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完整版)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完整版)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完整版)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1

风采(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

风姿(姿态)风度仪态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

2

凸显(显露)清楚的显露

凸现(出现)突出的显现

显侧重于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

现侧重于由无到有

3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说话

4

不容置疑真实可信,表示论证严谨,无可怀疑

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5

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表示虽有缺点错误但可以宽容和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过错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6

争端由多人引起的争论,具体指对某件事或物有着不同的见解,意见不一致导致的

争议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而引起的业务纠纷

9

推托借故拒绝或推辞

推脱推卸、推辞、开脱责任

10

营利谋求私利谋求利润

盈利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

11

萌动(萌生)最初指草木发芽一般用于事情刚起头

涌动(涌起)一般用来形容心情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12

调整调弄整治重新调配或安排使合于新的情况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节是程度的深入,调整是轻微的变化

13

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长久

山长水远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强调的是距离上的远

14

装载用运输的工具装(人或物),是主体自己发出动作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不是主体自己发出的动作

15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6

识别指区分真假

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两者均不需要认真思考

鉴别指审查辨别

甄别强调认真、慎重的鉴别,两者需要认真思考

17

着实实在、确实之意

委实确实、实在之意

一般委实侧重于此事属于客观事实,而着实具有肯定意味,程度和语气更重18

考据指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考证指用实物或资料论证说明

19

尝试可以表示第一次做

试图往往指尝试后并没有真正实行

20

遏止与遏制仅一字之差

区别在于遏制强调动作

遏止强调状态

21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指蝉、蛇类等脱皮,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常用以形容人品质的变化

22

祛除和驱除都有除掉、除去的意思

但祛(qū)除常用于疾病、疑惧、邪祟等

23

惯例指通常方法、习惯做法、常规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24

改革指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等作出的改良革新

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

25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和领土

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26

熟悉侧重知道得详细、清楚

熟习表示了解深刻、掌握熟练,多与“技术”“业务”搭配

27

扶持有帮助、支撑照料的意思,其后跟的往往是人

扶植是指扶持培养,比喻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壮大

28

对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靠拢后接合成为一体,强调的是具体事物的结合

接轨本是一个交通术语。引申为把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连接起来,强调的是抽象的结合

29

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截然不同是说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大相径庭是说两者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扞格不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扞格hàn gé是指相互抵触,格格不入

30

不合时宜不合时事所需要或与世情不相投合

举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意为生活比较艰难或者做事情困难重重,每一步都遇到困难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用于谦辞

31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举棋不定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忌犹豫不决

32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主次颠倒说明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

33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34

刀光剑影形容处境险恶,多用于贬义

此起彼伏形容事物发展变化不断,描述对象常是声音、斗争、浪潮等,用来对比两个事物

危机四伏表现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

稳操胜券是有把握赢得胜利的意思

一劳永逸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

35

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去伪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用于书面语。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兼容并包指广泛收罗,将所有各方面都包容在一起

大浪淘沙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36

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无所适从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37

轻视小看,不重视

漠视指冷淡地对待,不放在心上

藐视指认为某种事物很卑贱、渺小,是没有价值或令人厌恶,从而对它加以轻视,加以嘲笑

无视指不放在眼里,根本不考虑

38

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异曲同工意为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39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手足无措指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无所适从形容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40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风起云涌形容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蜂拥而至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此起彼伏形容接连不断

41

沉渣泛起指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死灰复燃指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42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

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43

不遗余力是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多用来指文章和文艺作品的风格

不折不扣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44

垄断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泛指把持和独占,率先拥有专利就意味着首先占领了基因市场

操作指劳动,劳作,没有体现出“争夺”的意义

专营是指专业经营某种商品

控制指掌握住对象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45

无师自通指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独具匠心形容巧妙而独特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与众不同的构思

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46

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名不虚传指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

货真价实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原是旧时商业用语,用以招徕生意,引申为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

47

一石二鸟也就是说一件事得到两种好处,即一石二鸟,原意为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

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比喻进行试探

正本清源是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固定搭配

1.戕(qiāng)害健康

2.与国际接轨

3.释放潜能激发潜能

4.以……的形式

5.文化繁荣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趣味词语整理

趣味词语整理 ABBA 不了了之自欺欺人言人人殊春风风人ABCA 得过且过大书特书当断不断大错特错就事论事将错就错将计就计见怪不怪·abb式的词语 白花花白晃晃白皑皑白茫茫白胖胖黑洞洞黑漆漆黑乎乎 黑压压黑黝黝红通通红扑扑红彤彤红艳艳懒洋洋绿油油·abab式的词语 说道说道打扫打扫溜达溜达打扮打扮清醒清醒搅和搅和 拨拉拨拉商量商量研究研究乐呵乐呵锻炼锻炼琢磨琢磨·abcc式的词语 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大腹便便得意洋洋神采奕奕怒气冲冲 衣冠楚楚可怜兮兮微波粼粼波光粼粼白雪皑皑金光闪闪·aabc式的词语 姗姗来迟欣欣向荣窃窃私语滔滔不绝恋恋不舍振振有词 阵阵波涛落落大方比比皆是历历在目芸芸众生侃侃而谈·aabb式的词语 浩浩荡荡平平安安秀秀气气斯斯文文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安安稳稳病病歪歪抽抽搭搭大大落落沸沸扬扬ABAA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板上钉钉、波光粼粼波光鳞鳞、薄暮冥冥、不过尔尔、不甚了了、长夜漫漫此恨绵绵、大才盘盘、ABAC 百发百中毕恭毕敬悖入悖出暴饮暴食不偏不倚不屈不挠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不声不响不痛不痒不理不睬不离不弃ABCB 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心服口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种瓜得瓜得过且过将错就错口服心服骑马找马人云亦云 日字词语 日久岁深、日久天长、日久月深、日就月将、日居月诸爱日惜力、白日飞升、白日见鬼、白日青天、白日上升蹉跎日月、道远日暮、风吹日晒、风和日丽、风和日美暗无天日、白虹贯日、百花生日、饱食终日、拨云睹日含有颜色的成语: 白璧无瑕、白驹过隙、姹紫嫣红、灯红酒绿、混淆黑白、金碧辉煌、面红耳赤、面黄肌瘦、青出于蓝、青红皂白、青黄不接、青梅竹马、含有花草树木的成语: 百步穿杨、百花齐放、独木难支、独树一帜、风吹草动、花红柳绿、花团锦簇、借花献佛、锦上添花、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木已成舟、表示神情的成语: 半信半疑、勃然大怒、不屑一顾、不知所措、长吁短叹、瞠目结舌、愁眉不展、踌躇不前、踌躇满志、从容不迫、大发雷霆、大惊失色、

词语填空过关训练 (十五套)

词语填空过关训练 (十五套) 词语填空过关方法 1.联系上下文(语境)选择词语。 2.根据注意备选词语含义(色彩)选择词语。 3.有时需要注意所填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4.在理解的基础识记一些近义词或易混词语的词义区别。 近义词辨析的一般方法 (一)从色彩方面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1、感情色彩。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或喜悦等感情色彩的词。贬义词:表示贬斥的、否定的、含有坏的意义的词。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带上褒义。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它介于两者之间。 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横线左边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如:果断——决断——武断。 2、语体色彩。书面词:庄重典雅。口语词:平易通俗。 如:陵墓——坟富态——胖马铃薯——土豆苍穹——天空默诵——嘟囔头部——脑袋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处罚——批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研究——探讨蔑视——轻视 制止——阻止绝望——失望 2、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的不同。如: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 书籍——书河流——河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这些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3、词义侧重点不同。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第七章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堂上操练】 一、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_______。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和"_______"的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_______"的逻辑错误。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课后作业】 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 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2.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他一有空就行乐,从来不浪费时间。 5,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搞"家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既不提倡,也不禁止。 6.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7.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8.问:你的丈夫犯了罪,你知道吗? 答:我们过去可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啊! 问:他贪了这么多钱,你难道不知道吗? 答:北京有人比他贪得更多呢! 9.这里的商品既不是价廉物美,也不是价不廉或物不美。 10.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 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 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父亲:你不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作业?

小学生常用词语整理

小学生常用词语整理 一、词语 (一)固定结构 1. ABB 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白茫茫 2. AABB 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漂漂亮亮仔仔细细红红火火明明白白花花绿绿干干净净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高高低低郁郁葱葱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日日夜夜来来往往 3.AABC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4.ABAC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自言自语无影无踪无法无天无边无际各种各样 5.又A又B

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6.A来A去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7.不A不B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二)带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拍分明 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舍本逐末 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 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 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三)带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紫千红 (四)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历史故事的成语 闻鸡起舞(祖逖)惊弓之鸟(更赢)画龙点眼(张僧繇)

胸有成竹(文与可)杏林满春(董奉)纸上谈兵(赵括)(六)神话故事的成语 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七)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坐井观天 (八)关于春天的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九)关于秋天的词语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里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十)关于团结的词语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十一)关于取长补短的词语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十二)关于学习的词语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二、交换位置含义不同的词

(完整版)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1 风采(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 风姿(姿态)风度仪态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 2 凸显(显露)清楚的显露 凸现(出现)突出的显现 显侧重于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 现侧重于由无到有 3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说话 4 不容置疑真实可信,表示论证严谨,无可怀疑 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5 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表示虽有缺点错误但可以宽容和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过错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6 争端由多人引起的争论,具体指对某件事或物有着不同的见解,意见不一致导致的 争议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而引起的业务纠纷 9

推托借故拒绝或推辞 推脱推卸、推辞、开脱责任 10 营利谋求私利谋求利润 盈利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 11 萌动(萌生)最初指草木发芽一般用于事情刚起头 涌动(涌起)一般用来形容心情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12 调整调弄整治重新调配或安排使合于新的情况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节是程度的深入,调整是轻微的变化 13 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长久 山长水远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强调的是距离上的远 14 装载用运输的工具装(人或物),是主体自己发出动作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不是主体自己发出的动作 15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6 识别指区分真假 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两者均不需要认真思考 鉴别指审查辨别 甄别强调认真、慎重的鉴别,两者需要认真思考 17 着实实在、确实之意 委实确实、实在之意 一般委实侧重于此事属于客观事实,而着实具有肯定意味,程度和语气更重18 考据指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考证指用实物或资料论证说明 19 尝试可以表示第一次做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原本)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一、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容和要求: 1、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 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容和要求: 1、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容和要求: 1、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排中律述不可同假,矛盾律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 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

高考语文整理(词语)

高考语文词语整理(2020.2.7./11.)【无重复,共27页,整理不易,望海涵】 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 危在旦夕:危险就在眼前 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保证:1.担保,担保做到;2.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事件,任务) 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力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 不浮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 流动:(液体或气体)移动。 因此:因为这个。 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引号:1.表示特定的称谓;2.表示直接引用;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反语、讽刺。 浸泡:在液体中泡 濡染:沾染,受熏陶。 一文不名: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端贫困。名:占有。一文不值:连一个钱也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蒙昧:未开化,没有文化。 愚昧: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 戮力同心: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强调“困难”语境。 边缘化: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地位。 私人化:个人化(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 焕发:光彩四射;振作。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放松身心:对身体和精神的控制由紧变松。 修身养性:修养性情使之臻于完善。 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 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 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 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 “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 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 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 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 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 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 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 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 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 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 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对此,有议论说: “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它 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北 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不过,人口普查时,统计数 字表明,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男子汉并不算少, 大概是分布不合理吧?” 答:这段议论先偷换了概念,后偷换了论题。一开始,“男子汉”是指具有 大丈夫气概的男子,后偷换成指一切男人。议论的题目本来是“什么是男 子汉”,最后却转移到男女的比例上了,违反了同一律。 2.甲问:我做菜的手艺不错吧? 乙答:很实惠,很实惠。 答:乙的回答表面上转移了话题,不正面回答问题,违反同一律,实 际上隐含着对问话人做菜手艺的批评,不正面批评,巧妙地避免主人的难 堪,是一种变格修辞手法,不违反同一律。 3.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部编版(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词语整理和课文填空

1-4单元词语整理和课文填 空 第一单元 春风春天冬天冬雪雪花 白雪下雪飞鸟飞花飞入 出入姓李姓名百姓王国 国王入口入门双方双手 王子中国心情什么为什么青草晴天清水天气生气 力气请问生字出生左右 左手右手红花学生女生 小时同时动力万一千万 方方正正万里无云春回大地一片雪花一种花样 第二单元 吃水吃鱼水井大叫长江 主人走动走出住下没有 以后以为北京北方不会 开会校门大门广大过去 走过各自各种样子花样伙伴同伴这样这个种子 种花这里太阳学校金子 金秋秋天秋风金秋时节 因为吃东西走过去叫名字第三单元 他们听说小河江河河水 也许也是土地地方哥哥 单一单元单人招呼打招呼招手行动行为飞行平行 行走呼叫快乐当时很好 音乐许多居住听讲讲学 讲话讲和好玩古玩文玩 当中听见 第四单元 思乡故乡故人故土故国 床前床上木床前后前门 以前低头高低低下外国 外公月光阳光看见看书 再说再见晚上早晚爸爸 可笑大笑好笑中午午后

春节过节节日节目红色 高兴千万叶子竹叶大米 大豆豆子红豆真心真正 分开十分看着吃着来到 成立那个那么 五光十色成千上万 填空: ()()吹,夏()落,()霜降,()()飘 池草(),()()红 鱼()(),鸟()() 河水()()天气(),()()()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害(), 做了()()()事()。()()爱护()()蛙,()让禾苗()( )病。 ()()()忘挖()(),()刻想念()()席。《春晓》 ()眠()觉晓, ()()闻啼鸟。 夜()()()声, ()落知()()。 ()(),回家睡()了,倒()()做()()()()的梦呢! ()(),去了()(),就能()()小()(),多么开心哪! ()(),()老师()()事,也是很()()很有趣的呀! 别的孩子也是()()吗? 也像我()(),()()想吗?

高考语文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高考语文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 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

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2018公文词汇整理

动词一字部:抓、搞、上、下、出、想、谋 动词二字部:分析、研究、了解、掌握、发现、提出、推进、推动、制定、出台、完善、建立、健全、加强、强化、增强、促进、加深、深化、扩大、落实、细化、突出、建设、营造、开展、发挥、发扬、创新、转变、发展、统一、提高、提升、保持、优化、召开、举行、贯彻、执行、树立、引导、规范、整顿、服务、协调、沟通、配合、合作、支持、加大、开拓、拓展、巩固、保障、保证、形成、指导 积累、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推进、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调整、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指导、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臵、吸纳、造就、取决于 名词:体系、机制、体制、系统、规划、战略、方针、政策、措施、要点、重点、焦点、难点、热点、亮点、矛盾、问题、建设、思想、认识、作风、整治、环境、秩序、作用、地方、基层、传统、运行、监测、监控、调控、监督、工程、计划、行动、创新、增长、方式、模式、转变、质量、水平、效益、会议、文件、精神、意识、服务、协调、沟通、力度、领域、空间、成绩、成就、进展、实效、基础、前提、关键、保障、动力、条件、环节、方法、思路、设想、途径、道路、主意、办法、力气、功夫、台阶、形势、情况、意见、建议、网络、指导、指南、目录、方案 形容词一字部:多、宽、高、大、好、快、省、新 形容词二字部: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祥和、优良、良好、合理、稳定、平衡、均衡、稳健、平稳、统一、现代 副词一字部: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 副词二字部:加快、尽快、抓紧、尽早、整体、充分、继续、深入、自觉、主动、自主、密切、大力、全力、尽力、务必、务求、有效 副词三字部:进一步 后缀:化、型、性 词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 1、常用排比: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新对策、新办法、新局面、新气象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一年级语文词语填空专项练习180题(有答案)

一年级语文词语填空专项练习180题(有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专项练习180题班级:姓名:得分: ()的春天()的头发()的春风 ()的外衣()的衣服()的春雨 ()的娃娃()的爸爸()的小草 ()的水波()的鲜花()的梨花 ()的芦苇()的星星()的杏花 ()的睫毛()的羽毛()的泉水 ()的气球()的嘴巴()的天空 ()的小船()的小鸟()的石头 ()的珍珠()的声音()的竹子 ()的池塘()的荒岛()的月亮 ()的眼睛()的小熊()地吹气 ()的世界()的云()地说 ()的梅花()的四周()地说 ()的清香()的小鸡()地问 ()的人流()的洞眼()地观看 ()的海洋()的天空()地蹦跳 ()的早晨()的树木()地骑着 ()的鞭声()的小河()地低头 ()的草原()的身体()地询问 ()的羊群()的中国()地说 ()的黎明()地做题()地站

()的歌声()的嘴巴()地刮 ()的太阳()的鼻子()地砸 ()的蘑菇()的树坑()地想 ()的公牛()的大汗()地滑行()的掌声()的山峰()地看 ()的地方()的叶子()地爬 ()的松树()的小花()地吟诵()的功课()的头发()的萤火虫()的羽毛()的牙齿()的鼻子()的小河()的北风()的小鸟()的菊花()的荷花()的红旗()的红领巾()的头脑()的双手()的冰花()的眼睛()的棉花()的小草()的泥水()的水分()的孩子()的东方明珠()的云朵()的小鱼()地观看()地成长()地问()地说()的柳枝 ()的肚皮 ( )的伙伴()的羊群 弯弯的()圆圆的() 青青的()扁扁的() 碧绿的()晶亮的() 火红的()宽大的()

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基本规律

八、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 ①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比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话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比如,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下述这样一段话: “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下面再举例说明。 ■苏格拉底领了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这个智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给了这个青年一个下马威。他劈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这个青年当然回答说,学习的是不知道的东西。于是这个智者就向这个青年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认识字母么?” “我认识。” “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 “是的。” “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 “是的。” “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他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吗?” “是的。” “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只是那些不识字母的人在学吧!” “不,我也在学。” “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就是学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 “是的。” “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