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事例综述:

203床病人甲,正在输液中,突然发现输液瓶底有一黑点,恰巧实习小王正在巡视病房,就向实习护士小王询问输液瓶内的黑点问题。护士小王听后看了一下输液瓶,就说好像是有黑的东西。病人听后很不满意,并扬言要投诉。这时护士小王赶紧对病人说,我找老师问问吧?责任护士立即向病人道歉,并与其沟通,給予解释,告知黑点为何物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最后,病人较满意未投诉。主观问题:

1、护士在配完药后及更换液体时未仔细查对液体。

2、实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3、实习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懂装懂。

客观问题:

1、在配药溶解过程中,加药针尖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

进入液体内。

2、加药用的针尖为16#且针尖头部为斜面状,易产生碎胶屑。

3、大输液为瓶装,封口为橡胶塞。

应对及改进措施、方案:

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斜面针尖更换为侧孔配药针尖,在加药

注射器和输液瓶上各插入针头,防止反复插穿针头使碎胶屑进

入液体。

2、护士操作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溶解药物和抽

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尖,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

数和避免加药针反复多次使用。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

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

3、瓶装大输液可更换为软袋大输液,因软袋大输液瓶口没有胶

塞,减少胶屑的产生。

4、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实习生在实习中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不知道的问题不

能随便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和请教。

6、培养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7、加强护患沟通,及时給予道歉,向患者解释问题时,及时給予

病人安慰,使他们紧张的心里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里压

力。

总结:

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提示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为此,我们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了调查,

证实了不同次数与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提示在配药时,应尽量避免人为的输液液体微粒污染,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木渎瑞兴卞廷洁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 对感冒发热病人来说,“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许多医院、许多情况下,却被升格为输液,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有时,甚至只要是感冒,不发热也要输。既然输液,不管有没有夹杂细菌感染,在葡萄糖水或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就是常有的事。其实,给感冒患者输液至少有下列四大危害。 首先,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也增高了血压,对于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的老人来说,尤其在滴速过快的情况下,甚至有引起心力衰竭、脑溢血的可能。其次,对于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一下子输入大量葡萄糖,有导致“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再次,感冒通常是在急诊留察室或临时病房内输液的。此类场所为便于观察病情,多数时候是许多病人共用的“大通间”。患者为了输液,每天在其中过十来个小时,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夹杂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徒然使病情加重。最后,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将之溶入1000多毫升的液体中静脉滴入,8—10小时滴完,药物的浓度并不均衡,抗菌效果也未必强于口服、肌注或分次静脉推注。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会好,理论上可以不用治疗。吃药,主要是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如果夹杂细菌感染,引起高热不退,出现脓痰、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或许可以加用抗菌药物。花钱买罪受,又何苦呢? 经常输液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今天看了一篇新闻《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内容是这样的: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8月至今,全国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统计基本药物价格大约下降了30%。

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

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3-09-18T14:31:32.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冯爱华[导读]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每天的日常工作。比外用、口服、皮下、皮内及肌肉注射更快捷有效。 冯爱华(湖北云梦县人民医院 432500) 【摘要】医院的静脉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主要窗口,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着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输液室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中很难掌握主动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杜绝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关键词】静脉输液微粒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6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每天的日常工作。比外用、口服、皮下、皮内及肌肉注射更快捷有效。然而病人及医护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与治疗效果成正比。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合理的规避风险是我们必须要时时高度重视的问题。药液中存在的微粒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导致水肿和炎症,形成肉芽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造成输液微粒的原因有药物纯度、配伍不当、空气污染、配液操作不规范、输液器具不合格等多种因素,其中空气污染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是,对于输液微粒而言,往往强调生产过程中,配制输液环境空气净化的洁净级别,而忽视了使用过程中空气污染、配伍不当、配液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1]。国内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孔径一般在15微米,对直径6-10微米的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输液不良反应与输液远期影响在所难免。当然也有精密药液输注装置,它可将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微米以下。一些普通输液器上使用纤维素滤膜临床实验证明:纤维脱落会产生自污染,吸附作用会使药效降低。输液时间越长脱落情况越严重,滤过能力也降低。这就出现了药液在配液操作前澄明度检查合格,而配液操作后或给病人输上液后才发现液体中的微粒、异物存在的现象,导致医疗纠纷不断,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1、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对有关微粒的来源做了大量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输液污染源存在于各个方面,如:生产药液的过程会产生碳黑微粒等;中草药制剂中的胶体微粒;临床操作产生:橡胶微粒、塑料微粒;安瓿开启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微粒;添加药物(混药)产生:结晶体微粒,混药次数和种类越多,微粒出现越多;输液环境产生:毛屑、尘埃微粒、纤维素等微粒;药液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不利(如不能有效避光)时产生:结晶体微粒、纤维素微粒;重病人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微粒等。 1.1 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很多尘埃粒子、悬浮物、输液配药时很容易进入液体中。尤其是加压输注时。如北京安贞医院李元春曾在1ml青霉素和5%GS混合液中,检出粒径2~16μm的微粒542个,在1ml20%甘露醇药液中,检出粒径4~32μm的微粒598个[2]。显然,空气污染是输液微粒增多的原因之一,而且直径在10~25μm的微粒是我们人的肉眼无法看到的。 1.2 配伍不当,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临床治疗常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加药后微粒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粉剂溶解不完全;由于药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理化作用;溶媒的改变;输液中PH值的变化等都会在药液中产生新的微粒。溶媒的选择不当会导致微粒增多。据陈中玉等报道[3],中药注射液配伍生理盐水微粒数明显少于配伍葡萄糖注射液的微粒数。其中,10%葡萄糖注射液的微粒数较多。多位学者研究表明:多种药物配伍后微粒数量大幅增加,药物配伍品种数愈多,微粒增加愈明显。添加药物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量也不同[4]。虽然在医院各科室的治疗室墙上一般都挂有注射液配伍禁忌表,但由于近年新药不断增多,有些药品在配伍禁忌表上根本查不到,给护士配药带来了困难,配伍不当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不了解有关配伍禁忌的药品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该药品的使用说明书,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配药或注射,切不可图省事,盲目将该药往输液中加或从输液器的孟菲氏滴管中加入。特别是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其有效成分复杂,提取、生产工艺与所用溶媒不相同,因此,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之间、中草药针与西药针剂之间就很有可能产生配伍变化,析出结晶或鞣质样絮状物,这就是中草药注射液为什么要单独输注的原因。如丹参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混合输注可产生螯合反应,生成丹参酚-铁螯合物,使注射液色泽变深,甚至产生混浊,沉淀。我院就曾经发生过多起在输丹参过程中加入其它针药或未按丹参使用说明书中指定加入的液体输注而出现浑浊、絮状物引起医疗纠纷的事件。 1.3 配液操作不规范: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明显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异物和纤维。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隔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隔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仍不能避免。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近27倍,而且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治疗室里敲击安瓿的声音我们都比较熟悉。笔者曾经仔细观察并亲自实践,敲击安瓿的手法不同,其细碎玻璃屑落入药液中的数量也有所不同。如果配药护士用空针抽取药液时不注意,就会将落入药液中的细小碎玻璃屑抽入空针而注入输液中,造成输液微粒增多。特别是有的药液抽入空针后,不仅有注入输液中滴注的,有直接静脉推注或肌注的,其危害可想而知。 1.4 输液器具因素:一次性输液用具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带入机械性微粒,有的是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还有的是制剂材料不耐摩擦而脱落的颗粒[5]。 1.5 护士操作存在的不良习惯: 加药不戴口罩、长刘海、长指甲、指甲美容、更换液体时不带治疗盘、拔针不带拔针盘、药物不能现配现用、加药完毕药瓶口无瓶口贴或没有无菌棉球保护、不及时清理治疗台及治疗室、治疗室清洁不能按规范完成、输液时依赖呼叫器不经常巡视病人、执行护士不签名、不写执行时间等。 2、现在输液高新设备的应用 临床科室建立临床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虽然现在的输液器普遍带有终端滤器,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个终端滤器而忽视配药环境与操作的重要环节。医院的护理人员即使在最严格的规范操作之下,也无法完全控制微粒数量。所以笔者建议在临床科室安装一间空气净化室,将全科所有静脉输液或注射的配药集中在这间净化室完成,有条件的还可配备安瓿切割机、超净工作台,配以专人规范化操作、检查、核对;这样既可减少空气污染,使药液微粒得到控制,又可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玻屑异物,更有利于配液的正规操作,减少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医护工作量。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输液微粒案例分析 事例综述: 203床病人甲,正在输液中,突然发现输液瓶底有一黑点,恰巧实习小王正在巡视病房,就向实习护士小王询问输液瓶内的黑点问题。护士小王听后看了一下输液瓶,就说好像是有黑的东西。病人听后很不满意,并扬言要投诉。这时护士小王赶紧对病人说,我找老师问问吧?责任护士立即向病人道歉,并与其沟通,給予解释,告知黑点为何物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最后,病人较满意未投诉。主观问题: 1、护士在配完药后及更换液体时未仔细查对液体。 2、实习护士业务知识缺乏。 3、实习护士缺乏法律意识,不懂装懂。 客观问题: 1、在配药溶解过程中,加药针尖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 进入液体内。 2、加药用的针尖为16#且针尖头部为斜面状,易产生碎胶屑。 3、大输液为瓶装,封口为橡胶塞。 应对及改进措施、方案: 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斜面针尖更换为侧孔配药针尖,在加药 注射器和输液瓶上各插入针头,防止反复插穿针头使碎胶屑进 入液体。

2、护士操作时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溶解药物和抽 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尖,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 数和避免加药针反复多次使用。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 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 3、瓶装大输液可更换为软袋大输液,因软袋大输液瓶口没有胶 塞,减少胶屑的产生。 4、加强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5、实习生在实习中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不知道的问题不 能随便回答病人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和请教。 6、培养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7、加强护患沟通,及时給予道歉,向患者解释问题时,及时給予 病人安慰,使他们紧张的心里状态得以放松,从而减轻心里压 力。 总结: 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提示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为此,我们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了调查,

静脉输液案例情景

静脉输液 案例1: 患者,男性,王军,35岁,因“发热三天”拟“左下肺炎”收住入院,步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神志清,精神略萎,体温39.0°C,X胸片示“左下肺炎”,医嘱予“NS250ML+青霉素400万U 静滴”,青霉素皮试(-)。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青霉素400万U静滴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如何处理? 答:(1)汇报医生,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3)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4)仍需继续输液者,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5)护理记录。 (6)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案例2: 患者,男性,王军,50岁,因“头痛三天伴恶心呕吐1h”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既往有高血压史,平时服药不规律,急查CT示“硬膜外血肿”,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BP200/105mmHg,P90次/分,医嘱予“25%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第二日你接班时,病人下肢留置针穿刺处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并发红。请执行以下操作:请执行今日医嘱:甘露醇250ml静脉输液。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你作为接班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人该护理问题? 处理: (1)拔除留置针,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2)患肢抬高、制动。 (3)上报护士长。 (4)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热敷或50%硫酸镁行湿热敷;请静疗小组护理会诊。 (5)护理记录。 案例3: 患者,男性,王军,60岁,因“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三天加重一天”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急查X 线示“肠管扩张,见液气平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腹痛明显,呈屈膝卧位,T38.5°C,BP130/80mmHg,P90次/分,医嘱予“NS 250ml+维生素C 1g”静脉滴注。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维生素C 1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患者突然恶心、呕吐主诉心慌头晕,你如何处理? 答:(1)协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汇报医生。 (3)告知患者恶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4)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及时汇报医生。 (5)指导患者饮食宜忌。 (6)护理记录 案例4: 患者,男性,王军,75岁,因“反复咳痰喘10年加重两天”来院就诊,拟“COPD急性发作”收住入院,平车入病房,既往有COPD病史,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气急明显,口唇紫绀,无法平卧,两肺闻及广泛湿罗音,BP130/80mmHg,P90次/分,T38.5°C,R25次/分,血气分析:PaCO2 50mmHg,PO2 60mmHg,医嘱予“抗炎平喘对症治疗,NS100ml+甲强龙40mg”静滴。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100ml+甲强龙40m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留置针软管内有较多回血,你如何处理? 答:(1)查看输液是否完毕。 (2)查看输液皮条有无受压、弯曲、折叠等。 (3)查看穿刺部位有无受压、肢体位置高低是否适宜。 (4)排除以上后,松开调节器,观察回血能否自行回入。 (5)不能自行回入时,空针回抽通畅,弃去回血,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观察是否通畅;回抽不通畅,给予拔管,重新穿刺,严禁推注。 案例5: 患者,女性,李玉,55岁,因“头晕心悸伴乏力一天”来院就诊,拟“头晕心悸待查”收住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无呕吐,BP130/80mmHg,P105次/分,R25次/分,医嘱予“NS250ml+丹参40ml”静脉滴入。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丹参40ml 静脉滴注。

护理基础静脉输液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d ) A.半卧位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d ) A.平卧位B.半卧位C.坐位D.坐位,双下肢下垂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 A.局部无变化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C.苍白、水肿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 A.输入药物不纯B.药物含致敏物质C.药液灭菌不彻底D.药物刺激性强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D.输液速度过快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c ) 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D.空气栓塞E.细菌污染反应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d )A.立即通知医生B.给病人吸氧C.安慰病人D.立即停止输液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

临床经验总结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预防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局 居晓伟 (天津300162) 关键词 输液 微粒 医疗质量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不仅影响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长期叠加的微粒可导致许多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引起新的疾患,甚至造成死亡。以下报告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来源及防治措施。 1 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注射剂中漂浮或沉降的黑点、色点、纤维、结晶等为异物。含异物的注射剂可通过肉眼的澄明度检验而去除,避免流入临床应用。但是注射剂中还存在大量的肉眼不能发现的不溶性微粒。对200多例输液后微孔滤膜截留微粒的显微镜计数表明,每张滤膜的微粒数均在几万甚至几百万以上,其中2~5μm为98193%、5~10μm为0191%、25~50μm为0111%、60~100μm为0105%1。对于装量超过100ml的静脉滴注用注射剂,国家规定在澄明度检验符合规定后还必须增加不溶性微粒的检验,并制定了具体质量标准及操作方法2,3。除另有规定外,每1ml含10μm以上的颗粒不得超过50粒,并且大于20μm以上的不得超过5粒。英国药典也有严格规定。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除应用不符合规定的注射剂外,还来源于输液全程的污染4。 2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含大量不溶性微粒的输液进入人体可直接造成热原质样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但不溶性微粒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微粒在某部位的叠加堆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其严重的远期后果至今未引起临床重视。 微粒进入微血管直接造成阻塞。人体毛细血管的管径只有7~12μm,因此即使检验符合的注射剂中的异物,一旦进入这种极细的血管中可立即引起阻塞,造成损伤或坏死。如果发生在眼部和肺部可造成眼中央视网膜动脉和肺动脉闭锁不全等疾病。 微粒刺激发炎、形成肉芽肿。不溶性微粒包括纤维、玻璃屑、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结晶体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物质。患者长期反复输液由于微粒在局部组织大量堆积、反复刺激可引起炎症形成肉芽肿。接受大量输液的儿童可导致肺肉芽肿。 微粒作用于红血球导致血液凝结。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血球可粘附于微粒四周形成血凝甚至结块。造成血液流速下降,影响氧合作用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血液粘稠度较高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更易造成严重危害。 微粒引起变态反应。羟乙基淀粉不溶性微粒、右旋糖酐、细菌的尸体、霉菌的孢子等作为异性蛋白质多次刺激机体可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药疹、血管红肿、血管炎、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 长期依靠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由于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在某些部位堆积,造成血管栓塞,妨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该组织甚至器官的严重损伤。如眼、脑、心肌、肝、肾等,引起系列严重疾病。由于这些疾病没有明显病因,很难诊断治疗。 3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可来源于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输液操作及输液过程污染、输液治疗中增加药物之间的理化变化等3个方面。 注射剂中的微粒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及生产工艺操作污染。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甘露醇、右旋糖酐、血液制品等由于其质量不同,可残存不溶性的蛋白质、淀粉及脂肪微粒。电解质类输液剂原料可残存不溶性无机盐微粒。各种溶媒中也可能有不溶性杂质。生产过程中各包装容器由于原料不同可粘附各种微粒,如尘埃、玻璃屑、有机物、无机盐等。生产设备长期磨损、相互推擦撞击都可造成微粒脱落于药剂中。另外生产环境的净化程度不符合规定、可形成微粒的再污染。过滤设备粗糙、检验简陋可导致大量含不溶性微粒的药剂冒充合格药品流通临床。 输液器具、输液操作及输液治疗环境的好坏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很大。对近百例输液前药液及输液后残留液进行微粒检查表明,平均每ml增加201粒。其增加微粒数无疑是伴随输液过程污染的5。 输液治疗过程中,治疗药物间以及治疗药物与输注药液间接理化变化也是产生不溶性微粒的重要原因。 溶媒的变化可引起沉淀。氯霉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注射液以乙醇、丙二醇、甘油为溶媒。如果将氯霉素稀释到不足量的输液中,可因溶解度太小而产生沉淀。氢化可的松等也存在类似问题。

静脉输液中发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输液中发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11-29T10:32:05.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卞德轩[导读] 改良止血带可显著减少操作时间,加快手术进程。 卞德轩(河南省鹤煤公司总医院药剂科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应积极寻找对策,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63-02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治疗手段,目前,静脉输液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问题,同时分析其原因,寻找良好对策。笔者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药典》对输液微粒的要求 我国2000版《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 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直径>25 μm 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个[1]。微粒指各种输液中50 μm以下的不溶性微小颗粒[2]。临床上常见橡皮微粒、玻璃屑微粒、棉纤维微粒、塑料薄膜微粒、细菌微粒、尘埃微粒、药物晶体微粒等。 2 临床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 2.1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玻璃屑微粒常常是加安瓿类药物时产生的。棉纤维微粒是在棉签消毒瓶口、安瓿时遗留在橡皮瓶塞或安瓿颈上,通过加药过程进入瓶内。塑料薄膜微粒是橡皮塞上隔离膜在加药或输液器插入瓶口时针头穿透隔离膜时产生的。细菌微粒则是护士加药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污染药液产生。尘埃微粒是空气中的微粒在配制药液或输液操作时进入输液瓶中。 2.2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如添加药物浓度太高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媒选用不对破坏药物稳定性产生微粒;粉针剂溶解不完全产生微粒;因pH改变使药物溶解度下降产生微粒;或因联合用药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使药物相互作用产生微粒或浑浊。 3 对策 3.1合理使用大输液: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的使用比例高于国外20%~30%。临床滥用输液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地增加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药: 护士在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严格加一瓶药用一把针头,若加多种药,应固定一把针头在瓶塞上,避免一把针头反复穿刺橡皮瓶塞,有实验表明,橡皮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药液中5~10 μm的微粒增加27倍,穿刺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正确消毒并掰开安瓿,抽吸时应将针头垂直刺入安瓿底部抽药,切忌安瓿倾斜致使安瓿内液面接近安瓿断端,避免玻璃屑进入药液。在消毒瓶口及安瓿颈时,选择棉签合适,消毒轻重合理,注意砂轮上是否遗留棉纤维,避免棉纤维在加药及掰开安瓿时进入药液。加强无菌操作观念,杜绝手碰针栓及针乳头,避免医源性污染产生细菌微粒。加强输液配置室的管理,改善配置条件,有条件的建立输液配置中心,没条件的应努力提高配置室洁净度,及时有效的空气消毒,保持配置室洁净,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走动,以减轻空气中微粒在配置时进入药液。据报道病房中人员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细菌等微粒,通过输液进气管进入药液,可使药液中微粒增加几十倍。 3.3避免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品种数越多所产生不溶性微粒的越多,因此医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选药用药。临床应注意抗生素与抗生素联用,抗生素与中成药制剂联用,其中丹参酮禁忌与奈替米星及依偌沙星联用,丹参粉禁忌与左克、培氟沙星联用,舒普深禁忌与万古联用。在这里强调联合用药间盐水冲管的重要性,特别是抗生素与其他药之间(尤其是中成药)。两种抗生素之间,中成药与中成药之间,以及已知两种配伍禁忌之间需要更换输液器。尽可能减少因联合用药产生不溶性微粒。 4 小结 不溶性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将永远留在体内,人们无法预计它们何时会造成何种严重后果,增加了临床医患关系的矛盾和医疗纠纷。因此临床上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静脉输液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以及医生恪守“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输液,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品种则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使用的普通输液器,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 μm,目前有些医院使用的精密输液器能滤除药液中5 μm以上的微粒,有效滤除药液中绝大多数不溶性微粒,在输液的最后环节有效地阻止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参考文献 [1]李景.浅谈输液制剂微粒污染的危险性及控制方法.上海医药情报研究,2005,25(3):10-12. [2]张清媛,杨锦媚.输液配药中微粒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5,20(21):76-78.

静脉输液知识点

静脉输液知识点汇 一、知识点 1、晶体溶液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 2、低分子左旋糖酐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 3、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空气栓塞 4、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要求在50分钟内滴完,输液速度为150滴/分钟 5、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6、劲外静脉穿刺的正确部位是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 7、输液时发生肺水肿是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目的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8、复方氯化钠溶液是一种晶体溶液,浓缩白蛋白是一种胶体溶液, 9、血液病患者最适宜输入新鲜血,患者输入大量库存血后容易出现低血钙 10、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 11、冰冻血浆使用前应放在37摄氏度温水中提温,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0.9%氯化钠溶液 12、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并保留余血 1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应剃去局部头发,用70%酒精消毒局部,护士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头 14、输液时发生发热反应时,护士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15、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时应注射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16、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17、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少尿或无尿,尿素氮增高,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18、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长期输入浓度高的药物及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易引起静脉炎 19、静脉炎的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肿胀,灼热、局部有疼痛及局部组织发红 20、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原因有患者是过敏性体质、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供血者有过敏史及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和药物 21、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开始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时的主要症状为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及面部潮红 22、劲外静脉穿刺插管的目的有静脉取血做化验、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测量中心静脉压及给予高营养治疗 23、补钾的原则有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早及见尿给钾 24、可因输血而感染的疾病有疟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及梅毒 25、白蛋白可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 26、5%的碳酸氢钠用于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著效果 27、20%甘露醇有利尿作用 28、高分子右旋糖酐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 29、A型血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B型血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O型血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AB型血红细胞上A抗原和B抗原同时存在 30、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下滴时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并有疼痛时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由于患者周围循环不良,导致液体下滴不畅时应抬高输液瓶位置,因静脉痉挛导致液体

注射剂中微粒的危害

注射剂中微粒的危害 输液中理想的微粒限度当然是“零微粒”,但即使是质量合格的注射剂也达不到这个要求。输液中大多数微粒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确实是存在的。今天我们就谈谈与我们工作相关的几种微粒及其它的预防。 一、微粒的危害: (1)微粒进入血管引起血管肉芽肿、静脉炎及血栓; (2)进入肺内可产生肉芽肿; (3)分散在体内各处会引起栓塞,对心脏和其他器官如肝、肾 都有损害; (4)由于微粒碰撞作用,使血小板减少,造成出血等病症。 二、微粒的分类: ?玻璃碎屑微粒 ?药物残渣 ?毛屑索条 ?活性碳微粒 ?塑料微粒 一般微粒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方面的,一种是人为因素。 ?生产方面有(药物残渣、毛屑索条、活性碳微粒) ?人为因素有(玻璃碎屑、塑料微粒) 我们常见的微粒来源于人为因素,今天我们着重来谈谈微粒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一)玻璃碎屑: 在静脉注射液加药时,各种类型的微粒都可被注入溶液中,我们工作中这些小的碎屑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可它真的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实验证明细菌会随着玻璃微粒从操作者接触过的安瓿掉进溶液中。每当我们打开安瓿的一刹那,那些被划过的细小的碎屑会在不经意间掉进溶液中,我们在抽吸药物时,细小的碎屑会经过针头进入药物中,特别是我们倒置抽吸药液导致药液接触安瓿断口,而断口玻璃微粒最多。这就要求我们每次在用砂轮划过之后,一定要用酒精纱布擦拭碎屑,包裹断开。抽吸药物时在安瓿中部吸取,这样可以减少玻璃碎屑的产生。 (二)塑料微粒(皮塞) 皮塞,我们并不陌生,皮塞的形成取决于它的质量、我们进针的角度,以及针头的大小。 三、对策 (一)在以后的工作中,为防止皮塞的形成在加药过程中首先我们选用适合大小的针头型号,针头可选用侧孔针头或圆锥尖侧开孔针头。进针的角度与方向,我们可将注射器的针头斜面向上,使针尖和斜面的背面接触皮塞并形成65°—80°的夹角,微向下用力,使橡皮塞顺弹力凹陷,然后快速斜刺进皮塞,当斜面完全进入后即将针头方向改为垂直进入。当需第二次穿刺时应避开前次针眼,不要在同一针眼进针,从而避免碎屑的产生。 (二)安培的割锯与消毒法:安培开启的操作过程应严格按照:弹、消、锯、消、掰的操作程序。切割安培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1/4周,要注意的是割锯安培时间越长产生微粒越多,安培开启时引入的微粒量也就越多。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它在液体中是不溶性的物质及未溶解的药物结晶,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输液微粒的种类及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其预防和处理日益受到医、药、护人员的重视。 1. 输液微粒的种类及来源 1.1橡胶微粒:由于穿刺胶塞产生; 1.2 塑料微粒:产生于药物包装; 1.3 玻璃微粒:源于安培的切割; 1.4 结晶体微粒:来源于药物的置放与配伍; 1.5 纤维素、毛絮、尘埃微粒:来源于室内环境、配药环境与输液器的自污; 1.6 碳黑微粒:来源于药物的生产过程; 1.7 脂肪微粒:置放乳剂乳化不完全。 2.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2.1可导致肺功能低下及局部组织栓塞或是坏死:输液微粒的直径大多在30um以上;而生理上成人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 12um,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直径为3- 5um,这些微粒通过血液循环经过肺组织时,沉积下来,轻则可致肺功能降低,重则可致肺组织纤维化。当微粒通过比其直径小的毛细血管时,轻则致血管堵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水肿;若长时间不通,或微粒在血管内进一步聚集,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 2.2可导致静脉炎,尤以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明显:当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后,随血夜循环引起血管内壁刺激损伤,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引起血小板黏着聚集,导致静脉炎。严重者在体表可见一条沿静脉输液血管分布的红色线痕,伴有较剧烈的疼痛。 2.3 可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药剂中含有药物结晶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及其它异物可以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为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等。 2.4 产生输液反应:药品从厂家生产到通过静脉输入体内,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可导致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或将未灭活的致病菌带入人体内,刺激脑下垂体的发热中枢,而可生输液反应。 2.5 其他严重者可导致肉芽肿,引起肿瘤样反应或是引起肿瘤。 3.输液微粒的预防与处理 输液微粒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使用、医疗护理等各个方面入手来预防和处理输液微粒带来的危害。 3.1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严格把握原材料质量关,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使生产出来的药品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3.2 医疗器械的生产:选择合格的输液工具,在,选购原辅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稳定性,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生产完毕后包装要密闭。

护理案例分析题及标准答案(00002)

一、熊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腹泻有关 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的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是什么? 答:该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置在空气新鲜处;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 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的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和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的诊断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的理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的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的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的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等参数的变化,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滴速;3.血管活性药物应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4.采用专用通路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不要与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他静脉补液在同一条静脉通路; 5.缩血管药与扩血管药应在不同管路输入; 6.加强对输注部位的观察,避免药液渗漏至血管外。 五、患者于某,男,30岁,因咳嗽、咳痰,周身无力前往我院就诊,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250ml+美洛西林4.0静滴,皮试结果阴性,当输入5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冷汗、寒战、BP80/50mmHg,心率100次/分,该患者出现了什么反应?该如何处理?

7静脉输液案例情景

静脉输液 案例1: 患者,男性,王军,35岁,因“发热三天”拟“左下肺炎”收住入院,步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神志清,精神略萎,体温39、0°C,X胸片示“左下肺炎”,医嘱予“NS250ML+青霉素400万U静滴”,青霉素皮试(-)。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青霉素400万U静滴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发冷、寒战与发热,如何处理? 答:(1)汇报医生,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3)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与溶液进行检查。 (4)仍需继续输液者,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5)护理记录。 (6)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案例2: 患者,男性,王军,50岁,因“头痛三天伴恶心呕吐1h”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既往有高血压史,平时服药不规律,急查CT示“硬膜外血肿”,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BP200/105mmHg,P90次/分,医嘱予“25%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第二日您接班时,病人下肢留置针穿刺处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并发红。 请执行以下操作: 请执行今日医嘱:甘露醇250ml静脉输液。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您作为接班护士,如何正确处理病人该护理问题? 处理: (1)拔除留置针,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2)患肢抬高、制动。 (3)上报护士长。 (4)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热敷或50%硫酸镁行湿热敷;请静疗小组护理会诊。 (5)护理记录。 案例3: 患者,男性,王军,60岁,因“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三天加重一天”来院就诊,平车入病房,急查X线示“肠管扩张,见液气平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腹痛明显,呈屈膝卧位,T38、5°C,BP130/80mmHg,P90次/分,医嘱予“NS 250ml+维生素C 1g”静脉滴注。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维生素C 1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患者突然恶心、呕吐主诉心慌头晕,您如何处理? 答:(1)协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汇报医生。 (3)告知患者恶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4)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及时汇报医生。 (5)指导患者饮食宜忌。 (6)护理记录 案例4: 患者,男性,王军,75岁,因“反复咳痰喘10年加重两天”来院就诊,拟“COPD急性发作”收住入院,平车入病房,既往有COPD病史,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气急明显,口唇紫绀,无法平卧,两肺闻及广泛湿罗音,BP130/80mmHg,P90次/分,T38、5°C,R25次/分,血气分析:PaCO2 50mmHg,PO2 60mmHg,医嘱予“抗炎平喘对症治疗,NS100ml+甲强龙40mg”静滴。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100ml+甲强龙40mg 静脉滴注。 情景模拟分析与处理: 输液过程中,留置针软管内有较多回血,您如何处理? 答:(1)查瞧输液就是否完毕。 (2)查瞧输液皮条有无受压、弯曲、折叠等。 (3)查瞧穿刺部位有无受压、肢体位置高低就是否适宜。 (4)排除以上后,松开调节器,观察回血能否自行回入。 (5)不能自行回入时,空针回抽通畅,弃去回血,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观察就是否通畅 ;回抽不通畅,给予拔管,重新穿刺,严禁推注。 案例5: 患者,女性,李玉,55岁,因“头晕心悸伴乏力一天”来院就诊,拟“头晕心悸待查”收住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入院时:神志清,精神萎,无呕吐,BP130/80mmHg,P105次/分,R25次/分,医嘱予“NS250ml+丹参40ml”静脉滴入。 请执行以下操作:NS 250ml+丹参40ml 静脉滴注。

输液的危害与血管阻塞

转:【输液的危害!——请不要轻易输液】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 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这篇文章详尽说明了危害所在。 《输液的危害=自杀》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 觥R缓辽┮褐泻姓饷炊辔⒘#span lang="EN-US">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