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它们是1个完整的整体,但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化学活动等不同形式的化学教学活动中,又有所侧重。我结合新教材的使用,在近年的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1种较为封闭的形式,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而失去了个性的学生渐渐就失去了创造性。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创设1种开放的环境。

1.1备课的开放性

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构思与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1节课备成什么样就会上成什么样。教师在备课上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不是怎样设计才有利于教师教,而应看怎样设计才有利于学生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要把学生主动参与摆在突出位置,创设1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我尝试改教师备课为师生共同备课。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选1位组长,组长与教师1起确定本节要掌握的问题。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节,内容与生活非常贴近,很多现象学生已有了感性的认识。我们提出以下问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料的充分燃烧、家庭燃料的选择等。由组长指挥组员作准备。学生积极参与,运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有的在书本上查找,有的在网上查找,还有的学生到社会上去查找。我对学生交来的教案进行审批、精选,以备上课之用。备课过程学到的东西,是以往单纯听完1节课无法比拟的。学生们说:这样,我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

1.2 上课的开放性

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要激流勇退,不要1不小心又代替了学生的活动。要把引导作为自己的天职。在以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节的教学中,精选出来的教案请学生亲自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提问讨论补充。这样学生积极主动,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学生反映说:

知识靠自己学来而不是老师灌进来,不但记忆深刻,学起来也很有趣。课堂上,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分享别人的观点,还可对课本上的结论质疑,对老师的观点反问,与老师1起平等交流,真爽!

氧化还原反应 1节的概念多且枯燥、抽象,课本已画了1些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看了静态的插图,还是不能很好地形成持久的记忆。课堂上我大胆尝试:

请学生上台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为题材表演了1个小品。学生的表演幽默有趣,观众们兴趣盎然。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以往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已被深深地刻在了学生们的脑子里。以后的测验、考试中,这方面的错误很少。

1.3 作业的开放性

我改变传统做法,采用有层次的布置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完成。对课本上的作业,我还尝试了先做后讲的方法,效果也不错。针对学过的内容设计1些开放性的题目。如:

你对臭氧认识有多少?不要求统1格式,学生可自由发挥,各抒已见。精彩的作品让作者在课堂上展示,与同学1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鼓励学生提问,对1些问题,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寻找答案。这样,作业不再需要催交了,学生们也乐学化学,学活化学了。

2、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究性

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探究的氛围。如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按常规的做法:

原理装置收集验气尾气吸收 1条龙,而是设计成探究性问题。1上课,我就提了1个开放性的问题:

可用什么方法制取氯气?使学生思维活跃,发散。学生列出了:

氯化钠电解,氯化氢分解,浓盐酸与2氧化锰反应等方法。接着进行思维的收敛:

若在实验室制取,最好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分析选择的依据。接着问:

选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又如何制得氯气呢?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创设探讨的空间,制造动手设计实验的机会。针对学生的设计,启发讨论:

⑴用分液漏斗还是长颈漏斗?

⑵最好选哪种排气法收集?

⑶用排水法好吗?应如何改进?

⑷要进行尾气处理吗?

同学们热烈讨论,对各种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对学生的发言,我总是强调不论对错,鼓励大胆质疑。结果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想法确实是异想天开的。课堂上生动、活泼,意见被采纳的同学更是洋洋得意。到此,学生已在轻松的探究氛围中掌握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我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引导:

⑴若要制得纯净的氯气,同学们有何高见?

⑵在2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中,2氧化锰扮演了1个什么角色?它若缺席了,可有谁人能代替?

新1轮的探讨又掀起了,离下课的时间也近了,我就巧妙地把这2个问题延伸到课后在这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了,思维严谨了,环保的意识也加强了。

3、在化学活动中突出实践性

为了有效地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我在任课班上组织了化学课题研究活动,并把活动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结合新教材及联系生产、生活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1起拟定若干研究题目。如珠海的赤潮、珠海化学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对策、化肥的鉴别、家用燃料调查及污染情况分析、人体中的元素、食用和保存含碘盐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学生可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由组合,自主选题,然后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利用所学的电脑知识,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课件,有ord文档,有用Poer-point制作的,也有的同学制作成了精美的网页,并在班上交流,让大家分享。如罗维平等同学的化肥的鉴别的研究报告,包括了发现问题、我们的猜想、设计方案、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活动意义等方面。又如,在珠海的赤潮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珠海历史上发生赤

潮的次数、规模、原因、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预防赤潮的发生,我们要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等问题。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以致用的体现。就像学生说的: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搜索信息、整理资料,更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更注重的是:

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过程;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 234下1页上1页1

2 34下1页上1页12

3 4下1页上1页1234

附送:

开标会议主持词

开标会议主持词

更多相关会议主持词文章,请关注主持词栏目。

开标会议主持词开标会议现在开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午好!

感谢光临招标的开标会议,出席今天开标会议的有:

招标

人代表 , 参加投标的投标人 ,现场监督部门代表 .

受招标人委托,公司代理本项目招标工作,并主持开标会议。本人是代理组长,我叫:

,拆标人 , 唱标人 ,记录人。

于 201X年X月X日至日在江苏建设工程招标网、宿迁市招标投标网、泗洪县招标投标网、泗洪县招标投标服务中心电子大屏幕等媒体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共有个投标人报名

主持人:

现在宣布会场纪律:

请大家自觉保持会场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意走动、进出会场,不得接打电话,请将通讯工具调在静音状态,现在请大家检查。开标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示意。对干扰会议正常进行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取消参会资格或投标资格。以上纪律请大家共同遵守。

主持人:

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一共有家,分别是:

主持人:

下面请各投标人法人代表或授权委托人检查投标文件及投标光盘等资料密封情况开标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它们是1个完整的整体,但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化学活动等不同形式的化学教学活动中,又有所侧重。我结合新教材的使用,在近年的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1种较为封闭的形式,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而失去了个性的学生渐渐就失去了创造性。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创设1种开放的环境。 1.1备课的开放性 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构思与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1节课备成什么样就会上成什么样。教师在备课上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不是怎样设计才有利于教师教,而应看怎样设计才有利于学生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要把学生主动参与摆在突出位置,创设1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我尝试改教师备课为师生共同备课。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选1位组长,组长与教师1起确定本节要掌握的问题。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节,内容与生活非常贴近,很多现象学生已有了感性的认识。我们提出以下问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料的充分燃烧、家庭燃料的选择等。由组长指挥组员作准备。学生积极参与,运用各种手段查阅资料。有的在书本上查找,有的在网上查找,还有的学生到社会上去查找。我对学生交来的教案进行审批、精选,以备上课之用。备课过程学到的东西,是以往单纯听完1节课无法比拟的。学生们说:这样,我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 1.2 上课的开放性 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要激流勇退,不要1不小心又代替了学生的活动。要把引导作为自己的天职。在以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节的教学中,精选出来的教案请学生亲自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提问讨论补充。这样学生积极主动,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学生反映说: 知识靠自己学来而不是老师灌进来,不但记忆深刻,学起来也很有趣。课堂上,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分享别人的观点,还可对课本上的结论质疑,对老师的观点反问,与老师1起平等交流,真爽! 氧化还原反应 1节的概念多且枯燥、抽象,课本已画了1些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看了静态的插图,还是不能很好地形成持久的记忆。课堂上我大胆尝试: 请学生上台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为题材表演了1个小品。学生的表演幽默有趣,观众们兴趣盎然。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以往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已被深深地刻在了学生们的脑子里。以后的测验、考试中,这方面的错误很少。 1.3 作业的开放性

实践性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不尽人意的现状,提出了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方式。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实践性教学。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践性教学 目前,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的实效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学的难度,且认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根本没有必要开设德育课;就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课本身而言,通常是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方法简单,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等都极大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德育课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追求德育行为的改善,达到“知行合一”。因此,加强德育的实践性教学,是增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实践性教学。 一、德育课的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 课堂模拟实践性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德育的实效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仅仅传授学生道德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穿插有关德育课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实践强化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丰富课堂教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调整。教师可以列举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最后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启发思维,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和思辩能力。另一方面,情景教学模式和“把讲台让给学生”等也都是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情景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的情景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讨论、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其道德认识,改善其道德行为的实践性的教学过程。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道德理论、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具体、生动、引人人胜;“把讲台让给学生”,即教师与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学生选派代表或教师指定学生上台讲解,让学生直接参与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 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展厅、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观摩、参观等活动,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需要的表征,是道德内化的推动力量,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情感也可以认为是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由于道德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参观学习、游览革命胜地、瞻仰历史纪念碑、访问先进典型人物、道德行为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德育课的课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补充和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其兴趣和热情。游览革命胜地、瞻仰历史纪念碑可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以他们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因为,道德的示范作用具有实在、可教、可信、可学等特点,易于被学

开放性问题[整理]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 【考点透视】 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 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 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 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 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 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 ∽△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 (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 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 ;或∠A=∠DBC ; 或BC ∶CD=AC ∶BC ;或BC 2 =AC ?CD 中的某一个) (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 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 =?和2, 4x y =-??=-? ,试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 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 解:2,8. y x xy =?? =?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不唯一). B A C D 图7.1 A B C D E F 图7.2

探索性数据分析

分布的概念 一个变量的分布是该变量的取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不仅描述了该变量的不同取值,同时也描述了其每个值的可能性。 一、变量类型及其分布 1、首先我们打开life expectancy这个数据表。本例中的每个国家都有13年的年度观察数据, 并且每个国家的13年数据都是以年份为序依次排序。JMP将这种编排方式称为堆叠数据。 区分四类变量:定类变量(定名型、定序型),定量变量(定距型、定比型) 二、定类变量的分布 2、选择菜单---分析。将region作为Y,列变量。点击确定,得到如下结果。 JMP构造出了一个简单的矩形条形图,列出了六个大陆地区,并用直方条显示出相应区域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虽然不能在图表中准确的获悉每个区域中国家的数目,却能清晰的得知south Asia国家数目最少,Europe&Central Asia国家数目最多。 图形下方的频数分布表提供了一个更加详细的变量概要。 3、菜单选择图形---图表。图表对话框如下图,可生成很多其他格式的图表。默认设置是竖 直方向的条形图。

4、选择列框中点击Region,并点击按钮统计量,选择数量。结果得到一张可以显示每个区域观察对象数量的条形图。 可以通过点击图表右侧的红色三角形按钮进行更改和自定义图形。

5.JMP自动按照字母顺序对定类数据进行结果输出。我们也可以修改输出结果。 6.在数据表格中或者在列框中右击Region,选择列信息。 7.点击列属性,选择值排序。 8.选择一个变量值名,使用按钮上移和下移,最后确定。 9.需要点击图表标题右侧的红色三角形按钮,选择脚本——重新运行分析。最后才得到我们需要的顺序的图形。 三、定量变量的分布 1、选择数据表的一部分 某些时候我们需要从数据表中选择某一些特定的行进行分析。JMP为我们提供了在分析包含和剔除行的多种方法。 菜单选择行—行选择—选择符合条件的行。 如下图所示,选择那些year等于2010的行,点击添加条件,最后点击确定。 菜单选择表---子集。在子集对话框中要确保做出的选择是选定行选项,并点击确定。 窗口中会显示出第二张打开的数据表。该表中有与第一张表相同的四个变量,但仅有195行。在每个案例中,观察年份都是2010年,并且每个国家只有一行数据。 2、连续型数据直方图的构建 ●菜单选择分析——分布。将LifeExp选入Y,列框中。 ●当分布窗口打开时,点击LifeExp左侧的红色三角形按钮,选择直方图选项——垂 直。该操作会清空垂直选项前的复选框,将直方图变成更加符合传统的水平方向。

实践性知识 与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陈向明教授观点综述 第11期“深圳教育论坛”邀请到了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做主讲嘉宾。陈向明教授是北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与学习环境”专业学习和工作六年,先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1-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学者,系Bailol 学院成员。曾任北大教育与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北大本科课程改革战略发展小组成员、元培计划委员会委员。陈教授还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外籍学校认证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多家教育专业期刊编委。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著作《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界开创了“质的研究”之先河,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著作《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在全国教师教育界和基础教育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她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做过系统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教育叙事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权威专家。

主题演讲中,她从为什么师范生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大量理论知识还是不会教书,优秀教师所拥有的妙招和直觉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才能学到?等问题出发,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逐步将思路引向深入,让现场的教师进入了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境界。 她以自己的课题详细诠释了实践性知识(英文表示Practical Knowledge,简称“PK”)如何捕捉和研究。她认为,首先要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界定,包括内涵/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影响因素等,都得先大致摸清楚,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组建一支研究队伍,包括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合作,优势互补。第三,要注意研究的范式,实践性知识通常秉承解释主义(质性研究)+ 行动科学(行动研究),以及旁观、中立的解释+ 介入式的对话和生成等指导思想。第四,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分析、参与式活动等。第五,研究过程是演化的、自下而上的,还常常用到求真的悖论等等。 关于实践性知识的界定。她先对各类知识论进行了归总: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还有,知识是“命题性知识”与“能力型知识”的结合;“知识能力说”。知识是真值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 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症状时未必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很少导致无脉,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要素。 1.教师的教育信念 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持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然而,教师的教育信念则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中的某些观念的坚定确信和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目的、学生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及其实施和评价等问题的理解,教师的信念是积淀于个人心智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它是应用型的。 2.教师的自我知识 教师的自我知识是指教师对自身以及其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体验、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此类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是否知道运用“自我”进行教学,是否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教学风格,扬长避短,适度发展;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教师的人际知识 教师的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和激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品质: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会通过身体力行表达自己对某些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并表现在课堂管理中。

4.教师的情境知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出来。教学智慧是教师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自然展现的一种行为倾向,这一层次知识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情境性、不确凿性、动态性和过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场景中会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这些不能回避的变化和现实情况要求教师必须做出适当判断和选择,要超越理论的条条框框,根据情境“当机立断”、“急中生智”。 5.教师的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此类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等。 6.教师的反思性知识 教师反思性知识是指教师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现在和未来正在经历的教学行为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和选择的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知道如何对日常教学中已经习惯性了的、部分常规化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理性的判断、检验与评价。尽管以上论述并没有说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所有内容,事实上也不可能用语言或符号表达所有的实践性知识,但笔者认为上述几个方面内容能够说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构成成分。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分析

假期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

“沿着浔溪学语文” ——假期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 (2016年4月7日,该案例荣获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小学作业改革实践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2002至2015年间,多届学生多次参与本活动,《浙江教育报》《小学生世界的》《湖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刊登相关报道与学生活动成果。) 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宋国萍 一、作业主题: 沿着浔溪学语文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的家乡南浔,是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张石铭故居、小莲庄、嘉业藏书楼等物质文化遗产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美丽了她的容颜;千金的剪纸、善琏的湖笔制作工艺、辑里村的蚕桑丝织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明媚了我们的生活。近期,頔塘故道和古镇历史街区,积极与运河沿线35个城市一起合作参与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又书写了浔溪更加璀璨的篇章。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利用假期开展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淀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能从小在学生心灵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激发热爱家乡的真情。 三、适用年级: 小学五、六年级。 四、适用时间: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暑假、六年级上学期寒假。 五、学习目标: 1.根据第三学段学生年龄特点,依托乡土资源,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加强乡土文化熏陶,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 六、作业超市: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实际与自身兴趣,选择表1中的3-6项作业完成,实践时注意安全。 作业成果可以制作成一册“我的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表1: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师版)教师版)2014.10.06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 数学开放性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解法灵活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类题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操作设计型,情景研究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当然,作为数学高考试题中开放题其"开放度"是比较弱的,如何解答立体几何中的这类问题,还是通过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一、 规律探索型 例1.1111ABCD A BC D - 是单位正方体,黑白两个蚂蚁从点A 出发沿棱向前爬行,每走完一条棱称为”走完一段”. 白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AA A D →→ , 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 1AB BB →→ ,它们都依照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段与第n 段所在直线必须是异面直线, 设黑白两个蚂蚁都走完2005段后各停止在正方体的某个顶点处,这时黑白两个蚂蚁的距离是多少? D 1C 1 规则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D D D DA →→,走6段又回到出发点A 。故而它们的周期为6。2005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B 顶点处,白蚂蚁走完2005 这类题为操 二、 操作设计型 例2.(Ⅰ)给出两块面积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1,图2),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图2中,并作简要说明; (Ⅱ)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 (Ⅲ)(附加题)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科的高考,倡导重视数学应用,是从1993年开始的,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这些年来,尽管数学科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试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所倡导的加强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导考生置身于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也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的研究,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这种命题方向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肯定.回顾这些年来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上还存在

探讨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用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分期治疗中

探讨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用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分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6-06-04T16:47:46.7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马永成 [导读] 由此可见髓内钉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马永成 周口永兴医院骨科河南太康 461400 【摘要】目的:探讨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加压负板固定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分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加压固定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感染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更为晃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锁定钢板作外固定架; 髓内钉;胫骨开放性骨折; 在成人骨折治疗中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大多由直接暴力造成,患者的软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手术治疗过程序中极易出现骨折复位不良、骨髓炎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多种并发症。以往的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外固定支架与辅助外固定进行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踝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1]。近年来,部分的学者开始尝试运用多种内固定方法来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发现髓内钉与MIPPO 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就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分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19—57岁,平均年龄为(38.2±4.3)岁;其中左侧骨折23 例,右侧13 例;Ⅰ型17 例,Ⅱ型13 例,Ⅲ型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加压固定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8.6±4.8)岁;其中左侧骨折17例,右侧19例;其中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8例,观察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锁定钢板加压的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取仰卧位,在C形臂透视机器下,利用间接性复位技术将患者骨折复位,选择最佳切口,在患者骨折其中一端切开一个切口,建立隧道,然后置入长度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注意需依据患者开放性伤口的部位对钢板置于内侧或者外侧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在C型臂透视下,仔细查看患者的骨折对位对线是否良好,确认良好后,在钢板远近端植入锁定螺钉。观察组采用髓内钉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取仰卧位,选择长度与直径合适的髓内钉,通过牵引复位技术复位患者的骨折端,选取髌韧带轴线上的直切口,由中间劈开,在C形臂X 线机透视确认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用手椎开口后,适当扩髓,选取适当的髓内钉插入髓腔内,锁定远端与近端的锁钉之后,关闭切口。两组术后,可主动及CPM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周可负重行走,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取χ2进行检验,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感,1例出现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者3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锁定加压钢板(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内固定钢板系统,这种治疗方法对点接触钢板微和创固定系统等治疗方法的优点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主要是靠钢板和螺钉之间的成角稳定性,稳定螺钉和胫骨之间的把持力,稳定性相对较高;锁定加压钢板通过动力加压孔与螺纹孔之间的有效结合,致使螺钉进行轴向加压,拉力螺钉与螺纹孔的有效结合,完成轴向加压,进而达到拉力螺钉对移位骨折进行加压固定的目的,以此确保钢板和胫骨之间的稳定固定。此外,锁定加压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加压钢板或者桥接钢板的作用,并将二者的作用进行有效结合,在关节内骨折和简单骨干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2]。 髓内钉固定是临床上骨折中经最为常用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与锁定加压钢板比较,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更为显

教师实践性知识

国外研究者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其中, 英国学者艾尔贝兹( Elbaz, 1983)、美国学者舍恩( Schon, 1983) 、加拿大学者康内利和柯兰迪宁( Connelly & Clandinin, 1984) 的研究具有开创性。 “教师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想通过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Practicalk加wledge)的研究去探讨教师知识。首先,我们把教师的知识理解成是出自个人经验的,就是说,那种知识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教师经验的全部。在我们看来,个人实践知识是为使我们谈论教师时把他们作为博学而博识的人来理解经验这一概念而设计的术语。个人实践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个人实践知识贯穿于教师的实践过程,也即,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致于把握现在(Connelly&Clandinin,1988,P.25)。 我们用以理解和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的术语和方法是什么呢? 有必要直接研究教师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课堂上、在课堂外和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更理想的是这种直接研究是合作进行的,这种合作过程使教师成为研究参与者:教师帮助界定研究的目的,对解释提出建议,而且对最后结果加以评论。 我们的方法有许多步骤。首先是实地考察记录的收集。实地考察记录相当于定量的实证数据。它们是在研究现场所做的记录,例如,在一个教师的课堂上记下的笔记。下面部分地列出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所用的实地考察记录的种类:现场笔记、采访、交谈、日志、自传材料、教师与研究者间的通信、口头叙述历史、简史、纪事、教师故事、家族故事、照片、记忆箱以及其他个人/家族的作品。 现场笔记:这是由研究者在观察教师或以同事的身份在教师的课堂上与他们合作时所做的书面笔记。现场笔记也可以)是由参与合作的教师所做。 研究采访:采访多多少少围绕研究者制定的和在观察教师实践时生发的间题。采访也可以更多地以参与者为取向,根据与教师协商而制定的议程进行。 交谈:在方法上,采访融入交谈,类似于非结构化的采访。在交谈中,人们自由加入正在进行的某个兴趣话题的讨论。这些话题和交谈的录音稿是以后分析的基础。 日志:由教师参与者所做的日志是教师实践以及教师对这些实践之反思和思考的记录。当研究者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时也经常做日志,另外,作为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教师参与者和研究者经常交换日志。在日志写作中,参与者们一起编织他们个人的和专业的思想,抓住经验的片段以便逐渐加以理解。 自传材料:在自传材料中,人们写下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志向、他们个人的或专业的故事等等,一般而言自传材料的主题由教师参与者确定。 教师故事:我们工作的重要研究框架是叙述和讲故事。我们将在下文中展开讨论这一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们随时讲述或者写下教育故事。这些可能是他们自己受教育的故事、他们教学中的故事,有关学校的故事或者是学校的故事。 家族故事:相关的方法是讲或写家族故事,家族故事是世代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关于家族成员和家族事件的。通过家族故事,人们了解家族的历史并形成个人的身份。家族历史经常可以用于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行观察和评论。 照片、记忆箱、其他个人作品:与其他人一样,教师也在他们个人或专业生活中收集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包含了他们经验的有纪念意义的记录。教师们赋予了这些记录以教育意义。教育研究者则从中发掘出有关教师知识的信息和观念。即使一个人丢失了这些物品,或者这些物品被拿走了,这些物品仍然存在于教师的记忆之中,这些记忆代替了事物本身。 口头历史:口头历史是教师个人或专业生活的口头讲述。口头历史是人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改造。

实践性教学安排一览表

实践性教学安排一览表 序号实训室名称实训模块 工位 数 实训 课时 适用课程实训大纲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实训室附着式塔吊安拆实训 40 2课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用电技术 附着式塔吊驾驶(模拟)实训4课时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剖析、安全教育2课时 安全理论考证在线系统2课时 2 建筑结构材料力学、物理性能检测实 训室 钢筋(非标准试件)拉伸试验并力学性能分析 40 2课时 基础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2课时 水泥密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试验6课时 砂浆稠度及混凝土坍落度测试6课时 3 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实训室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回弹仪法) 40 2课时主体结构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2课时 主体结构施工楼板厚度检测2课时 其他检测设备使用认知2课时 4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施工测量(平面尺寸及轴线定位实训) 40 全部课时建筑工程测量内业计算 建筑物变形观测 5 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40 全部课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6 钢筋翻样实训室混凝土结构构造认知40 8课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筋翻样 40 全部课时 钢筋翻样与加工(含手 工翻样、软件翻样)各类构件实地放大样实训 7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实训室地铁隧道盾构操作 40 2课时基础工程施工隧道施工测量4课时建筑工程测量气压沉箱工法实训40 2课时基础工程施工

8 钢结构安装技术实训室钢结构材料认知实训 40 2课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结构典型节点测绘8课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计算机控制钢结构整安装4课时主体结构施工 钢结构安装(手工) 4课时主体结构施工 9 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筑设备认知实训 40 2课时 建筑设备与施工图 水电安装预算 建筑设备安装实训4课时 管道安装实训4课时 10 建筑电气安装实训室照明电气、动力配电箱、低压电气设备、电动 机与控制设备安装 40 8课时 11 土建类工种专业技能实训室钢筋加工与安装实训40 2周钢筋翻样与加工木作实训40 2周 砌筑实训 40 2周 饰面镶贴实训2周 12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实训室三维建模(BIM)实训40 全部课时 BIM建模 信息技术基础 文字录入 建筑CAD(初级) 建筑CAD(中级) 文字处理实训40 计算机操作实训40 计算机施工图绘制实训40 13 建筑制图实训室施工图手绘实训40*3 16课时土木工程识图 14 室内装饰质量管理实训室装饰施工图绘制实训 40 16课时室内配饰实训4课时装饰质量检验实训一周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ORD版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这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是“是否存在?存在给出证明,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决这类试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如果得到了矛盾就否定假设.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AD=√3,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1)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 (3)当BE为何值时,PA与平面PDE所成角的大小为45。? 拓展提升 (1)开放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来说,这种题型依据题目特点,充分利用条件不难求解. (2)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9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l B l C 1 D l 中,M,N分别是AB,BC中点. (1)求证:平面B 1MN⊥平面BB 1 D 1 D; (2)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使BD 1 ∥平面PMN,若有,确定点P 的位置;若没有,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0为AD中 点. (1)求证:PO⊥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3若存在,求出AQ:DQ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 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不断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综合推理的方法、分析法、特殊化法和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后,可以借助向量工具,使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思维的难度.尤其是在解决一些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更可以发挥这一优势.

实践性知识与班主任专业发展

实践性知识与班主任专业发展 引言 一、西方传统的理解论取向——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 众所周知,自古希腊以降,西方学术界就形成了一种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传统,人们认为,理论(沉思生活)是高尚的而行动(实践)则是卑微的。这种取向发展到近代登峰造极。实证理解论框架下的技术理性有三个假设:1.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有通用的解决办法;2.这些办法能够在实际情景之外(如行政或研究中心)开发出来;3.这些办法能够由出版物、训练或行政命令等途径转换成实践者的行动【Schon.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83.】。 所以,哲学(理解)的努力方向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重要的,现象是次要的。→“核桃理论”与“洋葱理论”】哲学(理解)的目的则是通过度析和抽象的手段实现对世界的剥离,从而获取抽象的理论(形式化理论)。事物被认为是一些“现象”,哲学需要探究的是“事物背后”的“真理”。当前的哲学主要是一种“旁观者的思维”,反映的是传统哲学的一种对象式思维方式:心灵作为主体在所有事物之外冷眼旁观,以各种主观的形式把事物逻辑地组织起来【赵汀阳(1998)】。人们坚信,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能够与具体的实践无缝对接,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于是,思想者在阁楼里生产与实践无涉的理论,再把这种理论投放到实践领域以指导实践。此即所谓“理论的实践化”(theory into

practice)。这样,实践者沦为类似“工具”的、单纯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术操作员(理论的“消费者”)。于是人们常常会把“坐在椅子上的人”的观点看成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的观点,把学者为了阐释实践而必须建构的模式放在行动者的意识里【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huá),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210】,并且以为这才是世界的真相。 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危害: 1.对理论的推崇与对实践的贬低 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1781)中指出,人的理性活动能够区分为“科学理性”和“实践理性”。前者指的是人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而后者是人的行动和决策过程。前者不能决定后者,因为人类对世界运作方式的了解不等于知道如何行动。 英国哲学家赖尔(Nyiri,J.)在《Knowing How and Knowing That》中阐述了“knowing how”和“knowing what”的问题。“knowing what”指向“陈述性知识”,而“knowing how”指向“程序性知识”。 在教师教育中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实践感的训练或养成。理论学习的比重远远超过实践性教学。 2.对等级性的支持 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直接导致了理论工作者与实践者(劳心者与劳力者)的二元对立以及一系列人与人的权力关系(如师生关系)。理论的建构者成了“立法者”而实践者成了单纯的“指令的执行者”。 这种工具理性的做法带来一种信誉上的等级,理论研究和制定决策的人地位高,专家比教师的可信度高,而教师又比学生更加可信。

实践性教学论文

实践性教学论文 大工程观”理念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在“大工程观”理念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所学的知识具有复合性,具备的能力具有多样性,以满足综合国力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考虑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凸现实践性教学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应用型人才;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的意义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它是实现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途径,以实现学生能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熟悉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具备知识复合型和能力多样化的目的。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的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②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课程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③“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性原则;④能力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种类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的种类,按从低到高的层次分为:①课程实验教学;②实训教学;③生产实习;④毕业课题。 学生在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时,采用的方式有:①直接进行方式,根据实践性教学环节确定的内容,学生直接参加实践,亲自动手完成实践内容。②间接进行方式,通过观摩、参观、学习等间接的方式,让学生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四、实践性教学内容 1课程实验教学 (1)教学目的:通过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为今后更深入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教学准备:①教材的准备: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实验教材。 ②师资配备:由任课教师和一名实验员组成。③实验准备:所用的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