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 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1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

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0、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1、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3、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

C(降低10

C)吸收(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 ?t=Cm(t-t0) Q 放= Cm ?t =Cm(to-t) 热平衡公式:Q 吸= Q 放

24、热值:一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每千克(J/㎏) 计算公式: Q 放=mq 25、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6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7、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8、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29、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m 物=m 砝码+ m 游码示数 30、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31、密度计算公式:v

m

=

ρ

。单位:kg/m3 g/cm3 1×103kg/m 3=1g/cm 3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

32.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33、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 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34、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 1 m/s=3.6km/h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V= s T 总

35、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

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3

μm;1μm=103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3)正确使用刻度尺: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6、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2)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时钟等。

3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 。

39、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4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4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4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44、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作用点

是物体的重心。应用:重锤线

45、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6、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47、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48、压力:(水平面时:F=G 物)[压力的方向: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水平面上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49、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50、压强公式:

s

F p =

51、增大压强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52、液体压强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3、液体压强计算:

gh p 液ρ=

,液压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54、连通器的应用:船闸、茶壶、下水管道。

55、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和大气压很大。

56、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7、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 =1.013×105

pa=10.3m 水柱。 58、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9、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60、浮力:流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要产生一个向上的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6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 浮=G 排=m 排g

63、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 浮=G 物-F 拉 ,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 (4)二力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65、浮力常用公式:F 浮=

g 液ρV 排(完全浸没的物体V 排=V 物,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以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66、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力臂: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距离。

67、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 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68、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9、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0、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n

G F 总

=

(G 为总重,n 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 h (n 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7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7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

7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 有用/W 总 η<1 74、功率计算公式:

t

w

p =

。推导公式:P=Fv 。(速度的单位要用m/s ) 75、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76、质量相同的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7、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78.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3、电流的概念: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多少叫电流。用符号I 表示。

79、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③不经过用电器电流直接由正极流回负极(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时错误的连接。

80、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81、①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处处相等,I=I 1=I 2;

②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 1+I 2 82、相线(火线)和中性线(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 。

8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使用电压表之前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电压表与所测量的用电器并联;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待测电压不能的量程,无法估测电压时,可采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84、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85、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86、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同种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87、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串联在电路中;两接线头要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88、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踺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89、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表达式:R

U

I

=

90、电能:单位是焦耳(J ),常用的单位kW ·h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 W )1K W =103

W 91、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流、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即W=UIt 。、

92、电能表: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即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电能表的读数方法:电能表的表盘上某段时间·h=3.6×106

J

9394、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若U 实>U 额,则P 实>P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用电器。若U 实=U 额,则P 实=P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若U 实

95、利用用电器铭牌求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电阻和电流①已知U 额、I 额则P 额=U 额I 额;R=U 额/I 额 ②已知U 额、P 额则I 额=P 额/U 额;R=U 额2

/ P 额

96、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97、焦耳定律: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②公式:Q =I2Rt ③对于任何电路都可以用Q =I 2

Rt 计算。在纯电阻电路中Q =W=Pt=UIt=U 2

t/R=I 2

Rt 。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量Q =Q1+Q2+…+Qn 。 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W=Q ,表明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 ,表明电流做的功只有

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只能用Q =I2Rt

98、电热功率的计算:P =I2Rt,电能转化为热时的发热功率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99、磁感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0、奥斯特(丹麦)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电与磁的关系)。

10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甲乙),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甲丙)(见书)

102、安培(右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03、电磁铁的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外形一定,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3、线圈匝数;外形一定,电流相同,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10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它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的装置。

10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电流方向或磁感线的方向改变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电生磁实验]

电动机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106、电磁感应:由于导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既跟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又跟磁感线的方向有关)[磁生电]

名称公式备注

重力G=mg

速度

t

s

v=

单位有两种:m/s、m、s

km/h、km、h

密度

V

m

ρ=

ρ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它不与m成正比,不与V成反比

单位有两种:g/cm3、g、cm3

kg/m3、kg、m3

压强

S

F

p=“万能公式”

液体压强P液=ρ液gh仅用于液体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万能公式”

浮力的计算

①F浮=F向上-F向下

②F浮=G物-F拉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F浮=G物

①定义式

②示数法,一般用弹簧测力计配合

③阿基米德原理

④仅用于漂浮和悬浮

物体浮沉条件

上浮:F浮>G、ρ液>ρ物

下沉:F浮<G、ρ液<ρ物

悬浮:F浮=G、ρ液=ρ物

漂浮:F浮=G、ρ液>ρ物

漂浮物体只浸入一部分,其余情况是全部浸入(浸没)

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①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计算过程,必须下结论(“∴……”或“答:……”)。

②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③上面没有加括

号的公式都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式必须先推导才能使用(如:“由

R

U

I=

得U=IR=……”)。

④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⑤代入时数的顺序不能颠倒。⑥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除外。⑦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⑧注意g的取值。⑨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要写约等于“≈”)。⑩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复习提纲第三部分[中考重点实验]

①伏安法测电阻②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③伽利略斜面实验(牛顿第一定律)④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⑤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有关⑥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⑦机械效率的测量⑧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见重点实验复习).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2018上海市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多音字 漂禁吐盛数散撒落倒扎横 二、词语解释 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地跳跃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吉祥如意:幸运、符合心意 诗情画意:诗画般的美好意境。形容风光或景物很美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大意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一切 望而却步:看到了就停步不前。形容在艰难险阻面前向后退缩,不敢勇往直前杂草丛生:指各种野草聚集在一起 三、近义词 盼望——渴望欣喜——高兴照耀——照射 嗔怪——责怪包含——包括匆忙——急忙 长进——进步愉悦——愉快飘散——飞散

集合——聚拢品尝——品味翱翔——飞翔 消逝——消失顾忌——顾虑绝妙——奇妙 允许——许可 四、反义词 沉睡——苏醒明丽——暗淡温馨——冷静 迫不及待——慢条斯理集合——分散喜欢——讨厌 凉丝丝——热腾腾水灵——干枯纯洁——污浊 生气——高兴允许——禁止 五、词语积累 象声词:叮叮咚咚滴滴答答哗啦哗啦淅沥淅沥啪啦啪啦一、多音字 差闷背难没担兴强 二、词语解释 火辣辣:形容激动得情绪,文中形容因羞愧而脸上发烧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沉默不语:不说话 诚挚:诚恳真挚 芬芳扑鼻:香气冲鼻而来,形容香气很浓 滂沱大雨:形容雨下得很大 大雨如注:形容雨下得很大 三、近义词 聪明——聪慧认真——仔细特意——特地赞美——称赞诧异——惊异尴尬——难堪苦恼——烦恼绝交——断交裁决——判决诚挚——真挚宽裕——宽绰援助——帮助照料——照顾保卫——保护纤弱——弱小 四、反义词 整洁——脏乱纯真——虚伪保守——公开赞美——批评错误——正确苦恼——快活静悄悄——闹哄哄热烈——冷淡甜蜜——苦涩宽裕——拮据善良——凶恶弱小——强大勇敢——懦弱纤弱——强壮 五、词语积累 多音字 都切间喝将调丧强称相教重监 六、词语解释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死而复生:指快要死的人又奇迹般地活过来

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全集 (江苏省涟水县时码中学薛鸿美收集整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 (1 )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 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因材施教(jiào)教(jiāo)书育人处(chǔ)事为(wéi)人 白桦(huà)淙淙(cóng)舔水(tiǎn)榛子(zhēn) 二、多音字组词 (1)处(chǔ)(设身处地))(2)为(wèi)(因为) (chù)(好处)(wéi)(为难) (3)称(chēng)(称呼) (4)中(zhōng)(中间) (chèn) (称职) (zhong)(中奖) (5)正(zhēng)(正月) (6)泊(bó)(停泊) (zhèng)(正襟危坐)(pō)(湖泊) (7)强(qiáng)(强壮) (8)差(chāi)(差事) (qiǎng)(勉强)(chà)(差劲) (jiàng)(倔强)(cī)(参差不齐) (9)落(luò)(落叶) (10)着(zhe)(看着) (là)(落下)(zhuó)(穿着) (11)率(shuài)(率领) (zháo)(着急) (lǜ)(效率) (zhāo)(着数) (12)闷(mēn)(闷热) (13)薄(bó)(薄雾) (mèn)(闷闷不乐)(báo)(薄片) (bò)(薄荷 (14)号(hào)(口号) (háo)(风号浪吼) 三、积累词语 近义词: 聆听(倾听)喧闹(嘈杂)宽恕(宽容)叮嘱(嘱咐)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央求(哀求)悲戚(悲伤) 照例(按例)慈祥(慈爱)笑吟吟(笑嘻嘻)念头(想法) 特别(特殊)顽皮(调皮)尖锐(锐利)猛烈(激烈) 健壮(结实)勇猛(勇敢)期盼(期盼)阻挡(阻止) 享受(享用)安宁(宁静)惊愕(惊讶)诡秘(秘密) 本事(本领)清楚(清晰)兴许(也许)径直(笔直) 变幻(幻化)呈现(显现)格外(特别) 反义词: 贫穷(富有)勇敢(胆小)谦虚(骄傲)聪明(愚笨) 糊涂(明白)清楚(模糊)笔直(弯曲)平坦(崎岖) 寒冷(炎热)特殊(普通)否认(承认)虚弱(强壮) 允许(拒绝)隐瞒(坦白)平稳(动荡)洁白(漆黑) 欢乐(痛苦)战争(和平)粗壮(纤细)颤动(镇定) 盛夏(严冬)零落(盛开)繁多(稀少) 理解词意: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娓娓动听: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液知识点复习汇总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 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水溶液的性质:具有导电性。常见酸碱盐溶液会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水不导电。应用:电解水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浓溶液稀释问题:m浓×w浓= m稀×w稀m水= m稀- 浓 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3)温度(如:KNO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外因) 7、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KNO3。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练习)

四年级上册成语分类 一、ABCD shēn lín qí jìnɡjiárán ?r zhǐyǐn r?n rùshanɡtiān zī cōnɡmínɡyīn cái shī jiào ( ) ( ) ( ) ( ) ( ) yuǎn jìn w?n mínɡyán jǐn zhuānɡzh?nɡh?yán yuasabùzhī hǎo dǎi p?bùjídài ( ) ( ) ( ) ( ) ( ) yā quawúshēnɡzhanɡzhōnɡxiàhuái xùrìdōnɡshēnɡwēi bùzúdào kū xiào bùd?( ) ( ) ( ) ( ) ( ) jīnɡhuānɡshī cu?zhùr?n w?i laqiān lǐ zhī yáo měi jiǔ jiā yáo bú sùzhī ka( ) ( ) ( ) ( ) ( ) qiān zhēn wàn quaw?i zhuī dǔ jiéfēnɡyǔjiāo jiāchánɡtúbáshayī shān lán lǚ( ) ( ) ( ) ( ) ( ) qǔzhī bújìn h?nɡqíshùbāquán sh?n ɡuàn zhùzhuànɡliaxī shēnɡánɡshǒu tǐnɡxiōnɡ( ) ( ) ( ) ( ) ( ) jū ɡāo lín xiàfěn shēn suìɡǔjiān qiánɡbùqūjīnɡtiān d?nɡdìqìzhuànɡshān hé( ) ( ) ( ) ( ) ( ) shíyǐn shíxiàn shuānɡl?nɡxìzhūlínɡl?nɡduō zīxiān yàn duō cǎi suān tián k?kǒu ( ) ( ) ( ) ( ) ( ) r?n shēnɡdǐnɡfai shuǐtiān xiānɡjiēqít?u bìnɡjìn shān bēnɡdìliafēnɡpínɡlànɡjìnɡ( ) ( ) ( ) ( ) ( ) fēnɡhào lànɡhǒu màn tiān juǎn dìánɡshǒu dōnɡwànɡqǐfúdànɡyànɡjiárán ?r zhǐ( ) ( ) ( ) ( ) ( ) xìbō rú lín ( ) 二、AABC wěi wěi d?nɡtīnɡhā hā dàxiào miàn miàn xiānɡqùpín pín fā shayǎn yǎn yìxī ( ) ( ) ( ) ( ) ( ) yī yī bùshěbó bó shēnɡjījǐnɡjǐnɡyǒu tiáo jīn jīn yǒu wai xǔxǔrúshēnɡ ( ) ( ) ( ) ( ) ( ) chún chǔn yùd?nɡyánɡyánɡd?yì ( ) ( ) 三、ABCC chuī yān niǎo niǎo fēnɡch?n púpúhēi yān ɡún ɡǔn qìshìxiōnɡxiōnɡjīn ɡuānɡshán shǎn ( ) ( ) ( ) ( ) ( ) ɡuǒ shí léi léi bái fàcānɡcānɡyìlùn fēn fēn ( ) ( ) ( ) 四、AABB xī xī hā hāchí chí yí yíchōu chōu yē yēbān bān bó bóyùyùcōnɡcōnɡ( ) ( ) ( ) ( ) ( ) mìmìc?nɡc?nɡyán yán shi shíhào hào dànɡdànɡɡōnɡɡōnɡjìnɡjìnɡ ( ) ( ) ( ) ( ) 五、ABB xiào yín yín shī lùlùhōnɡlōnɡl?nɡlǜyínɡyínɡyuán hū hūhuǒ làlà ( ) ( ) ( ) ( ) ( ) ( ) 六、ABAC y?u xiānɡy?u cuìshíyǐn shíxiàn y?u s?nɡy?u ruǎn y?u xiānɡy?u cuìru?yǐn ru?xiàn ( ) ( ) ( ) ( ) ( ) r?n shān rén hǎi yǒu shēnɡyǒu sayǒu shān yǒu shuǐyǒu shǐ yǒu zhōnɡyǒu zī yǒu wai ( ) ( ) ( ) ( ) ( ) 1 / 8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 一、有理数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三要素) 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相反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也可以说成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会出填空,选择) 3、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做|a|。 0和正数(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0 (填 空,选择)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 点到b 点的距离。(计算) 4、倒数: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填空,选择) 1和-1的倒数是它本身(0不可以作为除数)(会出填空,选择) 5、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般地,记作,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填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计算) (计算)结果分别为16和-16 (0)0(0) (0)a a a a a a >??==??-

6、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 位的数(即1

沪教版九下化学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下化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NaOH 、CaO 、浓H 2SO 4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NH 4NO 3、KNO 3 ;还有些物质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 。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nO 4溶液紫红色、CuSO 4溶液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Cl 3溶液黄色。 3、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5、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洗涤油脂的三种方法1.热的纯碱溶液-化学反应;2.洗涤剂-乳化作用;3.汽油或酒精) 6、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7、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2)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不再溶解,为则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溶质的质量分数(1)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w=%100100?+S S (S 为溶解度,w< S ) (3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氮气约占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2H2O ==== 2H2↑+ O2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3.CO2物理性质: 密度,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第六章实数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章实数章节复习知识点 归纳,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六章 实 数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定义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 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算术平方根。 ???==||2a a ()=2a 例:1. 25的算术平方根是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2.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1+a B. 1+a C. 12+a D. 12+a 3.面积为11的正方形边长为x ,则x 的范围是( ) A .31<

立方根 a 的立方根记作: . 一个 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一个 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 。33a a -=- =33a ()=3 3a 例:1. 4 12=_____, 169±=_____,3278-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1的平方根是±3 B 、1的立方根是±1 C 、1=±1 D 、5-是5的平方根的相反数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的算术平方根是-3; (2)225的平方根是±15. (3)当x=0或2时,02=-x x (4) 2 3是分数 4.已知∣x ∣的算术平方根是8,那么x 的立方根是_____。 5.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做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是( ) A 、2 11 B 、1.4 C 、2 D 、3 5.求下列各式中的 (1)252=x (2) 912=-)(x (3)643-=x 实数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总结 1、《春天的消息》是一篇优秀的(儿童诗),描写了(春天到来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啊,汤圆》这篇课文通过对作者回忆9岁那年全家人(一起吃汤圆)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表现了作者一家(幸福的生活)。 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是一篇(散文),作者运用了大量贴切的(拟声词)描写了春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春雨以及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放风筝》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不小心(踩到了花坛里的花苗),他搬来了(自家栽种的盆花移植到花坛里)的故事,赞美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5、《荒芜的花园》这篇课文记叙了贝尔太太的花园(由盛到衰)的经过,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人,将拥有更多的快乐),而自私的人则面对的是(孤独和寂寞)。

二、形近字 蝴(蝴蝶)汤(汤圆)沸(沸腾)悦(喜悦) 湖(湖水)场(场面)佛(仿佛)说(说话) 淅(淅沥)衫(衬衫)徘(徘徊)仆(仆人) 浙(浙江)杉(杉树)排(排队)扑(反扑) 勿(勿动)允(允许) 匆(匆匆)充(充满) 三、多音字 禁jīn(禁不住)盛chéng(盛饭)数shù(数学)jìn(禁止)shèng(盛开)shǔ(数星星)散sàn(散步)撒sā(撒娇)扎zhá(挣扎)sǎn(散文)sǎ(散落)zā(包扎) 横héng(横行)累léi(果实累累)落luò(下落)hèng(蛮横)lěi(累计)lào(落枕) lèi(劳累)là(丢三落四) 四、量词 一个冬天一只蝴蝶一朵雏菊一座音乐厅 一面鼓一阵风一只风筝一张面孔 一个花盆一双手一家医院一个主意 五、近义词 盼望——渴望欣喜——高兴照耀——照射 匆忙——急忙长进——进步集合——聚拢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一、电压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②电路是连通的。 .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V、V、μV 换算关系:1v=1000V 1V=1000V1V=1000μV .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测量: .仪器:电压表,符号: .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 不能 能 量程 0.6A3A V15V

每大格 0.2A1A V5V 每小格 0.02A0.1A 0.1V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

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数量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每级前面、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二)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三)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四)多位数的改写: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3.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 (五)单位换算: 高级(大)单位→低级(小)单位乘进率 低级(小)单位→高级(大)单位除以进率 长度单位:km,m,dm,cm,mm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____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拼音 (一)多音字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因材施教(jiào)教(jiāo)书育人处(chǔ)事为(w?i)人 白桦(huà)淙淙(cóng)舔水(tiǎn)榛子(zhēn)2.多音字组词 (1)处(chǔ)(设身处地))(2)为(wai)(因为) (chù)(好处)(w?i)(为难)(3)称(chēng)(称呼) (4)中(zhōng)(中间) (chan) (称职) (zhong)(中奖) (5)正(zhēng)(正月) (6)泊(bó)(停泊) (zhang)(正襟危坐)(pō)(湖泊)(7)强(qiáng)(强壮) (8)差(chāi)(差事) (qiǎng)(勉强)(chà)(差劲) (jiàng)(倔强)(cī)(参差不齐)(9)落(luò)(落叶) (10)着(zhe)(看着) (là)(落下)(zhuó)(穿着) (11)率(shuài)(率领) zháo)(着急) (lǜ)(效率) (zhāo)(着数)(12)闷(mēn)(闷热) (13)薄(bó)(薄雾) (man)(闷闷不乐)(báo)(薄片) (bò)(薄荷)(14)号(hào)(口号) (háo)(风号浪吼) 二.积累词语 (一)近义词 聆听(倾听)喧闹(嘈杂)宽恕(宽容)叮嘱(嘱咐)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央求(哀求)悲戚(悲伤) 照例(按例)慈祥(慈爱)笑吟吟(笑嘻嘻)念头(想法) 特别(特殊)顽皮(调皮)尖锐(锐利)猛烈(激烈) 健壮(结实)勇猛(勇敢)期盼(期盼)阻挡(阻止) 享受(享用)安宁(宁静)惊愕(惊讶)诡秘(秘密) 本事(本领)清楚(清晰)兴许(也许)径直(笔直) 变幻(幻化)呈现(显现)格外(特别) (二)反义词 贫穷(富有)勇敢(胆小)谦虚(骄傲)聪明(愚笨) 糊涂(明白)清楚(模糊)笔直(弯曲)平坦(崎岖) 寒冷(炎热)特殊(普通)否认(承认)虚弱(强壮) 允许(拒绝)隐瞒(坦白)平稳(动荡)洁白(漆黑) 欢乐(痛苦)战争(和平)粗壮(纤细)颤动(镇定) 盛夏(严冬)零落(盛开)繁多(稀少) (三)理解词语意思 1.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 2.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