做出预期,并根据这种预期决定其持有用于交易、预防性需求的货币余额和其他资产的最佳数量。预期支出的日期越远,投资债券的收益率越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古典学派认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一般情况下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需求,储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供给,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因此当资本的供求达到均衡时,也就决定了资本的均衡价格也就是均衡的利率水平。 所以这个观点是古典学派的观点,不是凯恩斯的观点,这句话是不对的。 凯恩斯关于利率的论述主要是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1、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

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利率理论

利率理论 三种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是最早关注无风险利率决定的理论之一,它与18世纪和19世纪由数位英国经济学家提出,并由爱润·费雪(Irving Fisher)于20世纪初发展。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两方面力量决定:①储蓄供给,主要来自家庭;②投资资本需求,主要来自商业部门。 储蓄与利率之间的替代效应 利率降低,人们的储蓄报酬减少,就会导致储蓄减少;相反,利率提高,则会刺激人们增加储蓄。 古典利率理论的投资需求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降低,投资的成本降低,投资增加;相反,利率提高,则会减少投资。 古典古典利率理论的均衡利率 凯恩斯利率理论 又称流动性偏好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展了短期利率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他认为利率是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对货币的总需求 货币货币需求曲线有负斜率。 因为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上升,对货币的需求就 会减少;反之就增加。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均衡利率 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供求的均衡水平。 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论认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当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有

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1)总投资;(2)新增的窖藏现金量。若以表示借贷资金的总需求,以I表示总投资,以△H表示窖藏现金的增量,则投资与利率里反方向变化,窖藏需求取决于窖藏成本。人们因窖藏现金而丧失的利息收入构成窖藏成本.利息越高,窖藏需求就越少。因此,借贷资金总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率由借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又和总需求曲线的均衡点决定。 IS-LM模型 对于上述借贷资金论,有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借贷资金供求均衡时所决定的利率是不稳定的。因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不可能同时达到均衡.I与S,△Ms与△Md 的差额恰好相等只是暂时和偶然的情况; 上述借贷理论没有考虑收入水平,而收入对于决定利率的因素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收入增加时,储蓄和货币需求量都会增加.进而会引起利率的波动。因此,不考虑收入就无法确定利率。只有把国收入调整到使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同时均衡时,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均衡利率。也就是说利率与国民收入应该在一般均衡体系下同时决定,相互配合。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教案)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形式,掌握刻画消费函数的变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 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兴趣, 善于将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应用到实践,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教学难点:刻画消费函数的变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规律课型及课时:新授,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形结合 教学过程: 一、回顾:均衡产出的概念和经济社会均衡的条件 二、引入:由一段视频引发对“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的讨论,引 出宏观经济学的创造者-----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指出危机爆发的原 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主要又是消费和投资不足,进而提出导致消费 不足的原因这个问题,指出消费函数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占十分 重要的地位。 三、新授: 1、消费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2、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可支配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 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家户可支配收入。 3、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广义上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凯恩斯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c=c(y)。 4、刻画消费函数的变量:消费倾向 (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增加的消费与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什么决定

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短期利率决定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利率由货币供求决定。利率与货币需求同向变动,与货币供给反向变动。 理论简介: 学术观点 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是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导致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偏好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货币供给曲线M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 L=L1+L2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该情况下被称为流动性的陷阱)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存储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概念释义

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并且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 知识简介: 需求曲线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供给曲线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变动因素 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利率影响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编辑]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编辑]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 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 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 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 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编辑] 有效需求原理的提出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182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这一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出发点,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也被誉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企业雇佣一定的就业量,总要求达到一个最低的预期收益,即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利润。这就是企业对这个就业量所生产的全部商品拟索取的价格。从全社会来看,这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 [编辑] 有效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增加。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 (1)资本家在经营生产时,既要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又要考虑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就有利可图,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减雇工人,缩小生产。直至两者相等,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量,生产和就业都达到均衡状。此时的社会总需求,就称为“有效需求”。 (2)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编辑]

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

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 凯恩斯被称为是宏观经济之父。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1933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从此,宏观经济学产生,凯恩斯否认了萨伊定律,否认了古典的R、I、S理论,否认了古典就业理论,否认了自由放任政策。国家干预思想被提出。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者增加的不如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者消费倾向。它的一般形式为,C=C(y)。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裁减雇佣的工人,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通过三大心理定律说明了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心理定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流动性偏好。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指人们总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么多。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增加的产量在除去个人消费增加以后,就留下了一个缺口。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推翻萨伊定理有了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和凯恩斯所提出的总需求决定生产和收入相反。 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然而,就正常状态和经济高涨状态中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增加需求,其主要结果可能不是生产增加,而是物价上涨。因此,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不是完全正确的。尤其是对中国的经济来说,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贫乏,而且目前处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单纯的强调刺激需求,供求矛盾将会更加尖锐,所以,把凯恩斯在经济萧条时期提出的理论作为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行不通的。 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主要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交易需要而保留的货币,其大小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二是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其大小也由收入决定并且同收入之间做同方向变动。三是投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学院上海大学 所学专业金融学 班级

内容摘要 凯恩斯货币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梳理了凯恩斯货币政策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而阐述它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内容演变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流通;货币供给

目录 一、理论背景 (1) (一)前人理论 (1) (二)历史背景 (1) 二、主要内容 (2)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2) (二)货币供给理论 (4) (三)利率理论 (4) (四)通货膨胀理论 (5) 三、理论评价 (5) (一)历史意义 (5) (二)缺陷 (5) 四、后人拓展 (6) (一)交易动机 (6) (二)谨慎需求 (6) 五、政策主张 (7) 六、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7)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一、理论背景 (一)前人理论 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 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二)历史背景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开始,然后影响了美国全部产业,继而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30年,失业率高达1\3。时值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难以继续维系西方金融体系,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救赎。 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很多人要求政府介入运用政策治理危机,而凯恩斯从其《走向繁荣之路》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主义者,这恰恰适应了西方国家的要求,为其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开始推行罗斯福新政,即国家干预,而罗斯福的新政获得了成功,继此凯恩斯主义思想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用以摆脱金融危机的实践先导。 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张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是因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次,货币量变动通过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再次,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