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北师大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北师大版

下列哪种物资不

→康乾盛世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④出现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了解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的时间、表现、特征。近代危机出现的原因、结果。学习,明清时期是古代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华帝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学生学习记录)

简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取什么教训?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 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玉米 B、甘薯 C、葡萄 D、花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说明我国( )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一篇: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课程标准】 1、归纳明清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2、归纳盛世隐藏的危机的主要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插图,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对历史的敏感性。 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通过对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衰落和工业文明发展的比较,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难点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本课出现了“近代化”“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雇佣劳动方式”“现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四民”等一些高难度的概念,这些概念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应作为难点处理。 【教学过程】 导入:展出图片《南都繁会景物图(局部)》和《盛世滋生图》,让学生感受明清时期社会的繁荣提问:这两幅图画反映的是中华帝国

最后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个历史时期最鼎盛的时期被称为什么? 这样一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进行归纳。由此导入新课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历史小提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我国封建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繁盛社会。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1、农业:人口增加、劳动效率提高、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总量位居世界首位 2、手工业:纺织品、陶瓷、茶叶远销国外 3、商业:出现商帮;城市繁荣阅读材料,巩固练习: 材料一: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3%提高到32%,而欧洲仅从23%提高到26%,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思考回答问题: 1、你如何看待中国和欧洲经济比重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幅度大,欧洲国家增长幅度小,材料二:纵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技,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 ——《中西500年对比》 从材料中你可以提炼什么信息? 由科技的增长扩展到经济层面,可以得出:中国经济属于封建经济的增长,西方国家的经济则是近代经济的增长。 过渡:你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中有没有近代化的因素呢?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势 1、什么是近代化 生产的机器工业化;政治的民主法制化;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巩固 辅导[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休养生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B、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清朝“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是因为推行了( ) A、闭关锁国政策 B、愚民政策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18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李桥中学曹卫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案例说明 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这一目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旨在让学生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本课重点,认识中国农耕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从而突破难点,了解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认识近代前夜的中国因落后于时代潮流而面临的民族危机。 教学过程 1. 从清中期的社会危机到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过渡 教师讲述:清朝前期,中国在康乾盛世经济发展时,社会危机四伏。然而,这时的中国面临更大的民族危机,那就是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2.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版,7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教师提问:读了这段话,你认为大帝国“被打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清朝被打垮的原因就是中国坚持的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的梦想中。 教师讲述:在中国固步不前的时候,西方国家在迅速发展。 (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 教师出示制作的时间数轴,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发展。 教师讲述:1684—1799年的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了顶峰,经济全面繁荣,清朝国力达到其鼎盛。这段时期,局势较为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财富有所积

累,国防力量也相对强大,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处于上升状态,其时间跨度至少有10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使英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学生观察时间表,对比生产力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变化,史前时代几十万年生产上基本处于原地踏步,农耕时代经济增长不到1%,工业革命时代经济增长的速度一下就快起来。 学生观察图片,对比机器生产与手工工场的图片。 教师提问:两张图片展示了工业革命后的机器生产和中国的手工工场,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大机器生产,带动机器的动力是蒸汽机,机器可以一直运转,效率高,而手工工场的机器动力是人,效率低。 教师继续设问:机器生产的效率快了,生产的产品大量增加,接下来会有哪些需求出现? 学生思考回答: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会有需求,需要把产品运出去销售。 教师再从交通工具上对比,出示火车、汽船比较马车等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师讲述:火车运行速度快,运送的货物多,工业的发展,带动交通工具发展。机器生产需要原料,生产的产品需要市场销售,市场当然越大越好。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列强疯狂对外扩张,掠夺原材料,销售商品,这时的中国是什么状况?过渡到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停滞与衰落。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对比中西方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发展轨迹,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在康乾盛世时期达到经济鼎盛时期。而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大大高于农耕文明,切实感受中国的停滞与衰落。 (2)中国的停滞与衰落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二:“(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 ——(清)乾隆八年钦定:《钦定授时通考卷四十八·劝课(敕谕二)》,654页,见《钦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 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乌兰镇中学某班历史小组就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展开讨论,你认为后果最严重的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C、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 程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11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学稿 【学习目标】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经济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学习重点】 近代化萌发因素的趋向。 【学习难点】 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于社会概念理解困难。 【知识梳理】 1. 从________到________,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___”。 2. 明清时期(1)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国内经济总量居世界_________。(2)手工业——纺织品、瓷器和_________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的______,世界一半_______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3)商业——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_________。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形成专门的____________。 3.明中叶以后,_______流动性增大,传统的_________开始发生变化。到明末,______的地位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到第二位。 4.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___________,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________________,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 5.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到英国19世纪推行的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合作探究】“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 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 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 关问题接受 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 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 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 些盛世? (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 (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课堂自测】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 、明前期到清前期 B 、明中期到清中期 C 、明中期到清前期 D 、明前期到清后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 A 、康熙 乾隆 B 、康熙 雍正、乾隆 C 、顺治 康熙 D 、康熙 顺治 乾隆 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 ﹚ A 、农耕文明 B 、工业文明 C 、商业文明 D 、手工业文明 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其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 、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 、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4、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②重用酷吏,打击反对派;③大力发展科举考试,创立殿试。她的统治历史上被称为“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4、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①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在种类、规模和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典型代表是唐三彩;③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4、科举考试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拨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5、在唐代,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 6、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5、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①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②又方便了人畜在桥上通行;③还节省了石料。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李白诗的特点: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3、韩愈称赞他们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4、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5、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6、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寇准坚决抵抗下,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澶渊之盟的评价: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市场。评价: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魏源在《海国图志》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______,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____________,清朝的___________政策和中国_____________--的经济形态,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英国向中国走私________ 2、鸦片走私造成的危害是什么?(1)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2)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 鸦片流毒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_______又上书_____帝,于是道光帝任命他为___________-前往广东禁烟。 ①林则徐禁烟:②虎门销烟: 时间:1939年6月3—26日(共______天);地点:_____;鸦片量:_____多万公斤;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3、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①起因: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知识点 1、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人口、全国耕地面积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手工业----瓷器、纺织业等传统手工业发展兴盛; 商业发达-----安徽、山西等地商人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徽商、晋商),一些农村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白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表现): ①社会方面:人口流动性增强,传统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②经济方面:新型地主出现,一些手工工场实行雇佣劳动方式,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③思想方面: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的位置升到第二;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4、清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鄙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5、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等; 2).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落后于世界潮流; 3).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 4).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清中期的社会矛盾的表现,理解清中期社会矛盾带来的影响。 2.通过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学习,了解被马克思称为“奇异的悲歌”的这场衰变的原因。 3.比较清朝后期中西方的社会状况,了解清末面临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从盛世到危机出现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提高学生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教学难点: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期?文中说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指的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师生共同探讨: 1.为什么盛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

2.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探究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P121:回答清朝中期危机出现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 案北师大版 教案示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种领先局面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明朝。这一时期,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划时代的科学巨匠和著作。同时,明清的小说、戏剧、书法、绘画同样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和世俗文学。(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121~122页。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已经了解了明代著名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那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4)明代科学巨著各有什么特点? [答]《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是著名的地址、地理学著作。 (5)明代科学家创作科学著作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实现理想,不懈努力。 (6)请同学们回忆、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分别列举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作者)、科学技术著作(作者)。[答]略。 二、明清古典小说(板书) 明朝文学中,以古典小说的成就最为显著,成为明朝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有不少故事至今还在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我们的同学也一定知道、甚至读过这几部书。(出示小黑板)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出每部书的作者和你最喜欢的主人公。(表格附本教案后) (判断答案并订正错别字) (根据表格小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强调所揭示的思想)但是,我们在阅读这几部书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把愚忠愚孝、江湖义气学来,更不能迷信神佛。 至今,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人民仍然喜爱这几部书的精彩故事,孙悟空这个形象连欧美人民也很喜爱。而《红楼梦》则被翻译成30几国的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三、繁荣的戏剧(板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城乡人民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戏剧在明朝有了很大发展。明朝戏剧家中最著名的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是他最负盛名的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想一想}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提示:(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提示: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自我评测}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自我评测} 提示: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 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提示: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自我评测}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提示: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新局面,赋于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3、{自我评测}(1)说一说“天可汗”的含义。 提示:“天可汗”即唐太宗。“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年),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天可汗”。 (2)谈谈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意义? 提示: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人们的尊敬。 第6课开放与交流 课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自我评测} (1)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提示: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 提示: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桥的设计方案;平拱式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程标准: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康乾盛世及出现的原因 (1)表现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 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2.中国近代化因素发育成长的表现 社会方面,由于清朝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发生变化。经济方面,运用新经营手段的新型地主出现,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商人地位提高。思想观念方面,读书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3.中国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统治者对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鄙视科学技术,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问题探究 问题1: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其拍摄地点是山西祁县有“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之称的乔家大院,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请你通过乔家大院这座富丽堂皇的民居,探究当时晋商的经营活动有哪些特点? 探究思路:乔家不是官宦人家,而是靠经商致富的,属于晋商这一大商人集团,主要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进行边境地区贸易。除经营商号以外,还经营金融业,开办钱庄、票号、典当生意,不仅在包头市的商界占有垄断地位,而且把商行、银号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置买了大量房产、土地。山西的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人集团。这个集团,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业。活动范围先以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为主,后来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北部蒙古地区和西北地区,甚至远至国外的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号称“足迹遍天下”。晋商自豪地说:“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晋商的资本极为雄厚,根据史料记载,山西富商以亢氏为最,号称数千万两,四五百万两至七八百万两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0课预习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 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 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 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 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拓展练习】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 C 、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 、全长四、五千千米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 A 、581 — 618年 B 、589 — 618年 C 、581 — 600年 D 、588 — 618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