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录井技术培训教材

录井技术培训教材

录井技术培训教材
录井技术培训教材

吐哈录井技术在油田勘开发中的应用从吐哈地区目前录井技术现状来看,各种录井方法均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反映井筒地质信息,

实时地为油气层监测提供最佳服务。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利用综合录井仪,通过随钻地

层压力、钻井液、气体色谱参数实时监测再结合常规地质、地化、QFT 、PK、OFA、热解气相色谱录井

技术,均能较好地完成油田勘探开发中的油气层监测与评价任务。为油气勘探开发和钻井施工提供决

策依据

一、油气实时监测与评价

(一)、常规地质录井

主要是取全取准岩屑、岩心资料和荧光录井资料。这是现场地质录井鉴别油气显示的最基本方法,

也是最基础、最直观的方法。其以岩屑、岩心为实物,以闻油气味、看颜色、看结构、看构造;浸水

试验、滴水试验、荧光直照、滴照、浸泡、系列对比等为手段划分含油级别,快速准确地判断油气显

示。

岩屑录井

岩屑录井是油田地质工作的基础,任何探井均需要进行岩屑录井。它是建立地层剖面、了解地层

层序、岩性组合、油气水显示的重要手段。捞取岩屑应首先观察有无油气味及冒气泡和油花现象,发

现有气泡和油花处,立即挑选出含油岩样来,擦净保存,以便进行荧光检查和描述用。在冼样时不能

冲冼,放水时不能溢出砂样盆,以防含油岩屑冲漂丢失,放水满过岩样即可进行轻晃漂冼。选样时也

要观察有无冒气泡和油花现象,一但发现立即取出油砂样保存。在挑样描述时,应综合分析各种资料,

要仔细观察挑选砂样,注意有无油气味。对岩屑表

面呈黄色、浅黄色、黑色、褐色、棕褐色的砂样均

要挑选出来进行详细的荧光检查。

荧光录井

荧光录井是录井现场工作的重点。其方法是将

样品放在紫外光下观察样品的荧光颜色和强度,进

而确定其是否含油。在现场其又分为荧光直照、滴

照、浸泡、系列对比五过程。虽然这种方法仍在使

用,但受人为因素的制约较明显,其原因在于许多

石油其荧光都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众所周知,吐哈的原油主要为轻质油(凝析油)及稠油。对于轻质

油(凝析油)其在紫外线下荧光的最大强度已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对于稠油,由于油质较重,容易产

生“消光”现象,因而对于一些荧光显示较差或肉眼观察不到荧光的油层,随时可能在录井中漏失,

从而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推广应用新一代荧光录井技术(QFT、OFA)势

在必行。

吐哈油田油层岩心、岩屑、荧光录井特征表

(二)、综合录井

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是综合录井在钻井地质方面最主要的作用之一。综合录井仪所配备的各种测量

仪器可以在录井现场连续实时地对钻时、气测全量(全烃)、组分、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气体及

钻井液性能变化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并可根据计算机软件对发现的碳氢化合物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

有无生产价值。与此同时,结合岩屑荧光、含油产状、油气

综合解释提出评价报告,供地质等有关人员使用。

钻井液录井

钻开油气层,油气层中的油和气,将扩散到井筒内,

混入钻井液中,并随着钻井液带至地表。现场地质工作者可

以通过钻井液录井,即观察槽面油气显示情况,有无油花、

气泡、占槽面百分比,有无油气味、硫化氢味,槽面上涨高

度、下降情况,并随钻测量钻井液性能变化情况,可即时发

现油气层。平衡钻进时,槽面将可以观察到少量油花、气泡,

钻井液相对密度下降、粘度上升。当钻井液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槽面将会出现大量气泡,液面

将大幅度上涨,甚至造成井涌、井喷;如果钻井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将会压死油气层,甚至造成

井漏。94年在台南凹陷第一口井艾参1井的钻探中,在井深2142m时,综合录井监测到气测异常,全

烃由基值上升至0.003,并出现组分至C3,判断有油气显示。随后发现电导率由30增高了200,泥浆

1920

19401960

池面也略有上升,泥浆性能分析CL -

含量由6000mg/L 增至23300mg/l 。预报有油气显示并初步判断为含油水层,后经取心证实有较好的稠油显示,试油证实为含油水层。

钻井液录井参数特征表

气测录井

气测录井就是利用综合录井仪色谱部分随钻测量钻井液中烃类气体的含量及组份特征,根据储集层天然气组分含量的相对变化来区分油气水层,并进行油气层评价。据统计结果表明,除个别井外,下钻、接单根、循环钻井液等钻井作业都有可能引起地层天然气的侵入,从而造成各种气测峰值。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各种气测异常,是发现和评价油气层的关键。

1、钻井液背景气

一般来说,在钻井液中,含有

一定量的天然气,通常把它称为钻井液背景气。主要来源于泥页岩中生油地层中所含的分散的残留气进入钻井液,但它的数量很有限不能使气测曲线的形态发生突变,而只能形成具有

一定幅度的连续变化的基线。当然,如果钻井液材料(如混油)或钻井液脱气未尽及负压钻进,继续有已钻过油气层的气体扩散,都会使钻井液背景值气升高,即基值升高。

2、接单根气

当接单根时,由于提升钻具的抽吸作用,油气层中气体会侵入井内,但由于这一过程历时很短,

一般只能引起少量天然气侵入,在气测曲线上出现一个小尖峰。

3、起下钻气

在钻达油气层后,每当起下钻恢复循环钻井液,就会出现一个气显示高峰。抽吸作用越强或停泵时间越长,进气量就越多,在气测曲线上的峰值也就越高越宽。但是,这种气显示一般随钻进、循环钻井液而很快消失。当欠平衡钻进时,气显示峰值越来越高,则是井涌、井喷的前兆。

4、显示气

显示气是指在钻开储集层时发现的油气。在气测曲线上呈陡而高的峰值。如果经2-3周循环钻井液,气显示消失,说明来自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气;如果气显示继续存在且幅度有增高趋势,说明它来自高压高产的储集层,当幅度慢慢减少,说明它来自高压低产的储集层。

吐哈盆地气测录井参数特征表

针对吐哈油田油气藏特点,对于气测资料的解释,目前我们建立了以三角形、3H 、地层含气量为主的图版解释方法。

1、三角形图版:

图版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油、气、水

所组成的天然气成份的不同,选用C 2/∑C 、C 3/∑C 、C 4/∑C 三种参数,构成三角形解释图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由天然气组份含量变化所决定,它与油气有直接的关系,反应了油气水的性质及规律。该图版主要考虑了乙烷、丙烷、丁烷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三者与甲烷的关系。 解释步骤:

①、首先计算出各组份占全烃的百分数,按异

常段气体组份相对百分含量值,计算C 2、C 3、C 4分别占总含气量的相对百分比值,按三角形解释图版的绘制座标,分别做C 2平行于C 3,C 3平行于C 4,C 4平行于C 3的三条直线,进行烃比值交汇。交汇出三角形的形状有正倒之分,大小分为极大、大、中、小。大小按边长比例划分,大于边长100%的为极大三角形,大于边长75%的为大三角形,占边长25-75%的为中三角形,小于边长25%的为小三角形。

②、判别三角形的正倒和大小; C 2+C 3+iC 4+nC 4 > 20 为倒三角形 C 2+C 3+iC 4+nC 4 < 20 为正三角形

③、图版中直角坐标点X 、Y 的计算公式

X= 10×C 2+20×(iC 4+nC 4) /(C 2+C 3+iC 4+nC 4)

Y=(C 3+iC 4+nC 4)×17.32/(C 2+C 3+iC 4+nC 4) 2、3H 图版解释

本图版的解释原理:轻烃主气,重烃主油。该图版是根据

HAWORTH 轻质烷烃比值法建立起来的双对数坐标图版,该图版考虑了轻重烃的整体关系,忽视了重组份之间的关系。 湿度比:是重烃与全烃的比,它的大小是烃密度的近似值,是指示油气基本特征类型的指标。

WH =

轻重比:帮助识别煤层效应。因为煤层气含有大量的C 1和C 2,可以和油气显示区别开。

BH=

特征比:该值的大小可进一步确定该气相是否与油相关。

1>湿度分界点

当WH<0.5为干气;0.540为残余油层.

2>湿度和轻重比综合解释:

①BH>100为干气 ②WH 为气时:BH>WH 为气层;BH40时:BH特征值判断: 特征比CH 值仅用于当WH 和BH 表示气体时,澄清解释。

C 2+C 3+iC 4+nC 4+C 5 C 1+C 2+C 3+iC 4+nC 4+C 5

C 1+C 2

C 3

+iC 4

+nC 4

+C

5

iC 4+nC 4+C 5

C 3

CH= C 2+C 3+iC 4+nC 4 –20

20

CH<0.5:WH 和BH 解释的气是正确的 CH>0.5:WH 和BH 解释的气与油伴生。 4、地层含气量图版:

它是以全烃显示层为基础,取泥浆样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热真空蒸馏,再用同一台标准仪器对样气进行色谱分析,利用它取得的C 1、C 2、C 3、iC 4、nC 4、H 2、CO 2脱气量、总含气量、烃总量、非烃气总量等11个参数,分别计算出泥浆含气量、冲淡系数、地面含气量、地层含气量。将其值分别绘制在双对数座标纸上。左边标有0.01-100的地面含气量座标值,下边标的是0.001-100泥浆含气量座标值,右边标的是

0.004-40地层含气量座标值,斜线为冲淡系数。冲淡系数的上限值为3000,下限值为30。

泥浆含气量(%)-单位体积泥浆里所含有单位体积的气体浓度,称为泥浆含气量。它是用泥浆真空蒸馏器对定量的泥浆(400ml )全脱气,经色谱仪测定各组份浓度值计算出来的。

G Dg = ×∑C×10

冲淡系数(E)-单位时间的泥浆量对于单位时间破碎岩石体积的稀释程度叫冲淡系数。它代表了因钻井参数改变所引起的气体含量的测定差别。当钻井参数基本一致时,如井径一定,泥浆排量变化不大时,冲淡系数是钻时的函数。因而根据该值的大小可间接的判断储集层的致密程度,以及孔隙性生渗透率等,是判断储集层好坏的标志之一。

E=

地面含气量(m 3

/m 3

)-指单位体积岩石中进入单位体积泥浆中的地面条件下的气体浓度。 C=E×G Dg ×1/100 (Gdg 应为清除基值后的值) 地层含气量(%):-地面含气量经体积系数校正后的结果称地层含气量。

C=C×B×100 B:气体体积系数(0.004)

地层含气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S= ×10

⑤ 全脱气估算显示层生产能力

P=A ×C ×K ×φ×π×d 2

×h/4

a b G Dg :泥浆含气量(%)(二次含量) a:泥浆蒸馏后收集的气样量(ml )20-25 b:蒸馏使用的泥浆体积(ml )400 ∑C:蒸馏出的烃气浓度总和(%)

∑C=(C1+C2+C3+iC 4+nC 4) 绝对含量

Q×T

π/4×d 2

E:冲淡系数; Q:泥浆排量(m 3

/分) T:钻时(分/m ); d:钻头直径(m ) V:钻井速度(m/min)

S :地层含气饱和度(%) C: 地层含气量(%) K :地层总孔隙度(%)

C

K

P:显示层生产能力(m3); A:根据产层求得产能系数;K:渗透率φ:孔隙度; d:钻头直径(m);

h:显示层厚度(m)

解释注意事项:

1、气层特征:全烃显示值很高,显示峰呈尖峰状。气体组份:甲烷含量占90%以上,重组份仅含少

量的乙烷和丙烷,不含非烃气。泥浆含气量一般都较高,组份图解为中正、小正、小倒三角形。地层

含气量图解处在气区或油气转化带上。

2、油层特征:全烃显示值较明显,显示峰宽较平缓,气体组份齐全,重烃组份含量较高约10-40%,

甲烷低于气层,有些地区油层含有CO2,泥浆含气量常处于中值,组份图解为极大倒、大倒,有时为中

倒、中正三角形,地层含气量图解处在油区或油气转化带上,有的也处在油水过渡带上。区间值:

C1:78.3-52.4%; C2:13.4-15.7%;C3:4.5-17.2%,iC4:2.3-8.5%;nC4:1.6-6.2%.

3、油气层特征:全烃显示值明显>0.5%,或大于2倍的对比系数为异常显示段,气体组份齐全。泥

浆含气量高,多在于2-6%之间,高者在10%以上。含量图解为高值,组份图解变化较多,地层含气量

图解常处在油气转化带上。它的最大特点是全烃显示峰象气层,组份齐全,重组份含量低于油层,尤

其丁烷含量差别较大。凝析油的特征和油气层显示相似,具备了以上这些特点。区间值:

C1:84.4-87.8% ;C2:4.1-7.5% ;C3:7.8-2.76%; iC4:3.5-0.69%; nC4:0.2-0.69%.

4、水层特征:纯水层全烃无显示,和油气接触过的水层分三种情况出现,即甲烷含量100%;甲烷加

氢气100%;非烃气含量100%(常有H2+CO2=100%)。它的特点是全烃显示值低,泥浆含气量低,地层含

气量处于水区或油水过渡带上,组份图解是大正三角形。总之CO2、H2是含水性的标志,但不是绝对的,

特别CO2,往往是油气的伴生气,如丘东、温吉桑油气田的CO2含量相当高。

5、油水层:全烃显示值>0.5%,或大于2倍的对比系数为气测异常井段,一般气体组份有两种,一

是组份齐全,含有H2和CO2;二是组份不齐全,含有H2和CO2。H2:1.86-12.97%;CO2:16.6-60.87%,组

份图解为小正或中正三角形,含量图解低-中值。

6、重质油、稠油层:油气比<50-100,ρ:0.85-0.99,粘度>100厘泊 ;气测显示值较低,重组份含量

少,有时仅C1、C2,但组份曲线有明显的反吹峰.

(三)、地化(岩石热解)录井

地化录井原理是在特殊热解炉中对岩石样品进行程序升温,使岩样中的烃类和胶质、沥青质在不同

温度下裂解、挥发,检测仪依次记录下各组份值S0、S1、S2和S2峰顶温度Tm a x,并计算推导出GPI、

对于储集层,其有如下意义:

S0(mg/g):单位岩石中所聚

集的气态烃含量(C7以前);

S1(mg/g):单位岩石中所聚

集的液态烃含量(C7~C33);

S2(mg/g):单位岩石中C33以

后的重烃、胶质、沥青质的蒸馏和裂解量;

Tmax:最高热解峰温(烃类物理性质判别参数);

地化录井在现场随钻分析岩屑、岩心样品,并能根据其值的大小直接判断油气显示和原油性质,并能判断真假油气显示。

1、储层含油级别定量划分法

地化录井利用原始参数S0、S1、S2的和P g直接将含油级别划分为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和油迹、荧光六个级别,标准见下表:对于稠油也可利用含油饱和度计算公式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值定量划分储层的含油级别。

吐哈盆地轻质油含油级别划分标准

吐哈盆地稠油层含油级别划分标准(P g法)

吐哈盆地稠油层含油级别划分标准 (含油饱和度法S oiL)

2、原油性质判别

地化录井利用参数P g、TPI和Tmax将原油性质划分为轻质油、中质油、稠油。

吐哈盆地原油性质划分标准

3、真假油气显示的判断

在常温常压下,300℃以后的组份不会大量损失,故轻烃损失仅对S0和S1含量有影响,而且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损失量越大,而S2含量却是稳定的,根据这一道理,地化录井仪可以定量测

出槽面油气显示和岩屑样品中的S0、S1、S2值,这就可以区分真油气显示不是污染物(混油泥浆)假显示。地层中的油气显示刚出露地表时间很短,轻烃损失量少,故测得的S0、S1值就大,而污染物已长期在常温常压下大量损失轻烃物质,故S0、S1值小。

4、储层孔隙度Φ和含油饱和度的确定

地化录井能随钻计算储层孔隙度Φ和含油饱和度,这对于钻井取心的储层早期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干样、湿样参数,选择合适的样品,就可计算储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

孔隙度:Φ=1-(2.3wf/2.7w)×100%

含油饱和度:S oiL=ρ岩×P g/(1000×ρ油×Φ)×100%

式中:W:样品重量mg;wf:样品热解氧化后干重(mg);

ρ岩:岩石密度(1.9~2.3g/cm3) (借用邻井试油资料)

ρ油:原油密度(0.92~96 g/cm3)(借用邻井试油资料)

P g:单位岩石中烃含量(mg/g)

如果随钻进行了PK分析,则直接引用其分析参数有效孔隙度:P有。

5、储量丰度、单储系数计算及产能预测

A:储量丰度计算:

Q储=K×(S0+S1+S2)×ρ岩×H/10(万吨/km2)

B: 单储系数计算

Q单=K×(S0+S1+S2)×ρ岩×1/10(万吨/km2.m)

C: 产能估算

Q产=H×Φ2×K×(S0+S1)×S/1400(m3/d)

式中:

H:为储层有效厚度(m)

ρ岩:岩石密度(g /m3)借用储层分析化验资料(1.7~2.3g/cm3)

Φ:油层有效孔隙度(电测或岩心分析%)

S:原油粘度校正系数

K:烃类恢复系数(据邻井区地化、试油成果资料反推)

6、用原始地化录井分析数据定量划分油水层

S0、S1、S2是现场地化录井所直接取得的储层分析数据,可定量反映岩石含油量的多少;TPI是派生参数,反映了原油油质的轻重。对于稠油层,这几项参数有如下意义:

S0(mg/g):单位岩石中所聚集的气态烃含量(C7以前)。这项参数可反映油层的能量大小,值越大,能量越大,也反映了储层上部盖层的密封好坏。对轻质油层,由于油质较轻,伴生气(凝析气)含量较高,因而油层的地化分析值S0较高(0.6~3.0mg/g);对于残余油层和浅层油层(井深<1000m),由于是油气多次运移或油藏受破坏后的残留,储油层中轻质组份逸散殆尽,因而S0分析值较低,一般小于0.3mg/g;对于台南凹陷稠油层,由于在古时期盖层遭受风化剥蚀、油气二次运移分配、地层水冲刷、生物降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轻质组分偏低,油层能量也较低。(S0:0.01~0.31mg/g)。

S 1(mg/g):单位岩石中所聚集的液烃含量(C 7~C 33)。这是指示油层的主要参数,反映了岩石中可流动烃的含量,在评价油层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其值越大,油层越好,产能越高。对轻质油层:S1:1.5~7.0mg/g ,台南凹陷稠油层:S1:10.0~45.0mg/g 。

S 2(mg/g):单位岩石中C 33以后的重烃、胶质、沥青质的裂解量,一般来说,其值越大越不好,高含量会引起原油油质变稠,造成产能降低,成为“死油”。

TPI(油气比)、 (轻重比):这两项参数均反映了油质的轻重,可帮助我们在评价油

藏时,了解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是“上轻下重”,还是“上重下轻”;也可帮助横向追踪油气运移指向(多井评价)。在油、水层解释中,该参数也很重要,不管含油丰度多大或多小,还得要看TPI 的大小与变化规律来判断是否是油层。

基于上述参数特征,我们分别制定了吐哈油田轻质油层、稠油层地化原始数据划分油水层的标准。

吐哈盆地油、水层划分标准 (轻质油)

(稠 油)

备注:1.含油水层是指残余油层;干层是指油干层,无自然产能。

2.解释时,应以参数S 1为主,次为S 2,结合TPI 进行解释。

7、地化录井解释图版及解释方法

①“T-P g ”图版:

本图版有两项参数:储层油气比TPI 和单位岩石中热解烃总量P g 。其含义如下:

T : 即TPI →反映了原油性质; P g :反映了岩石的含油丰度(mg/g)。

这种图版的建立主要立足于现场及时进行单

层多点评价,其特点是既考虑了岩石含油丰度,又考虑了原油油质轻重对产能的影响,因为含油丰度高不一定出油,还要考虑油质的影响,油质太重,会成为“死油”。这两个因素互相

影响、相互补充。该图版价值区是在地化参数与试油结论对比分析、归纳后总结出来的,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符合率。

S0+S1

S2

②.“Φ-P g ”图版(见图13)

该图版是建立在含油饱和度基础之上,其理论公式为:

SoiL (含油饱和度

)= (ρ岩

×P g )/ (Φ×ρ油×1000

) 式中:ρ油

为原油密度,其变化范围较小,一般在0.90~0.99(g/m 3

),ρ

为岩石密度,一般在1.9~

2.3(g/m 3

)。我们把ρ岩和ρ油看作常数,从而制定出“Φ-P g ”油、水层划分图版,该图版为地化解释评价中经典型图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因为它既考虑了储层中的烃含量,又考虑了储层的物性,使评价结论更为准确。在现场解释时,孔隙度采用PK 分析成果(也可用地化计算Φ值)。目前该图版在稠油层的油、水层解释中应用较好,具有较高的解释符合率。 ③.地化亮点评价方法

该方法是从地震亮点找油技术引申而

来,亮点找油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抓清油气层的主要特征,直接做出结论。因而亮点找油技术有两大要素:一是要有一段连续测量或分析的数据背景,这个背景是亮点的前提;二是要有反映油气层的主要特征参数。从近年的地化评价实践来看,油气层的地化参数S O 、S 1、S 2 显示特征已经比较清楚,一般来讲,油层的(S 0+S 1+S 2)比较高,且轻重比(S 0+S 1)/S 2也比较高,而对于残余油层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因而我们可以确定(S 0+S 1+S 2)和(S 0+S 1)/S 2是反映油气层的主要地化特征参数,下面我们就可从这两参数着手;

m =S 0+S 1+S 2 反映储层含油气丰度(mg/g) B =(S 0+S 1)/S 2 反映原油油质轻重

这两项参数均体现出了油气层特征,那么它们的综合体现p=m.b 则更突出了油气层特征,在曲线上呈现明显的异常。

因而p 点称之为地化亮点。通过对台南凹陷油层、水层的地化资料进行亮点分析发现,规律明显、分离效果较好,油层均能在亮点曲线突出表现同来。

依照目前资料分析,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标准如下:

轻质油: 油层:p ≥16 油水同层:16〉p 〉8 水层:(残余油层):p ≤8 稠 油: 油层:p ≥35 油水同层:35〉p 〉18 水层:(残余油层):p ≤18

由于亮点p 的计算直接从现场湿样分析数据获取,勿需引用其它参数,因而p 值获取简单,基本与S 0、S 1、S 2同步。

亮点曲线评价油气层的特点是:

(1)便于纵向对比,直接发现油气层

(2)可以劣中选优,提出可能油气层层位

④.“Δt-P g ”、“Δt-T g ”曲线图定量分析、定性解释评价方法:

前面的图版虽然有较高的解释符合率,但其参数Φ和P

g

是用平均法取值,由于以点带面,掩盖了

岩石含烃量和岩石物性的微观变化特征,使其对储层的认识、评价受到了限制。

在储层含油性解释及评价中,地层电阻率R 是一项很重要的参数,人们往往根据储层电阻率的高低来初步评价含油性的优劣。但由于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往往不取决于储层含油性单一因素,其它如地层水矿化度、矿物组成及储层物性特征也都是影响地层电阻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不加以区别及研究,单凭地层电阻率及其它相关定性描述来判断储层含油性,那么普遍存在的低阻油层将会漏失;而热解参数与地层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曲线的结合使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问题。

此方法是测井解释“微差识别”法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主要是在绘制1:200的地化棒图(油气显示段)的基础上,从组合测井曲线中抽取“Δt ”声波时差、深侧向(R)、密度、自然伽玛曲线等,然后仔细分析地化参数P g 与时差、密度曲线的响应特征。

此方法的理论指导主要是含油饱和度公式:

S oiL (含油饱和度)=

式中P g

和Φ的关系可表明:

A :水层或干层的基本特征:孔隙度的增大对应着P g 值的减小或无变化;

B :油层的基本特征:孔隙度的增大对应着Pg 值的增大;

C: 残余油层的基本特征:孔隙度的增大对应着Pg 值的减小,这种特征可归结为孔隙度曲线与P g 地化曲线的尖凹对应性。

▲.水层、干层和残余油层

声波时差(孔隙度Φ)曲线与P g 地化曲线呈对应的相同方向变化,尖对尖,凹对凹,这种特征称之为“相向对应”特征。 ▲.油层

声波时差(孔隙度Φ)曲线与P g 地化曲线呈对应的相反变化,凹对尖,尖对凹,这种特征称之为“镜像对称”特征。

过玉东1井、艾参1井、胜北8等井的应用,这种解释方法对识别油层和微观分析含油丰度在储层纵向的变化有独到之处。对于油层:时差值大的层段(物性好);地化参数值较高;而对于残余油层,由于遭

受水洗的缘故,时差值大的层段(物性好),地化值反而呈现低值(水洗彻底),如艾参1井,井段2155.66~2193.60m ,玉东202井上油组2843.2~2878.2m 就具有以上残余特征。

同样的解释原理,我们在气测录井解释方面,建立“Δt-T g ”解释方法(T g 代表气测全烃)。如

ρ岩×P g

Φ×ρ油×1000

胜北8井2954.6- 2983m 。

从气测录井来看,1号层是本井显示最好的层段,有效显示厚度4m ,全烃高达2.58%,但和2号层相比较,甲烷相对百分含量相对较低,物性稍差。2号层虽然甲烷相对百分含量较高,但全烃值较低,物性好,有效显示厚度仅1m (2967-2968m )。 从1、2、3号层宏观来看,体现出“物性差,含油性好;反之则差”之特征。且2、3号层显示有效厚度较薄,并位于层之顶部。因而综合解释为残余油层,后试油为低产水层。

(四)、OFA 、QFT 定量荧光录井

荧光录井技术的应用有近60年的历史,其方法是将样品

放在紫外光下观察样品的荧光颜色和强度,进而确定其是否含油。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制约较明显,可靠性较差,其原因在于许多种石油其荧光都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对台南凹陷稠油油藏,由于受油质“密度大、粘度高、沥青、非烃含量高”的影响,荧光录井中“消光现象”较为严重,肉眼几乎见不到荧光显示,而OFA 、QFT 荧光分析则能精确地确定岩屑和岩心内的石油含量(荧光强度与样品内的石油含量成正比)。其结果可绘制于随井深变化的录井图上,从图中可看出随井深变化的石油浓度。从国内外OFA 、QFT 的应用实践表明,它是一种检测液态烃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检测到常被常规泥浆录井漏掉及难以用电测识别的油层,只要能取到有代表性的地层岩样,应用OFA 、QFT 法就能检测到地层内的石油含量。

QFT 、OFA 定量荧光分析技术优势:

(1)定量荧光分析仪具有简便、快捷进行荧光检测的特点。每个样品仅需几分钟便可完成含油情况的测定,并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2)能消除来自钻井液添加剂污染、矿物发光等的干扰,有利于真伪显示的辨别,计算机可快速提供相应的图谱和数据,给出信息量多,自动化程度高。 (3)直观、准确、定量分析地层中的单位含油丰度,灵敏度高。

(4)判别原油性质,更有利于辨认轻质油、凝析油。

(5)通过大量的岩样检测,可借助定量荧光分析图谱进行油源对比,分析、鉴定生油岩,指导勘探开发部署。

3000

主要参数及物理意义:

1)、原油荧光波长(λ):原油中荧光物质所发射荧光所对应的波长,其所反映的为原油中组成份的不同,单位(nm)。

2)、原油荧光强度(F):原油中荧光物质所发射荧光的强弱,其所反映的为同一原油样品中不同组成成分含量的高低。

3)、相当油含量(C):单位样品中荧光物质相当于原油的量,其所反映的为被测样品中的含油丰度,单位(mg/l)。

4)、荧光对比级别(n):单位样品中含有的荧光物质所对应的荧光系列对比级别。

5)、油性指数:原油样品样品中不同荧光物质荧光强度的比值,其所反映的为该原油样品不同原油成分的含量,代表原油密度,反映原油性质。

吐哈油田定量荧光油气水层划分标准

气层、凝析油层在定量荧光分析图谱上表现为曲线呈明显双峰,第一个峰波长在310一330nm左右,不超过330nm,荧光峰值F1相对较大,第二个峰波长在350一370nm左右,不超过380nm,荧光峰值F2相对较小,380nm 以后不出峰即F3没有,F1/F2≥0.8,含油浓度<40mg/l,荧光级别<8级,含油级别一般为荧光甚至低于荧光级别。

油层在定量荧光分析图谱上曲线一般为双峰,主峰波长一般在350一370nm左右,第二峰波长一般在310一330nm左右,F2较大,F1较小,F3很小,F2/F1>1.20,F2/F3>2,含油浓度>40mg/l,荧光级别>8级。

油水同层、含油水层在定量荧光分析图谱上曲线一般为单峰,主峰波长一般在360nm左右,F2较大,波长310一330nm左右、380一400nm左右基本不出峰,若出峰F1、F3也很小,,F2/F1>2,F2/F3>2,含油浓度>40mg/l,荧光级别>8级。

水层(这里是指有显示的水层,大部分水层无显示)在定量荧光分析图谱上表现为曲线为不明显双峰,波长在310一330nm左右基本不出峰,即F1基本没有,第一个出峰波长在350一370nm左右,F2相对较大,第二个出峰波长在380nm以后,F3也相对较大,F3/F2≥0.8,含油浓度<100mg/l,含油级别<9级。

以上说明油气水层在定量荧光分析中荧光波形、出峰波长、荧光峰值、峰值之间的比值、含油浓度、荧光级别、含油级别是不相同的,存在一定差异,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定量荧光分析可以定性判断油气水层。

红南油田原油荧光图谱

神泉油田原油荧光光谱

鄯善油田原油荧光光谱

丘陵油田原油荧光光谱

鲁克沁稠油原油荧光光谱

为了更好的推广OFA定量荧光分析技术,我们先后取得了神泉油田、鲁克沁稠油、红南油田、丘陵油田、鄯善油田的原油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了分析对比。

(五)、热解气相色谱录井

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判断储集层性质的理论依据是:储层在沉积及成岩过程中,孔隙体积中充满了原生水。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和各类细菌,地下水动力作用越强,氧的含量就越高,以氧赖以生存的细菌越发育,后期运移至储层中的烃类占据的只是部分有效孔隙的空间,另一部分有效孔隙体积和死孔隙体积之中,还是充满了原生水,这部分水与占据有效孔隙体积的油气接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水中的氧和细菌就与烃类发生菌解和氧化作用,从而形成一定量的色谱柱无法细分但却能检测其总体含量的未分辨化合物。储层水动力作用越强,孔隙体积中水的含量越高,氧的含量也就越高,细菌就越发育,氧化和菌解作用也相应地就越强,生成的未分辨化合物的含量要较试油测试产纯油的储层高出几倍。此外,试油测试产纯水的储层烃的浓度低,多以溶解烃的形式存在,其谱图特征也很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谱图形态、未分辨化合物含量、碳数范围等特征定性描述储层。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各种储层的组分峰图,它们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及提供不同的地化参数,因此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储层的情况。在地质应用方面,热解气相色谱录井主要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1、鉴别真假油气显示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为了预防钻井工程事故,获得较快进尺,在钻井液中加入的添加剂越来越多。这

些添加剂大部分为有机物质,对岩屑和井壁取心造成污染,为正确判断油气层和评价油气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鉴别真假油气显示的工作非常重要。 钻井液添加剂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钻井过程中,由于膨胀性地层的缩径和疏松性地层的垮塌,常常造成卡钻事故,所以在钻井液中加入原油、柴油和有机解卡剂。

②一些特殊评价井,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储层免遭污染,通常采用油基泥浆钻井,给录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③由于钻井工艺需要,在定向井、丛式井及水平井的钻井过程中,常常使用有机添加剂和混油钻井液,这给储集层油气显示的识别及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应用热解气相色谱录井鉴别真假油气显示的原理是:任何有机物质都可以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有机物质不同,组分出峰也不同,就象人的指纹

一样。泥浆中加入的不同有机物添加剂,可分析不同的色谱峰。我们可以把各种类型的添加剂都作出它们的色谱分析谱图,作为比较的标准谱图。假如某种有机添加剂与一种油气显示混合在一起时,分析出来的色谱图就有两者重叠峰的特点,将此重叠峰与各自的标准谱图比较,就很容易识别真假油气显示了。国内一些研究人员采用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曾对27种常见添加剂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15种添加剂对岩屑录井影响较大。

因此,根据添加剂的指纹热解谱图,并利用热解气相色谱录井仪来分析岩样,可快速、有效的排除样品污染对录井工作者地质解释造成的干扰。

各种添加剂和原油热蒸发烃图形对比

2、判断储集层原油的性质

储集层中的不同油气藏:天然气、凝析油、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即稠油),这些油气藏是以烃类系统在地层中存在的状况来划分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均以过渡状态存在,无明显的界限。要想勘探、开发和利用好这些油气资源,必须清楚它们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地下储存状态和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变化。油气组份综合评价仪均可以给出它们完整的组份谱图,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谱图很容易鉴别各种油气藏的详细情况。 ①天然气

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气态烃,甲烷含量一般在60%以上,干气藏甲烷含量高,有少量的C 2以上的组份。湿气藏含有一定量的C 2-C 5组份,甲烷含量偏低。 ②凝析油

凝析油就是轻质油藏和凝析气藏中产出的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窄,主要分布在nC 1-nC 20,主峰碳nC 6-nC 8。 ③轻质原油

轻质原油组份峰主要特征是:轻质烃类丰富,正构烷烃碳数主要分布在nC 1-nC 28,主峰碳nC 9-nC 12。 ④中质原油

中质原油组份峰主要特征是:族组份中饱和烃含量丰富,正构烷烃碳数主要分布在nC 1-nC 32,主峰碳nC 15-nC 25,∑C 21-/∑C 22+比轻质原油小。 ⑤重质原油(稠油)

重质原油分为三种类型,I 类组份峰主要特征是:原油轻重组份大多分为两段,异构烃和环烷烃含量丰富;II 类组份峰主要特征是:异构烃和环烷烃含量较多;III 类组份峰主要特征是:胶质、沥青质含量特别高,链烷烃含量特别少,有“地沥青”之称。 3、判断储集层性质

油水层的区分对于决策钻井、降低钻井成本都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可以精确定位油水层。 ①识别油层

此处所说的油层是指试油测试只产油而无其它流体产出的储层,这类储层的存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单层储层均质性强,孔渗物性好,含油饱和度值高,含水饱和度值低,多在束缚水范围内,故试油产纯油;另一类是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渗物性差,

以亲水为主的矿物,

油层谱图

颗粒骨架对水的运移阻力大,即使含水饱和度很高,含油饱和度很低,如果不改善通道,试油测试也

只产纯油。这类储层的组分流出曲线特征明显,它们都具含油特征,碳数分布范围宽,为nC

13-nC

32

左右。主峰碳nC

19-nC

23

,正构烷烃组分齐全,呈规则梳状结构。由于含水量相对较低,氧化和菌解作

用弱,形成的未分辨化合物的含量低,基线较平直。

②识别油水同层

这类储层油水混相共存,含油饱和度大于残余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这类储层样品其组份流出曲线具有与纯油层相似的特征。它们也都具有含油特

征,碳数分布范围宽,为nC

14-nC

32

左右,主峰碳nC

21

-nC

23

正构烷烃组分齐全,呈规则梳状结构。

与纯油层组份流出曲线不同的是,这类储层由于水的含量高,水动力强,水与油的接触关系密切,而导致原油的菌解和氧化作用强烈,形成的未分辨化合物含量高,基线具明显的穹隆状。

③识别含油水层

这里所说的含油水层是指具含油产状,但含油饱和度

底,多在残余油饱和度范畴,这类储层多数具有较好的孔渗

物性,所含原油既可以是凝析油,轻质原油,又可以是中质

油或重质油。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原油,由于丰度值底,其原

油组分组成中的轻质组分多以溶解的形式存在,碳数分布范

围窄,为nC

8-nC

20

左右,主峰碳<nC

12

,其组份谱图特征

相当明显,主烽碳明显,正构烷烃组份不全,分布呈不规则状或马鞍形。基线下的未分辨化合物含量高低不等。

④识别气层

这类储层依据甲烷的含量又可分为湿气和干气。干气由于甲烷气的易挥发性,气相色谱无法定性检测和区分。而湿气除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外,还含有一定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这类气体多与凝析

油相伴生,这类储层样品其气相色谱流出曲线具有碳数范围窄,多在nC

2-nC

20

左右。其正构烷烃分布

规则呈尖梳状结构,基线下未分辨化合物含量低,基线较平直。

⑤识别气水层

这类储层气水没有产生重力分异,气以溶解烃的形式存在。这类储层组份流出曲线具有与纯气层的组份流出曲线相似的特征,碳数分布窄,多在

nC

14-nC

20

左右,其正构烷烃分布呈规则尖梳状结构,

不同的是水的含水量高,水动力作用强,氧化和菌解作用相应也较强,生成的未分辨化合物含量高,基线多呈明显的穹隆状。

⑥识别油气层

这类储层油质较轻,多含溶解气,在试油测试过油水同层谱图含油水层谱图

程中,地层打开后,压力下降,溶解气析出,因而油气同产。其组份流出曲线也具有含油特征,碳数范围较中质油层提前,为nC 5-nC 30左右,正构烷烃组份齐全,呈规则梳状结构。由于水的含量底,且束缚水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油水接触关系密切,因而氧化和菌解作用弱。基线下的未分辨化合物含水量低,基线较平直。 4、确定各单层原油的产状

目前大多数油田的生产井多为混层或多层开采,如果要求单层产量、决定注水层位或判断窜层情况等问题,即了解单个储集层情况,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同层的原油虽然正构烷烃分布可能相似,但异构、环烷烃等却多少存在差别,各单层油、窜层油和混层油都有各自的组份特征谱图,如同前述鉴别真假油气显示一样,这些判别可以用原油所含化合物的绝对浓度或相邻化合物的峰高比值表示。当几个单层的油混合时,

就可以根据各单层油所含化合物的浓度(或比值)的变化关系确定各单层出油贡献,能够比较容易地识别各单层油的情况,从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5、对焦油垫的特征及位置研究测定

焦油垫主要代表原地不可采的油,也代表低渗透率油藏内阻碍原油流动的屏障或遮挡物。焦油垫定义为富含沥青质的石油带,与上覆石油柱间有成分突变的界面,焦油垫常分布在接近地质不连续界面,例如油水界面或渗透率突变带。焦油垫的分布直接影响储油层的质量,因为它代表原地不可采石油,代表低渗透率储层间的流动隔层,轻质油气藏在采油过程中发生的脱沥青作用也产生焦油垫。焦油垫是沥青质富集带,其一般厚度在十几米左右,是高浓度的含N 、S 、O 元素的大分子化合物。小焦油垫(10cm ~1m )在轻质油藏中普遍存在,是油藏中的沥青质沉淀所致。其成因是石油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引起沥青质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原油热降解作用和油柱中增长的气体溶解作用也会形成焦油垫。对焦油垫的分析和研究,与油田开发和可采储量的计算都有着重要意义。

6、其它方面的应用

在确定烃源岩排油厚度,了解排油效应,划分成油类型、母岩类型、成熟度等方面的工作中,应

用油气组份综合评价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

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定量、定性解释标准

1、储层热蒸发烃组份分析地化定量解释标准

利用热蒸发烃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含烃量,并结合储层孔渗资料,有助于区分水洗油层、细菌降解油层、非生产层、生产层、凝析油层、产气层。

储层热蒸发烃组份分析地化定量解释标准

2、储层热蒸发烃组份分析地化定性解释标准

水洗层:

碳数分布范围较宽,为nC12-nC34,主峰碳为nC21,与生产层相同。ΣnC21-/ΣnC22+、ΣnC17-/ΣnCn、ΣnC30+/ΣnCn比值分别为0.94、0.35、0.13,都相对大于生产层,更有别于另外四种储层。

细菌降解或氧化层:

孔、渗物性值高,正构烷烃梳状结构不发育,谱图呈锯齿状,主峰碳为nC17,碳数范围为nC9-nC24;ΣnC21-/ΣnC22+、ΣnC17-/ΣnCn比值高,分别为7.06、1.25;显示出较多的低含量异构烷烃类;主峰碳数和含量与其它五种储层砂岩谱图相比有相反的变化规律;其Pr/Ph、Pr/nC17、Ph/nC18比值呈高值,分别为1.23、0.54和0.55,比较明显区别其它产层。

非生产层:

碳数分布范围窄,为nC14-nC24,主峰碳nC17,非生产层含量小于0.01mg/g,ΣnC21-/ΣnC22+比值3.37,大于生产层。

生产层:

综合录井

综合录井技术 综合录井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活动中的钻探过程。它不仅在新区勘探过程中对参数井、预探井、探井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对老区开发过程中的开发井、调整井的施工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由于综合录井技术是多学科、多技术集成的高新技术集合体,因此它在施工现场所获取的大量参数、资料信息并不只是为单一用户服务。也就是说:获取的钻井工程信息既可以供钻井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供地质技术人员使用:同时,获取的地质信息也同样为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共同使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利用、资源共享的。 总体讲,综合录井技术在油所勘探开发中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利用综合录井开展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包括岩性的确定、地层划分、构造分析、沉积环境分析、岩相古地理分析及以单井评价为基础进行区域对比。地层评价是勘探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 在勘探过程中,利用综合录井收集的大量资料可以有效地进行随钻地层评价。综合录井使用MWD、FEMWD(随钻地层评价仪)获取的电阻率、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岩石密度等资料,配合岩屑、岩心、井壁取心,泥(页)岩密度、碳酸盐含量等资料,参考钻时、转盘扭矩等参数变化可以建立单井地层剖面、岩性剖面及单井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利用综合录井计算机系统的多井对比(Multiwell)软件可以进行多达22口井的对比。随钻进行小区域的地层对比,建立区域构造剖面,据些进行随钻分析、及时修改设计、预报目的层、卡准取心层位和古潜山顶面、确定完钻井深。 2.进行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是勘探活动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油气资源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勘探效果。资源评价搞的好,有利于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效益,减少探井钻探口数,有助于加快勘探的步伐,从而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录井配套的各种技术和仪器设备可以在现场提供从单井油气层的发现、解释到储层的分析、评价,生油层的生油资源评价等一整套手段和方法,在钻探现场及时、准确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从单井评价到区域评价都可以快速进行并能及时作出评价报告,供石油公司使用。 1)及时、准确发现油气层 发现油气层是资源评价的基础。综合录井技术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检测、发现钻井中油气显示,在一般的岩屑录井、岩心录井、荧光录井的基础上,综合录井使用气测录井包括定量脱气分析、岩屑残敢分析、VMS真空蒸馏脱气分析、岩石热解分析、定量荧光分等方法及时有效、准确地发现油气显示。特别是ALS-2型综合录井仪分析菘灵敏度已达10 ,组分测量从C1到C5,整个分析服周期仅需1min ,大大增加了气测灵敏度采样密度,有利于薄层、微弱油气层的发现。由于使用了QFT(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Technique)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和QGM(quantitative Gas Measurement)定量脱气分析技术使油气层的检测由过动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检测,大大提高了油气层发现率和解释精度。 除了上述方法外,综合录井还采集有钻井液、电阻率、温度、流量、泥浆池体积等参数进行井下流体的分析、判断,以发现油气显示。 2)油气层解释 利用综合录井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油气显示,而且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手段进行油气层的综合解释,大大提高了现场资料的运用效果。 综合录井使用岩屑(岩心)含油显示描述、荧光观察、热解色谱、分析资料、钻井液性能变化情

地质录井基础培训教材

地质录井基础培训教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质录井基础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钻井工程 勘探开发深埋地下的油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勘探或开发都离不开钻进. 钻井是利用机械调和与工艺技术构筑地下地质体与地面通道的工程,是一项最重要的油田基本建设工程。 打井的目的是勘探开发油气层,一口井有数千米深,油气在哪里不通过地质录井是说不清的。而地质录井又是随钻进行的,不了解钻井工程的基本知识,不熟悉钻井工艺流程,也就无法搞好地质录井。因此学习和掌握钻井工程的基本知识,是钻井地质工的必修课程。下面就钻井工程中有关的钻机、钻具、钻井液、钻井技术、常见事故、完井作业及工程质量等作简要介绍。 一、钻机 钻机包括(1)提升系统(2)旋转钻进设备(3)动力驱动设备(4)传动系统(5)钻机底座(6)循环系统(7)控制系统。 二、钻具 钻具是钻井井下工具的简称。它包括方钻杆、钻杆、钻铤、配合(转换)接头、稳定器、井眼扩大器、减震器、钻头以及其它井下工具,如井下动力钻具,取心工具、打捞工具等。钻具水龙头以下,钻头以上所有下井钻具连接成的钻具串组合。 钻具可分为三大部分:即方钻杆、钻杆和下部钻具组合。 1.钻具丈量

图1-6 各类钻头 钻具丈量是确保钻井井深准确的首要条件,所以钻具的丈量对地质录井 人员来讲是基本功。根据钻具的常用组合和下井钻具顺序介绍:(1)钻头:应从刮刀片顶端、牙轮的牙齿顶端、取心钻头顶端或磨鞋底面丈量到丝扣以下的台阶(母扣量到顶端),见图1-6。 (2)钻铤和钻杆:钻杆和钻铤的长度均从母扣一端的顶端丈量到公扣丝扣的台阶处。见图1-7。 (3)接头:与钻杆的丈量方法相同,因其使用频繁,又不被人们注意,往往是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应有专门记录。 (4)方钻杆:其作用是传递扭矩和工作时承受全部钻具重量。对地质录井

综合录井工技术文件

综合录井工 一、理论知识考试(占总成绩30%) 以《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综合录井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为参考书目,结合生产实际命制试题。采用笔答闭卷方式进行,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题量及其分值分配如下: 二、实际操作考核(占总成绩70%)。 项目一:碎屑岩岩屑描述 1.考核说明 岩屑描述测试综合录井工现场描述岩性的操作技能,它要求综合录井工根据岩样的岩石学特征和含油气情况准确进行岩性定名,并能对岩样的岩石学特征和含油气情况进行合理描述。

主要测试操作者岩性定名和描述水平。 2.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实际操作;考试时间为30min。 说明:所选岩样具代表性,岩样不低于5种。3.评分标准 评分表(按5种岩性) 4.工具及材料准备

项目二:现场突发情况(如井喷、井漏、钻遇硫化氢等)的应急处理 1.考核说明 现场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是测试地质工在现场敏锐发现、综合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操作技能,它要求地质工具有较高的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现场应急处理方案。主要测试技能: (1)测试操作者对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测试操作者对各种现场应急处理方案的实际运用能力。 2.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实际操作;考试时间为50min。 3.评分标准 现场突发情况(如井喷、井漏、钻遇硫化氢等)的应急处理项目评分表

项目三:采集不到绞车传感器信号故障判断 1.考核说明 绞车传感器在现场录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录井系统采集不到绞车信号时,要求录井工掌握其工作及采集原理,通过分析故障现象,及时准确判断并排除其常见故障。主要测试技能: (1) 测试操作者对绞车传感器供电电路流程及各点电压好坏的检测能力; (2)测试操作者对绞车输出信号好坏的检测能力; 2.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实际操作;考试时间为20min。 3.评分标准 绞车传感器采集不到信号故障判断项目评分表

录井技术培训教材

吐哈录井技术在油田勘开发中的应用从吐哈地区目前录井技术现状来看,各种录井方法均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反映井筒地质信息, 实时地为油气层监测提供最佳服务。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利用综合录井仪,通过随钻地 层压力、钻井液、气体色谱参数实时监测再结合常规地质、地化、QFT 、PK、OFA、热解气相色谱录井 技术,均能较好地完成油田勘探开发中的油气层监测与评价任务。为油气勘探开发和钻井施工提供决 策依据 一、油气实时监测与评价 (一)、常规地质录井 主要是取全取准岩屑、岩心资料和荧光录井资料。这是现场地质录井鉴别油气显示的最基本方法, 也是最基础、最直观的方法。其以岩屑、岩心为实物,以闻油气味、看颜色、看结构、看构造;浸水 试验、滴水试验、荧光直照、滴照、浸泡、系列对比等为手段划分含油级别,快速准确地判断油气显 示。 岩屑录井 岩屑录井是油田地质工作的基础,任何探井均需要进行岩屑录井。它是建立地层剖面、了解地层 层序、岩性组合、油气水显示的重要手段。捞取岩屑应首先观察有无油气味及冒气泡和油花现象,发 现有气泡和油花处,立即挑选出含油岩样来,擦净保存,以便进行荧光检查和描述用。在冼样时不能 冲冼,放水时不能溢出砂样盆,以防含油岩屑冲漂丢失,放水满过岩样即可进行轻晃漂冼。选样时也 要观察有无冒气泡和油花现象,一但发现立即取出油砂样保存。在挑样描述时,应综合分析各种资料, 要仔细观察挑选砂样,注意有无油气味。对岩屑表 面呈黄色、浅黄色、黑色、褐色、棕褐色的砂样均 要挑选出来进行详细的荧光检查。 荧光录井 荧光录井是录井现场工作的重点。其方法是将 样品放在紫外光下观察样品的荧光颜色和强度,进 而确定其是否含油。在现场其又分为荧光直照、滴 照、浸泡、系列对比五过程。虽然这种方法仍在使 用,但受人为因素的制约较明显,其原因在于许多 石油其荧光都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众所周知,吐哈的原油主要为轻质油(凝析油)及稠油。对于轻质 油(凝析油)其在紫外线下荧光的最大强度已超出肉眼的观察范围;对于稠油,由于油质较重,容易产 生“消光”现象,因而对于一些荧光显示较差或肉眼观察不到荧光的油层,随时可能在录井中漏失, 从而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推广应用新一代荧光录井技术(QFT、OFA)势

《地质录井应用》课程标准

地质录井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地质录井应用课程代码:01007092 适用专业:钻井工程技术课程学时:32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钻井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录井的基本方法,利用地质录井资料指导现场钻井过程,结合测井资料进行油气水层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建立地层柱状剖面图。使学生具备钻井工,地质工的职业素质,满足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就业奠定基础。 前修课程: 油气藏地质分析及应用 后续课程: 钻井施工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知什麽是地质录井,为什么要进行地质录井。 2.了解并掌握各种地质录井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3.地质录井技术在钻井过程中的应用。 4.绘制地质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 5.利用地质录井资料判断油气水层。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能够利用岩屑和岩心资料确定地层岩性、划分储集层。并进行储层地质描述; (2)能够结合测井资料判别油气水层及沉积旋回的划分; (3)应用资料绘制地质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 (4)地质录井资料在地质综合研究中的应用。 2. 方法能力 (1)地质录井过程是一个资料采集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信息收集的方法和去伪存真的能力; (2)完井过程要绘制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及逻辑能力;

(3)编写完井地质总结报告可提高学生的系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3. 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意识; (4)认同石油企业文化,坚持“三老四严”,对工作精益求精。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对油田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现场场专家共同对地质录井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参照地质录井工国家职业标准,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地质录井的工作流程,本课程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 (1)地质录井及其方法 (2)综合录井原理及资料应用 (3)录井新方法 (4)完井地质总结 2.教学组织设计思路 首先以真实的地质录井过程为背景提出教学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中明确各项工作任务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衔接关系。其次,在各项任务中获取资料信息的整理过程中应用实际图幅和文字报告明确实际收集的资料和整理后资料之间的关系。最终将资料采集,收集和整理的全过程系统化完成教学设计。该项教学属于实际应用教学,教学方法的采用比较灵活。 四、课程内容

电气技术培训教材

目录 前言 (3) 参考文献 (4) 第一章柜体 1.高压柜 (5) 2.低压柜 (9) 3.YK-12(40.5)变电站 (12) 4.YB-12(6)/0.4 小型箱式变电站 (14) 5.三箱、控制台 (15) 6.交直流屏、PK 屏、计量屏、信号屏、模拟屏 (17) 第二章一次元件 1.高压断路器 (23) 2.低压断路器 (29) 3.互感器 (32) 4.隔离开关 (37) 5.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 (37) 6.电容器 (38) 7.变压器 (39) 8.其它 (41) 第三章二次元件 1.仪表 (43) 2.主令开关、按钮、指示灯 (46) 3.继电器 (47) 4.微机保护装置 (50) 5.变频器、软起动器 (52) 第四章线材类 1.铜铝排 (54) 2.控制电缆 (56) 第五章方案设计 1.高压成套方案设计原则 (57) 2.低压成套方案设计原则 (61) 3.方案设计示例 (63) 第六章二次设计 1.低压设计原则及示例 (67) 2.高压设计原则与示例 (72)

3.典型低压控制原理分析 (74) 4.典型高压控制原理分析 (77) 5.电气常识 (79) 6.电气保护原理分析 (90) 第七章质量检验 1.质量检验原则 (101) 2.成套电器检验常识 (102) 3.试验部分 (103) 4.售前与售后服务 (107) 第八章报价知识 1.报价分类 (110) 2.报价名词内容 (110) 3.成本核算常识 (110) 4.二次报价一般知识 (110) 5.无图报价依据 (111) 6.报价示例 (112) 7.母排价位计算参考 (113) 第九章供应与生产、调度 1.原材料供应与零库存管理 (114) 2.元器件供货周期 (114) 3.工程成本与生产成本的核算 (114) 4.工程生产时间的安排 (114) 5.协调供应与技术、质检与技术的关系 (114) 6.合同评审内容 (115) 第十章管理与技术分析 1.管理需要技术支持 (117) 2.管理思路符合产品特点 (118) 3.产品质量通过管理保障 (121) 4.技术需管理方法来实现 (122) 行业展望 (123) 同行企业 (124)

地质录井公司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 ——地质录井公司在胜利油田厂长(经理)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2012年11月) 地质录井公司主要担负着发现、识别、评价油气层,随钻工程检测等职能,是一家集钻井地质设计、工程(井位)测绘、录井技术服务、信息远程传输、资料解释评价、地质综合研究、录井设备研发于一体的专业化录井公司。近年来,公司经济总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幅,2011年突破5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二五”高起点开局,连年超额完成管理局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连续13年实现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AAA级示范单位和全国文明诚信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集团公司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油田劳动和谐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2012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地质录井公司按照油田“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稳中要进、进中求新”的发展主基调,积极推进“一业为主,双轮驱动,立足胜利、两翼推进”的发展模式(以录井技术服务为主、录井装备研发和

录井信息化为双引擎,在保障油田勘探开发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经济总量同比有了大幅增长,综合实力也取得较大提升。一是充分发挥支撑保障职能,服务油田增储上产能力有新提升。紧跟油田“三大战役”的推进步伐,合理调配人员、技术、设备等生产资源,强化一线技术支持,各项技术指标持续向好。深化录井技术应用,承办油田2012年开发录井技术研讨会,加强与各开发单位交流与协作,实现多专业、多领域的交叉集成,更好地服务于油田的资源战略。加强碳同位素、随钻地质导向等录井项目、新技术的应用和总结分析,逐步完善非常规井录井技术规范、技术系列和录井资料解释评价标准。强化西部实验室建设,开展西部新区各类复杂油气层的录井资料研究,完善西部新区综合解释方法和解释评价标准,为西部快上产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二是录井装备研发和信息化建设双轮驱动效应明显,核心竞争能力有新提升。以中石化录井装备制造中心为平台,研制录井无线传感器、开发波斯语录井软件和新一代综合录井仪软件,推广应用水平井钻井地质导向监测软件,进一步完善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索者”系列录井仪整体功能。4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完成国家863项目“石油井下录井技术与装备”的可行性论证,目前进入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阶段。录井设备检测资质进一步升级,取得了两项国家级计量标准

高级综合录井工培训教程和题库完整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 高级综合录井工

编审委员会 主任:磊祖岭金瑜 副主任:建华向守源朱长根 委员:职丽枫维明解树森申若霞纪安德王福丛冠新杰史殿华宫宝柱 王志国郭学柱绍胜孟洲丁传峰 丁文海积田庞宝森淑萍金淑华 万幸王远佳王奎一风华苟兴超 周官火王阳福许召瑞建国永疆 晓华丁守仁兴华富贵郭俊武 朝富巩朝勋林立马文英何明虎 贵祥伟国瑞忠文殿军 申泽袁连军志明洪光王存德

前言 为提高石油工人队伍素质,满足职工培训、鉴定的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中油股份公司人事部共同组织编写了这套石油天然气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 这套教材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参考《石油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编写,每工种一本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原则,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本教程是工人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技能水平,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学习材料。 本书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组织编写,宋庆彬主编,王松、绍明、中普、王成喜、王丽娟、玉新、甄建、王建社、培良、毅等参加编写,最后经集团

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终审,参加审定的人员有XXX单位XXX、XXX、XXX、XXX等。 编者 2002年3月 国家职业标准(综合录井工) 1.基本要求 1.1 职业道德 1.1.1 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1.2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认真履行各项职责; 1.1.3 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兢兢业业、能吃苦耐劳; 1.1.4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 1.1.5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现代机械技术培训教材

第六章机械技术 第一节概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就是说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由控制部件、接口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执行元件、机械传动部件、导向支承部件,以及检测传感部件等部分组成。这里所说的机械系统,—般由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蜗轮蜗杆副等各种线性传动部件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非线性传动部件、导向支承部件、旋转支承部件、轴系及架体等机构组成。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通常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提出以下要求: (1) 高精度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高精度是其首要的要求。如果机械系统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则无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它系统工作怎样精确,也无法完成其预定的机械操作。 (2) 快速响应性即要求机械系统从接到指令到开始执行指令指定的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这样控制系统才能及时根据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下达指令,使其准确地完成任务。 (3) 良好的稳定性即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此外还要求机械系统具有较大的刚度,良好的耐磨、减摩性和可靠性,消震和低噪音,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 本章将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分成机械传动和支承部件两大部分,分别介绍较典型的传动部件、旋转和导向支承部件等的总体布局、机构选型、结构设计的优化等基本问题。 第二节机械传动 一、同步带传动 同步带传动早在1900 年已有人研究并多次提出专利,但其实用化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同步带是一种兼有链、齿轮、三角胶带优点的传动零件,随着二次大战后工业的发展而得到重视,于1940 年由美国尤尼罗尔(Unirayal) 橡胶公司首先加以开发。1946 年辛加公司把同步带用于缝纫机针和缠线管的同步传动上,取得显著效益,并被逐渐引用到其他机械传动上。同步带传动的开发和应用,至今仅60 余年,但在各方面已取得迅速进展。 (一)分类 1 .按用途分 (1) 一般工业用同步带传动即梯形齿同步带传动(图6-1 )。它主要用于中、小功率的同步带传动,如各种仪器、计算机、轻工机械中均采用这种同步带传动。 (2) 高转矩同步带传动又称HTD带(High Torque Drive)或STPD带传动(Super Torque Positive Drive)。由于其齿形呈圆弧状(图6-2),在我国通称为圆弧齿同步带传动。它主 要用于重型机械的传动中,如运输机械(飞机、汽车)、石油机械和机床、发电机等的传动。

录井技术分类、机理及其应用

录井技术分类、机理及其应用 李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湖北武汉,470074) 摘要:井场信息化是现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需要。该文从录井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各种录井技术的分类、机理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录井技术及其信息在建立地质剖面、发现油气水层、储集层评价和钻井工程(例如监控方面)油气层保护等方面的的具体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录井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相信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录井信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以及推动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录井技术信息分类应用意义作用展望 0 引言[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广泛应用和统计地质学等一些边缘学科的创建,极大地提高了录井技术的应用程度,使得获取录井信息的方式和信息量不断增多。随着井场信息的不断丰富和信息化处理手段的提高,对录井信息进行整理和界定,正确认识他们在发现与评价油气层中的作用,不但对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录井技术分类方法[2]-[4] 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的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投资方、钻井施工、其他施工)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称为录井。录井工作在石油勘探中普遍存在,本文所讨论的录井特指石油录井。在我国,有石油钻井就有石油录井。录井分为常规录井、特殊录井和综合录井。常规录井技术主要指: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钻时录井、钻井液录井)、荧光录井、井壁取心等。常规录井以其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和获取现场第一手实物资料的优势,在整个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殊录井主要指非常规地质分析服务或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主要技术有岩石热解地球化学录井、罐顶气轻烃录井、核磁共振录井、定量荧光录井、PK录井等,均属实验室移植技术的推广。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定量化,获取的资料不仅用于发现和评价油气层,还可以用于生、储盖层的评价。综合录井仪录井技术主要包括随钻检测全烃录井、组分录井、非烃录井、工程录井。其特点是实现了仪器连续自动检测与记录,实现了录取资料的定量化,参数多,有专门的解释方法和软件,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自成系统,现已成为录井工作的主体。综合录井技术主要通过岩心录井、岩屑录井、气测和综合录井仪录井等录井方法获取直接反应地下情况和施工情况的多项资料。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信息量大,便于综合应用。同时,由于录井工作是随钻采集资料,随钻进行评价,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因此综合录井是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最及时的手段,是任何其他油气勘探方法都望尘莫及的。录井技术与其他勘探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信息及时、第一手资料多、现场应用快等特点。因此,录井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井筒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合录井仪器英文简介

仪器简介 I. Brief Introduction SL-ALS2.2综合录井仪是胜利地质录井公司设计生产的新一代录井仪器,主要由仪器房、气体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计算机及软件系统组成。 SL-ALS2.2 mud logging unit is new generation logging equipment which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Shengli Geologging Company, mainly consists of the cabin, the gas testing system,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ensors, computers and the software system. SL-ALS2.2综合录井仪实时采集分析钻井工程参数、钻井液性能参数、气体分析参数和有毒有害气体参数,并通过ALS-2.2软件系统最终实现钻井工况监测、油气快速发现评价和井场安全监控。同时结合岩屑录井、荧光录井、碳酸盐岩含量测定、泥页岩密度测定等辅助手段进行油气综合解释评价。 SL-ALS2.2 mud logging unit provides real-time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for drilling engineering parameters, drilling fluid property parameters, gas analysis parameters and toxic and harmful gas parameters, realizing drilling condition monitoring, oil and gas fast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as well as well site safety monitoring via ALS - 2.2 software. Meanwhile it combines supplementary means such as cutting logging, fluorescence logging, carbonate content measurement, shall density measurement etc to carry out oil and gas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SL-ALS2.2综合录井仪实时采集钻井工程参数包括:井深、泵冲、转盘转速、立管压力、套管压力、大钩负荷、扭矩以及顶驱传感器参数;钻井液参数包括: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温度、钻井液电导率、钻井液出口流量、钻井液池体积;实时分析烃类气体包括:总烃、烃组分(C1-nC5);实时分析非烃气体包括:CO2、H2S。 Drilling engineering parameters for real-time acquisition by SL - ALS2.2 mud logging unit include:depth, pump stroke, RPM, SPP, casing pressure, WOH, torque as well as sensor parameters of top drive system; Drilling fluid parameters include:mud density, mud temperature, mud conductivity, mud flow out and pit volume; Hydrocarbon gasses for real-time analysis include:total gas and components ( C1 - nC5); non-hydrocarbon gases for real-time analysis include:CO2 and H2S SL-ALS2.2综合录井仪以“高精密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集井场多种数据采集、显示、处理及解释于一体。标准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思想,使仪器适用多种类型传感器,并可通过WITS接收MWD等第三方仪器数据。人性化图形显示及录井参数记录,可实时采集和计算300多个录井参数,方便现场油气评价、解释和决策。具有数据采集量大、信息丰富、处理速度快、解释准确等优点。仪器软硬件配置及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钻井过程中集气测、钻井工程监测、钻井液及地质录井于一体的理想钻井监测系统。 SL-ALS2.3 mud logging unit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integrating multiple data acquisition, display,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at the well site; the standar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concept is accepted to make the equipment

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

地质录井的主要任务:根据井的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反映地下情况的各项资料,以判断井下地质及含油、气情况。 现场录井的主要方法: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综合录井、物化录井等。 常规地质录井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荧光录井、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钻井液录井。 地质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出、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钻时录井 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 补心高:转盘面到地面的高度。单位m。 方入:钻进时转盘面以下方钻杆的长度。单位m。 井深=钻具总厂+方入(转盘面至井底的距离) 钻具总厂=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其它钻具长度(扶正器、螺杆等) 到底方入=方钻杆有效长度-单根长(正常钻进中) 或=井深-钻具总长(下钻或换钻具时) 整米方入=整米井深-钻具总长 或=打完单根时的整米方入-新接单根长 钻时的概念: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通常1m记录一次,单位为min/m,是钻速(m/h)的倒数。把记录的钻时绘成曲线,对比分析所钻地层岩性变化称为钻时录井。 钻时录井的方法:有手工记录方法、简易计时法、钻时录井仪方法(综合录井仪)。 影响钻时的因素: 1.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 2.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 3.钻井措施与方法 4.钻井液性能与排量 5.人为因素影响 钻时曲线的绘制:录井队长应及时将钻时数据绘制在规定格式的录井草图上,采用透明方格厘米纸的背面,以纵坐标表示井深,单位m,比例尺1:500,横比例尺可视钻时变化大小合理选择,具体绘制方法按标准执行。 钻时曲线的应用:可以直观的反映地层可钻性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岩性的分层界面。在无电测资料或尚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结合录井剖面,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根据钻时的大小,既可以帮助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又能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提高钻头利用率,并改进钻进措施,提高钻速,降低成本。钻时录井的特点是简便、及时,钻时资料对于现场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很重要的。 碎屑录井 概念:地下的岩石被钻头钻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地面上,这些岩石碎块就夹岩屑,有长城为“砂样”。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为岩屑录井。通过岩屑录井可以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岩性、初步了解地层含油气水情况。由于岩屑录井具有成本低,简便易行,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和资

地质录井作业风险及措施指导书示范文本

地质录井作业风险及措施指导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地质录井作业风险及措施指导书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工作内容 1.1 搬迁 1.2 安装 1.3 正常录井 1.4 全脱分析 1.5 起下钻 1.6 电测 1.7 下套管 1.8 固井 1.9 拆设备 1.10 回场检修

2 风险评价 2.1 搬迁 2.1.1 钢丝绳断裂 2.1.2 挤伤、碰伤 2.1.3 物体脱落 2.1.4 特殊季节下中暑、冻伤 2.2 安装 2.2.1 挤伤、碰伤、绞伤 2.2.2 触电 2.2.3 高空落物 2.2.4 机械伤害 2.2.5 特殊季节:中暑、冻伤、雷击2.3 正常录井 2.3.1 挤伤、碰伤 2.3.2 触电

2.3.3 化学药品灼伤 2.3.4 爆炸 2.3.5 摔伤 2.3.6 特殊季节:中暑、冻伤、洪水冲击、雷击、食物中毒 2.4 全脱分析 2.4.1 触电 2.4.2 烫伤 2.4.3 玻璃器皿破裂造成伤害 2.4.4 钻井液腐蚀 2.5 起下钻 2.5.1 高空落物 2.5.2 触电 2.5.3 挤伤 2.6 电测

录井全过程

一、录井全过程 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 探井:①、基本数据 ②、区域地质简介 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 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 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 ⑥、取资料要求 ⑦、选送样品要求 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 ⑨、技术说明及要求 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 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 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 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 ④、邻井资料 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 ⑥、取资料要求 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 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 ⑨、附图及附表 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 (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 (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 (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 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 (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 (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 (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 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 ②、录井任务要求 ③、工程提示 ④、录井条件要求 (4)、录井条件检查:在录井前及录井过程中完成,开发井由大队负责,生产管理中心抽查;

DLS综合录井系统简介

#录井仪器# DLS 综合录井系统简介 董新魁* (中原油田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摘 要 该文简介了DL S 综合录井系统的软、硬件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特点,其中一些特点 代表了国外先进综合录井仪器的发展趋势。这对国内录井仪器的研制、改造和升级提供了一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综合录井仪 系统 特点 智能传感器 网络 钻具振动 检测 DLS 综合录井系统是由美国国际录井公司(International Logging Company)研制开发的,它与国外先进的ALS-ò和SDL 9000型综合录井系统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它是钻井过程中监测及指导钻井施工作业和进行油气水层检测与分析评价的又一理想设备。 一、硬件系统 1.增压防爆和电源 系统具有增压、防爆、隔离功能,并有可燃气体检测、自动断电系统,符合安全标准,适合海上和陆上的录井工作。输入交流电压380V 、440V 、460V 和480V 可选。 2.隔离模块和数据采集箱 采用P&F 及Turck 公司的产品,具备安全特性的信号处理模块,可防止因电缆故障或电打火造成的高压进入计算机系统,这是目前国外先进的录井仪通常采用的方法。它省去了国产仪器普遍采用的接口电路的信号处理环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同时使得仪器的维护保养更加简单。由它组成的数据采集面板,可采集32道外部模拟及脉冲传感器信号和6道采集计算机送来的信号,并处理成标准的2~10V 信号送至计算机。 3.智能传感器的使用 DLS 录井系统配备的传感器中大钩负荷、立压/套压和液压扭矩使用Rosemount 2088型压力传感器。温度、密度和电导率均使用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在原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微处理器而形成的。由于对信号采用了数字化处理,所以这种传感器的功能很强,使用更方便。除具有普通压力传感器的功能外,智能压力传感器还具有如下特点: (1)符合国际通用HART 协议。 (2)通过接口可与便携式校验装置连接,可完成更换工程参数单位、增加阻尼(滤波)、程 *董新魁 助理工程师,1964年生,1991年毕业于江汉职工大学测井专业,现在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技术服务大队工作。 通讯地址:河南省濮阳市。 邮编:457001。 电话:(0393)4828461转3033。 #61# 第12卷 第3期 录井技术

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

地质录井:随钻采集各项地质资料,实时发现、保护、评价油气层,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地质录井的主要任务:根据井的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反映地下情况的各项资料,以判断井下地质及含油、气情况。 现场录井的主要方法: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综合录井、物化录井等。 常规地质录井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荧光录井、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钻井液录井。 地质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出、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钻时录井 相关概念和计算公式 补心高:转盘面到地面的高度。单位m。 方入:钻进时转盘面以下方钻杆的长度。单位m。 井深=钻具总厂+方入(转盘面至井底的距离) 钻具总厂=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其它钻具长度(扶正器、螺杆等) 到底方入=方钻杆有效长度-单根长(正常钻进中) 或=井深-钻具总长(下钻或换钻具时) 整米方入=整米井深-钻具总长 或=打完单根时的整米方入-新接单根长

钻时的概念: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通常1m记录一次,单位为min/m,是钻速(m/h)的倒数。把记录的钻时绘成曲线,对比分析所钻地层岩性变化称为钻时录井。 钻时录井的方法:有手工记录方法、简易计时法、钻时录井仪方法(综合录井仪)。 影响钻时的因素: 1.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 2.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 3.钻井措施与方法 4.钻井液性能与排量 5.人为因素影响 钻时曲线的绘制:录井队长应及时将钻时数据绘制在规定格式的录井草图上,采用透明方格厘米纸的背面,以纵坐标表示井深,单位m,比例尺1:500,横比例尺可视钻时变化大小合理选择,具体绘制方法按标准执行。 钻时曲线的应用:可以直观的反映地层可钻性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岩性的分层界面。在无电测资料或尚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结合录井剖面,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根据钻时的大小,既可以帮助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又能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提高钻头利用率,并改进钻进措施,提高钻速,降低成本。钻时录井的特点是简便、及时,钻时资料对于现场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很重要的。

地质录井公司企业概况

企业概况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始建于1983年,是国内最早组建的专业化录井公司。经过30多年的励精图治,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录井行业企业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精良、服务项目最齐全、综合能力最强的专业化录井公司之一。市场已扩展至国内主要油气区以及蒙古、伊朗、印尼、墨西哥等亚洲、北美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胜利录井秉承“精益求精,卓越发展”的企业精神和“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一心一意关注员工利益”的经营理念,满足、超值的服务不断赢得用户的信赖和尊重,仅在国内外承担的诸如普光1井、CCSD-1井、红参1井、阿旺1井(ARN-1)等“1”字号井就多达150余口,充分彰显了胜利录井的综合实力。中国石油工业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地质录井分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一直设立在胜利录井。 自1984年以来,胜利录井在胜利油田本土共完成各类录井23800余口。在5400余口的钻探井施工中累计发现油气显示15.45万米/1.63万层,油气显示发现率99.5%以上;主动提出加深钻探70100米,在设计目的层外新发现尤其显示9705米/612层;通过建议提前完钻,共节约无效进尺近30.7万米;成功预报井漏、井涌、钻具刺穿、硫化氢等各类井下异常情况1990次;车西勘探项目历经16年的努力,相继发现了东风港油田和富台油田,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95万吨,控制储量1765.04万吨,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胜利录井始终坚持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录井技术系列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井位(工程)测绘、钻井地质设计、岩性地层随钻分析、油气水快速识别分析、非常规油气录井、随钻工程预警及地层压力评价、井场综合信息传输及应用、综合解释评价、综合地质研究、录井设备研发制造等10大技术系列30多项录井技术,基本实现了录井资料采集技术系列化,资料解释评价实时化,资料采集、传输、监控管理一体化,录井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化。 公司下设人力资源、技术监督、物资采办、法律合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拥有地质研究解释中心、信息中心、地质设计所、中石化录井装备制造中心研发机构,以及录井、测绘等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公司在册职工1500余人,拥有具备中石化资质的专业化队伍188支,各类录井设备共计300余台(套)。胜利录井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和独立知识产权的“探索者”系列综合录井仪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和使用,业已成为发现油气层、保护油气层的利器。 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AAA级信用企业和全国文明诚信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中石化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胜利录井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信心满满,正朝着“创建世界一流录井公司”的美好愿景阔步迈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