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课本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电子课本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完整)八年级地理下期课程纲要

八年级地理下期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出版的《八年级下册地理》 授课时间:36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吴红霞王耀文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八年级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二课时。班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后进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并

且八年级下学期要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四、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起到两方面的作用: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2、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教材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教材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内容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内容 12、西藏拉萨市西北的地热电站,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约占一半,是一座全 新的地热城。 1、以和分别为、、、四大地理区域。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其中包括、和等多种类型,其中河南属于区域。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等温线一致。此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以下,冬季有现象。此线南侧1月平均气温在以上,冬季无现象。 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nrn年降水量一致,北侧年降水量少于mm, 属于 地区。南侧年降水量高于mm,属于地区。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为气候,以南为气候。此线以北称为地区,耕地以为主;此线以南为地区,耕地主要是。 15、“高原之舟”是指 5、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量400mm,属于地区。 16、黄土高原地面覆盖着厚厚的。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以西降水量400mm,属于地区。 黄土厚度一般达几米,最厚的地方可达多米。黄土土质疏松,易

于,利 6、于农业生产。 17、黄土髙原的地形特点是: O 18、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 19、由于人们滥伐,植被遭到严重的,加上地形、气候和黄土的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日趋,使黄土高原成为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摸索出许多治理环境的成功经验:在山坡地带,采取缓坡地建,陡坡地, 坡脚修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在河谷地带,加强的建设, 可有效的进行水土保持、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7、简答: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交通线和河流沿岸? 22、实行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措施是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主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云南傣家民居是楼,属于建筑。 要途径。 8、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西部盆地中分布着 23、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东西绵延大面积的,只是在盆地的边缘

八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电子课本

八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电子课本 篇一: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电子教科书篇二: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篇三: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综合训练八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卷主备人:郑晓红、冯海啸班级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同学为了解梅州市火车站今年“五一”期间每天乘车人数,随机抽查了其中五天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五天中每天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 B.个体 C.样本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是() A...D. 3.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A.y=2x-1 B.y= xC.y=2x2 D.y=-2x+1 3 14. 下列各点中在函数y=x+3的图象上的是() 2 25(A)(3,-2) (B)(,3)(C)(-4,1) (D)(5, ) 32 5、十二边形的内角和为()A.1080°B.1360° C、1620°D、1800° 6、在四边形ABCD中,∠B=90? , ∠A: ∠D: ∠C=1:2:3,则∠C为() A、160?B、135? C、90? D、45? 7. 已知样本容量为30,在样本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依次为2:4:3:1,则第二小组的频数为() A. 4 B. 12C. 9D. 8 8. 如图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A、B是(0, 0),(2, 0),∠α=60°,则顶点CA.(2, 2), B.(3, ,), 3 )C.(3, 2), D.(+1, 9、菱形ABCD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 A.12, B.24 C.36 D.48 10.若一次函数y=(3-k)x-k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 3B.0 k≤3 C.0≤k 3 D.0 k 3 111. 如图,直线与y轴的交点是(0,-3),则当 x 0时,() A. y 0 B. y -3 C. y 0 D. y -3 12、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BD:AC=3:4,则两条对角线BD和AC的长分别是() A、24cm32cm B、12cm 16cm C、6cm 8cmD、3cm4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1000个小麦穗,考察它们的长度(单位:cm),从频率分布表中看到,样本数据落 5.75cm~6.05cm之间的频率是0.36,于是可以估计,在这块土地里,长度在5.75cm~6.05cm之间的麦穗约占________ 12.在坐标系内,点P(2,-2)和点Q(2,4)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个单位长度,线段PQ和中点坐标是____________ 13.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Q(b,?a)在第______象限 14.若解方程x+2=3x-2得x=2,则当x_________时直线y=x+?2?上的点在直线y=3x-2上相应点的上方. 15.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a是图形b向上平移3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于芳竺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突出的特点,特别在培养学生思维价值上突显优势,同时该套教材也受师生的喜受。八年级地理下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且教材有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今天我就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人教版)来谈谈对使用新教材的体会。 一、关于区域的选择 八年级下册地理讲述的是中国的区域地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人教版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湘教版教材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人教版教材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而湘教版教材在八年级下册中把中国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这就为老师在教学与毕业会考的复习中留有较大的空间。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看,首先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所选的区域都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这样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二、关于区域编排的逻辑结构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2013-2014学年下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1-5班。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三、内容分析八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第五章是对总论的总结和对分区的引领,后面的第六至第九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主要讲述“地域差异”。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授课进度安排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说教材 说课人刘新孔 一、说课程目标 八年级下册地理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就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 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 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就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与学习 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在编写本册教科 书时,有以下考虑。 第一,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时的限制,本册教科书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区域地理,而就是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某些区域作为案例讲述。因此,教科书的重点不就是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而就是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与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第二,所选区域,除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4个区域(北京、港、澳、台湾)以外,以典型、有特色为原则,又选择了其她5个区域,这样本册教材共选择讲述9个区域,符合课程标准中“至少学习5个区域”的要求。 这9个地理区域分别就是: 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南方地区──长株潭城市群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地区--------贵州省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瞧,首先就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上述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 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就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除标准规 定的必选区域外,上述几个区域都就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我们希望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二、说课程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就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 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 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 政区划,既就是行政区,又就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我们选择了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作为 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我们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就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就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就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三、课程结构 (一)、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章节内容课程标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不同的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南北方生产与生活的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 高寒的青藏地区 以牧业为主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 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 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例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传统与城市职能。 2.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 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 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汛期 短 长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 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 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简单初中生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 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无河流流量 小大 河流汛期短长人 文 差 异 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传统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常用水运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总 结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简单初中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6)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名称: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界线①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 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即第一、 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 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 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电子课本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电子课本 M1 U1 It smells delicious. Tony:Mm…What a delicious smell! Your pizza looks so nice. Betty: Thanks! Would you like to try some? Tony: Yes, please. It looks lovely, it smells delicious, and mm, it tastes good. Daming: What’s that on top? Betty: Oh, that’s cheese. Do you want to try a piece? Daming: Ugh! No, t hanks. I’m afraid I don’t like cheese. It doesn’t smell fresh. It smells too strong and it tastes a bit sour. Betty: Well, my chocolate cookies are done now. Have a try! Daming: Thanks! They taste really sweet and they feel soft in the middle. Tony: Are you cooking lots of different things? You look very busy! Betty: Yes, I am! There’s some pizza and some cookies, and now I’m making an apple pie. Daming: Apple pie sounds nice. I have a sweet tooth, you know. Shall I get the sugar? Betty:Yes, please. Oh, are you sure that’s sugar? Taste it first. It might be salt. Daming: No, it’s OK. It tastes sweet. It’s sugar. Tony: What’s this? It tastes sweet too. Betty: That’s strawberry jam, for the cake. Daming:Good, everything tastes so sweet! It’s my lucky day! Questions: 1. Does Tony’s pizza taste g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y doesn’t Daming like the che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s Betty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o has a sweet too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eys: 1. Yes, it does. 2. Because it doesn’t smell fresh. It smells too strong and it tastes a bit sour. 3. She is making an apple pie. 4. Daming.

八年级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教学教材

初三地理:中国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 整理:李保胜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交通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仍是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大,墙体高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 【规律链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 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Ⅰ 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降水 Ⅱ 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势或地形 Ⅲ 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气温、降水(或气候)

2017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重点内容

2017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重点内容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的内容学完了,其中的重点内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7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重点内容:北方地区一、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

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 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 自然条件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 主要作物 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灾害 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2017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重点内容:东北三省 一、东北三省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全册

八年级C1201班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C1201班。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三、内容分析 八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第五章是对总论的总

结和对分区的引领,后面的第六至第九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主要讲述“地域差异”。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文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 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 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得理解,能够对今后得学习方向有更多得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得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得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得兴趣与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得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得阶段,具有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与初步得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得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得就是八年级12班。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瞧,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得现象,但总体来瞧学生得学习主动性还就是有得,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三、内容分析 八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内容分为总论与分区两大部分,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得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第五章就是对总论得总结与对分区得引领,后面得第六至第九章四大地理区域得内容主要讲述“地域差异”。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得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得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得制作准备充分得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得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得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得内容灵活选用恰当得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得学习情况。 授课进度安排表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三节“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25中姚丽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典型的区域地理课,是教材第七章南方地区中的第三节,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三个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行政区域之一,是34个行政区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域,无论是在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本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特”字为主线来突出它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我采用阅读、对比、分析等方法来体现区域的两个联系。由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课程标准和教材变化较大,我们应该站在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的高度和角度,依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全新的观念来审视教材,设计教学,力争、努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主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区域地理课的要求:筛选出来与本课相关的 欢港澳的要求全搬 主要参考教参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叙述,但教参叙述得比较具体、细致,文字也多,目标要适当地具体和概括,因为教学目标是比较宏观的,不能过多过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当然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等实际情况。因此我设计的本节目标有: 1、通过阅书读图,明确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认识、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 3、通过学习阅读、分析相关资料,能概括出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从而提升环保意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4、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理解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等发展的相互促进 作用。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重点、难点的设定 重点:(设两个)“一国两制”和地理位置 因为教材的第一个框题由原来的“人多地狭”改成了“特别行政区”框题就是重点,而这个特别之处就是“一国两制”,因此就设为第一个重点。地理位置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而且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中自然要素之间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两个联系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点,因此我没有把课程标准上其它要求如人口、面积等设为重点,取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取在“点”上,重点重点在于“点”而非“面”。取多了就是“面”,重点就不存在了,再说重点多了,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都突出。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在设定重点的同时,就会自然地考虑到教学中的详略的问题----(也可以展开) 难点:港澳与祖国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原标准的要求“祖国对港澳的促进作用”删除了。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好理解,“相互促进作用”教材上只有抽象的叙述-----(也可以列举出来),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那么具有说服力的具体的事例和数据,需要教师收集。(你收集的可以列举出来)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说课讲解

第17章分式 (2) §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2) 1.分式的概念 (2)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 §17.2分式的运算 (5) 1.分式的乘除法 (5) 2.分式的加减法 (6) 阅读材料 (9) §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0) §17.4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 (12) 1.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 (12) 2.科学记数法 (13) 小结 (14) 复习题 (15)

第17章 分 式 现要装配30台机器,在装配好6台后,采用了新的技术,每天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结果共用了3天完成任务。如果设原来每天能装配x 台机器,那么不难列出方程: 326306=-+x x 这个方程左边的式子已不再是整式,这就涉及到分式与分式方程的问题. §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1.分式的概念 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___元;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fraction ). 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numerator ),B 叫做分式的分母(denominator ).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rational expression ), 即有 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2)2 x ;(3)y x xy +2;(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 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地,分式有如下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例3 约分 (1)4 3 22016xy y x -; (2)44422+--x x x 分析 分式的约分,即要求把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为此,首先要找出 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解(1)4 3 22016xy y x -=-y xy x xy 544433??=-y x 54. (2)44422+--x x x =2)2()2)(2(--+x x x =2 2 -+x x . 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称为最简分式. 例4 通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