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给水厂设计

某某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给水厂设计

某某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给水厂设计
某某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给水厂设计

- 1 -

给水处理厂的设计

1.1 厂址的选择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本设计在选择厂址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厂址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以降低工程造价,以便施工。

2.

取水地点在河流的上游,距离用水区较近,因此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

物附近,且处于城市边缘。

3.

有发展的余地,厂区周围卫生条件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水厂离市区较近,交通方便,有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5.水厂所在的位置地形有适意的自然坡度,有利于高程布置,做到土方平

衡,同时理和到较近,有利于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出。

6.水厂所在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

1.2 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

有所给原水水质资料知,原水最高浊度1100mg/l,平均浊度160mg/l,超过

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

细菌总数5600个/ml,大肠菌群257个/l,大大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

准》中的规定,故需进行消毒灭菌。

水源PH 值为7.5,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不需处

理和调整,总硬度为458mg/lCaCO 3 ,稍稍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规

定,在经过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即可达到要求,故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1.3水厂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水量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上5%的水厂自用水量计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

Q=81443.7×1.05=85515.885m3/d=3563.16m3/h=0.99m3/s

1.4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合理的净水工艺是水厂保证供水水质的关键,给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够确定。

本设计采用的井水工艺流程如下:

混凝剂消毒剂

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清水池——→二级泵房→管网1.5稳压配水井的设计

配水井具有消能作用,使原水均匀稳定的净如净水系统,避免受取水泵站富余,水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排气的作用,使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气体溢出,以利于后续处理。

根据同类水厂运行经验,本设计采用配水井停留时间 1.5min,最小H/D=10/9

稳压井容积V=QT=0.99×60×1.5=89.1m3

- 2 -

有效水深采用H=6m,则稳压井直径D为4.79m,取5.0m

则H/D=1.2﹥10/9,稳压井超高取0.5m

1.6投药系统的设计

1.药剂的选择

根据原水水质,药剂的来源情况及类似水质条件的水厂的运行经验,确定混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

其特点是:

(1)净化效率高,好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远水高浊度尤其显著。

(2)温度适宜性高,PH值使用范围宽,因而可不投加碱剂。

(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由于城市位于东北地区,冬季长而寒冷,此时原水呈低温低浊状态,采用铝盐混凝时,形成的絮粒往往细小松散,不易沉淀,即使加大投药量,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投入少量活化硅酸做主凝剂,是絮凝体的尺寸和密度增大,使沉淀加速,它适用于铝盐混凝剂,可缩短混凝时间,节省混凝剂用量,并可提高滤池滤速,在源水混浊度低,悬浮物含量少及水温较低时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2.药剂投加量

由于缺少试验资料,参考相似水源有关水厂的首剂投加资料估计投药量。

- 3 -

碱式氯化铝平均投加量:50mg/l,最高投加70mg/l,活化硅酸投加量2-3mg/l

3.药剂的调剂剂投加

常用的药剂投加方法有干投法和试投法两种,湿投法是将混凝剂溶解后再配成一定浓度的溶解定量投加;干投法是将固体药剂破碎成粉末后惊醒定量投加,由于试投法在实际中用较多,药剂易于原水充分混合,不易堵塞入口,计量管理方便,且投量少,易于调节,因此本设计采用湿投法投药过程如下:

药剂→溶解池→溶解液→转子流量计→水射器投加→管道

①溶液池溶积(W2)

W2=Qu/bn=25×3563.16/417×15×2=7.12 m3

W2—溶解池容积

u—混凝剂最大的投加量mg/l 取25mg/l

Q---处理的水量m3/h

b---溶液浓度,取15%

n—每日调制次数取2

为了便于检修时停换使用,将分为两个池子。N=2,

’=3.75 m3

则每个池子容积W

2

单池尺寸1×2.0×1.9 m3

②溶解池容积(W2)

取溶液池的20%,设置两池,交替使用

W1=W2×0.2=0.2×7.5=1.5 m3

- 4 -

单池尺寸=0.5×1.0×1.5m(超高取0.3m )

为了便于投加药剂,溶解池高程一般以设置在地下为宜,池顶高出地面0.2米;溶药池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排渣管,池壁须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溶液溢出。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内壁涂衬环氧玻璃钢、辉绿岩、耐酸胶混贴瓷砖或聚氯乙烯板等。

4.投加方式:

本设计采用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5.计量设备:

采用隔膜式加药计量泵。

6.采用药库和药间合建

加药间与药剂仓库建在一起,设在投药点附近,药库储存量按最大投药量的30天用量计算。

7. 混合方式:

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此方式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不

需土建筑物,混合效果好,不需外加动力设备。

⑴.

设计要点:

①混合速度要快,药剂应在水中流造句裂纹懂得条件下投入,一般混合时间(10~20s)

②本设计采用一点连续投药

③混合设备里后备处理构筑物越近越好,尽可能与构筑物相连接。

⑵.混合方式

ⅰ根据各水厂运行经验,本设计采用水利混合,采用静态混合器。

- 5 -

ⅱ静态混合器的特点,适用条件。特点:

①投资省,在管道上安装容易,维修工作量小。

②能快速混合,效果良好。

③产生一定的水头损失。

使用条件:①适用于水量变化小的水厂。

②混合器内采用1-4个分流单元

⑶.将静态混合器仿如絮凝赤金水管即可,可适应投产适合今后流量的变

化,应有曾见混合数的可能投药点应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节混合数,

投药管插入管内径的1/3处,管内径较大时,采用多孔投药,使药液

均匀分布。

⑷.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

h=0.1184Q2/d4.4n

式中Q-流量d-进水管径d=1000mm n-混合器单体数n=3 h=0.1184×(0.992/14.4)×3=0.35m

1.7絮凝池的设计

经过与药剂充分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入絮凝,絮凝池设计要点:

⑴.流速一般按由大到小进行设计,在较大流速下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发生充

分的碰撞吸附;在较小流速下,使较小颗粒能结成较大的絮凝,以便在沉淀池内去除。

⑵.为了确保沉淀效果,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并控制反应速度,使其平均

- 6 -

速度梯度G达10-75秒-1,以保证反应过程的充分与完善。

本设计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它具有絮凝效果较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等优点。

絮凝时间为20—30min,色度高、难于沉淀的细粒较多时宜采用高值;池内流速应按变速设计,进口流速一般为0.5—0.6m/s,出口流速一般为0.2—

0.3 m/s,通常用改变隔板的间距以达到改变流速的要求;隔板间净距大于

0.5 m,小型池子当采用活动隔板时可适当减小。进水管中应设挡水措施,

避免水流直冲隔板;絮凝池超高一般采用0.3 m;隔板转弯处的过水断面面积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1.2—1.5倍;池底坡向排泥口的坡度,一般为2%—3%,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150 mm;絮凝效果宜可用速度梯度G和反映时间T 来控制,当原水浊度低,平均G值较小或处理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延长絮凝时间,以提高GT值,改善絮凝效果。

本设计采用两座隔板絮凝池。

1. 设计流量 Q=81443.7×1.05=85515.885 m3/d=3563.16 m3/h

2. 采用数据:

⑴. 廊道内流速采用v1=0.5m/s,v2=0.4m/s,v3=0.35m/s,v4=0.3m/s,v5=0.25m/s,v6=0.2m/s

⑵. 絮凝时间:T=20min⑶. 池内平均水深:H1=2.4m⑷. 超高:H2=0.3m

⑸. 池数:n=2

3. 絮凝池容积W=QT/60=3563.16×20/60=1187.72m3

=1187.72/(2×2.4)=247.44 m2 分为两池,每池净平面面积:F’=W/Nh

1

- 7 -

池子宽度B=20.4m

池子宽度(隔板间净距之和):L’=247.44/20.4=12.13m

隔板间距按廊道内流速不同分成6档:

H1)=3563.16/(3600×2×0.5×2.4)=0.41 m

A1=Q/(3600nv

1

取A1=0.45m, v1’=0.45m/s

A2=0.55m, v2’=0.37m/s

A3=0.6m, v3’=0.34m/s

A4=0.7m, v4’ =0.29m/s

A5=0.85m, v5’ =0.24m/s

A6=1.05m, v6’ =0.20m/s

每一种间隔采取3条,则廊道总数为18条,水流转弯次数为17次,

则池子长度:L’=3(A1+ A2+ A3+A4+A5+A6)

=3(0.45+0.55+0.6+0.7+0.85+1.05)

=12.6m

隔板厚按0.2m计,则池子总长:L=12.6+0.2×(18-1)=16m

按廊道内流速分成6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

第一段水利半径:R1=a1H1/ a1+H1=0.45×2.4/0.45+2×2.4=0.21m

. 槽壁粗糙系数n=0.013,流速系数Cn=1/nRn y1,y1=0.15

故C1= R1 y1/n=60.87

第一段廊道长度:L1=3B=3×20.4=61.2 m

第一段水流转弯次数:S1=3

则絮凝池第一段水头损失为h1=£SnV02/2g+V12/C12R1=0.081m

- 8 -

- 9 -

各段水头损失计算结果如下表:

GT 计算(t=20℃)

G=(rh/60ut)1/2=45S -1

GT=60×45×20=54000(104~105)

池底坡度i=h/l=0.278/16=1.7%

1.8 沉淀池的设计

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即为沉淀。有絮凝作用而

形成的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大颗粒絮凝体。从絮凝池通过整流段和穿孔墙进

入沉淀池后在沉淀池内沉淀下来,是水得到澄清,沉淀淤泥由排泥设施排

出。清水有集水系统收集后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滤池进行过滤处理,为

了保证滤池的正常进行,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在15度以下。

本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有浅池理论房展而来的,它在池

内安装了许多直径较小的平行倾斜管,从而缩小了水利半径,改善了水利条

件,使雷诺数大为降低,而老德数大为提高,满足了水流的稳定性和层流要求,斜管沉淀池的特点是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及占地面积小。

本设计采用两座斜管沉淀池,具体计算如下:

1.已知条件:

①进水量:Q=85515.885 m3/d=3563.16 m3/h=0.99m/s

②颗粒沉降速度:u=0.35 mm/s

2.设计采用数据:

①清水区上升流速:V=2.5 m/s

②采用蜂窝六角形管,其管厚=0.4mm,边距d=30mm,

水平倾角@=60°

3. 清水区面积

A=Q/v=0.99/0.0025=396 m2,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则清水区实际需要面积:

A’=396×1.03=407.88 m2≈ 408 m2

为了运行和管理方便,采用2座沉淀池,n=2

则单池面积A=A’/n=408/2=204 m2

为了配水均匀,采用斜管区平面尺寸为10m×20.4m,使进水区沿20.4米长一边布置

4. 斜管长度:

=V/Sin@=2.5/Sin60°=2.89 mm/s

①管内流速:V

②斜管长度:l=〔(1.33 V

-u Sin@)/uCos@〕d=606.98=607mm

③考虑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滤区采用300mm

- 10 -

④斜管长度:l,=300+607=907mm,按1000mm计

5. 池子总高:

①采用保护高度0.3米

②清水区:1.2米

③布水区:1.6米

④穿孔排泥斗槽高:0.8米

⑤斜管高度:h=l,Sin@=1×Sin60°=0.87m

⑥池子总高:H=0.3+1.2+1.6+0.8+0.87=4.77m

6. 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水系统采用穿孔管。穿孔墙洞口流速V k=0.1m/s,孔洞面积:w=Q/V k=0.99/0.1=9.9m2 每个孔口尺寸定位15c m×8cm

则空口数为9.9/(0.15×0.08)=825个

7.集水系统

采用两侧淹没孔口集水槽集水。

(1)孔口计算

所需孔口总面积为:∑f=QB/u2gh1/2

u—流量系数取0.62 h—孔口上的水头,取0.05

Q—沉淀池流量 B—超载系数,取1.2~1.5 所以∑f=2.10 m3

孔口直径采用30 mm,单孔面积S=3.14/4×d2=0.0007056 m2

则孔口数为:n=∑f/S=2.1/0.0007056=2973个

设5个集水槽,则每个集水槽孔眼个数为n/5×2=298个

- 11 -

- 12 -

采用双边进水,则每边孔眼数为149个

(2) 集水槽的宽度和高度的计算

①假设穿孔集水槽的起端水流截面为正方形,也即宽度等于水深

B=0.9Q ’0.4

Q ’—穿孔集水槽流量 B —穿孔集水槽宽度

每个集水槽的流量q=Q/n=0.99/2/5=0.099 m 3/s Q ’=q ×1.3=0.1287 m 3/s

所以B=0.9×0.12870.4=0.396 m 为了施工方便B=0.40 m

②槽中水深

起点槽中水深H1=0.75B=0.75×0.4=0.3 m

终点槽中水深H2=1.25B=1.25×0.4=0.5 m

为了施工方便。槽中水深统一按0.5 m 计

③槽高H3

集水方法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淹没深度去0.05 m ,跌落高度取

0.07 m ,槽超高取0.3 m ,则集水槽高度

H3=H2+0.05+0.07+0.3=0.5+0.05+0.07+0.3=0.92 m

(4) 集水干槽的计算:

Q ’=Q/2=0.99/2=0.495 m 3/ s

考虑到池子超载系数为1.3,则Q ’’=0.495×1.3=0.6474 m 3/ s

槽宽:B=0.9×Q ’’0.4=0.9×0.64740.4=0.7563 m

取B=0.8 m

干槽起端水深:H 1=0.75B=0.6 m

干槽终端水深:H2=1.25B=1 m

取H=1 m

超高取0.075 m,故H’=1+0.075=1.075 m

8.排泥系统

积泥槽深1.0 m,坡角为56.98度,采用等距布孔排泥管排泥,穿孔管中心间距1.7 m,孔眼朝下与垂直成45度,孔眼交错分布

(1)排泥周期

①每日沉淀泥渣的干泥量

G=Q(S1-S2)86400/106

式中:Q—单池设计水量

S1—沉淀池进水悬浮物含量平均值S1=500mg/l

S2--沉淀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平均值S1=10mg/l

故G=20.96吨

②每日沉淀泥渣的泥浆体积V0

V0=100G/r(100-p2)

R—泥浆容重为1.1t/ m3

P2—泥浆含水率97%

V0=635.15 m3

③排泥槽贮泥部分体积V1

V1=NFB

B-沉淀池宽度为10m

N-排泥槽个数为7个

- 13 -

F-排泥槽断面面积

F=1/2h(a1+ a1)a1=2.0 m, a2=0.3 m,h=0.8 m,F=0.92 m2

V1=7×0.92×10=64.4 m3

④平均排泥周期为T= V1/ V0=0.101天=2.43小时

(2) 等距布孔穿孔管计算

① k

w

=∑w0/w’=0.72

②孔口直径采用30 mm,孔口面积f=706.5mm2

孔口间距S=0.5 m(0.3~0.8),

孔口数目为m=l/s-1=10/0.5-1=19个

③孔口总面积为∑w0=19×706.86×10-6=0.0134 m2

④穿孔管断面积为w=0.0186 m2

⑤穿孔管直径为D0=(4w/3.14)1/2=0.154m,取D0=175 mm 9.核算

(1)雷诺数

水利半径为0.75 cm

当水温为15°时,谁的运动粘度为0.01 cm2/ s

管内流速V=Q/Fsin@=0.99/2/1.6×0.87=0.356cm/s

Re=RV/r=0.75×0.356/0.01=26.7

(2)斜管中的沉淀时间T=L/V=1000/3.56=281S=4.68min(4-8min) 计算合格

- 14 -

1.9滤池的设计

在水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指以适应沙等颗粒层截留水中悬浮物杂质,从而使水中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的功效,不仅仅在于进一步降解水得浊度,而且水中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随浊度的降低而被去除。至于残留于滤后水中的细菌,病菌等在失去浊物的保护或依附时,在滤后消毒过程中也容易被杀灭。此工艺步骤是保护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设计采用普通快滤池

普通快滤池有成熟的运能经验,运行稳妥可靠,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

一.特点

①下向流,砂滤料的四阀式滤池

②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

③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深度适中

④可采用降速过滤,水质好,单池面积不宜大于100㎡

二.设计要点

①当要求水质为饮用水时,设计滤速一般取8~10m/h

②滤料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含杂质少,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有

适当的孔隙,滤层厚度不少于700mm

③滤层上面水深一般采用1.5~2.0m

④滤层工作周期可采用12~24h,冲洗前水头损失一般为2.0~2.5m

⑤普通快滤池配水系统一般为大阻力配水系统,配水孔眼总面积与滤

- 15 -

- 16 -

池面积之比为0.25﹪~0.3﹪

⑥冲洗强度一般为12~15L/S.㎡

三.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原始数据

设计流量Q=1.05×81443.7=85515.885m3/d

滤速采用10m/h 冲洗强度q=15L/S.㎡冲洗时间6min

2. 滤池面积及尺寸

滤池工作时间为24h,冲洗周期为12h,滤池实际工作时间T=24-0.1×24÷12=23.8h

滤池总面积:F=85515.885/(10×23.8)=359.3m2

采用8个滤池,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单池面积为f=359.3/8=44.9m2≈45 m2

采用滤池长宽比L:B=3左右,则单池有效尺寸L=11.8m B=3.8m 校核强制流速V′=NV/N-1=8×10/7=11.43m/h

3. 滤池高度

支承层高度H1采用0.45m,滤料层高度H2采用0.7m,砂面上水深H3采用1.7m,超高H4采用0.3m

故滤池总高H=H1+H2+H3+H4=0.45+0.7+1.7+0.3=3.15m

4. 配水系统(每只滤池)

①干管:干管流量:qg=f×q=45×15=675L/S

采用管径dg=900 (干管应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Vg=1.07m/s

②支管:

支管中心间距 aj=0.25m

每池支管数;nj=2×L/a=2×11.8÷0.25=94.4≈95根每根支管入口流量:qj=qg/ nj=675÷95=7.11L/S

采用管径dj=75mm 支管始端流速:vj=1.67m/s

③孔眼布置

支管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

K

采用

0.25﹪

孔眼总面积:

Fk=K×

f=0.25﹪×45=0.1125㎡=112500mm2

采用孔眼直径:dk=9mm

每个孔眼面积:fk=(∏/4)× dk2=0.785×92=63.585mm2

孔眼总数:Nk= Fk/fk=112500÷63.585=1769.3≈1770个

每根支管孔眼数:nk= Nk/ nj=1770÷95=18.6≈19个

支管孔眼布置设二排,与垂线成45o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lj=1/2(B-dg)=1/2(3.8-0.9)=1.45m

每排孔眼中心距:ak=lj÷(1/2)×nk =1.45÷0.5÷19=0.153m

④孔眼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5mm 流量系数;μ=0.68

水头损失:hk=1/2g(q/10μk)2=1÷2÷9.8×(15÷10÷0.68÷0.25)2=3.97m

⑤复算配水系统

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lj/dj=1.45/0.075=19.3<60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则:

- 17 -

Fk/ njfj=0.1125÷95÷0.785÷0.0752=0.268<0.5

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则

fg/ njfj=0.785×0.92÷95÷0.785÷0.0752=1.52≈1.75

孔眼中心距应小于0.2,则ak=0.153<0.2

5. 洗砂排水槽:

洗砂排水槽中心距,采用a。=2.0m

排水槽根数:n。=3.8÷2.0=1.9≈2根

排水槽长度:l。=L=11.8m

每槽排水量:q。=q×l。×a。=15×11.8×2=354L/S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采用V。=0.6m/s 槽断面尺寸:x=1/2(q。÷1000÷V。)?=0.5×(354÷1000÷0.6)?=0.384m,采用0.38m

排水槽底厚度,采用&=0.05m

砂层最大膨胀率;e=45﹪

砂层厚度:H2=0.7m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He=eH2+2.5x+&+0.075=0.45×0.7+2.5×

0.38+0.05+0.075=1.39m

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F。=2×l。×n。=2×0.25×11.8×2=11.8㎡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则F。/f=11.8/45=26﹪≈25﹪

6. 滤池各种管渠计算:

①进水总流量: Q1=85515.885 m3/d=0.99m3/s

- 18 -

- 19 -

采用进水渠断面: 渠宽B1=0.75m ,水深为0.6m ,渠中流速v1=0.9m/s

整个滤池进水管流量:Q2=0.99÷8=0.124m3/s

采用进水管直径:D2=400mm 管中流速:v2=0.96m/s

② 冲洗水

冲洗水总流量:Q3=qf=15×45=0.675m3/s

采用管径:D3=600 mm 管中流速:v3=2.37m/s

③ 清水

清水总流量:Q4= Q1=0.99m3/s

清水渠断面: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Q5= Q2=0.124m3/s

采用管径:D5=400 mm

管中流速: v5=0.99 m/s

排水

排水流量Q6= Q3=0.675

m3/s

排水渠断面: 宽度B6=0.6m ,渠中水深0.15m

渠中流速:v6=1.2m/s (为便于布置可采用同进水渠断面)

7. 冲洗水箱或水泵

冲洗时间t=6min

冲洗水箱容积:w=1.5qft=1.5×15×45×6×60=365 m 3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间的沿途及局部损失之和h1=1.0m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h2=hk=3.97m

承托层水头损失:h3=0.022H1q=0.022×0.45×15=0.15m

滤料层水头损失: h4=(r1/r-1)(1-m。)H2=(2.65÷1-1)(1-0.41)×

0.7=0.67m

安全富余水头,采用h5=1.5m

=h1+h2+h3+h4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H

0 +h5=1.0+3.97+0.15+0.67+1.5=7.29m

1.10消毒系统的设计

1. 在给水处理中的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消毒并非要把水中微生物全部消

灭,只是要消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采用滤前或滤后消毒,采用滤前消毒可延长滤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杀死水中微生物,防止藻类生长,清洁滤砂降低水的色度等。但氯消耗将有所增加,且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还将使出水的三卤甲烷增加,因此采用单独滤后消毒。

消毒方法采用氯消毒,因为氯消毒经济有效,且余氯具有持续消毒作用,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设备。

2. 设计要点

1)液氯有毒,需设防漏装置

2)不允许水体与氯瓶直接相连,必须设加氯机

3)液氯气化成氯气过程中需要吸热,常采用淋水管喷淋

4)氯瓶内液氯的气化及用量需要监测,较为省简方法是将氯瓶放置在磅砰上。

3. 加氯量的计算

- 20 -

某市给水工程设计 给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如何解决水资源的匮乏、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水处理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给水工程中管网的设计布置是极其重要的,给水管网系统的建设投资站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总投资的70%,而管网系统的科学研究和高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和重视的领域,特别是给水管网系统的最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也很重要,人们对源水进行一系列处理后饮用。在20世纪初,饮用水净化技术已基本上形成了现在被人们普遍称之为常规处理工艺的处理方法,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这种常规的处理工艺之今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是目前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本设计中根据水源水质分析,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出水即可达到饮用标准。在目前的给水设计研究中,关于净水设备的更新和新的净水设备的研发也正方兴未艾。 取水工程的设计在给水工程的整个设计和施工中也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是给水工程设计的第一步,如何选择更为合理和经济的水源,如何确定取水点,设计什么样的取水构筑物等等,这都包含着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如何保证城市用水单位和家庭的水压、水量,这个问题就是二泵站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满足水量和水压的条件下如何最大可能的减少泵站的电耗,这就涉及到泵的选择。因此二级泵房的涉及在给水工程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泵站的设计费用往往是昂贵的。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水泵应运而生,它们为解决上述问题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技术和信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给水排水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我相信我们会以一个专业设计人员来迎接给水排水的明天

水厂工艺流程设计(课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程学院系名: 专业:给水排水姓名: 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2年 6月 1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 1.1 设计基本资料 (2) 1.2 设计任务 (3)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 4.1 一级泵站 (8) 4.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 4.3 管式静态混合器 (11) 4.4 机械搅拌澄清池 (11) 4.5 V型滤池 (17) 4.6 消毒 (23)

4.7 清水池 (24) 4.8 二级泵站 (25) 4.9 附属构筑物 (26) 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 5.1 平面布置 (27) 5.2 高程布置 (27) 附:参考文献 (29)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1.1 设计基本资料 1.1.1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流量根据本人学号确定: 一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 二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0.5)m3万/d 1.1.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原水水质情况

(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a.河流水文特征 位于厂址北侧的河流作为取水水源,河流洪水位:23.80m,最河流枯水位:17.60 m,常年水位:22.60 m b.气象资料 最热月平均气温:25.6°C,最冷月平均气温:2.7°C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c.地形地质 水厂规划用地面积满足水厂用地指标要求,用地形状自定,地形图如下: 1.1.3 出厂水质、水压要求 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泵站出水扬程要求为28米。 1.2设计任务 1.方案选择: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并确定给水厂工艺流程。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并确定各水处理构筑物类型。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 (3) 第二章工艺流程确定和选择 (5) 2.1原水水质情况 (5) 2.2出厂水水质要求 (5) 2.3工艺流程确定设计水量 (4) 第三章设计水量 (6) 第四章混合设备计算 (6) 4.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6) 4.2投药系统 (7) 4.3加药间及储液池 (8) 4.4混合设备 (9) 第五章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1) 5.1絮凝池的选择 (11) 5.2设计水量计算 (11) 5.3平面布置 (11) 5.4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12) 5.5水头损失计算 (13) 5.6校核 (15) 第六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7) 6.1沉淀池的选择 (17) 6.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 6.3水力条件校核 (19) 6.4进水系统 (19) 6.5出水系统 (20) 6.6排泥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0) 第七章过滤设计计算 (22) 7.1平面布置 (22) 7.2设计水量 (22) 7.3设计参数 (22) 7.4滤池高度 (23) 7.5配水系统 (24) 7.6排水系统 (26) 7.7滤池各种灌渠计算 (27) 7.8冲洗水箱 (28)

第八章清水池设计 (30) 8.1容积计算 (30) 8.2清水池平面尺寸 (30) 8.3管道系统 (30) 8.4清水池布置 (30) 第九章消毒 (32) 9.1消毒剂和加氯点选择 (32) 9.2加氯量的计算 (32) 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2) 9.4加氯间与滤库的布置 (33) 第十章净水厂平面布置与工艺 (35) 10.1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35) 10.2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36) 参考文献 (39) 设计心得 (39)

给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设计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二○年月

四川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 学院:建工学院专业:给排水班级: 2011 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2014 年 6 月 30 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学院院长(盖章) 1.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需完成课程设计提供的《C市给水处理厂设计》中涉及全部内容。可徒手绘图或者采用计算机出图,并将结果编写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的内容及要求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2.指定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 (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1册)给水工程. (4)《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 (5)《给水排水国家标准图集》(S1、S2等).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进度安排

各一份。 2、附图纸的电子文件。 摘要 作为给水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水处理决定了供给用户的水是否符合水质要求,给水处理厂需要根据用户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对C市给水处理厂进行一个初步设计,根据已给的C市地形图、江流以及设计水量,确定给水处理厂的位置以及占地面积;根据江流水的水质情况,通过各絮凝池、沉淀池以及滤池的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折板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液氯消毒组成的常规工艺处理,从而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对各净水构筑物、给水处理厂高程进行计算,画出给水处理厂管线平面布置图和构筑物平面布置图、净水流程高程布置图以及主要净水构筑物工艺图。 关键词:给水处理厂;折板絮凝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 1.1.1 总体目标 (4) 1.1.2 具体目标 (4) 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 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 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 1.3 设计参考资料 (5) 1.4 设计成果 (5) 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 2.1 设计资料 (6) 2.1.1城市现状 (6) 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 2.1.3水源水质资料 (6) 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 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 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 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 2.3.3絮凝池 (9) 2.3.4 沉淀池 (10)

2.3.5 滤池 (11) 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 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 3.1.1. 设计参数 (13) 3.1.2. 设计计算 (13) 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 3.2.1设计参数 (15) 3.2.2 设计计算 (15) 1.设计管径 (15) 2.混合单元数 (15) 3.混合时间 (15) 4.水头损失 (15) 5.校核GT值 (16) 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 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 3.3.2 计算 (16) 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 3.5 滤池设计计算 (25) 3.5.1 计算依据 (26) 3.5.2 设计计算 (26) 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 4.5.4 滤池高度 (27)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第一章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1.1 工程设计背景 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进程较快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岸、东城区下桥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1.2 设计规模 该净水厂总设计规模为(5+N)/2×104m3/d,式中N为学号,即15×104m3/d。征地面积约40000m2,地形图见附图。 1.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1)原水水质 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1。

(2)厂区地形 地形比例1:400,设计高程取清水池水面为0.00m。 (3)工程地质资料 1)地质钻探资料见表2: 表2 表土砂质粘土细砂中砂粗砂粗砂石粘土 1m 1.5m 1m 2m 0.8m 1m 2m 2)地震计算强度为186.2Kpa。 3)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 4)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4)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1)最高洪水位: 342.5m;最大流量:Q=295m3/s。 2)常水位:340.5m,平均流量:Q=15.3m3/s。 3)枯水位:338.7m;最小流量:Q=8.25m3/s。 4)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 。 (5)气象条件 1)风向(以所取风玫瑰为准)。 1班:主导风向东北风; 2班:主导风向西南风。 2)气温:最冷月平均为5O C 最热月平均为28.4O C。 极端气温:最高38O C,最低为-0.5O C,最多1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3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88.6mm,日最大降雨量367.8mm(2011.7.1),年平均相对湿度79%。 3)土壤冰冻深度:0.7m (6)处理要求 出厂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相关要求。

某某给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给水厂设计

- 1 - 给水处理厂的设计 1.1 厂址的选择 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本设计在选择厂址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厂址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以降低工程造价,以便施工。 2. 取水地点在河流的上游,距离用水区较近,因此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 物附近,且处于城市边缘。 3. 有发展的余地,厂区周围卫生条件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水厂离市区较近,交通方便,有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5.水厂所在的位置地形有适意的自然坡度,有利于高程布置,做到土方平 衡,同时理和到较近,有利于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出。 6.水厂所在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 1.2 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 有所给原水水质资料知,原水最高浊度1100mg/l,平均浊度160mg/l,超过 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 细菌总数5600个/ml,大肠菌群257个/l,大大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 准》中的规定,故需进行消毒灭菌。 水源PH 值为7.5,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规定,故不需处 理和调整,总硬度为458mg/lCaCO 3 ,稍稍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规

定,在经过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即可达到要求,故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1.3水厂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水量按最高日平均时流量加上5%的水厂自用水量计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 Q=81443.7×1.05=85515.885m3/d=3563.16m3/h=0.99m3/s 1.4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合理的净水工艺是水厂保证供水水质的关键,给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应根据原水水质及设计生产能力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必要的试验,并参考相似条件下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够确定。 本设计采用的井水工艺流程如下: 混凝剂消毒剂 原水——→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清水池——→二级泵房→管网1.5稳压配水井的设计 配水井具有消能作用,使原水均匀稳定的净如净水系统,避免受取水泵站富余,水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排气的作用,使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气体溢出,以利于后续处理。 根据同类水厂运行经验,本设计采用配水井停留时间 1.5min,最小H/D=10/9 稳压井容积V=QT=0.99×60×1.5=89.1m3 - 2 -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目录 给水处理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说明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原始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水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源水质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净化水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凝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毒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规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水量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设计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水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合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絮凝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淀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滤池错误!未定义书签。 .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厂高程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头损失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计算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厂设计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长安大学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目录 二、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2) 1.设计供水量及水厂设计规模计算 (2) 1.1综合生活用水量 (2) 1.2工业企业用水 (2) 1.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2) 1.4管网漏损水量 (2) 1.5未预见用水 (3) 1.6最高日设计供水量 (3) 1.7水厂设计规模 (3) 2. 总体方案 (3) 2.1水源及取水构筑物 (3) 2.2净水工艺选择 (3) 2.3水处理构筑物及药剂的选择 (5) 2.3.1混凝剂的选择 (5) 2.3.2混合设备 (6) 2.3.3絮凝池 (7) 2.3.4沉淀池 (7) 2.3.5滤池 (8) 2.3.6消毒系统的选取 (10) 2.4净水方案的确定 (12) 3.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2) 3.1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水量 (12) 3.2加药间设计计算 (13) 3.3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 3.4折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16) 3.4.1主要设计参数 (16) 3.4.2设计计算 (17) 3.5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20) 3.5.1主要设计参数 (20) 3.5.2设计计算 (20) 3.6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4) 3.6.1主要设计参数 (24) 3.6.2设计计算 (24) 3.7 加氯间设计计算 (28) 3.7.1主要设计参数 (28) 3.7.2设计计算 (28) 3.8 清水池设计计算 (29)

二、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1.设计供水量及水厂设计规模计算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设计供水量由以下六项组成: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水厂设计 规模应按该条文前五项的最高日水量之和确定。 1.1综合生活用水量 依据设计资料,设计年限内城市供水人口数为10万人。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依据该城市所属省份及人口规模知,湖南湘潭为一区中小城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q=300L/ cap d,自来水普及率为f=95%。故综合用水量Q1为:Q1=qNf=300x100000 x95%=28500m3/d 1000 1.2工业企业用水 依据设计资料,工业用水量是城市生活用水量的68%。故工业用水量Q2为:Q2=Q1X68%=28500X68%=19380 m3/d 1.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本设计以综合用水量和工业企业用水量的4%确定。故浇洒道路及绿地用水量Q3为: Q3=(Q1+Q2)X4%=(28500+19380)X4%=1915.2 m3/d 1.4管网漏损水量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镇配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宜按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

给水厂毕业设计计算书

摘要 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 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 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 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 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 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

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 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 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 第三章泵站计算 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 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 第三节清水池计算 第四节配水池计算 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 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 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

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 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 ()()d m m d n N q Q d m m d n N q Q 3 4 3 222 /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 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 4、 消防用水量x Q 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 m Q Q Q Q d 34321106.2?=++=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 d 34/104?= 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 一、确定设计流量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 s l d m T Q a Q s 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 2410405.173.3763600 24101.305.134/ /34=???=?==???=?= 2、二级泵站设计流量

给水工程毕业设计说明

目录 目录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1 绪论 (3) 2 概述 (4) 2.1 毕业设计的主要容与基本要求 (4) 2.2 毕业设计成果 (4) 2.3 设计缘由 (5) 2.4 设计要求 (5) 3 取水工程 (9) 3.1 设计用水量的确定 (9) 3.2 取水装置设计 (11) 3.3 取水泵房 (14) 4 净水厂的设计与计算 (18) 4.1 概述 (18) 4.2 水厂平面布置 (18) 4.3 混凝剂的选择、溶解和投加 (19) 4.4 混合 (22) 4.5 絮凝 (23) 4.6 沉淀 (32) 4.7 滤池选用及适用条件 (35) 4.8 消毒方法的选择 (43) 4.9 清水池—水量调节设备计算 (45) 5 水厂系统布置图 (46) 5.1 净水厂系统区域地形图设计 (46) 5.2 净水厂总平面布置 (46) 5.3 净水厂高程布置 (48) 6 配水管网设计 (50) 6.1管网定线 (50) 6.2管网流量计算 (50) 结论 (75) 致 (76) 参考文献 (77)

某城市给水工程 摘要:本次设计为某城市给水工程设计,设计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取水工程设计、给水管网设计和净水厂设计。根据设计资料,本次只进行二水厂设计,二水厂取水河流为率水,取水地点位于河流弯道凹岸。根据水位变化情况,采用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又因月平均流量变化较大,故采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由于水厂给水管网设计的是本次设计的难点同时也是设计的重点,其计算工作量大,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所以采用C语言编制的管网平差程序进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净水厂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处理,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包括混合和絮凝两部分。混合是在静态混合器中投加聚合氯化铝,絮凝设备选用折板絮凝池,选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过滤设备采用普通快滤池,最后投加液氯进行消毒。经过净水厂中各处理构筑物处理后,出厂水能够达到饮用水要求。 关键词:管网平差,取水工程,净水厂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培训课件

1.1 总体设计 1.1.1 工程规模 (1)设计规模 水厂建设总规模为9.2万m3/d,水厂自用水量按7%考虑,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预留远期生产用地。净水厂出水水压为40~55m。 给水处理厂的主要构筑物拟分为2组,每组5万3 m/d。 (2)原始资料 1、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规划厂区为一平地,黄海高程79.7m。 1.2 气象资料 ①风向:绘出风玫瑰图 ②气温:最冷月平均为:-4.8℃;最热月平均为:32.1℃ 极端温度:最高40.5℃,最低-5.5℃ ③土壤冰冻深度:1.2m 1.3 工程地质与地震资料: ①地质钻探资料 ②地震计算强度为:158.6KP a ③地震烈度为:8 度以下。 ④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1.4 河流水质资料 1.1.2 设计出水水质 水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 GH-85)。 1.1.3 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拟定 1.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拟定 为使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按照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的指导思想,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 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为:

↓ ↑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 2.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1)混合工艺 混合是原水与混凝剂或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是将药剂充分、均匀地扩散于水体的工艺过程,对于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混合问题的实质就是药剂水解产物在水中的扩散问题。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 ①水泵混合 水泵混合是将药剂投加在取水泵吸水管或吸水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以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它适用于一级泵站距处理构筑物较近(120m以内),优点是设备简单;混合充分,效果较好;不另消耗动能。缺点是安装管理较复杂;配合加药自动控制较难。 ②管式混合 目前广泛采用的管式混合器是静态管式混合器,是利用水厂进水管的水流,通过管道或管道零件产生局部阻力,使水流发生涡旋,从而使水体和药剂混合。管式混合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不占地;在设计流量范围,混合效果好。缺点是当流量过小时效果下降。但从总体经济效果而言还是具有优势的。 ③机械混合 机械混合是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紊流。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较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分布在原水胶体颗粒上,同时使胶体颗粒脱稳,具有节约投药量等特点。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百度文库)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姓名:吴一凡 班级:给排水0903 学号:U200916366 指导老师:陆谢娟

目录 一、总论 (2) 1-1 设计要求 (2) 1-2 基本资料 (2) 二、总体设计 (5)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2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6) 三、混凝、絮凝 (6)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设计 (6) 3-2加药间及贮液池 (9) 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0) 3-4絮凝池设计 (11) 四、沉淀池设计 (15) 五、滤池设计 (19) 5-1正常过滤系统设计 (20) 5-2反冲洗系统设计 (26) 5-3 反冲洗泵房设计 (28) 六清水池设计 (31) 七、消毒设计 (33) 八、二级泵房布置 (36) 九、处理构筑物平面设计 (36) 9-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36) 9-2平面布置设计 (37) 9-3水厂管线设计 (38) 十、处理构筑物高程设计 (38) 10-1水头损失计算 (38) 10-2 处理构筑物高程确定 (39) 十一、水厂附属建筑物设计 (40) 十二、课设心得 (42)

十三、参考文献 (43) 一、总论 1-1 设计要求 净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净水厂,要求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絮凝沉淀池、澄清池或滤池)的工艺设计图(应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 基本资料 (1)水厂规模: 该水厂总设计规模为9.7万m3/d,分两期建设,近期工程供水能力9.7万m3/d,,远期工程供水能力为19.4万m3/d。近期工程设计征地时考虑远期工程用地,预留出远期工程用地。 (2)水源为河流地面水,原水水质分析资料如下: 表1 原水水质表

给水处理厂

给水处理厂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1 1、设计任务————————————————————————————————1 2、规模——————————————————————————————————1 3、设计原始资料——————————————————————————————1 4、设计步骤————————————————————————————————2 5、设计要求————————————————————————————————2 二、概述———————————————————————————————————3 1、设计任务和依据—————————————————————————————3 2、设计资料特点——————————————————————————————3 三、设计流量计算———————————————————————————————3 四、给水处理流程选择说明———————————————————————————3 五、给水处理各构筑物及其辅助设备说明—————————————————————3 1、混合设备选择——————————————————————————————3 2、絮凝池选择———————————————————————————————4 3、沉淀池选择———————————————————————————————5 4、过滤池选择———————————————————————————————6 六、给水处理构筑物计算及高程计算———————————————————————7 1、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7 2、往复式隔板絮凝池————————————————————————————9 3、斜管沉淀池———————————————————————————————11 4、普通快滤池———————————————————————————————12 5、氯消毒—————————————————————————————————16 6、清水池—————————————————————————————————16 7、高程计算————————————————————————————————17 七、处理构筑物总体布置的特点及依据说明———————————————————17 八、图纸——————————————————————————————————18 1、厂区总平面图——————————————————————————————19 2、高程图—————————————————————————————————20 3、滤池工艺图———————————————————————————————21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1总论 (3)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3) 1.2基本资料 (3) 1.2.1水厂规模 (3) 1.2.3厂区地形 (3) 1.2.4工程地质资料 (3) 1.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4) 1.2.6气象资料 (4) 2总体设计 (4) 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 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4) 2.2.1药剂溶解池 (4) 2.2.2混合设备 (5) 2.2.3反应池 (5) 2.2.4沉淀池 (5) 2.2.5滤池 (5) 2.2.6消毒方法 (5) 3混凝沉淀 (5)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5) 3.1.1溶液池 (6) 3.1.2溶解池 (7) 3.1.3投药管 (7) 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7) 3.2.1设计流量 (7) 3.2.2设计流速 (8) 3.2.3混合单元数 (8) 3.2.4混合时间 (8) 3.2.5水头损失 (8) 3.2.6校核GT值 (8) 3.3 反应设备的设计 (8) 3.3.1平面布置 (8) 3.3.2平面尺寸计算 (9) 3.3.3栅条设计 (9) 3.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10) 3.3.5各段水头损失 (11) 3.3.6各段停留时间 (12) 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13) 3.4.1设计水量 (13) 3.4.2沉淀池面积 (13) 3.4.4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4) 3.4.5配水槽 (15) 3.4.6集水系统 (15) 3.4.7排泥 (16) 4过滤 (16)

4.1滤池的布置 (16) 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6) 4.2.1设计水量 (16) 4.2.2冲洗强度 (16) 4.2.3滤池面积 (16) 4.2.4单池冲洗流量 (16) 4.2.5冲洗排水槽 (16) 4.2.6集水渠 (17) 4.2.7配水系统 (17) 4.2.8冲洗水箱 (18) 5消毒 (19) 5.1加药量的确定 (19) 5.1加氯间的布置 (19) 6其他设计 (20) 6.1清水池的设计 (20) 6.1吸水井的设计 (20) 6.2二泵房的设计 (20) 6.3辅助建筑物面积设计 (20) 7水厂总体布置 (20) 7.1水厂的平面布置 (20) 7.2水厂的高程布置 (21) 8设计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给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给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建筑内部的排水体制,应结合建筑性质,特点选择,污废水的处理程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还必须考虑到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控制,结合新工艺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舒适性和经济性间寻求平衡点将室内给排水噪声减到最低,树立整体环境意识,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酒店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也是酒店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酒店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工程在设计方面,都比一般室内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该毕业设计,提高资料检索、文献阅读、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的能力;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达到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最初尝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室内噪声越来越重视。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已占全天的90%,因此对室内噪声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安装和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及卫生设备的选型不当,加上水泵自身的机械振动等诸多因素,室内的噪声环境愈加严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噪声过大而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事件屡见不鲜。很多住宅室内的实际噪声都超过40dBA,在这样的噪声环境中生活不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质量,干扰脑力劳动者的工作,使人们产生失眠、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此下去还会导致人们产生神经衰弱症。不仅如此,因噪声扰民而使业主与开发商对簿公堂的民事诉讼案也不在少数。据报道,北京市某小区业主李某因楼下的生活给水泵房噪声过大而严重扰乱其作息秩序,起诉开发商,法院一审判令开发商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失费十万元,创下全国噪声扰民赔偿记录。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50118-20XX)规定:夜间卧室噪声不得超过37dBA,最高不得超过45dBA。《建筑环境的噪声测量》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某城市新区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胡小波 学号20131704233 班级13给水 2 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张建昆 2015年11月28日

目录 1概况 (1) 1.1背景 (1) 1.2规模 (1) 1.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2) 2设计计算 (3) 2.1用水量的计算 (3) 2.2工艺流程 (3) 2.3配水井 (4) 2.4絮凝工艺 (4) 2.4.1混凝剂 (4) 2.4.2混凝工艺流程 (4) 2.4.3溶液池与溶药池 (4) 2.4.4混合设施 (5) 2.4.5絮凝池 (5) 2.5沉淀 (5) 2.5.1设计水量 (5) 2.5.2设计尺寸 (5) 2.5.3校核尺寸 (6) 2.5.4排泥方式 (6) 2.5.5放空管计算 (6) 2.6过滤 (6) 2.6.1滤池面积及尺寸 (6) 2.6.2滤池高度 (6) 2.6.3反冲洗 (7) 2.7消毒 (7) 2.7.1加氯量的设计计算 (7) 2.7.2加氯间的设计计算 (7) 2.8清水池 (7) 2.8.1清水池尺寸设计 (8) 2.8.2布水墙与水位监控 (8)

3 水厂总体布置 (8) 3.1水厂平面布置 (8) 3.2水厂高程布置 (8)

1概况 1.1 背景 某市位于江苏省北部,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新建一座地表水给水处理厂。 1.2 规模 1. 城市居住区面积约700公顷,给水人口普及率为100%。 2. 居住区情况:人口密度为(333)cap/ ha;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60 L/ 人·d; 3. 居住区建筑六层以下的混合建筑,不考虑耐火级别。 4. 城市卫生设备情况,室内有给排水设备、淋浴设备。 5. 由城市管网供水的企业1为造纸厂,生产能力为10t/d(每吨纸耗水量为220m3),该厂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三级,厂房火灾危险性为丙级,建筑物体为2500 m3。,企业2为化肥厂,生产用水量为2000 m3/d。 6. 浇洒道路及绿地用水量考虑500m3/d。 7. 工厂要求城市管网供水,对水压无特殊要求。 8. 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系数取k=1.2。 1.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1)原水水质 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下表1。 表1 原水水质资料 序 项目单位数值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号 1 浑浊度度45. 2 1 3 锰mg/L 0.07 2 细菌总数个/mL 290 14 铜mg/L 0.01 3 总大肠菌群个/L 9180 15 锌mg/L <0.05 4 色度色度单位18 16 BOD 5 mg/L 1.96 5 嗅和味- 17 阴离子合成剂mg/L - 6 肉眼可见物微粒18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7 7 pH 7.22 19 氨氮mg/L 3.14 8 总硬度(CaCO ) mg/L 56 20 亚硝酸盐氮mg/L 0.055 3 9 总碱度mg/L 47.5 21 硝酸盐氮mg/L 1.15 10 氯化物mg/L 15.2 22 耗氧量mg/L 2.49 11 硫酸盐mg/L 13.3 23 溶解氧mg/L 6.97 12 总铁mg/L 0.17 (2)地址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的块石,平均厚度为5m左右,最大层厚达9.4m,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