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5 大禹治水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5 大禹治水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5 大禹治水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5 大禹治水

15 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hónɡ zāi ná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2)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3)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4)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并讲述:(板书:难被)

(课件出示6):“难、被”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皮”为竖撇,收笔可略向左出,竖居横钩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7)

①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③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大英雄大禹,了解了他的感人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各四个。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洪水猛兽毒蛇灾难继续农业

3.比一比再组词:

洪()被()难()

哄()波()准()

答案:

1.略。

2.略。

3.洪(洪水)被(被子)难(困难)

哄(哄人)波(水波)准(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大禹治水)

(1)生字检测

(课件出示8)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2)默读课文,回忆一下:我们学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课件出示9)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二、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课件出示10)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

(交流)(课件出示1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遭到伤害,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对比父子两人治水的结果,一个失败,一个成功,你有什么疑问?大禹治水为什么会成功?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由读相应段落想想他为什么会成功?

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A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课件出示12)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

....,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B.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1.(课件出示13)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

..的办法治水。”

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14)“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板书:无畏智慧)

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2.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15)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古时候有一个成语讲的就是禹的这种行为——三过家门而不入。

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16)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孩子呱呱的哭声他。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的时候他。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家门口,好像盼着他回来,他。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理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无私舍己为人)

3.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板书:代代相传)

4.因为大禹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样的景象用书上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欣欣向荣”。

三、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件出示17)

提示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古代领袖的故事。

3.搜集有关大禹的故事。

答案:

1.略。

2.农业始祖后稷,炎帝发明刀耕火种。

3.大禹的故事有:①灌溉兴农,②划分九州,③创造文化,④铸造九鼎,⑤

战胜三苗,⑥制定禹刑,⑦修筑监狱

【板书设计】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代代相传

(伟大)

无私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再现”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只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课堂小结: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资料包

精彩片段

分析大禹是怎样下定决心治理洪水,造福百姓的。

师:老师不得不想起另一个治水英雄——禹的父亲。他用的是堵。禹用父亲的方法了吗?

生:不用

师:为什么?

生:用堵,土会变松的。

生:水会越聚越多。

生:他已经看到爸爸用堵的方法是失败了,他再用就还会失败。

师:那么他用的方法是什么?

生:输

师:先查看水从哪儿走?

生:有一个低的地方,一个更低的地方就输

生:堵的方法并不完全是错的。有的地方堵,有的地方疏通。

(掌声)

师:这个方法好?(好)谁来读一读这个好方法。

生读

你看,她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了。禹带领老百姓们查看地形,

引读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生:聪明

生:机智勇敢

生:勇敢

生:为民造福

师:禹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

引读——

师:你没有疑问吗?你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

生:曾经路过家,为什么不看看?

生:看看也不耽误治水。回去看看

师:禹的儿子,十三岁了还——

生: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

师:你多大了?

生:八岁

师:禹的儿子十三岁了,却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样子,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跑到妈妈面前问——

生:妈妈,爸爸长得什么样子啊?

生:妈妈……

师:激动得不知说什么了?

生:爸爸什么样子啊?我想死他了。

生:娘——(无语)

师:妈妈说什么?

生:宝贝,治水很多年了,我也忘了什么样子了?

生: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生:爸爸在为民造福呢。

师:爸爸在这儿呢,孩子在哪儿啊?(出示投影)

描述:有一天,他来问——

生:别人都有爸爸,我有吗?他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们啊?

师:妈妈摸着儿子的头说:孩子,你有爸爸,在外治水。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禹不想看看儿子吗?他舍小家顾——

生:大家

师:三过家门——

生:而不入

师:谁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读

师:把我的心都读碎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出示最后一段)孩子们,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很高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生:洪水被制服了,我很高兴。因为……

师:因为什么?

生:大家有的种田有的盖房子

师:老百姓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出示:植树造林、男耕女织、上学堂……这些安定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

生:大禹

师:带来了什么?

生:安定的日子。

生:宁静的日子。

生:快乐的日子。

生:安居乐业的日子。

师: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正如文中说的——

生:代代相传。

师:传了两千五百年。

生:读

师:传了两千八百年。

生:读

师:传了三千年了。

从此大禹的名字——

生:代代相传

师:老师有一个疑惑。课文中都是说禹禹禹,为什么课题叫“大禹”呢?

生:本来没有大,能为民造福,

生:人们都尊敬他,所以加了一个“大”。

生:人们喜欢他,就加了一个“大”。

师: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崇敬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老师为大家推荐这样的英雄《愚公移山》。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关于大禹的资料。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在诸侯的拥戴下,禹之子启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

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练习:

一、连一连。

shòu gēng dú huī zāi

毒兽灾耕恢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shuǐ z

1. 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

nóng yè shēng chǎn

2. 渐渐恢复了。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入合适的词。

淹没()冲毁()开通()

驱赶()恢复()治理()

四、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洪水把房屋冲倒了。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

2.洪水把老百姓害苦了。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后治理了洪水的故事。

六、重点段落品析。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

1.照样子,写词语。

千千万万

2.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3.这段话有句。

七、根据要求写一写。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试着写一件关于他的事件吧!

一、略。

二、洪水灾难农业生产

三、淹没田地冲毁房屋开通河道

驱赶猛兽恢复生产治理洪水

四、1.洪水被大禹制服了。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

五、大禹治理洪水进去

六、1.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认认真真

1.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3. 3

七、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 教案 【导语】《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篇一】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p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

第一组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58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下文或运用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4.能够借助提纲复述故事内容。 5.能够按要求标画文中的语句。 6.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7. 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理解词语的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总课时:9课时 1.《大禹治水》2课时 2.《朱德的扁担》2课时 3.《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 4.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 5.语文园地一3课时 15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标表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复述故事大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拼一拼,写一写。 hóng shuǐ()给百姓带来无数zāi nàn()。大禹rèn w éi()治水要紧,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治好了洪水,恢复了nóng yè shēng chǎn()。 3.读一读,连一连。 淹没房屋疏通猛兽冲毁百姓耕种河道伤害田地驱赶田地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

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大禹采用的办法治水。他具体是怎么治水的?用“”,画出来。 (2)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开通——()方法——()慢慢——()(3)用“”画出大禹治水的成果。 二、同步阅读。 炎帝创市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后人称他为“炎帝”。 一天,炎帝经过一户农家。主人留他吃饭。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谷物和蔬菜。主人抱歉地说:“我们只会种地,不会打猎、捕鱼,所以只能吃这些东西,要是有肉就好了。” 后来,炎帝经过一户猎人家。主人也留他吃饭。他家的饭桌上不仅有鹿肉、兔肉等各种兽肉,还有一些谷物和蔬菜。炎帝指着这些蔬菜问:“这些是你们自己种的吗?”主人摆摆手,说:“不,这些东西是我打猎经过一户农家的时候,拿兽肉跟他们换的。” 炎帝想: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真是个好办法! 后来,炎帝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从此,每天正午,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炎帝把交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5 大禹治水

15 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hónɡ zāi ná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2)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3)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二上第十五课《大禹治水》

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大禹治水时的顽强意志。 5.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6.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大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都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吗?(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好事:水力发电,水上运输等。 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水不再做坏事了呢? (要想办法治理。比如修建大坝,建水库等。) 2.古时候,有个人也为了不让水做坏事而对水进行治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9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灾”的偏旁是“宀” “被”的偏旁是“衤” “道”的偏旁是“辶” “难”的偏旁是“又”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被”、“道”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我会查字。 伤.害: 部首:亻(2画) 字义:损害。 4.我会读: 泛滥淹没毒蛇猛兽牲畜 筑坝奔走驱赶安居乐业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10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一个叫(鲧)的人带领人们(筑坝挡水),洪水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带领人们(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了大海。洪水退了,人们又得以(安居乐业)。 2.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说的是什么?(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5大禹治水(人教部编版)

课题:15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 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 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 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的任务要完成。】

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 hónɡ zāi nà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 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洪.水毒蛇 ..猛兽.教训.消退.继续 ..伤.害恢.复仍.然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形近字比较识记:“扔一仍”。 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识记“毒、蛇、兽、伤”,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毒蛇、毒害、猛兽、凶猛、伤害、受伤”等。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多种方法识字,把识字当作一种游戏,变成一种乐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泛滥、淹没、冲毁、到处”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3.说说“洪、灾、难”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鲧是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老师简要介绍下鲧)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 水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组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学习目标】 1.认识58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下文或运用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4.能够借助提纲复述故事内容。 5.能够按要求标画文中的语句。 6.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7. 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理解词语的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总课时:9课时 1.《大禹治水》 2课时 2.《朱德的扁担》 2课时 3.《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 4.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1课时 5.语文园地一 3课时 15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标表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3.学会写“治”和“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大禹治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这些词语宝宝吗? 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过渡:你们记得真清楚,真棒!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大禹是怎么治水的,他治水成功了吗?让我们打开书,仔细的学习吧。 一、精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请小朋友们轻声地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读了这一小节,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指导: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 读“滔滔的洪水”,谁能够读好这个词组。 指导朗读 1、这样的洪水能冲倒房屋吗? 2、谁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吗? 3、多可怕的洪水呀!…… 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滔滔的洪水。 (放洪水录像) 师:看到这,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自由发言) 总结:是呀,洪水如同野兽咆哮而来,不知害死多少条生命,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老百姓太可怜了,这个词你能读好它吗? 读“无家可归”。 师:看到老百姓的生活如此悲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谁能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名读) 2、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你们瞧:(出示图)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可怕,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指名回答)那禹看到这样的情景,又是怎么想的呢?1、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是啊,禹下定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治在这里就是治理的意思,那么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那么治可以组哪些词语呢?一起来看看。 治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看看他有哪些好朋友呢。 2、师:禹为了治水,做了哪些事情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读第2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再多读几遍。 3、你能用“为了治理洪水,禹先,再,最后。”的顺序来说一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知识点总结 目录 知识点 (1) 01我会写 (1) 02我会认 (1) 03多音字 (2) 04近义词 (2) 05反义词 (2) 06理解词语 (2) 07句子解析 (2) 08问题归纳 (3) 09课文主题 (3)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知识点 01我会写 洪hóng(山洪、洪涝、洪水) 灾zāi(火灾、灾难、旱灾) 难nàn(逃难、遇难、难民) 道dào(道理、知道、道路) 认rèn(认字、认为、认真) 被bèi(被子、被动、被单) 业yè(毕业、工业、作业) 产chǎn(产业、产量、生产) 02我会认 毒dú(毒蛇、狠毒、中毒) 蛇shé(青蛇、蛇胆、画蛇添足) 兽shòu(野兽、猛兽、兽医) 伤shāng(受伤、伤口、伤害) 仍réng(仍然、仍旧) 退tuì(后退、进退、退步) 继jì(继续、继承、继往开来) 续xù(陆续、后续、续集) 训xùn(训练、教训、训话)

恢huī(恢复、恢宏、天网恢恢) 03多音字 难nàn (灾难)nán(难过) 没méi(没有)mò(沉没) 奔bēn(奔走)bèn(投奔)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04近义词 伤害——损害灾难——磨难消退——减退疏导——疏通驱赶——驱逐 05反义词 经常——偶尔伤害——保护痛苦——快乐驱赶——迎接渐渐——忽然 06理解词语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奔走:为一定目的而到处活动。 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疏导: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公开课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洪、毒”等11个生字,书写“灾、难”,了解泛滥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一、二自然段,想象治水前的景象,了解洪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 学习重点:借助文章内容,了解“泛滥”等词的意思 学习难点:按照提示,说一说一、二两段的内容。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特别喜欢故事,是吗?老师也喜欢。这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好看的图片,每张图片里都有一个故事,请你猜一猜。(PPT出示各种故事的图片,学生回答后归纳类型。)这么多故事都难不倒大家,小朋友们真厉害!今天,我们也来学一个故事!准备好了吗?上课! 学习过程: 一、揭题 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编的。(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一起读。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把文章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老师有问题要考大家哦。 读完了是吗?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2. 出示判断:举手回答 (1)课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分别是鲧、禹和大禹。() 【既然禹和大禹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课题又把他称作“大禹”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治水的结果是鲧成功了,禹失败了。()【你从哪里知道是错 的?】 (3)禹是鲧的儿子。()【哪句话写出来了?】 【做对这三道判断题,文章的大意就基本弄明白了,老师要来检查生字词是不是都会读了。】 3.检查词组 (1)我会读 (2)书写“灾难” ①“灾难”这个词不光要会认,还要求会写,看屏幕,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谁先来说一说“灾”?谁再来说一说“难”要注意的地方?(再请小朋友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写。) ②请小朋友们拿出笔,翻到73页,在方格里认真地写上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一遍。(同时打开实物投影)提醒:写字时背要挺直,身体要坐端正,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 ③投影展示,谁有办法记住“灾”这个词?

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出guo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 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 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 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 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 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 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强烈推荐】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58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下文或运用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4.能够借助提纲复述故事内容。 5.能够按要求标画文中的语句。 6.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7. 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理解词语的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总课时:9课时 1.《大禹治水》2课时 2.《朱德的扁担》2课时 3.《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 4.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 5.语文园地一3课时 15 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标表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复述故事大意。

第15课大禹治水练习题

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二年级语文(上)一日一练 内容:15、大禹治水 拟订人:吴国静 审核人:陈亚红 一、看拼音,写词语。 m d ing w dd d d ix g b aix ing 1 1 -- 1 2 --- 1 1 侗 。 1 1 1 --- 1 -- a 1 1 1 1 1 --- r - i -- r -- i -- r — i ——4 二、多音字组 ) dr a ( 倒< )d I co ( 庄稼 农田 房屋 洪水 把句子换个说法。 千(山)万(水) 千( )万( ) 千( )万( ) 千 ( )万( ) 1 大禹把洪水制服了。 2 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 五、照样子,写词语 m o( 没 m e ( 三、 连线。 淹没 冲倒 毁坏 治理 四、 照样子 ) x 厂 ing( ) 行V ) h ? ?g( ) 察看 大河 挖通 地形 劈开 洪水 引导 大山 例: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ch 6 gd d dl in zh i l i ju e x m

无(家)可(归) 无()可()无()可()无()可()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一)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这段话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_____ 很大。 2、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大禹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你 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禹下决心要_________________ 。他吃尽了__________________ , 走遍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地察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带领______________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弓I导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入了大海。 1、这段话有________ 句。 2、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3、这段话中有两个成语,你能找出来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优质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 2. 3.教师简介大禹。 1. 2. 3. (1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

难:前鼻音,声母是“n”;是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第四声。另一个读音为“nán”,可组词为“困难”。 洪、伤:都是后鼻音。 (4 4. 5. 6. (1 (2 (3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最终率领民众与洪水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生字 1. 2. 3. 4. 难:注意右边“隹”是四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 1. 2. 3.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1.指名读第1

(1)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写洪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2 (3 2.自由读第2 (1 (2 (3 3.出示第4 (1 (2 (3)讨论:为什么禹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的方法正确。出示动画演示筑坝挡水和 过渡:你们知道还有别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学习第3 4.指名学生读第3 (1 (2)找出文中的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 十三年:说明治水的时间很长。 (3)为什么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他认为治水要紧。) 5.学习第4

(1 (2 (3)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后两句话。 1. 预设:(1 (2)大禹,我们也要向你学习,做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 (1)指导理清文章顺序: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③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④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 (2)按照课文顺序,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板书] 15 大禹治水 鲧筑坝挡水 禹疏通河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反思参考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课件【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课件【三篇】〔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水平。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相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 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 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 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 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理解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理解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 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 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禹治水》说课稿(苏教版三册15课)

《大禹治水》说课稿(苏教版三册15课) 《大禹治水》说课稿(苏教版三册15课) 《大禹治水》(苏教版三册15课)说课稿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4 《大禹治水》(苏教版三册15课)说课稿 新生中心小学钱清竹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接下来,我跳过二、三自然段,直接讲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洪水被制服后老百姓喜悦的心情,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 接着又抓住“安定”这个词,让学生来讲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安定的生活,从而与第一自然段的“无家可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又问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人们把大禹称为“伟大英雄”。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高兴吗?(高兴)那么你们高兴吗?孩子兴奋地说:“高兴”。我就紧跟着让学生高兴地读这一段。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中我首先提问了“大禹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呢?”学生积极交流并提出1是查看了水流和地形2是挖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 洪(洪灾)(洪水) 毒(有毒)(毒蛇) 蛇(毒蛇)(蛇尾) 兽(野兽)(禽兽) 伤(受伤)(伤害) 灾(灾难)(灾害) 难(灾难)(苦难) 继(继续)(后继有人) 续(后续)(继续) 退(后退)(退步) 被(被动)(被子) 耕(耕田)(耕地) 恢(恢复)(天网恢恢) 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淹没冲毁)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第15课大禹治水练习题

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二年级语文(上)一日一练 内容:15、大禹治水拟订人:吴国静审核人:陈亚红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ōnɡ dǎo jué xīn dài lǐnɡ zhì lǐ ān dìnɡ wěi dà dì xínɡ bǎi xìnɡ 二、多音字组词。 m?() dǎo() xínɡ()没倒行 méi() dào() hánɡ()三、连线。 淹没庄稼察看大河冲倒农田挖通地形毁坏房屋劈开洪水治理洪水引导大山四、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洪水把房屋冲倒了。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________________ 五、照样子,写词语。

千(山)万(水) 千()万()千()万()千()万()无(家)可(归) 无()可()无()可()无()可()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一)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这段话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________很大。 2、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大禹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禹下决心要________。他吃尽了________,走遍了_________,仔细地察看___________。他带领_______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__________,引导_________流入了大海。 1、这段话有____句。 2、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3、这段话中有两个成语,你能找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大禹治水》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大禹治水》教案 Teaching plan of Dayu flood control Lesson 1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大禹治水》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交流、讨论,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神话故事

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请学生讲其中三个神话故事 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 回答)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 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2、导入课题 师: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 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