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历史研究综述

非洲历史研究综述

非洲历史研究综述
非洲历史研究综述

非洲文化论文

我的非洲观 一、有关非洲简介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人口约十亿三千万,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非洲是世界面积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就是在非洲被发现的。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二、我对非洲的认识 (一)社会 1、民族 非洲民族以高加索种的闪族、含族,以及黑种的黑族和苏丹黑人、班图黑人为主。不过由于文化发展迟缓,知识程度普遍低落,虽然各地皆有丰富矿产,如金、铜、铁、锰、铀及非金属矿等,但只有少部份被开发,且过去都属于欧洲殖民地,经济结构并不健全;加以自然环境恶劣,不是太干就是过湿,而许多小国政治未臻稳定,且又种族复杂,逐造成非洲各国普遍处于贫穷状态。 2、政治 非洲人对政治非常关心,也很敏感,条件不好电视机电视信号不是很普及但男人绝大多数人手一个收音机,随时关心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某个地区或本国有什么新闻,就算不用看电视黑人也会第一时间给你通报;非洲人都有政治信仰,都是本国某个党派、团体的支持者,所以会出现民主选举后国内短暂的混乱,只要军人不参于其中一般会平稳过渡;军人政变那就是另一码事,非洲国家的军事政变也比较频繁,一个小小的尉官、校官就可以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军事政变也是内战的导火索,许多人觉得非洲政局动荡的原因大多由此而来;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政局还是比较稳定,对中国人还是比较友好,非洲大陆不论大人小孩到处可以听到他们说:“你好”,尽管中国政府对非援助很多,非洲人对中国人还是比对欧洲人要差点。 3、自然资源 非洲大陆自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大多数非洲国家土地肥沃,并不是我们一说

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六篇

【篇一】 一、组织贯彻落实情况 自县8月22日会议之后,我镇积极响应,于8月24日召开村级防疫员会议,宣传非洲猪瘟的危害性,但对人无害的基本常识,并培训猪瘟防控技术,安排防疫员逐户宣传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 9月3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安政〔2019〕136号】,明确包村干部、畜牧技干、村级防疫员、村包组干部网络化管理,点对点责任排查制度,每天两次按时汇总上报。 9月8日印发了关于成立安丰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及开展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和禁止泔水喂猪大行动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安发〔2019〕120号】,镇长为总指挥,下设了应急协调、应急处置等四个小组。 9月10日下午召开全镇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书记、营长、村级防疫员、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消毒灭源、禁止喂泔水大行动会议。会上再次强调了拉网式排查工作。布置了消毒灭源、环境清洁、禁止泔水喂猪排查大行动。发放了禁喂泔水明白纸、环境消毒技术要领、禁止泔水喂猪行政告知书,共300余份。安

排防疫员逐户发放资料并继续做好排查工作。全镇十六个村(街)共有养猪场(户)69个,存栏生猪35748多头,一个生猪屠宰场。经全面摸排,确认其中饲喂泔水户9家,至告知之日全部停止饲喂,同样有专人包保监督。明确了每一个场点和养殖户的具体排查人员和责任人;落实了紧急排查“一日二报”制度和非洲猪瘟防控期间了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停止一切市外调运,关闭杨仙屠宰点,收回滚筒印并配合市场监管督查,防止私宰、偷宰和白皮肉行为。我镇还印发了【安政〔2019〕142号】安丰镇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 二、禁止泔水喂猪和泔水监管情况 镇畜牧、市场监管部门向本辖区内的各泔水喂猪户、餐饮场所发放了《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明白纸》,《禁止泔水出售的通知》等资料300余份。对全镇范围饲喂泔水的养猪户进行了排查摸底,对其摸底确认9家饲喂泔水户强制其停止使用泔水喂猪,并安排专人监督。镇市场监管所和城管分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整顿行动,对辖区的白肉经营户、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经营户共计78家开展了多轮次的排查、宣传,并发放禁止向养猪户提供泔水明白纸等资料156份,同时要求泔水做干湿分离后送垃圾存放处并有垃圾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其他地区的社会概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多元面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四、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五、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 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郑家馨:《十三一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 材料2: (当西班牙人见到特诺奇蒂特兰)简直像《阿马迪斯骑土传》里描写的那些被施过魔法的东西……我们见到的景象仿佛是梦境。 ——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 设计意图:谈话式轻松导入课堂,通过两则材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课重点探讨的两座城市廷巴克图和特诺奇蒂特兰。 [学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地图等时空上定位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3: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非洲猪瘟教学总结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中文名非洲猪瘟主要危害作物猪 易感动物猪传播媒介软蜱 临床表现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出血潜伏期4-19天 目录 1 发病情况 2 病原 3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传播媒介 4 发病机理 5 症状 6 病理变化 7 诊断 ?临诊诊断

?实验室诊断 8 防治 一、发病情况 2007年1月至今,世界非洲猪瘟发病情况。 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 二、病原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逗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三、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子26代后攻毒猪照样致死。 传播媒介 非洲和西班牙半岛有几种软蜱是ASFV的贮藏宿主和媒介。美洲等地分布广泛的很多其他蜱种也可传播ASFV。一般认为,ASFV传入无病地区都与来自国际机场和港口的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或残羹喂猪有关,或由于接触了感染的家猪的污染物,胎儿,粪便,病猪组织,并喂了污染饲料而发生。 四、发病机理 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 五、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

推荐总结-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六篇

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六篇【篇一】 一、组织贯彻落实情况 自县8月22日会议之后,我镇积极响应,于8月24日召开村级防疫员会议,宣传非洲猪瘟的危害性,但对人无害的基本常识,并培训猪瘟防控技术,安排防疫员逐户宣传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 9月3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安政〔2018〕1 36号】,明确包村干部、畜牧技干、村级防疫员、村包组干部网络化管理,点对点责任排查制度,每天两次按时汇总上报。 9月8日印发了关于成立安丰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及开展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和禁止泔水喂猪大行动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安发〔2018〕120号】,镇长为总指挥,下设了应急协调、应急处置等四个小组。 9月10日下午召开全镇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书记、营长、村级防疫员、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消毒灭源、禁止喂泔水大行动会议。会上再次强调了拉网式排查工作。布置了消毒灭源、环境清洁、禁止泔水喂猪排查大行动。发放了禁喂泔水明白纸、环境消毒技术要领、禁止泔水喂猪行政告知书,共300余份。安排防疫员逐户发放资料并继续做好排查工作。全镇十六个村(街)共有养猪场(户)69个,存栏生猪35748多头,一个生猪屠宰场。经全面摸排,确认其中饲喂泔水户9家,至告知之日全部停止饲喂,同样有专人包保监督。明确了每一个场点和养殖户的具体排查人员和责任人;落实了紧急排查“一日二报”制度和非洲猪瘟防控期间了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停止一切市

外调运,关闭杨仙屠宰点,收回滚筒印并配合市场监管督查,防止私宰、偷宰和白皮肉行为。我镇还印发了【安政〔2018〕142号】安丰镇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 二、禁止泔水喂猪和泔水监管情况 镇畜牧、市场监管部门向本辖区内的各泔水喂猪户、餐饮场所发放了《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明白纸》,《禁止泔水出售的通知》等资料300余份。对全镇范围饲喂泔水的养猪户进行了排查摸底,对其摸底确认9家饲喂泔水户强制其停止使用泔水喂猪,并安排专人监督。镇市场监管所和城管分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整顿行动,对辖区的白肉经营户、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经营户共计78家开展了多轮次的排查、宣传,并发放禁止向养猪户提供泔水明白纸等资料156份,同时要求泔水做干湿分离后送垃圾存放处并有垃圾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 三、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等应急水平提升情况 1、人员培训、信息报告:9月10镇大会会议之后,镇畜牧兽医站再次召集防疫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动员,向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发放了《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非洲猪瘟消毒技术》、《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等宣传资料200余份。9月17日全体防疫员紧急会议,布置培训信息报告表格制、全面提升防控应急水平。要求所有人员24小时开机。 2、信息报送情况:严格执行一天两报制度,每天上午9:00和下午3:00分之前,由各村防疫员将辖区内排查情况报告镇畜牧兽医站,经镇畜牧兽医站庞士柱专人汇总后,统一报送县非洲猪瘟防控指挥部。

明清史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2008-11-11冯尔康《明清史》2008年第3期点击: 698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断代史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问题* 冯尔康 《明清史》2008年第3期 摘要: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关键词:断代史/清史/意识形态/满汉关系 我对清史研究的过去、现状及当前纂修《清史》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已撰写过《清史研究与政治》[1]和《简述清史的研究及史料》[2]两文,如今再次进行简单地回顾,主要谈五点感想,不知当否,敬请清史研究同仁指教。 一、在断代史研究中清史研究改变了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清朝灭亡至今不到百年,在此以前,有清朝官修的专题式本朝史,这当然是属于传统的史学编纂类史书,而不是近代意义的史学著述;到了清朝末年,出现了体制外的民间对清史的局部研讨,而真正近代意义的清史研究,是在清朝灭亡之后。这种研究的起步,比起其他断代史,来得晚一些,特别是原始资料的整理方面,不同于清代以前的历代历史——史料整理早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所以清史的研究,无疑处于后进状态。我在20世纪50年代读大学本科时,喜爱隋唐史,获知隋唐史研究有陈寅恪、岑仲勉和唐长孺等大家,且陈氏、岑氏著述流传广,容易找到。及至五六十年代之际上研究生班,攻读中国古代史之明清史方向,发现明史方面有傅衣凌、吴晗、黄云眉、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 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 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限于篇幅,教材在编排中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把学生从中非友好往来的现实一步步导入对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的历史的新课学习。 (1)《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图片及主题“合作共嬴,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说明学习本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东非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出土铜钱和瓷片》图,说明中非友好往来历史悠久。 (3)《哥伦布四次美洲航线示意图》说明美洲的文明就是印第安人文明。 2、出示史料: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知识 (1)"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处"--黑格尔"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巴兹尔?戴维逊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趋势 1、疫情首发:非洲猪瘟非人畜共害病,政府未雨绸缪早有准备 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ASF),这是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沈北新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已实施管控,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已经扑杀生猪8116头。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因为临床表现与普通猪瘟类似,故名非洲猪瘟,但两种疫病完全不同。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普通猪瘟为RNA病毒,所以疫苗不存在交叉保护,截至目前,非洲猪瘟都无有效疫苗可防控,扑杀是唯一手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以媒介昆虫传播的DNA 病毒,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性传播。人类或污染的猪肉、猪肉制品及饲料产品很有可能成为ASFV传播的通道。研究表明,ASFV对反复冻融有很强的耐受性,其在冻结肉中甚至可以存活1000天。 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患病,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无需恐慌。非洲猪瘟虽然致死率极高,但是猪是非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即该病非人畜共害病,虽然对猪有

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敏感,70摄氏度下30分钟即可灭活,因此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所以居民无需恐慌。而深埋病死猪有一个生物发酵发热过程,特别是生石灰遇水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多重措施能够保证彻底杀死病毒。 我国对非洲猪瘟忌惮有加,早有准备,在2015年出台了具有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文件,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作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我国对非洲猪瘟一直忌惮有加,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出台文件以预防非洲猪瘟,为当前疫情快速控制打下一定基础。早在2012年俄罗斯非洲猪瘟高发之时,农业部就联合质检总局等8个部委局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的通知》,并在2015年推出了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细则的颁布为本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理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方案,有助于各个疫点的疫情被快速控制。 2017年,俄罗斯在距离我国满洲里口岸不足1000公里的伊尔库茨克州再次发生疫情,非洲猪瘟跨境传入我国风险进一步加大,国家质检总局迅速发布《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总体而言,我国虽然是第一次爆发非洲猪瘟,但是得益于国家防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南亚次大陆历史研究综述 我国对南亚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并且对印度宗教、史诗研究方面投入了许多精力,出版了众多学术刊物,并定期编印学术资料,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国际关系等领域,并发表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组建了相关研究机构,使南亚史成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一门重点学科。 南亚史研究的成果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与北京、上海、四川的相关机构被誉为中国“南亚研究四大基地”,其中云南省社科院因为与南亚交接的地理位置,自然研究成果要比其他地区多而独特。十多年来,这些学者们积极地与南亚的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迄今为止,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个,出版《中国·南亚书系》等著作30余本,在南亚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500余篇。 我国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除去古籍、期刊、地方志、地图等,剩余中文藏书218万册。我国

在南亚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收藏数量也非常可观。截止2014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总馆收藏近800余万册,包括普通图书263万种、534万册。研究书目主要有季羡林:《季羡林全集:印度历史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刘建等著;《印度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尚会鹏著:《印度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尼赫鲁著:《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社,1956,(印)R. C. 马宗达等合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林承节;《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著,王立新等译;《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涂厚善编著;《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2,D.D 高善必著王树英译;《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林承节著;《印度古代史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林承节著;《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林承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甘地《印度自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任鸣皋等编;《论甘地》上海社科出版社1987,林承节;《独立后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美)温蒂·朵呢吉·奥弗莱厄蒂;《印度梦幻世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朱明忠尚会鹏;《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马克斯·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王树英;《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黄宝生译,《薄伽梵歌》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尚会鹏;《圣雄甘地宗

简谈对非洲文明的认识

简谈对非洲文明的认识 这学期特意选择了非洲文明这门选修课,因为个人对非洲文明比较感兴趣,而且正好对非洲文明也不是特了解。 第一次听老师的课本来带了专业课的作业准备写的,但是一听老师讲的东西,我立刻被其吸引,图文相间的幻灯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通过课程我了解了古代黑非洲主要文明区域及其文明成果,理解了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记得有一节课听老师讲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的概况,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看着非洲的地图,每个文明的兴衰,位置的变动,和这些文明相关的每一条河流,让我知道了以前一直不知道的知识。老师展示的图片,例如非洲比较早期的陶器,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的人像,还有早期铸造的钱币,都清晰的展示了非洲当时的一些状况。古代阿克苏姆文明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因与外界的频繁交往而兴盛,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走向衰落,一个文明如果要保持活力就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一个文明应当寻求自身独立的发展动力,而不能过于依赖其他文明的输入。 欧洲文明对非洲文明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后来兴起的非洲黑奴贸易,本来欧洲在非洲抓很少量黑人只是为了欧洲一些贵族家里的需要,这些黑人再被运往欧洲后在一些贵族家从事家务劳动,当时在欧洲上流社会这种做法比较盛行,贵族家有黑人仆人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后来也有一些黑人被运往东亚从事家务劳动,这时候黑奴的需求量是不大的。但在后来由于欧洲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日益扩张,对殖民地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而使欧洲很多人开始从事对非洲黑奴的贩卖,从中谋取了大量的金钱利益,从而大量的黑奴被运往拉丁美洲,形成了黑奴贸易三角,知道后来英国政府严令禁止黑奴贸易。 学习非洲文明对我了解非洲很有帮助,希望在接下来的授课中老师多增加有关非洲文明的历史故事,这样更容易生动形象的让我们理解当时的背景,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段历史。 程纯洁 10101550136

XXX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汇报

XXX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汇报 自我国8月份辽宁省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以来,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全国已有20个省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累计发生77起疫情,扑杀生猪60余万头。我局担负着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依照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的系列安排部署,我局迅速落实相关防控措施,通过与各成员单位及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县至今日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成果,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多措并举,强化宣传效果 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以来,我县陆续对养猪场户、屠宰场、运输经营等企业发放了“七个讲清楚”、防控技术明白纸、公开信、告知书、“六个严禁六个一律”、非洲猪瘟宣传挂图等宣传资料近两万份,并制作了防控知识宣传栏悬挂于养猪场户门口,宣传栏内容精选了防控知识及领导系列讲话精神要求,克服了纸质资料易损易失的缺点。 二、全面压实防控责任 为严格落实养猪场户、屠宰企业防控主体防控责任及各级各部门监管责任,我局制作了非洲猪瘟防控责任牌,悬挂到每个养猪场户门口,牌子上体现了防控责任主体、乡村及农牧部门防控责任人,每一户的防控责任体系情况一目了然。

三、疫情日排查情况 按照周口市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指挥部周防指{2018}2号文的要求,依托乡镇政府、办事处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发动包村干部、支部书记和畜牧兽医站人员及村级防疫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确定每日15点前将排查情况上报。8月7日起至今,全县累计排查12455场次,排查生猪9147105头次,均未发现非洲猪瘟疫病死亡可疑情况。 四、开展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专项治理 严格按照XX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的通知要求,按照职责分工,严把生猪饲喂关,防止餐厨剩余物(泔水)进入生猪养殖场,截至11月25日,宣传排查生猪饲养场户共19796户,形成严打“泔”水饲喂生猪的高压态势。 五、严格检疫监督 加强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消毒站建设,做好检疫监管和来往生猪调运车辆的消毒工作。按照《河南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规范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运行的意见》通知要求,我局与交通部门在高速出入口及大广高速出入口设立两个高标准的联合执勤检查站,安排28人执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检查站搭建了18平方米的固定板房,并配备了空调,办公座椅、高压消毒机、床、被褥等工作生活用品,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综述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综述 【摘要】:法国大革命一直在中国史学界争论颇深,本文就对大革命的分期、大革命中各党派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做一个概述。希望能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做一个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革命分期地位作用经验教训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影响广泛深远,但是其争论也激烈异常,虽然它不像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不像美国建立自由民主政治,但它阐释了现代性的最重要主题即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而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关注了英美,却往往忽视了法国,因此本文就对中国学者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一、大革命分期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起祉时间及过程分期,中国学者的最初观点认为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但是在1977年以后,更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例如关于起祉时间,有人提出应以1787年贵族反叛为开始,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以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召开为起点,也有学者认为以1789年6月17日成立国民议会为标志①。但史学界多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作为大革命的开始。关于内中分期,传统观点将法国大革命的全过程分为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三个统治时期。当然王养冲学者的将大革命的全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立宪君主国时期、吉伦特共和国时期、雅各宾共和国时期、热月党的执政府共和国时期、督政府共和国时期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而这种分法反映了大革命曲折坎坷的全过程,并且为中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虽然拿破仑帝国时期破坏了大革命的民主成果,甚至践踏了大革命期间确定的民主、平等的原则,但是拿破仑毕竟继承和完成了大革命的事业,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政体,因此作为大革命的一部分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关于大革命的下限,有人认为1799年雾月政变是大革命的终点;但也有从现代化的观点出发,将大革命一直延至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认为七月革命才是法国大革命的终点。但多数学者同意把大革命终点定在1814年4月6日或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两次退位,即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因为拿破仑帝国的存在,表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初步完成并确立了一类影响深远的法典。总之,中国多数学者己经从传统的三个阶段分期法中走了出来,并且把拿破仑统治纳入了法国大革命之中,因为这样的分期不仅可以更加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和曲折①参见林贤报、程镇芳《略谈法国大革命的分期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廖士虎:《关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问题》,《西南民族学研学报》1983年第1期。

非洲文化

谈谈我所认识非洲 为期一学期是我非洲文化已经结束,这篇论文我想结合我曾经看过的一篇非洲旅行日记谈谈我对非洲的认识和对非洲文化的见解。 首先,先来简单介绍下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南部,欧洲的南方,亚洲的西南,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赤道横穿大陆。非洲面积达3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亚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以前上地理课的时候,我对非洲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土地是呈南北沿赤道对称的,但它对称的南北土地的气候却大相径庭,这也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更多的多元文化。 随着非洲越来越多的地区对外开放,许多中国人开始进入非洲,去感受这片古老的土地所带来的魅力。我对非洲有很直观的了解是从一篇非洲日记开始的。这篇日记的作者是大勇和小花,一对小夫妻通过自己亲身的旅行经历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世界。要想真正的了解非洲,就得自己去一次非洲,虽然现在的我还没这个条件,但通过大勇和小花的视野,我能感受非洲文化。 以前我一直以为非洲大陆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但是在我看过一些资料以后,我才知道非洲才是人类文化发源之地。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这些发现使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结论。考古学的材料证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撒哈拉沙漠现在虽然是一大片枯竭之地,但在一万年以前,那里却曾有过灿烂的文明,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高中地理课学过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埃及的金字塔之谜至今都没人破解,而在世界都闻名的三角百慕大水域的海底也发现了如埃及金字塔的神秘物体,那里是飞机船舶神秘消失的地方,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月球上也发现了类似埃及金字塔的神秘物体。埃及的古老文化实在是叫人叹为观止。 说到非洲文化,我们肯定会联想到非洲黑木雕。在上海的世博会的非洲馆内处处都能见到非洲黑木雕,可想而知非洲雕刻艺术的发达。非洲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如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公元前16世纪曾兴起一个库施帝国,它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是远古时代世界最富庶繁荣的国家之一。远古时代就居住在马格里布的柏伯尔人,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就从事农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设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铜器制作。柏伯尔人公元前就建立过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王国,遗留下大批岩画艺术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从狩猎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产品,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先放牧后田园生活的写照。西非在公元前几千年就出现了精制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纪左右进入铁器时代后,先后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强盛的古代帝国。在中南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遗迹,还可见到古时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遗址。建有数千幢房屋的恩加鲁卡古城遗址、建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物遗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标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后出现过一些有名的国家,诸如拥有发达农业、采矿业和对外贸易的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刚果王国、雕刻艺品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XX地区猪肉和肉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猪肉及肉制品消费安全,XX行委市监局根据省州、行委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在全区开展非洲猪瘟疫病防控专项整治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再动员再部署 XX行委市监局组织全区猪肉销售户业主召开了XX地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对XX地区猪肉销售户进行集体约谈,并签订非洲猪瘟承诺书。共4家猪肉经营户,4人参会,签订防范非洲猪瘟承诺书4份。 非洲猪瘟疫情蔓延速度快,涉及地区广,在全国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之前,XX地区要坚决杜绝从全国疫情地区购进生猪及其猪肉产品。 严把冷冻肉采购管,严格落实索票索证,进货查验制度,采购的冷冻肉包装上必须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严禁采购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来源不明的动物产品。 严把鲜肉采购关,采购的猪肉必须要有真实有效的检验检疫票据,采购的品种、数量、时间、地点要与检疫票相符。 市监局将联合动检等相关部门做好进入XX市场的猪肉检验检疫工作,经营户要主动与动检部门联系做好猪肉产品的检验检疫,发现疑似疫情及时上报。 如果发现经营户存在违法调运、经营疫情区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行

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 二、加强监督检查 XX行委市监局联合动检部门对XX辖区猪肉经营户进行了全覆盖式监督检查,确保XX地区不发生疫情,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流通环节。主要检查:经营户主体资格、进货渠道、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落实情况;猪肉检验检疫票据是否合法有效,进货品种、时间、数量是否与检疫票据相符;冷藏冷冻存储是否符合要求等。 餐饮环节。主要检查:餐饮服务单位猪肉及猪肉制品进货渠道、索票索证制度落实情况;泔水及产出废弃物处理情况,是否存在乱到乱放餐厨废弃物等情况。 企业食堂。XX地区部分企业猪肉及猪肉产品直接从敦煌或其他地区购进,各企业相距XX镇较远,监管频次有限,为确保企业职工饮食安全,XX行委市监局已与各企业沟通协调,企业自行决定停止采购任何猪肉及猪肉产品。 截至目前,XX行委共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31户次,其中:猪肉经营户4户次,肉制品经营户10户次,餐饮服务单位17户次。经查,经营户检验检疫票据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猪肉安全总体状况良好。主要销售至镇区餐饮服务单位及部门企业食堂。XX地区餐饮废弃物及泔水由海西XX赛什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统一回收,统一在XX垃圾填埋场填埋,不存在卫生等安全隐患。

一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

一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 2014年03月18日10:15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京)2000年01期作者:《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 内容摘要:抗日战争史研究自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的高潮过后,似乎一直没有什么热点出现,近一二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即随着日本国内右翼活动的日益猖獗,研究日军侵华期间的暴行罪行及战争遗留问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二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日本学者藤原彰在他的《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一文中,从日本平民的战争责任认识的层面,对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关于战争历史的错误认识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当前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的关系。步平、王希亮著《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一书,以对比的方法,一面介绍了日本反战和平运动及致力于追究日本战争责任、揭露日本战争罪行,热衷和平反战日本各界人士的言行。 关键词:日本;日军;侵华;抗战时期;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出版;蒋介石;遗留问题;分析 作者简介: 抗日战争史研究自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的高潮过后,似乎一直没有什么热点出现,近一二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即随着日本国内右翼活动的日益猖獗,研究日军侵华期间的暴行罪行及战争遗留问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1999年出版的与抗日战争研究相关的图书,涉及这一课题的占了多数。 其中一类是揭露日军暴行的,主要有《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章开沅编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天理难容》)、《东史郎日记》(东史郎日记翻译组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阳光下的罪恶——侵华日军毒气战实录》(步平、高晓燕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战时日本贩毒与“三光作战”研究》(李恩涵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慰安妇研究》(苏智良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3 月出版);第二类是关于战争遗留问题的,主要有《中日间的战争赔偿问题》(袁成毅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花冈事件》(画册)(张国通编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日本的战争责任》([日]若槻泰雄著,赵自瑞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9月出版)、《浙江省崇山村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实录——受害索赔,崇山人的正当权利》(张世欣编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2 月出版)等。 一年来有关抗战方面的主要学术活动包括: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在南京召开的“东史郎诉讼案研讨会”、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召开的“中日军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召开的“日中战争时期在华日本人反战运动国际研讨会”、由上海现代史学会主办召开的“日军在华细菌战问题研讨会”、由张学良基金会和辽宁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张学良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日军细菌战问题研讨会”等。 这里就我们能收缉到的有关抗战史方面论著中的学术观点评述于下。 一日军侵华罪行暴行及战争遗留问题 关于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事件仍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从1999年度发表的论文著作来看,有更多史料使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轮廓更为清晰,对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否定论的打击更为有力。其中以《东史郎日记》和《天理难容》的史料价值为高。

史料与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综述

近五年来“史料与历史教学”研究成果综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主要强调了史料的重要性。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离不开史料,虽然我们并不要求学生都能够像史学家一样运用史料,但很明显,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必然。在新课程理念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是实现史学价值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意义在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解释和说明历史叙述,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部分关于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关系的文章也多讨论通过补充史料加深学生对课文或者某个历史知识的理解,或提高学生史料阅读理解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或在记忆基础上一定的联系能力。在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背景下,史料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来讨论。 一、史料教学的本质 包卫在《史料教学:从手段到目的》中认为:史料教学应成为历史教学的目的而非手段。只有如此,史料教学,乃至整个历史教学才能获得新的生命。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史料形成、发现的历史也应成为史料教学的一部分;2、史料教学的关键在体现史学方法,重点在提升思维品质;3实现史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在第一部分,包卫认为史料的种类很多,史料形成、发现的历史理应成为史料

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及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把握历史学的本质。作者以“夏商文化的探究”以及“古代东方”两课的内容为例,将史料的制造,发现的历史的史料引入其中,对落实课文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在第二部分,作者认为作为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形式的史学方法,一方面要关注“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证据意识;另一方面我们特别强调在此过程中“体现史学方法的价值功能”,即“联系”、“质疑”“、批判”“、推理”、“反思”等等思维的价值。作者列举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五四运动》两个课例进行论述。在《五四运动》这一课例中,陈老师把史料教学作为目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反思意识,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列举新颖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对原来容易迷信、盲从的一些认识(包括课本)多一分质疑和理性的思考。 在第三部分,作者分为三个小点探讨“史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1、不同语调在不同史料中的使用; 2、语言生动的同时不必过分渲染感情色彩; 3、语言的准确与美感。最后,作者认为提出“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目的”这种说法是着眼于历史知识的性质、着眼于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着眼于我们应更精心地挑选史料和关注史料呈现的方法而提出的。 二、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 (一)充分利用史料,启发学生多视角理解历史 周凤霞的《充分利用史料,启发学生多视角理解历史———以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知识点一 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的古代农业 (1)主要农作物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2)畜牧业和冶铁技术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3)生产技术的扩展 ①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②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北非古代文明——阿克苏姆王国 (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2)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3.东非古代文明 (1)东非沿海地区国家 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2)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 ①东非沿海地区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②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4.西非古代文明 (1)西非主要国家 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2)极盛一时的桑海国家 ①确立西非国家霸主地位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②桑海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③桑海国家的衰落 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5.南非古代文明 (1)津巴布韦国家形成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2)津巴布韦国家的鼎盛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特别提醒] 尽管有沙漠的阻隔,西非与北非之间仍有活跃的贸易,驮运货物的主要是驴和骆驼。在非洲国家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扮演了重要角色。 知识点二 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玛雅文明 (1)玛雅文明的繁荣 ①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 ②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③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2)玛雅文明的文化成就 ①玛雅人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②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2.古代阿兹特克文明 (1)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 ①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②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建设 ①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 ②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 3.古代印加文明 (1)印加国家的鼎盛时期 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2)印加国家的政治、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