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封面

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封面

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封面
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封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室内抗性筛选

In vitro adaptation to tebuconazol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ce strains

名黄进学号060801024专业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罗朝喜职称教授

中国·武汉二○一○年六月

分类号密级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室内抗性筛选In vitro adaptation to tebuconazol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ce strains

学生姓名:黄进

学生学号:060801024

学生专业: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罗朝喜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二○一○年六月

摘要..........................................................................................................................................II Abstract...................................................................................................................................III 关键字.....................................................................................................................................III 1前言 (1)

1.1稻曲病菌 (1)

1.2戊唑醇 (3)

1.3病原菌室内抗性筛选 (5)

2材料与方法 (5)

2.1试验材料 (5)

2.2实验内容 (5)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5)

2.4讨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附录 (10)

稻曲病的发病面积逐年增加,为害日益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三大病害之一。戊唑醇通过抑制真菌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主要是用戊唑醇对稻曲病菌的两种生理小种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将两种生理小种在不断提高浓度梯度的戊唑醇PDA培养皿中培养,直到其抗性无法得到增强。然后在PDA培养皿中继续转接5代,测量原始菌株、转接16代的对照菌株、驯化菌株以及再度转接5代的菌株的EC50,看其抗性是否得到保持。

关键词

戊唑醇;水稻稻曲病;抗性

Abstract

AS the area of rice incidenced by Ustilaginoidea oryzae(Patou.)Bref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damage is increasing,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diseases of rice.Tebuconazole effects on inhibiting biosynthesis of ergosterol that has great control effect on Ustilaginoidea oryzae(Patou.)Bref.WE mainly have indoor Antifungal activities on two races of Ustilaginoidea oryzae(Patou.)Bref with tebuconazole.Two races were rasied concentration gradient in PDA plate with tebuconazole in rasing concentration gradient,until their resistance can not be enhanced.Then continue to divert for5generations in PDA plate,measure the EC50of original strain、control strain and domesticated strains treated after16generations、the strain re-switched for5generations to see whether the resistance have been maintained

Key words

tebuconazole;Ustilaginoidea oryzae(Patou.)Bref;resistance

1前言

杀菌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是研究杀菌剂的基础。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可以明确杀菌剂的作用效果及抑菌谱。戊唑醇由于杀菌活性高等特点,目前已经在市场上大量使用。但是抗药性问题的出现影响着杀菌剂的发展。室内对病原真菌进行抗性筛选,可以模拟出田间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发展动态,对杀菌剂进行抗药性风险评估,为田间科学合理的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1.1稻曲病菌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后期谷粒病害,通常在晚稻上发生,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使农民误以为是丰收的象征,俗称“丰产果”,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之前,该病零星发生,属次要病害;90年代以来,由于密粒直立型超级稻和优质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单季稻熟制的扩大,施肥水平偏高和不合理,尤其是单季稻孕穗期多雨适温的频率较高,稻曲病的发病面积逐年增加,为害日益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三大病害之一。稻曲病的发生,会造成水稻大面积空秠率增高,既不利于晚稻高产,又严重影响稻米的质量,且稻曲病病菌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畜有不良影响。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发病初期外观与健康谷粒误明显区别,在水稻齐穗3~5D内可显症,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里的外表皮,蔓延到配孔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发病时,病菌首先在谷粒内部生成小菌核,形成菌丝块并逐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比健康谷粒大3~4倍,形成近球形病粒,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表面光滑,后显粗糙龟裂,散发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使水稻结实率和干粒重下降,俗称“灰包”。一般每穂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吴格娥,2000;杨洵,2007;章方海,2006)

病原Ustilaginoideavirens(Cooke)Tak.称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座6-12×4-6(μm),表面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分生孢子梗直径2-2.5(μm)。分生孢子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大小4-5(μm)。菌核从分生孢子座生出,长椭圆形,长2-

20mm,在土表萌发产生子座,橙黄色,头部近球形,大小1-3mm,有长柄,头部外围生子囊壳,子囊壳瓶形,子囊无色,圆筒形,大小180-22μm,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大小120-

180×0.5-1(μm)。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3-5×4-6(μm)。有性态为ClavicepsvirensSakurai称稻麦角,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王云川,2006)

1.2.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大量病原菌存在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物内或健康谷粒颍壳上越冬。翌年7~8月份,当菌核和厚坦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随气流和水流传播,落到水稻植株上,在水稻破口时倾入花器和幼颖,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连作地块时间长,有效菌原积累多,发病率高。(2)品种抗性差

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粳稻重于糯稻,大穗型,破口抽穗期长的品种发病重。

(3)气候原因

气温24-32℃病菌发育良好,26-28℃最适,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长。抽穗扬花期遇雨及高温,特别是在阴雨天发病重。

(4)栽培原因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

(5)施肥

随施氮量的增加,稻曲病发病程度加重,尤其是后期重施穗肥有利于发病。另施肥不当或施肥太迟,容易造成贪青,剑叶偏长,形成穗部小气候相对湿度较高,受阳光直射较少,一直延迟抽穗。钾肥有壮杆作用,可使叶直,叶厚,穗部受光良好,减少病害滋生条件。

(6)长期深水漫灌,不晒田。

(7)破口前后为及时用药预防。

(8)重视不够,防治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张业金,2006,王琴,2005)

1.2.2防治方法

(1)合理安排种植期,避开发病高峰时节。适时早播早植,加强管理,错开穗期雨季以减轻病害。健生栽培,提高逆抗水平。

(2)选用抗(耐)病品种。

(3)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4)科学管水。

(5)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追肥要早,慎用穗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

(6)合理密植每公顷栽225000穴左右为宜。过于密植,易导致田间荫蔽,湿度大,利于发病。

(7)确定重点防治对象田感病品种种植区,山区及偏施,迟施氮肥的田块,均应列入重点防治对象田。

(8)抓住防治适期施药抓住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3d-7d,始穗期三个关键时期施药(可有效兼治纹枯病等病害)。

(9)药剂防治。

(10)清除病源,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11)加强测报,及时用药防治。(段宗云,2007)

1.2戊唑醇

戊唑醇是一种羟乙基三唑衍生物,属三唑类内吸杀菌剂。毒性分类属低毒杀菌剂。该化合物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最先开发成功,英文通用名,化学名称为

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与其它所有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抑制真菌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剂,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对防治许多作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病害安全有效。甾醇类化合物是生物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在真菌和细菌中,主要是合成麦角甾醇,它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细胞膜的渗透性起重要作用。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已成为新型杀菌剂的重要靶标之一,其抑制剂由于活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在生产上受到普遍重视。

1.2.1作用特点

从作用方式看,戊唑醇对稻曲病病菌表现为抑菌作用,对植物则表现为治疗作用。从作用机理看,主要是对病原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一般认为三唑类麦角甾醇抑制剂的主要机理是抑制麦角甾醇中间体的氧化脱甲基反应,特别是对2,4-亚甲

基-二氢羊毛甾醇结构中14位碳原子上脱甲基反应的抑制。生化机制研究表明,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戊唑醇还存在其它作用位点,但同样存在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除了三唑类杀菌剂的典型特征,即由于抑制脱甲基反应引起的麦角甾醇中间产物积累以外,在用戊唑醇处理后,在菌丝中出现了三种Δ5甾醇(符号Δ表示双键位于第5位碳原子,下同),即Δ5-麦角甾醇、Δ5-豆固醇和Δ5,22-豆固二烯醇。这可能有两种原因,即戊唑醇干扰反应进行顺序最后导致Δ8→Δ7异构化不能正常进行或直接对细胞膜产生影响,而间接地对甾醇混合物的组成产生了影响。与传统三唑类杀菌剂相比,戊唑醇的活性谱扩大的机理正在于此。(李富根,2001)

1.2.2生物活性

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戊唑醇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用量低,内吸性较强,适用范围广,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地防治。戊唑醇可作种子处理或叶面喷雾用。作种子处理用时,加工成拌种剂(WS、DS),由于其内吸作用,所以能有效防治吸附在种子表面以及内部的病原菌,被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防治某些种传和土传病害,特别是用于防治黑穗病。作喷雾用时,可加工成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等。戊唑醇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组织中向顶转移,能防治各种作物中的多种稻曲病病菌,目前主要应用在控制禾谷类及花生病害、香蕉叶斑病、油菜白粉病和茶饼病等病害。

1.2.3合成机理(谭成侠,2001)

1.3病原菌室内抗性筛选

室内抗性筛选的方法大多有两种:一种是紫外线诱变;另外一种是药剂诱导筛选。通过诱变处理或药剂选择探测抗药菌株产生的可能性,再通过抗药菌株的致病力、遗传稳定性及竞争性,可以推测优势菌株导致抗药性发生的可能性。为这种杀菌剂的抗药性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延缓抗性的发生、科学合理的用药提供理论指导(赵建

江,2008)

2材料和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供试药剂及其配制

戊唑醇,用无菌水稀释成8000μg/ml母液,置于4摄氏度冰箱内保存,备用。

2.1.2供试菌株

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博士研究生吕博提供。

2.2实验内容

在预培养的真菌菌落边缘,打取直径7mm的菌碟于含系列浓度的PDA培养皿上,27摄氏度培养14天,测量菌落直径。转接16代后,将CK和驯化的菌株在PDA培养皿中继续转接五代,测量驯化菌株,CK以及亲本的EC50,做对比。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1U-12转接16代菌落直径平均数据记录(浓度单位:μg/ml:菌落直径单位:cm)浓度

CK0.030.060.100.30 1.00

转接代数

1

2 2.72 3.12

3 3.43 2.48 2.31

4 4.57 2.80 2.25

5 4.63 2.53 2.22

6 4.63 2.53 2.22

7 5.15 3.27 2.28

8 5.17 1.750.71

9 4.37 1.110.76

10 3.97 1.480.96

11 4.77 2.39 1.78

12 4.37 2.15 1.22

13 4.10 1.97 1.40

14 4.40 1.52 1.480.5

15 4.430.97 1.230.5

16 4.43 1.93 1.230.5

图表1Data of U-12after switching for16generations

U-12转接16代数据

表2U-32转接16代菌落直径平均数据记录(浓度单位:μg/ml,菌落直径单位:cm)浓度

CK0.030.060.100.30 1.00

转接代数

1

2 4.08 3.80

3 4.96 2.87 3.64

4 4.31 3.63 3.08

5 4.17 2.78 2.20

6 4.1

7 2.7

8 2.20

7 5.30 3.23 1.37

8 4.96 2.610.86

9 4.90 2.33 2.00

10 4.02 2.79 2.32

11 5.06 2.77 1.92

12 4.95 2.75 1.76

13 4.95 2.83 2.23

14 4.73 2.13 1.240.5

15 4.58 2.34 1.010.5

16 4.28 2.22 1.590.5

图表2Data of U-32after switching for16generations

U-32转接16代数据

根据图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菌株在在不断提高浓度的PDA培养基中能生长,且菌落直径在不断增大,表明抗性在不断上升。

表3不同浓度戊唑醇下U-12菌株的EC50值(浓度单位:μg/ml,表格中数据单位:%)

菌株种类

浓度U-12D12-0D12-1D12-2

CK

0.0187.7197.6444.4133.98

0.0395.9098.0356.2543.20

0.197.27100.0052.3054.85

0.3100.00100.0057.2466.02

1100.00100.0084.2188.83

3100.00100.00100.00100.00 10100.00100.00100.00100.00

EC500.110.06

注:U-12表示亲本,D12-0表示培养16代的CK组,D12-1表示培养16代的驯化菌株,D12-2为驯化菌株继续转接5代的菌株。

图表2EC50of U-12virens strains

U-32菌株EC50

图表数据表明U-12在16代的转接之后其对戊唑醇的抗性得到了提高,并且D12-1菌株在保存了一个月之后再转接5代,其抗性只得到了部分保持。

2.4讨论

这个课题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稻曲病病菌在不断提高的药剂浓度下其抗性能不断得到增长,即突变体数目的增加。但是其抗性不可能无限增加,对药剂浓度有个最高的适应浓度,高于这个浓度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生长。

这个实验大概做了一年时间,由于稻曲病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较慢,所以两个星期转接。开始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用一系列的浓度梯度来培养稻曲病病菌(0.01ppm,

0.03ppm,0.1ppm,0.3ppm,1ppm,3ppm,10ppm),根据培养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选择了一个初始浓度,0.03ppm。在0.03ppm的戊唑醇PDA培养基中病菌生长能得到一定的抑制。后来我们不断的转接,病菌在含药的培养基中培养两个星期后,如果直径能生长到一定大小就可以选用更高浓度的含药培养皿进行培养转接。顺着这个过程我们将菌株培养了16代,直到其达到了最高适应浓度,0.3ppm。然后我们将转接16代的CK和能适应0.3ppm戊唑醇浓度的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转接5代。最后我们将亲本,16代的驯化菌株,16代的CK及驯化菌株继续转接5代的菌株在一些列浓度的戊唑醇PDA培养基中培养,得到EC50值,看转接16代的驯化菌株抗性能否得到提高,并且其突变并不能稳定保持。在相同浓度下,稻曲病病菌的抗性直接表现为菌落直径的大小,即菌落直径越大,其对相同浓度戊唑醇的抗性越高。同时,能在高浓度上生长也体现其抗性的增长。

数据表明,U-12与U-32对戊唑醇的适应浓度极限为0.3ppm,在1ppm浓度戊唑醇的PDA培养基上就无法生长。转接16代的驯化菌株,其抗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说明实验的预期假设是正确的,但是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持。

根据图表数据能看出,相同浓度下菌株的菌落直径并不是直线上升,EC50的图表

中,D12-1的数据也不是直线上升,说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段宗云,喻凌治,袁灵芝等.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湖南农业科

学,2007(5):128-129,132

2.李富根,吴新平,刘乃炽等.戊唑醇的作用特点及其应用概况.农药科学与管

理,2001,22(3)

3.王琴.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4.王云川,沈厚芬,徐福海等.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下半月),2006(3):17

5.谭成侠,张谦等.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及表征.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003-

9015(2007)06-1030-04

6.吴格娥,魏永建,刘琳丰.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几个因素分析[J].耕作与栽

培,2000,(6):60~61

7.吴格娥,魏永建,刘琳丰.稻曲病的药剂防效试验[J].贵州农业科

学,2000,(5):21~23

8.杨洵.黔东南稻曲病的发生条件及预测预报与防治[J].贵州农业科

学,2007,(1):99~101

9.章方海,吴德银.稻曲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

报,2006,12(5):201

10.张业金,周德美,汪云好.水稻稻曲病防治最佳时期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

月),2006(8):59

11.赵建江,李红霞,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张小凤.番茄叶霉病对嘧菌酯的

抗性检测及抗性风险评估.农药学学报,2008,10(1):47-52

致谢

经过一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罗朝喜老师。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实验中的错误。除了敬佩罗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植科院和我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附录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的配置方法

主要材料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

主要步骤:

1称量

5倍马铃薯汁比例为200克去皮马铃薯配制一升土豆汁,葡萄糖取用量比例为20g/L,琼脂粉为15g/L。用量根据实验要求选取。一般为配制1L5倍土豆汁。

2煮制马铃薯汁

将称量好的马铃薯切成片状,放入沸水中,不断搅拌,直至用玻璃棒能轻易穿透土豆片为止。去掉马铃薯片,将原液用纱布过滤到烧杯中。

3定容

将马铃薯汁冷却到常温,定容到1L。

4转移

将1L马铃薯汁移至烧杯中,加入20g葡萄糖,置于磁力搅拌器中,拌匀。

5分装

根据实验内容分装到若干个烧瓶中,加入每个烧瓶的琼脂总量根据需要量按15g/升量取。

6灭菌

将烧瓶置于121℃的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5分钟。

7灭菌结束后,置于50℃保温箱中保温,防止温度过低培养基凝固。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10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 (二级学科代码:071005 二级学科名称:微生物学) 一、培养目标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活跃、应用前景广阔,对其它学科影响最重要的生命科学之一。它的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不仅正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生命科学研究中,而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态学等多个层次丰富着新的理论和技术,微生物学目前的研究内容涉及固氮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农药及芽胞杆菌分子生物学、放线菌及链霉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植物互作及分子生态学、蓝细菌分子生物学、动物病源微生物与分子病毒学、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植物病源微生物学、应用真菌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学不仅是现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独立学科。 二、学习年限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热爱专业,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1、分子微生物学 2、杀虫、抗病微生物学 3、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微生物学 4、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 5、食品微生物学 6、应用真菌生物学 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毕业论文封面及正式格式

毕业论文封面及正式格 式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系部: 专业: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题目 摘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宋体,小四) 关键词:关键词一关键词二(宋体,小四) Abstract: The caption ............. Key words: 目录 1 XXXX(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1.1 XXXXX(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1.1.1 XXXX(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1.1.2 XXXX(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2 XXXX(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2.1 XXXXX(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2.1.1 XXXX(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2.1.2 XXXX(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 (1)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2) XXXXX(小四号宋体,固定值 20磅) 结束语 完成情况:……。 所得收获:……。 文献 [1] :着者.书名[M].版本(.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 :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规范(自然科学类)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规范 (自然科学类) (1999年3月制定, 2009年1月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学位论文写作和装订,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标准化,特制订本规范,其各项要求适用于答辩前后的论文,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时务必认真阅读,严格执行。 1 论文组成 一般地,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包括封面、扉页、目录、缩略语表、论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几个部分组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置于扉页与目录之间。 2 论文外观 论文装订一律采用A4开本(297×210 mm),其中上边距30m,下边距25 mm,左边距32 mm,右边距25 mm,页眉20mm,页脚15 mm,页眉页脚居中排列,其中奇数页页眉为论文题目,偶数页页眉为“华中农业大学××届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定稿后,用优质A4纸双面复印(不允许以A3纸单面复印后对折),装订整齐、美观。 论文目录按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页码,目录之后按顺序编排阿拉伯数字(1、2、3…)编排页码,装订好后,页码无漏编、重编、倒编等错误。论文正式输出前应认真仔细地校对,特别要严格检查错别字、漏字、段落错乱、标题混乱等问题。论文装订好后,文中不应出现手工涂改的痕迹,整篇论文的错别字、漏字应控制在10次以下。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但通篇论文的同级标题和正文应采用统一的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和字号。一般地,论文标题可设三级,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且都采用左对齐排版;标题以外的段落,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图表应同时标注中英文对照标题和注释,中文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英文标题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图表内的文字一般中文采用五号宋体,英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体。 论文中的各级标题应采用统一的编号体系,一般按“1”、“1.1”、“1.1.1”体系进行标题编号,不能将“一、”、“1、”、“1.1”、“(1)”等混编在一起。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0章脂类代谢

第10章脂类代谢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脂蛋白2.血脂3.高脂蛋白血症4.酮体5.不饱和脂肪酸6.必需脂肪酸 7.脂动员8.脂肪酸β-氧化 (二)填空题 1.动物不能合成而需要由日粮提供的必需脂肪酸有和。 2.脂肪消化产物在十二指肠下段或空肠上段被吸收后,与磷脂、载脂蛋白等组成经淋巴进入血循环。 3.脂肪动员指在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释放人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 4.游离脂肪酸不溶于水,需与结合后由血液运至全身。 5.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6.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 7. 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次β-氧化生成个乙酰CoA。 8.肉碱脂酰转移酶工存在于细胞。 9.脂酰CoA每一次β-氧化需经脱氢和硫解等过程。 10.酮体指、和。 11.酮体合成的酶系存在,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 12.丙酰CoA的进一步氧化需要和作酶的辅助因子。 13.一分子脂肪酸活化后需经转运才能由胞液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线粒体内的乙酰CoA需经才能将其带出细胞参与脂肪酸合成。 14.脂肪酸的合成需原料、、和等。 15.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或,NADPH来源于。 (三)选择题 1.动物合成甘油三脂最强的器官是: a.肝b.肾c.脂肪组织d.脑e.小肠 2.脂肪动员是指: a.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b.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 c.脂肪组织中脂肪被脂肪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d.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合成及甘油的生成e.以上都对 3. 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 a.肾上腺素b.胰高血糖素c.促甲状腺素d.ACTH e.以上都是 4.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酰基转移酶b.乙酰CoA羧化酶c.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Ⅰ d.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Ⅱe.β-酮脂酰还原酶 5.酮体在肝外组织氧化分解,原因是肝内缺乏: a.乙酰乙酰CoA硫解酶b.琥珀酰CoA转硫酶c.β-羟丁酸脱氢酶 d.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合成酶e.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裂解酶 6.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反应顺序是: 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 e.水合,脱氢,硫解,再加水 7.可作为合成前列腺素前体的脂肪酸是: a.软脂酸b.花生四烯酸c.亚麻酸d.亚油酸e.硬脂酸 8.能将肝外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血浆脂蛋白: a.CM b.LDL c.HDL d.IDL e.VLDL 9.可由呼吸道呼出的酮体是: a.乙酰乙酸b.β-羟丁酸c.乙酰乙酰CoA d.丙酮e.以上都是 10.并非以FAD为辅助因子的脱氢酶有: a.琥珀酸脱氢酶b.脂酰CoA脱氢酶c.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d.β-羟脂酰CoA脱氢酶e.线粒体内膜的磷酸甘油脱氢酶 11.不能产生乙酰CoA的分子是: a.酮体b.脂肪酸c.胆固醇d.磷脂e.葡萄糖 12.参与甘油磷脂合成过程的核苷酸是: a.A TP b CTP c.TIP d.UTP e.GTP 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去路: a.合成脂肪酸b.氧化供能c.合成酮体d.合成胆固醇e.以上都是 14.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b.乙酰CoA羧化酶c.HMG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硫解酶e.HMGCoA裂解酶 15.下列不是载脂蛋白的功能的是:

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式样

附件7: 南昌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书写式样 一、页面设置:上2.54cm,下2.54cm,左3.67cm,右2.67cm,页眉1.5cm,页脚1.75cm, 行间距1.35倍。 二、目录:“目录”两字小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小四号宋体,页码数字对齐。 三、页眉和页码:页眉和页码从中文摘要开始,页眉为相应内容的标题,页码从 中文摘要、Abstract、目录用罗马数字(I,II,III……)编排,从正文第一章开始按照阿拉伯数字(1,2,3……)编排。 四、摘要 1.中文摘要: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四号宋体,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小 四号宋体加粗, 2.英文摘要:标题小二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Abstract”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Abstract”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Keyword”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 五、正文: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六、图表:图表内容五号宋体。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四号宋体,参考文献内容小四号宋体,其中英 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 八、致谢:“致谢”两字四号宋体,致谢内容小四号宋体。 具体书写式样如下:

NANCHANG 学 士 学 位 THESIS OF (20 —20 题 目 学 院: 系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起讫日期:

南昌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招生简介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学位招生简介 一、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基本情况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前身是1984年组建的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1989年更名为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是一个集农业科研、开发、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正局级事业单位。 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所、两个中心及三个直属公司。即蔬菜科研所、畜牧兽医科研所、水产科研所、农业科研所、林业果树科研所、农业机械化科研所、农业干部培训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中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慧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现代都市农业规划设计院。 现有各类人员1068名,其中在职职工547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人,其中高级职称145人(含正高27人),中级职称14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11人,研究生5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7人;享受省、市政府津贴35人;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人选16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 从1984年建院以来,市农科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80余项,获国家、部省、市级科技奖244项。与此同时,取得国家新专利16项、产品登记4项、湖北省品种审(认)定36项。先后承担完成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建设部、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引智项目、湖北省科技厅等省部以上项目30余项。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有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农业部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由院蔬菜所主持承担的国家行业计划《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及《水生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确立了市农科院在这两个研究领域国内的主导地位。

毕业论文封面及格式要求

新乡学院商学院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一、论文格式 1.封面(封面具体内容及格式见附件一)。 2.“目录”页(目录页的具体内容及格式见附件二)。 (1).“目录”部分单独成页编排,称为“目录”页,置于继封面之后的第1页。 (2).“目录”页中正文部分的内容只列到二级标题为止,不列三级以下的小标题。 (3).“目录”页中所列内容必须相应标出其在论文中的页码数。(论文除“目录”页外,其它均须打印出页码数,由前往后依次排序。) 3. 论文题目 4. 作者 5.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此部分单独成页)。英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紧随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后排版,不单独另行成页。 6.论文的正文部分(此部分单独起页开始。正文部分的文字表述及排版格式见后)。 7.“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有不少于5种以上的参考文献,可以是著作、论文,也可以是网址。“参考文献”列于论文正文之后,单独成页。具体要求见后。 8.“致谢”。用于表达作者的写作心得及对相关人员的感谢,此部分不是论文的必备部分,具体由各院(系)在院(系)范围内作统一要求。 二、具体要求 毕业论文采用统一格式。封面及目录参看上面格式。 正文内容依次为: 1、论文题目(2号或3号黑体,居中) 2、作者姓名(小4号楷体,居中) 3、内容摘要(小4号楷体,200—400字为宜) 4、关键词(小4号楷体,关键词必须是词组,3—5个为宜,中间用分号隔开) 5、论文内容(小4号宋体),论文中大标题用4号黑题 6、参考文献(小4号楷体,至少5个) 正文中序号按固定格式标注。 例如:一、××××(黑体) (一)×××××(加粗) 1. ××××× (1)××× (2)××× 引用期刊文章时,格式如“序号姓名.引用文章名称[J].期刊名称,年份,(期数).”。引用著作时,格式如“序号姓名.引用著作名称[M].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年份.” 参考文献: [1]董新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中国特色问题的研究[J].财会通讯,2008,(6). [2]李新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论文题目、作者、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说明:专科生不要求此项) 三、排版及字数要求 行间距24,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3厘米,左边距3厘米,上边距2.5厘米,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 文科本科不少于8000字符,专科不少于6000字符。 凡有抄袭、剽窃现象者,经认定属实,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一律以零分计算;情节严重者,根据学院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5章RNA生物合成

第15章 RNA生物合成五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或概念比较 1.转录与逆转录 2.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 3.反意义链与有意义链 4.启动子与终止子 5.内含子与外显子 6.RNA聚合酶全酶与核心酶 7.操纵子与操纵基因 8.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9.阻遏物与辅阻遏物 10.-10序列与TA TA box 11. 核酶 (二)填空题 1. 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不敏感,并可以作为底物。 2. 大肠杆菌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全酶的亚基组成为,去掉因子的部分称为核心酶,这个因 子使全酶能辩认DNA上的位点。 3. 利福平抑制细菌中转录的起始,因为。 4. 原核生物中各种RNA是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由种RNA聚合酶催 化,其中rRNA基因由转录,hnRNA基因由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NA则是的产物。 5. 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序列、序列和顺序。 6. 真核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编码的序列还被保留在成熟mRNA中的是,编码的序 列在前体分子转录后加工中被切除的是。在基因中______被_____分隔,而成熟的mRNA中外显子转录的序列被拼接起来。 7.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tRNA前体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含有。 8. 在原核细胞中,由同一调控区控制的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一个基因表达调控单位,称为,其 调控区包括和。 9.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与结合,对lac表达实施负调控;和 的复合物结合于上游部分,对lac表达实施正调控。 10. 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阻遏蛋白必须先与辅阻遏物相结合,才能结合于操纵基因。在trp操纵基因与 结构基因之间有一段能被转录的,可编码含有2个残基的14肽。色氨酸充裕时,翻译迅速,转录中断,色氨酸不足时,翻译迟滞,结构基因的转录得以继续进行,称为调节。 11. 乳糖操纵子的启动,不仅需要有诱导物乳糖存在,而且培养基中不能有,因为它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降 低细胞中的水平,而使复合物不足,它是启动基因启动所不可缺少的调节因子。 12.中心法则是于年提出的其内容可概括为。 (三)选择题 1. hnRNA是: A.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tRNA前体 B.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mRNA前体 C.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rRNA前体 D.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snRNA前体 2. 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Ⅲ的产物是: A. mRNA B.hnRNA C. rRNA D. tRNA和snRNA 3. 合成后无需进行转录后加工修饰就具有生物活性的RNA是: A. tRNA B. rRNA C. 原核细胞mRNA D. 真核细胞mRNA 4. 下列抑制剂哪一种既抑制DNA的复制又抑制转录作用: A. 利福平 B. 丝裂霉素G C. 高剂量放线菌素 D. α-鹅膏蕈碱 5. 下列核酸合成抑制剂中对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高度敏感的抑制剂是: A. 利福平 B. 氨甲喋呤 C. α-鹅膏蕈碱D氮芥 6. 以下哪种物质常造成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从而发生移码突变? A. 嘧淀衍生物 B. 5-氟尿嘧啶 C. 羟胺 D. 亚硝基胍 7. 下列关于基因增强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删除增强子通常导致RNA合成的速度降低 B. 增强子与D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 C. 增强子增加mRNA翻译成为蛋白质的速度 D. 在病毒的基因组中有时能够发现增强子 8. 下列有关操纵子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A. 操纵子是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与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位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学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1、封面 校名图片高度3厘米,校徽5cm*5cm,见模版。 2、排版顺序:封面-摘要-Abstract-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3、页边距:全文上下左右全部为2.5厘米,页眉页脚边距默认 4、页脚(页码)编写: a)封面不编码 b)页脚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五号 c)摘要-Abstract-目录:从罗马数字“-I-”起编,居中;正文起:从数字“-1-”起编,居中 d)段落间距:默认 5、页眉编写: a)封面不编页眉 b)页眉字体: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字号:五号 c)摘要起按一级标题内容编写页眉,居中 d)段落间距:默认 6、目录 a)目录标题不设为一级标题格式,但字体字号段落间距等同一级标题 b)字体:中文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号 c)段落间距:1.5倍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 d)页码右对齐 e)左边 i.一级标题缩进0,不加粗 ii.二级标题缩进1个中文字,不加粗 iii.三级标题缩进2个中文字,不加粗 7、摘要-Abstract-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a)字体: i.标题:中文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加粗 ii.正文:正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b)字号: i.一级标题:三号 ii.二级标题:四号 iii.三级标题:小四号 iv.正文:五号(含表格内文字及图表标注) c)段落间距 i.标题: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含一级、二级、三级标题) ii.正文:单倍行距,段前0段后0(含表格内文字及图表标注) d)图、表: i.图、表及其标注位置居中 ii.图的标注: 中文标注,位于图的下方居中,每章按顺序编号,并对图进行简短解释,如第二章第三个图,格式为“图2.3 电路原理图” iii.表的标注: 中文标注,位于表的上方居中,每章按顺序编号,并对表进行简短解释,如第三章第四个表,格式为“表3-4 电路状态表” e)合理安排版面,不要有明显空白或人为空行。 细节见模版。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2005年制订,2010年8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2005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接受学历教育的研究生。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3-4年,最长不超过6年;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5-6年,最长不超过8年。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基本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学业的,经导师、学院和研究生处批准,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延期毕业年限不得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我校录取的研究生新生持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其它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必须向所在学院书面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未准假逾期两周不报到者,或假满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

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和学校招生规定对其政治、思想品德、文化、健康状况等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被录取者,无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或者学籍,退回原户籍所在地。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六条入学体检复查由华中农业大学医院负责。对达不到入学体检标准的新生,取消其入学资格;对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在申请被批准后两周内办理离校手续。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自理。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应当在下一学年开学前,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和体检表以及所在地街道(乡)等单位开具的学生行为表现证明,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交入学申请,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入学体检要求,学校复查合格后,可以按当年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逾期两周不办理入学手续者,被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或休学生待遇。学校不对学生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发生的事故负责。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如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每学期开学时,已取得学籍的研究生持研究生证,在校历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在学院办理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者不予注册。确因在校外从事科研、调研、撰写论文、实践等工作,不能按期注册的,应当事先履行暂缓注册手续,

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含封面格式)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基础理论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毕业设计管理按“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2004]30号”执行。 1、学位论文内容及顺序: 论文内容及顺序一般为: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2、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用按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撰写,统一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格式要求见摸板,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内容要求 3.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一般不应超过25个汉字。 3.2 摘要与关键词 3.2.1 摘要 摘要是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概括设计(论文)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要求一般不少于300汉字。 3.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列出3-5个。 3.3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3.3.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一般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可只写国内情况);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3.2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内容可因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等不同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研究对象、理论原理与方法、设计方法和结果、计算方法和结果、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得出的结论等。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无误,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3.3.3 结论(或结语) 结论包括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

毕业论文封面

(论文封面样式) 浙江师范大学 成人学历教育毕业论文(二号加黑宋体) 论文题目(三号加黑宋体) 专业:(四号宋体,下同)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毕业论文评审表

教育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教育基本原理五、德育论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与应答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WTO与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论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与人的解放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调查与对策 二、教学论六、教育管理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育管理中人性管理 教学的使命校长负责制研究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学生管理研究 教师的教学语言教育管理中的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比较研究论教学的主体性教育管理职能的柔性化研究 三、教育史教育管理组织的松散性研究 创造教育的历史教育管理热点研究 启发式教学的历史考察七、心理咨询与辅导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研究 四、课程论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校本课程研究情感因素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八、多媒体教学研究或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研究网络教学的设计 综合课程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潜在课程研究网络教学的不足及其补充 德育课程研究远程教育研究 九、综合类 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 有关新课程方案实施后教师素质方面

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封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室内抗性筛选 In vitro adaptation to tebuconazol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ce strains 姓 名黄进学号060801024专业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罗朝喜职称教授 中国·武汉二○一○年六月

分类号密级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室内抗性筛选In vitro adaptation to tebuconazol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ce strains 学生姓名:黄进 学生学号:060801024 学生专业:动植物检疫 指导教师:罗朝喜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二○一○年六月

摘要..........................................................................................................................................II Abstract...................................................................................................................................III 关键字.....................................................................................................................................III 1前言 (1) 1.1稻曲病菌 (1) 1.2戊唑醇 (3) 1.3病原菌室内抗性筛选 (5) 2材料与方法 (5) 2.1试验材料 (5) 2.2实验内容 (5)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5) 2.4讨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附录 (10)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第1章---糖--类

第一章糖类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单糖, 2、还原糖, 3、不对称碳原子, 4、α-及β-异头物, 5、蛋白聚糖, 6、糖脎, 7、改性淀粉, 8、复合多糖,9、糖蛋白,10.糖胺聚糖 (二)填空题 1、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2、糖苷是指糖的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3、蔗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4、麦芽糖是由两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5、乳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连。 6、纤维素是由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糖昔键相连。 7、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和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8、直链淀粉的构象为,纤维素的构象为。 9、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10、糖胺聚糖是一类含和的杂多糖,其代表性化合物有、和等。 11、肽聚糖的基本结构是以与组成的多糖链为骨于,并与肽连接而成的杂多糖。 1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试剂和试剂。 13、蛋白聚糖是由和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4、自然界较重要的乙酰氨基糖有、和。 1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试验。 16、脂多糖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17、糖肽的主要连接键有和。 18、直链淀粉遇碘呈色,支链淀粉遇碘呈色。 (三)选择题 1、单选题(下列各题均有五个备选答案,试从其中选出一个) (1)环状结构的己醛糖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为( ) (A)4 (B)3 (C)16 (D)32 (E)64 (2)右图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 ) (A)α-D-吡喃葡萄糖 (B)β-D-吡喃葡萄糖 (C)α-D-呋喃葡萄糖 (D)β-L-呋喃葡萄糖 (E)α-D-呋喃果糖 (3)、下列哪种糖不能生成糖脎?( ) (A)葡萄糖(B)果糖(C)蔗糖(D)乳糖(E)麦芽糖 (4)下图所示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胺聚糖?( ) (A)几丁质(壳多糖) (B)硫酸软骨素(C)肝素(D)透明质酸(E)硫酸角质素 (5)、下列物质中哪种不是糖胺聚糖?( ) (A)果胶(B)硫酸软骨素(C)透明质酸(D)肝素(E)硫酸黏液素 (6)糖胺聚糖中不含硫的是( ) (A)透明质酸(B)硫酸软骨素(C)硫酸皮肤素(D)硫酸角质素(E)肝素 (7)下图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 )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介绍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介绍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 提供华中农业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 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中山大学等六所大学的 农艺系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1954年在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的基础上设立农学系、植 保系、土化系。农学系和植保系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知名专 家在此任教,有二级岗教授杨新美、胡仲紫、章锡昌、刘后利等。 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学校院系与学科调整过程中,原 农学系和原植物保护系于2002年7月合并,成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设作物遗传育种系、农学系和植物保护系,下设作物育种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生理生化、 农业气象学、农药学和应用真菌学9个教研室,专任教师118人, 开设植物科学与技术(含种子工程)、农学、植物保护(含植物检疫)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600余名,研究生800余名, 留学生13名,继续教育学生580余名。 二、学科优势明显,培养条件优越 学院现有作物学与植物保护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含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002年 作物学评估排名第一;植物保护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植物病 理学被评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学院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3个硕士学位授 予权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社会科学类) 1998年7月,校学位委员会研究决定: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先答辩后装订的规范管理,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印制质量。具体做法是:在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之前,以简装(线装或钉书机装订)本提供给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使用。待答辩后再修改,正式装订。为了规范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特制定本写作指南,务请各位研究生在写作论文前认真阅读并遵照执行。 1.论文组成要素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一本完整的论文包括:封面、扉页、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几个部分,必要时还可在参考文献后添加1个或数个附录。 2.论文印制规格和质量要求 论文的开本为A4纸,其尺寸为297 mm×210 mm,其中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2mm、右边距25mm、页脚15mm,定稿后用优质A4纸双面或单面复印(不允许以A3纸单面复印后对折)。 论文文字均采用宋体字按统一标准编排。标题、图题、参考文献、附录用5号宋体字,脚注用小5号宋体字,行间距可根据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标题段前段后各6磅,同一级的标题,要采用同样的字号与字体,所有的正文文字应采用同一字号与字体。标题级别一般不超过三级为宜。一类标题用3号宋体字,二类标题用小3号字,宋体字,三类标题用4号宋体字。其余文字内容用小4号宋体字、1.25倍的行间距,不设段前段后。 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不落在下一页,一段文字的启始一行不放在前一页。在Miccrosoft word编辑软件下实现的方法是:在“格式”下拉框中选“段落”,在“段落”列表中选“换行与分页”,然后选中“孤行控制”即可。 所有的表图,包括标题、图题和脚注等,都应尽可能放在同一页,以保持表图的完整性。 论文正式输出要认真仔细地校对,避免出现错误。打印出的论文中不应出现手工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试卷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植物生理学实验原理与技术(A)姓名: 学年学期:2008-2009-1 学号: 考试时间:2009--班级: 一、名词解释 ( 每题 4 分 , 共 12分 ) 1. 聚丙烯酰胺凝胶 2. 离心技术 3.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反相纸层析 二、填空题 ( 每空 2 分 , 共 42分 ) 1. 反相纸层析法分离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实验中 ,分离后的不饱和脂肪酸经红氨酸溶液显色后 , 其最终产物颜色是(1),从点样端起层析谱带所对应的脂肪酸依次是 (2) 、(3)、(4)、(5)、(6)。 2. 圆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实验中 , 电泳时上槽接电源(7)极 ,下槽接电源 (8) 极 , 电泳开始电流应调节至每管(9)mA, 十分钟后电流调节至每管 (10) mA; 在上槽或样品中加入溴酚蓝是起(11)的作用。 3. 核酸提取过程中 , 将含有 DNA 的溶液置72℃处理 3 分钟,其目的是(12);在淀粉酶活性测定过程中将淀粉酶液置于 70℃下处理 15 分钟的目的是(13)。 4.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总氮和蛋白氮,有三个主要的实验阶段,它们分别是(14)、(15)和(16)。在第二阶段,若收集三角瓶中的溶液颜色由_(17)变为(18),表明反应完全。第三阶段所用的标准浓度的滴定溶液名称是(19)。 5. DNA 提取研磨时加入的研磨缓冲液的NaCl浓度是(20),研磨时加入SDS的作用是(21)

三、是非判断题 (判断对错,对的标T,错的标F,每题 2 分,共 10 分 ) 1.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很高活性的淀粉酶,其中α-淀粉酶不耐热,在70℃迅速钝化。() 2.本学期测定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时都用到了斐林试剂,这两个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的配方是相同的。() 3.DNA提取中,加入冷乙醇是为了使DNA分子复性变粗。() 4.离心机使用中,要求同一台离心机所用的离心管都有相同的重量。()5.油菜种子硫甙葡萄糖苷的快速分析法中,反应的实质是测定水解硫苷产生的葡萄糖的数量。() 四、问答题(共36分) 1.试述维生素C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2分) 2.简述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为什么一些不法商人要在蛋白质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12分) 3.凝胶电泳法测定同工酶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本学期所作的胶条染色后显示的谱带就是过氧化物同工酶带?(12分)

论文封面样本和可选论文题目

附1:论文封面样稿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院、系:会计系 专业:会计 班级:09会计二班 学生姓名:张欢 指导教师:刘晶 完成日期:2012年3月7日 附2: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审计方面 4.会计电算化方面。 参考选题 1.结合专业岗位的设置,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谈一谈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岗位设置的体会。

2.结合对实习单位的实习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 人员。 3.结合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或社会调查谈在大学里应该注重哪些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4.实习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5.结合专业实习或社会调查谈谈本专业的发展前景。 6.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 析。 7.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稳健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 8.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坏账损失的核算。 9.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10.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制度。 11.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防范。 12.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现金折扣核算。 13.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4.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对策。 15.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ERP在企业中的运用。 16.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存货管理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17.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浅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18.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9.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 趋势。 20.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21.小企业代理记账探讨 22.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公司的财务管理 23.企业流动资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 24.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25.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26.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27.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8.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29.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谈公司的资本结构 30.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1.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成因与对策 32.论财务杠杆与筹资风险 33.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34.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