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冷热源素材(1)

建筑冷热源素材(1)

建筑冷热源素材(1)
建筑冷热源素材(1)

建筑冷热源素材(1)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建筑冷热源

素材电子版

1

前言

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以下简称电子版)摘录了教材《建筑冷热源》(以下简称教材)中主要内容的梗概,以方便教师在制作讲课的课件时摘取教材中的素材。电子版涵盖了教材第1章~第13章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第14章内容。第14章供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可结合设计题择要讲授。

为便于查找内容,电子版保留了教材的章、节名称,但取消了节下小节编排。电子版每节的内容均分若干段,在每段的标题前用“·”标志,标题名称及分段的方法并不完全与教材的小节一致,但每节内容的次序仍保持与教材一致。电子版中的公式、插图、表均无编号。教材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所选内容及增补内容,重新编章、节、小节的序号和公式、插图、表的序号。

2

为便于识别图中各组成部件,电子版中插图原标注的1、2、3……均用文字取代,但图中的英文标注仍保留。图中的英文字母均为该部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例如图2-1中C为Condenser的第一个字母;CO为Compressor 的前两个字母。教师在讲课时解释一个即可,学过英语的学生很易记住。因此,电子版中未给予注释。

限于作者的水平,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陆亚俊

3

第1章绪论

1.1 建筑与冷热源

●保持建筑室内一定温、湿度的方法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维持室内热量、湿量平衡,即可维持室内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室内有多余热量和湿量时,需把它移到室外;当室内有热量损失时,需补充热量。

建筑物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多余的热量和湿量,如何移到室外呢?

利用低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对空气冷却和去湿,从而通过低温介质将热量湿量移到室外。

4

建筑冷热源素材(1)知识讲解

建筑冷热源素材(1)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建筑冷热源 素材电子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前言 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以下简称电子版)摘录了教材《建筑冷热源》(以下简称教材)中主要内容的梗概,以方便教师在制作讲课的课件时摘取教材中的素材。电子版涵盖了教材第1章~第13章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第14章内容。第14章供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可结合设计题择要讲授。 为便于查找内容,电子版保留了教材的章、节名称,但取消了节下小节编排。电子版每节的内容均分若干段,在每段的标题前用“·”标志,标题名称及分段的方法并不完全与教材的小节一致,但每节内容的次序仍保持与教材一致。电子版中的公式、插图、表均无编号。教材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所选内容及增补内容,重新编章、节、小节的序号和公式、插图、表的序号。 为便于识别图中各组成部件,电子版中插图原标注的1、2、3……均用文字取代,但图中的英文标注仍保留。图中的英文字母均为该部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例如图2-1中C为Condenser的第一个字母;CO为Compressor的前两个字母。教师在讲课时解释一个即可,学过英语的学生很易记住。因此,电子版中未给予注释。 限于作者的水平,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陆亚俊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1章绪论 1.1 建筑与冷热源 ●保持建筑室内一定温、湿度的方法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维持室内热量、湿量平衡,即可维持室内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室内有多余热量和湿量时,需把它移到室外;当室内有热量损失时,需补充热量。 建筑物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多余的热量和湿量,如何移到室外呢? 利用低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对空气冷却和去湿,从而通过低温介质将热量湿量移到室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建筑冷热源试卷题-13

建筑冷热源试卷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影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蒸发和冷凝温度。若冷凝器冷却不良,会引起冷凝温度升高,则压缩机的性能系数降低;若蒸发器负荷下降,会引起蒸发温度降低,压缩机的性能系数降低。(2) 2、制冷机运行工况的工作参数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吸气温度。 (2) 3、燃料的元素分析成分和工业分析成分,通常采用的分析基准为应用基、分析基、干燥基、可燃基。(7) 4、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成。(2) 5、影响制冷机工作的制冷剂热力学性质主要有:压力、单位容积制冷量、制冷循环效率、排气温度。(4) 二、选择题 1、进行锅炉热力计算时,燃料的成分应采用:( B )(7) A、分析基 B、应用基 C、可燃基 D、干燥基 2、我国供热的主要热源来自于:( B )(1) A、电能 B、矿物燃料 C、太阳能 D、低位热源 3、下列关于制冷剂与润滑油是否溶解说法正确的是(C)(4) A、制冷剂与润滑油不能溶解时好些 B、制冷剂与润滑油溶不溶解没影响 C、制冷剂与润滑油溶解时好些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冷热源初设方案优化的最大难点是:( C )(14) A、备选方案的初投资 B、可靠性与安全性 C、年度能耗及环境评价 D、年度能源费 5、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用(B)作为指标。(4) A、COP B、ODP C、CUP D、GWP 6、地源热泵按低位热源分类不包括( C ) A、空气源热泵 B、地源热泵 C、高热源热泵 D、水源热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蒸汽锅炉的锅炉房内有蒸汽、给水和(A )系统。(12) A、排污 B、排水 C、泄水 D、放气 8、根据炉胆后部的( A )结构,可分为干背式和湿背式。(8) A、烟气折返空间 B、封头 C、管钣 D、烟管 9、逆卡诺循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C)(2) A、等温、等压 B、等体、等温 C、等温、等熵 D、等体、等熵 10、反映制冷机组性能的参数是(B ).(2) A、制冷量 B、制冷性能系数 C、制冷循环效率 D、制冷温度 三、名词解释 1、热泵系数—— 热泵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称为热泵性能系数。 2、制冷剂—— 制冷剂又称为制冷工质,是制冷装置中能够循环变化和发挥其 冷却作用的工作媒介。

建筑冷热源素材(2)

30 ● 根据示功图计算容积效率ηv , i 往复式压缩机的示功图 设汽缸的余隙容积为V c (m 3),吸排汽阻力分别为Δp 1、Δp 2(kPa )。由示功图得 ηv ,i =(V 1-V 4)/V cy V 1=(p 1-Δp 1)(V cy +V c )/p 1 V 4=1 22c 1m p p V p ?? +? ??? ηv ,i =1112211111m p p p p p p C p p p ????-?+?-???-- ????????? C= c cy V V ● 实际容积效率 实际上,有的容积损失未能反映在示功图上,如吸汽被预热和泄漏,分别用预热系数 λp 与气密性系数λl 来衡量,实际容积效率为 ηv =ηv ,i λp λl 高速、多缸往复式压缩机(η≥720r/min ,C =0.03~0.04)ηv 的经验公式 ηv =0.94-0.085()1 21/1n p p ??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中低压级压缩机的ηv 为 ηv =0.94-0.0851 2 110.01n p p ??????- ???-??????

31 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的ηv 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 往复式压缩机的制冷量 e r e v th e 1 e v th v /Q M q V q v Q V q ηη===&&&&& ● 往复式压缩机指示功率和指示效率 压缩机对制冷剂做功所耗的功率称指示功率i W &(kW 或W )。1kg 制冷剂所耗的功称单位质量指示功(单位指示功)W i (kJ/kg 或J/kg ),它总是大于理想压缩过程的单位绝热功 W ad (kJ/kg 或J/kg )。 用指示效率ηi 衡量实际压缩过程与理想压缩过程接近程度,ηv 定义为 ad i i w w η 往复式压缩机的指示效率 指示功率为 ()21r ad s i r i v th i i 1 h h M w W M w V v ηηη-===&&&&

建筑冷热源素材(1)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建筑冷热源 素材电子版

前言 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以下简称电子版)摘录了教材《建筑冷热源》(以下简称教材)中主要内容的梗概,以方便教师在制作讲课的课件时摘取教材中的素材。电子版涵盖了教材第1章~第13章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第14章内容。第14章供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可结合设计题择要讲授。 为便于查找内容,电子版保留了教材的章、节名称,但取消了节下小节编排。电子版每节的内容均分若干段,在每段的标题前用“·”标志,标题名称及分段的方法并不完全与教材的小节一致,但每节内容的次序仍保持与教材一致。电子版中的公式、插图、表均无编号。教材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所选内容及增补内容,重新编章、节、小节的序号和公式、插图、表的序号。 为便于识别图中各组成部件,电子版中插图原标注的1、2、3……均用文字取代,但图中的英文标注仍保留。图中的英文字母均为该部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例如图2-1中C为Condenser的第一个字母;CO为Compressor的前两个字母。教师在讲课时解释一个即可,学过英语的学生很易记住。因此,电子版中未给予注释。 限于作者的水平,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陆亚俊

第1章 绪 论 1.1 建筑与冷热源 ● 保持建筑室内一定温、湿度的方法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维持室内热量、湿量平衡,即可维持室内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室内有多余热量和湿量时,需把它移到室外;当室内有热量损失时,需补充热量。 建筑物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多余的热量和湿量,如何移到室外呢? 利用低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对空气冷却和去湿,从而通过低温介质将热量湿量移到室外。 低温介质—??? 地下水 天然冰 天然冷源人工制取低温介质 人工冷源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热量损失,如何向建筑补充热量呢? —— —— 、

建筑冷热源素材(5)

卧式燃气热风机结构示意图 落地式燃油热风机 落地式燃油热风机结构示意图 9.4 燃油燃气冷热源的燃烧器 燃烧器是将燃油或燃气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设备。 ●燃油燃烧器 由雾化器和调风器组成。通常与风机、油泵、控制器组装在一起。 117

118 压力式雾化燃油燃烧器 ()0.3 1.2MPa 0.30.6MPa ??????????? ?????? ?????? ???? ::回油式压力式雾化器机械式简单式 转板式雾化器 雾化器油喷嘴蒸汽高压介质介质雾化式空气低压空气 压力式雾化器 ??? 平流型 调风器旋流型

119 调风器工作原理图 ● 燃气燃烧器 ?? ???扩散式燃烧器按燃烧方式分类大气式完全预混式 ?? ??? 引射式燃器器按空气供给方式分类自然引风式鼓风式 扩散式燃烧器 大气燃烧器结构示意图 ● 双燃料燃烧器

120 双燃料燃烧器 9.5 电锅炉和电暖风机 ●电热作建筑热源的场合与方式 一般不宜直接用电热设备作建筑热源。 电热设备作建筑热源的场合:电力充裕,尤其在有水电的地区;无法使用燃煤、燃油的 场所;电网峰谷差大,且实行峰谷差价的地区。 ? ? ? ? ? ?? 电热在建筑中应用方式 ●电锅炉与电热水器工作原理 ? ? ? ? ? 电阻式 电能转变为热能的方式电极式 电磁感应式 电热管结构示意图 ●电锅炉与电热水器 ? ? ? ?? ? ? ? ? ?? 电锅炉种类 用加热电缆、电热膜对房间采暖 空调机中设电加热器,加热空气 电暖风机、电散热器等电热设备 电锅炉或电热水器 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 高压电源(15kV),低压电源(600V以下) 电阻式,电极式,电磁感应式 立式,卧式,壁挂式 常压,真空,承压电热水锅炉 单功能,双功能和三功能电热水锅炉

建筑冷热源素材(2)

30 ?根据示功图计算容积效率 n v , i V c (m 3),吸排汽阻力分别为△ p i 、△ p 2 (kPa )。由示功图得 n v , i = (V i V 4)/V cy V i = ( p i △ p i ) ( V cy + V c ) /p i ?实际容积效率 实际上,有的容积损失未能反映在示功图上,如吸汽被预热和泄漏,分别用预热系数 入P 与气密性系数 入l 来衡量,实际容积效率为 n v = n v , i 入 p 入 i 高速、多缸往复式压缩机( n > 720r/min , C=0.03?0.04) n v 的经验公式 i n v =0.94 0.085 P 2 / P i n i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中低压级压缩机的 n v 为 i p 2 n n v =0.94 0.085 - i P i 0.0i 设汽缸的余隙容积为 V 4= P 2 P 2 P i n v , i = □ P i P i P 2 P 2 m P i P i P i P i 1

i 31 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的 ?往复式压缩机指示功率和指示效率 压缩机对制冷剂做功所耗的功率称指示功率 W&( kW 或W )。1kg 制冷剂所耗的功称单 位质量指示功(单位指示功) W i ( kJ/kg 或J/kg ),它总是大于理想压缩过程的单位绝热功 W ad ( kJ/kg 或 J/kg )。 用指示效率n i 衡量实际压缩过程与理想压缩过程接近程度, n v 定义为 W ad 指示功率为 ?往复式压缩机的制冷量 (& Mq v V&q e /V i Q v V h q v W M&r w i I 6 K 10 12 *4 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的容积效率 i W i 往复式压缩机的指示效率 L ■*翌卮缶 M&r W a d

建筑冷热源素材(1)

.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建筑冷热源 素材电子版 .专业WORD.

前言 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以下简称电子版)摘录了教材《建筑冷热源》(以下简称教材)中主要容的梗概,以方便教师在制作讲课的课件时摘取教材中的素材。电子版涵盖了教材第1章~第13章的主要容,不包括第14章容。第14章供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可结合设计题择要讲授。 为便于查找容,电子版保留了教材的章、节名称,但取消了节下小节编排。电子版每节的容均分若干段,在每段的标题前用“·”标志,标题名称及分段的方法并不完全与教材的小节一致,但每节容的次序仍保持与教材一致。电子版中的公式、插图、表均无编号。教材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所选容及增补容,重新编章、节、小节的序号和公式、插图、表的序号。 为便于识别图中各组成部件,电子版中插图原标注的1、2、3……均用文字取代,但图中的英文标注仍保留。图中的英文字母均为该部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例如图2-1中C为Condenser的第一个字母;CO为Compressor的前两个字母。教师在讲课时解释一个即可,学过英语的学生很易记住。因此,电子版中未给予注释。 限于作者的水平,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陆亚俊

. .专业WORD. 第1章 绪 论 1.1 建筑与冷热源 ● 保持建筑室一定温、湿度的方法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维持室热量、湿量平衡,即可维持室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室有多余热量和湿量时,需把它移到室外;当室有热量损失时,需补充热量。 建筑物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多余的热量和湿量,如何移到室外呢? 利用低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对空气冷却和去湿,从而通过低温介质将热量湿量移到室外。 低温介质—??? 地下水 天然冰 天然冷源人工制取低温介质 人工冷源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热量损失,如何向建筑补充热量呢? —— —— 、

建筑冷热源素材(1)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建筑冷热源 素材电子版

前言 建筑冷热源素材电子版(以下简称电子版)摘录了教材《建筑冷热源》(以下简称教材)中主要容的梗概,以方便教师在制作讲课的课件时摘取教材中的素材。电子版涵盖了教材第1章~第13章的主要容,不包括第14章容。第14章供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参考,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可结合设计题择要讲授。 为便于查找容,电子版保留了教材的章、节名称,但取消了节下小节编排。电子版每节的容均分若干段,在每段的标题前用“·”标志,标题名称及分段的方法并不完全与教材的小节一致,但每节容的次序仍保持与教材一致。电子版中的公式、插图、表均无编号。教材制作课件时,可根据所选容及增补容,重新编章、节、小节的序号和公式、插图、表的序号。 为便于识别图中各组成部件,电子版中插图原标注的1、2、3……均用文字取代,但图中的英文标注仍保留。图中的英文字母均为该部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例如图2-1中C为Condenser的第一个字母;CO为Compressor的前两个字母。教师在讲课时解释一个即可,学过英语的学生很易记住。因此,电子版中未给予注释。 限于作者的水平,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或用于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陆亚俊

第1章绪论 1.1 建筑与冷热源 ●保持建筑室一定温、湿度的方法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维持室热量、湿量平衡,即可维持室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室有多余热量和湿量时,需把它移到室外;当室有热量损失时,需补充热量。 建筑物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物夏季与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建筑有多余的热量和湿量,如何移到室外呢? 利用低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对空气冷却和去湿,从而通过低温介质将热量湿量移到室外。 低温介质—?? ?地下水天然冰天然冷源 人工制取低温介质人工冷源 —— —— 、

建筑冷热源复习题.doc

建筑冷热源 1.单位换算(大卡、冷吨) 1W=O. 86kcal/h (千卡/小时)lkcal=l. 163W lW=3.412Btu/h (英热单位/小时) 1RT (冷吨)=3517W=3024kcal/h=12000Btu/h 2.蒸气压缩式制冷不能达到理想循环的原因: (1)制冷机与低温热源或高温热源间无温差传热; (2)等墙压缩过程在湿蒸汽进行的危害性很大; (3)等炳膨胀过程所用的膨胀机尺寸很小,制造不易; (4)蒸发器中到状态1点实际也很难控制。 3.P18-19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变化对饱和循环中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压缩 功、制冷系数、制热系数都有影响。 保持蒸发温度不变,提高冷凝温度,可以看出:降低冷凝温度,可以增大单位制冷量、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少单位压缩功,提高制冷系数和制热系数;反之,单位制冷量减少,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压缩功增大,故而制冷系数和制热系数都减小。 4,蒸气压缩制冷饱和循环的制冷性能系数比理想循环要小,引起差异的原因有三点: 1)用干压缩取代了湿压缩,所谓干压缩是指压缩过程在过热蒸汽区进行。从而避免了湿压缩的弊病;(过热损失) 2)取消膨胀机,用节流阀取代,从而使系统简化;(节流损失) 3)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保持一定的传热温差,且都是等压过程,当然在湿蒸汽区是等温过程。(不可逆的温差损失) 5,节流损失、过热损失是饱和循环的性能系数偏离逆卡诺循环的主要原因。 6.何谓【可热循环?那些制冷剂可以采用问热循环,那些制冷剂不宜采用同热循环,为什么?回热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答】回热循环是指在制冷系统中采用回热器,利用从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气体来冷却从冷凝器来得制冷剂液体使之过冷的一种循环。 对过热有利的制冷剂(如R12、R502等)采用回热循环可提高制冷系数,避免湿压缩的发生,排气温度升高幅度也不大;而对过热无利的制冷剂(如R717等)采用恒I热循环会使制冷系数降低且排气温度大幅度升高。 特点:1)单位制冷量比理论循环大;2)节约了燃料; 3)单位压缩功比理论循环大;4)提高了热效率。 7.压缩机在制冷机或热泵中的作用是: 【答】1)从蒸发器中吸出制冷剂蒸气,以维持蒸发器内有一定压力,从而维持一定温度; 2)对蒸汽进行压缩,提高蒸汽压力,从而创造在较高温度下冷凝成液体的条件;

建筑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题目:贵阳市某三层大酒楼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 (3) 1.1. 课程设计题目 (3) 1.2.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3) 第二章制冷工程设计说明 (4) 2.1.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4) 2.2.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4) 2.3. 确定冷源方案 (4) 2.3.1. 方案一:采用LSZ系列半封闭式螺杆式冷水机组 (4) 2.3.2. 方案二:采用BZY系列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6) 2.3.4. 经济性分析 (7) 2.4. 冻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7) 2.4.1. 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7) 2.5. 冷却塔设计计算 (10) 2.6. 冷却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11) 2.6.1. 冷却水最不利环路及计算 (11) 2.6.2. 冷却水循环局部阻力计算 (12) 2.6.3. 冷却水循环沿程阻力和总阻力计算 (12) 2.6.4. 冷却水泵选型 (13) 2.7. 膨胀水箱的选型 (13) 2.7.1. 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13) 2.7.2. 膨胀水箱的选型 (14) 2.8.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15) 2.8.1.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构造和用途 (15) 2.8.2.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计算及选型 (15) 2.9. 保温与防腐 (16) 2.9.1. 管道保温 (16) 2.9.2. 管道防腐 (17) 第三章热源工程设计说明 (18) 3.1. 热源设备类型 (18) 3.2. 热水供应温度 (19) 3.3. 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20) 3.3.1. 锅炉选型分析 (20) 3.4. 板式换热器选型 (20) 3.5. 锅炉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选择 (21) 3.5.1. 锅炉设备的补给需水量 (21) 3.5.2. 补给水箱的确定选择 (21) 3.6. 一次侧循环水泵的计算及选型 (22) 3.6.1. 一次侧循环水泵水量扬程计算 (22) 3.6.2. 一次侧循环水泵的选型 (22) 3.7. 二次侧循环水泵的计算及选型 (23) 3.7.1. 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23) 个人小结及参考资料 (24)

空调冷热源方案大全

空调冷热源方案大全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 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 优点: 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不足之处: 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6)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 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该技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韩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2000美元,美国一次性奖励500美元,等等。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地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 湖南良源自动化(自动化系统集成商,黄136.7748.O898)的工程师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该系统的电气自动化节能改造,愿为中央空调节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量。 冰蓄冷中央空调代表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特点: 优点: 1)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2)冷主机制冷效率高(COP大于5.3),同时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可节约运行费用35%以上(与热泵和溴化锂空调形式比可以节约40%以上)。 3)减少建筑的配电容量,节约变配电的投资,节约约30%(空调的配电投资);免双线路的高可靠性费用,节约投资。 4)使用灵活,部分区域使用空调可由融冰提供,不用开主机,节能效果明显。 5)可以为较小的负荷(如只用个别办公室)融冰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 6)在过渡季节,可以融冰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不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状况,运行更合理,费用节约明显。

建筑冷热源系统设计思路与实例分析

建筑冷热源系统设计思路与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设计空调冷热源系统方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两种空调方案在相同工况下的初投资、耗能、和运行费用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新建建筑冷热源系统设计方案科学分析在制定决策中的重要性,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冷热源系统提供了可参照的范例和具体操作的流程。 关键词:建筑冷热源系统设计 Abstract By case-based analysis we illustrated here how to scientifically design, select and determine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e also summarized some critical factor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efore the final decision can be made for selection of the system. Our studies offer a reliable procedure and useful example for configuring efficient and economic roo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for avoiding unnecessary energy cost. Key words: building; air condition system; design 前言 早在本世纪初,能源紧张就已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大事,中国亦不例外。据统计,2009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0.5亿吨标准煤[1],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2],2011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3]。权威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41亿吨标准煤。从趋势看,我国能源消费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全国大范围出现的电荒、煤荒警示我们合理利用能源、开发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刻不容缓。 大型建筑冷热源系统的设计及其使用直接关系到能耗与节能效果。有报道指出,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约占50%-70%[4]。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使用冷热源系统是降低大型建筑能源消耗的关键。我们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分析,试图明确冷热源系统设计的合理思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做出最后决策时必须具备的基础资料,以期为大型建筑的冷热源系统设计提供具体实例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