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读表,完成第1-2题。

国家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

1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完成第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5-6题。

地区

超载起

年份/年

超载持

时间/

年平均

载率/%

西藏牧

1964~20

00

37 47

青海牧

1970~20

00

31 18

甘肃牧

1973~20

00

28 20

四川牧

1982~20

00

19 10

5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

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20世纪50年代,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据此完成第7-8题。

7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8.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9.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40升。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

牧民家庭饲养奶牛/头单头产量/升产奶量/升

2005

2006

2005

2006

2005

2006

甲20 20 1 000 960 20 000 19 200

乙40 40 1 000 960 40 000 38 400

丙20 22 1 000 960 20 000 21 120

80 82 3 000 2 880 80 000 78 720

材料二: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着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0.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析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A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载畜量的因素。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高于其他各国,主要原因为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第2题,由于我国对草场资源只重利用而忽视建设,导致牧场超载、草场退化严重。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第4题,通过对图中箭头所示内容的分析可知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①项正确。同样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②④项不正确。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认真阅读图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区最大,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第6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7.D 8.C

解析:美国在开垦中西部大草原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垦殖,导致黑风暴的产生;苏联也是开垦种粮引发大风暴,两事件都应退耕还草,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9、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却在减少,这是由于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合理放牧,不断提高载畜量,还要想办法提高牧民收入,从根源上解决草场超载问题。

答案:(1)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导致牧民转移(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政策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的环保意识等。

10、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沙化

(2)①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3)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精修订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对应学生用书P69) 课前演练 1.原因: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课堂探究 1.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2.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如下所示。 3.利用载畜量判断草场利用状况。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

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对点演练 1.据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6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积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D) ①人口问题②对植被的破坏③政治动荡④旱灾频繁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沙漠扩大的自然原因为干旱加剧,人为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 课前演练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 (4)建设“草库伦”等。 课堂探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4章 第2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同步课时练习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中可以显示草场退化的是() ①草群变稀、变矮②产草量减少③草质变劣④毒草变多⑤鼠害、虫害严重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都是其表现;⑤鼠害、虫害严重会导致牧草减产,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不是表现。 2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不合理的灌溉 D.气候变暖 ,如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气候变暖等;也有人为原因,如超载放牧、滥垦滥挖等。其中人为因素,特别是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3关于世界各地牧场的退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 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 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 ,也有人为原因。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又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草场,经历了开发、滥用,现在正逐渐好转,但仍不如欧洲牧场。中国、非洲和南美洲的草场退化都较严重。 4西欧牧场载畜量较高的自然原因是() A.降水较少,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B.温带草场面积十分广阔 C.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市场需求量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人为原因: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发达的科研作保障;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可见A、D两项明显错误。载畜量高低与单位面积草场的产草量有关,与面积大小无关。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 5我国下列草场中载畜量最大的是() A.呼伦贝尔草原 B.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虽然草场中载畜量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的是受降水量的制约。我国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呼伦贝尔草原位于这四个地区的最东部,降水量相对较多,所以载畜量最大。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A.牧区的生产方式落后 B.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 D.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不属于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砍伐森林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引起的。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高于西部。据此完成第7~8题。 7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供应更多的牲畜饮水 7题,内蒙古草原载畜量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大,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第8题,合理利用草场的方针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轮牧及轮流打草制度,而不应减少人工草场比重。在内蒙古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草场资源,从而引起土地的荒漠化。多打机井,在水井周围就会因牲畜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荒漠化圈,很多荒漠化圈连接成片,最终将导致整个牧场的毁灭。 8.A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草场的利用情况,其原因是,草场载畜量。 (2)图中B地区的草场种类是,该草场的形成原因是,该草场利用情况,其原因主要是。 (3)图中C地区的草场种类是,其形成原因是。 (4)图中D地区的草场种类是,其形成原因是。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读表,完成第1-2题。 国家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 1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完成第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5-6题。 地区 超载起 至 年份/年 超载持 续 时间/ 年 年平均 超 载率/% 西藏牧 区 1964~20 00 37 47 青海牧 区 1970~20 00 31 18 甘肃牧 区 1973~20 00 28 20 四川牧 区 1982~20 00 19 10

5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 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20世纪50年代,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据此完成第7-8题。 7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8.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9.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40升。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 牧民家庭饲养奶牛/头单头产量/升产奶量/升 2005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6 年 甲20 20 1 000 960 20 000 19 200 乙40 40 1 000 960 40 000 38 400 丙20 22 1 000 960 20 000 21 120 合 计 80 82 3 000 2 880 80 000 78 720 材料二: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着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0.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课件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与保护草地 ———————情景导入先思考——————— 曾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多么 的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已再难以见 到。有人调侃到现在的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老鼠兔子没处 藏”。 思考探究: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再难以见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原因在于草地的退化,这里有自然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原因。人们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地增加牲畜的数量,出现牧场超载现象,而对牧场的管理不足,就导致了草地的不断退化和沙化现象。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草地退化 1.草地概况 (1)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草山、草坡、草滩。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恶化。 (4)地区分布差异: ①欧洲牧场情况较好。 ②北美、澳大利亚的牧场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③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牧场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④中国牧场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的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措施 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中国的措施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设“草库伦”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草地退化是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其联系如下:

高中地理-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最新

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后果及地区差异。 2. 简述我国在草场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3.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知识链接】 一、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①________压力,人们对②____________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③________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④________低矮,产草量减少,⑤__________变劣。 3.后果:⑥________沙化、盐渍化,物种⑦________,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⑧________。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⑨________。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⑩______________。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________的问题。 二、保护草地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____________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________结构、加速经济?________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________制度;(2)改变游牧为?________;(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____________基地;(4)建设“?________”等。 【学习过程】 一、草地退化

1.载畜量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3.草地退化的地区差异 【典例1】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对应学生用书P69) ?课前演练 1.原因: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课堂探究 1.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2.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如下所示。 3.利用载畜量判断草场利用状况。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对点演练 1.据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106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积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 (D) ①人口问题②对植被的破坏③政治动荡④旱灾频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沙漠扩大的自然原因为干旱加剧,人为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 ?课前演练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精修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导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后果及地区差异。 2. 简述我国在草场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3.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课前预习】 一、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①________压力,人们对②____________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③________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④________低矮,产草量减少,⑤__________变劣。 3.后果:⑥________沙化、盐渍化,物种⑦________,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⑧________。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⑨________。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⑩______________。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________的问题。 二、保护草地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____________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________结构、加速经济?________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________制度;(2)改变游牧为?________;(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____________基地;(4)建设“?________”等。 【学习过程】 一、草地退化 1.载畜量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严重。超载放牧及鼠害和虫害导致牧场退化、沙化 【典例1】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4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甲 合计 材料2: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会产生的恶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哪些?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却在减少,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如下图所示: 【答案】(1)奶牛饲养总数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 (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牧民转移至另一块草场 (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政策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生态意识等。(答出三点即可) 二、草地的保护 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42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而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天然植被则以草地和灌木为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首,曾以水草丰美著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不能不吟唱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而今天的内蒙古却几乎成为沙 尘暴的代名词。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一一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通过比较,理解这组相似概念的差异性。 指导学生读课本P99 4.7图: 点拨:草原 过渡:草地是食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家畜的牧场。食草动物把人类不能消化的植物纤维转

高二地理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练习题(有答案) 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问题( ) A.水资源短缺问题 B.社会经济问题 C.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资源问题 2.下列地区中草场退化日益严重的是( ) ①西欧②北美③非洲 ④中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6.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二、综合题 7.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见上图。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 ) 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祁连山顶的冰川融水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 A.春 B.夏 C.秋 D.冬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教学案人教版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与保护草地 ———————情景导入先思考——————— 曾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多么 的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已再难以见 到。有人调侃到现在的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老鼠兔子没处 藏”。 思考探究: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再难以见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原因在于草地的退化,这里有自然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原因。人们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地增加牲畜的数量,出现牧场超载现象,而对牧场的管理不足,就导致了草地的不断退化和沙化现象。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草地退化 1.草地概况 (1)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草山、草坡、草滩。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恶化。 (4)地区分布差异: ①欧洲牧场情况较好。 ②北美、澳大利亚的牧场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③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牧场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④中国牧场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的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措施 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中国的措施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设“草库伦”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类型分布特征世界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草原 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 候区 呈带状分布,含有散生乔 木或灌木 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温带草原 主要分布在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 气候区 呈带状分布,以温带多年 生草本植物为主 亚洲、欧洲、南美洲、北 美洲、澳大利亚 寒带苔原 主要分布在较为湿润的 寒带气候区 呈带状分布,以苔藓为主亚洲、欧洲、北美洲草山、草 坡、草滩 主要分布在低山、坡地、 河漫滩等地 非地带性分布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草地退化是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其联系如下: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导学案(含答案)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4.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后果及地区差异。 2. 简述我国在草场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3.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课前预习】 一、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①________压力,人们对②____________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③________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④________低矮,产草量减少,⑤__________变劣。 3.后果:⑥________沙化、盐渍化,物种⑦________,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⑧________。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⑨________。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⑩______________。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________的问题。 二、保护草地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____________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________结构、加速经济?________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________制度;(2)改变游牧为?________;(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____________基地;(4)建设“?________”等。 【学习过程】 一、草地退化 1.载畜量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附答案版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课题:第四单元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①熟悉草地的特点、种类和分布;②了解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③理解草场资源价 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预习案(自主预习、梳理知识)【知识梳理】页,在课本上勾画、标注知识要点,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认真阅读课本P~P6059梳理,建立知识体系、设 计框架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一、草地概述(P页)5951%1、草地分布:草地分布在降水量。不够丰富的地带,全球草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 苔原;温带草原和寒带地带性草地:包括热带草原、、草地分类2 。草山、草坡和草滩非地带性草地;包括 ,易受外力破坏。3、环境特点: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P二、草地退化(P页)6059羊单位。1、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 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引起草场退化。压力, 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致使牧场超载原因:由于人口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表现:草群变得2、草地退化盐渍化,导致物种灭绝,气候恶化。危害:引起土地沙化和;均匀欧洲:降水季节分配较,管理较细致,牧场载畜量较高,情况较好 ;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北美:经历过开发、 滥用改善;,经历过兔子过分繁殖,目前情况有所澳大利亚:曾经过度放牧3、地区差异牧场超载;和沙化问题,原因是非洲、南美洲及亚洲:面临草场退化 沙化情况严重。,牧场退化和中国:由于牧场过载,及鼠害和虫害三、保护草地(P页)60

问题。、牧场退化的本质: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的本质是一社会经济。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2、防止退化的关键: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制度;禁牧、轮牧①实行方式;舍饲、半舍饲②变逐水草而 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保护牧场的措施3③加强牧场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④ 建设“草库伦”。 【预习自测】 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牧场载畜量的是:() A.扩大牧场面积B.改善畜牧品种C.增加牲畜数量D.兴修水利设施 2、澳大利亚历史上曾经是什么原因导致草场资源严重退化:() 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兔子过度繁殖D.鼠害、虫害猖獗 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世界各地牧场退化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 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和亚洲均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问题 4、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 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D草场的季节变化.C.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保护草地正确措施的是:( 5.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A.实行禁牧、轮牧制度BD.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C.不断减少草场的载畜量 探究案(规律总结、疑难突破)【问题探究】 探究一:草地退化1.页图1、阅读课本P~P页“草地退化”标题框下的课文,在课本上勾画要点,结合课本P5596059,探究下列问题。“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寒带苔原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⑴.据图5.1分析哪种草地最广泛分布?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草山、草坡、草滩(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热带草原—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寒带苔原—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引起草地退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草地退化有哪些明显的表现和危害?⑵. 原因:超载放牧表现:草群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危害:牧场载畜量减小,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导致物种灭绝,气候恶化等; 什么是载畜量?为什么欧洲牧场的载畜量较高?⑶.载畜量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 原因:欧洲平原广阔,地形平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工业和科技发达,集约化经营,管理细致,所以牧场载畜量高; 世界各大洲牧场退化状况有何差异?⑷.欧洲牧场载畜量最高,情况最好;北美经历过开发、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完整版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 (对应学生用书P 69 课前演练 1.原因: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课堂探究 1.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2.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如下所示。 3.利用载畜量判断草场利用状况。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

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对点演练 1.据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106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积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D) ①人口问题②对植被的破坏③政治动荡④旱灾频繁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沙漠扩大的自然原因为干旱加剧,人为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 课前演练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方式;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教案3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2.了解草地的特点和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理解草场资源的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方法,并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草地退化 1.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_____(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___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过载原因:由于______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________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_____。 3.表现:草群变得_________,产草量_____,草质_____,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容纳、羊、人口、盲目扩大、退化、稀疏低矮、减少、变劣、) 4.危害:载畜量_____,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地区差异:欧洲情况_____。北美牧场经历了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逐渐______。澳大利亚牧场曾经过度放牧,近年来有所改善。非洲、南美洲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问题,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中国牧场退化和沙化情况也很严重,一与牧场过载有关,二与___________有关。 (下降、较好、好转、牧场超载、鼠害和虫害) (二)保护草地 1.牧场退化 (1)本质:________问题。 (2)措施:控制_________,改善_________,加速经济发展。 2.中国的保护措施 实行__________制度,改_____为舍饲、半舍饲,加强________________,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_______。 (社会经济、人口增长、经济结构、禁牧、轮牧、游牧牧场的基本建设、草库伦) 思考

(附答案版)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课题:第四单元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 ①熟悉草地的特点、种类和分布; ②了解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预习案(自主预习、梳理知识) 【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P59~P60页,在课本上勾画、标注知识要点,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体系、设计框架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草地概述(P59页) 1 2、草地分类 3 二、草地退化(P59~P60 1 2、草地退化 3、地区差异 三、保护草地(P60页) 1 2 3 、保护牧场的措施 【预习自测】 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牧场载畜量的是:() A.扩大牧场面积B.改善畜牧品种C.增加牲畜数量D.兴修水利设施 2、澳大利亚历史上曾经是什么原因导致草场资源严重退化:() 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兔子过度繁殖D.鼠害、虫害猖獗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据此回答3~5题。 3、有关世界各地牧场退化情况,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 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和亚洲均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问题 4、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保护草地正确措施的是:( ) A.实行禁牧、轮牧制度B.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C.不断减少草场的载畜量D.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 探究案(规律总结、疑难突破) 【问题探究】 探究一:草地退化 1、阅读课本P59~P60页“草地退化”标题框下的课文,在课本上勾画要点,结合课本P59页图5.1“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探究下列问题。 ⑴.据图5.1分析哪种草地最广泛分布?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草山、草坡、草滩(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热带草原—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温带草原—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寒带苔原—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⑵.引起草地退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草地退化有哪些明显的表现和危害? 原因:超载放牧表现:草群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危害:牧场载畜量减小,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导致物种灭绝,气候恶化等; ⑶.什么是载畜量?为什么欧洲牧场的载畜量较高? 载畜量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 原因:欧洲平原广阔,地形平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工业和科技发达,集约化经营,管理细致,所以牧场载畜量高; ⑷.世界各大洲牧场退化状况有何差异? 欧洲牧场载畜量最高,情况最好;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澳大利亚经历过兔子过分繁殖的破坏,目前情况有所改善;非洲、南美和亚洲则普遍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问题; ⑸.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和沙化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乱采滥挖;⑤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 【归纳总结】①熟悉世界草地的特点及分布:(见知识梳理一) ②理解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及地区差异:(见知识梳理二) ③我国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和沙化的原因:(见探究一第1题第⑸问答案。)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探究二:保护草地 2、阅读课本P60页“保护草地”标题框下的课文,在课本上勾画要点,并探究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说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因为草场退化问题主要是由人口压力过大、经济发展落后,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超载放牧、盲目开垦引起的; 关键: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是问题有效解决的关键; ⑵.针对草地退化的现状,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草场? ①严禁超载放牧,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④建设“草库伦”等。

第四章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读下表中的数据,完成第1~2题。 1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 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高于其他各国,主要原因为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第2题,由于我国对草场资源重利用而轻建设,导致牧场超载、草场退化严重。 答案:1.A 2.A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草地资源存在着草地退化现象。完成第3~5题。 3下列地区,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是() ①西欧②北美③非洲④中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对草地的盲目垦耕②超载放牧③实行轮牧制度④大水漫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目前草场退化现象日益加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及亚洲。西欧的草场由于气候温和湿润,管理细致,情况较好,而北美牧场状况已逐渐好转。第4题,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

牧等,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第5题,草原的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过度放牧和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所致,因而要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以恢复植被。 答案:3.C 4.A 5.A 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6~7题。 6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农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7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该种植被占比重较大的省区为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结合我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可知这些省区的植被以草地为主,因此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第7题,由上题知,干旱是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容易导致土地的沙化。 答案:6.B7.C 8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为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的草场资源是() ①温带草原②热带草原③河漫滩草原④高山草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我国四大牧区的草场属于温带草原和高山草甸。 答案:C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1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第9~10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