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姓名科室: 分数

1、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 ( C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A、老鼠

B、蟑螂

C、白蚊伊蚊(花斑蚊)

D、苍蝇

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 B )。

A、与病人直接接触传播

B、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C、饮食传播

D、空气传播

3、白纹伊蚊叮咬人的高峰时间在( A )

A、上午8-9时及下午5-6时

B、晚上9-10时

C、下午7-8时

D、早上5-6时及晚上8-9时

4、下列哪一项不适登革热的典型特征 ( B )

A、急性起病、发热

B、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疲乏

C、皮疹、淋巴结肿大

D、白细胞显著增多

5、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B ) 天,多数5-8天。

A、1-2天

B、3-15

C、9-10

D、10-15

6、登革热患者在 ( A )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A、发病前1天至病程第5天 B发病后1天至病程第5天

C、发病前7天至病程第15天

D、发病后7天至病程第15天

7、下列哪项不是登革热的传染源( D )

A、登革热患者

B、隐形感染者

C、带毒的媒介伊蚊

D、按蚊幼虫

8、预防和防治登革热的环境治理手段,哪一项是错误的? |( B )

A、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B、种植水生植物盆景,每二月换水一次

C、储水容器加盖,经常清理露天积水的器皿

D、填平凹陷的地面,疏导积水

9、预防登革热采取的防护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在外露的皮肤处涂防蚊水

B、睡觉时挂好蚊帐

C、减少到树林丛生的地方活动

D、为避免蚊虫发现,穿深色的长袖衣裤

10、出现发热、头痛、骨痛的症状,除外下列哪项( C ),怀疑得了登革热,应及时就医。

A、生活在有登革热现症病例的地区

B、发病前15天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C、在全天气温低于10℃的冬天受了风寒

D、发病期前15天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

2、填空题 (每题5分,共50分)

1、登革热属于( 乙)类传染病。可分为血清型( )( Ⅱ )( )( ),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且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2、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 (埃及伊蚊 )和( 白纹伊蚊).

3、伊蚊只要与具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

内( 复制8-12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 天)甚至终生.

4、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可分为三期:(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和( 恢复期 ).

5、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 发热 ),可伴畏寒,

(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 双峰热型 ).

6、发热时可伴( 头痛 )、( 全身肌肉 )、( 骨髂 )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衰竭甚至死亡。

7、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点状出血疹)。

8、登隔热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

9、登革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病程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

10、预防登革热,一是避免蚊虫叮咬,二是杀灭成蚊,三是(消除蚊孽孽生地)。

登革热防控知识

登革热防控知识(一)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由一种名叫白纹伊蚊的蚊子(广东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四个血清型。该病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即每年的5-10月份),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目前无预防针和药物可以预防。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尽早的对这个登革热疾病做出预防措施 1.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人而传播。 2.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人一般被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15天内发病,主要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①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②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骨痛。 ③三红:面、颈、胸部潮红。 ④出疹:皮肤可有麻疹样、针尖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多样性皮疹。 ⑤出血: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 ⑥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如何预防登革热? ①水缸、水池、花瓶等贮水容器,每隔3-5天刷洗、换水一次;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掩埋。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②房间装置防蚊网,睡觉时挂蚊帐。 ③到登革热疫区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裸露皮肤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4.什么情况下可怀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登革病毒? 同时具有以下三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①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当地有登革热疫情发生。 ②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③出现上述登革热症状和体征。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注意个人防护。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注意白天睡觉要挂蚊帐;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防控方案(二) 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是会穿一些流行性的传染性的疾病的,在出现一些流行性的疾病的时候,很多的人就会感染上一些疾病的,最常见的就是登革热这个疾病,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在出现这个疾病的时候是需要及时的防控的,而且需要及时的治疗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登革热防控方案。 登革热防治知识?预防登革热首先就要灭蚊,控制传染源最后提高人群抗病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登革热。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切断传播途径。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至少5天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防止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至少5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至少5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我们建议大家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注意饮

2019年度登革热知识测试题

2019年度登革热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30分) 1、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 B ) A、4-13 B、3-15 C、4-15 D、3-14 2、预防登革热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C ) A、睡觉的时候挂蚊帐; B、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鞋袜,涂防蚊水; C、为避免给蚊子发现,穿较深颜色的衣服; D、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 3、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哪三期?( B ) A、急性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B、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C、急性发热期、出血期和恢复期 D、急性发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 4、重症登革热实验室指征?( D ) A、血小板快速下降 B、血小板快速下降和白细胞升高 C、HCT 升高 D、血小板快速下降和HCT 升高 5、登革热急性发热期常见热型?( A ) A、双峰热 B、稽留热 C、驰张热 D、波状热 6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 )

A.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 B.潜伏期为1—3天,发热同时出皮疹 C.没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 D.登革热没重症病例 7登革热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C ) A.急性期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口服补液为主,监测生命体征 C.高温应以药物为主 D.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8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有( D ) A.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子叮咬史 B.临床表现有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 C.实验室检查有包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病毒分离阳性、登革热抗体阳性 D.以上都是 9登革热的临床分型有(D ) A.典型登革热 B.轻型跟重型登革热 C.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D.以上均是 10.出现发热、头痛、骨痛等症状,除兼有下面(C)项外,可怀疑得了登革热,应该及时求医。 A、生活在有登革热现症病例的地区; B、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子叮咬史; C、在全天气温低于10°C的冬天受了风寒; D、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地区旅游。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 姓名科室: 分数 1、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 ( C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A、老鼠 B、蟑螂 C、白蚊伊蚊(花斑蚊) D、苍蝇 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 B )。 A、与病人直接接触传播 B、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C、饮食传播 D、空气传播 3、白纹伊蚊叮咬人的高峰时间在( A ) A、上午8-9时及下午5-6时 B、晚上9-10时 C、下午7-8时 D、早上5-6时及晚上8-9时 4、下列哪一项不适登革热的典型特征 ( B ) A、急性起病、发热 B、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疲乏 C、皮疹、淋巴结肿大 D、白细胞显著增多

5、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B ) 天,多数5-8天。 A、1-2天 B、3-15 C、9-10 D、10-15 6、登革热患者在 ( A )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A、发病前1天至病程第5天 B发病后1天至病程第5天 C、发病前7天至病程第15天 D、发病后7天至病程第15天 7、下列哪项不是登革热的传染源( D ) A、登革热患者 B、隐形感染者 C、带毒的媒介伊蚊 D、按蚊幼虫 8、预防和防治登革热的环境治理手段,哪一项是错误的? |( B ) A、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B、种植水生植物盆景,每二月换水一次 C、储水容器加盖,经常清理露天积水的器皿 D、填平凹陷的地面,疏导积水 9、预防登革热采取的防护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在外露的皮肤处涂防蚊水 B、睡觉时挂好蚊帐 C、减少到树林丛生的地方活动 D、为避免蚊虫发现,穿深色的长袖衣裤 10、出现发热、头痛、骨痛的症状,除外下列哪项( C ),怀疑得了登革热,应及时就医。 A、生活在有登革热现症病例的地区 B、发病前15天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C、在全天气温低于10℃的冬天受了风寒 D、发病期前15天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 2、填空题 (每题5分,共50分) 1、登革热属于( 乙)类传染病。可分为血清型( )( Ⅱ )( )( ),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且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2、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 (埃及伊蚊 )和( 白纹伊蚊). 3、伊蚊只要与具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 内( 复制8-12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 天)甚至终生. 4、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可分为三期:(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和( 恢复期 ). 5、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 发热 ),可伴畏寒,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 一.单项选择题 1.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B ) A.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 C.易燃材料 D.钢筋混凝土 2.下列( A )物质是点火源?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3.大型油罐应设置(A )自动灭火系统。 A.泡沫灭火系统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囱代烷灭火系统 D.喷淋灭火系统 4.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 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 C.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 5.下列( A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二氧化碳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 C.泡沫灭火剂 6.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 A )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A.不得 B.可以 C.按照一定标准 7.使用然气灶具时,( B )。 A.应先开气阀后点火,即"气等火" B.应先点火后再开气,即"火等气" C先点火还是先开气阀都无所谓,二者都是正确的 8.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A )。 A.20米 B.25米 C.30米 D.35米 9.对加工爆炸危险物品车间的厂房房顶描述正确的是( A )。 A.为泄爆,安装轻质房顶 B.为坚固,应采用重型房顶 C.以上都不对 10.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11.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请问"三定"是指( A )。 A.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定人、定岗、定编制 12.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星期 C.每季度 13.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 B )扑救火灾。 A.女青年 B.未成年人 C.军人 14.下面(A )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油类 B.森林 C.家具; 15.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16.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C )。 A.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使用明火 C.A和B都正确 17.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C )。 A.爆炸 B.蒸发 C.闪燃 18.依据《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下列( A )单位负责高层居民住宅楼的日常防火工作。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见下图)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隔3~5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

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近期,上海市周边部分地区爆发登革热疫情,截止 9月 24 日,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951 例,本市也在 9 月27 日公布首次发现 1 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夏末秋初季,降雨增多,气温适宜,蚊虫仍处于高峰期,周边城市疫情的爆发和本地首例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了登革热疫情传播甚至暴发的风险。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到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到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到5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牙流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三、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

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 一.单项选择题 1. 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 ( B ) A. 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 C.易燃材料 D.钢筋混凝土 2. 下列( A )物质是点火源?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3. 大型油罐应设置( A )自动灭火系统。 A. 泡沫灭火系统 B.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 囱代烷灭火系统 D. 喷淋灭火系统 4. 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119 报警电话是免费的 B. 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 C.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 5. 下列( A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 二氧化碳灭火剂 B. 干粉灭火剂 C. 泡沫灭火剂 6. 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 A ) 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A. 不得 B. 可以 C. 按照一定标准 7. 使用然气灶具时,( B )。 A.应先开气阀后点火,即"气等火" B.应先点火后再开气,即"火等气" C 先点火还是先开气阀都无所谓,二者都是正确的 8. 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 A )。 A.20 米 B.25 米 C.30 米 D.35 米 9. 对加工爆炸危险物品车间的厂房房顶描述正确的是( A )

A.为泄爆,安装轻质房顶 B.为坚固,应采用重型房顶 C.以上都不对 10.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11. 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 请问"三定"是指( A ) 。 A. 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 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 定人、定岗、定编制 12. 依据公安部第61 号令, 企业应当至少( A )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星期 C.每季度 13. 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 B ) 扑救火灾。 A.女青年 B.未成年人 C.军人 14. 下面( A )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 油类 B.森林 C.家具; 15.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16. 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C ) 。 A. 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 使用明火 C.A 和B 都正确 17.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 C )。 A.爆炸 B.蒸发 C.闪燃 18. 依据《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下列( A )单位负责高层居民住宅楼的日常防火工作。 A .居民委员会 B. 派出所. C .街道办事处 19. 室内不得存放超过( C ) 公斤的汽油

登革热知识讲座

长乐南方门诊部 登革热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及症状,掌握登革热的预防。 培训对象:南方门诊部全体职工 培训时间:2016年8月21日 培训地点:南方门诊部5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森森 培训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 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 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

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题库及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题库及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题库及答案 1、家庭室内装修要注意采取哪些防火措施? 家庭室内装饰要采取以下防火措施:(1)尽量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装饰;(2)要选用燃烧产物、热分解产物毒性少,发烟量少的材料;(3)电器设备和线路设计、安装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4)室内装饰装修要留出安全通道;(5)建筑内部装饰不应遮挡消防设施,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2、公共娱乐场所应采取哪些防火措施?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公安部颁布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管理规定》,按照《条例》和《规定》要求,公共娱乐场所应采取如下措施: (1)全面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经常检查,狠抓落实。 (2)公共娱乐场所应设置在三楼以下建筑物内,建筑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3)经核准设置在地下建筑、三楼以上或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应当符合特定防火安全要求。 (4)应采用不燃、难燃烧材料进行装修,局部采用可燃材料的,应作防火处理。 (5)电气线路、用电器具应请电工安装,电气应穿管铺设,不得超负荷用电和擅自拉接电线。 (6)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

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和影响疏散的遮档物,严禁阻塞 安全出口和将门上锁。 (7)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8)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施,配 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9)认真履行建筑消防审核、竣工验收和治安、文化部门的有关 审批手续。 (10)严格核定场所人员容量,不得超员。 (11)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电气火灾原因有哪些? 电气火灾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电热器使用不当、静电和雷电。 4、点燃的蚊香为什么要注意防火? 蚊香具有很强的阴燃能力,点燃后没有火焰,但能长时间持续燃烧。蚊香燃烧时,中心温度高达700℃,超过了多数可燃物的燃点,一旦接触到可燃物会引起燃烧,甚至扩大成灾。 5、用蜡烛照明为什么要注意防火? 蜡烛作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火源,稍不当心,就可能烧熔、流淌,或者倒下,遇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 6、香烟头为什么能引起火灾? 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它超 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 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7、吸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 (1)躺在床上和沙发上吸烟;(2)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3)在修 理汽车和清洗零件时;(4)乱扔未熄灭的烟点和火柴梗。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 发布人:管理员发布时间: 2014-09-29 浏览次数: 325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传播,国外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在此提醒市民引起重视,做好防范。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断骨热」。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2、登革热流行于什么地方?南京是流行区吗?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南京不是流行区,但存在输入性病例的危险。 3、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什么? 在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的蚊体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4、登革热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 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登革热病毒只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并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染。 5、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当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 6、哪些人容易感染登革热? 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登革热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还可以发生另一型病毒引起的感染。 7、登革热的发生地和时间?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其流行与蚊种和蚊子密度有关。如果有传染源存在,又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均可发生该病流行。该病也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8、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有何症状?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依个人体质和感染强度的不同表现不同。部份病人临床上并无症状;有些病人则呈现轻微非典型登革热症状,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还有些病人则表现为典型的登革热。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病原 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各型都能引起本病,并能激发型特异抗体。各型间免疫保护不明显。 临床症状 本病感染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发病前尽管体内有病毒存在,而前驱症状却不明显。 (一)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 (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个临床型。 1.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消防安全知识题库(附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题库(附答案) 消防安全知识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 B ) A.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 C.易燃材料 D.钢筋混凝土 2.下列( A )物质是点火源?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3.大型油罐应设置( A )自动灭火系统。 A.泡沫灭火系统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囱代烷灭火系统 D.喷淋灭火系统 4.以下对报警电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119报警电话是免费的 B.发生火灾时任何人都可以无偿拨打119 C.为了演练,平时可以拨打119 5.下列( A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二氧化碳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 C.泡沫灭火剂 6.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 A )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A.不得 B.可以 C.按照一定标准 7.使用然气灶具时,( B )。 A.应先开气阀后点火,即”气等火” B.应先点火后再开气,即”火等气” C先点火还是先开气阀都无所谓,二者都是正确的 8.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 A )。 A.20米 B.25米 C.30米 D.35米 9.对加工爆炸危险物品车间的厂房房顶描述正确的是( A )。 A.为泄爆,安装轻质房顶 B.为坚固,应采用重型房顶 C.以上都不对 10.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11.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请问”三定”是指( A )。 A.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定人、定岗、定编制 12.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星期 C.每季度 13.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 B )扑救火灾。 A.女青年 B.未成年人 C.军人 14.下面( A )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油类 B.森林 C.家具; 15.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 C )。 A.就地打滚 B.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迎风快跑 16.发现燃气泄漏,要速关阀门,打开门窗,不能( C )。 A.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 B.使用明火 C.A和B都正确 17.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C )。 A.爆炸 B.蒸发 C.闪燃 18.依据《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下列( A )单位负责高层居民住宅楼的日常防火工作。 A.居民委员会 B.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19.室内不得存放超过( C )公斤的汽油。

登革热传染病预防培训考试题(含答案)知识讲解

登革热传染病预防培训考试题(含答案)

***项目经理部登革热预防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50分) 1、登革热病毒是经()传播,进而引起的 ()传染病。 2、()和()是主要传染源。 3、登革热的临床分型:()() ()。 4、登革热的潜伏期为()天,一般 ()天。 5、登革热典型病例的主要症状:(), ()和(), (),()和其他症状和体征。 6、登革热的流行方式有() ()()。 7、登革热传播媒介()。 8、()、()、()可以预防登革热。 9、登革热属于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现后应于 ()小时内上报。

10、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 二、问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登革热传染病如何治疗? 2、登革热传染病如何进行预防?

1、蚊虫、急性虫媒 2、患者、隐性感染者 3、普通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 4、2-1 5、5-8 5、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 6、突发性、集中发病性、周期性 7、伊蚊 8、防蚊、灭蚊、清除积水 9、24 10、防蚊、灭蚊 1、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治疗上采取物理降温或激素应用降温,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调,降低颅内压及预防出血等措施。 2、(1)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

消防知识问答题附答案

1、火灾逃生的要点(ABCD) A、防烟熏 B、果断迅速逃离火场 C、寻找逃生之路 D、等待他救 2、灭火的基本方法(ABC)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稀释法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下列哪些消防安全职责。(ABCDE)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B、组织防火检查 C、建立防火档案 D、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E、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 4、《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ABE) A、损坏或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 B、埋压、圈占消防栓 C、占用防火间距 D、购买消防器材 E、堵塞消防通道 5、社会单位开展“四个能力”建设要求管理层要掌握“三懂三会”,具体内容是什么?(ABC) A、懂火灾特性,会防范火灾 B、懂处置措施,会组织指挥 C、懂消防设施,会操作使用 D、懂安全出口,会组织疏散 6、火灾逃生时可利用的设施有(AC)。 A、楼梯 B、电梯 C、阳台 D、窗户 7、下列哪些人员须经消防安全培训(ABD) A、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法定代表或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B、特殊工种、岗位人员(含更夫) C、一般工作人员 D、专(兼)职消防队员 8、报火警时要报清()。 A、起火地点 B、燃烧物质 C、有无被困人员 D、火势情况 9、当人员被困于浓烟蔓延的火场内应采取什么逃生自救措施?() A、用嘴呼吸,减少呼吸次数,加大呼吸深度 B、保持直立姿势,快速奔向安全出口处 C、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屏住呼吸 D、匍匐前进,逃向烟少的区域 10、烟气的危害性有(AD)A、毒性 B、高温 C、遮光 D、窒息 1、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是( ABC ) A、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 B、控制火源 C、避免火源 D、不照明 2、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 ABC )扑救物质的火灾,有的还适用于扑救木材、轻金属和碱金属火灾。 A、易燃液体 B、可燃气体 C、电气火灾 D、金属燃烧火灾 3、以下哪(ABCD )项属于火灾逃生的要点。 A 、防烟熏B、果断迅速逃离火场C、寻找逃生之路; D、等待他救 4、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ABCD )。 A、窒息灭火法 B、冷却灭火法 C、隔离灭火法 D、抑制灭火法 5、使用ABC类干粉灭火器可以扑灭以下哪几类火灾?( ABCD )

登革热知识讲座

登革热知识讲座(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长乐南方门诊部 登革热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及症状,掌握登革热的预防。培训对象:南方门诊部全体职工 培训时间:2016年8月 21日 培训地点:南方门诊部5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森森 培训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 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

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着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