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考点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考点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考点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考点

第一章SP《操作系统概述》

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为改善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最基本的底层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目标:目标:1. 方便性 2. 有效性 3. 可扩充性 4. 开放性

作用:(1)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2)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用作扩充机器。

2.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哪几种接口来操纵和使用计算机?体会这些接口的含义。OS给用户提供两类接口:联机用户接口和脱机用户接口;

联机用户接口又可分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又叫系统调用)和图形接口三类。俗称命令口、程序口和图形口;

脱机用户接口主要是为批处理系统中的脱机用户准备的。用户在提交作业时,不仅要提交源程序和初始数据,还要将反映控制意图的说明书(作业控制说明书)一并交给计算机系统。

3.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主要管理哪几方面的资源?

(1)处理机管理(CPU):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2)存储器管理:这里主要指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3)I/O设备管理:负责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

(4)文件管理:负责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等。

4.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操作系统中什么叫并发?什么叫并行?并发是真正的并行处理吗?至少有几个CPU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什么叫共享,什么叫虚拟?什么叫异步?

基本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不是真正的并行处理;至少有两个CPU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两种资源共享方式:互斥共享方式和同时访问方式)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异步是指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的。

5.基本的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基本的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优)a.提高CPU的利用率 b.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c. 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缺)a.资源利用率高 b.系统吞吐量大 c.平均周转时间长d.无交互能力

分时系统:(优)a.多路性 b.独立性c.及时性d.交互性。

实时系统:(优)a.多路性 b.独立性 c.及时性 d.交互性 e. 可靠性。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1.什么是进程?为什么要引入进程?在单道程序环境中有无必要引入进程?进程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系统是通过什么来感知进程的存在的?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为了使程序能并发执行,且为了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描述和控制,人们引入了“进程”的概念;

在单道程序环境中没必要引入进程;

进程都是由程序段、数据段及PCB 三个部分组成; 系统通过PCB (进程控制块)来感知进程的存在。

2.进程有哪几种基本的状态?这些状态都在哪些典型情况下会发生哪种变迁?挂起有几种状态?当处理机空闲的时候,挂起的进程能获得处理机吗?怎样才能获得处理机?

三种基本状态:a.就绪状态 b.执行状态 c.阻塞状态 ;

两种挂起状态:阻塞挂起状态和就绪挂起状态;

当处理机空闲的时候,挂起的进程不能获得处理机,需要重新激活来获得处理机。

3.什么是线程?操作系统根据什么来感知线程的存在?线程有哪几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可独立调度和指派的执行单元; 线程使用线程控制块(TCB)来描述其数据结构;

三种实现方式:用户级线程、内核级线程、用户级和内核级结合的线程。

4.比较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异同和联系。

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实体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则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

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而未建立PCB 的程序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与运行。一个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程序可以应对多个进程。

5.为什么要引进线程的概念?比较线程和进程之间有什么异同和联系。

为了既能提高程序的并发程度,又能减少OS 的开销,操作系统设计者引入了线程; 进程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线程是分派和调度资源的基本单位;

就绪

阻塞执行时间片完

进程调度I/O 完成I/O 请求

进程拥有资源,线程不拥有资源;

进程和线程都拥有并发性;

进程的系统开销远大于线程的系统开销。

6.原语的概念

它是机器指令的延伸,是由若干个机器指令构成的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执行过程中不允许被中断,作为一个基本的执行单位。

第三章《并发控制——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1.什么叫进程同步?什么叫进程互斥?通过前趋图进一步感受进程的同步。同步和互斥,哪种是主动的,哪种是被迫的?

进程同步是指多个相互合作的进程,在一些关键点上可能需要相互等待或相互交换信息;

进程互斥是指当有若干进程都要使用某一共享资源时,最多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而其他要使用该资源的进程必须等待,直到占用该资源的进程释放了该资源为止。

同步是主动的;互斥是被迫的。

2. 什么叫临界资源?什么叫临界区?

操作系统中将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操作系统中把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段称为临界区。

3.什么叫信号量?它是一种解决什么问题的机制?信号量的值可以人为设定几次?它的值是由哪些操作改变的?

信号量是一个确定的两元组(S,Q),其中S是一个具有非负初值的整型变量,Q是一个初始状态为空的队列;

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信号量及有关的P、V操作原语来实现进程的互斥与同步的;信号量的值可以人为设定一次;信号量的值可以由P操作和V操作来改变。

4.体会、理解信号量以及P、V(Wait、Signal)操作的意义。

P操作记为P(S),其中S为一个信号量,它执行时主要完成下述动作:(1)S=S-1;(2)若S>=0则进程继续运行;(3)否则(即S<0)阻塞该进程,并将它插入该信号量的等待队列中;

V操作记为V(S),S为一个信号量,它执行时主要完成下述动作:(1)S=S+1;(2)若S大于0则进程继续执行;(3)否则(即S<=0)则从信号量等待队列中移出第一个进程,使其变为就绪状态并插入就绪队列,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

5.管程是一种什么机制?(用它来做什么)

管程机制是一种自动提供适当同步方式的机制。

6.什么是进程的低级通信、高级通信?高级通信机制分为哪几大类?

进程之间的互斥与同步也是一种通信,由于交换的信息量少而被叫做“低级通信”;高级进程通信是指用户可直接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组通信命令,高效地传送大量数据的一种通信方式;

高级通信机制可以归为三大类:(a)共享存储器系统(b)消息传递系统(c)管道通信系统。

第四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简述三级调度的概念。是否任何操作系统都必须配置作业调度?哪一级调度是所有操作系统必备的?

高级调度(又称作业调度、长程调度):操作系统根据允许并发执行的作业道数和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取若干作业装入内存,使它们能够获得处理器运行;中级调度(又称平衡负载调度、中程调度):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低级调度(又称进程调度、短程调度):用来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序执行具体的操作,把处理机分配给具体的进程;

不是任何操作系统都必须配置作业调度;

低级调度是所有操作系统必备的。

2.常见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哪些?常见的进程调度有哪些?对于进程调度来说,哪些调度是可剥夺的,哪些是不可剥夺的?

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进程调度:先来先服务(不可剥夺)、最高优先权优先(可剥夺)、时间片轮转(可剥夺)、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可剥夺)

3.给定一个作业序列,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调度,分别计算该作业序列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周转时间:作业从提交到完成所经历的时间,作业i的周转时间为:Ti=Tei-Tsi (其中,Tei为作业i的完成时间,Tsi为提交时间)

平均周转时间:多个作业周转时间的平均值T=(T1+T2+……+Tn)/n

带权周转时间:作业周转时间与作业实际运行时间的比。作业i的带权周转时间为:Wi=Ti/Tri(其中Ti为作业i的周转时间,Tri为作业i的实际运行时间)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多个作业带权周转时间的平均值

W=(W1+W2+……+ Wn)/n

例.有三个作业按下表的时间提交给系统,按照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优先算法调度来计算它们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

先来先服务:

作业号提交时刻运行长度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周转时间

110:002小时10:0012:00 2.00小时

210:061小时12:0013:00 2.90小时

310:150.25小时13:0013:15 3.00小时

T=(2.00+2.90+3.00)/3=2.63

W=(2/2+2.90/1+3.00/0.25)/3=5.30

短作业优先:

作业号提交时刻运行长度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周转时间

110:002小时10:0012:00 2.00小时

210:061小时12:1513:15 3.15小时

310:150.25小时12:0012:15 2.00小时

T=(2.00+3.15+2.00)/3=2.38

W=(2/2+3.15/1+2.00/0.25)/3=4.05

响应比高者优先:

作业号提交时刻运行长度执行顺序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周转时间

18:002小时18:0010:002

28:300.5小时310:0610:36 2.10

39:000.1小时210:0010:06 1.10

49:300.2小时410:3610:48 1.30

T=(2+2.1+1.1+1.3)/4 = 1.625

W=(2.00/2+2.1/0.5+1.1/0.1+1.3/0.2)/4 = 5.7

4.什么是死锁?死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至少有几个进程并发才可能发生死锁?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局的时候,若没有外力的干预,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根本原因:一是系统提供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每个进程的需要;二是多道程序运行时,进程推进顺序不合理;

至少有两个进程并发才可能发生死锁。

5.总的来说,解决死锁问题有哪几个方面的策略?

(1)死锁的预防(2)死锁的避免(3)死锁的检测与恢复

6.预防死锁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常见的措施有哪些?

死锁的预防主要是打破造成死锁的4个必要条件之一:

(1)破坏“互斥”条件

不能做到。因为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资源必须互斥使用,所以无法使互斥条件不成立而防止死锁,相反还必须严格遵守互斥使用资源的要求。

(2)破坏“占用并等待”条件

采用静态分配策略。静态分配就是要求每一个进程在开始执行前就一次性申请它所需要的全部资源。

(3)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进程需要的资源不是一次性分配给它,而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它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分配。

(4)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目前这种分配策略只能用于主存空间和处理器资源的分配,而对打印机、磁带机等不能采取这种分配策略。

7.银行家算法是解决死锁问题的一种什么策略?什么样的状态为安全状态?什么样的为不安全状态?会根据具体问题用银行家算法判断系统是否安全。

银行家算法是一种避免死锁的方法;

若在某一时刻,系统能按某种顺序如来为每个进程分配所需的资源,直至最大需求,使得每个进程都能顺利完成,则称此时的系统状态为安全状态,称为安全序列;

若某一时刻系统中一个安全序列都没有,则称此时的系统状态为不安全状态。

8.什么是死锁定理?死锁定理有什么用?

系统为死锁状态的充分条件是:当且仅当该系统状态的资源分配图是不可完全简化的,该充分条件被称为死锁定理。

作用:检测系统是否已经进入死锁状态。

第五章《内存管理》

1.内存管理的任务是什么?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应具备哪些功能?

任务: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满足多个用户对主存的要求;二是能方便用户使用主存储器,使用户不必考虑作业存放在哪块区域,如何实现正确运行等问题;功能:(1)按作业要求进行内存的分配并进行实时回收;

(2)实现程序中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重定位;

(3)对操作系统及其用户的信息提供存储保护;

(4)实现主存的逻辑扩充,提供给用户更大的存储空间

2.什么是重定位?什么是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它们重定位的时机都在什么时候?

将逻辑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或地址映射;

静态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前由操作系统的重定位装入程序完成的。它根据要装

入的内存起始地址,直接修改所有涉及到的逻辑地址,一次性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装换,在程序运行中,不再进行任何地址转换;

动态地址重定位也称动态地址映射,是指把目标程序装入内存的时候,并不立即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CPU访问程序和数据的时候,才进行地址转换;

静态重定位的时机在作业装入时;

动态重定位的时机在作业调度时。

3.体会几种内存管理的实现方法,尤其注意它们引入的原因、优缺点、空闲区的组织方式、内存空闲区的回收的规定等。

(1)实存:单一连续分区、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分页、分段、段页式

(2)虚存:请求式分页、请求式分段、请求段页式

单一连续分区:内存的整个用户区域只分为一个区,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个用户程序在内存中执行,只有一个程序运行完毕退出内存后,其它程序才能调入内存执行,因此单一连续分区内存管理,用户程序不能并发;

固定分区:(优点)简单,要求的硬件支持少,软件算法简单;(缺点)容易产生内部碎片,主存利用率不高;

在系统运行期间,各个内存分区的大小、数目都不改变;

可变分区:(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固定式分区的内部碎片问题,能有效利用主存空间,提高了多道程序对于内存的共享;(缺点)容易产生外部碎片;(空闲区的组织方式)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表的形式;

常用的分配算法有三种: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差适应算法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内存中分区的大小和数目都是可变的,

分页:(优点)能有效解决碎片问题,主存利用率高,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比较简单;(缺点)采用动态地址变换机构增加了硬件成本,还降低了处理机速度。

分页存储管理同样可以采用链表法,即也可以用链表来组织空闲分区。

分段: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和程序员的一系列需要:1)方便编程 2)信息共享 3)信息保护 4)动态增长 5)动态链接

在分段式管理中,则是为每个分段分配一个连续的分区,而进程中的各个段可以离散地移入内存中不同的分区中。(优点)使得共享变得容易

段页式:段页式内存分配的方法和步骤如下:首先,给整个物理内存分块;然后,给作业(或进程)分段;每个段再进行分页;将每一页分配到一个个内存块中。

为了实现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系统要为每个进程(或作业)建立一张段表,还要为该作业(进程)的每个段建立一张页表;

请求式分页:当一个作业运行的时候,不要求一次性地把作业的全部信息装入内存,而只装入目前运行所需要的几页,等到需要时,再请求系统由辅存调入。

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优算法(OPT) 2.先进先出算法(FIFO) 3.最久未使用算法(LRU) 4.LRU近似算法

请求式分段:若内存中没有足够大的空闲分区,则考虑进行段的紧凑或将某(些)段淘汰出去。这种存储管理技术称为请求式分段存储管理。

请求段页式:将分段与分页相结合,即先将用户程序分成若干个有完整意义的段,再把每个段分成若干页;为了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系统要为每个进程配置一个段表和若干个页表。

4.上面哪些内存管理有内碎片、哪些有外碎片?解决碎片有哪些方法?

固定分区可产生内碎片;

可变分区可产生外碎片;为解决该问题可采用紧凑技术;

分页存储管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碎片问题。

4.什么是页表?什么是段表?里面主要存放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通常可在内存中为每个作业开辟一块特定区域,建立起作业的逻辑页与存储块之间的对应表格关系,这种表称为页面映像表,简称页表;

为使程序能正常运行,亦即,能从物理内存中找出每个逻辑段所对应的位置,应象分页系统那样,在系统中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映射表,简称“段表”

6.引入联想寄存器(快表)有什么用处?寄存器中存放的是什么信息?什么时机查询快表?

引入联想寄存器是为了提高查表的速度;

用来存放页表最常用部分的内容(页号、块号);

当处理机给出逻辑地址(p,w)时,分页机构一方面取出页号p,并从页表中查找其对应的块号,另一方面自动把页号p送入联想存储器,并和联想寄存器中各单元进行比较;如与联想寄存器中某单元页号相符,则输出对应块号b,并与页内地址w 形成物理地址进行访问,同时停止前面页表的查找工作。

7.会借助于页表和段表,把给定的用户程序地址(逻辑地址)转化为内存的物理地址。

例1: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某进程的页表如下所示。已知页面大小为1024字节(B),试将逻辑地址1011,2148,4000,5012转化为相应的物理地址。

进程的页表

页号块号

02

13

21

36

例2:在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其段表如表1所示。求表2中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

表1:段表表2:逻辑地址

段号段内位移

0430

110

2500

段号内存起始地址段长

0210500

1235020

210090

8.请求分页、请求分段中的页表和段表,要在分页、分段段表的基础上增加哪些信

息?含义是什么?

请求分页的页表:

页号块号状态位改变位引用位辅存地址存取控制其它

状态位:表示当前页是否在内存中;

改变位:以标志该页在内存中是否被修改过;

引用位:反映该页最近的使用情况

段号段长状态位引用位改变位R W E A起始地址

改变位:该程序段在内存中是否被修改过;

R:是否允许读; W:是否允许写; E:是否允许执行此程序段;

A:增补位:是否允许在此段末尾续加信息;

起始地址:若程序在主存,则为存放该段的内存始址;否则为辅存始址。

9.理解、体会虚拟内存管理中涉及的几种页面淘汰算法(最佳淘汰算法、先进先出

淘汰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会计算它们的页面中断数和页面中端率。

例:对下述页面走向:7,0,1,2,0,3,0,4,2,3,0,3,2,1,2,0,1,7,0,1当内存块数量

为3时,LRU算法、FIFO算法、OPT算法缺页中断各多少次?缺页故障率各为多少?

最佳淘汰算法OPT:从内存中移走那些以后永远不会再使用的页面;如无这样的页

面,则选择移走以后最长时间内不再访问的页面;

访问序列70120304230321201701主存页面177722222222222222777主存页面20000004440000000000主存页面3111333333331111111缺页否∨∨∨∨∨∨∨∨∨

缺页中断各9次,缺页故障率各为45%

先进先出淘汰算法FIFO:先淘汰那些驻留在内存时间最长的页面,即最先进入内存

的页面要先被置换出内存;

访问序列70120304230321201701主存页面177722224440000000777主存页面20000333222221111100主存页面3111100033333222221缺页否∨∨∨∨∨∨∨∨∨∨∨∨∨∨∨缺页中断各15次,缺页故障率各为75%

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LRU:选择在最近一段时间没怎么使用的页面予以淘汰;

访问序列70120304230321201701主存页面177722224440000000000主存页面20000000033331111111主存页面3111333222222222777缺页否∨∨∨∨∨∨∨∨∨∨∨

缺页中断各11次,缺页故障率各为55%

第六章《设备管理》

1.设备的几种分类方式:I/O设备和存储设备、高速设备和低速设备、字符设备和

块设备、系统(标准)设备和用户设备、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1)按操作特性分类:把外部设备分为存储设备、输入输出(I/O)设备

存储设备:计算机用来存储信息的设备,如磁盘、光盘、磁带等;

I/O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如显示

器、打印机等。

(2)按系统和用户的观点分类:可将外部设备分为系统设备、用户设备

系统设备:操作系统生成时已登记在系统中的标准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磁盘等。

用户设备:操作系统生成后,用户定义的非标准设备,如鼠标、绘图仪、游戏手柄

等,这些设备需要用户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3)按设备的传输速率分类

低速设备:传输速率为几个字节—几百个字节/秒。键盘、鼠标、语音输入输出设备

中速设备:传输速率为数千个字节—数万个字节/秒。行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高速设备:传输速率为数百千字节—数十兆字节/秒。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

(4)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块设备:以”块”为单位来存取信息

字符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其基本单位是字符。如键盘、打印机等。

(5)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独占设备:即临界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设备。多数低速I/O

设备都属于独占设备,打印机就是典型的独占设备。

共享设备: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访问的设备,每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显然这样的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可随机访问的设备,磁盘就是典型的共享设备。虚拟设备:是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在一段时间内共同使用。

2.分配设备需要的4个重要数据结构(表):系统设备表、设备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

系统设备表SDT:这是系统范围的数据结构,其中记录了系统中全部设备的情况。每个设备占一个表目,每个表目包含了设备类型、设备标识符、设备控制表指针、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地址等。

设备控制表DCT:系统为每一个设备都配置了一张设备控制表,记录本设备的情况。在每一张设备控制表(DCTn)中都包含以下6个字段:

设备类型type 设备标识符

deviceid

设备状态

忙、闲、等待等

指向控制器表的

指针

重复执行的

次数

设备队列的

队首指针

控制器控制表COCT:系统为每一个控制器都设置了一张用于记录本控制器情况。控制器控制表:

控制器标识符concollerid 控制器状态

忙/闲

指向通道表的

指针

控制器队列的

队首指针

控制器队列的

队尾指针

通道控制表CHCT:每个通道都配置一张通道控制表:

通道标识符channel_id 通道状态

忙/闲

指向控制器表的

指针

通道队列的

队首指针

通道队列的

队尾指针

3.描述并体会几种常见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中断控制、DMA控制、通道控制.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程序直接控制:(特点)只适合那些CPU执行速度较慢,且外设较少的系统;(好处)工作过程简单;(坏处)CPU的利用率相当低、CPU和外设以及外设和外设之间只能串行工作,且CPU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循环测试状态。

中断控制:(好处)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并能支持设备的并行操作;(坏处)每台设备每输入/输出一个数据都要求中断CPU,这样在一次数据传送过程中,中断发生次数太多,从而耗去了大量CPU时间。

DMA控制:(特点)(1)数据传送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块,即CPU和I/O设备之间,每次传送的至少是一个数据块;(2)所传送的数据是从设备送往内存,或相反;(3)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才需要中断CPU,请求干预。整块数据的传送都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好处)减少了CPU对I/O控制的干预,进一步提高了CPU的利用率,提高了CPU 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程度;(坏处)多个DMA控制器同时使用可能会引起内存地址的冲突,同时每台设备都需要一个DMA控制器,也是不经济的。

通道控制:(特点)在通道控制方式中,数据传送的方向、存放数据的内存始址以及传送数据块的长度均通过一个专门的硬件——通道来控制;(好处)提高了CPU

的工作效率及与外设间的并行工作程度。

4.为什么要开辟缓冲区?常见的缓冲区有哪几种?目前最常用的是哪种?

主要原因:(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常见的缓冲技术:单缓冲、双缓冲、循环缓冲和缓冲池(目前最常用)

5.设备分配的过程。什么是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设备的独立性(或无关性)指的是什么?设备的安全性考虑的是什么?

设备分配的过程:(1)分配设备(2)分配控制器(3)分配通道

独享设备:指这种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独占,即为“临界资源”。

共享设备:指这种设备允许多个进程在一段时间内共享。

虚拟设备:指设备本身虽是独占设备,但经过某种技术处理,可以把它改造成逻辑上的多台虚拟设备。

设备的独立性(无关性)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

设备分配时的安全性:该分配是否可能死锁。

6.什么是SPOOLING系统?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或称为假脱机操作。

构成: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进程SPi和输出进程SPo

7.会用磁盘调度算法(FCFS、SSTF、SCAN、CSCAN),计算一系列磁盘请求的总寻道数和平均寻道数。

例:假定有一个具有200个磁道(0-199磁道)的移动头磁盘,在完成了125磁道的请求后,当前正在磁道143处为一个请求服务。若请求队列请求的读写磁道为:86,147,91,177,94,150,102,175,130,对于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电梯算法、循环扫描算法几种磁盘调度算法,总的磁头移动道数(总寻道长度)、平均寻道长度各是多少?

次序先来先服务FCFS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电梯算法SCAN 循环扫描算法CSCAN

1 143 143 143 143

2 86 147 147 147

3 147 150 150 150

4 91 130 17

5 175

5 177 102 177 177

6 94 94 130 199

7 150 91 102 0

8 102 86 94 86

9 175 175 91 91

10 130 177 86 94

11 102

12 130

答:(1)FCFS:总寻道数562平均寻道数562÷9=62.4

(2)SSTF:总寻道数162平均寻道数162÷9=18

(3)SCAN:总寻道数125平均寻道数125÷9=14

(4)CSCAN:总寻道数386平均寻道数386÷9=43

第七章《文件管理》

1.按照文件的几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体会不同的文件。

(1)按用途分类:系统文件、用户文件、库文件

系统文件:是由系统软件构成的文件,对用户不直接开放,只允许用户调用

用户文件:用户委托系统保存的文件。如源代码、目标程序等。

库文件:由标准子程序和常用的应用程序组成的文件。只允许调用,不许用户修改。(2)按文件中的数据形式分类:源文件、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

源文件:由源程序和数据构成,从终端输入或输出,一般由ASCII代码或汉字组成。目标文件:由相应的编译程序编译而成,由二进制码组成,扩展名为.obj。

可执行文件:由目标程序链接成,扩展名一般为.exe。

(3)按操作保护分类:只读文件、读写文件、执行文件、什么也不许做的文件

只读文件:仅允许对其进行读的文件。

读写文件:允许用户对其进行读或写操作的文件。

执行文件:允许用户调用执行,但不允许读,也不允许写的操作。

(4)按文件的性质分类: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殊文件

普通文件:一般的系统文件及用户文件。

目录文件:由文件目录组成的文件。

特殊文件:将设备看作特殊文件。

2.文件的逻辑结构有哪几种(2种)?

(1)有结构的文件(2)无结构文件

有结构的文件:是指由若干个相关的记录构成的文件,又称记录式文件。

无结构文件:又称流式文件,组成它的基本信息单位是字节或字,其长度是文件中所含字节的数目。如大量的源程序、库函数等采用的就是流式文件。

3.文件的物理结构有哪几种(3种),各适合于哪种存取方式?

(1)连续结构(顺序结构)(2)链接结构(3)索引结构

连续结构文件又叫连续文件,连续文件可采用顺序存取,也可以随机存取,若存放在顺序存储介质(如磁带)上,则适宜顺序存取;若存放于随机存储介质(如磁盘、

磁鼓)上,既可顺序存取,也可随机存取。

链接结构又可分为隐式链接和显式链接两种。存取的方法只能顺序存取,不能随机存取。

当文件的物理结构为索引结构时,即可顺序存取,也可随机存取。

4.文件的存储介质有哪几种?(2种:磁带、磁盘类),各适合于哪种存取方式?磁带是一种顺序存取设备,对磁带上的用户文件信息只能顺序访问。磁带文件的物理结构只有一种顺序结构。

磁盘上的文件的物理结构可采用顺序结构(连续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既可以顺序存取,也可以随机(直接)存取。

5.一个文件能以怎样的方式存取,这和哪些因素有关?

一个文件的存取方式与存储介质和物理结构有关。

关系如图所示:

存储介质可能的物理结构可能的访问方式

磁带连续结构顺序访问

磁盘连续结构顺序访问、随机访问

链接结构顺序访问

索引结构顺序访问、随机访问

6.什么是文件目录?文件目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文件目录里面存放的都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文件目录实际上就是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即把所有文件控制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文件目录。

作用:为了使用户能方便地找到文件,需要在文件系统中建立文件目录。

存放内容: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的物理位置(如文件所在的设备号、文件在外存上的起始磁盘块号)、文件大小、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物理结构等。

7.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多级目录都是怎么组织文件信息的?各有何好处与坏处?一级目录能解决文件的重名问题吗?

一级目录(单级目录)是最简单的目录结构,在整个文件系统中仅设置一个文件目录,每个文件占用一个目录项。每个目录项包含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类型和长度、文件的物理地址及其它属性。(好处)简单,管理方便,能实现文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按名存取;(坏处)无法解决重名问题、难以实现文件共享、查找速度慢。二级目录中,第一级为主文件目录(MFD),它用于管理所有用户文件目录,它的目录项登记了每个用户名及其文件目录的地址;第二级为用户文件目录(UFD),它为该用户的每个文件设置一个目录项,用户只允许查看他自己的目录项。(好处)解决了文件的重名问题、提高了目录的检索速度;(坏处)缺乏灵活性,还不能反映真实世界复杂的文件之间的层次关系。

多级目录(树形目录)树形文件目录中,第一级目录叫根目录,目录结构中的叶子

节点为文件,非叶子节点均为子目录。在多级目录结构中,对文件的访问是通过文件的路径名进行的。(好处)层次清楚、解决了重名问题、检索速度快;(坏处)由于是按路径名逐层查找文件,而每个文件都放在外存,因此查找过程中要多次访问磁盘,从而影响计算机的速度。

8.什么是i节点?为什么要引入i节点?i节点存放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采用了文件名和文件描述信息分开存储的方法,使文件的描述信息单独形成一个数据结构。该数据结构称为索引节点,简称i节点。

在文件的目录项中,只包含两个内容:文件名和指向i节点的指针。

9.文件存储空间(外存)有哪几种组织方式?UNIX采用的是哪一种?

(1)空闲表法:为文件存储设备上的所有空闲区(里面包含多个连续的空闲块)建立一个表,每个表目对应一个空闲区,表目的内容包括:空闲区第一个空闲块的地址(物理块号)和空闲区的个数。

(2)空闲链表法:将所有空闲块用链接指针链接起来,并设置一个头指针指向第一个空闲块。

(3)位示图法:利用1位二进制数表示文件存储空间中一个物理块的使用情况。位示图中某一位为“1”,表示对应的物理块已经分配,为“0”表示相应的物理块空闲。

(4)成组链接法:将存储空间的所有空闲物理块按固定大小(如100块)分成若干组;将每一组的盘块数和该组的所有盘块号记入前一组的最后一个盘块中;第一组的盘块数和该组所有的盘块号被记录到一个被称为空闲盘块号栈的超级块中。UNIX采用的是成组链接法

10.文件共享有哪几种方法?(主要考虑符号链接法、基于索引节点)

符号链接法:当用户想在某个目录下共享某个文件A的时候,系统为用户建立一个类型为LINK的新文件,该LINK类型的文件中只包含了要共享的文件A的路径名;当用户试图打开该LINK类型的文件的时候,操作系统会主动帮用户找到要链接的共享文件A,并为其打开文件A;从而达到共享文件A的目的。

基于索引节点:两个用户要共享同一个文件,只需让两个用户目录中的各自文件所对应的i节点指针指向同一个i节点即可。

操作系统复习题概念

1、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方便用户使用;扩大机器功能;管理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效率;构筑开放环境。 2、系统调用是一种中介角色,把用户和硬件隔离开来,应用程序只有通过系统调用才能请求系统服务并使用系统资源。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获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系统调用可分为:进程管理、文件操作、设备管理、贮存管理、进程通信、信息维护六类。 3、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⑴编写系统调用处理程序⑵设计一张系统调用入口地址表,每个入口地址都指向一个系统调用的处理程序,有的系统还包含系统调用自带参数的个数⑶陷入处理机制,需开辟现场保护,以保存发生系统调用时的处理器现场。 4、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⑴调用形式不同⑵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⑶提供方式不同⑷调用的实现不同 5、系统调用的作用:(1)内盒可以基于权限和规则对资源访问进行裁决,保证系统的安全性(2)系统调用对资源进行抽象,提供一致性接口,避免用户使用资源时发生错误且提高编程效率 5、用户态转向核心态: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执行系统调用;在程序运行时产生中断或异常事件

6、中断的概念: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遇到急需处理的事件时,暂时中止现行程序在CPU上的运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成后再返回断点或调度其他程序执行。 进程线程区别联系: 进程: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执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 线程:是操作系统进程中能够独立执行的实体,也是处理器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是进程的组成部分,每个进程内允许包含多个并发执行的实体引入进程的原因:一是刻画系统的动态性,发挥系统的并发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解决共享性,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状态。 8、进程最基本的状态有三种:运行态:进程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就绪态:进程具备运行条件,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等待态:又称为阻zǔ塞sè态或睡眠态,指进程不具备运行条件,正在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进程状态转换的具体原因:运行态→等待态等待使用资源或某事件发生,如等待外设传输、等待人工干预。等待态→就绪态资源得到满足或某事件已经发生,如外设传输结束;人工干预完成。运行态→就绪态运行时间片到,或出现有更高优先权进程。就绪态→运行态 CPU空闲时被调度选中一个就绪进程执行。 9、进程控制块(PCB)的概念和组成:每个进程有且仅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或称进程描述符,它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是操作系统用来记录和刻画进程状态及有关信息的数据结构,是进程动态特征的一种汇

操作系统复习提纲

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a>服务用户观点——操作系统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 b>进程交互观点——操作系统作为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c>系统实现观点——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和虚拟机 d>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10.试述系统调用与函数(过程)调用之间的主要区别。 a>调用形式和实现方式不同。函数调用所转向的地址是固定不变的,但系统调用中不包括内核服务例程入口地址,仅提供功能号,按功能号调用;函数调用是在用户态执行,只能访问用户栈;系统调用要通过陷阱设置,从用户态转换到内核态,服务例程在内核态执行并访问核心栈。 b>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函数调用是静态调用,调用程序和被调用代码处于同一程序内,经链接后可作为目标代码的一部分,这是用户级程序当函数升级或者修改时,必须重新编译和链接;系统调用是动态调用,系统调用的服务例程位于操作系统中,这是系统级程序,这样当系统调用的服务例程升级或修改时与调用程序无关,而且调用程序的长度大为缩减,能减少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c>提供方式不同。函数调用通常有编程需要提供,不同语言所提供的函数功能、类型和数量可以不同;系统调用由操作系统提供,一旦操作系统设计好,系统调用的功能、类型和数量便固定不变。 15.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有什么特点?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作业(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并启动交替计算的方法。 特点:多道性、宏观并行、微观串行。 19.在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响应时间:从交互式进程提交一个请求(命令)直到获得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影响因素:cpu的处理速度、联机终端的数目、所用时间片的长短、系统调度开销和对换信息量的多少等。23.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基本功能?请简单叙述之。 a>处理器管理。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稀有和宝贵的资源,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常常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组织多个作业同时执行,解决处理器调度、分配和回收问题。 b>存储管理。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内存资源,为多道程序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具体来说有内存分配和回收、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内存共享与存储扩充等。 c>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各种外部设备,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发挥设备的并行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供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程序,为用户隐蔽硬件操作细节,提供简单的设备使用方法。 d>文件管理。主要任务是对用户和系统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按名存取;实现文件共享、保护和保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向用户提供一整套能够方便地使用文件的操作和命令。 e>联网和通信管理。1网络资源管理;2数据通信管理;3应用服务;4网络管理 27.什么是操作系统内核? 内核是一组程序模块,作为可信软件来提供支持进程并发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内核态,具有直接访问硬件设备和所有内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够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35.简述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资源复用、资源虚拟和资源抽象。 资源复用:系统中相应地有多个进程竞争使用物理资源,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资源是宝贵和稀有的,操作系统让众多进程共享物理资源,这种共享称为资源复用。 资源虚拟:虚拟的本质是对资源进行转换、模拟和整合,把一个物理资源转变成多个逻辑上的对应物,也可以把多个物理资源变成单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即创建无须共享的多个独占资源的假象,或创建易用且多个实际物理资源数量的虚拟资源假象,以达到多用户共享一套计算机物理资源的目的。

操作系统概论复习大纲

操作系统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了学习操作系统必须先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计算机系统 2.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的形成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发展 5.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6.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二)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用户与操作系统的关系;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系统功能调用的作用。 重点是: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程序状态字的作用;系统功能调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和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该章考核可以出以下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词解释: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特权指令 问答题: 1.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有哪些功能? 3. 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 4.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系统功能调用”?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操作系统中处理器管理部分的实现,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多道程序设计 2.进程的概念 3.进程控制块 4.进程队列 5.中断与中断处理 6.处理器调度 7.线程的概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时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的;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进程的基本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处理器调度策略;中断的作用。

重点是:多道程序设计,进程,处理器调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和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该章考核可以出以下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综合题。 名词解释:多道程序设计,进程,中断,线程 问答题: 1.进程有哪些基本状态,画出进程基本状态变化图。 2.进程控制块的作用和基本内容? 3.简述中断响应的过程。 4.设计调度算法的原则有哪些? 5.有哪些作业调度策略,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有哪些进程调度策略,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7.在分时系统中采用时间片轮转的调度策略有哪些优越性? 8.采用多线程技术有哪些优越性? 综合题(辅导时可以修改下时间) 1.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四个作业到达输入井和需要的计算时间如表所示,现采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算法,忽略作业调度所需的时间。当第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后就可开始调度。 (1)填充表中空白处 (2)四个作业的执行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计算中心的一道单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有A、B、C三个作业在等待处理,它们到达系统的时间和估计需计算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法调度时各自的等待时间和完成时间。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1操作系统概述自测题 1 选择题 1.以下_____操作系统中的技术是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 A.虚拟存储器 B.缓冲技术 C.SPOOLing技术 D.快表 2.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必须首先考虑系统的______。 A.效率 B.可移植性 C.可靠性 D.使用的方便性 3.一个作业第一次执行时用了5min,而第二次执行时用了6min,这说明了操作系统的______特点。 A.并发性 B.共享性 C.虚拟性 D.不确定性 4.下述操作系统类型中,哪个操作系统一定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 A.实时 B.批处理 C.分时 D.分布式 5.操作系统中,以下______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 A.终端技术 B.缓冲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 6.按照所起的作用和需要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属于_______。 A.支撑软件 B.用户软件 C.应用软件 D.系统软件 7.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和______。 A.进程管理 B.用户管理 C.信息管理 D.操作系统管理 8.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资源共享和_______。 A.多道程序设计 B.程序的并发执行 C.中断 D.程序顺序执行

9.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______。 A.稳定性 B.可靠性 C.利用率 D.兼容性 10.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_______。 A.处于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 B.处于硬件之下的底层软件 C.处于应用软件之上的系统软件 D.处于系统软件之上的用户软件 11.操作系统是对_____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程序 12.从用户的观点,操作系统是______。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是扩充裸机功能的软件,是比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方便的虚拟机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是_____。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多任务系统 B.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系统 14.为了使系统中的所有用户都得到及时的响应,操作系统应该是___. A.实时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分时系统 D.网络系统 15.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____会使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越少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内存越多

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有效组织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调度作业、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 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使用编译指令或OS提供的命令操纵系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系统资源利用率)(可添加或修改功能、模块)(能遵循世界标准规范,兼容性强) 不断提高计算机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答:并发性是指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并行性是指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答: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的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资源; 允许多个进程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访问资源,“同时”指的是宏观意义,在微观上是交替访问的 答:把通过某种技术将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的功能称为“虚拟”。 利用某设备为一用户服务的空闲时间,转去为其他用户服务,使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虚拟处理机、虚拟设备。虚拟为n个,平均速度≤1/n) 利用存储器的空闲时间分区域存放和运行其他的多道程序,以此提高内存的利用率。(虚拟后,平均内存≤1/n) 答:指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答:将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使用外围机,脱离主机)输入在磁带上,使作业在监督程序的控制下一个个连续处理。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内存中只有一道程序,系统资源浪费。 单道性、顺序性、自动性。 答:将作业输入在外存,排成后备队列,并在由于某程序I/O操作而暂停执行时的CPU空闲时间,按照一定算法,调度后备队列的另一个程序运行,使多道程序交替运行,保持CPU处于忙碌状态。 进一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2020年操作系统复习提纲(含答案)

2020年操作系统复习提纲(含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提纲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目标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分时系统的特征 OS基本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OS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进程定义、进程状态及转换(基本状态、各状态转换的原因)进程控制:处理机的执行状态 原子操作(原语)的定义;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临界资源 经典同步问题(wait和signal操作出现的顺序);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进程与线程概念与特征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进程调度的任务、进程调度方式 死锁的定义與必要条件、引起死锁的原因、死锁的防止 *利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和内存回收(首次适应、循环首次适应、最佳适应、 最坏适应等

分页存储管理(地址结构、页和块的关系、地址转换过程) *分段与分页的区别; 段页式存储管理 对换技术:多道程序环境下的对换技术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多样性、对换性、虚拟性) *缺页中断的特点、请求分页系统中的地址变换机构SPOOLing技术; 缓冲技术; 虚设备技术 *请求分页技术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 I/O系统的基本功能; I/O设备与主机数据传送方式 I/O设备分类:(1)设备的使用特性分类(2)传输速率分类(3)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4) 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对I/O设备的控制方式: 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I/O通道的定义、与一般处理机的区别; 引入缓冲的原因; I/O设备的独立性 DMA工作过程 习题: 时刻的状态如下表,系统采用银行家算法实施死锁避免策略:一.设某系统在T

操作系统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 OS)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者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它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有效地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知道操作系统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习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操作系统的概念。本章主 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当不同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占用系统资源并且有不同的控制需求。 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早期没有操作系统→原始汇编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可以看到,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推动而形成的。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加亮) 1、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2、分时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中,一个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3、实时操作系统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它是较少有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把若干计算机联合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网络中各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在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这一点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差别不大,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使得各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操作系统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直接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工作的,所以在研究操作系统之前,先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章就是讲述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网站论文

摘要 通过操作系统教学网站的建设,完成了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远程化授课。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对于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建立起了基于B/C的网络化教学系统。本网站采用当前最流行的JSP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动态、交互访问,具有强大的Server/Client交互能力。本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Win2000 +JSP(J2DK+TOMCAT)系统并且嵌入 JAVABEAN的一般原理;阐述整个操作系统教学网站的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实现中的特殊性、难点和重点;详细设计实现学院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课堂教学、在线答疑、其他课程、课件下载、留言反馈、自我测试、成绩管理、站内搜索、公告专栏、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新闻中心、栏目导航等程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且分析并解决实现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建立完整的实验网站,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JAVABEAN JSP 交互访问 JAVASCRIPT JDBC

Abstract Through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completed long-distance has taught regard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curriculum, was allowed to cause the student without the time space limit, and carried on the study through the network regarding this curriculum.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C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is website uses the current most popular JSP 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may realize the data to be highly effective, dynamically, alternately visits, and has the formidable Server/Client interactive ability. In this article does main work: Introduced Win2000 +JSP (J2DK+TOMCAT) the system and to insert JA V ABEAN the general principle; Elaborates the entir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outline desig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Has analyzed i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particularity, the difficulty and key; The detailed design realization institut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lass schedul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on-line Q/A, other curricula, class downloading, the message feedback, the self- test, the result management, the station search, program module and so on announcement column, friendship link, campus scenery, news center, column navigation; Each module concrete realization, also in analysis and solution realization certain technical questions; The establishment integrity experimental website, carries on the test and the analysis result. Key words: JA V ABEAN JSP alternately visits JA V ASCRIPT JDBC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考点

第一章SP《操作系统概述》 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为改善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最基本的底层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目标:目标:1. 方便性 2. 有效性 3. 可扩充性 4. 开放性 作用:(1)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2)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用作扩充机器。 2.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哪几种接口来操纵和使用计算机?体会这些接口的含义。OS给用户提供两类接口:联机用户接口和脱机用户接口; 联机用户接口又可分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又叫系统调用)和图形接口三类。俗称命令口、程序口和图形口; 脱机用户接口主要是为批处理系统中的脱机用户准备的。用户在提交作业时,不仅要提交源程序和初始数据,还要将反映控制意图的说明书(作业控制说明书)一并交给计算机系统。 3.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主要管理哪几方面的资源? (1)处理机管理(CPU):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2)存储器管理:这里主要指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3)I/O设备管理:负责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 (4)文件管理:负责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等。 4.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操作系统中什么叫并发?什么叫并行?并发是真正的并行处理吗?至少有几个CPU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什么叫共享,什么叫虚拟?什么叫异步? 基本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不是真正的并行处理;至少有两个CPU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两种资源共享方式:互斥共享方式和同时访问方式)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异步是指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的。 5.基本的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基本的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优)a.提高CPU的利用率 b.可提高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c. 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缺)a.资源利用率高 b.系统吞吐量大 c.平均周转时间长d.无交互能力 分时系统:(优)a.多路性 b.独立性c.及时性d.交互性。 实时系统:(优)a.多路性 b.独立性 c.及时性 d.交互性 e. 可靠性。

操作系统概论

操作系统概论 1.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计算机系统包 括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 2.操作系统三种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3.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管理外围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送。 4.操作系统的功能可以分为处理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5.进程:一个进程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程序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是一个静态实体。进程是 一个动态实体,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个进程可以对应很多程序。进程三种基本状态:运行、就绪、等待态。 6.进程控制块包含四类信息:①标识信息:用于标识一个进程包括进程名。②说明信息:用于说明进程 情况,包括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和数据存放位置。③现场信息:用于保留进程存放在cup中的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④管理信息:用于进程调度包括进程优先数队列指针。 7.中断:由于某些时间的出现,中止现行进程的运行,而转去处理出现的事件内,待适当的时候让被中 止的进程继续运行,这个过程就是中断。 8.中断处理程序: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处理的程序.是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 9.中断响应:通常在cup执行完一条指令后,硬件的中断装置立即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若有则暂停 运行进程的运行而让操作系统中的中断处理程序占用cpu. 10.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和固定分区存储管理都为静态重定位。 11.移动的条件:移动一道作业时,应先判定它是否在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若是则暂不能移动该作业必 须等待信息交换结束后才可移动。 12.快表:把存放的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的部分页表称为快表 13.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对分页式存储器实现虚拟存储器只需将作业的全部信息作为副本存放在磁盘上, 作业呗调度投入到运行时,至少把作业的第一页信息装入主存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访问到不在主存储器中的页时,再把它们装入 14.逻辑文件类型: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15.文件存储结构: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存取方式:顺序存取、随机存取。 16.文件安全性包括:文件保护和保密 17.读一个文件一次调用:打开文件、读文件、关闭文件;写一个文件:建立文件、写文件、关闭文件。用 户可调用删除操作要求删除一个有权删除的文件但删除一个文件前应先关闭 18.传输一次信息传输操作所花的时间有三部分:①寻找时间:把移动臂移到指定的柱面所花的时间,机 械操作,花费时间较长。②延迟时间:等待指定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位置下所花时间。这个与扇区的位置有关。③传送时间:指定的磁头把磁道上的信息读到主存或把主存的信息写到磁道上所花的时间。 19.缓冲技术:操作系统中利用缓冲区来缓解处理与外围设备之间工作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而采用的技术, 包括:单缓冲技术、双缓冲技术和缓冲池技术。 20.操作系统中实现联机同时外围设备操作功能部分也称为斯普令系统,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预输入程序 (2)井管理程序(3)缓输出程序 21.进程的互斥与同步(1)进程的互斥:指当有若干个进程都要使用一个公共资源时,任何时刻最多只允 许一个进程去使用该资源,其他要使用它的进程必须等待,直到该资源的占用者释放了该资源(2)进程的同步:指在并发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息,当一个进程没有得到另一个进程的消息时应等待,直到消息到达才被唤醒 22.通信原语 Send(N,M) 把信件M送到指定的信箱N中. Receive(N,Z) 从指定信箱N取出一封信,存 到指定的地址Z中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doc

操作系统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而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linu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linu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linu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linu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内学时:72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实验相结合,并逐步采用cai、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针对某种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手段:开展电子教案、cai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考试环节:考试形式采用笔试,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设计题。 二、本文 第1章绪论 教学要点: 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分类,操作系统功能,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本章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 教学时数:4学时 1.1 操作系统概念(0.5学时) 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1学时)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设计

操作系统复习大纲 1.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 答:1.向用户提供方便、简单的实用计算机的环境; 2.使计算机系统能搞笑地工作,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2.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类型、特征 答:定义: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实用,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控制、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存储器管理(存分配、存储保护、存储扩充)、设备管理(设备分配、设备传输控制、设备无关性)、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保护、文件操作管理)和作业管理(用户接口、程序接口)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异步(不确定性) 类型: 批处理系统:(特征: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单道批处理:FMS(FORTRAN监控系统)、IBYSY(IBM/7094) 多道批处理:IBM 360/370 分时系统:(特征:多路性、独占性、及时性、交互性) Unix、VAX/VMX、CTSS、MUTICS等 实时系统(即时响应、高可靠性、专业性) 单用户系统 单用户单任务:CP/M,MS-DOS 单用户多任务:windows 多用户多任务:UNIX OS,Linux OS 网络系统:(特征:网络通信、资源共享、互操作、协作处理) Windows NT Server、NetWare,2000 分布式系统(特征:统一性、坚强性) 3.多道程序设计与并发性 4.进程的定义、特征以及组成(PCB) 5.线程与进程 6.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 7.临界资源、临界区 8.互斥,同步 9.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进程的互斥和同步 10.处理机的分级调度,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主要任务 11.常用的调度算法

ucos-ii操作系统复习大纲

ucos-ii操作系统复习大纲 一.填空题 1.uC/OS-II是一个简洁、易用的基于优先级的嵌入式【抢占式】多任务实时内核。 2.任务是一个无返回的无穷循环。uc/os-ii总是运行进入就绪状态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 3.因为uc/os-ii总是运行进入就绪状态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所以,确定哪 个任务优先级最高,下面该哪个任务运行,这个工作就是由【调度器(scheduler)】来完成的。 4.【任务级】的调度是由函数OSSched()完成的,而【中断级】的调度 是由函数OSIntExt() 完成。对于OSSched(),它内部调用的是【OS_TASK_SW()】完成实际的调度;OSIntExt()内部调用的是【 OSCtxSw() 】实现调度。 5.任务切换其实很简单,由如下2步完成: (1)将被挂起任务的处理器寄存器推入自己的【任务堆栈】。 (2)然后将进入就绪状态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的寄存器值从堆栈中恢复到【寄存器】中。 6.任务的5种状态。 【睡眠态(task dormat) 】:任务驻留于程序空间(rom或ram)中,暂时没交给ucos-ii处理。 【就绪态(task ready)】:任务一旦建立,这个任务就进入了就绪态。 【运行态(task running)】:调用OSStart()可以启动多任务。OSStart()函数只能调用一次,一旦调用,系统将运行进入就绪态并且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等待状态(task waiting)】:正在运行的任务,通过延迟函数或pend(挂起)相关函数后,将进入等待状态。

【中断状态(ISR running)】:正在运行的任务是可以被中断的,除非该任务将中断关闭或者ucos-ii将中断关闭。 7.【不可剥夺型】内核要求每个任务自我放弃CPU的所有权。不可剥夺型调度法也称作合作型多任务,各个任务彼此合作共享一个CPU。 8.当系统响应时间很重要时,要使用【可剥夺型】内核。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一旦就绪,总能得到CPU的控制权。 9.使用可剥夺型内核时,应用程序不应直接使用不可重入型函数。调用不可重入型函数时,要满足互斥条件,这一点可以用【互斥型信号量】来实现。 10.【可重入型】函数可以被一个以上的任务调用,而不必担心数据的破坏。 11.可重入型函数任何时候都可以被中断,一段时间以后又可以运行,而相应数据不会丢失。可重入型函数或者只使用【局部变量】,即变量保存在CPU寄存器中或堆栈中。如果使用全局变量,则要对全局变量予以【保护】。 12.每个任务都有其优先级。任务越重要,赋予的优先级应【越高】。 13.μC/OS-Ⅱ初始化是通过调用系统函数【OSIint()】实现的,完成μC/OS-Ⅱ所有的变量和数据结构的初始化。 14.多任务的启动是用户通过调用【OSStart()】实现的。然而,启动μC/OS-Ⅱ之前,用户至少要建立一个应用【任务】。 15. μC/OS-Ⅱ的参数配置文件名为【】。 16.删除任务,是说任务将返回并处于【休眠状态】,并不是说任务的代码被删除了,只是任务的代码不再被μC/OS-Ⅱ调用。 17.μC/OS-Ⅱ要求用户提供【定时中断】来实现延时与超时控制等功能。 18.定时中断也叫做【时钟节拍】,它应该每秒发生10至100次。 19. 时钟节拍的实际频率是由用户的应用程序决定的。时钟节拍的频率越高,系统的负荷就【越重】。 20.μC/OS-II中的信号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信号量的【计数值】,它是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0 到65,535之间);另一个是由等待该信号量的任务组成的【等待任务表】。用户要在中将OS_SEM_EN开关量常数置成【1 】,这样μC/OS-II 才能支持信号量。 21. μC/OS-II中表示当前已经创建的任务数全局变量名为:【 OSTaskCtr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