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网络交换新技术-路由与交换技术-袁天夫-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八章 网络交换新技术-路由与交换技术-袁天夫-清华大学出版社

深入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和区别

深入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和区别(1) 2009-06-08 12:30中国IT实验室安琪 关键字:交换机路由器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询问交换机、路由器是什么,功能如何,有何区别,笔者就这些问题简单的做些解答。 首先说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 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路由器与交换机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目前个人比较多宽带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笔者就ADSL的接入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购买的ADSL猫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时候厂家在出厂时将路由功能屏蔽了,因为电信安装时大多是不启用路由功能的,启用DHCP。打开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个人上网或少数几台通过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电脑比较多你只需要再购买一个或多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 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就可以共享上网了。 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路由与交换基础(CCNA)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基础》教学大纲 文件状态:[]草稿[]正式[]修改[√]草稿文件[]正式文件[]修改正式文件文件标识: 审核:当前版本:1.0 批准:编制:南湖教务标一阶段编号:完成日期:2004年9月 课时:72课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36)+实践课(36) 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二、课程的目的 (3)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3) 五、学习资料 (3)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3) 一、学时分配 (3)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4)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5) 第四部分考核与实践 (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思科公司的职业认证体系的第一步(CCNA、CCNP、CCIE),它对网络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详尽的阐述与讨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网际互联的原理,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与运作,各类网络协议的讨论,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的应用、安全信息的设置以及广域网的各类技术等。 二、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欲从事网络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完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独立完成网络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分析、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双N标准一学期的学员及短期CCNA的学员。 五、学习资料 《C C N A学习指南(中文版)(640-801)》及相关学员手册等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需36个学时。课时分配如下表: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1、每班学员人数应以30人为标准。 2、理论课教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思科公司的路由器(2500、2600)、交换机(1900、 2950、3500)。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练习及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练习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7-1“竹信”就是用一根_________连结两个小竹筒,在竹筒的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小声说话的声音。绳子 7-2人类用电来传送信息的历史是由_________开始的。电报 7-3电报(Telegraph)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传送信息的方式,即所谓的数字方式。 符号(点、划) 7-4“电信”是使用有线、无线、光或其它_____________系统的通信。电磁 7-5在电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输的。光 7-6交换设备的作用就是在需要通信的用户之间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完毕拆除连接,这种设备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电路交换机。建立连接 7-7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_______________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 7-8在由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中,信息由信源传送到信宿时,网络有___________连接和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面向 7-9电路就是在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之间(有时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为了完成_____________传递而建立的通信路径。信息 7-10物理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________连接,终端之间可通过这种连接接收/发信息。实 7-11信息在通信网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它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________方式。 交换 7-12时分复用,就是采用___________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数字信号的信道。时间 7-13交换技术从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到综合业务交换技术在内的现代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_________交换三个阶段。电子 7-14电路交换技术是一种主要适用于_________业务的一种通信技术。实时 7-15分组交换采用的路由方式有数据报和_________两种。虚电路 7-16宽带交换技术就是指支持传输比特速率高于_________的交换技术。2M/s 7-17交换的目的就是将交换机入端的信息按照_________的需要转移到出端。用户 7-18交换机的功能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一种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另一种是把入端的信息按照其_________分发到出端去。地址 二、选择题 7-19我们把用标志码标识的信道称为()A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时隙 D、信元 7-20虚电路是终端设备之间为了传送信息而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B A、物理连接 B、逻辑连接 C、实连接 D、无缝连接 7-2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方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B A、数据交换 B、电话交换 C、报文交换 D、图像交换 7-22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A A、存储——转发 B、建立连接 C、拆除连接 D、物理连接 7-23常用宽带交换技术有快速电路交换、帧中继、IP交换、标记交换、软交换、光交换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ORD版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路由与交换技术 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1.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1.VLAN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2.VLAN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

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 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基本功能:(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

路由与交换知识点

路由与交换期末复习(上海电机) 一.知识点 第一章 1.交换机端口重要包括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控制台端口。 2.交换机的启动程序: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 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 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位置 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 3.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碎片隔离式 第二章 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打开路由器电源,系统硬件执行加电自检 软件初始化过程,加载并运行ROM中的BOOTSTRAP启动程序进行初步引导工作 定位并加载IOS系统文件 IOS装载完毕,系统就在NVRAM中搜索保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若存在就调入RAM中逐条执行 运行经过配置的IOS软件 2.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配置接口3类 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 第三章 1.路由的两项基本动作及其意义:寻径和转发。寻径既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完成 / 转发既沿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传送分组信息 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含义:静态-管理,配置路由器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动态-路由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且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3.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过程:(1)为每个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D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那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整个网络中还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所有本路由器要达到的非直连网段相关路由信息 第四章 1.通过no switchport令一个三层交换机的接口设为三层接口二非缺省时的二层接口 2.三层交换机中定义了虚拟交换接口(SVI) 3.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4.简述什么是Native VLAN和其特点:本征VLAN即802.1Q的中继端口。支持来自多个端口的流量。也支持来自VLAN意外的流量。特点是不需要打标记 5.Port VLAN-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客户的PC 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 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VLAN隔离广播域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名称】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求分析】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实验拓扑】 图1-1 实验拓扑图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预备知识】 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和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

现代交换与网络 实训指导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讲义 管理与信息系 通信技术专业 2007年5月

第一部分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基础 1通信网与交换技术 1.1电信网与交换: * 电话网络是支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Internet技术发展的设施。* 所有电信网络实现的关键是交换技术。* 交换技术实现的方式主要分为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分组交换。1.2交换方式:在电信网中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有以下几种: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分组交换帧交换 快速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 1.3 软交换: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2通信网 在不同应用范围和不同应用目标下,信息网络具有不同的含义,在一般意义上可以将信息网络分成电话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种类型。 以话音为主的电话通信网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专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 以数据为主的通信网包括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Packet Switched Public Data Network)、X.25网、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帧中继网(FRN:Frame Relay Network)。计算机通信网包括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等形式。其中高速局域网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吉(千兆)比特以太网,高速城域网有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和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广域网有Internet等典型网络。 有线电视网(CATV)以视频业务为主要业务。

企业路由交换技术

企业路由交换技术 rip协议的原理及配置。 路由:动词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名词:路由信息(路由表)到达目的网 络的最优路径。 控制层面control:通过不同路由协议,学到的同一条路由比较优先级 (AD值)通过同一路由协议学到的同一条路由比较度量值。 AD :管理距离度量值:跳数rip ospf带宽 数据层面DATA:收到数据包中的目的ip与路由表中的子网掩码做“与” 运算destination ip& routing-table mask 当有多种路由匹 配时遵循最长匹配 路由协议:就是为了生成路由表 1、接收其他路由的路由信息(直连路由) 2、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推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生成路由表 3、对网路拓扑变化做出反应生成新的路由表,同时向其他路由器宣 告(动态路由) 按照范围分类: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内部网关协议IGP:即是在同一个自治管理系统内的属于内部网关协 议ospf is-is rip 按照生成方式分类: 静态 动态 按照学习方式分类: 距离矢量(开销+方向)(distance vector DV) 链路状态(开销+方向+拓扑信息) 按照路由是否携带掩码: 有类路由 无类路由 RIP(不可靠没有ack数据确认机制) 1.分类:IGP(距离矢量)v1版本支持有类路由v2版本支持无类路由 2.封装:eth2+ip+udp+rip 端口号目的端口520 源端口520 3.更新地址v1版本广播v2 版本组播224.0.0.9 单播 4.更新方式完整更新定时更新30S 触发更新老化时间180S 5.AD 120 6.度量跳数0-15 Rip动态路由协议学习过程如图所示:

最新宽带交换技术_知识点

宽带交换技术_知识点

1.ATM是快速电路交换和快速分组交换,是面向连接,是逻辑连接。 2.什么是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什么是虚电路和数据报? 3.以太网:10Base-T 含义 10-10Mb/s 带宽Base——基带传输 T——双绞线(Twisted) 4.集线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拓扑结构上是星状拓扑,但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使用 CSMA/CD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5.CSMA/CD应用在 OSI 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它的工作原理是? 答: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侦听.若侦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6.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集线器 Hub。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网桥 Bridge、交换机 Switch。 7.冲突域: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 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8.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9.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答: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 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对于普通 100 Mb/s 的共享式以太网,即用集线器连接,若共有N 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占有的平均带宽只有总带宽(100 Mb/s)的N 分之一,即N个接口的集线器的总带宽依然为100 Mb/s 。 10.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p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快速)以太网。 11.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协议。 12.个人局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答:基本思想是,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组建个人化的信息网络(各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而提出) 答:物理层:把ATM层送来的ATM信元变换成能在特定物理媒体上传输 的连续比特流(在接收方完成相反的工作) ATM层:负责执行变换、路由选择和多路复用功能 ATM适配层:将各种不同的业务信息适配成ATM信元流 高层:负责用户不同要求的业务 ?用户面:分层提供端到端的用户信息的传递。它包括物理层、ATM层和针对不同用户业务的ATM适配层; ?控制面:分层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处理与呼叫和连接的建立、监控及释放等有关的各种信令;控制面和用户面共享物理层和ATM层,使用单独的ATM适配层。 ?管理面:提供管理功能及与用户面和控制面交换信息的能力。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 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路由与交换技术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4.IEEE 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完成各种功能的关键在于标签。

交换与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与路由 实训报告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实验目标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 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 、co?、copy?) ●命令简写(如conf t) ●命令自动补全(Tab) ●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 ●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 实验二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技术原理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需,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 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1,VLAN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 理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ss配置命令设置管理 IP地址。

现代交换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将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传输介质能接受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是 A A.终端 B.交换机 C.编码器 D.译码器a 2.N个终端采用全互连方式组成的通信网,需要 A A.N(N-1)/2条线路 B.N-1条线路 C.N条线路 D.N2条线路 3.由若干交换机按照一定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线路组合在一起实现众多终端互通是 B A.计算机网 B.通信网 C.广播电视网 D.电话网 4.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A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实连接 C.虚连接 D.有线连接 5.下列属于信息的传送方式是B A.实连接和虚连接 B.复用、传输和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6.下列属于固定资源分配技术的是A A.程控数字交换 B.分组交换 C.终端、传输和交换 D.业务网和支撑网 7.信道在每帧中固定出现的信道是B A.标志化信道 B.位置化信道 C.物理信道 D.逻辑信道 8.通信网的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A A.交换机 B.路由器 C.集线器 D.网桥 9.交换节点泛指通信网中的各类交换机,包括通信接口、控制单元信令单元和B A.用户电路 B.交换网络 C.中继电路 D.控制系统 10.在出入线之间都接上一个开关,所有的开关就构成了D A.S接线器 B.T接线器 C.TST网络 D.开关阵列 11.控制系统所有控制逻辑用机电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的布线做成的控制方式称为D A.程控 B.集中控制 C.分布控制 D.布线控制 12.通过使用在物理分开的一套矩阵接触或交差点的动作来确定传输通道路径的交换称为B A.时分交换 B.空分交换 C.频分交换 D.码分交换 13.智能建筑的三大功能系统是大楼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A A.通信自动化系统 B.监控自动化系统 C.门襟自动化系统 D.计算机网络系统 14.电话网常用的中继方式除了全自动方式、半自动方式、和人工中继方式外,还有D A.机械式方式 B.电子式方式 C.程控式方式 D.混合式方式 15.根据ITU-T的规定,世界上共分为9个国家号码编号区,我国的国家代码是C A.010 B.028 C.86 D.00 16.宽带交换是指传输比特率高于( C )的交换 A.128Mb/s B.64Mb/s C.2Mb/s D.10Mb/s 17.统计时分复用信号按分组传送信息,每个分组使用不同的时隙,但可用标志码区分不同的子信道。这样 构成的信道称为( B ) A.位置化信道 B.标志化信道 C.PCM信道 D.物理信道 18.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就是对( A )的交换 A.时隙 B.标志码 C.物理信道 D.标置化信道 19.输出控制方式的空间接线器,每个控制存储器对应一条( B )

网络新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 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 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本文将对网络关键技术及其新发展进行概述。 1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 信息的传输是通过传输介质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常用介质如下: (1) 双绞线: 普遍用于公共电话交换系统, 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 (2) 同轴电缆: 具有传输频带宽, 话路容量大, 抗干扰性能好, 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3) 光纤:具有载波频率高, 通信容量大, 传输损耗小, 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 体积小, 重量轻等优点, 是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中最具竞争性的一种传输介质。 (4) 视线介质通信: 包括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等利用空间传输电磁波技术实现的通信。 (5) 卫星通信:一个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一的地区, 只需要经过一次中继。目前, 从各种传输介质和传输系统的各自特点和应用看, 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将是今后计算机传输介质技术的应用主流, 而新型无屏蔽双绞线在一定范围条件下仍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 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在实现计算机互连通信时, 计算机网络按数据交换技术的方式划分共有四种: 电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混合交换网和高速交换网。 (1) 电路交换网: 电路交换网进行数据通信交换时, 首先申请通信的物理通路, 通路建立后通信双方开始通信并传输数据。 (2) 存储转发交换网: 在进行数据通信交换时, 先将数据在交换装置控制下存入缓冲器中暂存, 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 (3) 混合交换网: 这种网同时采用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进行数据

路由和交换技术沈鑫剡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5.1为什么说IP是一种网际协议?IP实现链接在不同传输网络上的终端之间的通信基础是什么? 答:IP用于解决的是属于两个不同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问题。 技术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于传输网络的分组形式和地址格式;构建由源和目的终端及路由器组成的传输路径;IpoverX技术连接在传输网络X上的当前跳至下一跳的IP分组传输过程。 5.2为路由器接口分配地址的用处,是在组建大中型的局域网,满足下级设备互联,同级设备通信。 5.3作为中间系统,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都有何区别? 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5.3 转发器一层设备,其实就是中继器,它是用来将信号放大的,远距离传输时,信号会衰减,所以需要加一个中继器,这样可以传输的更远。网桥二层设备,网桥具有学习功能,它可以根据第二层地址mac来转发帧,在数据通过网桥时,网桥会根据mac来决定是否转发。 路由器三层设备,可以根据IP地址进行路径选择和包交换。主要用来路由选择。

5.4(百度不到,硬着头皮写的。希望有更好答案跟我交流) 网桥(Bridge)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从一个局域网接收MAC帧,拆封、校对、校验之后,按另一个局域网的格式重新组装,发往它的物理层。由于网桥是链路层设备,因此不处理数据链路层以上层次协议所加的报头。ATM所使用的信元网桥无法识别和封装为mac帧,因而无法实现其互连。 5.5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文库) 1.工作层次不同 2.端口配置不同网桥俩个局域网端口超过俩个端口的网桥叫交换机。路由器:局域网和广域网端口 3.用途不同网桥唯一的作用是把被许多正在共享的物理网络分割成多个小部分,一次来减少广播风暴,而路由器是在拆分不同子网后,通过网络协议又可进行互相通信,即便是不同网络 4.适用范围不同网桥:同一局域网不同子网路由器:不同局域网子网,不同网络 5.智能化程度不同网桥共作在数据链路层,不能理解任何网络协议一条链路路由器多个路由,支持各协议 6.可管理性不同网桥纯物理硬件,不具有可管理性路由器:软件和硬件

路由交换技术复习题

路由交换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三层分级设计模型中的哪一层用来过滤特殊主机过来的FTP 流量?(B) A、接入层 B、分配层 C、核心层 D、以上所有选项 D 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是一种复合技术,用于创建内部网和外部网,进而组成企业网络。内部网只允许企业内部员工连接到安全的数据库。外部网扩展了这个服务,允许信任的个人(例如顾客)访问数据库。 2、在Cisco Catalyst 交换机上使用命令show-mac-address-table 可以找到哪些信息?(B) A、Catalyst 交换机mac 地址 B、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主机的MAC 地址 C、直接相连的网络设备的IP 地址 D、网络主机的MAC 地址与IP 地址之间的映射关关系 3、将MDF 交换机与另一种建筑物中得IDF 交换机相连时,通常使用什么类型的介质?(A) A、光纤 B、同轴电缆 C、非屏蔽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 4、如果目的地址不在MAC 地址库中,交换机如何处理帧(A) A、它泛滥该帧到所有端口,除了接受该帧的端口之处 B、它转发该帧到所有端口,直到它接收到目的地址的收到确认信息 C、它丢弃该帧 D、它缓存该帧,直到目的地址学习了该路径 6、当排除网络故障时,网络管理员在路由器上发出show version 命令。使用此命令可以找到哪些信息?(A) A、路由器上安全的NVRAM、DRAM 和内存的容量 B、接口的带宽、封装和I/O 统计信息 C、备用配置与当前的运行配置之间的差异 D、路由器上运行的路由协议的版本 7、对于下列网络,哪个是最佳的路由总结(B) A、209.48.200.0 B、209.48.201.0 C、209.48.202.0 D、209.48.203.0 A、209.48.200.0/20 B、209.48.200.0/22 C、209.48.201.0/20 D、209.48.201.0/21 8、哪一个是最常见的第2 层LAN 封装?(A)A、以太网B、帧中继C、HDLC D、PPP 9、下列哪些协议用来在具有冗余链路的交换网络中创建免环路的环境?(B) A、BPDU B、STP C、VLAN D、VTP 10、在交换网络中,什么东西可用于包含广播和将隔开的主机及分组为不同的兴趣团体?(C) A、交换机 B、路由器 C、VLAN D、活动拓补 12、给主机及,IP 地址172.32.65.13,默认子网掩码,整个主机属于哪个网络?(C) A、172.32.65.0 B、172.32.65.32 C、172.32.0.0 D、172.32.32.0 13、有关NAT 和PAT 区别,下面哪个说发是正确的?(D) A、PAT 在access-list 语句末端使用单词overload 来共享单个注册地址 B、静态VAT 允许非注册的地址映射到多个注册地址 C、每次需要外部地址时,动态NAT 都允许主机接收相同的全局地址 D、在转换之间,PAT 使用唯一的源端口地址来区分 14、有一个主机及,IP 地址是192.168.200.7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这个主机属 于哪个子网?(C) A、192.168.200.0 B、192.168.200.32 C、192.168.200.64 D、192.168.200.96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Switching & Rou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3241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4/4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络工程设计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以网络互联为主线,重点阐述网络互联设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IP地址的分配与聚合、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控制、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管理、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还介绍了网络实例的安全设计以及局域网与Internet的互联。本课程重视实践,注重网络管理和设计以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网络管理和设计、网络安装维护以及取得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计算机网

章(专题)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概述6第二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30第三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高级配置 36 合计学时 72 络与通信》、《操作系统》等课程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袁宗福等编.路由与交换技术(第三版).南京工程学院,2009 2. 黎连业等编.路由器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连业等编.交换机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所以采用实验驱动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四 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按教务处规定来进行成绩考核。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简答题 1.通信网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构成。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信号变换与匹配。 交换设备(现代通信网的核心):完成信号的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 传输设备: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 2.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技术 答: ①引入交换设备之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由点对点通信转变成通信网。 ②通信网是一种用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③有了交换设备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相互连接,才能组成通信网。 ④而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很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3.无连接网络(数据报)和面向连接网络(虚电路)有何特点 4.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有何区别 答:如下图所示: 5.?简述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 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10-8以下,后者可高达10-3。 (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 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数据从30b/s到1Mb/s,而电话量级在32kb/s。 6.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通信网的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各自的特点:? (1)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在一对用户之间连起一条通路,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干预传输的信 息内容,通信完毕后这条通路即行断开;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是以一个报文为一个信息传输实体,报文的长短是随机 的,因而对各个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处理时间较长;?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数据分组的长度固定,以分组 作为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单位,能够节约缓冲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处理时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 7.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与ATM交换之间的异同。 答: a.电路交换:主要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语音信号的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换方式。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具有透明性,信息传输无差错控制; 优点:面向连接,时延小;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效率高、有序,质量有保证;透明传输,开销小。 缺点:资源独占、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同终端不能互通,可能存在呼损。 b.分组交换:主要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交换,具有5个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和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两种工作方式; (3)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不具有透明性,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优点:提供可变比特率业务;线路利用率很高;经济性好。 缺点:技术实现复杂;时延较大;无法很好的支持实时业务。 交换:主要用于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模式,具有3个特点: (1)信息传输以信元为单位,信元具有固定长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方式。 优点:具有电路交换方式的处理简单的特点,支持实时业务,数据透明传输,并采用端到端的通信协议。同时具有分组交换方式支持可变比特率等优点。 8.什么是宽带交换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 带宽交换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技术。 带宽交换技术主要有: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IP 交换和标记交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