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传说葫芦丝简谱

孔雀传说葫芦丝简谱

孔雀传说葫芦丝简谱

孔雀传说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葫芦丝曲子,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

典之作。它的旋律优美、曲调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孔雀传说的葫芦丝简谱,希望对喜欢葫芦丝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曲谱列表】

1、孔雀传说葫芦丝简谱

【曲谱内容】

1、孔雀传说葫芦丝简谱

(简谱: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C)

(曲谱:005 007 0012 012 025 012 057 005 007 0012 012 025 024 022

020 017 012 024 022 020 017 012 025 024 022 020 017 012 057)

孔雀传说是一首非常传奇的葫芦丝曲子,它的旋律优美,曲调优雅,

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演奏时,要注意准确吹奏每个音符,

用心传达出曲子的情感。希望各位葫芦丝爱好者们,可以通过演奏孔

雀传说,体验到葫芦丝的独特魅力!

葫芦丝、巴乌最新考级曲目(共十级)

第一级 1、打水姑娘………………………………………字向清曲 2、苗家姑娘过山…………………………………王绍录曲 3、阿佤人民唱新歌………………………………杨正仁曲 4、映山红…………………………………………付庚辰曲 5、是你给我爱……………………………………徐沛东曲 6、花孔雀…………………………………………何维青曲 7、我们村里的年青人……………………………张棣昌曲 8、摇篮曲…………………………………………东北民歌 9、妈妈的吻………………………………………谷建芬曲 10、军港之夜………………………………………刘诗召曲 11、高山青…………………………………………台湾民歌 12、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 13、月芽五更………………………………………东北民歌 14、桔梗谣………………………………………朝鲜族民歌 15、岸畔上开花……………………………………陕北民歌 16、孟姜女…………………………………………民间乐曲 第二级 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杨菲曲 2、金风吹来的时候………………………………马俊英曲 3、侗乡之春………………………………………杨明曲 4、会唱歌的金葫芦………………………………杨建生曲 5、少年壮志不言愁………………………………雷蕾曲 6、远方飞来的金孔雀……………………………何维青曲 7、婚誓……………………………………………雷振邦曲 8、康定情歌…………………………四川民歌何源编曲 9、阿里里…………………………………………彝族民歌 10、金扁担…………………………………………廖地灵曲 11、星星索…………………………………………印尼民歌 12、竹情……………………………………………何维青曲 13、弯弯的月亮……………………………………李海鹰曲 14、赶摆姑娘……………………………赵越光吕浩峰曲

葫芦丝名曲演奏说明

葫芦丝名曲演奏说明 葫芦丝名曲演奏说明: 葫芦丝《竹林深处》的演奏说明:该曲取材为广泛流传德宏潞西地区的傣族情歌调,又名“串姑娘”或“串”。它描写了小卜冒(傣语小伙子)在月明星稀的晚上站在心爱的小卜小(傣语小姑娘)的竹楼下,用葫芦丝倾诉爱慕的心曲。葫芦丝、飘、柔的特殊音色在该曲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是葫芦丝独奏曲中的精品。 葫芦丝《多情的巴乌》的演奏说明:此曲的演奏注意“tr”的灵活而富有弹性,#5和#1两个音要恰到好处 葫芦丝《瑞丽美》的演奏说明:这是一首独具瑞丽美特色的葫芦丝独奏曲,以其婉转动听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把景色忧美、物产丰富的瑞丽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演奏中小滑音、小颤音的运用使乐曲更圆润、更丰满、更富有表现力。 葫芦丝《请深谊长》的演奏说明:本曲转调前以筒音作“5”演奏,转调后以筒音作“3”演奏,练习中特别是转调后要注意放半孔与叉口的指法,要注意音准和节奏。 葫芦丝《湖边的孔雀》的演奏说明:此曲可用巴乌或葫芦丝演奏,用葫芦丝演奏时,可在3/8拍一段加附管一起双音演奏。 葫芦丝《节日的德昂山》的演奏说明:该曲反映了德昂族儿女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它是傣族作曲家龚肖铭先生根据自己多年对德昂族的了解而专为葫芦丝演奏创作的器乐曲。此曲最具特色的是引子部分的滑音演奏。 葫芦丝《版纳之夜》的演奏说明:该曲取材于广泛流传于德宏、西双版纳、缅甸傣族民间的歌舞调,属宫廷音乐。它典雅、庄重,深受人民喜爱,除用葫芦丝独奏外,还多被用于演唱和舞蹈。 葫芦丝《幸福日子》的演奏说明:该曲根据傣族民歌“幸福日子”(弩弩阿罗)改编而成。它表现了傣族人民善良、纯朴的民族性格和勇于进取创造的民族精神。给人美而不俗,柔而有刚的艺术魅力。 葫芦丝《竹楼情歌》的演奏说明:此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葫芦丝、巴乌独奏曲,以其动听的旋律、真挚的感情,使众多的爱好者及演奏者为之而陶醉。 葫芦丝《侗乡之夜》的演奏说明:这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让人激动的巴乌独奏曲(用大葫芦丝演奏也可),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连贯。 葫芦丝《渔歌》的演奏说明:渔歌属民歌的一种,为打渔者者所唱。主要是表现渔民的生活,曲调活泼优美。此曲的演奏从技巧上来说不难,但要注意波音的表现,手指与气息、舌头的配合要怡到好处,还要注意强弱的表现。可用大葫芦丝演奏。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金孔雀轻轻跳》人音版(简谱)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演唱课) 一、教材分析: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2/4拍,一段体。乐曲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乐曲形象地描写了一幅傣族小姑娘、小男孩与孔雀在河边翩翩起舞的生动画面,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委婉,多以大、小三度音程进行,节奏自然、平稳、流畅,以xxxx︱x -︳节奏型为主。旋律中每一个乐节末尾的音符大多重复其前一个音符:如 尾音无形中被延长了,使得节奏更富有舞蹈性,情绪更加优美。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了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三、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四、教学难点:一字多音处的地方。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葫芦丝乐曲,你们猜一猜这首乐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总结:它是傣族的音乐,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热爱孔雀,把孔雀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 过渡语:刚才欣赏的乐曲是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改编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放范唱 过渡语: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速度中速,形象地描绘了傣族小卜少、小卜冒与孔雀在河边翩翩起舞地生动画面。 2.学习歌曲旋律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的旋律,旋律由五个乐句组成。请思考哪两个乐句旋律相似、节奏相同。请先听老师唱一遍。 (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 总结:通过观察发现歌曲的第四乐句与第五乐句旋律相似、节奏相同。 (2)分句学唱 过渡语:下面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3)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过渡语:请随老师一起完整地演唱旋律。 总结:通过演唱我们发现旋律中每一个乐节末尾的音符大多重复其前一个音符,尾音无形中被延长了,使得节奏更富有舞蹈性,情绪更加优美。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过渡语:同学们,乐谱中,在强拍面前,用来划分节拍单位的垂直线叫小节线。用来表示全曲结束的两条小节线,右边略粗于左边的一条,叫终止线。音乐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葫芦丝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葫芦丝吹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孔雀形象,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唱歌与葫芦丝试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展示、齐奏和打击乐器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逐步规范唱歌习惯,巩固葫芦丝演奏中的“单吐”技巧。 学情分析 我校本学期的”3+N”葫芦丝组刚成立两周左右时间,学生对葫芦丝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但受乡镇学校师资等原因,学生之前读谱、音高、声音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乐进课堂的推进。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嗓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掌握葫芦丝吹奏中的“单吐”技巧,及节奏准确掌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葫芦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这节课,我们很高兴的请到了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希望今天的这堂课大家都能收获知识和快乐。在上课开始之前老师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耳朵,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用钢琴演奏下面这两条旋律,听完后用“tu”模唱:模唱时请用手划拍。 2、带词进入:刚才我们一起用“吐”唱了这两条旋律,接下来老师给着两条旋律加上了歌词,我们试着来唱一唱。 师:刚才在同学们都唱得很好,耳朵都挺灵敏,有一对灵敏的耳朵我们就是半个音乐家了,我们想成为小小的音乐家除了要有灵敏的耳朵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以今天的第二关就是猜谜语比赛,老师给大家提出谜面,然后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出谜底。谜面是这样的: 3、创设情境,猜谜语:锦袍身上穿,花冠头上戴,尾巴像把扇,展开人人爱。 师:真不错,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首歌曲也和孔雀有关,叫做《金孔雀轻轻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师范唱 师:老师有点迫不及待要给同学们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听完后我请同学说一说歌曲中除了有孔雀你还听到唱了些什么? 2、播放录音《金孔雀轻轻跳》录音作为背景音乐,学生欣赏

葫芦丝+教材

葫芦丝课程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由此可见,葫芦丝学习的特殊意义:它既能让人享受高雅艺术之魅力,又能让人感受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之精神的双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活跃的手段之一,而葫芦丝无疑是推进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最易于普及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乐器。普及民族乐器要从小抓起,应该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葫芦丝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程目标: (1)了解葫芦丝的常识,熟练运用指法,掌握用气技术,会控制气息,能独立演奏。

(2)提高葫芦丝音乐的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通过合奏表演,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3)通过学习,了解乐器的发展史、乐曲的内涵、以及涉及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培养学生学习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三、学段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 1:认识葫芦丝,了解其特点、构造、流传区域及独特的音色。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学会音阶的吹奏。 2:乐于参加葫芦丝学习活动,进行基本功的练习。 3:感受葫芦丝古朴、柔美、典雅的音色。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 三年级下学期 1:学会葫芦丝演奏时的用气方法,掌握长音、连音的吹奏。 2:积极参加葫芦丝的基本功练习。 3: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学期 1:掌握强、弱音的吹奏。能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2:积极参加葫芦丝的基本功练习,乐于与同学合作练习。 3: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集体精神。 四年级下学期 1:进行活指练习,使左右手各按音孔手指开闭灵活、轻松自如。 2:积极参加葫芦丝的基本功练习,乐于与同学合作练习。

葫芦丝演奏初始课教学设计

葫芦丝演奏初始课教学设计 学院:音乐学院学号:145111 姓名:杨超 一、教学分析 葫芦丝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凭借着亮丽而又柔肠百转的音色打动了无数的听众。葫芦丝被音乐界人士称为“天籁之音”,被外国人称之为“东方的萨克斯”。她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可以让学生更多更深地接受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学生演奏课最初的动机是兴趣,那么在本节课中,我会通过课堂使用的乐器和多媒体带领学生认识、了解葫芦丝。因为作为演奏课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演奏课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热爱。(二)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葫芦丝的音域及构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能力目标:尝试演奏葫芦丝音阶,初步了解葫芦丝演奏的按孔方法及部位、演奏姿势和气息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对葫芦丝的认识及吹奏音阶。 (二)教学难点:吹奏葫芦丝音阶的气息运用。 四、教学用具:葫芦丝、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为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带领学生走进葫芦丝世界。 (二)导入 1.刚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同学们应该非常熟悉了,那么它是由这样一件乐器(展示葫芦丝)演奏出来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葫芦丝。 2.教师演奏一首葫芦丝乐曲,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激发。 (三)新课 请学生展示他们对葫芦丝的了解及认识。(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师多媒体展示总结:葫芦丝的历史及由来。葫芦丝又称葫芦箫。葫芦箫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流行于滇西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如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听音乐,看舞蹈歌舞曲《金孔雀轻轻跳》》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03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听音乐,看舞蹈歌舞曲《金孔雀轻轻跳》》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11课听音乐,看跳舞中的听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目标: 1、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践和表现的机会。 2、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和风土人情,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表现出孔雀的美,学会傣族的基本舞蹈,创编舞蹈。 教学重点: 1、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风情。 2、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 1、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2、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最后两句的比较,并能唱准最后两句。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欣赏歌曲和舞蹈视频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风俗,音乐和舞蹈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2、播放视频(蒙古族舞蹈、藏族舞、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让学生分别回答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3、欣赏舞蹈《雀之灵》 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她的舞蹈 里表现的是什么动物? 你们知道孔雀生活在什么地方吗?(抽生回答)师总结:孔雀生活在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这里是孔雀之乡,他是傣族的象征。傣族人民认为孔雀是美丽、善良、吉祥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播放 孔雀的图片) 4、介绍傣族悠久的历史,播放云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傣族有着悠 久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 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主要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 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河北省葫芦丝 巴乌 考级曲目 2013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 作者:管理员发布于:2013-03-21 02:23:35 文字:【大】【中】【小】摘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 葫芦丝巴乌考级曲集(共2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用教材 60.00 第一级: 金孔雀轻轻跳/打水姑娘/妈妈的吻/桔便谣/月光弯弯照九州/花孔雀/苗家姑娘过山来/月牙五更/崖畔上开花/知道不知道/孟姜女/军港之夜/高山青/摇篮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级: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远方飞来的金孔雀/阿里里/采蘑菇的小姑娘/竹情/芒市坝子山歌(喊麻勒勐)/婚誓/金风吹来的时候/葬花吟/蝴蝶泉边/星星索/金扁担/人们向往的地方/山歌送亲人/我心永远相依 第三级: 月光下的凤尾竹/好花红/美妙的金葫芦/快乐的小孔雀/阿佤人民唱新歌/彝族酒歌/梅花三弄/达斡尔欢歌/月夜/会唱歌的金葫芦/天水情/彝家欢歌/珠江春潮/弯弯的月亮 第四级: 幸福日子/湖边的孔雀/花腰寨/美丽的西双版纳/追鱼/版纳之夜/彝家欢度火把节/沂蒙春来早/黑马踏青/花腰欢歌/晚霞/塞北新曲/梦里江南/赶摆路上/火把节之夜/洱海晚风/康定情歌/暮归/抒怀/瑶族舞曲 第五级: 竹楼情歌/多情的巴乌/花腰情/节日的德昂山/瑞丽美/傣家情/草原美/红叶/花腰卜少/哈尼欢歌/苗岭春早/神奇的山寨/花腰恋歌/渔村晚霞/信天游/芦笙恋歌/阿昌情深/边寨之夜/彩云大理/版纳风光/版纳春光/太行欢歌/赛江南 第六级: 迎春/傣乡晨曲(二重奏)/傣寨情歌/侗乡之夜/勐养江畔/北京的金山上/美丽的金孔雀/篝火狂欢夜/踏歌僳僳山/欢乐的嘎光/滨湖春晓/勘探队员进山寨/大爱无疆/南国情韵/梦中的新娘/高山族舞曲/金孔雀与凤尾竹 第七级: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春满傣乡/姑娘生来爱唱歌/沂蒙风情/竹林抒情/景颇山上/黄土谣/祭海/孔雀姑娘/同心结/思念/牧歌/草原情思/情深谊长 第八级: 渔歌/木鼓神韵/黄土情/傣乡情歌/天乐/竹林深处/乘风/赶摆/节日/云岭/赶牲灵/草原恋歌/拉祜情/迷人的葫芦箫

葫芦丝

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用竹筒制作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动人的乐声。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主音管音阶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个音孔吹奏作“so1嗦5为例”)从下到上依次为“mi咪[3]”,“sol嗦[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发[4]”,“sol梭[5]”,“la拉[6]”,副主音管无按音孔,因此装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左或右两侧,在葫芦丝吹奏时,如将副音管底端软塞取出,装有簧片的副管音就与主管音一同响起,但副管音只能发一个音,现常用的葫芦丝有C调,小D调,降B 调,F调,G调,E调等几种。 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来源

葫芦丝校本课程方案目标及要求

葫芦丝校本课程方案目标及要求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需求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校本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校本活动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葫芦丝的课程的设立并不是培养一批演奏家,而是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会欣赏,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我校学生生源一般,有着近一半的农民工子女,还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很多还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代为抚养;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也是形形色色:有收废品的、卖菜的、外来务工的等等。就这样的家庭环境,想让孩子有所特长,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我校校领导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本着“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开设“葫芦丝器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并委托我主编适合我校校情的葫芦丝教材。“葫芦丝器乐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但可以陶冶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可以教孩子一项特长,在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会因为没有特长而输给同龄的小伙伴,增强自信心。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学习如何吹奏葫芦丝,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调整心态,达到增加肺活量、锻炼身体的效果,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对陌生乐曲有简单的试奏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活动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二)具体目标: 1、了解葫芦丝的起源、构造、音乐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2、学习葫芦丝的正确演奏姿势、演奏状态,吹奏手型以及正确的气息运用。 3、学习相关的吹奏技巧和乐理知识. 4、能够熟练吹奏相应的葫芦丝乐曲。 学段目标: 一年级: 1、认识、熟悉葫芦丝,了解其特点、构造、流传区域及发声原理。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学会音阶的吹奏。 2、感受葫芦丝古朴、柔美、典雅的音色。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 3、学会葫芦丝演奏时正确的用气方法,并积极进行葫芦丝的基本功练习。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同伴的帮助下,模唱简单的曲谱、演奏简单的旋律及短小的乐曲。 二年级: 1、掌握长音、连音的吹奏,进行手指操练习,使左右手各按音孔手指开闭灵活、轻松自如。 2、掌握强、弱音的吹奏,能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3、能够积极进行葫芦丝的基本功练习,并乐于与同学合作练习,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三、四年级: 1、能够掌握“叠音"、“打音”“波音(上波音、下波音)”、“颤音”的演奏技法,并吹奏相关练习曲。 2、学习在筒音(全按时)做5时,低音3和中音4的吹奏方法。 3、能够准确的视唱和演奏简单乐曲. 3、积极参加葫芦丝演奏技巧的练习,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演奏水平;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五年级: 1、掌握“虚指震音"、“滑音”“倚音(前倚音、后倚音)”、“双吐”的演奏技法,能吹奏相关练习曲,并能在乐曲中熟练运用。 2、积极参加葫芦丝演奏技巧的练习,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演奏水平。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简谱) 月光下的凤尾竹-冠军奖

(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 2、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画出自己喜欢的标示图,做出简单的律动。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 难点: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画出自己喜欢的标示图,做出简单的律动。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实物介绍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看看老师给你们带了什么 生:葫芦丝。 2、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及图片) 3、故事导入 师: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活动2【活动】初赏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对葫芦丝有了一点点了解吗想不想听一听葫芦丝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葫芦丝演奏的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2、初赏(播放音乐) 3、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出示葫芦丝音乐特色的图片,读一遍) 活动3【活动】细赏 1、再次欣赏葫芦丝演奏的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听边大致了解一下傣族的风土人情,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听到得最多或最喜欢且印象最深的是哪段旋律了(放音乐,出示风土人情的图片)(学生用“呜”哼出来) 2、片段欣赏,学唱主要旋律。 师:刚刚欣赏的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有这几乐句。(展示乐句) 师:让我们一起试着跟着音乐哼一下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吧! (用“呜”、“啦”哼唱旋律片段。) 2、师:边听这首动听的音乐,我情不自禁将脑海里浮现出的这些符号画了出来你们也来边听边画吧,看你的小脑噶里会出来一些什么音符吧!记住,你所画的,要与听到的节奏相符哟! 3、学生自由画一画。(上台画片段图) 4、再次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上台展示,边听音乐边画画。 活动4【活动】小小舞会 师:在傣族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师:今天好高兴呀,大家想跳舞吗老师请来了一些小老师教大家几个基本的傣族舞动作,大家要认真学哟,有兴趣的还可以随着音乐跳一跳,好吗(教傣族舞动作) 师:下面谁自告奋勇来为大家表演一曲(放音乐) 师:他的表演同学们喜欢吗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露一手(生表演) 师:在坐的同学们意犹未尽,有想唱的,有想画的,还有想跳的,都跃跃欲试啦!下面让我们一起尽情的表演吧! 活动5【活动】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将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用哼唱、画画、跳舞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结束今天的课吧!(在欢快的乐曲中,同学们自由地走出教室。)

舞蹈教案-专业文档!

舞蹈教案 舞蹈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舞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舞蹈基本功节奏的训练。(难点) 2、幼儿学习一些舞蹈造型,能够大胆跟着音乐摆出造型,动作优美。(重点) 3、幼儿体会舞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穿上自己的舞蹈鞋、坐垫、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教师带幼儿做基本功热身。 2、提问:小朋友你们都拍过照片吗?那么你们拍照片的时候都喜欢摆什么造型呢?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展示,其他幼儿一起来学一学。 二、播放ppt。 1、师幼一起观察图片中幼儿的造型。 2、教师分动作教幼儿,提醒幼儿摆造型时的注意点。(提腰、顶胯、绷脚尖等) 3、提问:怎么摆造型最好看? 4、教师:摆造型时不能乱动、要微笑、要自信。 三、播放音乐,幼儿表演。 1、教师跟着音乐节拍表演,幼儿观察。

2、提问:你们觉得老师表演好不好?为什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在听音乐时候心里默默数节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3、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练习数拍子。 请能力强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练习。 4、播放音乐,幼儿全体随一起表演。 舞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学习看图谱标记进行队形变化,完整表演集体舞。 2.在唱歌、共同舞蹈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活动的欢乐。 活动准备:熟悉了解《玩具恰恰恰》歌曲,图谱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做一做,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视频画面)师:乐乐玩具店开张了,看!玩具店里有些什么玩具呢?他们都待在玩具柜里等顾客来挑选呢!谁会用身体动作来表示玩具们的在柜子里的姿态呢?(跟着视频画面里的玩具姿态摆相应的POSE) 二、听一听、演一演,创编《玩具恰恰恰》动作 1.出示图谱,边看边完整欣赏《玩具恰恰恰》一遍 提问:这首歌我们都会唱了,唱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很欢快,很幽默)你猜猜看玩具店里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自由猜测):原来玩具店里的正在举办舞会呢,你想一起参加吗,那我们也一起跳起来 2.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 3.根据图谱完整展现创编的动作 (1)前奏和间奏部分,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舞步,并出示相应的舞步标记 (2)高潮部分,建议幼儿寻找舞伴,同伴之间合作表演4.幼儿看图谱随音乐表演,要求表演出玩具们开心、快乐、热闹的气氛。 三、看一看、跳一跳,学习集体舞《玩具恰恰恰》

校本教材葫芦丝

校本教材葫芦丝

第一单元基本知识 一、葫芦丝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流行于滇西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较为流行。葫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如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歌,都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二、葫芦丝结构图示

“”音除外)气流要强;竹笛、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流要强,而葫芦丝的高音只能缓吹,如果用气过猛可能导致无乐音或损坏簧片。 同学们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1)吹奏低音“5”时气流要急,而且气息要下沉,有一种下坠的感觉; (2)吹奏中音“1 2 3”时气流要适中; (3)吹奏高音“5 6”时气流要渐缓,气息要有所控制,有一种上提的感觉; (一)风门 指吹奏葫芦丝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叫“风门”。 注意的问题: 1.“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 2.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与吹奏竹笛截然不同); 3.“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情况应上下嘴唇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往里收。 (二)口风 指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叫“口风”。 注意的问题: 1.“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主要有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振动而发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