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 2020 年)

文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b5E2RGbC 第一条区划目的.......................................................................................................................................................................... 1p1EanqFD 第二条区划依据............................................................................................................................................................................... 1DXDiTa9E 第三条区划原则........................................................................................................................................................................ 2RTCrpUDG 第四条区划目标............................................................................................................................................................................. 35PCzVD7H 第五条区划范围.................................................................................................................................................................................. 4jLBHrnAI 第六条区划成果............................................................................................................................................................................. 4xHAQX74J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LDAYtRyK 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 5Zzz6ZB2L 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5dvzfvkwM 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 5rqyn14ZN 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7EmxvxOtO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 7SixE2yXP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6ewMyirQ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9kavU42VR 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 9y6v3ALoS 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 10M2ub6vST 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 100YujCfmU 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 11eUts8ZQV 第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11sQsAEJkW

第十八条兴化湾海域 ................................................................................................................................................... 12GMsIasNX 第十九条湄洲湾海域 ........................................................................................................................................................ 12TIrRGchY 第二十条泉州湾海域 ..................................................................................................................................................... 137EqZcWLZ 第二十一条深沪湾海域 ................................................................................................................................................... 13lzq7IGf0第二十二条厦门湾海域 ........................................................................................................................................... 14zvpgeqJ1第二十三条旧镇湾海域 ........................................................................................................................................... 14NrpoJac3第二十四条东山湾海域 .............................................................................................................................................. 151nowfTG4第二十五条诏安湾海域 .................................................................................................................................................16fjnFLDa5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6tfnNhnE6第二十六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6HbmVN777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6V7l4jRB8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 1883lcPA59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9mZkklkza 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 20AVktR43b 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21ORjBnOwc 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 222MiJTy0d 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 23gIiSpiue 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4uEh0U1Yf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5IAg9qLsg 第三十五条区划实施管理 ................................................................................................................................ 25WwghWvVh 第三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 26asfpsfpi 第三十七条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 ........................................................................................................ 27ooeyYZTj

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9BkeGuInk 第三十九条技术支撑....................................................................................................................................................... 30PgdO0sRl 第四十条宣传教育............................................................................................................................................................ 313cdXwckm 第六章附则 .................................................................................................................................................................................... 31h8c52WOn 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31v4bdyGio 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31J0BM4Q M P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根据福建省海域自然属性和开发保护现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划定海洋功能区,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

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施

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实

现福建省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XVauA9gr

第二条区划依据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11.《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的批复》

(国函〔 2012〕13 号)

1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

13.《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

意见》(国发〔 2009〕 24 号)

14.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15.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16.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17.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 )

第三条区划原则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兼顾的原则。以海域区位、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等自然属性为基础依据,兼顾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bR9C6TJs

2.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充分考虑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利用海域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珊瑚等典型生态系统安全。 pN9LBDdt

3.统筹安排与重点保障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安排各行业用海,重点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和关系全局的项

目用海。坚持集约节约用海,引导海洋产业相对集聚发展;统筹协

调陆地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保证河口、海湾海洋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DJ8T7nHu

4.近期利用与长远发展协调的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

理念,维护传统渔业水域面积稳定;正确处理近期与长期的关系,体现前瞻意识,为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用海预留足够

空间。 QF81D7bv

5.交通航运优先的原则。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障重要港口的

用海需求。保障入海河口等海岸的防洪防潮安全;加强领海基点及周

边海域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4B7a9QFw

第四条区划目标

通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至2020 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 增强海洋功能区划在海域管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根据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海陆统筹,合理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促

进海域的合理开发,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

益。 ix6iFA8x

2.加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业企业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排

海达标率从71.9%提高到100%;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

域面积从区划总面积的 59.5%提高到 75%;进一步加强滨海湿地

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区面积最低保有量449 300 公顷,达到区划总面积的11.9%。wt6qbkCy

3.保障渔业用海需求。保障沿海渔民生产生活发展需求,保障

海洋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海水养殖用海功能区面积不少于153

000 公顷,渔港建设不少于412 个,用海面积不少于2 800 公顷。

Kp5zH46z

4.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严格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制度,遏制围填海增长过快的趋势,围填海控制面积与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要求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区划期内围填海规

模控制在 33 350 公顷以内。Yl4HdOAA

5. 保留海域后备空间资源。保留区面积377 800 公顷,占区划总面积的 1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少于37%。ch4PJx4B

6.开展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对重要海湾生态环境进行整治,

整治修复岸线长度不少于300 公里,海域面积不少于50 000 公顷;

海岸景观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明显

增强。 qd3YfhxC

第五条区划范围

区划范围北起浙闽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南至闽粤海域行政区域

界线,向陆一侧至海岸线,向海一侧至领海外部界限。区划海域总

面积 37 640 平方公里。E836L11D

第六条区划成果

福建海洋功能区划成果包括:

1.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 2020 年)文本

2.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 2020 年)登记表

3.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 2020 年)图件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接浙江省,西南与广东省接壤,

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福建省北承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接珠江三

角洲经济区,与沿海各省(区、市)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经济

联系密切,与东南亚国家交往方便,是两岸三地和两大三角洲经济

区重要的前沿平台和纽带。福建省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与台

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广、法缘相循,具

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S42ehLvE

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福建省海岸带和邻近海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域地形

复杂多样。海洋环境受到台湾暖流、黑潮支梢、闽浙沿岸流、粤东

沿岸流、南海暖水团等多支海流水团的共同影响。福建沿海港湾多、

滩涂广,发展海洋产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沿岸有闽江、九

龙江等 10 条主要河流入海,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858 亿立方米,为海域

带来丰富的营养盐。近海海域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是多种海洋经济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501nNvZF 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福建省海域总面积13.6 万平方公里(包括闽东渔场、闽外渔场、闽中渔场和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大陆海岸线总长3 752 公里,海岛 2 214 个,其中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 1 321 个。福建省

5

资源、砂矿资源和海洋能资源等。jW1viftG

全省大小海湾125 个,从北至南主要有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厦门湾、

旧镇湾、东山湾和诏安湾等。海湾水深港阔,口外有岛屿屏障,多

为半岛或岬角环抱、“口小腹大”的天然良港,其中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等 7 个海湾可大规模建设 5 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多处岸段可建 20~30 万吨级的超大型深水码头。xS0DOYWH

福建省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渔区之一,分布有闽

东、闽外、闽中和闽南 -台湾浅滩四大渔场。近海海洋生物约 3 312种,其中鱼类约 752 种、蟹类 214 种、虾类 93 种、头足类47 种、贝类 451 种、大型水母类 5 种。目前已开发的水产养殖品种约100种,海湾河口和近海水产资源重要经济种类有缢蛏、泥蚶、牡蛎、菲

律宾蛤仔、大黄鱼、鳓鱼、日本鳗鲡、鲻鱼、鲈鱼、大弹涂鱼、真鲷、黄鳍鲷、灰鲷、双斑东方魨、长毛对虾、龙虾、青蟹、三疣梭子蟹

和曼氏无针乌贼等;地方特色经济种有尖刀蛏、西施舌、丽文蛤、巴

菲蛤、等边浅蛤、翡翠贻贝、栉江瑶、杂色鲍、方斑东风螺、四角蛤

蜊和坛紫菜等;以及中华白海豚、中华鲟、文昌鱼等多种国家重点保

护水生野生动物。 LOZMkIqI

福建省滨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

人文旅游资源。海岸带自然景观以名山奇石、海岛风光、滨海沙滩、特殊地貌、生态景观、地热资源等为主;人文景观以古文化、古建筑、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主。福建滨海主要旅游城市有宁德、

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形成闽东、闽中和闽南三大各

具特色的滨海旅游组团。ZKZUQsUJ

福建省海岸带和近海海域已发现的矿产资源60 余种,矿产地300多处。台湾海峡油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初步勘探显示台湾海

峡的南日岛盆地和厦澎盆地油气总储量约 3 亿吨。沿海风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潮汐能蕴藏量居全国

首位。 dGY2mcoK

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福建省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 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3 68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2.8%。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

比例由 2005 年的 11∶41.4∶47.6 调整到 2010 年的 8.3∶43.4∶48.3。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与仓储业、滨

海旅游业、船舶修造业和海洋建筑业五大主导海洋产业占全省海洋

经济总量的 76%。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仍保持明显优势,目前近岸

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占59.5%。rCYbSWRL 至 2010 年,福建省确权海域总面积 2 050 平方公里,主要为渔业用海 1 237 平方公里、造地工程用海201 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海 81 平方公里、工业用海70 平方公里。FyXjoFlM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未来一个时期,随着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

施,福建省将进一步发挥对台往来的“五缘”优势,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先行先试,彰显独特作用。福建省沿海地区将成为

全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福建省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既面临

快速发展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TuWrUpPO

1.发展海洋经济的压力增大。国际上多变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对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形成压力,两岸交流合作的广泛拓展和沿海省市

经济发展中的激烈竞争给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福建省既要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做大做强,提升贡献,又要抓紧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海洋经济建设的质量。7qWAq9jP

2.行业用海需求明显增加。福建省将重点建设以沿海主要港口

为核心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对接台湾产业,建设东部沿

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产业将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聚,工业和

城镇用海需求增加,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用海面临新的调

整与优化,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任务艰巨。llVIWTNQ

3.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福建省临海产业的迅速发展

将增加主要海湾的入海污染物控制的压力,工业和城镇用海规模的扩

展将加剧对主要海湾的环境影响。海岸线、海岛、海湾和河口生态系

统遭受破坏的现象依然严重,受损的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体系亟待整

治和修复。 yhUQsDgR

4.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清洁的海洋环

境、优美的滨海生活空间和亲水岸线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健康、安

全的海洋食品需求不断增加,对核电、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高度关

注。 MdUZYnKS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根据全省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结合《全国海洋功

能区划( 2011—2020 年)》与全省海洋开发保护目标要求,以及沿

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布局、海域自然地理区位、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海上交通安全等因素,全省划分出13 个海洋开发与保护重点海域,分别为沙埕港海域、三沙湾海域、罗源湾海域、闽江口海域、

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兴化湾海域、湄洲湾海域、泉州湾海域、

深沪湾海域、厦门湾海域、旧镇湾海域、东山湾海域和诏安湾海

域。 09T7t6eT

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沙埕港海域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境内,毗邻浙江省。

海岸线自沙埕镇至店下镇,长 174 公里,海域面积 89 平方公里。沙埕港呈狭长弯曲状,由东南向西北延伸,湾口朝向东海,是我国天

然深水良港之一。主要入海河流有桐山溪、照澜溪等。e5TfZQIU 海域主要功能为农渔业用海。重点保护对象是沙埕港红树林保

护区。区内应统筹安排城镇与工业建设、渔业基地等基础设施用海;

保护滨海湿地,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禁止围填海工程破坏海湾生态环境;加强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的防控与防治;加强沙埕港

红树林保护区的管理,逐步修复红树林生境;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s1SovAcV

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三沙湾海域位于闽东地区,海岸线自东冲半岛至鉴江半岛,长553 公里,海域面积784 平方公里。三沙湾口小腹大,岸线曲折,水域开阔,是我国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海湾的西北部有交溪、霍童

溪等河流注入。GXRw1kFW

海域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农渔业用海。重点保

护对象是官井洋大黄鱼海洋保护区、盐田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区

内应科学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适当控制养殖规模,优化水产养殖

结构;加强官井洋大黄鱼海洋保护区等各类海洋保护区的管理,严

格执行保护区相关管理规定,开展海域生态环境修复,增殖和恢复

渔业资源;保护滨海湿地,维护环三都澳水禽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生

态环境,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加强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的防

控与防治;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引导陆源污染物向湾外离岸

深水排放。 UTREx49X

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罗源湾海域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北侧和西北侧属罗源县,

西侧和南侧属连江县。罗源湾海岸线自鉴江半岛至黄岐半岛,长

158 公里,海域面积214 平方公里,是我国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

主要入海河流有起步溪和百丈溪。8PQN3NDY

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内应制定科学的港口发展规划,保护港口资源;重点发展港口航运业及临海工业,协

调处理好港口、临海工业发展与现有海水养殖业的关系;保护滨海

湿地,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设置临

港工业排污区,引导污染物向湾外离岸深水达标排放。mLPVzx7Z 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闽江口海域北起黄岐半岛北茭,南至长乐松下,西为闽江、敖

江入海口,隶属连江、马尾、长乐 3 县(区、市),海岸线长123公里。入海河流闽江是全省最大河流,年径流量620 亿立方米,年输沙量 829 万吨。AHP35hB0

海域主要功能为海洋保护、旅游休闲娱乐、矿产与能源开发。

区内应加强闽江口航道疏浚整治,加强港区、旅游区、渔业水域和

保护区的统筹协调管理;严格控制港口航运、矿产与能源开发造成的污染,实施闽江口及毗邻海域环境综合治理,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加强闽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适时

实施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维护鸟类栖息环境。NDOcB141 第

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

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位于福建沿海中段,西侧为福清市,东

侧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岸线长 72 公里,海域面积 171 平方公里。主要入海河流为龙江。 1zOk7Ly2

11

龙江流域综合整治,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加强港口航运区、渔业

水域的统筹协调管理;严格控制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建设等开发活动造成的污染,促进渔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滨海湿地,

保护中国鲎物种。严格控制工业与城镇建设的围填海规模。fuNsDv23第十八条兴化湾海域

兴化湾海域位于福建沿海中段,北侧为福清市,西侧为莆田市涵江区、荔城区,南侧为莆田市秀屿区,东南部邻南日群岛,海岸线长255 公里,海域面积 709 平方公里。主要入海河流有木兰溪、

萩芦溪等。 tqMB9ew4

海域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农渔业、工业与城镇用海。重点保

护滨海湿地、三江口海域鳗鲡苗和缢蛏等天然苗种场;加强港口航

运区、农渔业区、临海工业区、排污区水域的统筹协调管理;严格

控制福清核电站温排水范围,加强区域海洋环境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兴化湾北部农渔业区的影响;

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保护兴化湾浅海滩涂资源和渔业资源。

HmMJFY05

第十九条湄洲湾海域

湄洲湾海域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东侧为莆田市秀屿区,北侧

为莆田市城厢区、仙游县,西侧为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湄洲湾

海岸线长 242 公里,海域面积507 平方公里,是我国天然深水良港之一。主要入海河流为枫慈溪。ViLRaIt6

海域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应协调好现有的

大连海洋大学专业历史历任校长简介

大连海洋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 长 大连海洋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校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直属院校,2000年由农业部划归辽宁省管理。大连海洋大学(Dalian Ocean University )原名大连水产学院,坐落于大连市星海湾风景区,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大连火车站到大连海洋大学的公交车乘车路线有531路公交,从火车站广场向南步行至友好广场(友好电影院门口)大约3分钟,乘坐16路公共汽车到达终点站“大连海洋大学”站,下车即是。大连海洋大学渤海校区,大连市市辖区大连海洋大学獐子岛教学楼黑石礁街2-52号,大连海洋大学瓦房店校区大连市瓦房店市东长春路二段12号。 大连海洋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大连水产学院 : 林承栋:1978年10月-1981年10月,文干:1981年10月-1994年,李鸿 鸣:1994年-2008.8 , 姚杰:2008.8-2010。大连海洋大学:姚杰:2010-现任。 大连海洋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学校现设有 17个二级院系: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另有研究生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1953年3月学校改由旅大市水产局领导。6月,旅大市政府正式任命旅大市水产局局长邢维真兼任校长。同年九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局批准,学校改名为大连水产学校。1952年兴农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辽西锦州农业技术学校,1952年辽西锦州农业技术学校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2018年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如约“绽放”夜空。流星雨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流星群() A. 与地球大气摩擦 B. 撞击地球表面 C. 与太阳风碰撞 D. 反射太阳辐射 2.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将为科学工作者提供月球背面科学研究平台。若未来科学家在 月球表面进行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 ①弱重力②超高温③低辐射④高真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2019年2月4日立春节气正值除夕,这一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 A. B. C. D. 4.我国云贵高原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A. 地表有石林、地下多溶洞 B. 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C. 地表多塬、墚、峁等小地形 D. 地势起伏平缓开阔 5.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如图)属于石灰岩,其独特形态成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岩浆喷出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岩浆侵入作用 6.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这里处于() ①板块消亡边界②板块张裂处③板块相撞处④大洋板块最年轻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7.法国梧桐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属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易倒斜。在上海,法国梧桐易倒斜的 时间和气象因素是() A. 1、2月的积雪 B. 6、7月的梅雨 C. 7、8月的伏旱 D. 8、9月的台风 8.不同地区的河流,从各种河水补给中得到的水量不同。因积雪融水而形成春汛的是() A. 闽江 B. 塔里木河 C. 松花江 D. 长江 9.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明显。能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修建水库 C. 人工降雨 D. 海水淡化 10.目前广东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育观念 B. 人口迁移 C. 环境影响 D. 医疗水平 11.城市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地域中,城市分布较密集的是() A. 中纬度内陆地区 B. 低纬度平原地区 C. 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D.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12.读图1,回答: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图2中的() A. A B. B C. C D. D 13.从集聚因素看,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①机械设备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矿渣水泥厂④电视机厂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4.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新西兰平原狭小,终年温和湿润,其分布面积最广泛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地中海型农业 B. 水田农业 C. 牧场畜牧业 D. 商品化混合农业 15.如图所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A. 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 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 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 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16.汽车服务业包括保养、维修、加油、保险、广告、停车等行业部门。影响汽车服务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是() A. 市场 B. 原料 C. 能源 D. 劳动力 17.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比2016年有所减少。为监测耕地面积的变化,使用的地理信息 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技术 18.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 新疆荒漠一绿洲文化区 B. 华北平原文化区 C. 东北黑土文化区 D. 黄土高原文化区 19.上海博物馆地理坐标大致为121.5°E、31°N,当博物馆影子朝正北方向时,为北京时间() A. 12:00 B. 12:06 C. 11:54 D. 11:34 20.如图为一年内某两日的夜半球示意图。甲、乙两图所示日期大约相隔()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X年5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的公告《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X年5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X年7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X年5月2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海域,是指毗邻本省陆地的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痕迹线向海一侧的内水和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在本省行政区毗邻海域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海域使用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沿海县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则第五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依法编制、报批本级海

洋功能区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海洋功能区划。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以修改海洋功能区划: (一)海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需要的; (三)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需要的。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海洋功能区划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编制、修改海域使用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县(市、区)海域使用规划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备案。编制、修改海域使用规划应当坚持科学规划、总量控制、提高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项目用海。第七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编制、修改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内向社会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查阅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便利。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第八条单位和个人申请使用海域,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海域使用说明书,包括申请人名称、项目用海类别、使用期限、位置、面积、用途、作业方式,并附宗海图;

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民代表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福建省 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6-04-01【生效时间】2016-04-01【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2002年9月27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 据2016年4月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三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毗邻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本省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防治本行政区域内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负责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渔业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前款规定的污染事故以外的渔业污染事故。 本条例规定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海洋监察机构行使。 第四条 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鼓励海洋环境科学技

大连金普新区总体方案

大连金普新区总体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大连金普新区总体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新区设立审核办法》、《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要求,为积极稳妥推进大连金普新区建设,充分发挥大连金普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 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58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分别占大连市的%和%。新区地理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经济基础雄厚,具备带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一)发展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对内是东北地区海陆联运中心,通过哈大运输大通道和东北东部铁路连通整个东北地区;对外是东北亚国际航线的要冲,是我国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也是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

2.开放环境优越。新区所在的大连市,是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龙头,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近年来,以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一系列重大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为标志,大连优越的开放环境得到国际认可。新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重要开放功能区,已有6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了91个重大产业项目。2013年,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达188亿和63亿美元,占东北三省的%和%,已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平台。3.产业和科技基础雄厚。新区是大连市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港航物流产业集群,具备了在相关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013年,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3亿元,占大连市的%。新区科教技术人才优势明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4.海陆空交通发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坐落于新区内,建有10万吨级集装箱、30万吨级原油和矿石、大型粮食和汽车滚装等现代化专业泊位,目前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 文本 (报批稿) 营口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区划目的 (2)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7) 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 (9) 第六条分类体系 (10) 第七条区划成果 (16)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7) 第八条区位条件 (17)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7) 第十条海洋资源 (21) 第十一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 (28)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30) 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概述 (30)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31)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32)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4) 第十七条矿产与能源区 (35)

第十八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36)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37)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38)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38) 第四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39) 第二十二条总体定位 (39) 第二十三条海洋开发总体布局 (40) 第二十四条海洋保护总体布局 (41)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44) 第二十五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44) 第二十六条区划实施管理 (44) 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45) 第二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47) 第二十九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49) 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50) 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50) 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51) 第六章附则 (51) 第三十三条区划效力 (51) 第三十四条区划附件 (51)

上海各区未来5年新规划

上海各区未来5年新规划 嘉定 1、11号线陈翔路站的建设,将与陈翔路下穿工程、周边商业综合体开发同步,最快今年年初开工。 2、嘉闵高架正在建设,今年年中基本可以通车。从嘉定新城到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最快只要15分钟,从南翔过去估计只要10分钟,计划启动宝山与嘉定之间S7快速通道。 3、十三五期间,嘉定下雨不再看海,河道黑臭基本消除,规划建造100个公园,86个已经规划和启动,14个在“十三五”落地规划。 4、扩建中心医院、建造瑞金北院的二期、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立全国首创医疗电子影像中心,中心医院医生可直接通过电子影像诊断开方。 5、规划建设66所学校,22所幼儿园,22所小学、22所中学;在南翔板块,引进世界外国语学校,建上师大附属小学,与中科院洽谈建中科院的附属中学、小学。 6、原齿轮厂附近,建设博物馆综合体—海上文博苑,总地块近100亩,其中5-6万㎡内建500-5000㎡左右的30个博物馆,集吃、喝、玩、乐、游、购、娱为一体,预计2 017年投入使用。 7、向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的方向转型,延伸汽车产业链,包括制造、研发设计、销售贸易、文化体育博览、人才培养、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等。 8、向战略型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转型,重点包括集成电路与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精准冶疗、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9、向特色的生产型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型服务业转型。 浦东新区 1、浦东大道的修建是两个工程。一个是东西通道,东西通道是市中心主干道路井字型网络的组成部分,另一个项目是14号地铁线,计划2020年完工。 2、建设3个市级项目一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均为暂定名称)。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家评审意见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于2016年11月29日在福州市组织召开了《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评审会。出席会议的有福州海事局、福州港口管理局、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福州市林业局、中国海监福州市支队、连江县人民政府、马尾区人民政府、长乐市人民政府、马尾区农林水局、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海监连江县大队、中国海监马尾区大队、中国海监长乐市大队、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河海大学(数模研究单位)、福建力普检测有限公司(现状调查单位)、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和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单位)的有关代表和会议特邀的5位专家(名单附后)共32人。与会代表和专家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概况的介绍和环评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后,经质询、讨论和评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与主要环境问题 1、工程概况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是在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现有通海航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宽、浚深,工程范围从闽江口七星礁(A 点)至马尾罗星塔(R 点),全长约47.8km。沿线行政区划涉及长乐市、马尾区、连江县3个县(市、区)。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为:七星礁(A 点)至粗芦岛(D 点)长约19.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兼顾满足马尾船政船舶工业园区特种船舶项目10 万吨级特种船(空载)乘潮单线通航要求;粗芦岛至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N 点)长约24.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至马尾罗星塔(R 点)长约3.9km,按满足2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在内外沙航段、EF航段、JK航段及LM航段共新设4个会船区。新设2个锚地,调整2个锚地,取消2个锚地。新设Φ2.4m 灯浮标18 座,新设AIS 灯浮标6 座,移位灯浮标38座并改变其中14座灯浮标标别。 主体工程量包括航道及会船区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及沉船清障工程。工程A~D1 航段、D1~I 航段、I~N 航段、1#会船区、2#会船区均有部分区域进行疏浚,疏浚区总

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

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 简本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09年6月

为落实《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方式,构建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建设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生态宜居城市,特编制《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 一.生态市建设基础 大连市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东北地区的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 大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为主的工业格局,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循环经济建设和清洁生产审核均有一定基础,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工作开展较好,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 大连市生态环境基础条件良好,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处于较好状态,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森林覆盖率41.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均高于生态市指标要求。海洋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但大连生态市建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既包括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等硬件条件不足,也涉及监管能力、文化意识、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等软环境方面的制约。金州以南地区水、土资源和能源自给率不足,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无序,局部近岸海域生态破坏和污染严重;市区地下水污染、酸雨污染较重;局部生态系统仍遭受破坏,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尚未形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张的瓶颈制约将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软件支撑条件方面,全社会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仍需提高,环保监管能力、资金投入和与环保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尚需加强,亟需构建经济、环境、人居、文化和保障相辅相成的发展体系。

DB21∕T2150-2013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DB21∕T 2150-2013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XX/T XXXX—XXXX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公布 XXXX - XX - XX实施 公布 (报批稿)

目次 前言II 1范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3 5讲明和其他规定8 附录A(规范性附录)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数据使用的有关讲明13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的规定。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术语和定义,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方法和所依据的海洋生物量值。 本规范适用于辽宁省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公有共用生 物资源造成经济缺失的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8588-2001 渔业资源差不多术语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5919-2010 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9485-2004 海洋工程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SC/T 9102.2-2007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 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阻碍评判技术规程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海洋生物资源

什么是:海监 海巡 海警 渔政

什么是:海监海巡海警渔政 海监:中国海洋环境监视监测船队(简称中国海监总队),隶属于国家海洋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亲笔为船队题字——“中国海监” 中国海监制式服装的分类按肩章标识区别,分别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第一类为最高类。海监肩章配发给国家公务员职务序列管理的中国海监各级机构 在编在岗人员。类别和配发标准如下: 一类肩章:黑色底板上配海监肩徽、肩扣和一粒带海监标志的大五星,主要配发给中国海监总队正副职、海区总队正职、副厅级省总队正职及厅(局)级人员。 二类肩章:黑色底板上配海监肩徽、肩扣和三粒带海监标志的五星,主要配发给副厅级省总队副职、处级省总队正副职、海区总队副职、海区支队正副职及处级人员。

三类肩章:黑色底板上配海监肩徽、肩扣和两粒带海监标志的五星,主要配发给市支队正、副职及科级人员。 四类肩章:黑色底板上配海监肩徽、肩扣和一粒带海监标志的五星,主要配发给县大队正副职、持海洋监察证的执法人员及科员。 五类肩章:黑色底板上配海监肩徽、肩扣,主要配发各级其他海监人员、海监船员总队主要职责: 中国海监总队的主要职能是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我国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委托或授权进行其他海上执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海洋执法监察工作规划、计划。 (二)拟定中国海监经费使用计划,监督管理业务经费使用。 (三)建设和管理中国海监队伍,制定海洋执法监察工作的规章制度。 (四)组织协调我国管辖海域海洋执法监察工作,发布海洋执法监察公报和通报。 (五)组织对海上重大事件的应急监视、调查取证,并依法查处。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市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 2013年1月22日) 沪府发〔2012〕10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0日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土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发挥空间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部署,全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区县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匹配区县的事权财权,缩小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编制,是本市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范围覆盖本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空间和海域,规划目标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加长远。在实施中可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第一章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经济持续平稳较快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 2020 年) 文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b5E2RGbC 第一条区划目的.......................................................................................................................................................................... 1p1EanqFD 第二条区划依据............................................................................................................................................................................... 1DXDiTa9E 第三条区划原则........................................................................................................................................................................ 2RTCrpUDG 第四条区划目标............................................................................................................................................................................. 35PCzVD7H 第五条区划范围.................................................................................................................................................................................. 4jLBHrnAI 第六条区划成果............................................................................................................................................................................. 4xHAQX74J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LDAYtRyK 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 5Zzz6ZB2L 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5dvzfvkwM 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 5rqyn14ZN 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7EmxvxOtO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 7SixE2yXP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6ewMyirQ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9kavU42VR 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 9y6v3ALoS 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 10M2ub6vST 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 100YujCfmU 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 11eUts8ZQV 第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11sQsAEJkW

大连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对策与思考

大连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对策与思考 1大连市海洋休闲渔业概况 大连市海岸线绵长2211km,所辖海域面积近2.9万km2,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发展休闲渔业区位优势突出。2014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33亿元,“十二五”期间每年递增超过20%。长海县小长山乡被中国钓鱼协会批准为全国海钓基地。大连獐子岛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基地、大连鹭岛海洋休闲渔业基地等7家企业单位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全市休闲渔业整体规模和档次提升空间较大。 2休闲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连市的海洋休闲渔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高端、特色海洋休闲垂钓渔业发展较慢,与国外和南方沿海先进地区相比还有所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相对滞后。目前全市休闲渔业呈现民间积极,管理层面相对滞后的被动状态。大部分地区主管部门对休闲渔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明确的职能处室。法规建设方面也明显缺失,尚未出台规范休闲渔业的管理办法。 二是统一规划缺乏。当前全市休闲渔业大多为群众自发,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存在盲目性。恶意开发,不注重环境保护,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无序竞争,无形内耗的现状限制了产业正常发展,难以形成大市场。 三是政策资金不够。当前全市休闲渔业投入主要来自民众,自我投入,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休闲渔船无处停靠已成为休闲垂钓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对休闲渔业尚未出台资金及扶持政策,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专项措施。 四是科技支撑不力。渔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等技术部门都尚未将休闲渔业提上日程。多个层面都缺乏技术支撑和相应技术指导。休闲渔业产业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作为新型产业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去研究、去探索。 3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原则及方向 3.1基本原则 3.1.1生态优先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开发休闲渔业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休闲渔业项目。 3.1.2规划先导原则加强规划引导,与其他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与渔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等规划相衔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 3.1.3安全为先原则把安全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从业人员职业安全等监督管理,保障从业者安全和合法权益。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全文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全文 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了《辽宁省渔业管理》,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 (2015年11月2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域、滩涂和国家由本省实施渔业监管的水域,从事养殖、捕捞、增殖等渔业生产及保护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承担渔业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水利、交通、海事、海警、公安、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渔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渔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水域、滩涂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保障渔业执法工作经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保护渔业资源及水域、滩涂生态环境。

第二章养殖业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渔业、发展改革、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自然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确定养殖种类、规模、方式,并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港口、水路运输及防洪等规划相衔接。 养殖生产应当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保护生态环境。对超出自然承载能力,危害湿地等水域、滩涂生态系统的,应当逐步退出。 第六条使用国有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水域、

福建省主要海湾水环境

福建省主要海湾水环境 质量通报 (2010年第二季度)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一○年六月印发

根据2010年第二季度我省主要海湾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经分析评价,现将主要海湾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海湾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污染状况 2010年第二季度,我省主要海湾受污染海域面积1071.1平方千米,占全省主要海湾总面积的22%,较上季度减少925.5平方千米。其中各主要功能区污染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第二季度主要功能区污染状况统计表 (单位:平方千米) 2010年第二季度,我省13个主要海湾中大部分海湾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受污染面积较第一季度减少16%。湄洲湾、深沪湾和诏安湾等3个海湾的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符合要求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其他10个海湾增养殖区水质因无机氮或活性磷酸盐超标,无法达到增养殖区要求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沙埕港和泉州湾部分增养殖区还存在粪大肠菌群超标的现象。 航道、港口区的水环境质量较上季度也有改善,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现象依然存在。除兴化湾、湄洲湾、深沪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外的其他8个海湾航道、港口区因无机氮或活性磷酸盐超标,水质无法达到其海洋功能区所要求的海水水质第三类、第四类标准。 各类海洋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较上季度有所改善。但深沪湾海底

古森林遗迹保护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的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依然处于超标状态,无法达到保护区所要求的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各主要海湾水质污染状况见表2。 表2 2010年第二季度主要海湾水质污染状况统计

(二)主要污染物含量变化趋势 2010年第二季度主要海湾主要污染物含量与上季度监测结果比较见图1-图3。 图1 201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主要海湾无机氮含量变化趋势 图2 201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主要海湾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趋势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 通知 (大政发[1995]3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总公司): 现将《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日 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大连市沿海海域的综合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域使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海域,是指大连市行政区域海岸线以下的海域,包括我国内海、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本规定所称海域使用包括下列项目: (一)海岸工程; (二)海水增养殖; (三)滨海旅游;

(四)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采; (五)海上人工构造物及安全保护区; (六)其他开发利用海域项目。 第三条海域属于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均可按照本规定取得海域使用权,依法进行海域开发利用活动。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海域使用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市)和甘井子区、金州区、旅顺口区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海域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使用海域从事非营利性公益服务事业和建设公共设施、国防设施的,实行《海域使用证》和无偿使用制度;使用海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行《海域使用证》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六条有偿使用海域的,均应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出让,应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协议的方式进行。围海造地和外商投资企业使用海域,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出让的具体办法,由市海洋、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