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第四讲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意义。

4.1语法形式

什么是语法形式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我们用层次分析把上面这句话分析成大大小小的片段。如果把一个大片段里包含的小片段叫做“成分”,把小片段组合而成的大片段叫做“组合”,那么上面例子中的片段可以分为三类:

a.——是组合,不是成分——句子。

b.└─┘是组合,也是成分——词组。

c.不是组合,是成分——词。

a、b、c三类片段合称为语法形式,即它们都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对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进行分解,就得到了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的各种构成因素。

4.1.1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

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如下:

(1)语序。语序不同,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例如:

红花(定中) 花红(主谓)

跑快点(述补) 快点跑(状中)

(2)停顿。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是层次的切分点。例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

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3)轻重音。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为明显。例如:

你想好了再说。(“再”轻读,表示接续义)

你唱完了再唱一个。(“再”重读,表示重复义)

我已经吃过了。(“过”重读,表示完成态)

北京我以前去过。(“过”轻读,表示经历态)

(4)重叠。重叠是汉语语法的一种语法手段。重叠可以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可以表示程度的加强,可以表示短时态、尝试态等。重叠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涉

及到两个因素:一是成分,二是位置。例如:

红脸红红的脸

消灭干净消灭得干干净净

高高举起举得高高

我来这儿坐坐

这件事儿我去说说

(5)虚词。虚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构成语法形式、区别语法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

他去了。/他去了吧?/他去了吗?

学生家长/学生和家长/学生的家长

(6)语调。语调也是构成语法形式的一个因素。词组和句子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是否有语调。充当句子成分的小句同独立的句子的语调是不同的。例如:他去了。 (降调,陈述)

他去了? (升调,疑问)

他去了我知道。(不带句调)

(7)形态变化。这里所说的形态变化指的是表达功能的形态变化。在表达上,语言成分一般取三种状态:指称状态、陈述状态和修饰状态。体词性成分的功能一般是指称,谓词性成分的功能一般是陈述,饰词性成分的功能一般是修饰。三种成分的表达功能不是固定的,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三者也可以转化其功能状态。例如:

工业——工业化

尖——尖子

吃——吃的

见——所见

春天——春天了

买书——买的书

一根木头——木头房子

中国历史——历史地看待

(8)语法关系。主谓、偏正、述宾等这些语法关系也是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之一,同语义关系相对比,语法关系的形式属性十分明显。二者之间具有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这也是形式同内容的普遍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例如:述宾关系:V+O

动作行为—受事如:吃馒头

动作行为—施事如:吹风扇

动作行为—工具如:抽鞭子

动作行为—材料如:打毛线

动作行为—方式如:走正步

动作行为—处所如:去北京

等等。

4.1.2 无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

(1)词类。词类是词语的功能的聚合,这种聚合关系可以通过词语的组合关系反映出来。词类对语法形式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词类不同,构成的句法结构的性质也不同。例如:

a翻译出来了。

b.这个人好讲话。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歧义结构,造成歧义的原因就是a例中的“翻译”分别属于名词、动词两个词类,b例中的“好”有上声、去声两种读音,分别属于形容词和动词两个词类。

(2)层次。语法结构是线性的,但其构造是有层次性的。结构层次不同,句法结构的性质也不同,其语义结构也不同。例如:

穿好衣服穿好衣服

└──┘└──┘└┘└────┘

挖深了一尺挖深了一尺

└────┘└─┘└┘└─────┘

(3)可能有的变换形式。变换是同一层而上(句子层面、词组层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通俗地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语法形式之间的关系叫做变换。即是说,如果存在着一个句法结构S,那么一定存在着与之相互联系的句法结构S′,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变换。句法结构的变换形式就是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语法形式,所以说变换形式也是一种无形的、非直接显现的语法形式。一个句法结构,其变换形式不同,其语法意义也不同。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梆子戏→*梆子戏唱在台上

→台上正在唱着梆子戏

4.2语法意义

什么是语法意义?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的和所表示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有不同的层面和类型。

(1)词类所赋予的语法意义。词类是词语功能的分类,但是根据功能分出的词类各有一定的语义基础。例如“人和事物、名称”是名词的语法意义,“动作行为、变化联系”是动词的语法意义,“性质属性”是形容词的语法意义等等。这些语法意义都是从各个词类中抽象出来的,并且在词语组合时也能够显现出来,实现为短语、句子的语法意义。

(2)某些特殊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一些特殊的词语有其词汇意义,但是在句法结构中,它们还显现出另外的意义,这就是它们的语法意义。例如,“有”在存现句中所表示的“存在”义,“使”在句法结构中所表示的“使令、致使”义,“往”表示的方向义,“在”表示处所义(比较:往东面_/在东面),“给”表示的给予义,等等,都是词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这些意义具有较大的抽象性,与词汇意义不同。例如“有”所表示的“存在”义就同它的词汇意义有较大的区别。

(3)某些句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一些句式有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对这些句式所表示的意义给以概括、抽象,就得出了这些句式的语法意义。例如,存现句表示的“存在、出现、消失、破损”意义(墙上挂着一幅画/大路上走来一个人/屋子里少了一张桌子/手上拉了一条口子),“把”字句表示的处置意义和使动意义,“被”字句表示的被动意义,双宾句表示的转移意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句式意义。这些句式表达的语法意义有的同词语的词汇意义关系较为密切(如双宾句的转移意义),有的则很大程度上是句法格式赋予的意义(例如存现甸)。现代汉语中还有不少句式的语法意义至今还没有完全概括出来,这

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

(4)一种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句法结构是抽象的结构模式和结构意义的复合体,所以句法结构也有其语法意义。例如,偏正结构所表示的修饰与被修饰的意义,述宾结构所表示的关涉与被关涉的意义,述补结构所表示的陈述与补充的意义,主谓结构所表示的陈述与被陈述的意义,联合结构所表示的并列的意义等等。上面所举出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实际上是一种语法关系,不过这种语法关系相对于语法形式来说却是内容,亦即语法意义;当这种语法关系相对于更具体的语义关系时,这时它们就成了形式,而更具体的语义关系就成了这些语法关系所表示的意义。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语法意义的层级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语法关系这种语法意义的二重性。

(5)某种语法位置所赋予的语法意义。由于语法格式长期使用的结果,由于句法格式对出现在其中的句法位置上的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出现在句法结构中的一定语法位置上的成分在频率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成分在频率上的倾向性经过语法规则的定型,就逐渐成为语法规则要求的一部分。这时候,出现在句法结构中特定语法位置上的成分就具有了特定的语法意义,这些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法位置所赋予的。例如,汉语的主语位置所赋予的语法意义是:指称/有定/话题。

语法意义的研究包括如下方面:意义的有无、意义的异同(同一性)、意义的大小(语素义到句义,从语义成分一义项一义组(义丛)一事件)、意义的类型(格性质等)、意义的多寡(歧义)、意义的特征(句式意义)、语义的色彩(褒贬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等等。

4.3形式和意义相结合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语法形式既包括有形的形式,例如语序、停顿、轻重音、虚词等等,也包括无形的形式,如词类、层次、可能有的变换式等等。语法意义既可以指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是不同程度抽象了的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这是二者之间对应的一种情况。例如,下面两组句法结构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意义也有区别:

来客人了——客人来了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

`一个人——一个`人

对他有点看法——他有点看法

没有(动)研究——没有(副)研究

关于/巴金的两本书——关于巴金的/两本书

江面上架着浮桥——江面上架着浮桥(变换式不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因素对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结构中都是起作用的。只不过有时某种因素起的作用大一些,有时则不一定起作用。因此,在语法分析中,找出对语义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形式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定中结构这种语法形式就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一对多):

我的杯子/玻璃杯子/紫色的杯子/借来的杯子/喝水的杯子多种语法形式也可以表达同一种语法意义(多对一):

我摔破了杯子/杯子被我摔破了/我杯子摔破了/杯子我摔破了

既然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如此复杂,那么我们在语法研究中如何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呢?

一般来说,研究语法,侧重于形式分析,同时把形式同意义结合起来,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语法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把自然语言形式化,包括自然语言的语义、语用等方面。在语言学的历史上,完全不顾及意义的语法分析从来也没有过。问题是怎样把形式同意义结合起来。语法分析结合意义并不是像有人主张的那样简单地把形式、意义捆在一起,或者混为一谈,或者把语义分析当成语法分析,或者拿语义来作为语法分析的标准;也不是一会儿讲点形式,一会儿讲点意义这样表面的结合,而实际上是貌合神离。我们主张要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首先要分清结构和语义这两个平面或层面。然后分别从两个平面进行分析:从结构平面进行分析时,可以暂时不考虑意义,不妨尽量形式化,把形式因素尽可能地分析出来,并给出形式化的描述。从语义平面进行分析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形式,把语义因素尽量分析出来。然后把二者分析的结果再进行结合,或者从形式的分析推进到语义,或者从语义的分析推进到形式,找出二者之问的对应关系,使之互相验证。例如:

A.这里的耗子跟猫一样

B.这枝钢笔跟那枝钢笔一样

这两个结构都是“NP1+跟+NP2+一样”(NP为体词性成分)。从形式上看,A、B 至少有四点差别:

a.重音的位置不同(猫/一样)。

b.“跟、一样”的替换状况不同。

c.“跟”前后的成分可否互换。

d.“跟”前后的成分是否同类、同质(A同类不同质,B同类同质)。

再从语义上看,A句是比喻中的较喻,带有夸张意味;B是同类事物的比较。

A、B形式上的差别决定了其语义上的差别,反过来说,A、B语义上的差别也从形式上找到了根据。

形式同意义相结合,这是保证语法分析的结果正确合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完整版)英语语法专业术语

英语语法专业术语 语法grammar 句法syntax 词法morphology 结构structure 层次rank 句子sentence 从句clause 词组phrase 词类part of speech 单词word 实词notional word 虚词structural word 名词noun 专有名词proper noun 普通名词common noun 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 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 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 具体名词concrete noun 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 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 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 介词preposition 连词conjunction 动词verb 主动词main verb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 系动词link verb 助动词auxiliary verb 情态动词modal verb 规则动词regular verb 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 短语动词phrasal verb 限定动词finite verb 非限定动词infinite verb 使役动词causative verb 感官动词verb of senses

动态动词event verb 静态动词state verb 感叹词exclamation 形容词adjective 副词adverb 方式副词adverb of manner 程度副词adverb of degree 时间副词adverb of time 地点副词adverb of place 修饰性副词adjunct 连接性副词conjunct 疑问副词interrogative adverb 关系副词relative adverb 代词pronoun 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 物主代词possessive pronoun 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 相互代词reciprocal pronoun 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 疑问代词interrogative pronoun 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 不定代词indefinite 物主代词possessive pronoun 名词性物主代词nominal possessive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adjectival possessive pronoun 冠词article 定冠词definite article 不定冠词indefinite article 数词numeral 基数词cardinal numeral 序数词ordinal numeral 分数词fractional numeral 形式form 单数形式singular form 复数形式plural form 限定动词finite verb form 非限定动词non-finite verb form

语言语法范畴

什么是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什么意思? 语法范畴就是对各种语法意义的归类。而广义的语法范畴也包括名词、动词等词类,甚至包括句子(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如结构范畴: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等;功能范畴:名词、动词等词类范畴;表述范畴:如陈述、疑问等语气范畴。 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词的形态变化是用附加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等方式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体,简称词形变化。一般来说,确定一种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狭义语法范畴,就是看这种语言是否用词形变化表示这种语法意义。而一旦通过词形变化确定了某种狭义语法范畴,有时不用词形变化,而用别的形式如前置词、后置词、冠词等虚词或助动词表示,这些非词形变化形式也被看作狭义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但如果某种语言完全不用词形变化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只用辅助词等其他形式表示,就不是狭义语法范畴。一般所说的语法范畴,多是狭义语法范畴。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法范畴。 1.性 性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是把名词分成阴性、阳性、中性或阴性、阳性,并用不同的形式标志表示。有些语言形容词和冠词也有性的分别。俄语名词分阴性、阳性、中性三类,分别用不同的词缀表示,但每个名词只有其中一种形式,没有词形变化。俄语形容词则用词形变化表示阴性、阳性和中性,每个形容词有三种不同的词形,并与名词的性保持一致。德语则用冠词的词形变化来区别名词的阴性、阳性和中性,名词本身没有性的形式变化。法语只有阴性和阳性之分,也是用冠词的词形变化表示,名词本身也没有性的形态变化。所以名词的性只是一种功能范畴,不属形态语法范畴;形容词和冠词都有性的词形变化,属形态语法范畴。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区别名词的性,名词的性都只是一种语法类别。作为语法类别的性,与事物的自然性别有一定的联系,表示动物的名词的性与动物的自然性别大体上相应,但也有不相应的。如德语Weib(妇女)、Madchen(少女)、Fraulein(年轻女士)在语法上是中性。至于表示非动物的名词的性别,客观依据就不太明显了。 2.数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或是单数、双数和复数(大于二的数)。有些语言中动词、形容词或冠词也有数的形态变化,与名词的数在形式上保持一致。俄语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单数与复数的词形变化,并相互保持一致。阿拉伯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名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三种形式。汉语的人称代词和指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但表示复数时也可不加“们”。

“把”字的虚化兼论“把字句”的语法化共5页

“把”字的虚化兼论“把字句”的语法化“实词虚化”一直是词汇研究的热门话题,即是指实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发生变化,接近或转化成虚词的现象。实词虚化是语法化的表现之一,也是语法化最基本、最常见的组成部分,因此常常有人将语法化和实词虚化等同起来,其实二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词都存在虚化过程,如“过”、“以”、“着”、“却”等,本文将以“把”字为例,分析其虚化过程。 把,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二,手部):“把,握也,从手巴声,搏下切。”把字最早为动词,其本义为握持、执。如:(1)禹王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非攻下》) 石毓智先生(1995)提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从动词中衍生出来的”,而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引入受事的介词“把”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曾经为一个普通动词,即例(1),由于时间一维性的制约,一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与时间指示性相关的动词,被称为主要动词,而另一个动词则被称作次要动词,直到公元8世纪以前,“把”字在大量文献中即是作为一个次要动词使用,到9世纪才变成一个纯粹的介词,承担引入受事的功能。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石先生后半部分的观点,因“把”字至今仍然不算是一个纯粹的介词,本文后面将会有更详细的论述。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把”字作为动词的含义也更加广泛,从最开始的具体意象“握”扩展为更加抽象的“把握,把守”之意,如:(2)臣左手把其袖,右手?L其胸。(《战国策》)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轼)

(4)把脚不住,翻筋斗跌倒。(《醒世恒言》冯梦龙) (5)街亭有兵把守。(《三国演义》) 例(2)中,“把”字作为谓语动词后直接跟宾语,例(3)从“握持”之意引申为“拿”,例(4)引申为“掌管,控制”,词义范围扩大,但是仍然是确定的实词并且可以单独使用,而在例(5)中,“把”字虽然仍然有确定的实词义,但却是与“守”连用成为复合词,有“把守,看守”之意。在把字的演化过程中,把字渐渐虚化,作为概述词,如:(6)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7)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儒林外史》第二回) 发展至现代汉语,除在少数方言、熟语中“把”字才可以单独使用,有实词意,而绝大多数都是与其他词连用成为复合词,单独使用的“把”字已经变成一个虚字,或者称为“语法成分”,不再具有一般动词的任务,也不再是谓词的核心,如: (8)凡作强盗的,敢於拦路劫财了,断不是三个五个,内中有?t高的,把风的,动手的,接赃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9)口上站着凶狠狠的把门鬼。(《矿工不怕鬼》郭小川) (10)读者也许会奇怪,这小道士不比她家里替贾琏把风的小丫头,她哪里来的这么大的火气,骂得这么刻薄?(《凤姐的个性与共性》王朝闻) (11)部队把戈壁滩改造成棉麦双丰收的良田,建立了一座美丽的新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教学内容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 主讲人吴锋文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 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 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 (二)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 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 鸡不吃了(受动;施动) 2、显性语法形式 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svo)日语:我书看。(sov)看我书(vso) 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 V+O+于+L 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 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

常用英语语法-日常

一、引出开头 1:It is well-known to us that……(我们都知道……)==As far as my knowledge is concerned, …(就我所知…) 2:Recently the problem of……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Nowaday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over ……(最近……问题引起了关注) 3:Nowadays(overpopulation)has become a problem we have to face.(现今,人口过剩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Internet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 It has brought a lot of benefits but has created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well.(互联网已在我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5: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6:It is a common belief that……==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人们一般认为……)7:A lot of people seem to think that……(很多人似乎认为……) 8: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 句子(全世界都知道...) 二、表达不同观点 1:People's views on……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hold that……However, others believe that……(人们对……的观点因人而异,有些人认为……然而其他人却认为……)2: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人们对……可能会持有不同见解) 3:Attitudes towards (drugs)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failure)(人们对待吸毒的态度因人而异) 4: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对于……人们的观点大不相同) 三、表示结尾 1:In short, it can be said that……(总之,他的意思是……) 2:From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w 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从上面提到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3: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 naturally/reasonab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把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 4:Hence/Therefore, we'd better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因此,我们最好的出这样的结论……) 5:There is no doubt that (job-hopping)has its drawbacks as well as merits.(毫无疑问,跳槽有优点也有缺点) 6:All in all, we cannot live without……,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try to find out new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that would arise.(总之,我们没有……无法生活,但同时我们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来面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四、提出建议 1: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the (trend).(该是我们停止这一趋势的时候了)2:There is no doubt that enough concern must be paid to the problem of……(毫无疑问,对……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 3:Obviously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 it is essential that……(显然,如果我们想要做么事,很重要的是……) 4:Only in this way can we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5:Spare no effort to+V(不遗余力的) 五、预示后果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第四讲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意义。 4.1语法形式 什么是语法形式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我们用层次分析把上面这句话分析成大大小小的片段。如果把一个大片段里包含的小片段叫做“成分”,把小片段组合而成的大片段叫做“组合”,那么上面例子中的片段可以分为三类: a.——是组合,不是成分——句子。 b.└─┘是组合,也是成分——词组。 c.不是组合,是成分——词。 a、b、c三类片段合称为语法形式,即它们都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对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进行分解,就得到了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的各种构成因素。 4.1.1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 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如下: (1)语序。语序不同,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例如: 红花(定中) 花红(主谓) 跑快点(述补) 快点跑(状中) (2)停顿。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是层次的切分点。例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 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3)轻重音。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为明显。例如: 你想好了再说。(“再”轻读,表示接续义) 你唱完了再唱一个。(“再”重读,表示重复义) 我已经吃过了。(“过”重读,表示完成态) 北京我以前去过。(“过”轻读,表示经历态) (4)重叠。重叠是汉语语法的一种语法手段。重叠可以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可以表示程度的加强,可以表示短时态、尝试态等。重叠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涉

现代汉语语法学89136

现代汉语语法学》(傅雨贤)复习资料一 (2012-10-04 12:25:36) 转载▼ . 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 (一)识记: 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 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著作。其核心是“词本位”。②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著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著,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等。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 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识记: 1.语法形式; 2.语法意义。 (二)领会: 1.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 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第三章汉语语法特点 (一)识记: 1.形态 2.语法范畴。 (二)领会: 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2.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4.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5.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6.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简单应用: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 (一)识记: 1.句子 2.句义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

现代汉语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16-10-11T14:22:17.98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作者:申茜茜 [导读]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置句是黎锦熙先生最先描写,王力先生最先定名的一种句式。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关于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近百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的热点。本文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概述现代汉语处置句的研究历程。 关键词:处置句;句法;语义;语用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处置句是黎锦熙先生最先描写,王力先生最先定名的一种句式。自王力先生把“把”字句命名为“处置句”之后,数十年来,处置式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汉语语法学上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非常丰硕。下面本文将从处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和教学等方面来回顾处置句的研究。 一、处置句的句法研究 现代汉语的处置句研究主要集中在“把”字句的研究上面。“把”字句的句法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条件的研究和“把”字句与相关句型的变换关系研究。“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起源于吕淑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和《“把”字用法的研究》中,他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和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相当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讨论了近代汉语的“把”字的用法,提出了“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和“谓语复杂”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动词的处置意义、宾语的有定性,这些都是消极条件,只有第三个条件———动词前后的成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发展起这个把子句式的推动力”。他的这种观点不仅开创了“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而且对“把”字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最好的看法。以后的“把”字句构成条件的研究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孤立地分析“把”字句结构中的某个成分。有的从动词出发,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动词,如郭德润的《“把”字句的动词》(1981)。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宾语,如王还的《“把”字句中“把”的宾语》 (1985)。有的专门研究“把”字句中的状语,如李增吉的《试谈“把”字句中其他状语的位置》(1992)。另一种情况是将“把”字句结构中的相关成分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考察。这类文章有宋玉柱的《谓语另带宾语的“把”字句》( 1981)和《关于述语为“进行”的“把”字句》(1988)、王惠的《“把”字句中的“了”、“着”、“过”》(1993)等。句式转换研究方面,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相互转换关系及限制条件的研究。论文有傅雨贤的《“把”字句与“主谓宾”句的转换及其条件》(1981)、詹开第的《动结式动词与“把”字句的变换关系》 (1985)、邵敬敏的《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1985)等。 二、处置句的语义、语用研究 处置句句的语义语用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把”字句句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把”字的宾语的语义研究上。我们主要介绍三个时间段的研究热潮: 1.五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以前黎锦熙(1924)《新著国语文法》从句法结构分析入手首创“提宾”说,认为“把”的作用在于把原先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后来(1932)还作了解释,他说“中国语之用`把'提宾,文学上之影响也,修辞上之需要也,实用上之演变也,非其素质然也。”在此之后王力提出“处置”说,开创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先河,从此拉开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序幕,此后“处置”说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界“把”字句语义研究与争论的核心问题。五十年代,围绕“处置式”和“处置义”还形成过正反双方的争论。王力(1958)本人不仅坚持他四十年代“处置”说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继事式”以补充其“处置式”的学说。反方是胡附、文炼(1955)和梁东汉(1958)。 2.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时期“把”字句的研究成果比前两个阶段要丰富得多。这时“把”字句语义研究有两个侧重点,一是“把”的宾语的语义类型的研究。主要有朱德熙(1981)的《语法讲义》、詹开第的《“把”字句谓语中动作的方向》(1983)、邵敬敏的《把字句研究纵横观》(1987)等。二是有关“把”字句句式含义的研究。主要有潘文娱的《对把字句的进一步探讨》(1978)、宋玉柱的《处置新解——略谈把字句的语法作用》(1979)和《关于“把”字句的两个问题》(1981)。这里尤以宋玉柱对“把”字句“处置”作用的解释相当合理。他对“处置”下的定义是:“句中谓语动词所代表的动作对`把'字介引的成分施加某种积极的影响,以至往往使得该成分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该阶段“把”字句研究更加活跃,语义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是研究的层面和角度更为多样,有的还涉及到了语用分析。崔希亮的《 “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1995)对“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进行了综合研究。沈阳的《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其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1997)从语义和形式两方面解释了“把”字句。郑杰《 “把”字句的处置结果与处置行为动词》(2000)从处置结果类型与处置行为动词类型两方面论述“把”字句的语义问题。该阶段比较突出的是出现对“把”字句的语用分析的论文。如张旺熹的《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语用分析》(1991)把“把”字结构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考察,认为“它(“把”字结构)以表达与目的意义紧密相关的语义内容为本质特征”。金立鑫的《“把OV在L”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1993)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分析了“把OV在L”结构。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1997)一文中他对交际中选择“把”字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选择`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句法、语义、上下文篇章、语句重点和个人风格等因素决定的。在这些因素之间形成了一个从强制性到非强制性的等级关系。”尽管这样的语用分析研究比较突出,但从整体上看“把”字句语用方面的研究还是显得十分地有限,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 1955. [2]吕淑湘.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3]宋玉柱.谈谈特殊句式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作者简介:申茜茜(1992.11),女,汉族,山西省长治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白语语法。

英语语法术语

常见的语法术语摘要 1.名词noun 动词verb 形容词adjective 数词numeral 代词 pronoun 2.介词preposition 副词adverb 连词conjunction 冠词article 感叹词 interjection 3.结构:structure 简单句simple sentences 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s 4.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 倒装句inverted sentences 省略句elliptical sentences 5.陈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s 疑问句interrogative sentences 6.祈使句imperative sentences 感叹句exclamatory sentences 7.否定句negative sentences 被动句passive sentences 8.虚拟语气句subjunctive sentences 同义句synonymous sentences 9.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s 委婉句euphemisms 强调句emphasis 10.疑难句difficult sentences 叙述句narrative sentences 说明句expository sentences 11.议论句argumentative sentences 人物描写句descriptive sentences of people 12.动作描写句:descriptive sentences of actions 13.环境描写句descriptive sentences of environment 14.名人语句quotations 格言句maxims 谚语句proverbs 15.状语adverbial 补语complement 宾语object 宾语补助语objective complement 16.表语predicative 主语subject 谓语predicate 谓语动词finite verb 17.非谓语动词non-finite verb 情态动词modal verb 18.并列coordination 选择alternative 转折transition 对比contrast 19.原因cause 结果effect 20.动词时态verb tenses 21.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 (tense) 22.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 (tense) 23.过去将来时future (tense) in the past 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 (tense) 24.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 (tense) 将来完成时future perfect (tense) 25.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 26.将来进行时future continuous (tense) 27.现在完成进行时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 28.主句main clause 从句subordinate clause 29.限定性定语从句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30.非限定性定语从句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31.宾语从句object clause 壮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 32.表语从句predicative clause 同位语从句appositive clause 33.双重复合句double complex sentences 34.多重复合句multiple complex sentences 35.插入语parenthesis 36.IT引导的句子IT sentences

从“控制度”看处置式的不同语法意义

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97期) 从“控制度”看处置式的不同语法意义* 郭浩瑜 杨荣祥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 近、现代汉语中的“处置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学者们将其区分为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还有一种遭受义处置式。本文认为“处置式”的多种语法意义与“控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控制度,是指处置式中,N1对整个句子所表示的事件的掌控力度以及N2的受控力度。前述四种语法意义的处置式,控制度依次由高到底。 [关键词] 控制度;处置式;语法意义;掌控力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442(2012)04-0050-06 一 引言 “处置式”最早由王力提出并加以界定,[1]后来王力又提出了修正的界定:“在现代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就是处置式。就形式上说,它是一个介词性的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就意义上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一种处置。”[2]很多学者对这种“N1+把/将+ N2+VP”的句式意义是不是单纯表示“处置”提出质疑,有人认为是表示“致使”意义,[3]有人认为这种句式应该叫做“导致式”;[4]有人认为“处置”不能作狭义的理解,而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处置”,[5] [6]有人认为应理解为“主观处置”,这种句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7] 而研究历史语法的学者,则多数认为“处置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单纯,这与处置式的历史来源和演变过程中功能不断扩展有关。梅祖麟认为:“处置式是一种多元性的句式,本身包括几个小类,而且从历时的角度看,产生的方式也是层层积累。”[8]蒋绍愚认为,“把字句是一种复杂的、多元性的句子结构”,它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来源和语义功能都不尽相同”。[9]梅祖麟从形式上将“处置式”分为三类:(甲)双宾语结构V B+O1+V(+于/与)+O2;(乙)动词前后带其他成分;(丙)单纯动词居末位V B+O+V。他认为这三类产生的时间和方法都不同:甲类承继先秦到汉代的“以”字结构;乙类是在受事主语句前面加上“将/把”而成;丙类处置式是连动结构发展的结果。[8]吴福祥根据语义特点将“处置式”分为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和致使义处置式三种。[10]后来吴福祥进一步提出,不同的处置式经历了如下“一以贯之”的发展历程:“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是重新分析,“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是功能扩展。[11] 许多学者都已经指出,近、现代汉语中的“处置式”(或直接叫作“把字句”)表示的语法意义*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汉语虚词系统研究”(12JJD740011)。 50 古汉语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英语语法1术语汇总

BE-subjunctive be-型虚拟式object complement 宾语补语 noun phrase of amount or quantity 表示数量概念的名词词组 infinitive 不定式full sentence完全句headword中心词dynamic verb 动态动词cleft sentence 分裂句main clause主句nominative absolute construction 独立主格结构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present perfective progressive现在完成进行体subject complement主语补语predicate verb 谓语动词determiner限定词ordinal numeral序数词verbless clause 无动词分句finite verb phrase限定动词词组 possessive pronoun 物主代词gender性main verb 主动词 antecedent先行项subjunctive mood 虚拟式 irregular verb 不规则动词root 词根demonstrative pronoun指示代词semi-auxiliary 半助动词compound complex sentence 并列复杂句passive voice 被动态coordinate construction 并列结构comparative clause 比较分句indefinite pronoun 不定代词 intransitive verb不及物动词vocabulary词汇bound morpheme粘附词素uncountable noun不可数名词morpheme词素central determiner中位限定词indicative mood 陈述式affix 词缀proper noun专有名词 abstract noun 抽象名词phrasal verb 词组动词 notional concord 意义一致原则auxiliary助动词active voice主动态 open class 开放词类linking verb 连系动词 historical present 历史性现在时conjunction 连词 unit noun 单位名词reflexive pronoun 反身代词 second person 第二人称unemphatic use非强调性用法 definite article 定冠词basic clause type分句基本类型 fractional numeral分数词closed class封闭词类 generic reference 类指derivative noun 派生名词 old English古英语complex sentence复杂句 relative clause 关系分句adverb phrase 副词词组 function word 功能词compound word复合词 countable noun 可数名词genitive noun 名词属格 article 冠词notional subject实义主语interjection 感叹词regular plural 规则复数transitive verb 及物动词 past perfective progressive 过去完成进行体mood 语气 implied conditional 含蓄条件句suffix后缀feminine gender阴性collective noun集体名词post-determiner后位限定词 indirect object 间接宾语principle of proximity就近原则 primary auxiliary 基本助动词sentence 句子 concord一致voice 语态common gender通性 question 疑问句base form原形SVOC主—动—宾—补结构imperative mood 祈使式predeterminer前位限定词 inflectional affix 屈折词缀number数voice态 personal pronoun 人称代词double genitive 双重属格 tense 时mood式ditransitive verb双宾语及物动词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 主讲人吴锋文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例如: 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 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 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 (二)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例如: 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 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 鸡不吃了(受动;施动) 2、显性语法形式 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svo)日语:我书看。(sov)看我书(vso) 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 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 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 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 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 —laugh at me (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主要有虚词和助动词。虚词如前置介词、后置词、连词、助词、冠词或语气词等。其语法作用有四种:

汉语处置式的发展

汉语处置式的发展 上古、中古汉语处置式的发展 “处置式”是王力(1944)提出的一个术语。它是利用一定的虚词把受事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句式,因为这类句子多数具有对受事进行某种处置的意义,所以叫做处置式。处置式上古汉语也有,用介词“以”构成(这与王力先生的看法不一。王力认为七世纪以前汉语没有处置式)。 今予将试以汝迁。(书·盘庚中) 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国语·晋语四) 六朝沿用。 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世说新语·规箴) 因以死人头投大贤前。(搜神记卷十八) 六朝“将”开始用于处置式。 将此女与彼摩那婆,持以为妻。(隋阇那掘多译《佛本行集经》《大正大藏经》卷三863页) 尔时帝释,知佛心已,从铁围山,将一大石,安置佛前。(同上,846页) 到了唐代,“将”和“把”都广泛用于工具语和处置式,而且两者常常并用。 (1)用于工具语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秦韬玉《贫女》) 轻将玉杖敲花片,旋把金鞭约柳丝。(张祜《公子行》) 祗把练魔求志理,不将谄曲顺人情。(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2)用于处置式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皮日休《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东》) 莫将天女与沙门,休把眷属恼菩萨。(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唐宋时期,将、把既可用于工具语,又可用于处置式,而且同样用得很普遍。 就结构而言,现代汉语处置式动词一般不能是单纯的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至少也得是重叠式,常见的情形是动词前后有一些别的附加成分。唐宋时期的处置式跟现代汉语比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动词前后没有别的成分,这是古今不同的。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料理中堂,将少府安置。(张鷟《游仙窟》) 软碧摇烟似送人,映花时把翠蛾嚬。(欧阳炯《杨柳枝》) 却思城外花台礼,不把庭前竹马骑。(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秋时又把甚收?冬时又把甚藏?(《朱子语类》卷五三) (2)动词后面带有宾语。这是古今一致的。 念彼上人者,将生付寂寞。(皮日休《初夏游楞伽精舍》) 何事从来好时节,只将惆怅付词人。(吴融《楚事》) 且将此事写表奏上晋文皇帝(敦煌变文集·山+卢山远公话)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寒山《诗三百三首》) (3)动词后面有补语或助词。这是古今一致的。 用水头上攘之,将竹插于腰下。(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汝闲时把他堂印将去,又何辞焉。(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最新英语语法专业术语整理

英语语法专业术语 本次听写要求:挑选部分英语术语打在PPT上,学生按序号写出相应中文术语。(一)词类part of speech 实词notional word ['n?u??n?l] 虚词structural word/ form word (e.g. article preposition conjunction interjection) 派生词derivative [di'riv?tiv, d?'riv?tiv] 复合词compound ['k?mpaund,k?m'paund] 词性part of speech 名词noun 专有名词proper noun 普通名词common noun 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 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 单数形式singular form 复数形式plural form ['plu?r?l, 'plur?l] 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 [?b'str?kt,'?bstr?kt] 具体名词concrete noun ['k?nkri:t] 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 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 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 动词verb 主动词main verb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 ['tr?nsitiv, 'tr?ns?tiv]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 [in'tr?nsitiv, in'tr?ns?tiv] 系动词link verb 助动词auxiliary verb [?:g'zilj?ri] 情态动词modal verb 规则动词regular verb 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 短语动词phrasal verb ['freizl, 'freiz?l] 限定动词finite verb ['fainait] 非限定动词infinite verb ['infinit, 'inf?nit] 使役动词causative verb ['k?:z?tiv] 感官动词verb of senses 动态动词event verb 静态动词state verb 形容词adjective 比较等级degrees of comparison ☆原级positive degree ☆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