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课--山水画

第15课--山水画

第15课--山水画
第15课--山水画

第15课山水画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山水画一般表现规律,学习巧妙运用墨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

◆本课教学重点:

学习山水画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体验并表达浓淡、虚实的墨色变化和山水的空间感。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国画序列中的一课。

中国山水画从东晋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伟大画家,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继承。

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青绿山水之面貌;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是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透视规律,而使用散点透视法,或作长卷,或作立轴,能够很好表现山水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古画论中提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即按照以“大”观“小”方法表现景物的比例关系。山水画的境界是偏向远景,古代画家为此总结了三远画法“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中国山水画造型重视用笔和用墨方法。用笔讲求粗细、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用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历来用墨方法也很多,如积墨法、破墨法等。

本课《山水画》是为学习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山水画主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学习用笔墨表现树、石、山的基本方法。本册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并肩,为同学们初步地了解山水、花鸟这两大画科奠定基础。而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不仅一步步促使学生深入掌握国画绘画技巧, 而且也在探究中积累创新表现方法,获得对

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第34页展示的是明代画家沈周的作品《吴中山水图》。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长州相城人(今江苏吴县)。分析沈周作品近景、中景、远景的分解图及问题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研究近、中、远景的不同表现方法,从而总结近浓远淡、近疏远密、近实远虚的山水画一般表现方法。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画坛最富传奇色彩的画家,本册第一课就专题介绍了这位中国画坛的巨匠和一代宗师。书中出示的《柳桥独步》作品是齐白石于1928年所作。

为了让学生对表现山水的近景、远景的笔墨技法有直观的认识,本课第35页分别示范了山、树的多种表现方法,其中山的画法图例一中,呈现的是表现近景山石的勾皴擦技法,在山的画法图例二中,主要介绍了运用赭墨、花青及花青加曙红侧锋渲染来表现远山的方法。树的画法图例用浓墨勾画树干,分别用点染和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再施以淡彩。

第35页下方是学生的山水画作品,他们大胆地用山水画的技法画出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山水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在前面的课业中已经掌握了毛笔的中锋、侧锋用笔,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表现能力。本课学生初次接触山水画,对山水画基本知识和技法还比较陌生,如何更好地控制浓淡墨色去表现近、中、远景,这需要教师设置灵活新颖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外在诱因与内在兴趣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积累笔墨方法,帮助他们巧用笔墨,大胆进行创作。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近浓远淡、近干远湿的山水画一般表现规律。

技能:在生宣纸上画出一幅表现近、中、远景的山水小品。

⒉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接受式学习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抒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借助笔墨抒发自己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⒈教学重点:学习用山水画近、中、远景的方法表现山水的空间感。

⒉教学难点:表现墨色浓淡、干湿、虚实变化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设计一

设计二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张红

五、教学建议

(一)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在本课学习中,墨色的浓淡和毛笔的干湿是学生难于掌握的,要让学生了解近实远虚、近浓远淡,再分析墨色与水分多少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表现近山、远山的特点。可在学生正式画山水小品时,做一次尝试练习,总结经验后,争取第二次创作出出色的作品。对于个别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参考教材中的作品进行临摹或组合。

(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临摹之前要读画,“读”是研读、解读。要对所临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临本的笔墨特点,方法步骤,作品整体气韵等。先从局部如树木、山石等开始,再逐渐地临摹整幅作品,多读、多看、多问、多悟、多临摹、多画是学习中国山水画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是山水画学习最重要的内容。董其昌在总结中国画的学习步骤时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就是说学画,首先要学习前人的传统和方法,掌握形式,然后再向大自然学习,最后将两者综合起来表达自己,“初学于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灯”。这是古人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

六、相关资料

(一)资料库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中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是有独特含义的。在许多情况下,“山河”是祖国的同义词,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

山水画技法:

一般山石的画法要根据山石质地、形态、纹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古至今,中国山水画家逐渐形成和发展出各种皴法、笔墨线条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绘画方法中有“石分三面”之说,指的是要表现出山的凹凸和阴阳,使石块呈现出立体感。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为勾、皴、点、染等程序。“勾”是用中锋和侧锋勾出石块的轮廓,首先将其形状确定,勾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纹路用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使之体现出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侧锋“擦”,来突出其凹凸或质感。“点”是用浓墨或焦墨加山石的苔点。“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山石的暗面,待淡墨干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分为止。

山石皴法主要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带皴、牛毛皴等。

斧劈皴:用笔为侧锋,落笔时头重尾轻。

披麻皴:表现江南土质山丘,以披麻皴时以中锋为主,运用此法的人为五代

时期董源、巨然。

折带皴:元代倪云林所创,适宜画平坡山石。先以顺锋横向画出,接着转向侧锋,直落而下。

牛毛皴:为元代王蒙所创,以繁密的短笔层叠,适宜表现夏季山头的苍润茂密。牛毛皴源于披麻皴,亦中锋为主,渴笔淡墨,层层皴擦。

(二)参考书目

〔1〕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王禹翰、王华威.绘画常识一本通.沈阳:万卷出版社,2011.

(编者:王璐)

2011学年水墨画兴趣班教学计划.

2011秋季国画兴趣班教学计划 曾伟雄 一、教材分析: 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凝注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精神,它历史悠久,技法丰富,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国画教学是训练学生造型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发展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国画讲究笔墨意趣,注重发挥笔墨的表现功能,因此笔墨是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国画常与诗、书、印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热爱中华民族 传统的优秀绘画艺术,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掌握一些 简单的国画技法、技巧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和实践,了解国画的意境、技法等特征。 2、难点:领会国画的用笔和用墨方法。 四、学具准备: 生宣纸、毛笔两支以上(分软硬、大小、颜色、调色盒、盛水器等。 五、教学建议; 1、结合欣赏名作,介绍国画的基本知识。

2、每节新课内容,教师都要演示国画用笔和用墨的技法, 指导学生练习。 3、抓好水墨教学的常规训练。 六、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011.2.28 国画教学计划 "国画"是中国画的简称,是我国独具民族形式和风格的绘画,它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应该从小培养儿童对民族文化艺术产生兴趣和爱好,实践证明:从生理上来说,儿童的手臂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从脑对手腕的控制力也大大增强,基本适合握笔的要求;从心理角度来说:此年龄阶段儿童对外界的事物已有很大的好奇心,对自己所未接触过的东西,总想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的欲望,国画教学它那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并通过了了几笔就能构画出万能胶态千姿的画面。正好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并且,开展国画教学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当然很乐意他们的孩子从小多掌握一门特长。 今年暑假有幸在安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国画老师,在以前的儿童国画教学多多少少学习了不少东西,对于少儿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必须选择通俗易懂、简练易学的内容作为教材。 儿童国画教学: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教材教法,让儿童学习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国画表现技法,进行创造表现活动,应坚持一下五个原则: 1、审美性原则:在儿童国画教学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

八年级美术上册中国山水画教案人美版

第五课中国山水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2)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课、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境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 (2)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副简单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一点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了画家创作的灵感,我们可以用哪些绘画形式将大自然表现出来呢? 速写、国画、素描、水粉、水彩、油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山水画 二、讲新课 1、比较下面两幅画,在技法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追求光色变化,用明暗色彩真实表现景物。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用笔墨表现静物,更重要的是表达意境和情感,再现了静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钆谴躍墜腽连綁钛玮氲勁豎袭腻积缕嬰胀哒橱墾濾龚痪赵卤赜顛战凱蔹恒嬋餼审踌煙认攝襯须鲋斬珐詁雳攝尽荣饲柠樅币頏赛窝贝浏紙練岡衔蒞浍钛領。 2、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唐代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完美境界。 魏晋时期萌芽(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隋:独立成画科(隋,展子虔《游春图》——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明,唐寅《山路松声图》、北宋,巨然《层崖丛树图》、元,倪瓒《六君子图》) 3、名家作品赏析 4、山水画的技法 (一)山石画步骤 画石须先勾出形状——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前后、凸凹等结构和向光、背光的感觉——用干笔侧锋擦出粗糙质感——最后施以湿润的墨色,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 (二)树木画步骤 画树主要应表现出树枝向四面生长的自然形态,叫做“树分四枝”。画时先勾出树形——然后加小树杈,使树形丰满——画好形状后进行皴、擦、点、染——最后点叶,注意叶点的大小和疏密变化 三、练一练 画一画山石、树木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你还记得山石和树木的画法吗? 二、新课导入 山水画步骤 ①先勾勒出整幅画的构图,安排好建筑、树木、天地、山石的位置,用淡墨勾出基本形状 ②分别进行皴擦,表现质感和前后层次

国画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国画兴趣小组教学计划 X X 小 学 2018年3月

国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凝注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精神,它历史悠久,技法丰富,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国画教学是训练学生造型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发展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国画讲究笔墨意趣,注重发挥笔墨的表现功能,因此笔墨是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国画常与诗、书、印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热爱中华民族 传统的优秀绘画艺术,增强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掌握一些 简单的国画技法、技巧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和实践,了解国画的意境、技法等特征。 2、难点:领会国画的用笔和用墨方法。 四、学具准备: 生宣纸、毛笔两支以上(分软硬、大小)、颜色、调色盒、盛水器等。 五、教学建议;

1、结合欣赏名作,介绍国画的基本知识。 2、每节新课内容,教师都要演示国画用笔和用墨的技法, 指导学生练习。 3、抓好水墨教学的常规训练。 六、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国画"是中国画的简称,是我国独具民族形式和风格的绘画,它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应该从小培养儿童对民族文化艺术产生兴趣和爱好,实践证明:从生理上来说,儿童的手臂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从脑对手腕的控制力也大大增强,基本适合握笔的要求;从心理角度来说:此年龄阶段儿童对外界的事物已有很大的好奇心,对自己所未接触过的东西,总想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的欲望,国画教学它那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并通过了了几笔就能构画出万能胶态千姿的画面。正好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并且,开展国画教学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对于少儿国画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必须选择通俗易懂、简练易学的内容作为教材。 儿童国画教学: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教材教法,让儿童学习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国画表现技法,进行创造表现活动,应坚持一下五个原则: 1、审美性原则:在儿童国画教学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注意审美性。

儿童水墨画教案(奇课程)

第1课彩墨游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传统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通过体验尝试、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的特性,学生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了解,会使用水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体会到的物象。 教学难点: 学生大胆尝试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自然地用点线面组织画面,学生在笔墨造型能力方面能有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教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墨画材料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在美术课堂上认识一些新的小伙伴,看看你们桌上的小可爱,它们很特别吧?摸摸看,闻一闻,感受一下吧。(说说你的感受。)它们和我们平时用的工具材料有何不同? 二、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1.出示一幅图,猜猜看,老师用了桌上的哪些材料?怎么画出这幅画的? 2.按你猜的办法试一试,老师用了十秒,给你们一分钟吧,提出活动要求:分小组合作尝试笔墨游戏。集体协作完成,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商量,要求先由同学们大胆地在纸上用墨和水在宣纸上留下痕迹。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师记时,一分钟任务。

卫生习惯作要求,轻拿轻放,惜墨、惜纸、小心不要弄脏衣物。 展示作品,让学生们说说你是怎样完成的,评价引导,贴上“标签”干、湿、浓、淡、焦,分类。 宣纸,是笔墨的舞台,水是墨的灵魂,墨注入了水,就活了,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模样。 三、玩水墨,观察墨色变化体验运笔方法。 1.游戏,点点和线条。 孩子们领到自己小组的“任务卡”分成点点组和线条组,完成“模仿任务”和“创意任务”,分享经验,合作画点和线,组员互相学习,认真听各小组代表发言、经验分享。(画点线的要求,是墨色要有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提示孩子们用笔方法“立起来”、“倒着”(中锋、侧锋等),笔腹蘸淡墨,笔尖蘸浓墨,笔蘸淡墨,在笔毛根部加浓墨,你还有什么好点子? 四、师生创作,一起玩彩墨游戏。 教师示范,笔墨还可以这样玩,“浓破淡”、“淡破浓”、线在宣纸上的游走、嬉戏。 学生作业,点、线、彩结合,注重墨色变化。 第1课彩墨游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传统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对水墨画基本用笔、用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通过体验尝试、感受传统水墨画的韵味,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2 人美版

中国山水画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2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的把握了解不同种类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1.概念: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大、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2.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如: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如:春水芳洲溥儒)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如: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6,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了。(如:山色空蒙雨亦奇白雪石 ) 3.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图案中,就能找到起伏的山川纹、水波涟漪纹。这些纹样用毛飞动流畅,描线娴熟奔放,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装饰性,不能不说这是古代陶工对自然山川的体验,显示了保持者的高超技艺。目前传世的比较早的山水画,就算展子虔的《游春图》了,但是此画是否展子虔原作有争议。 二、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少儿书法教学计划

硬笔书法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3、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三、教学要求与措施: 1、加强课堂四十分钟硬笔教学,认真上课备课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加强作业检查批改力度。课堂中多渗入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确定“做字先做人”这一教学原则。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双姿、书写卫生习惯。 4、继续研究学校书法校本教材。 5、各年级的作业均要重视学生习字的质量,任课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抓好学生的习字质量。 6、有计划开展好师生习字活动,全面提高师生整体的书法水平: 7、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书法比赛,积累参赛成果,积极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每月评定一批书法之星、小小书法家。 9、开设书法园地,进行书法教学宣传。 10、多方面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四、具体教学计划 第一周:介绍工具及书法基础知识(执笔.坐姿.用笔) 第二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一) ——点(左点、右点、竖点等) +例字练习 第三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二)_____横(长横,短横,左尖横等) 、竖(垂露,悬针) +例字第四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三)_____ 撇(斜撇,长撇) 、捺(平捺,斜捺) +例字练习 第五周:楷书笔画的写法(四)_____ 折(横折.竖折)、提+例字练习第六周:楷书笔画的写法(五)_____ 钩(1)(竖钩,斜钩,卧钩) +例字练习第七周: 楷书笔画的写法 (六)____ 钩(2)(横钩,竖弯钩,横折钩) +例字练习第八周: 成果展示 第九周: 组合笔画练习, 单字临摹练习第十周: 组合笔画练习, 单字临摹练习 第十一周: 组合笔画练习, 单字临摹练习第十二周: 整体章法练习第十三周: 整体章法练习第十四周:创作练习第十六周:创作练习第十七周:成果展示 五、开展书法教学的注意点。

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儿童水墨画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水墨画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多么熟练,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教画水墨画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水墨画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成功。 教学目标: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让孩子体会“笔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它历史悠久,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水墨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促进手眼协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以体验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水墨肌理画 第二课时:趣味风景(一) 第三课时:趣味风景(二) 第四课时:趣味静物写生 第五课时:名人肖像 第六课时:命题创作 教学方法:水墨游戏法 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水墨肌理画 运用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 第二课时:趣味风景 认识毛笔“线条”,在明暗素描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石头的皴法和一些树的画法,使水墨风景更富有生机。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齐白石、李苦禅、崔子范等大师们的水墨范本。 第三课时:趣味风景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画。 第四课时:趣味静物写生 通过写生或想象,用面、用点线塑造静物,用水墨完成塑造静物。 教学准备:墨汁、毛笔、宣纸、调色盘、水桶、清水、国画颜料、花瓶或陶罐。 第五课时:名人肖像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用示范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第五课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位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 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 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 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 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 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一节课(40 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 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 想。 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山水画作品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 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七、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 导言: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 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 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 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 后点叶。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画

少儿国画教学计划

儿童中国画入门教学计划适应年龄:5到9岁儿童 教学内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厚,清新雅致,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中国画,是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此次中国画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主要定为小写意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穿插书法教学。选取身边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和花花草草,水果为主要内容,是因为一方面孩子对这些对象较为熟悉,感兴趣。二方面,这些是较为容易绘制的对象,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也可以完成。穿插书法教学是因为一方面让孩子感受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作用(这点很重要),在小写意画中,也需要孩子自己的提款来完整幅画的创作。二方面:从小学习书法,让孩子懂得汉字的间架结构,对以后钢笔字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 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合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主题性发展,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想象,成长。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找到学习中国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画打下坚定的基础。 课程安排:每周两个课时,学时暂定一年 教学具体计划:将全年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分别为前两个月的学习,中间三个月的学习,其后四个月的学习,和最后三个月的学习。 法课,大楷的练习仍然坚持下去,加入讲解一些字形结构特点,让孩子更好的了解汉字。第二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做到每个孩子对于国画的审美都有所提高,能独立临摹小画幅花卉,提升自己在学习国画方面的成就感,为继续学习增添动力。 其后四个月,也就是第三阶段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第一个月,延续上一阶段对于简单花卉的学习,温习学过的每种花卉,大量练习。从第二个月开始,逐渐开始加入一些笔墨技巧的讲述,比如皴擦点染的不同效果,墨的干湿浓淡等等,教学安排上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在单元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入手临摹名家名派作品,仍然采用示范跟画的方法,画稿的选择也应从简入难,选择一些简单的大师的作品进行讲解和示范,比如:齐白石的花鸟画、郑乃珖的小写意花鸟等。由于学习难度的逐渐加大,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孩子,以免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产生厌倦或倦怠感。也可举行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制作国画小扇面或是小贺卡,再提起孩子的绘画兴趣。这一阶段的学习,难度略大,所以安排此课程时间较长,旨在阶段课程结束时,孩子能够对国画在潜移默化中有更高一层次的认识,能够独立地临摹完成一些简单的花鸟画稿,并且能够结合写生,为之后的创作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每月一次的书法课程,继续讲解字形结构,并加入书法中的运笔技巧的内容,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来。 最后三个月,除了要不段巩固二三阶段的学习内容,继续临摹名家作品之外,教师应开始讲授一些构图,书画印及落款方面的知识。这一阶段应临摹、写生和创作并肩进行,逐一温习之前所学知识,此外,加入翎毛鸟兽的学习,花与鸟穿插学习,鸟,草虫,走兽,树石依次进行学习,都以小写意为主。之后逐渐变示范临摹为写生创作,根据之前临摹过的画稿,结合盆景或标本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构图的笔墨的变化,根据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巡回辅导。书法的学习,视情况,进入临帖阶段,主要还是以楷书为主,还可加入隶书的学习。这样,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就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完整的花鸟画创作(带题款),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在学习中国画和书法的过程中得到熏陶,想象力和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最关键是,孩子很好的利用了课余的时间,快乐的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篇二:国画教学计划 国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凝注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精神,它历史悠久,

第三课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及审美特征。 2.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法,体会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风貌。 3.激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临摹或写生,体验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每课的内容,准备必要的演示用具。 2.学生准备:购置必备的中国画工具和材料,根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教学过程】 第1节学会欣赏、认识材料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历来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书、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艺术家完成画的创作后,再作一首题画诗,这样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诗情

第15课--山水画

第15课山水画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山水画一般表现规律,学习巧妙运用墨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 ◆本课教学重点: 学习山水画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体验并表达浓淡、虚实的墨色变化和山水的空间感。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国画序列中的一课。 中国山水画从东晋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伟大画家,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继承。 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青绿山水之面貌;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是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透视规律,而使用散点透视法,或作长卷,或作立轴,能够很好表现山水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古画论中提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即按照以“大”观“小”方法表现景物的比例关系。山水画的境界是偏向远景,古代画家为此总结了三远画法“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中国山水画造型重视用笔和用墨方法。用笔讲求粗细、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用以表现物体的质感。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历来用墨方法也很多,如积墨法、破墨法等。 本课《山水画》是为学习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山水画主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学习用笔墨表现树、石、山的基本方法。本册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并肩,为同学们初步地了解山水、花鸟这两大画科奠定基础。而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不仅一步步促使学生深入掌握国画绘画技巧, 而且也在探究中积累创新表现方法,获得对

2018秋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1 人美版

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2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中国山水画 一、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张大千青绿山水画》《张大千浅绛山水》《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教师小结: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欣赏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播放古曲平沙落雁)。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2.讨论法(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

国画班教学计划教学提纲

国画特长班计划 陈梅郭思辰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国画特长班的授课任务,虽然我在努力学习绘画国画,也慢慢地进入了角色,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坚持用心学习,讲究方法做好这学期本班国画教学工作,因此我做了如下计划: 一、通俗讲法 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必须选择通俗易懂、简练易学的内容作为教材。学生虽然很小,但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有了自己的所喜所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对学生教学就必须用这些通俗的、常见的、学生所能理解的、但又简单易学的东西作为教材,而不能用成人的那套山水、花鸟、人物等技法进行强化教学。根据这一点,我就从名家画苑、儿童绘画等中筛选和裁剪出一些适合学生特点、而又被学生所喜欢的画卷作为教材,然后对所选教材从步骤、运用方法及墨色配置三方面进行解剖,自己再反复多练,在能熟练绘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抓好常规训练 必须抓好进行水墨教学的常规训练。首先,用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介绍这些工具及其用途;其次,讲述示范使用多种工具的正确方法和姿势;最后,采用游戏的形式,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怎样收摆工具、怎样协助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及

课后收拾工作。 三、激发学生绘画情趣 必须培养并提高学生学国画的兴趣。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还必须采取先易后难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感到国画画容易,画国画好玩,才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然后再逐步深入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对画国画的认识。 四、办画展,鼓励学生上进 布置小小画展,进行讲评工作。布置小画展,能让每位孩子都有自己满意的作品。然后对每幅作品进行讲评,讲评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较透彻的讲解和评论。通过讲评,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画才是美的、怎样画的画最漂亮。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一、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一 1. 教学课题:理解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理论,掌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法。质量要求:方法正确, 真切体现原作的笔墨造型精神。 数量要求:2幅作业,四尺三开以上。 评分标准:能正确地把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方法,比较准确地体现范作的笔墨造型艺术精神。 2. 教学课题:如何在写生中正确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方法。质量要求:造型生动,构图完整,具有一定的 笔墨表现力。数量要求:2幅作业,均为四尺整张。评分标准:能发挥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性,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教学课题:较好把握写意人物画语言的艺术精神,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技法。 质量要求:笔墨表现较为生动、整体效果好。 数量要求:2 幅,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能较为生动地表现客观对象,笔墨表现效果较好,体现出对传统理论和技法的正确认识。 4.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质量要求:造型生动、画面完整,有一定的表现 力和创作性。 数量要求:写生1幅/ 4学时,创作1幅/12学时,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人物造型生动,画面完整,笔墨具有表现性和一定的创作性,能体现对课程要求的深入认识和切实把握。 二、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二 1.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的基本方法、临摹传统经典作品质量要求:充分体现原画的特征风貌 数量要求:四尺对开或全张1—2幅评分标准:根据对传统方法内涵的理解,临摹制作完整程度和对技法的把握综合评分。 2.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全身像写生 质量要求:线条随意而到位,笔墨处理恰当。 数量要求:四尺整一幅 评分标准:按照写生作业的整体效果,包括造型的准确到位、笔墨处理的熟练程度,及学习态度综合评分。 3. 教学课题: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写意人物的创作练习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创作构思,画面完整。 数量要求:四尺X 2或四尺1—2幅 评分标准:根据创作的画面效果综合评分。 4.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创作练习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形象生动,笔墨协调。 数量要求:四尺两幅或六尺一幅。 评分标准:根据写意人物画创作作品的构思、构图及人物形象的表现,同时参照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进展快慢综合评分。 三、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三 1. 教学课题:传统写意人物画作品的临习质量要求:形神兼备,墨色俱佳。数量要求:四尺三开以上,两 幅。评分标准:按照教学要求及作业的质量评分。 2.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全身像写生质量要求:形准、神和、笔纯、墨活。数量要求:四尺宣两幅。评分标 准:造型生动,笔墨技法有一定的表现力。 3. 教学课题:写生、创作练习质量要求:造型和笔墨俱生动自然。数量要求:写生三幅,创作一幅(四尺

2018秋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 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2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 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 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 术的热情。b5E2RGbCAP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的把握了解不同种类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1. 概念: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 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 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大、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 水等。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p1EanqFDPw 2. 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 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如: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DXDiTa9E3d 2, 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如:春水芳洲溥儒) 3, 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 (如:富春山居图黄公望)RTCrpUDGiT 4, 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 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

儿童趣味水墨画的教学研究_0

儿童趣味水墨画的教学研究 儿童趣味水墨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要通过绘画去挖掘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让儿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完善的人格特征。本文从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及对儿童进行积极的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儿童趣味水墨画的教学措施。 标签:趣味水墨画教学因材施教 一、儿童趣味水墨画概述 儿童趣味水墨画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并以此为前提和基础,融合国画中的水、墨以及色彩,进而产生美妙的绘画效果。儿童趣味性水墨画教学的重点就是启发儿童用简练与夸张的手法进行绘画,让学生画一些比较常见事物,例如动物、花卉以及人物等。用水墨画的基本笔法融入到儿童稚嫩的画笔下,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事实上,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比较小,不必苛求其全部模仿到位,意到就行。儿童的天性率直纯真,创造力比较强,这样产生的审美价值更为难能可贵。在制定趣味性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重点在“趣味”二字上下功夫,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让水墨画的创造处在快乐的氛围中。在教学开始之前,要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因为水墨画属于视觉方面的艺术,单纯的灌输教学的成效不明显,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儿童的注意,让他们爱上水墨画学习。 二、儿童趣味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主要是事物本质和内外在有机联系的反映,属于一种能够物化的思维活动,属于有创建的思维。这不是单一化的思维形式,主要建立在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进行独创的活动,能够产生新的成果,处在创造活动的核心位置。也就是说,那些能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都能够被称作是创造性思维。在水墨画教学中教会儿童运用这种独到的见解与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意外的效果。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趣味性水墨画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在水墨画教学中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为儿童打造适合年龄特点的特殊美术课堂,在小学校园内形成一种艺术文化氛围。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建立相应的课余水墨画绘画小组,让喜欢水墨画的儿童加入进来,并有美术老师给予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素养。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其表现的欲望,在练习掌握基本的技法上进行大胆的水墨实验,这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与艺术修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儿童情感体验以及情感认知的过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增加趣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