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一、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累犯和首要分子不得缓刑

B.累犯和死缓犯不得减刑、假释

C.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 年

D.非暴力的方法杀人、抢劫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也不得假释

答案解析:A 项当选,首要分子有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与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之分,不能缓刑的限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B 项当选,累犯不得假释,但可以减刑。死缓犯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C 项当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少于13 年。如果不是“被判处”,而是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的,则不能少于25 年。D 项不当选,

对于不得假释的情形,由强调“暴力性犯罪”转变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犯了这些具体的犯罪被判处10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就不得假释。不论其是否采取暴力的手段、方法。

【重点提示】(1)累犯不得缓刑、假释,可以减刑,应当从重处罚。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减刑,由法院决定给予限制减刑。(2)准确识记缓刑、假释、减刑、法院可以限制减刑、监外执行(刑诉)各自适用的对象范围,不要混淆。(3)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与草案条文的比较,命题者会以草案的内容作为选项内容设置,如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 年,“15 年”便是草案内容,修正案为“13 年”。(4)不得假释情形的理解,会有不同观点:其一,非暴力方法的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可以假释?有

的认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原规定应一脉相承,虽然未表述为“暴力性”犯罪手段,也应理解为暴力性;有的认为,这正是修正案变化之处,由强调犯罪手段的“暴力性”改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这些具体犯罪,并被判处10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就不得假释。其二,除了条文明确列举的7 个具体犯罪外,对于暴力性犯罪,如果不是有组织的,是否可以假释。

参考答案:A,B,C

二、甲、乙相约于某日晚在环城路上一比车技高低,以最先跑完环城路者为胜。甲超速驾驶过程中,将一正常穿越马路的女大学生撞飞,当场死亡。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B. 对甲所构成的犯罪,应数罪并罚

C. 对甲所构成的犯罪,应择一重处罚

D. 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解析: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法修

正案(八)规定为新的独立的犯罪(危险驾驶罪,罪名为学理拟制)。甲乙相约在环

城路飙车,致使一人死亡,属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故

均构成危险驾驶罪(罪名为学理拟制)。同时,甲超速行驶撞死女大学生的行为构成

交通肇事罪,依刑法修正案(八)第22 条第2 款规定,择一重定罪处罚。【学法提示】(1)“追逐竞驶”必须“情节恶劣”才入罪,“醉驾”入罪无“情节恶劣”之要求。(2)“醉驾”不同于酒后驾车,两者要区分,只有通过检测达到醉酒的程度驾驶才入罪。(3)“构成某罪”与“以某罪定罪处罚”不同,“构成某罪”只是形式上符合某个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最终并不一定以该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甲构成交通肇事罪、甲构成危险驾驶罪(罪名学理拟制)、甲所构成犯罪择一重处罚、甲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都是正确的说法。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相比,属于轻罪。

参考答案:A,C

三、关于刑法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 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一般累犯

B. 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C.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入伍、就业时免除受过刑事处罚的报告义务

D.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解析:A 项不当选,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为构成一般累犯的两种除外情形。B 项当选,必须同时再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条件,才应当缓刑。C 项当选,必须同时再符合“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条件,才能免除前科报告义务。D 项不当选,参见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学法提示]:(1)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和过失犯罪不构成一般累犯无疑,

但是是否构成特殊累犯呢?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均为

故意犯罪,因此过失犯罪不构成特殊累犯的说法也能够成立。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构

成一般累犯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内容,对于是否构成特殊累犯并未规定。笔者理解既然特殊累犯未作除外情形的规定,那么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就有可能构成特殊累犯。

2)刑法中关于特定年龄的特殊规范界定的标准有“犯罪时”与“审判时”的区分,注意准确理解识记。

参考答案:B,C

四、关于死刑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犯罪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B.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D.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若无故意犯罪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答案解析:A 项不当选,其一,《刑法修正案八》里面界定已满七十五周岁年龄的标准为

审判时,而非犯罪时;其二,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为例外情形。BC 项当选,犯罪

时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刑法第49 条)。D 项不当选,判处死缓执行的,死缓执行期间,无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最高院核准,执行死刑。[学法提示]: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不应仅仅理解为故意杀人罪这一具体罪名,应理解为所有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的行为,如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中的故意杀人行为。

参考答案:B,C

五、下列哪些人员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A.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

C. 被缓刑的犯罪分子

D.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

答案解析:首先需要明确社区矫正的含义。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

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

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被《修正案(八)》正式写入刑

法,分别规定在第2 条、13 条、17 条,对于管制、缓刑、假释的犯罪分子适用。同时,

依据2003 年7 月10 日高法、高检、司法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行社区矫正的通知

文件,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执行的犯罪分子也是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一共是五类罪犯。

重要提示:(1)监外执行、取保候审是否可以实行社区矫正?尽管社区矫正的范围逐步

扩大,但是针对的都是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已决犯),监外执行、取保候审均属于刑

事诉讼强制措施,针对的是犯罪嫌疑人,从法理上不是社区矫正的对象,除非有明确法律

依据。(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附加禁制令,禁止犯罪分

子进入特定的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3)禁制令是由人民法院在判决时附加的,

而非刑罚执行机关。(4)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可否附加禁制令呢?修正案没有规定

参考答案:A,B,C,D

六。关于累犯,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 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 年8 月30 日至1997 年8 月29 日止。甲于1995 年 5 月20 日被假释,于1996 年8 月25 日犯敲诈勒索罪罪。甲构成累犯。

B.乙(17 岁)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 年3 月25 日刑满释放,2006 年3 月20 日又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乙构成累犯

C.丙因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2006 年4 月21 日刑满释放,2011 年2 月20 日因犯参加恐怖组织罪被判处一年管制。丙构成累犯

D.丁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 年5 月15 日至1998 年5 月14 日。丁于1998 年 5 月15 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丁构成累犯

答案解析:A 项当选,累犯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后罪必须是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之后的五年内,假释考验期间属于刑罚执行期间,此间犯新罪,撤销假释,数罪并罚(刑法第65 条、86 条)。B 项当选,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乙犯前罪盗窃罪未满18 周岁(修正案第6 条)。C 项不当选,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参加恐怖组织罪为恐怖活动犯罪,属于特殊累犯的犯罪,在刑种、前后罪

相隔时间均无要求(修正案八第7 条)。D 项当选,累犯要求前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

重要提示:修正案八关于特殊累犯条件的修订,注意:(1)类罪所包括的具体罪名。危

害国家安全罪包括12 个具体的罪名;恐怖活动犯罪至少包括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具体范围尚需司法机关明确,如劫持船只、汽车罪,劫持航空器罪,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是否属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至少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

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与一般

累犯的条件相比,特殊累犯在前后罪的刑种、相隔时间均为要求。(3)前后罪只要是危害国

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任一类任一具体犯罪即可。并非前后罪均要求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或恐怖活动犯罪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参考答案:A,B,D

七、下列关于量刑情节的说法,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坦白属于我国刑罚从宽量刑政策,并非法定量刑情节

C.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解析:A 项当选,已满七十五岁的老人的量刑从宽情节,区分故意和过失,只有过失

犯罪才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修正案八第1 条)。B 项当选,“坦白”作为从宽的量刑情

节,由酌定情节变为法定情节(修正案八第8 条)。C 项当选,该项规定的从宽量刑情节,被修正案八第9 条予以删除。D 项当选,严惩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必须的,但是并非通过从重的量刑情节,而是通过数罪并罚(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刑法第26 条)。参考答案:A,B,C,D

八、甲因为诈骗罪被逮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交代了自己与李某合伙盗窃某商业银行10 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解析:[注意]刑法修正案八以前,根据刑法第68 条第二款“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

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应当选A。但是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以后,删除了刑法第68 条第二款,所以本题在刑法修正案八以后答案应该为C。参考答案:C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精)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从整体上讲,本次刑法修订是历次修订动作最大的,共50条,2011年5月1日起生效。 修订内容解读 一、关于调整刑罚结构 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国的刑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需要适当调整。一是,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较多,共68个,从司法实践看,有些罪名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可以适当减少。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取消一些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和治安形势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期限较短,对一些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难以起到惩戒作用,应当严格限制减刑。据此,对刑法作以下调整: 1.适当减少死刑罪名 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以上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 2.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 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应当严格限制对某些判处死缓的罪行严重的罪犯的减刑,延长其实际服刑期。据此,对上述规定作出修改,将其中“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修改限定为“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对其中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修正案第4条) 3.完善假释规定,加强对被假释犯罪分子的监督管理 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修正案提高了被判处无期徒刑犯罪分子的假释门槛,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

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题 生物试题2008.3 说明:命题人延庆一中平国志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2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涂至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第II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4分。 1、2005年6月,在四川发生的人—猪链球菌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其病原体是猪链球菌。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猪链球菌通常进行分裂生殖 B.猪链球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猪链球菌无核膜、无细胞器 D.组成猪链球菌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8种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D 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 3、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药等领域。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 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 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 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人类正利用这一点进行基因工程,从而产生了基因污染。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根据以上叙述,下列对基因污染产生的原因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生物的新性状 C.基因工程对生物体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影响的研究 5、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有关于水稻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对水稻进行根瘤菌拌种,有利于水稻生物对N2的利用 B.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固定二氧化碳并形成淀粉 C.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该事实说明硅是水稻必需的大量元素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同名7795)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同名7795)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 本套测试题一共30道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管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管制的1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 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孙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D. 如果孙某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孙某进行处罚 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已满75岁的人 C.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3.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某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B.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人民法院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不少于20年 4. 下列有关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合并执行 B.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合并执行 C.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自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算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5.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对于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D.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构成累犯? A.15周岁的甲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3年,又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B.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执行5年后被假释,乙于假释期满后第2年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因叛逃罪被判处拘役2个月,拘役期满8年后又犯参加恐怖活动罪,被判处管制2年 D.丁犯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8.甲犯ABCD四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10年、12年、14年,则法院应当在什么幅度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 A.14年~15年 B.14年~20年 C.14年~25年 D.14年~35年

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带答案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于细胞的特定区域 B.经胞吐方式运出细胞的不都是大分子也有小分子 C.经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以留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神经纤维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是依靠其离子通道维持的 2.右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的高低不会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B.增大底物浓度不能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C.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D.物质B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而降低反应速率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核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核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4.组织液中K+浓度急速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C.可兴奋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D.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6.生物体内某基因被选择性表达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解旋酶作用下DNA分子双螺旋解开 B.转录区域DNA的U应与RNA的A配对 C.该过程不可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D.该mRNA翻译出的两条肽链氨基酸数量不同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过程中存在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这可能与囊泡膜上的蛋白质有关B.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 C.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人体内的细胞都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知识点

2012年法律硕士指南变化解读---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知识点剖析 (一)刑事责任年龄 2012年四联法律硕士(非法学)辅导招生简章 https://www.doczj.com/doc/1c14886743.html,/html/2010/10/6268.htm 1.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刑事责任年龄,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规定 《刑法》第17条和第17条之1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具体规定: 第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处于此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仅对法律明文列举的上述几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而对其他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上述8种性质的“行为”就应负刑事责任,而不管他所触犯的具体“罪名”是什么。对此,全国人大法工委曾经指出:《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对于《刑法》第17 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就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因此,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应当追究其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应当追究其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拐卖妇女、儿童而强奸被拐卖妇女、奸淫被怪女幼女的,应当追究其强奸罪的刑事责任,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后而强迫其卖淫的,应当追究其强奸罪的刑事责任。 第三,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五,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精)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 本套测试题一共30道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管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管制的1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孙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D. 如果孙某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孙某进行处罚 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已满75岁的人 C.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3.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某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B.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人民法院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不少于20年 4. 下列有关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合并执行 B.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合并执行 C.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自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算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5.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 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20届江苏镇江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生物 含答案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三) 生物 2020.1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二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 B. 细胞膜上的多糖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C. 纤维素可以作为某些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D. 牛奶中添加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 2. 下列关于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的蛋白质溶液中 B. 盐析的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变性的蛋白质不能 C. 在鸡蛋清中加入胰蛋白酶,一段时间后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显紫色 D. 可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较多的双缩脲试剂B液,使紫色反应更明显 3.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都是双链结构,RNA不存在双链区段 B. 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产生多种RNA分子 C. 参与基因表达的RNA只有mRNA和tRNA D. PCR过程中需要RNA片段作为引物 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磷脂的疏水性 B. 内质网上、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存在核糖体 C. 核膜有两层,其外膜与高尔基体的膜直接相连 D. 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5. 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水解都可能产生核糖核苷酸 B. 酶和ATP都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 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酶 D. 细胞中需能的生命活动都由ATP供能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精)

《刑法修正案八》试题 本套测试题一共20道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孙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管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管制的1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 C. 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孙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 D. 如果孙某违反禁止令,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孙某进行处罚 2.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已满75岁的人 C.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3.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赵某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B.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人民法院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D.赵某在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不少于20年 4. 下列有关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合并执行 B.犯罪人被判处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合并执行 C.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自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算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才应当偿还 5.甲和乙共同入户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强奸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的强奸罪行,并且供述了抢劫罪行,而且提供了乙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另一城市的看守所的有关情况,使乙所犯的抢劫罪受到刑事追究。对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 B.甲的行为属于坦白,可以减轻处罚 C.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甲的行为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对于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D.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于对刑法修正案(八)修改 “生产、销售假药罪”条款的解读

关于对刑法修正案(八)修改“生产、销售假药罪”条款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的通过,充分彰显了我国政府对打击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活动的决心,其中对《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修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规定,调整其犯罪的构成条件,降低入罪门槛,增强可操作性,必将对药品监管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药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但同时该条款的修改,也给下一步药品监管职责和行政执法范围带来了一些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此款修订前后的主要变化: 一、《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正前后条文对比 1、修正前: 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修正后: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销售假药罪”修正前后的主要变化 1、取消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构成要件。修正前的《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达到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最低量刑标准,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曾经两次发布对“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司法解释。由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修改后的规定(以下称“新规定”)取消了这一限制,生产、销售假药罪由状态犯变为行为犯,只要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不需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较大金额等条件。“新规定”降低了入罪门槛,增强了可操作性,使对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空前加大。 2、取消了单处罚金及具体罚金数额的规定。按照修正前条款,即便构成该罪,仍然可以单处罚金,不进行人身自由罚,且罚金数额为“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该数额甚至远远低于《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新规定”不但取消了单处罚金的规定,而且取消了“二倍以下”的限定。 3、增加了“有其他严重情节”重罚的规定。按照修正前条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才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认定假药与“严重危害”之间的必然联系,“新规定”同时增加了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并列的“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规定,从而加大了刑罚力度,增加了可操作性。 4、将“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改成“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修正前条款规定“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修正后条款将“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改成“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进一步扩大了入罪重罚范围。 三、实践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修订,势必对基层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实践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入罪假药的范围没有变。“新规定”只修改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刑法修正案八》之污染环境罪 《刑法(修正案八)》,对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较大 修改。 修改前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理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它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修改后的条文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理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它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次修改,经过扩展适用范围、降低入罪门槛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刑法》的威慑力。这

对中国刑事法律责任的完善、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修改有哪些变化? 此次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修改,只涉及构成要件中犯罪的客观方面,即对犯罪行为要件的调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1.将构成要件中的犯罪结果由“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 这一修改是最重大、最核心的变化。修改前《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犯罪,属于结果犯,必须具备特定的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只有在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并由此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情况下,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构成犯罪行为的范围界定过窄,局限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一些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危害严重的行为得不到《刑法》的惩戒;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生物试题(二)(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生物试题(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达尔文通过对大量化石和标本的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B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温特从尿液中提取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 D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2.下图表示细胞内某酶的合成过程,①~③表示生理过程,A ~ E 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中的①和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不完全相同 B .图示中A 表示解旋酶,D 表示tRNA C .图示中①、②过程中都有ADP 生成 D .图示中B 中含有磷酸二酯键,C 中含有肽键 3.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 只侵入T 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HIV 抗体判断是否感染HIV B .人体初感染HIV 后,T 细胞和B 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相同 C .HIV 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刑法修正案八全文具体修改内容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修正案(八) 一、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三、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四、将刑法第五十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五、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六、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七、将刑法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九、删去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

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科试题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内,丙酮酸分解发生在其线粒体内膜 B.效应T细胞比浆细胞内质网更发达,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C.免疫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DNA、RNA含量和种类均保持稳定不变 D.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2.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 B. 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C.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D. 某些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 3.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一共有5种,分别是S蛋白,壳衣壳蛋白N,膜蛋白M,小膜蛋白E,血凝素酯酶HE。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和人类细胞表面受体ACE2蛋白结合,激活细胞内吞并启动病毒复制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药物引起人类ACE2蛋白基因突变,是一个好的防治思路 B.“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很可能是疫苗研发与药物开发中必须关注的重点 C.新冠病毒患者确诊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来实现,但核酸检测更可信 D.如果开发新冠病毒“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话,选择病毒载体时“安全性”十分重要 4.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社会对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反响强烈,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B.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利于濒危生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C.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严禁滥采乱杀野生动植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5.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某些病毒也能引起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D.无籽西瓜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6.一只灰体直毛正常眼的雄果蝇与一只黄体分叉毛正常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各性状的数量 A.果蝇的体色基因与眼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果蝇的毛型基因与眼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果蝇的体色基因与毛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根据上述数据,三对性状中只能确定无眼性状是隐性性状

2011新刑法修正案八全文具体修改内容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2011新刑法修正案八全文具体修改内容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修正案(八) 一、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三、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四、将刑法第五十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五、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六、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七、将刑法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九、删去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 十、将刑法第六十九条修改为:“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十一、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刑法修正案八模拟练习题 一、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累犯和首要分子不得缓刑 B.累犯和死缓犯不得减刑、假释 C.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 年 D.非暴力的方法杀人、抢劫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也不得假释 答案解析:A 项当选,首要分子有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与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之分,不能缓刑的限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B 项当选,累犯不得假释,但可以减刑。死缓犯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C 项当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少于13 年。如果不是“被判处”,而是死缓犯减为无期徒刑的,则不能少于25 年。D 项不当选, 对于不得假释的情形,由强调“暴力性犯罪”转变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犯了这些具体的犯罪被判处10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就不得假释。不论其是否采取暴力的手段、方法。 【重点提示】(1)累犯不得缓刑、假释,可以减刑,应当从重处罚。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减刑,由法院决定给予限制减刑。(2)准确识记缓刑、假释、减刑、法院可以限制减刑、监外执行(刑诉)各自适用的对象范围,不要混淆。(3)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与草案条文的比较,命题者会以草案的内容作为选项内容设置,如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5 年,“15 年”便是草案内容,修正案为“13 年”。(4)不得假释情形的理解,会有不同观点:其一,非暴力方法的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可以假释?有 的认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原规定应一脉相承,虽然未表述为“暴力性”犯罪手段,也应理解为暴力性;有的认为,这正是修正案变化之处,由强调犯罪手段的“暴力性”改为强调“犯罪性质”,只要是这些具体犯罪,并被判处10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就不得假释。其二,除了条文明确列举的7 个具体犯罪外,对于暴力性犯罪,如果不是有组织的,是否可以假释。 参考答案:A,B,C 二、甲、乙相约于某日晚在环城路上一比车技高低,以最先跑完环城路者为胜。甲超速驾驶过程中,将一正常穿越马路的女大学生撞飞,当场死亡。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B. 对甲所构成的犯罪,应数罪并罚 C. 对甲所构成的犯罪,应择一重处罚 D. 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解析: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刑法修 正案(八)规定为新的独立的犯罪(危险驾驶罪,罪名为学理拟制)。甲乙相约在环

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

A B C D 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 第1卷(共40分) 一.单选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催产素是一种由9个氨基酸缩合成的9肽。下列对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该催产素的部位是核糖体 B .控制该催产素合成的基因至少有54个碱基 C .该催产素分子中有9个肽键 D .该催产素分子中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迁地保护 C .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 .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3.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 、E 元素组成的主要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E → G 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 ② G → B 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③B 具有多种功能是由于b 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④B 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E 的排列顺序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图表示淀粉的一段,数字对应的“—”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可能是( ) A .1处 B .1、3、5处 C .任何一处 D .2、4、6处 5.下图表示水稻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的部分曲线,下表代表人体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水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0℃ B .水稻淀粉酶在a 点与b 点的催化效率相同,但本质不同 C .由于胃酸会随着胃液进入小肠,故胃液进入小肠后仍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D .由于胃酸的进入将导致小肠中pH 的改变,小肠中的消化酶会失去活性 6.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 7.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 .发生了基因突变 B .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设计验证Ni 是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时,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 )

2020届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1)A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图为糖类的概念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种单糖为果糖,则①为蔗糖 B. 若构成②的碱基是尿嘧啶,则物质②构 成的核酸不含氢键 C. 若④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则某种 单糖为核糖 D. 多糖③一定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2. 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 B. 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 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 甲、乙细胞中的⑦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3. 蔗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能量和维 持一定的渗透压。右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 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 结构①和②是控制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不具催化作用 C. 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可影响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 D. 据图分析,该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也能进入细胞 4. 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种类小肠上皮细胞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寿命1~2天不死性120天5~7天 能否分裂能能不能大多数不能 A. 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 B. 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 C. 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D. 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凋亡有关 5.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B.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采用调查法和系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伴性遗传问题 D. 采用模型建构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 6. 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使洋葱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开 B. 装片制作前解离时间要尽量长,确保根尖细胞充分分离 C. 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长方形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D. 观察后期细胞,可以发现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7. 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2N=16)哺乳动物体内,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某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确的是() A. 图中对应时期的细胞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 B. 该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bD的精细胞的概率为1/4 C. 该变化可导致所有配子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D. 该细胞的三对等位基因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修改部分的理解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 未成年人犯罪修改部分的理解 陈宇 内容摘要:《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强调扩大缓刑的适用,对未成年人轻刑犯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这些修改从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着手,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理解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涉及三个条文,包括第6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累犯处理的规定;第11条关于扩大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的规定;第19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这些修改涵盖刑罚的设置、刑罚的裁量以及刑罚的执行等方面,无疑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趋势,同时也贯彻了人道主义精神,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恤幼”的传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的理解 《刑法修正案(八)》第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这一修改主要涉及《刑法》第65条第1款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由于在累犯这个法定从重情节排除了未满18周岁者适用的余地,因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予以从宽处理的精神。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无累犯”制度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其一,关于本条中的“不满十八周岁”,究竟是指犯罪的时候,还是审判的时候,修正案并未予以明确,但结合本条中的“再犯”含义以及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应当是指犯罪的时候而非审判的时候未满18周岁。其二,对于累犯中涉及两次犯罪的年龄段问题,有观点认为,必须前后两次犯罪都在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才构成累犯;也有观点认为,只要后罪系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的,即应当认定为累犯。这一问题的解决,尚待司法解释加以明确,但在笔者看来,结合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的规定,将前后两次犯罪都限定在年满18周岁以后实施才构成累犯,相对具有合理性与协调性。其三,在司法实践中,涉罪未成年人的前科劣迹材料是否仍有查实的必要?笔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由于案件涉及未成年人,在审理过程中存在必要的法制教育的程序,还可能有帮教考察的环节,为了增强法制教育及帮教考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将涉罪未成年人的前科劣迹情况作为社会调查的一部分予以查实,但是需要注意对此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二、关于“扩大对未成年人缓刑适用”制度的理解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刑法》第72条的主要修改内容是,扩大了对未成年人缓刑的适用范围,这是克服短期自由刑弊端的重要配套措施。该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相关四个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司法实践中,对于被判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