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

系中的作用

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壹、工会定义、地位和作用

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中可体会到工会的法律地位和阶级属性;而工会最基本的职责是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工会的社会经济地位。

中华总工会界定中国工会的作用是:(1)保护工人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2)调动和组织工人和职工积极参和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3)代表和组织工人和职工采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企业的民主管理;(4)教育工人和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二、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壹)工会对提高工资福利的研究

1.目前主要观点:

(1)工会通过维权为其会员争取较非会员高的相对工资优势,同时,工会于提高会员收入水平的同时,也于整体上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除了提高工资,工会调整了整个报酬的构成,提高了福利于报酬中的比重,尤其是保障性的福利,这些调整促进了社会福利化程度的提高;

(3)通过限制管理方随意确定工资的政策,工会的标准工资政策减少了同壹企业内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不平等;

(4)工会对工资增长的诉求是依据工资分配增长和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的原则于和雇主方讨价仍价后得出的,且非垄断价格,而是双方可接受的合理价格。

(5)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不仅将谈判单位的工资增长和员工要求相统壹,且形成了合理预期和稳定的增长机制,对关联企业组织也形成壹定的工资压力,从而有利于工资水平的普遍合理增长。

2.重点文章介绍:

(1)赵忠义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上发表《工会垄断和经济效率》(被引频次13次)中提出以下观点:于主流经济学派的工会垄断劳动力供给有损经济效率的观点使决策者感到不安的情况下,他采用主流经济学派的分析思路和分析工具,得出结论:工会垄断劳动力供给于第壹阶段引起了经济效率的损失,但发生转移的财富于第二阶段被用于回报率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领域,增加的投资回报于壹定条件下能够补偿第壹阶段的损失。

(2)胡建国,刘金伟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发表《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被引频次12次)中提出以下观点:以私营企业劳动报酬为例,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工会于当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具有壹定的绩效,相对于非工会工人,工会对于工会工人劳动报酬的提高具有壹定的影响,可是这种影响小于西方市场化国家。

(3)姚先国,李敏,韩军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上发表《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频次11次)中提出以下观点:我国工会于改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工资回报到各项福利,工会均于壹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者利益。此外,实证研究也表明:很多雇主也乐意于企业设立工会以及给工会拨付经费,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总体来见,教育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设立工会,而且会员覆盖率也比较高。企业工会覆盖率对于企业平均工资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工会对职工教育费、劳动和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的作用也有积极影响。于企业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福利费方面,工会也均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二)工会反映工人利益的表达功能研究

1.目前主要观点:

(1)工会通过维权能够促进工人被公正平等地对待。工会化工作场所,往往建立固定

的申诉渠道来解决工作场所工人的抱怨。

(2)工会也成为工人参和用人单位决策的重要渠道。通过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工人能够有机会于包括工资、工时、工作条件等广泛范围内参和用人单位政策的制定。

(3)工会组织本身作为雇员心声的表达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冲突释放渠道。工会和管理方共同制定工作规则,确定劳动标准,限制了管理方于裁员、晋升等方面的随意性。由工会所推动建立的产业民主渠道也使得管理者的管理意图更容易被雇员所理解和接受,也使得管理方得到更多来自基层工作单位的信息,从而有利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4)工会发挥维权职能的壹个主要贡献于于改善工人于工作场所和社会当中的自由度。这是工会维权所发挥的壹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甚至超越了它的经济作用。

2.重点文章介绍:

(1)陈爱金于《工会论坛》2005年第1期上发表《加强工会反映工人利益的表达功能》(被引频次14次)中提出以下观点:新的劳资关系的出现和变化,必然对广大工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的利益表达渠道受到壹定冲击。因此,如何正视我国工人阶层特别是农民工的弱势问题,加强工会的现实作用,努力构建壹个反映工人的利益诉求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表达通道,是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壹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冯钢于《社会》2006年第3期上发表《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被引频次10次)中提出以下观点:我国现行工会组织及其运作模式源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于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现实,这种传统的工会组织及其运作模式存于着三方面的“制度性弱势”:即工会组织对行政主管和企业领导的高度依赖;工会组织无法代表职工的利益;集体谈判、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缺乏集体行动的合法性基础。

(3)程蹊,陈全功于《工会论坛》2005年第1期上发表《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建立和作用效

率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工会的改革走向》(被引频次22次)中提出以下观点:农民工维权的有效组织应是工会。工会维权效率的提高是壹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农民工、工会、雇主和政府四个方面,其中关键的是工会改革问题。工会要真正成为农民工的维权组织,必须转变工作重心,重新定位经济职能,提升社会地位,改变工作方式,加强区域/行业联合。(三)工会实践和组织承诺的研究

1.主要学者观点:

(1)有关工会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Hamner认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会实施有组织活动的能力、员工对工会代表的支持度紧密相连。

(2)Berger、Olson和Boudreau认为于工会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比非土会化企业要低,但不表明是由于工会成员资格导致了对工作的不满意。企业工会化和工人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由工作环境的差距产生差异,而不是由工会成员不同的地位所造成。

(3)Freeman和Medoff指出,工会的存于,为员工提供了“话语权”,员工的想法得以传达,增加了他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离职率。而此时企业就更愿意给工人提供培训,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4)Deery等人认为于工会努力和管理层形成更协调的合作关系时,组织能够从中获取很多收益,但工会能否获得承诺却且不清楚。他们发现,工会实践和生产力、离职率有关,当员工忠诚于他们所于的工会时,显然所于的银行分支组织的绩效更高,而员工离职率则会下降;有效的工会能够重塑管理实践、组织规章,提高生产绩效。工会于劳资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更加公正和透明;员工于向管理层传达意见时,不用担心报复;工会会将员工壹些特殊的不满加以收集且有效解决。另外,强势的工会使员工参和到工作场所的管理,而这壹实践的受益者且不是单向的,组织也能从中获益。

(5)Green、Machin和Wilkinson认为由于工会存于,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感提高,使工

人愿意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普通于职培训传递给新工人或下级工人,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生产率。(出自凌文栓,张治灿,方利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2):76壹81.)

(四)工会实践和工会承诺的研究:

1.主要学者观点:

(1)Fullagar和Barling通过研究发现,工会参和和工会承诺的“工会忠诚度”、“对工会的责任感,以及“为工会服务的愿意”三个维度呈正关联性,同时工会参和也和工会工具性、工会满意度、工会壹般性态度,以及会龄的长短有正向关系。

(2)Kelfoway和Barling提出:工会承诺的行为倾向和参和工会活动有关,为工会服务的愿意则以实际参和行为来表示。

(3)Fullagher和Barling认为,像工资、就业保障和工作条件等外于工作特征和工会承诺有关。另壹方面,Goulon等人发现,工会承诺的忠诚度维度和这些外于的工作方面直接关联。工会通过提高外于方面的工作获得信任,且从员工对工会更为强烈的忠诚感中获益。而其他像公平薪酬等几个工作特征也已经被作为工会承诺的前提条件进行研究,但结果有少许差异。

(4)此外,许多学者仍从种族角度出发研究工会承诺,Defreitas认为工会的存于使黑人的工资的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黑人比其他群体更倾向于加入工会。此外,相比白人,黑人加入工会能够获取更多的收益。Deery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于合作型的劳资关系气氛中,员工更忠诚于组织而不是工会。因此,工会于积极努力促进劳资关系气氛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问题。Lau和Raymond认为,由于中国官方工会没有形成统壹的策略和机构组织以保证农民工的需要,使得农民工只能通过壹些非正常的途径进行自我保护,从而出现了壹些非官方的农民工组织。(出自凌文轮,张治灿,方利洛.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J].心理学报,

2001(3):259壹26.)

(五)工会实践和劳资关系气氛的研究:

1.主要学者观点

(1)Angle和Perry指出,工会应该试图改变他们于管理层眼中敌对的印象,更为积极地和管理层建立合作关系。他们认为,工会不能死守和管理层的敌对态度,而是应该积极发展双方的劳资关系。Magenau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2)Newton和Shore指出,工会工具性本质是满足员工低层次经济需求的能力(如工资和工作条件)。于壹个敌对的劳资关系氛围中,当雇主无法满足其需求时,个体就会转向工会以求得帮助,因此员工会更加忠诚于工会。当低层次的经济需求冲突得以解决后,个体会同时忠于工会和组织。

(3)于Applebaum、Bailey、Berg和Kallebers关于美国钢铁、服装和医疗电子仪器部门的研究显示,工会的参和,以及关联人力资源实践会对不同的工人结果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结果包含对管理层的信任、组织承诺(服装厂是壹个例外)、工作满意度(只于钢铁广出现该结果)和收益。但也有许多研究显示工会实践会造成消极的劳资关系气氛。

(4)Dowrick和spencer认为工会为了维护员工权益,而要求企业履行降低生产率的工作条例,这壹行动会阻碍企业运营绩效的提高。

(5)Belman认为当工会和员工均能参和到企业的决策制定过程时,于劳资双方之间更有可能产生壹个友善、互信的气氛。

(6)Walker:和Lawler认为,当工会不仅仅作为壹个伙伴,而是主动参和工作场所项目的设计和员工的薪酬谈判实施时,双组织承诺就能得以增强。

(7)cohen认为工会参和的主要动机包括工作不公、经济原因和社会化,且且工会参和动机于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工会承诺.但于另壹方面,Beauvais等人则发现,于北美地区,工

会主义于白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扩张,已经于企业主中引起恐慌。雇主害怕工会成员的工会主义会影响员工高标准的敬亚精神和组织参和。只有当员工有能力同时忠诚于组织和工会时,企业主的这种担忧才能得以缓解。

(六)劳资关系气氛和工会承诺的研究:

1.主要学者观点:

(1)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和工会承诺、工会参和既有积极的研究结果,同时也有消极的研究结果。Cohen等人认为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需要进壹步深入,因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会承诺和工会参和主要的动机因素之壹。

(2)Deery等人研究发现,当个体认为劳资关系气氛是合作的、有好的,他更倾向于对组织的忠诚,很少反映对工会的忠诚。

(3)JimanLee(2004)于其研究中发现,于合作型的劳资关系气氛中,工作自治、上级支持、就业保障会影响组织承诺,但不会影响工会承诺。而工会承诺和绩效导向管理和消极的劳资关系气氛感知正关联,和就业保障等呈负关联。

(七)工会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研究

1.当前主要观点: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将劳动关系纳入法治化轨道运行是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的关键。对于协调劳动关系重要法律的《工会法》于实施中出现的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的各种误区,以及于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推行中遇到的困惑,从立法和执法的层面进行反思,提出对策,乃是当前劳动关系协调中的重要课题。2.重点文章介绍:

(1)王贤森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上发表《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被引频次20次)中提出以下观点:当前

《工会法》实施中暴露的若干问题,已对劳动关系的和谐构成壹定的负面影响。对之从法律和现实俩个层面上进行反思,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乃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壹个值得关注的视角。

(2)郭黎明,张雅维于《工会论坛》2008年第5期上发表《工会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简析劳动合同法之下工会作用的加强》(被引频次10次)中提出以下观点: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的裁员、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等领域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工会也将借助企业、政府和工会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3)叶迎春,夏厚勋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上发表《企业工会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引频次15次)提出了以下观点: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会应监督劳动合同履行情况,指导职工和企业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完善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劳动关系自我调节机制;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提高劳动力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

三、发展趋势

加入WTO后,我国的劳资关系更加复杂化,劳资纠纷将呈上升的趋势。于此特殊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工会于协调劳资关系中的作用,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由行政化的利益壹体型通过利益分化向市场化的利益协调型转变。劳动关系的重大变革,要求工会就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等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会维权的工作目标。

于劳动关系研究中引入经济全球化的变量,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历程展开

的。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是以研讨会的形式展开的,包括2000年的“WTO和劳工权益保障”学术研讨会、2002年的“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和劳工政策”国际研讨会、2003年的“国际劳工标准和劳动法教学”国际研讨会以及2006年的“经济全球化和工会”国际论坛等。学者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劳资关系的重构和加剧了劳资关系的冲突。于世界劳资关系和工人运动的形势和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的基础上,中国劳动密集出口加工产业的劳工正面临着巨大的、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工的竞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劳工处境壹样,面对着的极有可能是寻底竞争以及世贸管治和跨国企业管治的侵害。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壹方面要加强工会的工作,另壹方面要加强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合作。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当下佘云霞的《国际劳工标准:演变和争议》、常凯、乔健主编的《WTO:劳工权益保障》、常凯等主编《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和劳工政策》、石美遐等主编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和劳动法研究》等著述和壹些学术文章。

关联文章介绍:

(1)曹艳春于《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上发表《工会于协调劳资关系中的新视点》(被引频次22次)提出了以下观点:人世随着各行各业的逐步放开,外资大量涌入,私营企业的兴起,形成了典型的市场化的劳资关系,这是壹种纯粹的经济和利益关系,雇主追求的利润最大化,雇员追求的工资最大化,形成了鲜明的利益冲突,使得我国的劳资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工会于今后的工作中应着重以下方面的问题:集体合同的管理,关注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源头参和工作,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以及加强工会的执法监督工作。

(2)董保华于《工会理论和实践》2002年第1期上发表《论我国工会的职业化、社会化和行业化》(被引频次16次)提出了以下观点:工会改革面临的最大顽症是工会的“行政化”倾向。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工会应当通过职业化、社会化、行业化的方式进行改革。

从职业化出发,工会应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为唯壹的职能;从社会化出发,工会应发展社区工会及企业间的联合工会;从行业化出发,工会应参和制定行业劳动标准,来完善我国的劳动协调机制。

(3)沈琴琴于《工会理论和实践》2003年第6期发表《中国劳动关系的变革和工会工作的主要目标》(被引频次15次)提出了以下观点: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其中主要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于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由行政化的利益壹体型

通过利益分化向市场化的利益协调型转变。劳动关系的重大变革要求工会工作进行适时的调整,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我国已进入工会改革的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标志是《工会法》修改和《劳动合同法》颁布。这壹阶段,工会的维护职能于法律层面进壹步得到确认。2001年《工会法》的修改,从法律上对工会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认定,同时对市场经济下中国工会的改革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法律要求。2006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进壹步明确了工会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地位和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和变更中的作用,从法律上为工会介入劳动过程,维护劳工者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工会改革也逐渐由“应该维权”的认识层面转入到“如何维权”的实践层面。参考文献:

1.赵忠义.工会垄断和经济效率[J].《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2.胡建国,刘金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姚先国,李敏,韩军.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陈爱金.工会反映工人利益的表达功能[J].《工会论坛》2005年第1期

5.冯钢.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J].《社会》2006年第3期

6.程蹊,陈全功.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建立和作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工会的改革走向[J]《工会论坛》2005年第1期

7.凌文栓,张治灿,方利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2):76壹81.

8.凌文轮,张治灿,方利洛.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J].心理学报,2001(3):259壹26.

9.王贤森.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0.郭黎明,张雅维.工会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简析劳动合同法之下工会作用的加强[J].于《工会论坛》2008年第5期

11.叶迎春,夏厚勋.企业工会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12.曹艳春.工会于协调劳资关系中的新视点[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3.董保华.论我国工会的职业化、社会化和行业化[J].《工会理论和实践》2002年第1期

14.沈琴琴.中国劳动关系的变革和工会工作的主要目标[J].《工会理论和实践》2003年第6期

工会和劳动关系

第4章工会和劳动关系 4.1 工会概念 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来实现目标。 主要内容: 工会的性质;工会的组织目标;工会目标实现方式 理解:是劳动关系矛盾冲突的产物;是由雇员自愿结合而成的;以维护雇员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主要职能;以集体谈判为实现形式。 工会结构分类: 职业工会 (例:铁路工人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企业工会 (例:XX企业工会) 行业工会 (例:浙江烟草行业工会 )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作者都组织 起来的工会,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能力以及所从事的职业。 总工会 (例:中华全国总工会 )对会员的招募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行业因素。 4.2.1 工会组建的理由 疏远理论——基于行为科学研究的理论;雇员寻求集体行为是为了减轻和避免其疏远感, 这种疏远感源自于机械的大量使用和激烈的竞争。 雇员是否加入工会的影响因素包括:1、雇员对就业条件和提供的薪资待遇感到不满;2、工会能够使雇员降低或者减少这些不满;3、雇员对劳工运动的了解和对工会的态度。4、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总是依靠社会关系抱团流动的。 ????????忧患意识理论——基于经济理论:组建工会源于雇员对工作安全的需要。

1、很少有雇员能够不受裁员威胁,而工会确实提供了保障雇员工作安全的一些办法。 2、资本劳动比率?产品市场竞争? ??影响雇员加入工会的特征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工作种类;工作稳定偏好;企业忠诚度 ?4.2.2 工会组建的途径 影响雇员投票支持工会的主要因素:1、雇员的需求;2、改进工资福利、晋升机会和工作安全方面的需求;3、工会的有效性;4、通过工会实现这些目标,是否是有效的途径;5、对工会的态度;6、实现方式的权衡和决策——依靠工会还是个人努力? ??????影响雇员投票支持工会的方法:1、努力向雇员灌输工会的好处;2、对管理方在工会组建运动期间的主张进行反击;3、支持雇员的个人和集体行为 管理方的反工会化的措施:1、工会组织运动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消弭工会化的萌芽: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消除其他问题;2、工会发起运动后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为了阻止工会化的实现:合法的措施;非法的措施。 4.3.1 工会的职能 1、经济职能——新保守主义 2、民主职能——正统多元主义(多元) 3、整合功能——管理主义(一元) 4、社会民主职能——自由改革主义 5、阶级革命职能——激进主义 【经济职能】1、追求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2、工会不可能无限制提高会员的工资水平,因为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工资越高,企业雇用的人数越少,即会产生伴随失业效应。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劳动关系体现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处于劳动过程不同地位的人通过劳动关系体现社会经济地位。具体说明了(B )。P8 A.劳动关系是剥削制度的产物B.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体现 C.劳动关系体现整体性特征D.劳动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2、雇主与雇员在生产过程中一般表现为合作,其根本原因是(C )。P15 A.雇主强迫工人参加劳动B.政府保护雇主利益,政府具有倾斜性 C.使雇员获得满足感D.法院调解劳动关系的作用 3、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冲突的实体性范围一般是因工资、劳动条件、劳动时间所引起的争议。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D )。P16 A.自由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性B.雇主和雇员权利、义务的不平等 C.工资与努力程度之间的动态博弈D.雇主与雇员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异 4、政府在劳动关系主体中,特别是当雇主与雇员发生争议时所扮演的角色体现在(C )P12 A.公共利益的维护者B.通过立法影响劳动关系 C.有效服务的协调者D.管理雇员的不法行为 5、工会在企业着力保护雇主权利的同时,其核心作用及重点目标是(D )。P19 A.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安全B.向雇员制服今年的工资和福利 C.为员工提供工作安全D.通过签订集体协议保护工会和雇员的权益

第二章 1、19事迹上半叶,资本主义的经济处于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千方百计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一时期劳资关系矛盾的焦点是(C )。P26 A.资本家提高扩大再生产的能力B.加速生产效率条件下剥削程度 C.以争取劳动条件改善所展开的尖锐化阶级斗争D.自由放任 2、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特别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是(D )。P29 A.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开展有组织的斗争B.罢工——谈判——生产——罢工 C.政府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D.争取民主参与权缓和矛盾,加强合作 3、马克思义认为: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D )。P41/42 A.企业实现规模效应B.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C.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D.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剥削制度 4、马克思认为资产阶段的目标是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家认为追求高额利润是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的必然前提,而经济危机只是阶段性的经济现象。从中领会马克斯理论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冲突是(C )。P39-46 A.工人与资本家权力不对等性B.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与灭亡的规律的不同结论 C.是否承认剩余价值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D.阶级对立 5、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C )。P49 A.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B.韦伯的组织管理论 C.泰罗的科学管理论D.梅奥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员工管理)工会在劳动关 系中的作用

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壹、工会定义、地位和作用 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中可体会到工会的法律地位和阶级属性;而工会最基本的职责是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工会的社会经济地位。 中华总工会界定中国工会的作用是:(1)保护工人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2)调动和组织工人和职工积极参和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3)代表和组织工人和职工采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企业的民主管理;(4)教育工人和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二、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壹)工会对提高工资福利的研究 1.目前主要观点: (1)工会通过维权为其会员争取较非会员高的相对工资优势,同时,工会于提高会员收入水平的同时,也于整体上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除了提高工资,工会调整了整个报酬的构成,提高了福利于报酬中的比重,尤其是保障性的福利,这些调整促进了社会福利化程度的提高; (3)通过限制管理方随意确定工资的政策,工会的标准工资政策减少了同壹企业内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不平等; (4)工会对工资增长的诉求是依据工资分配增长和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的原则于和雇主方讨价仍价后得出的,且非垄断价格,而是双方可接受的合理价格。 (5)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不仅将谈判单位的工资增长和员工要求相统壹,且形成了合理预期和稳定的增长机制,对关联企业组织也形成壹定的工资压力,从而有利于工资水平的普遍合理增长。

2.重点文章介绍: (1)赵忠义于《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上发表《工会垄断和经济效率》(被引频次13次)中提出以下观点:于主流经济学派的工会垄断劳动力供给有损经济效率的观点使决策者感到不安的情况下,他采用主流经济学派的分析思路和分析工具,得出结论:工会垄断劳动力供给于第壹阶段引起了经济效率的损失,但发生转移的财富于第二阶段被用于回报率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领域,增加的投资回报于壹定条件下能够补偿第壹阶段的损失。 (2)胡建国,刘金伟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发表《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被引频次12次)中提出以下观点:以私营企业劳动报酬为例,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工会于当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具有壹定的绩效,相对于非工会工人,工会对于工会工人劳动报酬的提高具有壹定的影响,可是这种影响小于西方市场化国家。 (3)姚先国,李敏,韩军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上发表《工会于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频次11次)中提出以下观点:我国工会于改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工资回报到各项福利,工会均于壹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者利益。此外,实证研究也表明:很多雇主也乐意于企业设立工会以及给工会拨付经费,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总体来见,教育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设立工会,而且会员覆盖率也比较高。企业工会覆盖率对于企业平均工资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工会对职工教育费、劳动和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的作用也有积极影响。于企业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福利费方面,工会也均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二)工会反映工人利益的表达功能研究 1.目前主要观点: (1)工会通过维权能够促进工人被公正平等地对待。工会化工作场所,往往建立固定

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工会在这个经济体制的社会中属于履行多项社会职能组织的范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职工具体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历史的经验看,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协调稳定其劳动关系,许多企业工会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履行维护、参与、教育等社会职能,使企业劳动关系得到稳定和协调。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已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工会在这个经济体制的社会中属于履行多项社会职能组织的范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职工具体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在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劳动关系同样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因此必须要发挥好工会以及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著名的劳资关系学家,英国的韦布夫妇对工会作出如下定义:工会组织是劳动者为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而建立的持续性组织。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是劳动关系的协调者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劳动关系领域,企业的权利不断扩大,政府则由直接参与者转变为立法和宏观调控者。 劳动关系的转折性变化,要求我国工会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不仅仅是协助党政各项工作的一个助手,而首先是劳动关系两方主体中劳动者一方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明确工会的身份,是市场经济对工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工会在市场经济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l. 问题追踪。一种劳动关系的出现和形成,有它历史和客观的原因,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因此,我们在协调和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和矛盾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追踪调查,找出其真正的原因,逐一地进行解决。目前,企业的劳动争议较多,我们要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争议委员会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工会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为企业乃至全社会劳动关系的协调,提供制度政策的有力依据。 2. 法律强制。工会一方面要广泛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让企业职工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力求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的自我保护,以及劳动关系的自我协调,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另一方面,要拿起法律武器,与

谈工会组织如何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谈工会组织如何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谈工会组织如何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对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劳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它的和谐和稳定是全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工会组织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在帮助职工行使权益和维持和谐的劳动关系方面有重大责任。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现状的分析及工会职责的阐述,对工会组织做好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切实做好企业与职工的桥梁,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工会组织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我国的工会组织最初是在建党之前建立的上海的机器工会,是由当时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建立的,为广大工人群众争取了应有的合法利益。虽然建国后我国工会工作经历了曲折,但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后恢复了正常工作。目前,工会正在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的工作目标。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对劳动关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和一系列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不可忽视,而工会组织作为劳动关系矛盾化的产物,在这种时刻更应该起到代表职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作用,维护劳动关系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呈现的特点和问题 随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专家对此的分析表明,我国现在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的特点。首先企业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过去的全民,集体变为现在的国有、集体、股份合资、私营等多种成分存在,劳动者的身份也由过去的全民工、集体工变为现在的固定工、临时工等多种成分。其次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有更大的自主性,在公有制

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3298636.html, 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作者:王勇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6期 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首先,劳动关系是当代社会关系的核心。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其实质是劳动交换关系和劳动成果分配关系。其次,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劳动关系是和谐还是对抗,是合作还是对立,是协调还是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第三,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是天然的,资方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劳方则追求劳动收益最大化。但是,这种矛盾决非不可调和。一个社会对劳动的尊重程度、对劳动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对劳动关系矛盾的调节程度,反映出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因此,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当今社会企业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难以保障。有的企业对劳动者的工资难以按时足额兑现,任意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企业采取了减薪、裁员等措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受到侵犯。有的企业,特别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环境条件差,“黑心”老板只管赚钱,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卫生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导致各种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职业病屡见不鲜,给职工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第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不到位。有的企业不给劳动者上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有的少缴、欠缴员工的社会保险金,致使一些职工养老无保障、有病“看不起”、失业生活无着落。有相当一些企业拒绝给职工上工伤保险,一旦发生事故,给职工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第四,职工的民主权利不能充分行使。有的企业无视职工的民主权益,职工的知情权得不到落实,更别说参与决策权的行使。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再如,职代会代表结构不合理;职工的民主权利“流于形式”。

03325劳动关系学08年10月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学试题(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在以下理论学派中,按照政治趋向从“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第一位的是(A )P35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2.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 程序。此种雇员参与形式是( C )P113 A.工人董事 B.工作理事会 C.共同磋商 D.质量圈 质量圈:也叫质量改善小组,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小组,在训练有素的领导者领导下定时聚会讨论和提出改善工作方法或安排. 共同协商: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它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工人董事: 由雇员民主选举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代表员工参与决策监督的制度 建议方安:为雇员提供了一个参与到提高企业效益的努力中去的平台.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即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是员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它由民主选举的员工代表组成. 3.把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标的组织是( C )P140 A.福利工会 B.政治工会 C.工联工会 D.行业协会 注:工会的职能分类:工联工会,福利工会,政治工会 工联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利益. 福利工会.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利益与劳动权益,而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 政治工会,主通过政治结盟或法律规范来维护会员利益. 4.根据我国《工会法》的相关规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工会要履行其基本职责,应首先突出(C )P143 A.教育职能 B.建设职能 C.维护职能 D.参与职能 5.具有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等特征的管理模式是( B )P102 A.独裁/剥削型模式 B.权威/宽容型模式 C.权威/合作型模式 D.自主/合作型模式 注: 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 浙03325# 劳动关系学试题第 1 页(共 7 页)

工会工作和劳动关系

工会工作和劳动关系 一、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不和-谐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还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企业经济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突出,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不够健全;二是有些失业人员,特别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三是有的非公有 制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工伤、养老、医疗保险等覆盖率还不高;四是有的企业存在拖欠职工工资、超时加班、安 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劳动安全生产无保障、女职工无特殊保护制度等现象,这些都容易引发各种劳资纠纷,是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当前劳动关系的这些新特点和发展态势,加强研究,寻找对策,不断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职能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离不开工会对劳动关系的协调。健全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 (一)、协调劳动关系,强调三方机制建设。三方协调机制已纳入 了《工会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新的机制的要求,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和协调水平。工会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应该建设三大体系:一是工会组织法律体系,这是协调的基矗必须牢固

确立工会参与协调的组织基矗工会干部参与协调,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而是具有一级组织的法律效力;二是劳动者权益法律体系,这是协调的依据。劳动者的所有权益和劳动标准都应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都应是法律赋予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了职工的这种法律赋予的权益,都应该依照法律来调整;三是工会监督法律体系,这是协调的保证。工会组织如果只有参与权、协调权,而没有监督权,那么,工会的协调是不完整的。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完整性应是参与权、协调权和监督权的有机统一。工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性,决定了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性和独特性。在抓好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机制协调,发挥源头维护。主动从源头上参与维权。《工会法》规定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工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力条件进行立法层面的“源头参与”,以推进和拓展和-谐劳动关系在立法上的法律保障,从法律上引导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要加强源头维护,加大地方立法和规章、政策制度的参与力度。加强与同级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府规章和行政措施的制定工作,提出工会的建议和主张,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源头维护机制。在企业中充分利用职代会、民-主管理等形式提出议案,以规范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正常发展。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预防劳动争议的有力措施,要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工会法》规定:“工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

1、《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A。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 2、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 A.1小时 3、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 B.十五 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包括D、人民法院 5、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A、非全日制用工 6、对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A、人民法院 7、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D、15日 8、在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内,B、中止 9、关于试用期,下列哪项B未约定试用期 10、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C、十人 1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时,C、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 12、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是D.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 13、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B、2年 14、职工请事假累计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B、20天 15、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C、36 16、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约定试用期,任何一方都可以 B、不得、提前3日 17、张某是煤炭企业甲公司的技术员,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下列哪项行为属于违反劳动合同? C、劳动合同中约定张某负有保密义务,但张某以非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为由拒绝履行18、仲裁庭裁诀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日内结束.B.四十五日 19、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一致的,适用标准是:B.按用人单位所在地标准 20、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日内来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B.15 21、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c.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2.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其中,临时性的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闻不超过()的岗位。c.6个月 23、劳动争议申该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被侵害之日起计算。C.一年 24.在下列何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A、职工李某因工负伤而丧失劳动能力 25.下面的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D、劳动者在某公司担任会计职务形成的关系 26、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日。B.15日 27、需要裁减人员()人以上或看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B、20 28.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每议仲裁委吕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日。c.十五日 29.目前我国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天。C.21.75 30.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在休息日劳动又不能在()之内安排同等时间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二百支付加班工资。B.6个月 (二)多选题:

劳动关系名词解释

劳动关系: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员工: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员工团体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管理方:指由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雇主协会: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主要任务是同工会或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地影响劳动关系。 合作:指在就业组织中,劳动关系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经常回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作一种冲突形式。对用人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关闭工厂,惩处或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劳动关系双方都具有这两种力量,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 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员工的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反映了劳动力的相对稀缺程度和员工个人获得一份好工作的能力,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劳动者的技能越高,其市场力量就越强。管理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指在劳动力市场上,管理方对寻找工作的人的需求,它反映了该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 关系的力量:员工的关系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雇主行为的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管理方的关系力量是指一旦员工处于雇佣关系之后,管理方所能控制员工表现的程度,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 权力:指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力,在劳动关系中这种权力集中在管理方,包括: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 沟通:在劳动关系中,沟通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共同协商: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泰勒制:即科学管理理论,以提高生成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包括劳动定额管理原理,激励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等。泰勒制加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实际的隶属,使工人进一步附着在工作岗位上。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填空选择 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18、(韦伯)认为工人的利益和资本家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 19、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劳资抗衡模式)和(劳资制衡模式。) 20、美国着名劳动关系学者邓洛普最早以统筹模式对劳、资、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 21、对产业关系系统的改进模型是(冈德森模型)。 22、统合模式具体分为(国家统合)、(社会统合)和(经营者统合)三类。 23、着名的(瑞典模式)是社会统合模式的代表。 24、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 25、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6、(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 27、1935年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相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 28、(劳动关系制度化)时期,三方性原则开始出现。 29、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像英国,瑞典这样的福利国家。 30、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鲁德克)。 31、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中相对重要的学派有(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泉边理论学派) 32、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谈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中可体会到工会的法律地位和阶级属性;而工会最基本的职责是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工会的社会经济地位。我认为,工会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发挥的作用所决定的。总的来说,工会的作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组织职工是指广泛发动、组织职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对企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的举措,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引导职工首先要求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有助于协调企业经营者与职工之间带有共性的劳动关系;其次要求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劳动合同的正确履行,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的产生;另外,还要加强职工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水平。 服务职工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工会的职责。在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设施方面,工会要进行监督保证职工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下工作,当发生侵犯职工权益或工伤事故时,对侵犯职工权益或工伤事故有调查权利。在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方面,工会有权监督,对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应当代表职工向单位交涉甚至申请司法保护。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则是工会在职工权益可能受到侵害时的职责。当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若工会认为解除劳动合同不适当,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亦要听取工会的意见。另外,为了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工会要参与组成企业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当职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法院提出诉讼时,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工会在建立与处理用人单位同劳动者关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

工会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议工会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 用 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表达的是老百姓的的生存权。 谐——言皆,人人有发言权,表达的是老百姓的民主权利。 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理论,对社会和谐的诠释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和社会成果共建共享理论。总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带来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和谐带动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协调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需要和谐,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当然更加需要和谐,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和谐又是企业和谐的最基本元素。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通过协调劳动关系来实现。因此,工会应通过协调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 一、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1、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劳动关系——政府、企业、劳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有人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概括为“四个关系”:劳资双方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双赢关系;劳资双方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平等关系;利益相容,矛盾协调的共生关系;共同创造,共享社会成果的发展关系。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但勿庸质疑的是,劳动关系的相对稳定,带给企业的是稳定,只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保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所以建立长期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发展和劳动者幸福生活、快乐工作的需要。 2、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劳动关系和谐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归属感、认同感,增加企业凝聚力,以劳动关系和谐带动干群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和谐,以企业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由粗放型生产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一个IT企业的老总面对下班后空旷的工作间发出感叹:当我的员工下班后,我面对的仅仅是几台冰冷的电脑而已,这就是我所有的资产,而我真正的财富是员工们的智力。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的理想报负和企业财富全部要靠他们来实现。这个例子很现实,也很说明问题,每一个员工的离开,实际上带走的都是一部份财富,也说明当今企业对员工的依赖程度,所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兴旺发达的源泉。 3、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要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为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只有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行使劳动权利,劳动力市场才可能有序建立,健康发展。只有

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一、工会定义、地位和作用 根据我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从中可体会到工会的法律地位和阶级属性;而工会最基本的职责是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工会的社会经济地位。 中华总工会界定中国工会的作用是: (1) 保护工人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 (2) 调动和组织工人和职工积极参与建设和改革, 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 (3) 代表和组织工人和职工采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企业的民主管理; (4) 教育工人和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二、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一)工会对提高工资福利的研究 1.目前主要观点: (1)工会通过维权为其会员争取较非会员高的相对工资优势,同时,工会在提高会员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在整体上促进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除了提高工资,工会调整了整个报酬的构成,提高了福利在报酬中的比重,尤其是保障性的福利,这些调整促进了社会福利化程度的提高; (3)通过限制管理方随意确定工资的政策,工会的标准工资政策减少了同一企业内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不平等; (4)工会对工资增长的诉求是依据工资分配增长与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的原则在与雇主方讨价还价后得出的,并非垄断价格,而是双方可接受的合理价格。 (5)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不仅将谈判单位的工资增长与员工要求相统一,并形成了合理预期和稳定的增长机制,对相关企业组织也形成一定的工资压力,从而有利于工资水平的普遍合理增长。 2.重点文章介绍: (1)赵忠义在《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上发表《工会垄断与经济效率》(被引频次13次)中提出以下观点:在主流经济学派的工会垄断劳动力供给有损经济效率的观点使决策者感到不安的情况下,他采用主流经济学派的分析思路和分析工具,得出结论:工会垄断劳动力供给在第一阶段引起了经济效率的损失,但发生转移的财富在第二阶段被用于回报率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领域,增加的投资回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补偿第一阶段的损失。 (2)胡建国, 刘金伟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发表《私营企业劳 (被引频次12次)中提出以下观点:以私营企业劳动报酬为例, 对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的工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工会在当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治理中具有一定的绩效, 相对于非工会工人, 工会对于工会工人劳动报酬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小于西方市场化国家。 (3)姚先国,李敏,韩军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上发表《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频次11次)中提出以下观点:我国工会在改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工资回报到各项福利, 工会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者利益。此外, 实证研究也表明: 很多雇主也乐意在企业设立工会以及给工会拨付经费, 增强企业凝聚力,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总体来看, 教育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设立工会, 而且会员覆盖率也比较高。企业工会覆盖率对于企业平均工资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工会对职工教育费、劳动和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的作用也有积极影响。在企业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福利费方面, 工会也都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二)工会反映工人利益的表达功能研究 1.目前主要观点:

浅谈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天昊公司张国喜高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作为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较为粗浅的看法。 企业工会在企业劳动关系中是职工方的代表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均存在企业(股东)和企业职工二者间的劳动关系,企业与职工双方劳动关系的核心就是利益分配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职工是一个群体,谁是他们的代表呢?我国《劳动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国总工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企业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所以,不论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工会的职责上来说,在企业劳动关系中,工会都是职工方的代表,因此,企业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企业工会必须代表职工的合法利益说话、办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到千万个家庭的和谐,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要以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利益均衡为前提,由于法律所赋予工会的权利和工会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工会组织应在构建企业和谐关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包括在规范劳动合同、确保职工收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职业病防范、执行《劳动法》规定的作业时间、按时足额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所以,工会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责任来,与企业、与职工一道共同努力,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 天昊公司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实业公司,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天昊公司工会是集团公司首家签订以《集体合同》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监督保护单位,合同内容对涉及职工的报酬、劳动时

《劳动关系学》历年试题

《劳动关系学》复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雇主组织的主要作用是维护( D ) P91(201010) A.雇员权益 B.社会稳定 C.政府权威 D.会员利益 2.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最合适的管 理模式、方案或方法的理论是( C )P92 A.新古典经济理论 B.劳动过程理论 C.权变管理理论 D.利益相关者理论 3.在雇主角色理论中,强调组织内部的职权结构的理论是( B ) P92(201201) A.新古典经济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C.劳动过程理论D.利益相关者理论 5.关注组织的政治运作,假定企业的利润通过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此理论是(C) A.权变理论 B.新古典经济理论 C.劳动过程理论 D.利益相关理论P93(201301) 6.意识到管理者理性局限性的理论是(C )P95(201110) A.权变管理理论B.战略选择理论C.决策过程理论D.利益相关者理论 7.首次将战略选择引入劳动关系,并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决策行为的学者是(B ) A.布雷弗曼B.科可恩C.梅奥D.泰勒P97 8.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 )P97 A.管理模式是雇员的行动指南 B.管理模式是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指导原则 C.管理模式是雇主对待雇员的一种参考原则 D.管理模式是雇主处理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 9.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信仰和世界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论是()P97 A.权变管理理论 B.战略选择理论 C.决策过程理论 D.利益相关者理论 10.管理者不关心员工的需求,其目标是以最低工资换取最大量的工人劳动,具有这种管理理念的管 理模式是(A ) A.剥削型模式 B.宽容型模式 C.合作型模式 D.独裁型模式P98 11.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某些需求是法律认可的,从而提供合理的报酬与就业条件。这种管理模式是() A.剥削型模式 B.宽容型模式 C.合作型模式 D.自主型模式P98 12.以下管理模式属于职权结构划分的是(D )P98(201110) A.剥削型B.宽容型C.合作型D.自主型 13.下列选项中按管理理念划分的管理模式是( D ) P98(201201) A.独裁型B.权威型C.自主型D.合作型 14.管理者充分考虑雇员福利,实施各种计划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培养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 这种管理模式是(D )P99(200801、201301) A.宽容型 B.权威型 C.自主型 D.合作型 15.管理模式朝着先进的方向演进,下列管理模式中最先进的是( C ) P99 A.独裁/剥削模式 B.权威/宽容模式 C.自主/合作模式 D.自主/宽容模式 16.高级家长制属于(A )P103(201110) A.自主/合作模式B.权威/合作模式C.自主/宽容模式D.独裁/合作模式 17.改变劳资双方的“你我对立关系”,让雇员广泛参与管理实践,使双方关系融洽的管理模式是() A.独裁/剥削型模式 B.自主/宽容型模式 C.权威/合作型模式 D.自主/合作型模式P106 18.最先提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人是()P110 A.爱德华兹·戴明 B.亚伯拉罕·H·马斯洛C.路易斯·凯尔索 D.哈里·布雷费曼 19.最早设计质量圈的管理学家是( B ) P112(200910) A.日本人 B.美国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20.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