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

关于中国现行规划体系的思考

作者简介:徐东(1966- ),男,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清华大学在读MP A 硕士,长期从事区域发 展和规划方面的实际工作。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0期 关于中国现行规划体系的思考 徐 东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650041) 摘 要:中国现行的规划体系是历史发展中客观形成的,对于政府履行职责,推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规划体系,剖析了我国现行规划体系的结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美国;日本;德国;规划;体系;改革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规划的思想源远流长。《周礼?考工记》记载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应该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商君书》中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布及山陵丘谷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 [1] 。中国现行的规划体系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实现政府战略目标、弥补市场不足、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护资源环境、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国外规划体系的经验借鉴 不同国家,因其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差异性,规划体系也存在较大差异。这里主要选取美国、日本、德国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进行介绍,为完善中国规划体系提供借鉴。 (一)国外规划体系的概况 11美国。美国虽然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并 不是一个没有规划的国家,其规划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在土地规划方面,联邦政府决定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使用,州政府也通常运用特别的法规而将除了州所有的土地之外的土地使用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规定土地所有 者如何使用或开发土地的条件。美国城市和区域的规划由地方政府作出决定而无需州和国家机构进行复审,绝大多数具体的发展规划都是地方政府的职责。美国各个州规划审批过程是不同的,在大多数的州,综合规划是不必经立法机构审批的,而是由规划委员会来承担这一职能。在州的授权法中一般都规定了规划委员会审批综合规划的过程和程序,如在审批之前必须进行公共听证会,审批时规划委员会的投票数等 [2] 。美国联邦政府为州际高速公路、国土安全、保 护环境、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地方项目要得到联邦资助,必须要有一个被批准的符合联邦原则的建设和投资项目的规划。规划实施方面,美国一些州有他们自己的规划法,这些法律和法规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功能区划而制定的。 21日本。日本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规划是国土综 合开发规划国,其规划分为国、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三级结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是日本国土建设指导方针的综合性和基本性计划,先后制定了五次,在引导政府资金投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62年,日本制定了第一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以促进国土的均衡发展,防止大城市过于庞大,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1965年日本出台了第二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内容包括:构筑交通通讯新网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新信息网);产业开发项目(大规模工业基地、农业基地、流通基地、观光基地);环保项目。提出广域生活圈构想,加强核心地方城市的建设,建立连接其与圈内各区域的交 1 81

中国和各大发达国家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1.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 2.新加坡的城市行政体系 3.日本的城市行政体系 4.加拿大的城市行政体系 5.美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6.中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一、联邦政府及首都的规划行政 堪培拉 在联邦制的条件下,联邦政府一般不干预及州以下的城市规划行政事务。但联邦政府某些部门的职责与地方规划事务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部门主要有:建设部、环境、住房和社区发展部、交通部。此外,在1972-1975年的惠特拉姆政府中曾设有城市和区域发展部,联邦政府通过行政和财政等手段介入地方城市发展的事务。 在联邦直接管辖下的堪培拉市,在1988年以前,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是规划行政的单一主体,联

邦政府设有主管首都地区事务的部长,部长会同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处理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土地使用管理等的具体的程序性工作。1988年以后,根据新的立法,堪培拉分别成立了属于联邦国家的首都规划署(The National Capital Planning Authority),及属于堪培拉市的地方规划署(Territory Planning Authority)。国家首都规划署负责制定“国家首都规划”,这个规划中要包括整个首都地区的规划原则、政策及标准,在规划中划出具有国家首都特征的指定区域,在指定区域内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文件,对指定区域实施建设管理。 “国家首都规划”由首都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经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长批准,经政府官报公布生效。规划生效后,政府须在国会两院会议期间的6天内提交给两院,在提交后6天内如果国会任何一院通过动议不同意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则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为无效。 首都地方规划由地方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并征询首都规划署的意见,书面报地方政府行政长官。联邦法律规定,地方规划与国家首都规划不符为无效。 二、州级政府及规划行政 澳大利亚各州的城市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州的首府。州的首府都是大都会区,由几十个地方政府行政单元的组成,如悉尼大都市区有30余个地方政府行政区,墨尔本大都市区含50多个地方政府区域。由于首府在各州的经济、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州政府一般都对首府的整个都市化地区施以较直接的管理。 维多利亚州的规划行政体系在各州中最为复杂,并随经济、政治条件而不断变化,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变迁,但长期以来州级政府机构在规划行政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过。 悉尼港 在维多利亚州的州政府设有规划和环境部(1993年后改为规划与发展部),作为州的规划行政主管部。在州的层面,通过立法设有墨尔本及大都会工务局(The Melbourne and Metropolitan Board of Works,以下简称MMBW)。MMBW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来编制和实施墨尔本大都市区规划(Melbourne Metropolitan Planning Scheme,以下简称MMPS)。在墨尔本以外的其他城市化地区也通过州立法设立了几个区域性的规划行政机构,以负责跨地方行政区的规划事务。 根据1981年的州城市规划法修正案,位于墨尔本大都市区内的地方政府可以申请编制自己辖区的法定规划。地方政府编制的规划必须与MMPS相符合,且不涉及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规划必须经MMBW同意才能生效。规划一旦生效,即取代MMPS中的有关部分内容。一个地方政府一旦有了自己的法定规划,相应的规划审批权限就从MMBW转移到这个地方政府。 规划的行政涉及与各方的协调。有许多州的行政机构与规划事务有关,它们有的为规划提供咨询,有的在实施自己的行政行为过程中将对规划产生影响。维多利亚州与规划有关的行政机构包括:州协调委员会,其职责是协调州政府几十个部门的政策和行政行为,确定优先程序及规划方向;规划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为规划部长提供咨询意见,特别是关于规划的政策问题;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其工作是制定和调整历史建筑的登录;环境保护署,其职责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及控制污染;城市更新署负责重建或改建旧区;政府建设顾问委员会,负责为主管公共工程的政府部长提供关于保护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建筑的建议。此外还有公共工程部、港口署、土地保护委员会、农业部、住房部、卫生局、林业局等机构也都与规划行政有关。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唐子来 城市规划 一、国家发展部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城市重建局 从1989年11月1日开始,原来的规划局并入城市重建局,形成统一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的规划机构。城市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以外,还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MPC-Master Plan Committee)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见下图)。

规划当局的机构框架 MPC的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提交部长决策。MPC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DCC的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新加坡的规划协会和建筑师协会)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的代表,同样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DCC可以修改URA的开发控制建议,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三、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 与形态发展规划有关的其它政府部门包括住房发展部(HDB)、裕廊工业区管理局(JTC)和公用事业局(PWB),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因而与UBA的形态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MPC就是为了协调和落实这些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需求。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区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应包括历史背景、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方面。 (1)历史背景 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区域各个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解释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变迁 目的: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演变的历史规律的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 (2)区域基础 分析目的: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3)经济基础 分析内容:①要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②明确各城镇中主要部门的发展方向。 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①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②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③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④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所涉及的方面和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总人口的预测因资料丰富、方法成熟相对简单,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则比较复杂,尤其是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年份的城镇人口资料缺乏可比性,给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带来较大的难度。 确定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是准确预测城市化水平的关键。 应该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城镇对农业人口可能的吸引能力两个侧面进行预测与互校。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城镇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是影星城镇规模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城镇的职能分类。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他们的城镇性质,力求把他们的主要职能特征准确表达出来,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有必要指出的是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也应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确定其职能类型,使其与城镇体系原有城镇协同发展。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的基础上,

日本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日本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日本城市规划的运作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和城市开发计划。 一、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分为地域划分、分区制度和街区规划三个基本层面。每个层面的土地使用规划都包括发展政策和土地使用管制规定二个部分。发展政策制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策略,不具有直接管制开发活动的法律效力,但作为制定管制规定的依据。 1、地域划分 城市规划区的发展政策制定未来10~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策略,包括人口和产业的分布、土地使用配置、城市开发、交通体系、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和城市防灾等方面。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建成区以及周边的农业和森林区域。因此,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往往是城市建成区的4 ~5倍。根据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划分为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地域划分的依据是未来10年的城市化趋势和人口分布预测。都道府县政府每隔5年进行城市规划区的基本状况调查,涉及到人口、产业、土地和交通等方面。 地域划分与城市规划区的交通网络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土地调整计划相结合,目的是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控制城市形态和土地配置、提高公共设施的投资效益、确保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促进地域包括现状的建成区未来10年内将要优先发展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政府投资将会集中在这类地区,区内农田可以转变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受到土地使用区划的管制。在城市化控制地域,一般不允许与农业无关的开发活动,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政府投资也不会集中在这类地域。 2、区划制度 土地使用区划是日本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体系的核心部分。城市化促进地域划分为12类土地使用分区,包括7类居住地区、2类商业地区和3类工业地区(见表1)。在不同的土地使用分区,依据城市规划法和建筑标准法,对于建筑物的用途、容量、高度和形态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管制。土地使用分区是为了避免用地混杂所造成的相互干扰、维护地区形态特征和确保城市环境质量。 早在1919年,日本的城市规划法和城市建筑法就引入了土地使用区划制度,仅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三种类型,以确保私人部门的开发活动与公共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之间相互协调。在1950年,增设了准工业区类型。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对于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又进行了细划,土地使用分区增至8 类,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8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居住区面临着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开发压力,导致用地价格飞涨。到1993年,居住区又进行了细化,以限制各类居住区的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土地使用分区也从8类增至12类。 在1964年,引入了容积率作为建筑容量的限制规定。在此之前,建筑容量控制的相关规定是基地覆盖率和建筑高度。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建筑高度一直受到严格控制。随着建筑抗震结构的技术进步,建筑高度限制逐渐放宽。容积率规定在控制建筑容量的同时使建筑设计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建筑物的斜面管制界定了建筑物的“外壳”,以确保城市环境质量的最低限度(特别是日照要求)。在斜面管制的“外壳”之内,建筑物的形态设计是完全自由的。 土地使用分区的法定依据是城市规划法和建筑标准法。城市

4第四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

第四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4.1 城市规划体系概述30 就整体而言,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型。4.1.1 以英国为代表的规划体系 第一种类型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在国家规划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城市规划体系,城市的总体规划具有法律地位,规划的内容相对比较原则性,对具体开发建设的规定需要通过许可过程进行。 英国的城市规划统称为发展规划,其编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内容必须符合中央政府的各项指导政策。在非大都市地区,法定发展规划包括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二个层面。 结构规划由非大都会地区的郡政府编制,上报环境与交通部审批。结构规划的作用是为未来15年或以上的地区发展提供战略性的规划框架,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平衡,确保地区发展与国家和区域政策相符合。结构规划的任务是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和计划,包括土地使用、环境改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为地方规划提供指导框架。 地方规划由区政府编制,不需要上报环境与交通部,但必须与结构规划的发展政策相符合。地方规划的任务是制定未来10年详细发展政策和建议,包括土地使用、环境改善和交通管理方面,为开发控制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英国的规划体系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补充性规划手段,主要有:设计导则(Design Guides)和发展要点(Development Briefs),更为具体地阐述对于一些特定类型(以设计导则的方式)和特定地区(以发展要点的方式)的开发政策和建议。尽管设计导则和发展概要不是法定规划,但仍然是开发控制中要考 30、主要参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编课题组,中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孙施文,2003

关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思考 冷继顺 作者简介: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注册都市规划师 1 咨询题的引出 2000年广州第一开展编制都市进展战略规划(也称概念规划)。在方案编制时期,邀请中规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广州规划院等五家单位在三、四个月内各自提出规划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之后,又用了一年时刻编制深化方案,并预备报请审批。随后,杭州、合肥等都市效仿广州先后编制了都市进展战略规划。但由于该类规划不是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的一部分,我国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此类规划未能认同,都市进展战略规划处境较为尴尬。此外,对都市进展战略规划或称概念规划,是研究依旧规划在理论界也引起争辩。这些咨询题与概念规划存在的客观性对我国都市规划体系提出了一个咨询题。 2 几个概念的辨析 2.1“概念”的含义 “概”即要略、总括,“念”即考虑、方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一样到抽象的过程,而把差不多形成的概念落实到实际对象中,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规划、研究到具体实施确实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概念性到具体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概念分解的过程。从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来看,差不多要通过这几个时期:咨询题的提出———差不多构想(尚未通过严格论证)———分析研究(论证过程)———规划部署(综合选择过程)———规划的政策化过程(法定过程)———规划实施(操作过程),那个过程中,前几个时期以概念性为主,并逐步分解,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建设中。 2.2“规划”与“研究” “规划”即谋划、策划,“研究”即钻研、推究。规划是确定性,是对以后的安排,需要在以后进展过程中许多可能变化中作出选择,其规划

城镇体系的概念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是一个区域范畴城市经济区——城市行政区·具有一定的等级和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和多种城镇类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职能分工——确定城市性质·空间分布有序,形成一定的网络和格局空间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区域生产力分布状况,受资源、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影响城镇的相互作用、职能分工及各自的腹地范围·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历史变化引起的体系格局变化生产力布局状态的变化导致的格局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引起的变化,尤其是交通条件 二、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是城镇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城镇体系形成及发展的初始条件。目的:明确城镇体系在区域中的发展水平,明了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镇体系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方法: 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因子和复合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横向纵向比较手段,通过城镇体系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来反映城镇体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优劣势分析——采取定性分析,找出城镇体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期发挥优势,转化劣势,使城镇体系的规划有的放矢。2.城镇发展的建设条件分析(a)城镇自然条件(主要指影响城镇发展的气象、地形与用地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等);(b)城镇资源开发与工业布局条件;(c)城镇交通运输与区位条件;(d)城镇水源和能源条件;(e)城镇旅游发展条件;(f)城镇社会经济基础条件;(g)城镇地区农业发展条件;(h)城镇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条件;(i)城镇科技实力;(j)城镇生态环境条件。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 1、城镇体系规划的产生·城市的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应从较大区域范围来分析该城市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周围城镇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与区域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相互协调。·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起到区域规划的部分作用。·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直辖市和市的总体规划应当把行政区域作为统一的整体,合理布置城镇体系。”·1989年《城市规划法》:“全国和各省、直辖市都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总体规划应有包括市和县的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1994年建设部颁布《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现状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最新精选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工作计划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工作计划范文 1、深化和完善城镇规划体系 依据上级部门制定的城乡统筹规划标准,研究制定我市城乡统筹规划标准体系,抓紧编制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工作。 2、抓好“一心、三线、五点”城乡空间规划 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建设。一是抓好城市核心区内搞好城市重点项目规划。二是围绕国道线、省道线和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三是围绕旅游项目建设,自然风景区以及农业旅游观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规划。 3、切实做好旧区(城中村)改造和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时完成旧区(城中村)和住房建设规划,确立住房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合理安排旧区(城中村)改造进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住房项目建设比例、规模和布局,重点规划和发展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 4、积极开展专项规划编制 抓紧完成供水、排水、道路交通、供热和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加快消防、市场、环境卫生、中小学布局、居委会布局、商业网点布局、抗震、防洪规划编制步伐,认真开展燃气、电力、电信、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利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和运营的安全性。 5、突出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控规编制计划,加快编制工作进度,突出抓好重点开发建设地段,严格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让土地和批准开发建设,严格依据依法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6、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和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塑造一批彰显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深入研究我市的自然景观,准确把握特征,精心构思市区形象,使项目布局、街区设计和重要建筑设计融合自然特征、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突出抓好城市总体设计、城市道路景观规划,新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综合服务中心及周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汽车客运南站、第四中学和第四实验小学的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摘要:城市规划的定义,任务,内容。充分阐述其含义与个人的理解。城市规划的定义,任务,内容。充分阐述其含义与个人的理解。 The definition of urban planning, tasks, content. Fully expounded the meaning and personal understanding. 关键词:城市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 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应分为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规划两个层面。近期建设规划的战略性内容和实施性的“建设”内容应分别归至战略性和操作性层面。总体规划应向战略规划转变,近期建设规划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操作性规划的一个层面。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既可组成一个层面并成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又可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组成并列层面。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的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的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1.所谓城镇体系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所谓城市(镇)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 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城市(镇)规划在指导城市(镇)有序发展、提高建设 和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城市(镇)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引导和调控城市(镇)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镇)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是编制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法定程序批准的编制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实施城市(镇)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法定依据。各类涉及城乡发展和建设的行业发实施法定依据展规划,都应当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镇)总体规划已经成为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

城市(镇)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为依据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的依据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和设计。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为依据依据,确定城市(镇)建设地区的土依据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 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镇建设发展最直接的法定依 据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是具体落实城市(镇) 总体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城市(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以依据,制定用以指导依据城市(镇)各项和工程设施及其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镇)内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具体的、操作性的规划。城市(镇)近期建设规划,是对城市(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内容作出的安排,以及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布局的确定。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重点内容目录 P2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P48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P53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体系 P67 永续发展发展概念和思想形成 P168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P173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P178 城乡规划的审批 P187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P205 用地评定的分类 P268 城市规模 P272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 P275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P291 总体规划的编制 P297 城市空间管治的“四区”划分参考与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 P309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级深度要求 P310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P368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P370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P373停车场布置 P37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P448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要点 P454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混气站布局要点中数据 P468 道路消防要求 P469 我国城市消防站的设置要求 P526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P543 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P558 城市设计的类型 P634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览表 其他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 (2)田园城市理论 P28★★★ (3)我国法定城乡规划类型 P57 (4)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P117 (5)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 P172 (6)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P174 (7)分区规划与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P177-P178 (8)十大用地类型 P212 ★★★ (9)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异同点 P260-P261 (10)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级 P270 ★★★ (11)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P278-P287 (12)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 P288-P289 ★★★ (13)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P304 P314 ★ (14)规划控制线一览表 P317 ★

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简介

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简介 一、城乡规划编制的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体系如下表(见图一)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内容 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内容: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2、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内容: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

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3、近期建设规划: 内容: (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4、分区规划 内容: (一)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二)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三)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四)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五)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5、控制性详细规划 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

简述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形成

简述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形成、发展和 构成 程孟雅,熊淑华,姚晓娜,张小丽 摘要:论文主要介绍了城市规划的产生背景、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定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形成、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发展,充分认识、了解中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 1、简述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背景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很早就有了城市和城市规划。但是,现代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职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18世纪初期,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法国和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也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作为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形成了政府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其根本特征是依法行政。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叶开始,城市规划才逐渐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职能。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产业和人口的大规模集中导致城市急剧膨胀,以英国为例,城市化水平从1800年的25%上升到1850年的55%,进而达到1900年的75%。城市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但城市问题也日益激化,特别城市物质环境(如公共卫生和住房问题),不仅引发了社会矛盾,也危及到经济发展。 尽管一些先驱思想家们提出的城市规划理念(特别是Howard提出的田园城市)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有一些开明企业家进行了新型城镇的建设试验,但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和民间行为,显然无法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必须运用政府的行政权力,遵循相应的行政法规,对于市场经济和私人产权进行合理和必要的干预,才能确保城市物质环境的有序发展,使社会各方的利益得以平衡。 在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一些工业国家也相继制定了城市规划法,标志着城市规划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然而,直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这些国家才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并在以后的年代中处于不断演进之中(见表1)。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每一部新城市规划法的诞生都标志着城市规划体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等方面的重大变革,需要由相应的规划法规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背景变化。 各国和地区的规划法及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 第一部规划法的诞生,标志着城市规划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 职能二战以后的规划法为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基础 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 英国1909年的《住房和城市规划诸 法》 德国只有地方性法规1960年的《联邦建设法》 日本1919年的《城市规划法》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国家和政府是一种平行关系,两者互不包含。 A. 错 B. 对 2 【判断题】(10分) 乙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具有编制上海市总体规划的资质。 A. 错 B. 对 3 【单选题】(10分) 以下选项不属于本节所述的四种国家起源模式的是()。

A. 资本论 B. 权力中心论 C. 冲突论 D. 融合论 4 【单选题】(10分) 下列不属于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管理职能的是()。 A. 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 B. 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 C. 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 D. 城乡规划管理职责

5 【单选题】(10分) 下列符合计划经济时期对于城市规划的论述的是()。 A. 调控城市空间资源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B. 国民经济计划在空间上的落实 C.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D. 国家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 6 【单选题】(10分) 下列不属于国土空间规划所统一的规划是()。 A. 修建性详细规划 B. 主体功能区规划 C. 城乡规划

D. 土地利用规划 7 【多选题】(10分) 关于本章节所述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国家一词的出现比它所指代的实体要早 B. 城乡规划管理的本质是基于“积极干预”的诉求 C. 广义上的政府泛指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类机构 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体制中的核心 8 【多选题】(10分) 以下具有申请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有()。 A. 城市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6年

B. 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1年 C. 城市规划相近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3年 D. 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4年 9 【多选题】(10分) 新时期,关于国土空间规划论述正确的有()。 A. 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 B.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C.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D. 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10

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的发展之路

目录 前言: (1) 1、城市规划法规的含义 (1) 2、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发展的各个时期 (2) 2、1国民经济恢复期,新中国成立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 2、1、1相关文献 (2) 2、1、2优点 (2) 2、1、3存在的不足 (3) 2、1、4改善方法 (3) 2、2、从78年到9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3) 2、2、1相关文献 (3) 2、2、2优点 (4) 2、2、3存在的不足 (4) 2、3从90年到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阶段 (4) 2、3、1相关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 2、3、2优点与进步 (4) 2、4从08年至今实行的《城乡规划法》 (6) 2、4、1相关文献:《城乡规划法》 (6) 2、4、2《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与进步 (6) 2、4、3更加注重了《城乡规划法》的落实与执法的力度 (6) 3、当前城市规划法规发展的方向 (7) 4、总结 (7) 4、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庞杂,存在着明显的杂而不精的问题。 (8) 4、2. 国家法规对地区差异性的考虑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地方法规的制定又缺乏系统性。 (8) 4、、3. 城市规划法规存在空白。 (8) 参考文献 (9)

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的发展之路 摘要:论文主要就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和城市规划的发展,并对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城市规划法规进行了正面和负面的相关分析,对于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法规存在的不足指出改正性的措施。最后提出一个发展前景,让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步入一个健康积极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法规;城市规划条例;规划前景;展望; 前言: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很早就有了城市和城市规划。但是,现代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职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一些工业国家也相继制定了城市规划法,标志着城市规划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然而,直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这些国家才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并在以后的年代中处于不断演进之中(见表1)。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每一部新城市规划法的诞生都标志着城市规划体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等方面的重大变革,需要由相应的规划法规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背景变化。 1、城市规划法规的含义 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组成完整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基本法,其他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组成的国家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体系;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条例或办法为基础,其他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组成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有立法权的城市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定制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制度的诞生,揭开了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史上新的一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