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合肥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权责结合”的原则,建设合肥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市已编制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 园区。工业园区包括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工业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标准所称的市政基础设施含道路、供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公共交通和绿地等设施。 第二章规划要求和建设目标 第四条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园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41”战略发展规划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明确园区内各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总量、建设时序等要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为:与园区产业开发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协调,与整个园区

建设同步,保证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前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建设到位。 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第五条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标准 (一)、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系统宜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快速路红线控制宽度60—80米,双向八到十车道,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45—60米,双向六到八车道;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双向四到六车道,支路18米—24米,双向二到四车道。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 (二)、工业园区道路用地占园区总用地比例10—18%。 (三)、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规划确定的园区道路交叉口,沿道路红线转角切点位置向主干道方向延伸80米范围,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其他道路延伸30米范围及立交路口向连接道方向延伸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左转方向出入口。具体见《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 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立交桥匝道入口应大于50米,距离交叉口应大于80米。 表1 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米)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 (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构增长的情况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上基础资料; (一)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二)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 (三)人口分布现状; (四)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五)公共设施规模、分布; (六)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 (七)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八)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第二十九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一)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二)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和适建要求; 2、建筑间距的规定; 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4、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 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7、有关名词解释; 8、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三)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 (四)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者,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用地性质; (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6)交通出入口方位;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1)人口容量(人/公顷); (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3)建筑色彩要求; (4)其他环境要求。 第三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 (一)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 (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共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三)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四)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 (五)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 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2、规划保留建筑; 3、公共设施位置; 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两项可单独绘制。 (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会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09-04-13 字体大小:小中大 一、建设进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自2003年国家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会同省外经贸、科技等部门认真做好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一是鼓励发动有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二是结合我省实际,注重分类指导,2004年8月印发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审批、命名和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去年3月又参照国家做法,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求,规范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程序和方法。三是加强对开发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响应,努力实践,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技术核查和现场考核,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仅3家,无锡新区已于今年1月通过了国家三部门的考核验收,即将被命名;5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我省命名和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2007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力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从根本上减轻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开发区是我省工业企业主要聚集地,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提升全省环保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将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使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开发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实践低碳经济,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废物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制定扶持政策,推广关键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一是鼓励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我们将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支持和指导各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丰富创建园区的类型,特别鼓励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参与创建。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05-08 苏环科〔2008〕11号 各省辖市环保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提高开发区生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根据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的精神,在已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开发区的实际,现就深入开展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成立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科技处,成员由省环保厅科技处、外经贸厅开发区处和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协调工作,以及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负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鼓励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所有创建生态市(县)的地区,其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均应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其它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也应积极开展创建。今年,未开展创建工作的省辖市至少有一家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具体创建要求及程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执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按《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三、各级环保、外经贸、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引导所在辖区内开发区走生态化改造之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高标准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应坚持“积极、规范、有序”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合和产业链,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机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 附件: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外经贸厅江苏省科技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1)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4) 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12)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第四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六条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工业园区规划实施细则.pdf

一、发展规划 1、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工业经济为主,以制造业为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和建设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电器设备制造四大产业为骨干的产业集群。 规划的主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以工业为主的建园方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突出环境保护,规模适度的工业园区。 二、园区发展的战略步骤 按照园区年制订的发展规划,园区的发展大体分三步。 第一步为初步发展阶段。从年到2007年,园区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对入园企业的服务质量,帮助企业打开市场,拓宽产品的销路,创造了商机。同时园区管委会完成了对新的发展空间的规划布局,园区的基础建设也日益完善,展现了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从年开始到年,是园区发展的巩固提高阶段。园区的建设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并且社会效益要达到明显增强。同时要继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园区实际,引进几家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园区实力。为园区下一步的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5)打好基础,争取到2015年使园区经济走向成熟,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改造能力、产品升级能力大大增强,成为我市重要工业经济平台之一。 三、实施措施 (1)、改善投资环境 工业园区原有的0.9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已经基本使用完毕。“十一五”期间,东西两侧0.65平方公里已经规划为园区用地。一些入园企业由于选项不好或市场波动而造成经济效益不好的,园区将帮助其进行市场调研,改选其他项目,以争取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尽量用较少的土地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今后提高土地利用率将继续成为园区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园区管委会现已完成《呼和浩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下一步要全力抓好规划的落实。 (2)优化行政管理环境 在今后的三年中,要进一步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园区管委会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要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主管部门尽量简化办事程序,为入园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同时要落实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为入园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3)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要抓好招商队伍建设;二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路子;三是要搞好园区的形象宣传,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政策,争取引进2—3户较大的工业项目。 (4)多渠道筹划资金,搞好人才开发 在解决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上,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是通过实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将社会闲置资金回笼,使其转化为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在人才开发上,要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科技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使园区管理机构人员实现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提高园区整体管理水平。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工业园区管理办法1.doc

榆佳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榆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规范工业园区建设管理行为,促进榆佳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榆佳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开发建设应科学、规范。 第三条工业园区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成以产业定位分明,规模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建设要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成“循环型、科技型、生态型”工业园区。 第二章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职权 第四条根据2010年9月19日榆林市人民政府专项

问题会议纪要,榆编发〔2010〕15号文件批复,设立“榆佳工业园区(苏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15名,领导职数1正2副,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 第五条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内设机构职责: 一、园区管委会主要职责 园区管理机构对工业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和服务。 1、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2、负责工业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负责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4、负责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 5、负责工业园区内规划、财政、建设、科技、劳动、安全、人事、环保、统计等工作。 6、负责工业园区内企业的设立、入驻、审核等工作,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业园区内企事业单位。 7、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8、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榆佳工业园区(苏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3个,分别为:办公室、经济发展科、规划建设科,均为副科级,各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含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日经第十四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签名章):侯捷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城市规划的编制规范化,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四条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

达州第二工业园区规划_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参考范文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一)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业园区位于漯河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