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郁证

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

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

【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

【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

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

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

【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

【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

第二节 血症

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

【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

【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

咳血

吐血

尿血

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

血症主要类型

【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分证论治】

尿血

紫斑

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

《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

【病机】病位:肺、脾、肾

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

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

悬饮

溢饮

第四节消渴

消渴:以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内经》记载“消瘅、肺消、膈消、消中”

《金匮要略》最早提出治疗方药,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

《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为下消(经谓肾消)

【病因】①禀赋不足②饮食失节③情志失调④劳欲过度

【病机】病位:肺、胃、肾(关键)

病性: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

病机:伤及阴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肾阳虚衰

【诊断依据】三多一少,尿甜味,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盲、疮痈,遗传性

【病证鉴别】

【辨证要点】①辨病位(上(肺燥)、中(胃热)、下(肾虚)消)②辨标本(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阴阳俱虚)③辨本病与并发症(痈疽、眼疾、心脑病)

【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证治分类】

中消

【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滋补肝肾→杞菊地黄丸合羊肝丸

疮疡痈疽:初起→解毒凉血→五味消毒饮

病久→益气解毒化脓→黄芪六一散合犀黄丸

第五节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病因】①病后体虚②情志不调③嗜食辛辣

【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一、肺气不足或营卫失和,以致卫外失司而津液外泄;二、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

【诊断依据】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自汗、盗汗症状,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引起自汗、盗汗

【鉴别诊断】

【辨证要点】辨阴阳虚实。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属实。病久者,阴阳虚实错杂。自汗久可伤阴,盗汗久可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治疗原则】虚证: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

实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虚实夹杂:根据虚实夹杂主次适当兼顾

【分证论治】

第六节内伤发热☆(甘温除热)源于《内经》,补中益气汤

内伤发热: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后世甘温除热治法先声

【病因】①久病体虚②饮食劳倦③情志失调④外伤出血

【病机】

【诊断依据】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低热、自觉发热,不恶寒、头晕、神疲、自汗、盗汗,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阴史,伴疼痛、鼻塞、流涕、脉浮

【治疗原则】属实者:治宜解郁、活血、除湿、配清热;属虚者: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证治分类】

虚劳:又称虚损,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论述虚劳原因及症状,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五劳:心肝脾肺肾劳;六极:气血筋骨肌精极;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明张景岳对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作深刻阐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

【病因】因损致虚,因病致虚

【病机】病位:五脏

病机: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久虚不复

病性:虚损

【诊断依据】醒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病程长久虚不复【病症鉴别】

【治疗原则】“虚则补之”“损则益之”

【证治分类】

气虚

阴虚

第八节肥胖

肥胖: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病因】①年老体弱②饮食不节③缺乏运动④先天禀赋

【病机】病位: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并与心肺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

病性:多属本虚标实之候,肥人多痰、湿、气虚

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弱,肾阳虚衰

【诊断依据】食过多肥甘厚味少运动及家族史,体重超标,排除水肿等器质性病变

【辨证要点】①辨标本虚实②辨脏腑病位

【治疗原则】补虚(健脾益气)泻实(祛湿化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气血津液病证-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气血津液病证-郁证 一、A1 1、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 A、血郁症状 B、湿郁症状 C、气郁症状 D、热郁症状 E、痰郁症状 2、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 A、心、肝、肾 B、肝、心、脾 C、肺、心、肝 D、肺、脾、肾 E、心、肺、肾 3、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火郁 C、痰郁 D、食郁 E、气郁 4、郁证主要的病因是

A、情志内伤 B、感受外邪 C、饮食所伤 D、胃失和降 E、肝气上逆 5、半夏厚朴汤适用于郁证的哪一证型 A、肝气郁结证 B、气郁化火证 C、痰气郁结证 D、心脾两虚证 E、心肾阴虚证 6、郁证气郁化火证的最佳选方是 A、知柏地黄丸 B、清金化痰汤 C、丹栀逍遥散 D、泻心汤 E、龙胆泻肝汤 7、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 A、四逆散 B、柴胡疏肝散 C、越鞠丸 D、逍遥散

E、小柴胡汤 8、郁证的预后多为 A、差 B、极差 C、良好 D、迁延难愈 E、不一定 二、A2 1、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A、益气养血 B、补肾宁心 C、养心安神 D、解郁化痰 E、疏肝解郁 三、B 1、A.气郁 B.血郁 C.痰郁 D.火郁 E.湿郁

<1>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身重,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多属 A B C D E <2>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多属 A B C D E <3>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舌红,苔黄。多属 A B C D E 2、A.柴胡疏肝散 B.丹栀逍遥散 C.半夏厚朴汤 D.甘麦大枣汤 E.龙胆泻肝汤 <1> 、郁病心神失养证的治疗宜选用 A B C D E <2> 、郁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宜选用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郁证以气郁为先。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气 一、气的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金赖此气〞。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所以,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 二、气的来源与生成:气分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就是气的来源与生成的概括。 三、气的分布及其功用:真气充遍全身,无时不有,无所不至,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明正气旺盛不易患病,正气虚衰容易患病的道理。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一)宗气:积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的运行输布的出发点。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暖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二)营气:宗气贯入血脉里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中,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说法。可见营气与血的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发挥营养机体的功能。 (三)卫气:宗气宣发于脉外的叫卫气。其性刚悍,善走窜,达于体表,温润皮肤、肌肉、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开阖,以防御外邪,故叫〞卫气〞。例外邪侵入机体,卫气即起而抗邪,故发生恶寒、战栗、汗毛竖起等症状。卫气胜邪,则恶寒解,热退病除,反之,则寒热不消,疾病继续发展。 (四)五脏六腑之气:如心有心气,脾有脾气等等。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等;脾气不足则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可见各脏腑之气是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 以上各气,虽然名称不同,分布各异,但其功能可归结为三点:1气能生化万物,滋养人体的一切脏器组织。2由于气的动力作用,能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3有保护人体,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环境统一的作用。 血 血是在脉中循环流动,运载精气,营养全身的液体。营气行于脉中,故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全身的主要组成成分。营气和血的关系密切,可分而不可离。常合称为营血。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试卷1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练习试卷1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8.00) A.胆B.肾C.脾D.心肺E.肝(分数:6.00) (1).肥胖病症见身体重着,神疲乏力,腹大胀满,头沉胸闷,或有恶心痰多者病变主要在(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2).肥胖病久不愈,症见腰膝酸软疼痛,动则气喘,嗜睡,形寒肢冷,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者,病多累及(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3).若肥胖而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者,是病在(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A.玉女煎B.桑菊饮C.桑杏汤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分数:6.00) (1).热邪犯肺型鼻衄宜选方(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2).胃热炽盛型鼻衄宜选方(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3).气虚血溢型吐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 E.

A.玉女煎B.桑菊饮C.桑杏汤D.归脾汤E.百合固金汤(分数:6.00) (1).阴虚肺热型咳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2).燥热伤肺型咳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气虚不摄型便血宜选方(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二、 B1型题(总题数:6,分数:60.00) A.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B.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C.伏而时发的饮证D.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E.呈反复发作的一种独立疾病(分数:10.00) (1).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均有(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所谓伏饮,是指(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哮病是(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4).喘证是(分数:2.00) A.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郁证 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 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 【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 【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 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 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 【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 【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

第二节 血症 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 【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 【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 咳血 吐血 尿血 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

血症主要类型 【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分证论治】

尿血 紫斑

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 《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 【病机】病位:肺、脾、肾 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 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

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 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病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 2.气郁化火证: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 3.痰气郁结证: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 4.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病机: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皮5.心脾两虚证: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 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病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 神曲 6.心肾阴虚证: 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 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 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 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统称为血证。 二.历史沿革: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 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 重要作用;《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该书提出 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 治血证的大纲 三.病证鉴别: 1.咳血与吐血: 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 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 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 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 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 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 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 呈黑色。四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五.分证论治: (一)鼻衄: 1.热邪犯肺证: 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 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病机: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丹皮 茅根旱莲草侧柏叶 2.胃热炽盛证: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 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玉女煎加减。 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大蓟小蓟白茅根藕 节 3.肝火上炎证: 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 口苦,舌红,脉弦数。 病机: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 当归甘草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 4.气血亏虚证: 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头 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病机: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 治法:补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 香阿胶仙鹤草茜草 (二)齿衄: 1.胃火炽盛证: 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 黄,脉洪数。病机: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 络。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黄芩连翘当归甘 草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 2.阴虚火旺证: 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 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

气血津液病证-虚劳 一、A1 1、虚劳之脾阳虚证,方剂宜选用 A、归脾汤 B、理中丸 C、附子理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沙参麦冬汤 2、拯阳理劳汤可用于治疗虚劳之何证型 A、心阳虚证 B、脾阳虚证 C、肾阳虚证 D、肾阴虚证 E、脾胃阴虚证 3、治疗肾阳虚型虚劳,方剂首选 A、左归丸 B、右归丸 C、附子理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金匮肾气丸 4、关于虚劳的预防,叙述正确的是 A、避风寒,适寒温 B、调饮食,戒烟酒 C、慎起居,适劳逸 D、舒情志,少烦忧 E、以上均是 5、天王补心丹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型 A、虚劳之心阴虚证 B、虚劳之肝阴虚证 C、虚劳之肾阴虚证 D、虚劳之肺阴虚证 E、虚劳之脾胃阴虚证 6、治疗虚劳之肺阴虚证,方剂宜选用 A、补肺汤 B、养心汤 C、七福饮 D、沙参麦冬汤 E、加味四君子汤 7、肾气虚型虚劳的治疗方剂宜选用 A、大补元煎

B、补中益气汤 C、金匮肾气丸 D、知柏地黄丸 E、六味地黄丸 8、治疗脾气虚型虚劳的最佳选方为 A、归脾汤 B、养心汤 C、大补元煎 D、沙参麦冬汤 E、加味四君子汤 9、七福饮可用于治疗虚劳何证 A、脾气虚证 B、肾气虚证 C、心血虚证 D、心气虚证 E、肺气虚证 10、治疗虚劳的肺气虚证首选方剂是 A、补肺汤 B、七福饮 C、养心汤 D、大补元煎 E、加味四君子汤 11、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是 A、益气 B、养血 C、滋阴 D、补益 E、温阳 12、下列不属于虚劳证候表现的是 A、面容憔悴 B、心悸气短 C、身体羸瘦 D、食少厌食 E、咳痰咯血 13、虚劳的病名首见于 A、《素问·通评虚实论》 B、《难经·十四难》 C、《素问·调经论》 D、《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E、《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二、A3/A4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 1、对于血虚患者的治疗,常在补血的同时补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3、某些水肿患者,可用宣降肺气的方法治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4、”亡血家不可发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5、血液能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6、具有防止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作用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7、饮食物化为气、血、津液等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8、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9、”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A.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10、”气化”指的是

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 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 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 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11、行于脉内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12、气机指的是 A.气的变化 B.气的升降 C.气的运动 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 E.为运动形式 13、下列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 A.心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精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一是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二是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三是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四是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五是精指人体正气。 人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先天之精:人之始生,秉精血以成,借阴阳而赋命。父主阳施,犹天雨露;母主阴受,若地资生。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父母生殖之

精结合,形成胚胎之时,便转化为胚胎自身之精,此既禀受于父母以构成脏腑组织的原始生命物质。 后天之精:胎儿月足离怀,出生之后,赖母乳以长气血,生精神,益智慧。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父。“水谷之精气为营,悍气为卫,营卫丰盈,灌溉诸脏。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 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人之既生赖水谷精微以养,脾胃强健,‘‘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也”。脾胃运化水谷之精微,输布到五脏六腑而成为五脏六腑之精,以维持脏的生理活动,其盈者藏于肾中。人体之精主要藏于肾中,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命门得先天之气也,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精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精的功能: 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与生俱来,为生命起源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这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称之为天癸。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应时而下。精盈而天癸至,则具有生殖能力。男女媾精,阴阳和调,胎孕方成,故能有子而繁衍后代:俟至老年,精气衰微,天癸竭而地道不通,则丧失了生殖繁衍能力。由此可见,精是繁衍后代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生殖能力强;肾精不足,就会影响生殖能力。故补肾填精是临床上治疗不育、不孕等生殖机能低下的重要方法。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气能生血①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 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气能行血②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B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A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气能摄血③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6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试卷6 (总分:7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score:24分) 1.曲某,女,42岁。症见短气自汗,时寒时热,声低气怯,平素易于感冒,咳喘无力,痰液清稀,舌淡,脉弱。其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牡蛎散 【B】补肺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生脉散 【D】补中益气汤 【E】黄芪鳖甲散 本题思路: 2.陈某,女,54岁。近日劳累后出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脾气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脾阳虚 【C】脾胃阴虚

【D】心脾两虚 【E】脾肾阳虚 本题思路: 3.孙某,女,39岁。虚劳患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其证型是 【score:2分】 【A】心气虚 【B】心血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心阳虚 【D】心阴虚 【E】肝血虚 本题思路: 4.胡某,女,24岁。1个月前感冒后咳嗽,服药无明显好转,现干咳,咽燥,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肺气虚 【B】肺阴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肾阴虚

【D】心阴虚 【E】气阴两虚 本题思路: 5.柏某,男,42岁。平素嗜酒,近1个月来不思饮食,口干唇燥,大便燥结,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score:2分】 【A】肺阴虚 【B】脾胃阴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肝阴虚 【D】肾阴虚 【E】心阴虚 本题思路: 6.闫某,男,57岁。病久体虚,近2日来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沉迟。其治法是 【score:2分】 【A】养血安神 【B】养心安神 【C】交通心肾

气血津液病证习题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一、填空题: 1.————、————、————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是郁病的证候特征。 2.郁病病情的反复常与———密切相关。本病多发于————. 3.脏躁证宜采用————、————的治法。 4.《血证论》提出的————、————、————、————的治血四法,为通治血 证之大纲。 5.对鼻衄的治疗,除内服汤药外,鼻衄当时,应结合————治疗,以期及时止血。 6.鼻衄多由火热迫血行所致,其中以————、————、————为常见。 7.便血属脾胃虚寒者其治疗首选方为——————。 8.便血患者根据病情,在饮食上可选用————、————或————饮食。 9.尿血属下焦热盛者,其治疗主方为——————。 10.各种血证均应酌情选用————、————、或————的药物。 11.紫斑好多发于————尤以————为甚,常反复发作。 12.汗证是由于————、————,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13.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则益甚。常伴有————的症状。 14.————、————为消渴病的治疗大法。 15.消渴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判断消渴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在于————和————的程度。 17.临床上通常把以————为主————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 18.消渴多伴有————的病变,故在各种证型中,均可酌加————的方药。 19.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失调————亏虚。 20.内伤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但有时也可是————。 21.湿郁发热的最佳治疗选方为————。 22.积聚发病的内在原因在于————。 23.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密切相关。 24.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两脏:—————、————、————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 25.厥证在临床以突发一时性的————为证候特征。 26.厥证在临床上尤其以————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较多见。 27.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失常。 二、单项选择题 1.郁证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 A.热郁 B.血郁 C.痰郁 D.气郁 2.郁证的发生,主要累及脏腑为() A.肝、脾、肾 B.肝、脾、心 C.肝、心、肾 D.肝、肺、心 3.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胸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治宜() A.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B.活血理气解郁 C.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D.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痰气郁结型郁病的主证,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A.咽中不适 B.如物梗塞 C.吞咽困难 D.咯之不出 5.下列哪出血无使用归脾汤的证型() A.紫斑 B.尿血 C.便血 D.咳血 6.咳血与吐血的鉴别点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咳血是血由肺来,吐血是血由胃而来 B.咳血之血色紫暗,吐血之血色鲜红 C.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 D.咳血之后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之后大便多呈黑色 7.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滑。属何型鼻衄() A.胃热炽盛 B.肝炎上炎 C.热邪犯肺 D.气血亏虚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练习题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练习题 一、A1 1、鼻衄的中医证型不包括的是 A、热邪犯肺证 B、胃热炽盛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火上炎证 E、气血亏虚证 2、治疗胃热壅盛所致的吐血,宜选用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3、治疗阴虚肺热型咳血,首选的方剂是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4、咳血之燥热伤肺证的治法宜选用 A、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E、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5、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 A、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B、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C、咳血之燥热伤肺证 D、鼻衄之气血亏虚证 E、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6、治疗鼻衄之气血亏虚证,最佳的选方为 A、归脾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甘麦大枣汤 E、桃红四物汤 7、下列各项中,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是 A、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B、鼻衄之胃热炽盛证

C、鼻衄之热邪犯肺证 D、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E、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8、鼻衄的肝火上炎证治法为 A、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B、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E、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9、治疗鼻衄之胃热炽盛证,代表方剂是 A、清胃散 B、泻心汤 C、玉女煎 D、桑杏汤 E、龙胆泻肝汤 10、治疗热邪犯肺所致的鼻衄,首选方是 A、桑菊饮 B、玉女煎 C、茜根散 D、清胃散 E、龙胆泻肝汤 11、治疗紫斑之气不摄血证方剂选用 A、十灰散 B、泻心汤 C、归脾汤 D、百合固金汤 E、地榆散合槐角丸 12、治疗血热妄行所导致的紫斑,宜选用的方剂是 A、十灰散 B、泻心汤 C、茜根散 D、归脾汤 E、地榆散 13、治疗尿血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剂是 A、无比山药丸 B、六味地黄丸 C、知柏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龙胆泻肝汤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一、A1 1、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甘露消毒丹 B、五味消毒饮 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E、黄连解毒汤 2、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 A、杞菊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五味消毒饮 E、甘露消毒丹 3、治疗阴阳两虚型下消,最佳的选方是 A、玉女煎 B、消渴方 C、金匮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七味白术散 4、治疗下消之肾阴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 A、一贯煎

C、消渴方 D、金匮肾气丸 E、六味地黄丸 5、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治法宜选用 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D、清热润肺,滋阴固肾 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 6、消渴各证型中,可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的是 A、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C、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 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 7、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 A、玉女煎 B、消渴方 C、一贯煎 D、六味地黄丸 E、七味白术散 8、上消之肺热津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

B、多食易饥 C、烦热多汗 D、口舌干燥 E、舌边尖红,脉洪数 9、治疗上消之肺热津伤证,首选方为 A、消渴方 B、玉女煎 C、七味白术散 D、金匮肾气丸 E、六味地黄丸 10、消渴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D、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11、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A、(空腹血糖)≥6.4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 B、(空腹血糖)≥6.8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 C、(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0.8mmol/L D、(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E、(空腹血糖)≥7.4mmol/L或随机血糖≥11.6mmol/L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精气血津液之血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由于离经之血离开了脉道,失去了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所以,就丧失了血的生理功能。 饮食营养的优劣,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因此,长期饮食营养摄人不足,或脾胃的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故“夫生血之气,营气也。营盛即血盛,营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也”。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津液可以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液量,以使血液满盈。就物质来源而言,水谷精微和精髓则是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一则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使全身各脏腑获得充足的营养,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从而也促进血液的生成。二则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于心脉化赤而变成新鲜血液。 肺主一身之气,参与宗气之生成和运行。气能生血,气旺则生血

功能亦强,气虚则生血功能亦弱。气虚不能生血,常可导致血液衰少。肺通过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使脏腑之功能旺盛,从而促进了血液的生成。肺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肺朝百脉、主治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 肝主疏泄而藏血。肝脏是一个贮血器官。因精血同源,肝血充足,故肾亦有所藏,精有所资,精充则血足。另外,肝脏也是一个造血器官。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中医不仅认识到骨髓是造血器官,肾对血液的生成有调节作用,而且也认识到肾精是通过肝脏的作用而生成血液的。 脉为血之府,脉管是一个相对密闭,如环无端,自我衔接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环周不休,以营养人体的周身内外上下。血液循行的方式为“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周不休。”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肺主气,心主血。肺之呼吸以行脏腑之气;心因之一舒一缩,以行经络之血。肺金清肃,其气下行,肾则纳之,归于中宫,助真火,蒸饮食,化精微,以为生元气之根本。呼吸由此而起,声音由此而出,人之强弱寿夭,悉本于此。心脏舒出紫血之浊气,缩人赤血之清气。赤血即受肺吸人清气生气,由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男性,48岁。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随呼吸、转侧加重,口苦,咽干,苔薄白,脉弦数。 第1题: 若病人出现咳逆气急,可加用 A.桑叶、桑白皮 B.白芥子、桑白皮 C.百合、贝母 D.百部、白芍 E.苏子、白芥子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题: 若病人胁痛甚者,可加用 A.赤芍、白芍 B.瓜络、郁金、香附 C.桃仁、红花、川芎 D.郁金、桃仁、延胡索 E.当归、赤芍、沉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若病人出现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可加用 A.黄芩 B.黄柏 C.黄连 D.栀子 E.野菊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性,55岁。咳嗽,咯痰,痰少带血,反复发作4年。血色鲜红,口干咽燥,两颧潮红,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无肺结核病。 第4题: 其证候为 A.肝火犯肺 B.燥热伤肺 C.胃火炽盛 D.阴虚火旺 E.阴虚肺热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病机为 A.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伤 B.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伤 C.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伤 D.胃火炽盛,伤及肺络 E.虚火内炽,灼伤肺络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治法为 A.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B.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D.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E.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性,49岁。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阴雨天加重,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苔薄,质黯,脉弦。 第7题: 应诊断为 A.胸痹

精气血津液

中医内科学歌诀之气血津液病证! 一、郁证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 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 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脏燥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天王六味清。 1.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证(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证(脏燥)——甘麦大枣汤 5.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二、血证 病证歌诀 血证歌诀 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 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鼻衄 鼻衄热犯肺桑菊,胃热炽盛需玉女, 肝火上炎龙胆泻,气血不足来归脾。 齿衄

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 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六味茜根终。 咳血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 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吐血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 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便血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或槐角施, 气血不摄归脾助,脾胃虚寒黄土止。 尿血 尿血湿热小蓟饮,肾虚知柏地黄丸, 脾弱归脾治血症,无比山药固肾选。 紫斑 紫斑血热妄行伤,十灰清热效最良, 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一)鼻衄 1.热邪犯肺证——桑菊饮 2.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3.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证——归脾汤 (二)齿衄 1.胃火炽盛证——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证——桑杏汤 2.肝火犯肺证——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 (四)吐血 1.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证——归脾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证——地榆散合槐角丸 2.气虚不摄证——归脾汤 3.脾胃虚寒证——黄土汤 (六)尿血 1.下焦湿热证——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证——归脾汤 4.肾气不固证——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血证练习题

气血津液病证-血证 一、A1 1、鼻衄的中医证型不包括的是 A、热邪犯肺证 B、胃热炽盛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火上炎证 E、气血亏虚证 2、治疗胃热壅盛所致的吐血,宜选用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3、治疗阴虚肺热型咳血,首选的方剂是 A、茜根散 B、加味清胃散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 E、泻心汤合十灰散 4、咳血之燥热伤肺证的治法宜选用 A、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B、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E、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5、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可用于治疗下列何证 A、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B、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C、咳血之燥热伤肺证 D、鼻衄之气血亏虚证 E、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6、治疗鼻衄之气血亏虚证,最佳的选方为 A、归脾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甘麦大枣汤 E、桃红四物汤 7、下列各项中,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的是 A、鼻衄之肝火上炎证

B、鼻衄之胃热炽盛证 C、鼻衄之热邪犯肺证 D、齿衄之胃火炽盛证 E、齿衄之阴虚火旺证 8、鼻衄的肝火上炎证治法为 A、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B、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E、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9、治疗鼻衄之胃热炽盛证,代表方剂是 A、清胃散 B、泻心汤 C、玉女煎 D、桑杏汤 E、龙胆泻肝汤 10、治疗热邪犯肺所致的鼻衄,首选方是 A、桑菊饮 B、玉女煎 C、茜根散 D、清胃散 E、龙胆泻肝汤 11、治疗紫斑之气不摄血证方剂选用 A、十灰散 B、泻心汤 C、归脾汤 D、百合固金汤 E、地榆散合槐角丸 12、治疗血热妄行所导致的紫斑,宜选用的方剂是 A、十灰散 B、泻心汤 C、茜根散 D、归脾汤 E、地榆散 13、治疗尿血肾虚火旺证的首选方剂是 A、无比山药丸 B、六味地黄丸 C、知柏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龙胆泻肝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