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2019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新人教版)

2018年-2019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考前压轴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2、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

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3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4、大禹治水,为民造福,其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怀念。十一假期,小明来到绍兴市东南的大禹

陵观瞻,并写了一篇观后感,其中关于大禹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他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B.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C.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D.他在约公元前1070年建立夏朝

5、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它属于()

A.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C.公元10世纪40年代

D.公元11世纪40年代

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

图中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西周时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A.用石镰收割庄稼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C.用铁制的犁耕地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8、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诸侯反叛

B、末代暴君的残暴统治

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打击

9、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

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A.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

B.分封制逐步瓦解

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

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11、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和最北的是()

A、秦和齐

B、楚和燕

C、韩和齐

D、秦和赵

12、某班同学讨论“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成功的

B、商鞅变法有利于实现秦国的富强,是成功的

C、商鞅最后被杀,所以说变法失败了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是成功的

1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

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B、建立县制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4、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12”大地震的考验,

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六辅渠D.灵渠

15、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 D.《论语》

16、“诸子百家论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现思想博弈。”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B.各国竞相改革,社会处于变革之中

C.士人四处游说、讲学,开阔了视野

D.统治者提倡儒家学说,引发争论潮流

17、秦王嬴政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哪项措施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修筑公路,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废六国文字,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18、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D.军机处

19、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是

①梁②陈③宋④齐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

20、电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汉武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

出的时代。以下场景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A.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C.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D.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半两钱

21、中国历史上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省的哪两个关隘以西的广大地区()A.嘉峪关、玉门关B.山海关、嘉峪关C.阳关、玉门关D.山海关、阳关

2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黜官职”。这段材料反映的孝文帝改革内容有

①改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迁都洛阳⑤提倡与汉族通婚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25.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秦朝,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道教

C.开凿于南北朝,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战国时期,宣传的是道教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5分,共15分)

2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人评价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材料二电视剧《大秦帝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商鞅变法时波澜壮阔的场景。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不乏“刻薄寡恩”之说,但观众们却说他“纵然无情也动人”。商鞅的功绩,并非只对秦朝而言,而是影响了后来的整个中国。

(1)概括材料一管仲谏言的要点。(2分)除了齐桓公,请你再说出两位春秋霸主。(2分)

(2)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为什么观众会说商鞅“纵然无情也动人”?(1分)

(3)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也有人说商鞅变法成功了。你怎样看?(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材料三:

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请回答:

材料一中“凯撒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传入的?(2分)为开辟这一通道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物是谁?(1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2分)

(2)请参照材料二地图将这条重要通道的起点A 与终点B 的地名填在方框内。(2分)

(3)经过这条通道,诞生于古印度的哪一种宗教传入我国?(1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但其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现 在 新 疆 中亚、 西亚 河 西 走 廊 B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材料一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写出序号即可,1分)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1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2分)

(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趋势,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3分)

(2)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

29、活动与探究(15分)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

⑴目录“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的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远古人类?生活在今天的什么地区?距今约有多少年?(3分)

⑵学习了“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后,你知道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谁吗?他什么时间建立的?传说中他的都城又建在哪里?(3分)

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讲到了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请你写出商鞅变法的时间以及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5分)

⑷“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建立和巩固。你还记得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吗?试举2例。(2分)

⑸学习了该目录所涵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2分)

三.附加题(10分)

1.请你写出战国时期著名战役三个(3分)

2.根据提示补全内容(3分)

⑴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铸造出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⑵秦始皇派人开凿的,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⑶东晋的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流传下来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3.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的有利地位。(2)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宋齐梁陈四个定都建康的王朝,统称

(3)北朝贾思勰撰写的《》,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A、C、D、D、B 6-10B、C、B、A、A 11-15B、C、B、A、D 16-20D、B、B、B、D

21-25C、C、D、B、A 26-30B、D、B、C、D

二.组合列举(10分)

31.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分)

32.司母戊鼎,灵渠,顾恺之。(3分)

33、(1)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2)南朝(3)齐民要术(4)云冈(4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9分,第35题6分,共15分)

34、(1)丝绸之路(2分);张骞(1分);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忠贞爱国、百折不挠、务实守信等(意思相近,任意一点即可,2分)

(2)A: 长安B:大秦(或欧洲)(2分)

(3)佛教(1分)

(4)促进各国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分)

35、(1)(北魏)孝文帝(1分);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1分);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分)

(2)和平交往(2分)

四、探究题(15分)

36.(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170万年(3分)

(2)禹,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3分)

(3)公元前356年;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5分)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修筑长城(2分)

(5)知道了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了解了古代的一些政治、经济制度等;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努力等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