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2010年第5期

总第101期No.5,2010

Apr No.101

收稿日期:2010-10-04

作者简介:谢华(1977-),男,四川省资阳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讲师,会计学博士。

黄必一(1988-),女,江苏南通市人,苏州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盈余管理在西方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经验数据证明,股价的波动也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而利益相关者很可能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股价从而获取利益。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股价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竞争性强的家电行业和竞争性弱的石油行业的上市公司,从盈余管理度量着手,研究竞争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大小,并对投资者的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价;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80X (2010)05-0074-07

谢华1,黄必一2

(1.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25330;2.苏州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6)

!!!!!!!!!!!!!!!!!!!!!!!!!!!!!!!!!!!!!!!!!!!

!!!!!!!!!!!!!!!!!!!!!!!!!!!!!!!!!!!!!!!!!!!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关注。为了使公司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各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存在一些职业判断和会计方法选择的空间,以提高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这往往被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会计盈余进行调节,这种调节一旦过度便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损害相关者的利益。由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从而有可能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因此,从实证角度研究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乃至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

一、盈余管理与股价的相关理论

会计界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存在诸多不同意见,褒贬不一。美国会计学会前会长Katherine Schipper 女士(1990)在其名著《盈余管理的评论》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外部报告的过程;Healy 和Wahlen (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同时,盈余管理有“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之分。在经济收益观下,有一些数据被盈余管理故意扭曲了。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除了盈余管理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现行的会计准则允许同一交易事项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也会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

根据以上分析,盈余管理应当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定义。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契约的结果,

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二、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在证券市场上,股价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根据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是形成股票价格的基础,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发行该股票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的预期。公司的经营业绩通常由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反映,管理报酬契约的存在,又可能会促使管理层对其盈余进行管理。而盈余管理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从而影响股价。在证券市场上,若投资者能够甄别盈余管理行为,他们就能够修正会计盈余对公司价值的估计,对于相同盈余水平而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之间就会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盈余管理变量与股票价格应该存在反向关系;若投资者不能甄别盈余管理,他们直接依据会计盈余来估计公司的价值,那么对于相同盈余水平而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之间就不会存在系统的、显著的差异,盈余管理变量也无法解释股票价格。因此,本研究假设在计量观下,盈余管理与股票价格存在负相关关系,投资者能够有效甄别盈余管理与真实会计盈利的差别,不会被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误导。

(二)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石油行业和家电行业的公司作为初选样本。进一步对这些公司进行如下筛选:

(1)剔除当年度新上市的公司(本文需要用到上年财务指标以计算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而新上市公司上年财务数据很多系模拟而来,同时由于上市融资、公司规模和股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会引起操控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误差)。

(2)剔除股价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本文研究中需要用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数据,但部分公司存在数据缺失,故剔除)。

(3)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本文研究中需要用到公司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净额、固定资产原值等财务数据,但部分公司数据缺失,故剔除)。

最终获得的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本研究中使用的公司财务指标、股票价格等数据均来自于沪深证券交易所、新浪财经网和招商证券大智慧,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包括Excel2003和Spass16.0):

表1

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和年度分布2.检验模型和变量设定

对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学术界常常用股票收益率和股票价格作为股票价值的替代变量,但国内外学者运用股票非正常收益率指标来研究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反应时,其隐含的前提假设是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如果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不成立,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严重,研究就可能会产生误差。因此,本文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状况,选用修正的计量观模型———Felthalm-Oh1son 模型:

P it =α0+α1BV it +α2EPS it +εit

(1)其中,EPS it 表示i 公司第t 期每股收益;P it 表示在t 时期公司股票的价格;BV t 表示第t 期末公司的账面净资产;k 表示无风险折现率;X t 表示超额盈余。模型(1)因为采用线性回归形式,综合企业资产负行业名称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总计石油行业

89111341家电行业

2222232491总计30313437132

债表和利润表信息,简洁而适用,因此在各国的学术研究中被广泛运用。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修正的Feltham-Oh1son模型是显著有效的。最为全面的扩展公式可以表示为:

P t=α+βBV t+

N

i=1

Σγi F it+εt(2)其中,F it表示第t期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第i种会计指标;γi表示第i种会计指标的回归系数,其余符号含义与前面相同。结合模型(2),本研究建立以下模型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P it=β0+β1BV it+β2EFO it+β3ENDA it+β4EDA it+εt(3)其中,P it表示i公司第t期年度报告4月末的股票收盘价还原的股价;BV it表示i公司第t期每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EPS it表示i公司第t期每股收益;ECFO it表示i公司第t期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ENDA it表示i公司第t期每股非操控性应计利润;EDA it表示i公司第t期每股操控性应计利润。因此,本文研究假设就等同于检验模型中β4是否显著地小于零。

实证会计认为,企业盈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CFO);另一部分则是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由于现金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企业难以对其进行操纵,因此盈余管理只能通过应计利润总额(TA)进行。采用应计利润总额,能够从整体上估计出公司的盈余管理,Healy(1985)首先提出了将应计项目作为度量盈余管理的指标,并作为探讨管理当局盈余管理行为的工具。本文采用包含线下项目的总应计利润,即将应计利润总额定义为税后净利(NI)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差额,即TA=NI-CFO。根据本文的假设模型,采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来估计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步骤如下:

NDA it

it-1=a11

it-1

+b1△REV it-△REC it

it-1

+b2PPE it

it-1

(4)

其中,NDA it表示第i公司第t期非操控性应计利润;△REV it表示第i公司第t期与第t-1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REC it表示第i公司第t期与第t-1期的应收账款净值的差额;PPE it表示第i公司第t 期的固定资产价值;A it-1表示第t-1期公司i的期末总资产。a1,b1,b2是特征参数,根据以下模型取得:

TA it

it-1=a11

it-1

+b11△REV it

it-1

+b21PPE it

it-1

+εit(5)

其中,TA it表示第i公司第t期的总体应计利润;εit为残差;其余变量含义与模型(4)相同。a1,b1,b21为a1,b1,b2的OLS估计值。因此,操控性应计利润可由模型(5)计算得到:

DA it A it-1=TA it

A it-1

-NDA it

A it-1

(6)

以上所有变量都经过t-1期期末总资产A it-1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公司规模差异造成的影响。

(三)数据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将2006年至2009年石油行业和家电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分年度、分行业来分别建立模型,将总应计利润分解成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并对利润分解数据进行分析:

1.净资产、会计盈利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结合模型(1)和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会计盈利没有被拆分前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与把会计盈利拆分后放入Feltham-Ohlson模型所得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更加深研究会计盈利各部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模型(3)、(4)和样本数据,对拆分后的各部分会计盈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重点考察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各年度模型的总体拟合程度较好,R2呈逐年上升趋势(0.432上升至0.673)。由F值可以看出,各模型的回归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4.762上升到14.411)。D.W.显示各模型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显示,有4.17%的变量具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比较盈余分析的前后数据,发现会计盈利进行分

解后,各年度模型的拟合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模型(4)的拟合程度最高达到了0.761,整体的回归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1)净资产变量对股价的影响分析

各年度总体样本模型中,2008年和2009年净资产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其他两个年度则未通过t检验,各反应系数为正,且呈上升趋势,说明各年度净资产与股票具有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对反映企业价值的净资产给予了正的定价,这个结论与模型(1)的回归结果是相符的。

分行业样本模型中,石油行业模型的净资产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且2006年净资产反应系数为负,但是这种负相关性不显著,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和行业特征有关系。家电行业模型的净资产变量在2006年至2008年未通过t检验,但是2009年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而且模型的整体回归效果很好,净资产反应系数均为正且逐年呈上升趋势,说明该行业的净资产与股价之间具有不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逐渐被投资者所关注。

(2)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股价的影响分析

各年度总体样本模型中,经营现金净流量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各反应系数符号均为正,说明各年度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非常关注,随着现金流量的变化对股票的定价进行相应的正向变化。

分行业模型中,石油行业模型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反应系数在2007年为负,其余年份为正,说明该行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股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营现金净流量并不能解释股价的变化。家电行业模型中经营现金流量的变量,除2007年未通过t检验外,其余年度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所有反应系数为正,说明投资者在此期间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注经历了由强到弱再到强的过程,总的来说该行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股价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对股价的影响分析

各年度总体样本模型中,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除2007年外均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各反应系数符号均为负,说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对这部分会计盈利给予了反向定价。

分行业模型中,石油行业模型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反应系数在2007年为正,其余年份为负,说明该行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对这部分利润的关注程度不够。家电行业模型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各反应系数均为负并有上下波动的趋势,说明该行业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这部分盈利,给予正确的定价。

(4)操控性应计利润对股价的影响分析

各年度总体样本模型中,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除2007年外分别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其中2009年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各反应系数符号均为负。这与本文预期是一致的,说明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能够意识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给予反向的正确定价。这种负相关性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说明投资者开始逐渐意识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分行业模型中,石油行业模型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反应系数除2007年为正,其余年份为负,说明该行业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盈余管理无法解释股价变化,股价对盈余管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投资者没有完全关注盈余管理。家电行业模型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在2006年和2007年未通过t检验,2008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2009年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反应系数的符号均为负,说明投资者能进行负向定价,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定价,但前三年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系数偏小,显著性低,投资者可能会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所误导,但从2009年开始,投资者的定价方向开始明朗,没有被盈余管理所误导。

2.会计盈利各部分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是从会计盈利中拆分出来,具有一定主观成分,因此将三个变量放入模型(3)中难免会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使实证的结果更为有效,本文将三个变量逐一放入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见表2。这里将相应变量在各年度、各行业的反应系数抽取出来列于表中:

表2会计盈利各部分与股价关系的回归结果

注:表中括号内的值为sig 值,即显著性概率。

分析表2可知:单个变量所在模型的拟合程度较三个变量同在的模型(3)的拟合程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最低为0.018,最高为0.729,但较模型(2)的拟合程度仍然有显著提高;由F 值可以看出,各模型总体回归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从D.W.可以看出,各变量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方差膨胀因子VIF 值显示,各模型的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从表2可知:(1)各行业、各年度模型中,37.5%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变量的反应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 检验,且符号为正;62.5%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变量的反应系数未通过t 检验,其中37.5%的符号为正。年度总样本回归模型中,经营现金净流量变量的反应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 检验,且符号为正,说明各行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股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模型(4)的结论一致。

(2)各行业、各年度模型中,50%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反应系数的符号为负,其中12.5%显著为负;50%的反应系数的符号为正,只有12.5%显著为正,说明投资者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关注不够,无法解释其对股价的影响。年度总样本回归模型中,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反应系数未通过t 检验,但50%的反应系数符号为正,说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是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这部分盈利,给予正确的定价,这与模型(4)的结论相符。

(3)各行业、各年度模型中,62.5%操控性应计利润反应系数的符号为负,与预期一致,只有12.5%通过t 检验,说明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盈余管理对股价的解释力度不强,投资者容易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所误导。但从2009年开始,这部分利润逐渐被投资者关注,并进行负向的正确定价。年度总样本回归模型中,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反应系数只有在2009年通过t 检验,且符号2006

200720082009石油行业ECFO

-3.281-0.261 1.713 1.049(0.481)(0.970)(0.670)(0.340)ENDA 3.1450.299

-4.313-2.843(0.798)(0.974)

(0.575)(0.545)EDA -7.221 2.612

-7.853-3.303(0.196)(0.859)

(0.423)(0.528)家电行业ECFO 3.5799.452

4.908 3.933(0.000)(0.001)

(0.009)(0.011)ENDA 5.358-16.343

1.323-3.453(0.043)(0.000)

(0.310)(0.279)EDA 3.279 6.753

-0.989-1.280(0.112)(0.003)

(0.413)(0.032)总体样本ECFO 2.4558.719

4.631 3.879(0.031)(0.000)

(0.003)(0.006)ENDA 1.487-4.219

0.738-1.584(0.551)(0.177)

(0.353)(0.320)EDA

1.683 3.786

-0.625-0.921(0.407)(0.051)(0.409)(0.012)

在2006年和2007年为正,2008年和2009年为负,说明投资者察觉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修正自己的定价,但系数偏小,显著性低,很容易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所误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择2006年至2009年我国家电行业和石油行业的上市公司,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和基于计量观的Feltham-Ohlson股票价格相关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样本期年度报告4月末的股票收盘价作为因变量,以每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每股收益、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操控性应计利润、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组合作为自变量,通过模型间的系数与解释能力进行比较来检验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

(1)从模型(2)的实证结果中,我们观察到会计盈利的定价乘数在下降,而净资产的定价乘数在上升,但会计盈利与净资产对股价总的解释程度在逐步上升,说明投资者不仅关注公司的上市能力,而且开始关注企业净资产背后企业内在价值和会计盈余的质量。

(2)从模型(3)的实证结果中,我们发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为现金流量不受公司具会计方法的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非常关注,随着现金流量的变化对股票的定价进行相应的正向变化。

(3)从模型(4)、(5)的实证结果中,我们发现2006年至2008年盈余管理与股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在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和进行投资时,可能会受到被管理当局扭曲了的会计盈余的误导而高价购买了股票;而2009年的实证数据显示,盈余管理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尽管投资者不能明确及时甄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会对会计盈余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并开始关注这部分盈利,做出正确的定价。

(二)建议

根据研究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将注重会计规则的静态监管转换为注重投资者意愿的动态监管,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少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发程度,从而减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2)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国会计准则为了取得较强的相关性而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部分丧失,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这显然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中国的会计准则有必要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方面花大力气,提高独立董事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快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3)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由于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处于政策市、消息市的状态,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是理性的投资。要从根本上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其一,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专业素质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生成方法;其二,就是要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减少他们盲目投资的行为。

(4)健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大多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内部选任,导致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独立董事制度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的检查、评判、监督和约束。因为现阶段在国有股权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仍有着“姻亲”关系,以至于盈余管理决策也有企业内部大股东、董事会成员参与其中。那么,扼制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任务只能落在与公司相对独立的独立董事身上。虽然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提名与产生、管理与奖惩等方面都有待完善,但是从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会议上能够提出许多质疑,就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1):1-13.

[2]陆静,孟卫东,廖刚.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2,(5):34-42.

[3]赵春光.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4,(2):29-35.

[4]陈汉文,邓顺永.盈余报告及时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4,(4):103-108.

[5]刘旻,蒋正华,黄建伟.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管理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5,(4):39-43.

[6]Burgstahler,D,Dichev,I.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 and Lo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l24):PP99-126.

[7]Collins,D.W.,Hribar,P.Errors in Estimating Accruals:Implications for Empirical Research[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Iowa,2000,(32):53-58.

[8]Chaney,P.K,Lewis,G.M.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rm valuation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5,(1):319-345.

[9]Degeorge,F.Zeckhauser,J.Earnings Management to Exceed[J].Thresholds Journal of Business,1999,(l72):1-33.

[10]Healy,P.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5,(12):85-107.

The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Listed Chinese

Companies to Stock Prices

Xie Hua,Huang Biyi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known as“the game of market participants”,and it is concerned by the account-ing field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arket requires listed companies to provide high qualifi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On one h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so that making the research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o be the concerning point to the investors、credi-tors and compete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On the other hand,the empirical data of security market shows that stock prices volatility is also closed related with earnings management,and some stakeholders are likely to use earnings man-agement to influence stock prices in order to gain benefits.Therefoe,to deepen the research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stock prices will have a vit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our listed companies and stock market resources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function.For above,this article adopts the empiri-cal methods,selecting listed companies of strong competitiv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and weak competitive oil industry,starting from earnings management,analyzing the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competitive industries to stock prices,and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behavior of inwestors.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stock prices;the empirical methods

(责任编辑:张蕊青)

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具有重大影响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联营企业。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确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1)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并享有相应的实质性的参与决策权,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该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政策的制定,从而达到对该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2)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可以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议和意见,由此可以对该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3)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有关的交易因对被投资单位的日常经营具有重要性,进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 (4)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权力并负责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活动,从而能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5)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性技术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或技术资料,从而表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在实务操作中判断“重大影响”是否存在时,尤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①不能仅仅依据“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即判断对该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在实务中,对于持股比例在20%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认可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通常不能仅仅依据派驻一名董事的事实,还需要收集其他方面的进一步证据,例如:双方之间重大的日常业务往来(或者互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派驻董事人数多于1名或者派驻重要的高级管理人员;被投资企业在技术、市场、原料供应渠道、管理等方面对本企业的重大依赖;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较为分散,本企业所持股权虽未达到控制程度,但仍显著高于其他股东;等等。 重大影响的定义是“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因此,在被投资单位并非结构化主体(指在确定其控制方时没有将表决权或类似权利作为决定因素而设计的主体)的情况下,重大影响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在董事会上提出议案和参与表决的方式,促使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财务、经营政策方面的议案获得通过(但对所议事项不具有单方面的决定权或者否决权)。因此,虽然派驻了董事,但是如果不能单独提出议案,或者由其他原因导致影响或改变表决结果的潜在可能性较小的,则不能认为具有重大影响。例如:A、被投资企业的股权高度分散(例如在一些金融企业中),且董事的总人数较多(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人数最多可为13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人数最多可为19人),此时如果只派驻1名董事,很可能无法对董事会的表决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也无权单独提出议案;B、根据董事会的议事规则或者职责分工,本公司派驻的董事为非执行董事或者在某些方面的权限受到限制;C、各方股东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集团财务公司,股东基本上都是同一集团的成员企业),最终都听命于其母公司,可能不能完全基于自身利益和立场作出决策和发表意见; D、除本公司以外的其他股东存在关联方关系或者一致行动关系,对本公司派驻的董事形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2010年第5期 总第101期No.5,2010 Apr No.101 收稿日期:2010-10-04 作者简介:谢华(1977-),男,四川省资阳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讲师,会计学博士。 黄必一(1988-),女,江苏南通市人,苏州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盈余管理在西方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经验数据证明,股价的波动也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而利益相关者很可能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股价从而获取利益。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股价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竞争性强的家电行业和竞争性弱的石油行业的上市公司,从盈余管理度量着手,研究竞争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大小,并对投资者的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价;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80X (2010)05-0074-07 谢华1,黄必一2 (1.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25330;2.苏州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6) !!!!!!!!!!!!!!!!!!!!!!!!!!!!!!!!!!!!!!!!!!! !!!!!!!!!!!!!!!!!!!!!!!!!!!!!!!!!!!!!!!!!!!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关注。为了使公司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各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存在一些职业判断和会计方法选择的空间,以提高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这往往被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会计盈余进行调节,这种调节一旦过度便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损害相关者的利益。由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从而有可能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因此,从实证角度研究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乃至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 一、盈余管理与股价的相关理论 会计界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存在诸多不同意见,褒贬不一。美国会计学会前会长Katherine Schipper 女士(1990)在其名著《盈余管理的评论》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外部报告的过程;Healy 和Wahlen (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同时,盈余管理有“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之分。在经济收益观下,有一些数据被盈余管理故意扭曲了。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除了盈余管理外,另一个影响因素是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现行的会计准则允许同一交易事项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也会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 根据以上分析,盈余管理应当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定义。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契约的结果,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所瞩目的焦点。尽管有一些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仅以个例作为论据,并未举出具有概括性的确切数据。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的特点及主要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盈余管理的状况。 一、盈余管理的特点国外学者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 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第一,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第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但为什么不利用其他途径?答案在于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从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可知,利润由两部分构成: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各种应收应付项目。其中的各种应收应付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在会计科目上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由于调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难度较大,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会计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故而,报

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观察Observation 投稿信箱:zgzqqhzz@https://www.doczj.com/doc/161794537.html, 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赵 欢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允价值计量受到多方质疑,被指为是引起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指出公允价值虽不至于是罪魁祸首,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会计操作指南、增强资产评估能力、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等途径减少公允价值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关键词】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盯市 1.公允价值的定义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844年,英国股份公司法(Joi nt St ock C om pani es A ct1844)规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必须“公允和充分”(f ul l a nd f a i r)。随后英国公司法将其改为“公允和真实”(t r ue an d f ai r)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英国编制财务报表的重要依据。2006年,我国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在基本准则计量属性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仍与1998年相同,但在具体准则第22号(C A 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定义与I A SC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趋同。 从定义可以看出,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基于活跃市场的理性双方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公平认定和计量,不是某个特定主体的估计。它的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买卖双方意欲成交而达成一致性所形成的金额。 2.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对上市公司相关投资业务的业绩会产生一定影响,集中体现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拥有大量法人股的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司等。在我国,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公司很少。其原因有很多,首先,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地价、房价都明显下降,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会导致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降,进而导致利润的下降。其次,我国新会计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进行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后不得再转换为成本模式。第三,由于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发展不完善,致使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容易取得。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2.1公允价值变动会加剧金融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变动会加剧金融顺周期效应,在经济形势好时,容易助长泡沫,而在市场不好时,会使情况更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在金融危机加剧、市场流动性恶化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使上市公司处于不利境地。这种“顺周期效应”的危害表现在:市场向好的时候,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上涨,由于公允价值变动,使得在账面上增加了企业利润和资本充足率,刺激企业进行各种过度投资,这为未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经济低迷或危机时期,在市场持续看空、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推动下,相关金融资产价值被过分低估,导致按照市场交易价格衡量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在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企业被迫提取大量拨备,使得公司账面上利润的大幅缩水,引发市场恐慌,市场加速抛售相关资产,导致交易价格进一步下滑。同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危机期间以交易价格计量的金融资产大量缩水,导致资本金不足,资本金不足限制了银行继续贷款、企业投资及拓展其他业务,导致实体经济资金供应紧张,又再次对经济的复苏造成障碍。 2.2公允价值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还要确认由于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这会导致企业利润激烈的波动,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增加企业风险。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持有期间当市场向好时,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企业一方面要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要把价格上涨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当市场下跌时,企业一方面要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要把价格下跌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华夏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华夏银行股价从2007年9月底约20元跌到8元左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72,669,270.53,股价剧烈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大,进而导致利润表项目波动巨大。从2009年至今经济缓慢复苏,股价保持在10元左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2009年1-9月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7,285,943.26,2010年1-9月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1,603,345.85,2011年1-9月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931,622.56元。(数据来源,华夏银行财务报告)。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升的收益或者是下跌的损失都只是潜在的,即未真正实现的,金融资产被处置后才算是真正实现的投资收益,才会产生现金流。因此,持有期间确认的上升收益只能是一种浮盈,持有期间确认的下跌损失只能是一种浮亏,都是未真正实现的,在处置之前,损益存在不确定性。公允价值的引入,将不确定的浮盈和浮亏计入当期损益,必然会造成公司利润的虚高。 2.3公允价值变动会加剧“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大量个体一致的理性行为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带来的业绩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进而影响公司股价,从而对股价波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股票价格之所以波动是由于投资人买卖行为的变化引起了供求的变化。由于市场的非完美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对企业相关财务指标不能够深入地了解、分析和把握,在公允价值上升导致会计盈余增加时,投资者极有可能会高估公司价值,当不确定程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这些投资者又会集体退出市场,从而造成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本身不是具有“顺周期效应”,只不过是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证券的损失,这正是会计的职能。顺周期性是因为银行家功利的态度、企业顺周期性、投资者的羊群效应以及资本市场的混响效应。 3.政策建议 3.1完善会计操作指南,增强资产评估能力 我国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大部分仅限于对公允价值概念及相关理论上的界定,并且所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并且我国对公允价值准则的规定一般是总体上的概述,在实际实践中还需要会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明显的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的基本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如果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称之为“盯市;第二,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应当以调整后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如果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可比市场交易,则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称之为“盯模”。第一种按市场法确定一项资产交换或负债的清偿的公允价值是最准确的,但在第一方法的使用条件不满足时,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而其它两种方式具有估计色彩,并且我国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资产评估技术发展滞后,增加了在现实交易对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确定的不确定性,依据这两种方式取得公允价值不够准确。因此完善会计操作指南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是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任务。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有关公允价值的取得、变动和相关评估的具体细则,并且要进一步细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估值技术可以以列举的形式来规范由于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的相关事项的公允价值估价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可以成立专案小组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调研并形成报告,加大对公允价值估计技术的调研,最后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市场环境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3.2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 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国际会计界开始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合理性,但是经过研究后I SB和F SB并没有暂 04201219 A A 中国证券期货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2-5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5) 2、债务契约动机 (5) 3、避税动机 (5) 4、政治动机…………………………………………………………5-6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6-8 1、收入的不当确认或虚假确认收入 (6) 2、虚假确认费用………………………………………………………6-7 3、利用关联方交易 (7) 4、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7) 5、操纵各项准备的计提………………………………………………7-8 6、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8)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8-10 1、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8-9 2、资本市场的完善 (9) 3、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9) 4、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9-10 5、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识别能力 (10) 6、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设 (1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要:目前,证券市场中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操纵手段、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市场参与

者的游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或超过市场对它的盈利预期或风险效应,从而提高股票价值。为了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在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政策时留有余地,会计人员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使得会计准则具有所谓的弹性,这些弹性在某些方面能够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者的需要。但当这些弹性被“过度开发”时,滥用这种弹性的盈余管理便随之出现。如何利用会计技能审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个重要的会计问题。 关键词:操纵手段;控制措施;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管饭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受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受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受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受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受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 一是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动态 (2) 2.国内研究动态 (4) (四)主要研究内容 (6)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6)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7)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7)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 (7) 2.盈余管理的客体特征 (8) 3.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 (8) 4.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 (8) 5.盈余管理对盈余的影响 (8) 6.盈余管理的合法性 (9) 7.盈余管理的其他特征 (9) (三)盈余管理的动因 (10) 1.防亏损或避免退市动机 (10) 2.商业信贷动机 (10) I

3.税收筹划动机 (10) 4.IPO、配股、增发新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 (11) (四)盈余管理的手段 (11) 1.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11) (l)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12) (2)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 (12) (3)利用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 (12) 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13) (1)商品购销 (13) (2)委托经营、受托经营或托管经营 (13) (3)转嫁费用负担 (13) (4)转让资产 (13) (5)债务重组 (14) 3.利用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14) 三、中国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分析 (14) (一)房地产行业及其特点概述 (14) 1.房地产行业概述 (15) 2.房地产行业的特点................................. 15-17 (1)周期性 (16) (2)高投资、高风险 (16) (3)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 (16) (4)综合性和关联性强 (16) (5)政策敏感性 (17) (二)房地产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7) 四、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17) (一)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18) (二)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 (18) (三)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 (18) II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增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 增发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其实,只要是概念,消息,都是主力为了配合股价的拉升或杀跌作准备的。炒股尤其是牛市玩股,既不要注重消息面,也不要注重业绩面,基本面更不用说了。炒股是炒庄。也就是说当你进入某一个股时,只要看其庄强不强就可以了,强者恒强,这是巅扑不灭的真理。如果一个业绩很好,净资流量为正,市盈低的,股价总拉不起来。不是说一月两月,而是近半年时间,从未有个大行情,那只能说此庄弱。不碰为妙。而增发,除了是上市公司圈钱的把戏之外,并不会对其基本面改变很多。很多公司增发一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局面,二是可能向其子公司注资,向处拆钱。就是说子公司赚了钱并不归上市公司所有,三是发展新的项目,或开新的公司,反正增发的钱只会有一点点流入上市公司的财务中。股在增发价之前,公司会同机构勾结,抬高股价,当增发价定下来之后,其股价就不会搞高了。所以,增发的股要看其时机择机而进,并不是所有的增发都能

带来收益,又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没有帮助,其结果是:增发以后净资产增加,新的资金盈利能力不如旧的。什么是定向增发?上市公司面向特定的投资者,一般为机构等增加发行一批股票,这种行为称为定向增发,又称非公开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本周证监会推出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非公开发行,除了规定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以及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等外,没有其他条件,这就是说,非公开发行并无盈利要求,即使是亏损企业只要有人购买也可私募。

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标志替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全新制度环境中,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市值,如何有效激励管理层。 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深刻转型,这个转型核心内容是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成熟市场经济和同际惯例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综合性指标。传统“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追求市值最大化过渡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转型.将引发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一系列变化。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当非流通股价格无法以流通价衡量时。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以净资产最大化而非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国有上市公司出于资产保值、增值考虑,更是普遍选择了将净资产作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核心因素。 股改完成后,国有股获得流通并体现出市场价格。股东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一致,企业价值考核方式也在适时进行调整。现在将市值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关心公司市值变化,致力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继股权激励后,国贤委提出市值考核并不是偶然,本质上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管理层努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市值管理对资本市场影响 全流通使所有股票都获得了上市流通权利,实现了“同股同价同权”,为上市公司市值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预期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其所偏好市场价值,然后根据上市公司市值表现来决定是买人还是卖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开始恢复。 近几年来,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增加.其在资本市场中比重在2005年底已提高到25%,这改善了我国股市上投资者构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同名2505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管理层已经加入盈余管理的行列,虽然盈余管理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实际的总盈利,只是改变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对会计报告上的数字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这种行为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因此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策略进行研究,首先简要的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债务契约动机、薪酬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合理避税动机进行分析,了解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再次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五种主要策略,有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最后从证券市场监管、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行为五个方面提出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计准则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目的急剧增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并引起了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非常密切,为达到资本市场、债务契约、政治成本等政策要求的衡量标准,管理层通常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施相应的盈余管理政策,向外界传递一种公司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信息状况,树立和维持上市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备了多变性的特征,在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又为管理层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间,如公允价值的引入将会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新策略。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不严谨,惩处力度不强,时效性太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制定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一些概念制定模糊不清,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不成熟,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或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稳定并扩大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从而产生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准确辨别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和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降低了投资者对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度,其投资决策及利益必然受到影响,甚至连监管部门的决策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加大,市场资源优化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61794537.html,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作者:宋迎婷张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5期 [提要] 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以来,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盈余管理手段基础上,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4日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 盈余管理是直接由Earnings Management一词翻译而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概念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报告人为获得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既包括选择更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划有失公允的交易事项,也包括那些能够影响会计盈余的政策游说活动,如争取补贴收入等,该行为最终会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从而误导财务报表使用人对企业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着严格的区别。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操纵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以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结果,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之上的。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内在动因。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是拥有不同要素的所有者通过一组明示或默认的契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利益结合体。在一般情况下,各种契约都要用到会计信息,其中有的契约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如管理报酬契约、债税收和管制等,而有的则与会计信息有着隐含的联系,如劳资合同、审计合约等。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管理当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便会利用其处于控制会计系统的有利地位,产生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动机。而且,盈余等会计信息在契约中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盈余管理的力度。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外部条件

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20201119081110)

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内容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目的防范措施 Earnings Management in Listed Companies QIAN-Heying (Wanbang Accountant Office, Lishui. Zhejiang 324OOO.China ) 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means to control or adjus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come in the repor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 The aims are to obtain the private benefit, collect capitals, escape taxes, obtain political capitals and evade the obligations of contracts.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various type ,and it can be kept away through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enhancing the auditing and control and so on. Key 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 Meaning Aim Measures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左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国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汁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搦以上两个权威性的泄义,可以看岀,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需由他们齐自作用的合力所决泄。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左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困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英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萤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 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解。 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 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髙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髙级雇员。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徳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 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各方面因素小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论文 成绩 题目: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各方面因素小结主修学校武汉工程大学专业年级08材料化学辅修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年级08投资 学生姓名陈郁勃 指导教师吴焕军 年月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年月日(手填时间)

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答辩评定意见: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各方面因素小结 08投资1班陈郁勃 指导老师:吴焕军 【摘要】中国的证券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俨然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之一,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尽管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其发展都非常重视、关心和爱护,但现如今快速发展的股票市场中仍存在诸多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原本的相对封闭的金融经济体系正在加速被瓦解,此时的中国股票市场也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多种不确定影响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就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渡时期,通过把握中国股市的特征,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让股民们能够运筹帷幄,在股市的浪潮中不至于迷惑。 【关键词】中国股市影响因素政府政策宏观经济因素微观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在会计计量属性中,人们普遍认为最可靠而且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历史成本。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成本是过去的概念,能够反映过去的时点和价值,能够准确的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二是因为历史成本数据确定,其精确性和可验证性便于核查。然而,资本市场在不断向前发展,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受托责任观变成现在愈来愈多的选择决策有用观。显然,在决策有用观下历史成本符合要求,但是却无法满足决策有用观。因而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业到公允价值上面。公允价值面向市场,这是与历史成本最大的不同,也正因为这样,公允价值填补了历史成本的缺点。以自愿,公开,公平的商品交易为前提,不仅能加强市场透明度,而且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能更客观的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决策相关性的目的。 21世纪以来,公允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其在会计领域地位也随着不断提升,由此,中国的会计准则发展方向逐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公允价值这一方式被重视起来。所以,何为公允价值,它的特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人们要如何确认和使用公允价值,采用这种计量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首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经过对公允价值的深刻研究,能够帮助中国在会计理论上取得较大进步。市场环境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会计也的发展,相反,会计理论的成熟,也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前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企业合作越来越多,形式也逐渐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指导,与此同时,所制定的新的会计理论又需要在当前所在的市场环境中加以规范。 (2)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产物。它的出现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我国公允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资本市场。除此之外,完善的会计理论也更有助于增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表明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逐渐向国际接轨,与国际会计发展相一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了一些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合并会计报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盈余管理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不违背现有法律法规、不违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职业判断或

构造规划交易事项等经营手段向企业外部一切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非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实现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影响其他以会计数字为依据的有关契约的履行结果的行为。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是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角度进行分析,即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奖金动机 资本所有者为了消除委托代理带来的道德风险,往往会针对经营者对货币收入的追求,将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离不开利润(或减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在奖金的动力和压力下,当出现实际经营业务没有完成业绩考核指标的情况时,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往往通过管理盈余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2.债务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能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上市公司不敢轻易违反这些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债务契约中规定的条款限定底线,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