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莓生理性病害

草莓生理性病害

草莓生理性病害
草莓生理性病害

草莓生理性病害、药害、肥害

一、草莓生理性病害

1、土壤盐渍化障碍

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实行不同作物间的合理轮作,特别是水地旱地作物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作还可以调节地力,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问题是改良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板结和生理性病害加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尽量不用使土壤盐类浓度升高的化肥。氮肥过量的地块增施钾肥,以求改变土壤通透气状况和盐性环境。连作地块,可以考虑使用根倍好,增加土壤吸收活力,活化土壤。

2、低温障碍

防治方法:1、选择耐寒、抗低温品种;2、根据生育期确定低温保苗措施:霜冻来临之前,尽早覆膜保持地温,定植后提倡全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保持棚室温度,进行膜下渗浇,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有利于保温排湿;3、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设施,既可保温降湿,还有效的降低发病机会。做到合理均衡的施肥浇水,是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必然趋势;4、促成草莓采用蜜蜂辅助授粉,提高授粉机会;5、喷施抗寒剂。可选用稼倍好,可以促进作物

花器的形成,促进传粉受精,保花保果,减少畸形果,促进幼果发育与膨大;提高抗病和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

3、缺氮

缺氮症状: 新叶淡绿色,老叶叶缘变红,叶柄脆硬直立,匍匐茎红色,数量少,植株生育不良,严重时新叶黄色,老叶红色。

防治方法:1、施足底肥,以满足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生长特点。2、及时补充一些速效肥,可选用真倍好600倍叶面喷施,结合高氮水溶肥冲施。

4、氮(中毒)过剩

防治方法:1、测土施肥。针对种植作物,针对所种地块,做好肥力测定,尤其是正确估计前茬残留肥力,防止氮肥的过量。一般草莓不需要太多的氮肥,应适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多施有机肥,严格掌握化肥的施入量。秸秆还田,加强土壤的通透性,避免硝态氮的产生及中

毒现象;2、加强灌水,减轻因氮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3、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抑制氮的吸收,促进康复,减轻肥害对植株的影响。

5、缺钙

草莓缺钙典型症状是出现叶焦病,表现为老叶皱缩,出现皱纹,叶片顶端变成黑色,不能充分展开,顶端干枯部位有淡绿色或黄色界限,叶片褪绿,果梗、根尖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增加腐殖质含量高的松软性肥料,加强土壤的透气性,改变根系的吸收环境。调节土壤的PH值至中性,酸性土壤应及时补充石灰质肥料。尽量避免连年多茬植株同一种作物。应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和含有氮肥的复合冲施肥。适当保持土壤含水量;

2、适当疏花疏果,防止果实不必要的钙素竞争;

3、适当喷施叶面肥,可用艾喜镁多钙或艾喜钙硼液600-800倍喷施。

6、缺钾

缺钾症状:最初老叶叶缘红紫色,有斑驳缺绿症状,叶缘叶尖常常坏死,有时叶片卷曲皱缩。匍匐茎发生少、且短而弱。果实数量少、色淡、果肉绵软、品质差。

防治方法:1、缺钾时也会影响铁的移动、吸收,因此补充钾肥的同时应适当补铁,二者同时进行;2、可适当喷施艾喜900(聚合磷钾液)。

7、缺镁

缺镁症状:最初上部叶片边缘黄化和变褐枯焦,进而叶脉间褪绿并出现暗褐色的斑点,部分斑点发展为坏死斑。枯焦加重时,茎部叶片呈现淡绿色并肿起,枯焦现象随着叶龄的增长和缺镁的加重而发展。一般在沙质地栽培草莓或氮肥、钾肥施用过多时易出现缺镁症。

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肥,配方施肥非常重要;2、及时调试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避免低温。3、补镁的同时应该加补钾肥、锌肥。多施含镁、含钾的厩肥。叶片可喷施艾喜流体镁500倍液。

8、缺硼

缺硼症状:早期缺硼,幼龄叶片出现皱缩和叶焦,叶片边缘呈黄色,生长点受伤害。随着缺硼的加重,老叶的叶脉会失绿或叶片向上卷曲。缺硼植株的花小,授粉和结实率低,果实畸形或呈瘤状、果小种子多、果品质量差。缺硼土壤及土壤干旱时易发生缺硼症。

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多施厩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合理灌溉;2、及时补充硼肥,叶面喷施艾喜流体硼1500倍液。

9、缺铁

缺铁症状:最初幼叶黄化、失绿、进而变白,发白的叶片上出现褐色污斑。根系生长弱,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小叶变白、叶缘坏死,或小叶黄化,仅叶脉绿色,叶缘和叶脉间变褐坏死。

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料,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湿润;2、发现缺铁,及时用国光氨基酸铁1000倍液。

二、草莓药害

1、激素药害

防治方法:1、科学用药,预防为主,采用配方用药,处方化防治,争取主动性预防,降低病害的发生率;2、掌握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用药时机,单一用药,目标准确,切忌随意增加或减少药剂种类或浓度;3、保花、保果药剂可用国光优丰1500倍液,优丰能促进作物花器的形成,促进传粉受精,保花保果,减少畸形果,促进幼果发育与膨大。幼果期喷药加优丰,还能减少药剂对幼果的伤害,促进果面光洁,提高商品性,增加效益

2、施药药害

防治方法:1、使用质量较好的压力大、喷雾雾滴小的喷雾器;2、受药害的秧苗如果没有伤到生长点,可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快速生长。小范围的秧苗可尝试选用生长调节剂碧护5000倍或碧欧1000倍进行调节、减缓药害;3、在生产中,应将杀菌剂和除草剂分成两个喷雾器进行操作,或将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冲洗干净,避免交叉药害的发生;4、在草莓上应慎用三环锡类杀虫剂。

三、草莓肥害

防治方法:1、棚室栽培的草莓,定植后一定注意棚室的通风透气。同时,底肥一定要腐熟、深施,不要露出地表,以免产生的氨气对叶片熏蒸产生肥害;2、配制育苗营养土时,应严格准确控制化肥的用量,或尽量不用化肥做营养土的肥源,并加足量腐熟好的有机肥;3、严格按规定喷施叶面肥,准确掌握剂量,做到合理施肥,配方施肥;4、夏季或高温季节追施化肥时,应尽量沟施、覆土,避开中午时间施肥。傍晚追肥及时浇水通风。有条件的棚室提倡滴灌施肥浇水技术,可有效避免高温烧叶和肥水不均状况。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 1.1草莓白粉病 1.1.1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果梗、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状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染此病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1.1.2 发病规律白粉病以病菌残体在地上或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草莓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目光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菌残留、种苗携带病菌和其他传播途径而引发危害。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1.1.3 防治方法采用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喷20%乙嘧酚悬浮剂800倍液、4%多麦可1000倍液、50%醚菌酯3000倍液。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露地栽培开花前、匍匐茎发生期、定植后,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1.2 草莓灰霉病 1.2.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片及叶柄均可感染。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明显的油渍状,最后全果变软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花、叶、茎受害后,患处呈褐色至深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湿度高时,病部亦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 1.2.2 发病规律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18-20℃、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传播。气温20℃左右、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畦上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持续多湿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大发生。

教你区分作物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生理性病害

一、各类病害的主要特征 (一)真菌性病害: 1、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病斑。 2、病斑上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无臭味。 (二)细菌性病害: 1、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而且病斑处很薄易破裂或串孔。 2、根茎叶易腐烂、有臭味。 3、果实上有疮痂,在果实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尖端维管束易变褐色。 (三)病毒性病害: 病症主要表现在嫩叶上,种类虽少,但危害大,易得难治。 1、花叶病毒,叶片皱缩,黄绿相间,金黄易凹,深绿易凸,无病叶平展,叶眉扇形。 2、厥叶型,叶片细长,叶脉上冲,呈线状。 3、卷叶型,叶片扭曲,向水弯曲。 4、条斑型,在西红柿要成熟果实上,出现青白色,渐变铁锈色,不易着色,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辣椒果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部位出现短的褐色条纹。 (四)生理性病害: 属非生物病害,不具传染性。一般上午低于20℃,开花结果作物不能正常开花授粉,易出空洞果、畸形果,及落花落果。下午3时至半夜温度低于16℃,养

份不易转化积累在叶生上和花芽上,造成叶片黑厚而小浓绿、易化瓜落果,形成花打顶、瓜打顶、自封顶。下半夜温度低于10℃,易低温受阻,叶易老化、干枯。 茄果蔬菜缺素症:作物龙头弯曲,自封顶很容易是缺硼。开花不结实也是缺硼。龙头下新出来的新叶干尖,干边是缺钙。龙头下新叶是黄叶为缺硫。龙头下新叶是白叶缺铁。 下部叶片叶全变黄这是缺镁。下部叶脉绿,叶下垂、叶肉有黄斑这是缺锰。下部叶肉变黄,叶脉是绿色这是缺锌。下部叶全绿,黄边是缺钾。 二、如何区别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二)传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

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班级:绿食091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2) 前言 (3) 1 黄瓜幼苗异常 (4) 1.1黄瓜苗“戴帽” (4) 1.1.1 黄瓜苗“戴帽”的症状及病因 (4) 1.1.2 防治措施: (4) 1.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4) 1.2.1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的症状及病因 (4) 1.2.2 防治措施: (4) 2黄瓜茎叶异常 (5) 2.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5) 2.1.1 萎蔫症状及病因 (5) 2.1.2 防治措施 (5) 2.2 黄瓜叶片的边枯 (5) 2.2.1黄瓜叶片边枯的症状及病因 (5) 2.2.2 防治措施: (5) 3 黄瓜花果异常 (6) 3.1 黄瓜花打顶 (6) 3.1.1黄瓜花打顶的症状及病因 (6) 3.1.2 防治措施 (6) 3.2 苦味瓜 (6) 3.2.1苦味瓜的症状及病因 (6) 3.2.2 防治措施 (6) 4 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 (7) 4. 1 高温障碍 (7) 4.1.1高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1.2 防治措施 (7) 4. 2 低温障碍 (7) 4.2.1低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2.2 防治措施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对黄瓜幼苗子叶及成苗期茎叶、花、果的常见生理病害的病症、病因及相应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因温度异常引起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以及不当的水肥管理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生,及时识别并及时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非常必要。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黄瓜;防治措施;病因

蔬菜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与联系

菜农常常把生理病害误认为是侵染性病害而喷药防治,没有效果,又换另一种药剂或加大药量或缩短喷药期,不但无效,往往造成药害,损失更大。因此,准确区分和鉴别这两类病害,在生产实践中十分必要。 1. 区别 侵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这类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等。这类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2. 联系 侵染性病害与生理性病害虽然划分清楚了,但实际在田间两者还是有很大相关性的。生理性病害降低了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犹如为病原菌侵染打开了门户。 以黄瓜为例,冬季霜霉病大多发生在植株长势弱,叶片薄而黄的部分。由于操作不当、浇水过大、追肥过多等原因造成的根系受伤,则极易导致根系受到病原菌侵染,造成植物死棵,这些情况发生较为普遍。这样就是说生理性病害也是引起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正确判断生理性病害,培育健壮的植株,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对控制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意义重大。同时,侵染性病害也对生理性病害有影响,病害发生后植株的生理能力下降,有机营养合成减缓,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应正确判断病害,对症施治。

黄瓜病害

黄瓜病害 黄瓜苗期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以及由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在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可引起大量死苗。 黄瓜成株期病害: 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灰霉病 黄瓜猝倒病 发生时期: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 症状:苗期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侵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病原:瓜果腐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辣椒疫霉 黄瓜立枯病 发病时期: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多发生于育苗中后期。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威海严重。病菌生长适温17—28度。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逞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安和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 加强苗床管理: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 2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 3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 4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 床土消毒:1福尔马林:播种前2-3周。床土耙松,1.5毫米/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两星期后才可播种。 药剂防治: 若苗床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草莓生理性病害

草莓生理性病害、药害、肥害 一、草莓生理性病害 1、土壤盐渍化障碍 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实行不同作物间的合理轮作,特别是水地旱地作物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作还可以调节地力,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问题是改良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板结和生理性病害加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尽量不用使土壤盐类浓度升高的化肥。氮肥过量的地块增施钾肥,以求改变土壤通透气状况和盐性环境。连作地块,可以考虑使用根倍好,增加土壤吸收活力,活化土壤。 2、低温障碍 防治方法:1、选择耐寒、抗低温品种;2、根据生育期确定低温保苗措施:霜冻来临之前,尽早覆膜保持地温,定植后提倡全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保持棚室温度,进行膜下渗浇,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有利于保温排湿;3、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设施,既可保温降湿,还有效的降低发病机会。做到合理均衡的施肥浇水,是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必然趋势;4、促成草莓采用蜜蜂辅助授粉,提高授粉机会;5、喷施抗寒剂。可选用稼倍好,可以促进作物

花器的形成,促进传粉受精,保花保果,减少畸形果,促进幼果发育与膨大;提高抗病和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 3、缺氮 缺氮症状: 新叶淡绿色,老叶叶缘变红,叶柄脆硬直立,匍匐茎红色,数量少,植株生育不良,严重时新叶黄色,老叶红色。 防治方法:1、施足底肥,以满足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生长特点。2、及时补充一些速效肥,可选用真倍好600倍叶面喷施,结合高氮水溶肥冲施。 4、氮(中毒)过剩 防治方法:1、测土施肥。针对种植作物,针对所种地块,做好肥力测定,尤其是正确估计前茬残留肥力,防止氮肥的过量。一般草莓不需要太多的氮肥,应适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多施有机肥,严格掌握化肥的施入量。秸秆还田,加强土壤的通透性,避免硝态氮的产生及中

草莓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莓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草莓蛴螬的防治 蛴螬即金龟子科幼虫的总称,常由腐殖土和圈肥带入,蛴螬喜欢聚集在有机质多而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活动为害,常咬食草莓的幼根或咬断新茎,造成死苗。发生为害期在草莓成活后的一个月内。防治要点为:草莓种植前,用水胺硫磷或辛硫磷等农药处理有机肥。草莓幼苗成活后注意观察有无萎焉的植株,如有,可在根部刨出幼虫处死。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20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300克,兑水 500--750灌根或浇灌。 二、草莓红蜘蛛的防治 草莓红蜘蛛一年可以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为害,重者可以毁园。防治上避免草莓育苗期间干旱,注意及时浇水。红蜘蛛多在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故随时摘除老叶和枯黄叶,可有效地减少虫源传播。农药防治可用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的混合液防治效果较好。 三、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大棚栽培草莓,由于温、湿度适合发病要求,所以病害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防治上要注意及时摘除贴地老叶,避免过多施用氮素,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换气,适当加大株行距,

摘除病叶病果,喷药要仔细。可用农药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晴菌唑、醚菌酯、福星、翠贝、硫悬浮剂等。 四、草莓蛞蝓的防治 蛞蝓为陆生软土动物,由于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都较大,容易发生蛞蝓为害。蛞蝓咬食草莓后,常造成孔洞,其分泌的银白色粘液也影响外观品质。防治上,该虫多在5厘米以上的土壤中潜伏,见到虫体或发现为害症状可进行人工捕捉;化学防治除了专用的杀虫剂外,也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或20%速灭杀丁8000倍液防治。 五、草莓白粉虱的防治 白粉虱是温室大棚作物的主要害虫。其繁殖快,世代多,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若虫集中在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焉,严重时植株死亡。为害时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光合作用。防治上可用25%扑虱灵25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布防治。也可每亩温室放32--34块黄板诱杀消灭成虫。 2014年10月22日

蔬菜苗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蔬菜苗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蔬菜育苗过程中生理性病害常有发生,生理性病害无论在表现还是在防治上都和侵染性病害都有一定区别,那么蔬菜育苗常见生理性病害有哪些?该怎么防治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烧根 因为氮肥施用过多,而且床土干旱,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对幼苗根系造成伤害,一般表现为根尖发黄,须根少而断,不会发生新根,但是布兰跟,地上部位叶片小,叶片发皱,叶色暗绿,边缘焦黄,严重时会造成秧苗成片死亡。 防治措施:蔬菜苗期施用化肥不能过多且要施用均匀,尽量使用腐熟有机肥,当发生烧根现象时,可以适当的多浇水,以降低床土中肥料浓度,或者换土移栽,这样能极好的肥料烧根现象。

2、沤根 沤根是因为苗床土壤水分过于饱和而造成的,土壤湿度较大时,缺乏空气,而且长期处于低温和光照不足环境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根系腐烂、幼苗极易被轻易拔起,地上部位也会停止发育,也是灰绿,会逐渐变黄,甚至会造成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加温等方法等通过床温,控制苗床浇水量,在浇水时,应该根据床土干湿情况合理浇灌温水,不宜大水浇灌。如果发生沤根时,应该暂停浇水,及时通风排湿,增加蒸发量,或者松土透气。

3、冷害 当幼苗长期处于0度以上低温或者温度在0度以下时对幼苗正常的伤害,表现为秧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暗绿或发黄,叶片卷曲萎焉,甚至全株似被开水烫过状死亡。 防治措施:如果因为低温伤害不严重,可以在减少直射光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喷水,逐渐的提高气温,还可以使秧苗恢复生长。

4、高温烧苗 这种现象在塑料薄膜小拱棚中发生较多,随着日光照射变化温度变化剧烈,晴天中午在不放风的情况稳定可升到50度以上,这样会到高温烧苗,轻者失水萎焉,重者叶片哟明显的褐色灼伤斑,甚至很快整株猝倒,不能恢复而死亡。 防治措施:在早春育苗时,不仅要注意防寒,同时也要防止高温危害,尤其是果菜秧苗,即使苗未烤死或烤伤,只要温度高于35℃较长时间,花芽的发育就会受到伤害,对植株正常发育及产量均有明显影响。

引起蔬菜生理病害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引起蔬菜生理病害的原因 及解决办法

温室栽培中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土壤缺素引起。实际情况是:温室栽培的施肥量,不论是有机肥,还是氮、磷、钾、微肥等速效化肥,其使用量都远远多于大田的施肥量,一般是大田施肥量的3-8倍;而设施栽培的浇水量,反而仅有大田降雨浇水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大田栽培在施肥量少、浇水量大,肥料流失重的情况下,并没发生、或很少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难道施肥量多、浇水量少、肥料流失轻的设施栽培的土壤,反而缺少肥料元素吗?恰恰相反,通过土壤化验得知,绝大多数设施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都明显偏多。那么为什么设施作物还会频繁发生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呢?其主要原因是由营养、温度、湿度、土壤、空气的成分和栽培措施不当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1、营养不足微量元素缺乏蔬菜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元素,最主要的是氮、磷、钾、钙和镁等,微量元素有铁、铜、锰、锌和硼等,蔬菜由于营养不足而发生的各种缺素症是常见的。如土壤中氮、磷、钾肥不足,蔬菜出现的心叶发黄、植株矮小、组织坏死等症状,一般从栽培管理上加以解决即可。微量元素镁、铁、锰、锌、硼和钙不足,可引起缺素症。例如,当土壤性状不良时,土壤中“可吸态铁”太少,或根系衰弱,吸收铁的机能下降,使叶绿素合成受阻或停顿,因而叶片白化,植株生长不良,生长缓慢,新叶失绿,叫做缺铁白化病。大白菜烧心病,是缺钙诱发的;芹菜和花菜等裂茎或组织坏死,是典型缺硼症状。以上说明不同植株缺乏同一元素时具有相同相似的病变特点,但不同植物对同一元素缺乏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有些植物

缺乏某引起蔬菜生理病害的原因些元素时还有另外一些特殊的症状。 缺素症有时是由于土壤该相应元素含量不足所致。有时则并非土壤中绝对含量不足,而是可溶性部分或可吸收态部分太少,而后者又受土壤理化和微生物因子所控制,土壤中某些元素或有害生物含量过多,也能引起病害,如果微量元素的量超过一定限度,特别是硼、锰、铜等微量元素对植物是中毒的。如土壤中硼的含量过多时,对植物经常发生强烈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种子的萌发或引起幼苗死亡,叶片变黄、焦枯,植株矮化等。 2、气候条件 (1)温度温度影响植物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它的最低、最适宜和最高的温度,超出了它们的适宜范围,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高温有时会使植株矮化和提早成熟。在自然条件下,温度和光照超过或低于作物生长所需的正常范围,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如番茄、辣椒、茄子日灼病,是由强光直射,使果实表皮细胞灼伤所致,在天气暴热而土壤干旱时较为常见,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还可诱发多种蔬菜病毒病的发生,低温和寒潮可造成霜害和冻害。在低温的影响下,叶片由于叶绿素的破坏而发黄或形成花青素而发红。连阴天气,光照不足,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蔬菜处于饥饿状态,叶片发黄,茎秆细弱易倒伏,果实和种子发育不良。 (2)湿度土壤湿度过低,水分失调,蔬菜在干旱的条件下,常使叶片发黄,叶尖、叶缘枯焦,早期落叶、落花、落果,籽粒不实,以至萎蔫死亡。水分过多会引起沤根。如前期水分充足,后期干旱

蔬菜病害200问

蔬菜病害200问 蔬菜病害200问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蔬菜病害是指蔬菜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的过程中,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或病原微生物、线虫等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蔬菜局部或全部损伤,从而使蔬菜的经济价值受到影响,即称为蔬菜病害。 2、蔬菜发生了病害都有那些症状 蔬菜病害的症状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构成的。病状是蔬菜本身外部直接可以见到的异常状态,而病症是蔬菜病部表面形成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病原物。 病状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1)变色蔬菜患病后局部或全部发生颜色变化。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或破坏使其病部褪绿或黄化,(2)坏死(穿孔)蔬菜患病后细胞和组织遭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坏死病斑。病斑可发生在蔬菜的各根、茎、叶、果等各个部位,形状、大小、颜色不同。(3)腐烂蔬菜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腐烂和坏死有时很难区别,一般说来,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

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腐烂可分为干腐、湿敷、软腐。蔬菜的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根据腐烂的部位,可分为根腐、基辅、茎腐、花腐、果腐。(4)萎蔫蔬菜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萎蔫有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之分。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供水不足所出现的萎蔫现象,如黄萎、枯萎、青枯等。这种枯萎大多艘不能恢复。(5)畸形由于蔬菜病变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长而造成的 异常形态。蔬菜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可出现植株矮小、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等。蔬菜病变组织或细胞受刺激,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形成肿瘤、丛枝、根瘤等。 病症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1)霉状物并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的霉层,其颜色、结构各有不同,如霜霉、灰霉、黑霉等、青霉、绿霉等。(2)粉状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分别是白粉病和黑粉病的症状。(3)锈状物病部表面形成小疱状突起,颇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粉状物,分别是白粉病和各种锈病的症状。(4)粒状物病部产生大小、形状、颜色差异很大的粒状物,有如针尖大的黑色或褐色小颗粒,不易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子囊或分生孢子囊,有的是较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

草莓枯萎病 图片:草莓1.jpg

图片:草莓.jpg 简介 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

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

6qf蔬菜常见生理性病害

蔬菜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植物生理性病害具有突发性、普遍性、散发性、无病征的特点,可由各种因素引起。 一、脐腐病 主要表现在果实顶端下陷,变黑,逐渐扩大,病菌侵入后果实即腐烂。此病是由水分供应失调、缺钙、缺硼等原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产生这种生理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土壤干旱,植株果实部位缺钙。因为钙在植物体内是不容易移动的,土壤干旱时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钙,或因土壤中氮含量多,营养生长旺盛,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高温干旱时此病发生多。栽培上应注意土壤不宜干旱,氮肥不宜过多,应多施有机肥,同时注意补充土壤中钙的不足。 二、畸形果 主要发生在第一果穗,也有少数发生在第二穗个别果实的。主要形成各种畸形怪状的多心皮果实。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所谓畸形果是指番茄在低温,光照不足,肥水管理不善,植物生长刺激素使用不当时,致根冠比失调。花器和果买不能充分发育,出现尖顶、畸形;或养分过多集中输送到正在分化的花芽中,致花芽细咆分裂过旺,心皮数日增多,从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育苗期温度低,氮肥用量过多,土壤湿度大,营养生长过旺,因而使子房发育不正常。因此,育苗期白天温度应保持

20℃,夜间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少施氮肥,不要过量灌溉,就可以克服畸形果的发生。 三、筋腐果 即果肉组织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暗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条果。 黑筋条果多发生在光照弱,营养生长过盛,密植过度,氮肥施用过多,果实发育中代谢不正常。白筋条果则由于缺钾,吸收氨态氮过多所造成的。实际中应注意大棚和温室的土壤排水,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白天应通风良好,不过多施氮肥,要合理密植,适量施用钾和硼,最好用硝态氮肥,用量不宜过多。 四、果实着色不良 番茄果实成熟时不呈红色呈黄褐色,为果实着色不良。 原因是光照弱,温度低,氮肥施用过多,果实的叶绿素分解酶活性低。克服办法是不宜过度密植,少施氮肥,以防营养生长过旺,同时温度不宜太低。 五、网纹果 从番茄果实表面可以盾到果肉呈现网纹状,这种网纹果,果实成熟迟缓。果实近成熟期显症状。籽下维管束变黄呈网状,透过果皮可见到清晰的维管束,有的进入成熟期,脐部或果实肩部呈网状。病果采收后会很快软化,严重的果内呈水渍状,切开后有部分胶状物流出,即使果皮变红了,大部分胎座胶囊物也残留绿色,这种果实风味变差,保存时间短,商品性变劣。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水,育苗时已成小老苗,果实膨大期缺水,有的在果实膨大初期果皮就下凹,果皮变薄且显网纹,一旦造成很难恢复。根系不能很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马铃薯生理性病害预防措施 一、块茎黑心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发病原因多由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 3.预防措施 3.1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 3.2室温必须保持在1?3 C之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以下,并保持空气流通。 3.3 贮存期间,不同品种分别贮存,不要与种子、化肥等混施,也不要放到烟、气较大的地方,这样马铃薯就不会霉变、发芽。 二、块茎空心 1.症状 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外部无任何症状。一般 大块茎易出现空心现象。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扁口形,有时几个空洞连接起来。洞壁呈白色或棕褐色。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内部组织张力增大而引起开裂,其中有些物质被转移或被其他部位所吸收。 2.发病原因块茎膨大速度过快造成空心。

3.预防措施 3.1在块茎膨大期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要合理密植,增施钾肥,注意培土。 3.2马铃薯需肥量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占50%~60%,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有机肥每亩需要 1 吨以上,结合秋整地施入,化肥选择氮磷钾含量都为15%的 含硫复合肥,每亩50公斤,播种前开沟或穴施施入,注意种肥分开,防止烧伤种薯。追肥要早,一般分2 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进行追肥,可用稀薄的人粪尿浇施,以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所需的氮肥,为中后期的生长打好基础,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 公斤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以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肥,以满足结薯需要。施肥上应注意适氮增钾,防止光长秧不结薯。如施氮过多表现徒长,用0.02%硫酸镁溶液喷施,可抑制徒长,一般可亩施复合肥10 公斤。 3.3整个生育期力争做到中耕2~3 次,齐苗时进行第1 次 深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发苗;团棵期进行第2次中耕和浅培土,以利多结薯;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培土,累积培土厚度为10~20 厘米,培土能加厚结薯层次,有效提高产量, 同时避免薯块外露变青色,降低品质。 三、淀粉溢出与裂口 1.症状

草莓虫害图片

1、蚜虫 桃蚜为害叶片桃蚜为害果柄

根蚜地上部为害状聚集在根茎处的草莓根蚜聚集在草莓根部的草莓根蚜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草莓根蚜扩大蔓延;土壤处理,可用连云港辛硫磷乳油每亩0.3千克,拌细土25千克,撒于地面后浅锄覆盖;防治蚂蚁可减轻草莓根蚜在地下的为害程度; 2、药剂防治,在叶、花蕾等地上部为害时喷海利尔金点子或万里红4000倍液、西大华特纯红蝎子3000—4000倍液、北京吡蚜酮2500倍液进行防治。 2、蝼蛄 华北蝼蛄成虫东方蝼蛄成虫防治方法:1、灯光诱杀。蝼蛄为害期,在田边或村屯利用电灯、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

间虫口密度;2、人工捕杀。结合田间操作,发现有新拱起的隧道时,可人工挖洞捕杀;3、药剂防治。在蝼蛄为害严重的田块,每亩用根线灵颗粒剂1-1.5公斤与15-30公斤细土混匀后,撒于地面并耙耕,或于栽前沟施毒土。苗床受害重时,可用连云港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洞杀灭害虫。 3、蛴螬(金龟子幼虫) 为害草莓根部 地上部受害状蛴螬成虫(金龟子)防治方法:1、选好前茬。不选马铃薯、甘薯、花生等前茬栽植草莓,避开这些地块土壤中蛴螬的为害;2、秋翻灭虫。对下年计划栽培草莓的地块,结合秋施肥进行秋深翻,对翻出的蛴

螬,人工随犁捡拾或赶入鸡鸭啄食;3、土壤施药。用连云港辛硫磷乳油每亩0.2—0.25千克,加水10倍稀释,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制成毒土,或每亩用根线灵颗粒剂1-1.5公斤与15-30公斤细土,混匀后撒入种沟或地面,随即翻入土中,或混入同量厩肥中施入田内,或随垄条施,随即浅锄,施入田内,或施入栽种坑中,每坑施一大把药土,再在药土上抓入一把粪将药覆盖,随即浇水播种或移栽;4、科学施肥。不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腐殖酸氨、氨化过磷酸钙等释放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趋避作用,可减轻为害;5、合理灌水。有条件的地区对计划栽种草莓的地块进行秋灌,可有效减少土壤中蛴螬的发生数量。 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幼虫小地老虎成虫防治方法:1、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即利用稻茬种草莓,可预防地老虎为害; 2、除草灭虫。春季早期除草,可减少地老虎在田间的产卵量。对除下的草要集中沤肥或深埋灭虫。 3、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糖醋液的特性进行诱杀,减低成虫数量,减少产卵和降低受害; 4、毒土。用田园溴氰菊酯乳油1份,拌细土2000份、或连云港辛硫磷1份,拌细土300份,每亩撒施20—25千克; 5、毒饵。用连云港辛硫磷1份加水30份,加入炒香的麦麸、棉籽饼或油渣,混拌均匀制成毒饵,傍晚时施在草莓苗旁,每亩撒毒饵4—5千克,防治地老虎高龄幼虫。施用辛硫磷毒土或毒饵时,要注意不要撒在草莓苗上,避免药害; 6、喷雾。用连云港辛硫磷1500倍液或田园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在黄昏地老虎为害时,喷洒地面,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

精心整理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草莓病害防治 1.炭疽病。本病主要由种苗带菌和土壤残留病菌侵入引起,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叶柄上散生暗红色小病斑,以后逐步扩大蔓延,一旦病菌侵入到茎基部后,不久草莓苗白天开始萎蔫,傍晚恢复,3-5天后全株枯死,此 80% (4 在 治疗 观察,我市此病始见期在12月上旬,1~3月为发病高峰,4月开始病情逐渐下降。开花时,先侵害花萼与花瓣的交界处,然后侵染花托,最后沿果柄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座果后,与湿土接触的果面也易发病,发病果实初呈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导致组织软腐,香气和风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果面腐烂处覆盖一层灰霉,并传染健果。2~3月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扩散,茎、叶开始受感染发病,最后整株腐烂枯死。防治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原则,防治

方法:(1)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2)定植时合理密植,深沟高畦,地膜覆盖;(3)定植后以预防为主,可选用安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预防:腐霉.百菌清或俊典 治疗:施佳乐或扑海因或菌思奇 4.枯萎(根腐)病。草莓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在草莓地均有发生,多 益微 (2 (3 5 (2 1、蚜虫。主要有桃蚜、棉蚜等,危害叶片和叶柄。蚜虫不仅自身可对草莓造成危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传播草莓病毒病,因此生产上必须严加防治。蚜虫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会严重发生。可以选用吡虫啉或小惊喜进行防治,施药同时注意不能放蜂。 2、叶螨。危害草莓的叶螨有多种,常见的有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叶螨体形很小,喜欢在幼叶上或叶背面吸取汁液。高温下加速繁殖,猖獗危害。受害叶片呈红褐色,卷缩干枯,植株生长发育显着受阻。特别是二斑叶螨,食谱广泛,抗药力强,必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 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 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 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1.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 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成 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 据。 2、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后 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 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番茄果实的几种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番茄果实的几种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果实上的生理性病害在番茄栽培中普遍存在,对产量及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番茄果实的生理病害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大型畸形果 大型畸形果主要产生于花芽分化及发育时期,即在低温、多肥(特别是氮素营养过多)水分及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点部位营养积累过多,正在发育的花芽细胞分裂过旺,心皮数目过多,开花后由于各心皮发育的不均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 防治上要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及时摘除畸形果,育苗期间温度不宜控制过低,水分及营养必须调节适宜。 二、番茄脐腐病 果实顶部腐烂,变为黑褐色,组织被破坏,凹陷。遇湿度大时,其上出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早变红,但无商品价值。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钙。生育期间水分供应失常也能造成脐腐病。 防治上宜采取的措施是: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调节;施肥时注意维持土壤适宜浓度,不要施过量的化肥,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尽量避免土壤高温及湿度的剧烈变化;坐果后,在易发生脐腐病的地块用0.4%~0.5%的氯化钙喷叶或喷1%的过磷酸钙、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半月一次,连喷2次以减轻病害。 三、番茄空洞果 空洞果是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是空洞的果实。空洞果发生的主

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开花时遇到低温,不能正常受精,形成空洞果。二是使用生长刺激素时,由于浓度过高或在蕾期处理而形成空洞果。此外,光照不足,幼果期温度过高,后期营养跟不上及结果期浇水不当,也会出现空洞果。 防治措施是:在番茄开花期要严格控制温度,白天适温为20~30℃,夜间15~20℃。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即激素处理的方法与浓度要适宜。一般采用15~20mg/kg的防落素在开花期喷施,防止落花。激素处理后,要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增施N、P、K肥。 四、豆果 豆果也叫僵果,果实坐住后,基本不发育,小如豆粒,大如拇指,僵化无籽的老小果实。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度过高或过低,授粉受精不良、光照不足,果实膨大所需的养分供应不上,或是许多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使果实不能吸收利用养分而出现症状。 防治措施是:①进行人工辅助授粉;②用番茄灵沾花。据观察,严冬温室栽培,果实生长后期易产生僵果,特别是长期阴雪天气,光照弱,夜温高,白天叶片制造的养分少,而夜间消耗又大,也易形成僵果。遇到这种情况,可在夜间补充光照,将夜温降至7~10℃,维持最低生长温度,减少消耗,使僵果减少。 五、裂果 番茄果实在发育后期易发生裂果现象。裂果有的以果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裂开,有的以果蒂为中心呈放射状裂开,也有不规则的侧

草莓病害高清图讲解

草莓枯萎病

简介 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

草莓生理性病害图片

一、草莓生理性病害 1、土壤盐渍化障碍 盐渍化草莓失水性叶缘盐渍化褐色叶缘土壤追肥不当造成的盐渍化使心叶脱水枯干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实行不同作物间的合理轮作,特别是水地旱地作物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作还可以调节地力,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 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问题是改良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板结和生理性病害加重。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尽量不用使土壤盐类浓度升高的化肥。氮肥过量的地块增施钾肥,以求改变土壤通透气状况和盐性环境。连作地块,可以考虑使用河北光和劲好大,增加土壤吸收活力,活化土壤。 2、低温障碍

低温寒冷时的草莓叶片 呈深绿浸水状萎蔫的草莓植株 低温花芽分化障碍形成多手畸形果 低温花芽分化障碍形成双子畸形果 授粉不完整形成的半畸 形 果 防治方法:1、选择耐寒、抗低温品种;2、根据生育期确定低温保苗措施:霜冻来临之前,尽早覆膜保持地温,定植后提倡全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地保持棚室温度,进行膜下渗浇,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有利于保温排湿;3、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设施,既可保温降湿,还有效的降低发病机会。做到合理均衡的施肥浇水,是无公害草莓生产的必然趋势;4、促成草莓采用蜜蜂辅助授粉,提高授粉机会;5、喷施抗寒剂。可选用国光优丰,可以促进作物花器的形成,促进传粉受精,保花保果,减少畸形果,促进幼果发育与膨大;提高抗病和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 。 3 、 缺 氮

缺氮症状: 新叶淡绿色,老叶叶缘变红,叶柄脆硬直立,匍匐茎红色,数量少,植株生育不良,严重时新叶黄色,老叶红色。 防治方法:1、施足底肥,以满足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生长特点。2、及时补充一些速效肥,可选用先益叶800—1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或用国光施它绿600—800倍液、先益农忠诚(高氮)600—1000倍进行冲施。 4、氮(中毒)过剩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 治方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草莓病害防治 1.炭疽病。本病主要由种苗带菌和土壤残留病菌侵入引起,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叶柄上散生暗红色小病斑,以后逐步扩大蔓延,一旦病菌侵入到茎基部后,不久草莓苗白天开始萎蔫,傍晚恢复,3-5天后全株枯死,此时病株茎内呈暗红色。主要发病时期在7~9月,尤其在气温28℃以上,湿度在80%以上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损失,连作田、氮肥过量、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育苗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3)加强管理,合理施肥,避雨育苗,及时清除病叶、病株,集中销毁。 (4)药剂防治: 预防:安泰生或拿敌稳 治疗:二氢蒽醌 2.白粉病。草莓白粉病菌为专性寄生病菌,仅在活苗上生存。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质下降,果实染病影响品质,本市主要发生期在10月-11月之间及翌年3-4月份。移栽后草莓白粉病的预防好坏,是左右发病轻重的主要关键。10月上旬草莓活棵后是进行药剂预防关键时期。 药剂防治: 预防:顶端或拿敌稳 治疗:拿敌稳或乙嘧酚或爱可 3.灰霉病。该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经多年观察,我市此病始见期在12月上旬,1~3月为发病高峰,4月开始病情逐渐下降。开花时,先侵害花萼与花瓣的交界处,然后侵染花托,最后沿果柄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座果后,与湿土接

触的果面也易发病,发病果实初呈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导致组织软腐,香气和风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果面腐烂处覆盖一层灰霉,并传染健果。2~3月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扩散,茎、叶开始受感染发病,最后整株腐烂枯死。防治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原则,防治方法:(1)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2)定植时合理密植,深沟高畦,地膜覆盖;(3)定植后以预防为主,可选用安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预防:腐霉.百菌清或俊典 治疗:施佳乐或扑海因或菌思奇 4.枯萎(根腐)病。草莓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在草莓地均有发生,多在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发病。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长条状病斑,外围叶自叶缘开始变为黄褐色,后叶片下垂,变为淡褐色,最后枯黄坏死,发病高峰期在高温季节,大棚栽培草莓比露地栽培草莓重,连作田、地势低洼、排不不良的田块发病重。主要防治方法:(1)每亩草莓棚施用晋宝有机肥四代加晋宝颗粒肥一代,并同时把益微(100克/袋)2袋拌入肥中一同施入。 (2)在定植后7天左右时(天气好时),使用拿敌稳进行叶面喷雾,切记这时使用拿敌稳,每袋兑水60斤。这次用药完后,等过20天再用拿敌稳进行叶面喷雾,这时要记住拿敌稳每袋兑水60斤。 (3)第一次使用冲施肥时,切记一定要使用植物绿康冲施肥,同时每袋植物绿康一定要配合使用益微(100克/袋)两代来配合进行冲施。苗期一代植物绿康加两代益微可以冲施一亩地。 5.线虫病。草莓根结线虫是大棚草莓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减产40%以上。由线虫危害根系,造成地上部植株长势弱,叶片发黄,心叶丛生状,并变畸型,不会抽花茎,一般在多年栽培区发病重。主要防治方法:(1)使用晋宝有机肥作底肥(2)在整地时,使用毒辛颗粒剂拌土进行撒施,然后混土翻入地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