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大全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大全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大全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大全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属学

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史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工程

说明:统考生做1~10题,单考生做1~7题和11~13题。

1、名词解释10分)

(1)点阵畸变(2)组成过冷 (3)再结晶温度

(4)滑移和孪生(5)惯习现象

2、说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c/a≥1.633)三种晶体结构形成的最密排面,最密排方向和致密度。(10分)

3、在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理是什么?(10分)

4、简述低碳钢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以及相变时增大冷却度速度可避免带状组织产生的原因。(10分)

5、简要描述含碳量0.25%的钢从液态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变转换和成分转换)。(10分)

6、选答题(二选一,10分)

(1)铸锭中区域偏析有哪几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消除区域偏析的措施。

(2)固溶体结晶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描述固溶体非平衡态结晶时产生显微偏析的原因,说明消除显微偏析的方法。

7、简述金属或合金冷塑性变形后,其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0分)

8、简述经冷变形的金属或合金在退火时其显微组织,储存能和性能的变化规律。(10分)

9、选答题(二选一,10分)

(1)为了提高Al-4.5%Cu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了如下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熔盐浴中505℃保温30分钟后,在水中淬火,然后在190℃下保温24小时,试分析其原因以及整个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

(2)什么叫固溶体的脱溶?说明连续脱溶和不连续脱溶在脱溶过程中母相成分变化的特点。

10、简述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机理。(10分)

11、简述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其影响的基本规律。(10分)

12、画出铁碳相图,并写出其中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反应式。(10分)

13、选做题(二选一,10分)

(1)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中晶粒大小,并分析原因。

a.水冷模浇铸和砂模浇铸

b.低过热度浇铸和高过热浇铸

c.电磁搅拌和无电磁搅拌

d.加入,不加入Al-Ti-B铅合金。

(2)什么叫形变织构?什么叫再结晶织构?简要说明形变织构,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理。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属学

适用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科学技术史

说明:统考生答1-10题,单考生答1-7题和11-13题。

1.名词解释(10分)

1相界面2相律3过渡相④菲克第一定律⑤退火织构

2.什么是固溶体?在单相合金中,影响合金元素的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固溶体与组成固溶体

的纯金属相比有什么特点?(10分)

3.什么叫晶界?简述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的晶体结构特点。(10分)

4.为什么固体相变比液态相变所需要的过冷度要大?固体相变形核时有何特点?(10分)

5.铸锭的低倍组织由外向里可分为哪几个区域?简述各个区域组织形成原因。(10分)

6.什么叫孪生?什么叫滑移?对面心立方晶体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0分)

7.在多晶塑性变形中,各个晶体之间的变形是如何协调起来的?简述晶界和晶粒的大小对形变的影响规律。(10分)

8.什么是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如何避免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的出现?简述吕德斯带形成的原因。(10分)

9.什么是菲克第二定律?运用菲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阐述在扩散退火时是如何消除显微偏析的?(10分)

10.再结晶过程中,晶核形成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影响晶核形成速度和长大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并加以阐述。(10分)

11.再结晶过程中,晶核形成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影响晶核形成速度和长大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并加以阐述。(10分)

12.叙述含碳量0.8%的碳钢从液态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相变过程(包括相转变和成分变化),以及室温时的相组成和各相的比例是多少?(10分)

13.写出面心立方晶体、体心立方晶体最可能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画出面心立方晶体的(123)晶面。(10分)

2001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金属学A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工程。说明:1.试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统考生做1--10题;单考生做1--7题和11--13题。

1.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单胞和复合单胞 2)金属键 3)代位固溶体 4)位错 5)偏聚和有序化

2判断对错: (10分)

3.以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溶解并具有共晶反应的二元相图为例说明二元相图的制作方法和二元相图的一般几何规律。(10分)

4.结晶后的组织中产生显微偏析的原因是什么?采用什么措施能减弱和消除偏析。(10分)

5.什么是晶界?讨论晶界在多晶体形变过程中的作用。(10分)

6.什么是相界面?复相合金形变的特点是什么?(10分)

7.说明使多晶体晶粒细化能使材料的强度提高、韧性增加的原因。(10分)

8.简要叙述马氏体转变的一般特点。(10分)

9.要想获得粗大的再结晶晶粒可采取什么措施,说明原因。(10分)

10.简述固态相变在相变阻力、新相形核、新相成长方面的特点。(10分)

11.什么叫再结晶?什么是再结晶温度?简要描述再结晶过程。(10分)

12.以接近平衡的状态下固溶体合金结晶过程说明固溶体结晶过程特点。(10分)

13.铁碳相图为例说明什么是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共析反应。(10分)

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试卷一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科学技术史

说明:统考生做一至九题;单考生做一至六和十至十二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5分)

1.点阵畸变

2.柏氏矢量

3.相图

4.过冷度

5.形变织构

6.二次再结晶

7.滑移系

8.孪生

二、画出立方晶系中(111)面、(435)面。写出立方晶系空间点阵特征。(10分)

三、铸锭的一般组织可分为哪几个区域?写出其名称。并简述影响铸锭结晶组织的因素。(10分)

四、画图并叙述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制。(10分)

五、写出菲克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简述影响扩散的因素。(10分)

六、简述形变金属在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储存能及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变化。(10分)

七、简述固态相变与液态相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0分)

八、画出铁碳相图,标明相图中各特征点的温度与成分,写出相图中包晶反应、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的表达式。(10分)

九、分析再结晶过程中形核和长大与凝固过程中的形核和长大有何不同点。

十、分析含碳量0.12%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单考生做)。(10分)

十一、简述铸锭的宏观偏析(单考生做)。(10分)

十二、简述金属晶体中缺陷的类型(单考生做)。(10分)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试卷

---------------------------

适用专业:科学技术史、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工程

说明:

统考生做一至十一题;单考生做一至七、十二至十五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模型

2.晶界与界面能

3.同分凝固与异分凝固

5.二次再结晶

4.形变织构

6.淬透性与淬硬性

二、简述二元系中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特点,并计算其各相平衡时的自由度。(12分)

三、什么是点阵参数?正方晶系和立方晶系的空间点阵特征是什么?画出立方晶系中(123)的晶面。(12分)

四、凝固过程中形核和长大与再结晶过程中形核和长大主要区别是什么?简述再结晶过程中核心的产生方式。(12分)

五、简述菲克第一定律和菲克第二定律的含义,写出其表达式,并标明其字母的物理含义。(12分)

六、简述晶界和晶粒大小对多晶体范性变形的作用与影响。(12分)

七、什么是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分析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12分)

八、画出Fe-C相图,标明Fe-C相图中各点的温度和含碳量。(12分)(统考生做,单考生不做)

九、简述固态相变的一般特点。(12分)(统考生做,单考生不做)

十、简述凝固过程的宏观特征,叙述凝固过程中晶体成长的机理。(统考生做,单考生不做)

十一、什么是固溶体?影响固溶度的原因有哪些?固溶体与其纯溶剂组元相比,其结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12分)(统考生做,单考生不做)

十二、列举三种增加凝固过程中核心数的方法,简要分析其增加核心数的原因。(12分)(单考生做,统考生不做)

十三、简述含碳量为0.25%钢的结晶过程和固态组织转变过程。 (12分)(单考生做,统考生不做)

十四、简述连续脱溶和不连续脱溶的含义。(12分)(单考生做,统考生不做)

十五、根据缺陷相对于晶体尺寸和其影响范围的大小,缺陷可以分为哪几类?简述这几类缺陷的特征。

(12分)(单考生做,统考生不做)

[试题]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考研金属学

----------------------------------------------------

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说明:统考生做一至十一题;单考生做一至八和十二至十四题

一、简述题(4分/小题,共40分)

1.滑移临界分切应力

2.金属键

3.中间相

4.布喇菲(Bravais)点阵

5.再结晶温度

6.滑移系

7.位错

8.二次再结晶

9.偏析 10.马氏体相变

二、单相金属或合金各晶粒间的界面一般称之为晶界,通常晶界又分为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两大类,试问:划分为两类晶界的依据是什么?并讨论构成小角度晶界的结构模型。(10分)

三、分别画出立方晶系晶胞内的(110)、(112)晶面和E110]、E111)晶向。(10分)

四、讨论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之间的关系。(10分)

五、什么是固溶体?讨论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10分)

六、分析和讨论冷加工金属或合金塑性变形后回复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特征。(10分)

七、画出Fe-F3C相图,分析含碳量为1.1wt%(重量百分比)的铁碳合金从液相平衡凝固到室温时的转变过程,画出组织转变示意图,并计算出室温时各组织的相对含量。(20分)

八、分析和讨论影响金属或合金中原子扩散的主要因素。(10分)

九、以Al-4.5%Cu合金为例,分析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过程(脱溶贯序),并讨论脱溶温度对脱溶贯序的影响。(10分)

十、金属的固态相变与金属的结晶过程基本一样,大多也包括形核和生长两个基本阶段,但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新、旧两相的比容不同,使系统额外增加了应变能以及由相界面上的原子不匹配而引起的弹性应变能,因此固态相变在许多方面与结晶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试分析固态相变的一般特点。(10分)

十一、写出所附Au-Hf体系相图(图9-1)中的三相反应,并划出虚线框内部分的相平衡关系局部扩大示意图。(10分)

十二、分析固态相变和回复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10分)

十三、叙述钢锭中常见的宏观组织缺陷,消除或改善方法。(10分)

十四、叙述常见的金属晶体中的内外界面。(10分)

[试题]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考研金属学试题

------------------------------------------------------------

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说明:统考生做一至九题;单考生做一至六和十至十二题

一、晶体结构(20分)

1.什么是晶面族{111}晶面族包含哪些晶面?

2.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正[111]晶向间的夹角是多少?{100}面间距是多少?

3.面心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金属中的原子堆垛方式和致密度是否有差异?请加以说明。

二、合金相(15分)

1.解释间隙固溶体和间隙相的含义,并加以比较。

2.为什么固溶体的强度常比纯金属高?

三、晶体缺陷(15分)

1.晶体内若有较多的线缺陷(位错)或面缺陷(晶界、孪晶界等),其强度会明显升高,这些现象称为什么?强度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的两类缺陷是怎样进入晶体的?举例说明如何提高这些缺陷的数目?

四、相图热力学(10分)

利用图10-1的自由能-成分曲线说明,公切线将成分范围分成三个区域,各区域内哪些相稳定?为什么?

五、凝固(20分)

1.相同过冷度下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体积,哪个大?

2.合金凝固时的液/固界面前沿通常比纯金属液/固界面前沿更容易出现过冷?为什么?

3.典型的金属(如铁)和典型的非金属(如硅,石墨)在液相中单独生长时的形貌差异是什么?

六、扩散(20分)

1.菲克第二定律的解之一是误差函数解,C=A+Berf(x/2(Dt)1/2),它可用于纯铁的渗碳过程。若温度固定,不同时间碳的浓度分布则如图10-2。已知渗碳1 小时后达到某一特定浓度的渗碳层厚度为0.5mm,问再继续渗碳8小时后,相同浓度的渗层厚度是多少?

2.图10-3为测出的钍在不同温度及以不同方式扩散时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从该实验数据图中能得出哪些信

七、形变(20分)

1.常温下金属塑性变形有哪些主要机制? 它们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面心立方金属铜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0-4。说明它们可能是在怎样的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形成的?为何有这样的形状?

3.什么是上、下屈服点效应(在纯铁或低碳钢中)?原因是什么?

八、再结晶(20分)

1.给出金属发生再结晶的基本条件(驱动力)。

2.指出再结晶、结晶、固态相变之间的主要区别。

3. 图10-5示意画出一种常见的再结晶形核机制,请解释该地点优先形核的原因和形核过程。

4.再结晶动力学公式为X=1-e(-ktn),各参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以X—t的关系作图,曲线的形状大致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可得一条直线?处理成直线有何用途?

九、固态相变(10分)

图10-6为两组铝铜合金的时效强化曲线;讨论成分变化及时效温度对力学性能(这里是硬度值)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原因

十、固态相变(15分)

1.简述时效(强化)处理的工艺路线及原理。

2.同素异晶转变、马氏体相变、脱溶转变有何主要区别?

十一、形变(15分)

简述单向压缩条件下,形变量、形变温度对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包括晶粒形状和位错亚结构的变化)?可用示意图表示。

十二、铁碳相图(20分)

1.图10-7a为铁碳相图,图10-7b、c、d分别为3个不同成分(设为0.45%C、3.4%C、4.7%C)的铁碳合金缓冷凝固组织(包括随后的固态相变、硝酸酒精浸蚀)。说明它们各是哪个成分的合金,为什么?

2.分析图10-7d组织的凝固过程,并计算该合金中白色长条状组织的重量相对量(Fe3C含6.69%C)。

[试题]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考研金属学试题

---------------------------------------------------------------------------

考试科目:金属学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说明:统考生做一至八题;单考生做二、三、四(2)、五、六、七(1)、八至十一题

一、晶体结构(20分)

1.(以面心立方晶胞为例)描述晶体结构(晶胞)特征的常用参数有哪些?

2.在体心立方晶胞中画出一个最密排方向并标明晶向指数;再画出过该方向的两个不同的低指数(简单)晶面,写出对应的晶面指数。这两个面和与其平行的密排方向构成什么关系?

二、合金相(20分)

1.(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2.纯金属中溶人另一组元后(假设不会产生新相)会带来哪些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引起性能上的变化?

三、晶体缺陷(20分)

1.点缺陷(如间隙原子或代位原子)和线缺陷(如位错)为何会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力学性能?

2.举例或画图说明什么是小角晶界的位错模型?描述大角晶界有何模型?其含义是什么?

四、相图及凝固(30分) .

1.图11-1为铁碳相图和一个含3.5%C的铁碳合金缓冷凝固组织。说明或示意画出此合金由液相缓冷到共析温度以下的组织变化过程,并说明图11-1b的最终组织;计算图11-1b中箭头所指的树枝状组织的重量百分量;再分别计算共析转变后合金中铁素体和全部的珠光体组织重量百分量(Fe3C含6.69%C)。

2.图11-2为一连铸坯低倍组织照片,说明各晶区的名称及成因;若想得到更多的等轴晶粒,可采用哪些方法或措施?

五、扩散(10分)

扩散的微观机制有哪些?一般情况下,哪些机制扩散快一些?一个经凝固而有微观非平衡偏析的合金,采用哪些措施可加速扩散使合金均匀化?描述该过程应用哪种扩散扩散第二定律的解?

六、形变(20分)

1.写出面心立方金属的一个具体的滑移系;多晶体变形时,在一定的形变量下,为何有的晶粒内是单系滑移而另一些晶粒内是多系滑移?为何有的晶粒内滑移量大而另一些晶粒内滑移量小?

2.什么是形变织构?有哪几类?如何表示?

七、再结晶(20分)

1.简述回复再结晶退火时材料组织和性能变化的规律;为何实际生产中常需要再结晶退火?

2.再结晶形核地点有什么特点或特征?哪些地点可能是优先的形核地点?

八、固态相变(10分)

什么是连续脱溶?若一个过饱和固溶体在不同时效条件下分别得到如图11-3所示的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析出物,该现象说明什么?形成两种组织的大致条件(或工艺)各是什么?

九、晶体结构(20分)

1.(以体心立方晶胞为例)描述晶体结构(晶胞)几何特征的常用参数有哪些?

2.在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晶胞中画出一个最密排方向并标明晶向指数;再画出过该方向的两个不同的低指数(简单)晶面,写出对应的晶面指数。这两个面和与其平行的密排方向构成什么关系?

十、相图及凝固(20分)

参照图11-1a(第四题)提供的铁碳相图,说明并示意画出含碳1.3%的铁碳合金由液相缓冷到共析温度以下的组织变化过程;计算该合金二次渗碳体的最大重量百分量;再分别计算共析转变后合金中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重量百分量。

十一、再结晶(10分)

再结晶完成后的晶粒长大过程中,晶粒的平衡形貌(二维条件下)是直的六边形;多于六边的晶粒将吞并少于六边的晶粒而长大。解释原因。

2009金属学完整回忆版(申请加精、置顶)2009年真题

1.晶体中原子排列如下:

ABABABABAB

BABABABABA

ABABABABAB

BABABABABA

构造二位晶体结构模型,试写出与该结构相匹配的晶体结构点阵,并计算其化学式(A B原子等大、相切)。

2.比较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的结构特点(结构、晶体原子排列方式等)以及机械性能。3.利用扩散定律及铁碳相图基础知识,罗列出渗碳进行时,所遵循的原则(温度、时间等)(表面含C1%,有一定厚度的渗碳层)。

4.晶体中常见的缺陷类型。

5.凝固、脱溶、再结晶、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阻力。

6.Fe-Zr图,较复杂,英文,和07年真题的那道找出三相反应(不变反应)类型相同。7.为何出现上下屈服点现象,临界应力与上下屈服点之间的关系。

8.扩散第一定律的表达及各符号代表的意义及“上坡扩散”出现的原因(Fe-C Fe-C-Si扩散偶中)。

9.纯金属与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晶体形貌特点(液-固微观尺度上描述)。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试题参考答案(2002)

一,1,点阵畸变:在局部范围,原子偏离其正常的点阵位置,造成点阵畸变。

2,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是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3,相图:描述各相平衡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图解,也可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量的几何轨迹。

4,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5,形变织构:多晶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学取向择优的现象。

6,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7,滑移第: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一个滑移系。

8,孪生: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进行的切变过程。

二,立方晶系中(111)面、(435)面图略。立方晶系空间点阵特征是点阵参数有如下关系:a=b=c, α=β=γ=90°。也可用具有哪类对称元素表示,若有四个三次转轴,则对应立方点阵。三,分为三晶区:激冷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

影响铸锭结晶组织的因素:1,液体过冷度,越小越好。2,凝固温度范围,越大越好,有利于枝晶的破碎。3,温度梯度,越小越有利于等轴晶。4,合金熔点低,温度梯度小。5,搅拌或加孕育剂。

四,frank-read源机制,图略见课本。滑移面上一个在A,B两点被钉扎的位错AB,在应力作用下弓出(状态2),弓出到3状态时,下方相邻部分反号相吸,并局部合并,完成一次增殖过程放出一位错环(状态4)。在应力作用下,继续重复前面1-4过程。

五,一维下,J=-D ;J:扩散流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扩散的物质量,D: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其意义为物质扩散量与该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方向相反。

影响扩散的因素:1,温度,满足D=D0e 的关系,T升高,D增加。2,界面表面及位错,是扩散的快速通道。3,第三组元,可对二元扩散有不同影响,如Mo、W降低C在r-Fe 中的扩散系数,Co、Si加速C扩散,Mn影响不大。4,晶体结构,低对称性的晶体结构中,存在扩散的各向异性,如六方结构晶体,平等与垂直于基面的扩散系数不同。5,熔点,同一合金系中,同一温度下熔点高的合金中扩散慢,熔点低的扩散快。

六,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或时间延长,出现亚晶合并长大,再结晶武术及长大,无位错的等轴再结晶晶粒取代长条状高位错密度的形变晶粒,然后是晶粒正常长大。储存能逐渐被释放,硬度及强度下降,伸长率上升,电阻降低,密度提高。再结晶时各种性能变化都比回复时强烈得多。

七,相同点:都是相变,由形核、长大组成。临界半径,临界形核功形式相同。转变动力学也相同。

不同之处:形核阻力中多了应变能一项,千万固态相变的临界半径及形核功增大,新相可以亚稳方式出现,存在共格,半共格界面,特定的取向关系,非均匀形核。

八,铁碳相图。略

包晶反应:L(0.53%C)+δ-Fe(0.09%C)→γ-Fe(0.17%C)

共晶反应:L(4.3%C)→γ-Fe(2.11%C)+Fe3(6.69%C)

共析反应:γ-Fe(0.77%C)→α-Fe(0.02%C)+Fe3C(6.69%C)

九,凝固时形核的驱动力,是新、旧化学位差,再结晶驱动力只是形变储存能。

凝固常是均匀形核,再结晶形核在现有的形变不均匀区,如晶界附近、切变带、形变带、第二相粒子周围。凝固长大时与母相不会有取向关系,再结晶长大时可有特定取向关系。十,含碳0.12%的钢,由液相冷却时,先形成铁素体,到1495℃包晶温度,部分进行包晶反应;新相奥氏体在已生成的铁素体上形核并向铁素体和液相中生长。反应后是两相组织铁素体+奥氏体,图略。铁素体相对量为:(0.17-0.12)/(0.17-0.09)=62.5%。继续冷却得到单相奥氏体。

十一,宏观偏析:正常偏析和比重偏析。

正常偏析:指按合金的分配系数先析出的含溶质低,后凝固的含溶质多。因铸锭尺寸大,由表面到中心成分不均匀,偏析出现在宏观尺度上,称宏观偏析。

反常偏析:仍遵守分配系数关系,只是形成大量枝晶后,富集溶质的液相会沿枝晶间的通道逆向反流到先凝固的铸锭表面附近,千万由表面到中心成分分布的反常。

比重偏析:是凝固时,固相与液相比重不同,而沉积或漂浮,从而造成铸锭下端与上端成分的不均匀,也是宏观尺度。

十二,按尺寸分为:点缺陷,如溶质、杂质原子、空位;线缺陷,如位错;面缺陷,如各种晶界、相界、表面等;体缺陷,如孔洞、气泡等。体缺陷对材料性能是绝对有害的。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试题参考答案(2003)

一,1,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模型:将晶体上半部切开,插入半个晶面,再粘合起来;这样,在相当于刃端部为中心线的附近一定范围,原子发生有规则的错动。其特点是上半部受压,下半部受拉。这与实际晶体中的刃型位错造成的情景相同,称刃型位错模型。同样,将晶体的前半部切开,以刃端为界使左右两部分沿上下发生一个原子间距的相对切变,再粘合起来,这时在已切动和未切动交界线附近,原子错动情况与真实的螺位错相似,称螺型位错模型。2,晶界与界面能:晶界是成分结构相同的同种晶粒间的界面。界面上的原子处在断键状态,具有超额能量。平均在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超额能量叫界面能。

3,同分凝固与异分凝固:凝固时不发生成分变化的称同分凝固;反之,凝固时伴随成分变化,称异分凝固。

4,形变织构:多晶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学取向择优现象。

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过程被抑制而发生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6,淬透性与淬硬性:淬透性指合金淬成马氏体的能力,主要与临界冷却有关,大小用淬透层深度表示。而淬硬性指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与钢中的碳含量有关。

二,共晶反应是:液相同时凝固出两个不同成分的固相相互配合生长,一般长成片层状。共析与共晶相似,只是母相是固相,即一个固相同时生成另两个不同成分的固相。

包晶反应是:液相与一个固相反应生成另一个固相,新生成的固相包住原有的固相,反应需要固相中的扩散,速度较慢。

这三种反应出现时,自由度都是0,即三相成分固定,温度也固定。

三,点阵参数是描述点阵单胞几何开关的基本参数,由六个参数组成,即三个边长a、b、c 和它们之间的三个夹角α、β、γ。

正文晶系的点阵参数特征是a≠b≠c,α=β=γ=90°。

立方晶系的点阵参数特征是a=b=c,α=β=γ=90°

立方晶系中(123)的晶面特征图略。

四、凝固时形核和长大的驱动力是新、旧相化们差,再结晶器形核和长大的驱动力只是形变储存能。

凝固时的形核常为均匀形核;再结晶形核常在现有的形变不均匀区中,如晶界附近、切变带、形变带、第二相粒子周围;凝固长大时与母相不会有取向关系,再结晶长大时可能有一定的取向关系。

再结晶核心产生方式:1,原有晶界推移成核,也称应变诱导晶界迁移式形核;2,亚晶成核,即通过亚晶合并或长大形成新晶粒。

五、菲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见课本。

六,多晶中,每个晶粒与周围相邻晶粒取向不同,滑移开始的早晚不同,滑移系数目也不同;晶粒间的协调是靠有足够的独立滑移系的开动来实现的,即某一晶粒在一特定力轴作用下,取向因子大的滑移系先开动,当相邻晶粒相接触的区域受到周围晶粒的影响而不能自己主滑移系开动进行形变时,可开动次生的、新的滑移系,以协调各种复杂的形变方式;FCC/BCC 结构都有5个独立滑移系,可实现任一种方式的形变。晶界两侧滑移面不平等,晶界一方面是位错运动的障碍,造成位错塞积和强化;同时要求晶界附近多系滑移的出现,以协调晶界两侧的形变。晶粒大小对形变的影响是:晶粒细小,整个晶粒可较形变均匀,不同的滑移系组合少;晶粒粗大时,形变过程中晶内不同区域不能相互协调,要求不同的滑移系组合并开动,常常出现晶粒“碎化”,即一个大晶粒,随形变的进行“碎化”成几部分,不同部分内有不同的滑移系开动。

对性能的影响到遵循hall-petch关系σs=σ0+Kd-1/2 即晶粒越细,晶界越多晶界对运动位错阻碍越显著,提高强度幅度越大。

七,一次带状组织是凝固时形成枝晶,热轧后成带状而产生的;在CuCl浸蚀下,黑色条带是枝晶干(含溶质不),白色条带常是富集杂质的枝晶间,也称原始带状。二次带状是固态转变的产物,在硝酸酒精浸蚀下,白色带状是先共析铁素体,黑色带状是珠光体,也称显微带关组织。只有在一次带状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二次带状。这些带状都与元素的偏析和夹杂物的特殊分布有关。

八,略。

九,1,相变阻力中多了应变能一项。

2,形核方面:非均匀形核,存在特定的取向关系,常为共格或半共格界面。

3,生长方面:出现惯习现象,即有脱溶贯序;特殊/规则的组织形态,如片状、针关。

4,有亚稳相出现以减少相变阻力。

十,凝固时宏观特征是:要有一定的过冷度,会放出明显的结晶潜热。

成长机理有三种:连续式成长、二维形核及借助台阶侧向生长、借螺旋位错生长。

十一,溶质原子原子态溶入溶剂点阵中组成的单一均匀固体;溶剂的点阵类型被保留。

影响固溶度的因素有:

1,原子尺寸因素。当溶剂、溶质原子直径尺寸相对差小于±15%时,有大的代位溶解度。2,负电性因素。溶剂、溶质的负电性差越小溶解度越大,一般小于0.4~0.5%会有较大溶解度。

电子浓度因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子价效应,即同一溶剂金属,溶质的原子价越高,溶解度越小;二是相对价效应,即高价溶质溶入低价溶剂时的溶解度高于相反的情况。

特点是:固溶体中有点阵畸变(强度、硬度会提高)而造成点阵常数变化;出现原子偏聚或有序化,甚至形成有序固溶体。

固溶体的结构变化:点阵畸变,点阵常数变化,偏聚及短程有序,甚至形成有序固溶体。力学性能变化:硬度、强度提高,塑性下降,物理性能变化:电阻加大,导电率下降。

十二,1,提高冷却速度从而加大了过冷度。相变驱动力加大,提高了形核率。

2。加孕育剂。提供大量的非均匀形核地点,提高了形核率,降低了形核位垒。

3,机械或电磁搅拌。将枝晶振碎增加核数目或加强热满打满算能量落,提高了,形核率。十三,如图所示。由液相先凝固出铁素体,在1495℃进行包晶反应,生成奥氏体;继续冷却,由生产剩余的液相再次析出奥氏体,然后变成单相奥氏体。冷至约800℃,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在727℃进行共析反应,形成珠光体,最后得到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十四,连续脱溶:随新相生成,母相成分连续的由过饱和态转变到饱和态。

不连续脱溶:也称胞状脱溶,此时在母相和新生成的a相间存在一个界面,跨过界面母相由过饱和不连续地突变到饱和状态状态,点阵常数也不连续。

十五,有四类:

点缺陷:沿三个方向的尺寸很小,溶质原子、间隙原子、空位。

线缺陷:沿两个方向的尺寸很小,第三个方向睥尺寸很大,甚至可贯穿整个晶体,指位错。面缺陷:沿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如晶界,相界。

体缺陷:在三个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但不是很大,如第二相粒子,显微空洞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试题参考答案(2004)

一,1,滑移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它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中间相:合金中组元之间形成的、与纯组元结构不现的相。在相图的中间区域。

4,布喇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或:除考虑旋转对称性外,还考虑平移对称性,经有心化后构成的全部阵点。

5,再结晶温度:形变金属在一定时间内刚好完成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6,滑移系:晶体中一个可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晶向合称一个滑移系。

7,位错:是晶体内的一种线缺陷,其特点是沿一条线方向原子有规律地发生错排,这种缺陷用一线方向和一个柏氏矢量共同描述。

8,二次再结晶:不规则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过程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反常长大的现象。

9,偏析:合金中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10,马氏体相变:其过程遵循无扩散、切变方式的相转变。

二,依据是按界面两侧晶粒间的取向差,<15的称小角度晶界,>15的称大角度晶界。小角

度晶界的结构模型是位错模型,比如对称倾转晶界用一组平等的刃位错来描述。

三,见图

四,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空间点阵+基元=晶体结构”来描述。

空间点阵只有14种,基元可以是无穷多种,因面构成的具体的晶体结构也是无穷多种。五,溶质原子以原子态溶入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均匀固体;溶剂的点阵类型被保留。影响固溶度的因素有:

1,原子尺寸因素。当溶剂、溶质原子直径尺寸相对差小于15%时,有利于大的代位固溶体溶解度;当两组元的直径相对差大于41%时,有利于高的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

2,负电性因素。溶剂、溶质的负电性差越小溶解度越大,一般小于0.4~0.5会有圈套溶解度。3,电子浓度因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子价效应,即同一溶剂金属中,溶质原子价越高,溶解度越小;二是相对价效应,即高价溶质溶入低价溶剂时的溶解度高于相反的情况。六,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或时间延长,出现亚晶合并长大,再结晶形核及长大,无位错的等轴再结晶晶粒取代长条状高位错密度的形变晶粒,然后是晶粒正常长大。储存能逐渐释放,特别是再结晶阶段释放的最显著;硬度及强度下降,伸长率上升;电阻降低,密度提高。再结晶时各种性能变化都比回复时强烈得多。

七,铁碳相图略。

1.1%的钢由液相冷却时先进入L+γ奥氏本两相区,形成枝晶或等轴状γ奥氏相,然后进入奥氏体单相区;继续冷却到~760℃剩余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最后的组织是珠光体+网状二次渗碳体,如图所示

珠光体的相对含量:(6.67-1.1)/(6.67-0.77)=94.4%

网状渗碳体相对含量:(1.1-0.77)/(6.67-0.77)=5.6%

影响扩散的因素有:

1,温度;2,界面、表面及位错:3,第三组元:4,晶体结构:5,熔点:同一合金系中,同一温度下熔点高的合金扩散慢,熔点低的扩散快。

九,Al-4.5%Cu合金固溶处理后,在最佳时效温度~150时效,会出现脱溶贯序:

过饱和固溶体→GP区→θ’’→ θ’→ θ

其中GP区是铜原子富集区:θ’’、θ’是四方结构亚稳相,圆盘状,沿基体的{100}面析出,具有共格/半共格界面,与基体存在特定的取向关系;θ是四方结构稳定相,不规则形状。提高时效温度,脱溶加快,但过饱和度减少,相变驱动力减少,可能导致辞直接析出平衡相,时效强化能力减弱;时效温度过低则情况相反,达到最佳性能的时间过长。

十,1,相变阻力中多了应变能一项。

2,形核方面:非均匀形核为主:具有特定的取向关系;相界面常为共格或半共格的。

3,生长方面:具有惯习现象,有特定的组织形态,如片状、针状。

4,有亚稳相。

十一,L+Au5Hf→FCC(Au)

L+Au4Hf→Au5Hf

L+Au3Hf→Au4Hf

L+Au2Hf→Au3Hf

L→Au2Hf+β-AuHf

Au2Hf+β-AuHf→Au10Hf7

β-AuHf→Au10Hf7+α-AuHf

L→β-AuHf+AuHf2

β-AuHf+AuHf2→α-AuHf

L→AuH f2+BCC(Hf)

BCC(Hf) →AuHf2+HCP(Hf)

十二,固态相变的驱动力是新、旧两相间的自由能差,回复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形变储存能。十三,宏观缺陷有:宏观偏析(如正常偏析、反常偏析、毕生偏析)和带状组织以及缩孔、疏松、气泡等。严格来讲,也包括三晶区的组织不均匀性。

宏观缺陷(化学不均匀性、物理不均匀性和组织不均匀性)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般希望尽可能多而细的中心等轴晶,可采用加孕育剂、加大冷速、这样,与柱状晶/枝状晶区相伴随的宏观偏析和缩孔、气泡也就明显改善了。

十四,它们包括晶界、相界、表面、孪晶界、层错。

晶界是同种晶粒之间的交界面;相界是结构、成分不,同的相间的交界面;表面是晶体与大气或外界接触的界面;孪晶界是发生孪生后产生的新界面,是特殊的大角晶界,可是共格的或半共格的;低能层错是单相晶体内因堆垛顺序反常变化后出现的新界面,也是低能界面,与孪晶界能量相近。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试题参考答案(2005)

1.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排列相同的晶面的组合称为晶面族。因对称关系,这些面往往不止一种。立方系{111}晶面族包括(111)、(111)、(111)、(111)四个。

2.晶面间夹角cosφ=1/√3;φ=54.7°。面间距d=a/2(a为点阵常数)。

3.FCC按ABCABC方式堆垛,而HCP按ABABAB堆垛;致密度无差异,都是0.74。

二、1.前者为固溶体,保持溶剂的晶体结构,且溶解度很低;后者是中间相(尺寸因素化合物),且A、B原子数成比例。性能上有很大差异,前者韧、塑性好;后者硬,塑性差。共性是两者中的合金组元都在间隙位置,本身尺寸很小。

2.因合金中两类原子尺寸不同,引起点阵畸变,阻碍位错运动,造成固溶强化。

三、1.称形变强化和晶界强化(或细晶强化)。原因是两类缺陷的增多都明显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强度。

2.位错的增多主要靠形变,通过萌生与增殖在晶粒内不断产生位错;晶粒细化可通过凝固时加非均匀形核剂或高的冷却速度获得,也可通过大形变,或再结晶,或相变的方法。四、左侧A~NαB范围是α相稳定,因它的自由能最低;右侧NβB~B范围是β相稳定,也因其自由能最低;两公切点之间范围是α+β两相共存稳定,因任意一个单相存在时的自由能都不如它分解为成分为公切点处的α+β时两相自由能的加权值(在公切线直线上)低。五1.临界半径相同;临界形核功是均匀形核时高;临界晶核体积也是均匀形核时大。2.合金界面前沿会出现组成过冷,即界面前溶质的富集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熔点,所以更易出现过冷。

3.因两者分别是粗糙型(铁)和光滑型界面(硅等),前者是外形均匀的等轴晶或枝晶,后者为规则多边形、有棱角的形状。

六、1.因浓度C、扩散系数D都不变,有X1/X2=√(t1/t2),代人相应值得:X2=3X1=1.5mm。2.随温度升高,扩散速度加快;表面扩散最快,晶内扩散最慢。扩散系数D与温度T是指数关系,即该图是D=D0exp(-Q/RT)对数处理的结果;利用直线关系可求常数D0和激活能Q0。

七、1.主要形变机制是滑移和孪生;滑移产生的切变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产生的切变量是原子间距的一个分数;由此产生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差异。答其他方面差异的也酌情赋分。

2.有明显加工硬化的是在低温(或高应变速率)下变形;出现硬化、软化抗衡(动态回复)的是在中温(或中等应变速率)下变形;有一明显软化阶段(动态再结晶)的是在高温(或低应变速率)下变形。

3.含C、N间隙原子的低碳钢形变时,滑移启动时的抗力较大(上屈服点),滑移进行时的

抗力较小(下屈服点),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可明显看出。原因是间隙原子聚集在位错上(柯氏气团)钉扎了位错,出现上屈服点,位错一旦摆脱钉扎后便不受影响(对应下屈服点)。

八、1.要有一定的形变储存能,一定的温度。

2.再结晶只是一种组织变化,没有结构变化,驱动力是形变储存能;结晶是从非晶态的液相、气相或固态非晶体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固态相变是固/固相的结构变化。后两者的驱动力都是化学自由能差。

3.这是应变诱导晶界迁移机制;晶界两侧应变量不同,位错密度不同,形变储存能不同,造成高应变能的一侧被低应变能的一侧吃掉;形成新晶粒。

4.X是再结晶分数,t是时间,k、n都是常数,k主要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有关,n主要和形核机制、地点和新相形状有关。以X—t的关系作图,曲线的形状是S或σ形状,50%转变量时转变速度最快。对数处理可得一条直线;处理成直线可通过测不同时间的再结晶量求出、n值,了解更多的微观信息。

九、随铝中含铜量提高,过饱和度加大,脱溶驱动力加大,析出速度加快,硬度值增加。时效温度越高,扩散速度力口快,析出加快,但过饱和度减小,脱溶驱动力也减小,GP区或亚稳相可能不出现。时效强化主要靠GP区和θ″相,因两者很细小弥散,有共格或半共格界面,强化效果好。

十、1.经高温加热及快速冷却的固溶处理得到过饱和单相组织,然后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时效到最高硬度/强度,得到弥散、共格析出的强化相。

2.同素异晶转变主要是纯组元固态下出现的相变,没有成分变化,短程扩散过程控制;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切变型相变,在纯金属及合金中都会出现,是界面过程控制的。脱溶出现在合金中,有成分变化,主要是长程扩散控制的。

十一、从侧面观察,随形变量加大,晶粒由等轴状变为长条形,晶粒内部位错增多,形成位错缠结、亚晶界或新的大角晶界;强度、硬度提高,塑性下降。形变温度提高,晶粒变成长条状的速度变慢,因热激活作用增强,亚晶界加速形成,亚晶尺寸趋于稳定,甚至出现动态再结晶组织。强度提高和塑性下降的速度都变慢。

十二、1.图10-7b组织为0.45%C合金,即亚共析钢,因其由等轴铁素体(白色)和珠光体(黑色)组成。图10-7c组织为3.4%C合金,即亚共晶白口铸铁,因其有枝晶状珠光体(黑色,原奥氏体晶粒形状)和变态莱氏体组成。图10-7d组织为4.7%C合金,即过共晶白口铸铁,因其由板条状白色一次渗碳体和变态莱氏体组成。

2.液相冷却时,先形成板条状一次渗碳体,再形成共晶莱氏体,冷至室温后莱氏体变为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的相对量为:(4.7—4.3)/(6.69—4.3)=16.7%。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复试资料整理分析

08北科钢冶复试资料 1.铁水预处理:铁水预处理是指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进行的各种处理。有脱 硫预处理和三脱(脱硅、磷、硫)预处理。分为普通铁水预处理和特殊铁水预处理两大类。普通铁水预处理包括:铁水脱硫、铁水脱硅和铁水脱P。特殊铁水预处理一般是针对铁水中含有的特殊元素进行提纯精炼或资源综合利用,如铁水提钒、提铌、脱铬等预处理工艺。 铁水预处理容器的选择:根据铁水预处理容器的选择,脱硫工艺可分为:混铁车喷吹法、铁水罐法、铁水包法。发展趋势:采用铁水包作为铁水脱硫预处理的容器。 铁水预处理(脱硫)的优越性:(1)满足用户对超低硫、磷钢的需求,发展高附加值钢种(2) 减轻高炉脱硫负担,放宽对硫的限制,提高产量,降低焦比;(3)炼钢采用低硫铁水冶炼,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铁水脱硫工艺方法:投掷法,将脱硫剂投入铁水中脱硫;喷吹法,将脱硫剂喷入铁水中脱硫;搅拌法(KR法),通过中空机械搅拌器向铁水内加入脱硫剂,搅拌脱硫。铁水预处理(脱硫)是提高钢材质量的最经济手段 2.RH精炼法:也称钢液循环脱气法,将钢液提升到一容器内处理。 主要冶炼高质量产品,如轴承钢、LF钢、硅钢、不锈钢、齿轮钢等。国内RH 设备主要依靠进口。RH工艺特点:①反应速度快、处理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常与转炉配套使用。②反应效率高,钢水直接在真空室内进行反应。③可进行吹氧脱碳和二次燃烧进行热补偿,减少处理温降;④可进行喷粉脱硫,生产超低硫钢。 3.LF精炼法(Ladle Furnace):钢包炉精炼法是最常用的精炼方法;取代 电炉还原期;解决了转炉冶炼优钢问题;具有加热及搅拌功能;脱氧、脱硫、合金化。工艺优点:①精炼功能强,适宜生产超低硫、超低氧钢②具备电弧加热功能,热效率高,升温幅度大,温度控制精度高③具备搅拌和合金化功能,易于实现窄成分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④采用渣钢精炼工艺,精炼成本较低;⑤设备简单,投资较少 LF炉精炼非常适合于低硫、超低硫钢生产:高碱度还原渣,渣量可达25Kg/t;电弧加热,炉渣温度高;可以较强烈搅拌钢水;过程稳定,易于控制。 4.炉外精炼:内容:脱氧、脱硫;去气、去除夹杂;调整钢液成分及温度。 手段:①渣洗最简单的精炼手段;②真空目前应用的高质量钢的精炼手段; ③搅拌最基本的精炼手段;④喷吹将反应剂直接加入熔体的手段;⑤调温加热是调节温度的一项常用手段。主要的精炼工艺:LF(Ladle Furnace process);AOD(Argon-oxygen decaburizition process );VOD (Vacuum oxygen decrease process);RH(Ruhrstahl Heraeus process);CAS-OB( Composition adjustments by sealed argon -oxygen blowing process) ;喂线 (Insert thread) ;钢包吹氩搅拌(Ladle argon stirring);喷粉( powder injection )。

马原考题整理

马原考题整理 一、简答题:4*3 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三对矛盾之间有何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指的是劳动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对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只有还原为抽象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而还原是否可行,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所以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3。简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区分的意义。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4.平均利润率和商品价格理论的关系P149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二、辨析题:6*2 1。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客观后果。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强化教程

考点1: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氢键,范德瓦耳斯力的定义。 例1(名词解释):离子键。 例2:解释金属键。 例3:大多数实际材料键合的特点是()。 A.几种键合形式同时存在B.以离子键的形式存在 C.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 考点2: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 例4:化学键中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的为()。 A.共价键B.金属键C.离子键 例5:原子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考点3:依据结合键对于材料的分类。 例6:解释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 例7:试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例8:何谓陶瓷?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解释其主要性能特点。 考点1:以米勒指数描述晶向和晶面 1.1 晶面族 例1:什么是晶面族?{111}晶面族包含哪些晶面? 例2:请分别写出立方晶系中{110}和{100}晶面族包括的晶面。 1.2 晶面夹角和晶面间距 例: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是多少?{100}面间距是多少? 1.3 晶带定理 例1(名词解释):晶带定理。 例4: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 1.4 HCP的米勒指数 例1:写出如图所示六方晶胞中EFGHIJE面的密勒-布拉菲晶面指数,以及EF、FG、GH、HI、IJ、JE各晶向的密勒-布拉菲晶向指数。 例2:写出如图所示六方晶胞中EFGHIJE晶面、EF晶向、FG晶向、CH晶向、JE晶向的密勒-布拉菲指数。 例3: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1.5 画晶向和晶面,面密度的求法

例2:bcc结构的金属铁,其(112)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为 9.94×1014atoms/cm3。(1)请计算(110)晶面的原子面密度;(2)分别计算(112)和(110)晶面的晶面间距;(3)确定通常在那个晶面上最可能产生晶面滑移?为什么?(bcc结构铁的晶格常数为a=0.2866nm) 1.6 晶向指数的意义 例:一组数[uvw],称为晶向指数,它是用来表示()。 A.所有相互垂直的晶面的方向B.所有相互垂直的晶向 C.所有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晶向 1.7 晶面指数的意义 例:有两个晶面(h1k1l1)和(h2k2l2),根据晶带轴的定义,要计算这两个晶面的晶带轴时,这两个晶面可以是()。 A.任意两个晶面B.两个平行的晶面 C.两个不平行的晶面 考点2:固溶体和合金相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2.1.固溶体分类 例1(名词解释):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例2:什么是置换固溶体?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 例3:影响固溶度的主要因素有()。 A.溶质和溶剂原子的原子半径差 B.溶质和溶剂原子的电负性差 C.溶质元素的原子价D.电子浓度 例4:在置换型固溶体中,从离子半径、晶体结构类型和离子电价三个因素考虑,生成连续型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 2.2 合金相分类 例1: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例2:渗碳体是一种()。 A.间隙相B.金属化合物C.间隙化合物D.固溶体 2.3 间隙固溶体和间隙相的辨析 例1:解释间隙固溶体和间隙相的含义,并加以比较。 2.4 中间相分类 例:中间相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正确答案】D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正确答案】BCD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正确答案】ABD 4.人类意识产生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精神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物质现象 【正确答案】AD 5.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才产生的两大阶级的对抗,所以阶级是(AC) A历史范畴 B政治范畴C经济范畴 D思想范畴

6.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二、单选题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正确答案:C, 9.概念.判断和推理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C.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正确答案:D, 10.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真题大全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属学 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史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工程 说明:统考生做1~10题,单考生做1~7题和11~13题。 1、名词解释10分) (1)点阵畸变(2)组成过冷 (3)再结晶温度 (4)滑移和孪生(5)惯习现象 2、说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c/a≥1.633)三种晶体结构形成的最密排面,最密排方向和致密度。(10分) 3、在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理是什么?(10分) 4、简述低碳钢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以及相变时增大冷却度速度可避免带状组织产生的原因。(10分) 5、简要描述含碳量0.25%的钢从液态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变转换和成分转换)。(10分) 6、选答题(二选一,10分) (1)铸锭中区域偏析有哪几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消除区域偏析的措施。 (2)固溶体结晶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描述固溶体非平衡态结晶时产生显微偏析的原因,说明消除显微偏析的方法。 7、简述金属或合金冷塑性变形后,其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0分) 8、简述经冷变形的金属或合金在退火时其显微组织,储存能和性能的变化规律。(10分) 9、选答题(二选一,10分) (1)为了提高Al-4.5%Cu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了如下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熔盐浴中505℃保温30分钟后,在水中淬火,然后在190℃下保温24小时,试分析其原因以及整个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 (2)什么叫固溶体的脱溶?说明连续脱溶和不连续脱溶在脱溶过程中母相成分变化的特点。 10、简述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机理。(10分) 11、简述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其影响的基本规律。(10分) 12、画出铁碳相图,并写出其中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反应式。(10分) 13、选做题(二选一,10分) (1)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中晶粒大小,并分析原因。 a.水冷模浇铸和砂模浇铸 b.低过热度浇铸和高过热浇铸 c.电磁搅拌和无电磁搅拌 d.加入,不加入Al-Ti-B铅合金。 (2)什么叫形变织构?什么叫再结晶织构?简要说明形变织构,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理。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属学 适用专业: 材料加工工程科学技术史 说明:统考生答1-10题,单考生答1-7题和11-13题。 1.名词解释(10分) 1相界面2相律3过渡相④菲克第一定律⑤退火织构 2.什么是固溶体?在单相合金中,影响合金元素的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固溶体与组成固溶体

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考研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考研经验 转眼间,已经尘埃落定。回首这一年,有努力,也有回报,有汗水,也有欢笑。这一年,个人的付出固然重要,但诚然,我也从论坛收益良多,现在我小小的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学弟学哥妹们有所帮助。 先来说说自己的情况:我报考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所考的分数分别为政治58,英语57,数学二115,专业课(材料科学基础)108,总分338。这样一个分数,对于一个工科生而言,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对于今年的北科材料,可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擦线党(初试线337)。即便如此,我想我还是很有必要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如今,考研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大学本科生的一个未来规划中的热门选项。很多人很轻率的就决定考研,对此我是不发表任何评论的。但是,我觉得,一旦决定考研,就要对全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在模模糊糊的状态下就开始看书,鄙人鱼见,这样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经历。 看书前要做好万全准备。大家可能会问要做好哪些准备。且听我慢慢道来。

做好了以上的各种准备,接下来就需要开始各科的复习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数学和英语都是要从大三下开始的,而政治和专业课是从九月份开始。细节我慢慢道来。 因为本人是工科生,所以只介绍工科生相关经验。我们考的是数学二,也就是只有高数和线性代数。而关于考研复xí,论坛里很多人都会分为三轮,说实话,我自己到目前为止也没好好划分过,所以只按自己的经验一点点介绍。 先插播一下我的学习理念。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科生,在学习这一块,理应有些自己的方法。我觉得不管是学什么,首先我们得对这一科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其次,我们还要有能力从众多信息中抽象出重点,然后循着重点对症下药。简单来讲,我觉得就是个盖房子的过程,先打地基,再出骨架,最后各种装饰。 频道调回到数学,关于数学的学习,我觉得首先得从书本下手,高数用同济5或者6版的两本书,线代无所谓,大同小异。依据往年的大纲,先把书本过个一遍,对各种概念,各种公式有个初步印象,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作为回顾,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作为启蒙用。然而这样还不够,书本还要用第二遍,这一遍,最好边看边把你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定义,概念等抄下来(后期还有大作用),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随意练练课后习题,基础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北科1995-2012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及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 199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属学 适用专业: 金属塑性加工 说明:统考生做1~10题,单考生做1~7题和在8~13题中任选3题。每题10分。 1、什么是固溶体?固溶体可以分为几种?并说明其各自的结晶特点。 2、计算含0.45%C的亚共析钢在共析温度时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的相对数量,在这一温度下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相对数量又是多少? 3、用扩散理论来说明高温条件下钢的氧化过程。 4、画出铁碳平衡相图中的包晶反应部分的相图,并给出包晶反应表达式。 5、说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及其种类。 6、说明钢的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低温退火的工艺特点及它们的作用。 7、说明轴承钢的碳化物类型及形成原因。 8、画图说明钢的高温和低温形变热处理的工艺特点。 9、从下列元素中指出哪些元素是扩大奥氏体区域的?哪些元素是缩小奥氏体区域的?C Si Ti Cr Mo Ni Cu N 10、冷变形金属加热发生低温、中温和高温回复时晶体内部发生什么变化? 11、绘出立方系中{110}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以及(112)、(123)、(120)晶面。 12、说明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过程,并画图表示。 13、合金钢中主要的合金相有几种类型?

北京科技大学 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金属学 适用专业: 金属塑性加工 1、名词解释:(10分) (1)点阵畸变(2)组成过冷(3)再结晶温度(4)滑移和孪生(5)惯习现象 2、说明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c/a≥1.633)三种晶体结构形成的最密排面,最密排方向和致密度。(10分) 3、在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理是什么?(10分) 4、简述低碳钢热加工后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以及相变时增大冷却度速度可避免带状组织产生的原因。(10分) 5、简要描述含碳量0.25%的钢从液态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相变过程(包括相变转换和成分转换)。(10分) 6、选答题(二选一,10分) (1)铸锭中区域偏析有哪几种?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消除区域偏析的措施。 (2)固溶体结晶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简要描述固溶体非平衡态结晶时产生显微偏析的原因,说明消除显微偏析的方法。 7、简述金属或合金冷塑性变形后,其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0分) 8、简述经冷变形的金属或合金在退火时其显微组织,储存能和性能的变化规律。(10分) 9、选答题(二选一,10分) (1)为了提高Al-4.5%Cu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了如下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熔盐浴中505℃保温30分钟后,在水中淬火,然后在190℃下保温24小时,试分析其原因以及整个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 (2)什么叫固溶体的脱溶?说明连续脱溶和不连续脱溶在脱溶过程中母相成分变化的特点。 10、简述固溶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机理。(10分) 11、简述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其影响的基本规律。(10分) 12、画出铁碳相图,并写出其中包晶反应,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反应式。(10分) 13、选做题(二选一,10分) (1)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中晶粒大小,并分析原因。 a.水冷模浇铸和砂模浇铸 b.低过热度浇铸和高过热浇铸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材料科学基础真题答案

一、 1、空间点阵:呈周期性和规则性排列的具有相同周围环境的阵点,在三维空间中规则排列而成的阵列。 2、临界分切应力:滑移进行时最小的分切应力,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3、滑移系:某个滑移面及滑移面上的滑移方向统称为滑移系 4、堆垛层错:在实际晶体中密排面的堆垛顺序遭到错排和破坏,形成层错。 5、调幅分解:在分解无核阶段,固溶体发生自发的成分涨落,通过上坡扩散使溶质波幅增加,产生结构与母相相同成分不同的两种固溶体。 6、脱溶:在母相中析出第二相,但是母相本身保留,浓度由过饱和状态过渡到饱和状态, 7、上坡扩散: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扩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扩散过程都是如此,物质也可能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沿着逆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度梯度。 8、再结晶温度:在规定时间(1h )内完成再结晶或者达到再结晶规定程度的最低温度。 二、 NaCl :面心立方,+Na 4个,- Cl 4个,配位数6。 CsCl :简单立方,+Cs 1个,-Cl 1个,配位数8。 ZnS : 面心立方,+2Zn 4个,-2S 4个,配位数4。 CaF 2:面心立方,+2Ca 4个,-1F 8个,+2Ca 配位数8,-1F 配位数4。 CaTiO 3:简单立方,+2Ca 1个,+4Ti 1个,-2O 3个,+2Ca 配位数12,+4Ti 配位数6,- 2O

配位数12。 三、面心立方的密排面{111},体心立方的密排面{110}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位置为)2 1,21, 21(及其等效位置--棱边的中心。 体心立方八面体间隙位置为)0,21,21(及其等效位置--棱边中心和面心。 (a ) (b ) 图(a )为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分布情况,其中空心圆为八面体间隙所在位置,即(21,21,21)和各棱边的中心处。 图(b )为体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分布情况,其中空心圆为八面体间隙所在位置,即(0,2 1,21)和各面的中心处及各棱边的中心处。

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考研经验全分享

XX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考研经验全分享转眼间,已经尘埃落定。回首这一年,有努力,也有回报,有汗水,也有欢笑。这一年,个人的付出固然重要,但诚然,我也从论坛收益良多,现在我小小的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学弟学哥妹们有所帮助。 先来说说自己的情况:我报考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所考的分数分别为政治58,英语57,数学二115,专业课(材料科学基础)108,总分338。这样一个分数,对于一个工科生而言,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对于今年的北科材料,可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擦线党(初试线337)。即便如此,我想我还是很有必要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如今,考研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大学本科生的一个未来规划中的热门选项。很多人很轻率的就决定考研,对此我是不发表任何评论的。但是,我觉得,一旦决定考研,就要对全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在模模糊糊的状态下就开始看书,鄙人鱼见,这样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经历。 看书前要做好万全准备。大家可能会问要做好哪些准备。且听我慢慢道来。

做好了以上的各种准备,接下来就需要开始各科的复习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数学和英语都是要从大三下开始的,而政治和专业课是从九月份开始。细节我慢慢道来。 因为本人是工科生,所以只介绍工科生相关经验。我们考的是数学二,也就是只有高数和线性代数。而关于考研复xí,论坛里很多人都会分为三轮,说实话,我自己到目前为止也没好好划分过,所以只按自己的经验一点点介绍。 先插播一下我的学习理念。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科生,在学习这一块,理应有些自己的方法。我觉得不管是学什么,首先我们得对这一科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其次,我们还要有能力从众多信息中抽象出重点,然后循着重点对症下药。简单来讲,我觉得就是个盖房子的过程,先打地基,再出骨架,最后各种装饰。 频道调回到数学,关于数学的学习,我觉得首先得从书本下手,高数用同济5或者6版的两本书,线代无所谓,大同小异。依据往年的大纲,先把书本过个一遍,对各种概念,各种公式有个初步印象,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作为回顾,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作为启蒙用。然而这样还不够,书本还要用第二遍,这一遍,最好边看边把你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定义,概念等抄下来(后期还有大作用),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随意练练课后习题,基础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考研专业课真题】材料科学与基础2012

北京科技大学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 814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共 3 页)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 一、简答题(8分/题,共40分) 1. 写出七种晶系的名称及点阵参数之间的关系; 2. 简述临界分切应力的概念; 3. 给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分类原则和相变特征; 4. 分析金属或合金的结晶形态; 5. 给出再结晶温度的定义。 二、纯Cu晶体在常温下的点阵常数为a=0.3615nm: 1. 指出其晶体结构类型和配位数(3分); 2. 简略计算Cu原子半径、原子致密度和两类间隙半径(6分); 3. 画出Cu原子在(111)晶面的分布情况,并计算其晶面间距和原子在 晶面上的致密度(6分)。(共15分) 三、分别画出下列离子晶体的布拉菲点阵(下图中的点阵参数均为a=b=c, α=β=γ=90o)。(10分) NaCl CaF2CaTiO3

四、示意画出下面的Ti-Zr体系中bcc和hcp相在1155、1139、1000和878K 时 的Gibbs自由焓-成分曲线。(15分) 五、根据下面的Al-Zn相图, 1. 写出其中的三相反应式(4分); 2. 画出x(Zn)=0.80合金的缓慢冷却曲线,并写出各阶段相对应的组织(8分); 3. 画出上述合金缓慢冷却到室温时的组织示意图,并计算各组织组成物的 相对含量(8分)。(共20分)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2005考研试题

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金属学 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说明:统考生做一至九题;单考生做一至六和十至十二题 一、晶体结构(20分) 1.什么是晶面族{111}晶面族包含哪些晶面? 2.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正[111]晶向间的夹角是多少?{100}面间距是多少? 3.面心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金属中的原子堆垛方式和致密度是否有差异?请加以说明。 二、合金相(15分) 1.解释间隙固溶体和间隙相的含义,并加以比较。 2.为什么固溶体的强度常比纯金属高? 三、晶体缺陷(15分) 1.晶体内若有较多的线缺陷(位错)或面缺陷(晶界、孪晶界等),其强度会明显升高,这些现象称为什么?强度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的两类缺陷是怎样进入晶体的?举例说明如何提高这些缺陷的数目? 四、相图热力学(10分) 利用图10-1的自由能-成分曲线说明,公切线将成分范围分成三个区域,各区域内哪些相稳定?为什么? 五、凝固(20分) 1.相同过冷度下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体积,哪个大? 2.合金凝固时的液/固界面前沿通常比纯金属液/固界面前沿更容易出现过冷?为什么? 3.典型的金属(如铁)和典型的非金属(如硅,石墨)在液相中单独生长时的形貌差异是什么?

六、扩散(20分) 1.菲克第二定律的解之一是误差函数解,C=A+Berf(x/2(Dt)1/2),它可用于纯铁的渗碳过程。若温度固定,不同时间碳的浓度分布则如图10-2。已知渗碳1 小时后达到某一特定浓度的渗碳层厚度为0.5mm,问再继续渗碳8小时后,相同浓度的渗层厚度是多少? 2.图10-3为测出的钍在不同温度及以不同方式扩散时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从该实验数据图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七、形变(20分) 1.常温下金属塑性变形有哪些主要机制? 它们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面心立方金属铜在三种不同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0-4。说明它们可能是在怎样的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形成的?为何有这样的形状? 3.什么是上、下屈服点效应(在纯铁或低碳钢中)?原因是什么? 八、再结晶(20分) 1.给出金属发生再结晶的基本条件(驱动力)。 2.指出再结晶、结晶、固态相变之间的主要区别。 3. 图10-5示意画出一种常见的再结晶形核机制,请解释该地点优先形核的原因和形核过程。 4.再结晶动力学公式为X=1-e(-ktn),各参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以X—t的关系作图,曲线的形状大致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可得一条直线?处理成直线有何用途? 九、固态相变(10分) 图10-6为两组铝铜合金的时效强化曲线;讨论成分变化及时效温度对力学性能(这里是硬度值)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原因。 十、固态相变(15分) 1.简述时效(强化)处理的工艺路线及原理。 2.同素异晶转变、马氏体相变、脱溶转变有何主要区别?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真题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824试题名称: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共6页)适用专业: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 管理学部分(75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注:全部为单选题,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有些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在家里办公。这些公司管理者所持的对人的认识主要倾向于()。 A.X理论 B.Y理论 C.领导风格理论 D.社会人假设理论 2.一些人对权力、地位的追求,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 A.第二个层次的需求 B.第三个层次的需求 C.第四个层次的需求 D.第五个层次的需求 3.某公司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以及其预期的效益印象非常深刻。为此,他准备在公司中实施这种管理方法,第一步就是要和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协商确定如何为各部门制定目标,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你认为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 A.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应该确立较高的标准 B.考虑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各部门的目标应该设置最低的标准 C.目标的确定应该略高于各部门的现有能力,但要使各部门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D.各部门情况不一样,有的部门宜采用高标准,有的部门则宜采用低标准 4.零售百货店的环境不确定性属于下列哪一类?() A.低不确定性 B.低中程度不确定性 C.高中程度不确定性 D.高不确定性 5.要确保“事有人做,人有事做;事得其人,人得其事”,需做好管理中的()工作。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6.某公司要求因病缺勤员工在返回工作岗位时需提交医生开具的就医证明,这一措施属于()。 A.单一用途计划 B.常用计划 C.程序 D.政策 7.某公司有96名作业人员,如果基层管理幅度为8,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是3,则该公司的管理层次应该是()。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700字以上) 【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8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内部辅导资料

一:大纲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 《金属学》复习大纲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一、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 原子间的键合 1)金属键, 2)离子键, 3)共价键 2.晶体学基础 1)空间点阵, 2)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3.金属的晶体结构 1)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2)原子的堆垛方式,3)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4)晶体缺陷 4.合金相结构 1)置换固溶体,2)间隙固溶体,3)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4)中间相 5.晶体缺陷 1)点缺陷, 2)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面缺陷 二、金属与合金的凝固 1.金属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2.形核 1)均匀形核,2)非均匀形核 3.晶体生长 1)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2)金属与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态,3)成分过冷4.凝固宏观组织与缺陷 三、金属与合金中的扩散 1.扩散机制 2.扩散第一定律 3.扩散第二定律 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四、二元相图 1.合金的相平衡条件 2.相律 3.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4.二元相图的类型与分析 五、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滑移,2)临界分切应力,3)孪生,4)纽折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2)晶界的影响,

3.塑性变形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屈服现象,2)应力-应变曲线及加工硬化现象,3)形变织构等 六、回复和再结晶 1.回复和再结晶的基本概念 2.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 3.再结晶动力学 4.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 5.晶粒正常长大和二次再结晶 七、铁碳相图与铁碳合金 1.铁碳相图 2.铁碳合金 3.铁碳合金在缓慢冷却时组织转变 八、固态相变 1.固态相变的基本特点 2.固态相变的分类 3.扩散型相变 1)合金脱溶,2)共析转变,3)调幅分解 4.非扩散型相变 参考书: 1.金属学(修订版), 宋维锡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2.材料科学基础, 余永宁主编, 高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 3.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 胡赓祥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 4.任何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参考书。 复习方法的话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坚持。我个人有一些看法希望与大家分享。 刚开始看,很难把握重点,看的太细,会浪费时间。而且,第一遍看完之后,往往都是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细节部分是很难记住的。所以第一边看要抓大放小,把握大致脉络。短时间内对专业课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以利于第二遍的深入阅读。这就算达到了目标。 再看的时候,每看完一节或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列成条目以利于以后把握重点,节约时间。一定要相信,手过一遍,胜过口过十遍。做笔记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再以后做题时每遇到问题回来看自己总结的笔记,并且把做题时重要的类型题的解法归纳到笔记中。坚持下去。做到点——线——面的复习,这样下来专业课不拿高分都难了。 二:知识梳理 第一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