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大学学分绩点说明

厦门大学学分绩点说明

厦门大学学分绩点说明
厦门大学学分绩点说明

附件6

关于本科生学分绩点的说明

根据2009年校级奖学金评奖委员会决定,从2010年开始,所有校级奖学金评审中,本科生智育分中的成绩分采用学分绩点,现将学分绩点做以下说明:

一、采用学分绩点更有利于比较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计算学分绩点是高校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通行做法。实际操作中各个高校的计算方法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取值方法。过去我校在学生评奖评优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每个学生每门课程的实际成绩(百分制)按学分加权平均。但这种方法在我校以往的评奖评优过程中,不少院系提出异议。主要原因是:1.不同学院、学科学生之间课程差异大,教师评分标准并不统一;2.即使同一学科、同一门课程,由于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任课,成绩照样存在差异;3.同一专业学生因兴趣、方向不同选修课程各不相同,很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因此,在数学科学学院支持下,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学生所参加课程教学班的最高成绩为基准,根据学生在各门课程修读时所取得的成绩与本教学班最高成绩的偏离程度来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计算方法。本方法使不同学科课程成绩之间更具可比性,更加科学、合理。

二、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

每位学生的学分绩点成绩按如下七个步骤获得:

第一步:用每位学生参评的各门课程的实际考试成绩分别减去59分(所获得的差值若为负数,则差值计作0)。

第二步:用每位学生参评的各门课程所在教学班的最高考试成绩分别减去59分。

第三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各差值除以第二步获得的相应课程的差值,所获得的商即为各门课程的绩点成绩。

第四步:将每位学生参评的各门课程的绩点成绩分别乘以相应课程的学分然后再求和。

第五步:将参评的各门课程的学分求和计算总学分。

第六步:将第四步所求的和数除以第五步计算的总学分,即可获得每位学生的加权平均绩点成绩。

第七步:将加权平均绩点乘以4即可获得每位学生的学分绩点。

注释之一:对于非百分制课程成绩,本方案作如下规定:

注释之二:对于考查课程(即按合格、不合格登录成绩的)和免修的课程,不参与绩点排名。

注释之三:学分绩点的应用实例,如在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选中,成绩分满分为55分,因此将学分绩点除以4再乘以55,即可得到校级奖学金中的成绩分。

以上方法已利用教务处信息库资料,经过大量的测算,证明其合理性,其成果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第2期)。我校即日起在各项本科生评奖评优工作中试行。

厦门大学绩点计算办法完整版

厦门大学绩点计算办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件5:关于试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的通知 (2012)厦大教10号 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分制改革,提升学校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参考国内外高校“绩点制”的成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现将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学分绩点定义 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缩写GPA)是对学生各门课程所获学分的加权平均值,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课程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单门课程学分绩点=该课程的学分×成绩绩点 三、课程学分绩点计算的相关说明 1.课程成绩与绩点之间的换算关系按如下对照表计算: 2.原有四级记分制的成绩: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未达60分为不及格),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对应绩点。

其中“优”对应绩点为,“良”对应绩点为,“及格”对应绩点为 “1.3”,“不及格”对应绩点为“0”。两级记分制(合格、不合格)的课程成绩,不纳入课程学分绩点计算。从2012-2013学年开始,成绩登记将不再采用四级记分制。 3.原有《厦门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厦大教[2005]38号)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厦大教[2005]21号)规定的百分制与等级制之间换算标准,如与本办法不一致或有冲突,则以本办法为准。 4.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公布日试行。 厦门大学教务处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三

2020厦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分数线、报录比、参考书经验汇总

2020厦门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分数线、报录比、参考书经验汇总 院校介绍 公共事务学院拥有公共管理、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和公共政策(自审)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和教育硕士(Ed.M)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其中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政治学理论3个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基地—“公共政策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中心”,福建省公共政策教学团队,福建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厦门大学“985工程”一流学科平台基地-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项目,厦门大学“211工程”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创新平台,厦门大学创新团队之一的“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研究”创新团队等。我院为全国MPA专业学位的发起认证和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在教育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我院公共管理学科名列前十。 公共事务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政治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MPA 教育中心等4个教学单位,人口与生态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公共服务质量研究中心、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区域发展政策研究所、公共政策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新西兰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等研究与培训机构。 招生目录

厦门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 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领域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 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高出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按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下同),理科考生高出60分及以上、文科考 生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改革省份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总分非750分的省份按总分750分折算并四舍五入计算)。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竞赛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且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聚焦国家关键领域以及人才紧缺领域,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结合学校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以及学校优势学科,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等6个专业进行招生。具体招生专业情况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详见附件。 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总规模120人,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登录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按所在省份我校投放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填报(填报专业有先后顺序),每位考生最多可报考我校6个专业志愿,不设置专业调剂。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对于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理工类专业(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只招科类为理科的考生。文史类专业(历史学、哲学)可招收科类为文科或理科的考生。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有关专业2020年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二)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厦门大学本科生派出交流学习学分转换实施办法(修订)

附件6 厦门大学本科生派出交流学习学分转换实施办法(修订)第一条为鼓励优秀本科生积极参与派出交流学习,规范学分认定与转换程序,结合我校近年来本科生派出交流学习实际,现对《厦门大学本科生派出交流学习学分转换实施办法》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科生派往其它高校交流学习,须由学校或学院选派,前往与签订校际或院际合作交流协议的国内外高等学校。未经学校、学院统一选派,或未经学校、学院事先审批,或个人自行联系行为均不列入学分认定与转换范围。 第三条纳入学分认定和转换的课程包括前往交流学校参加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或赴国际组织/企业/实验室实习。鼓励各单位选派学生前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企业或具有一流学科专业的机构。 第四条各学院应成立学分认定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学生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分管教学院领导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分管教学的院系领导组成,人数不少于3人。 第五条为避免学生盲目外出交流学习,各学院应在学生派出前,对学生在外交流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选修对方高校开设的特色课程。 第五条学生返校后,应在收到派往学校的课程成绩单

之后两周内,填写《厦门大学本科交流生学分转换申请表》一式二份,连同成绩单原件一起报送学院教学秘书申请学分认定与转换。 第六条教学秘书根据成绩单原件将学生在外校交流学习的所有课程成绩和学分如实登记到教务管理系统。同时将学生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申请报送学分认定小组认定。 第七条学分认定小组按照课程学习量对等原则(1学分约等于15学时),把学生在外校修读的课程学分与本校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修读的课程学分,按“一对一”、“多对一”或“一对多”进行确认转换。具体按如下方式操作:1.凡与专业教学计划相近或相同的某门或某几门课程学分,可相应认定免修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某门或某几门课程学分,被认定免修的本校课程的成绩标记“免修”。 2.不能对应于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外校课程学分可以相应减免本校教学计划中非专业的其它全校性选修课学分,由教学秘书在相应学期成绩栏登录免修课程类别及学分数。 3.学生免修课程学分一般不能超过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应修总学分的1/3(校际协议联合培养学生除外)。凡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不能申请学分转换。 4.经确认转换的课程,由学分认定小组参照我校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给予相应的绩点。 第八条教学秘书按照学分认定小组意见,在教务管理

有关厦门大学各个专业分数线

2011

2010

厦门大学2011在山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厦门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化工与制药类618 618 -- 第一批 材料类617 632 -- 第一批 化学类622 625 -- 第一批 物理学类625 628 -- 第一批 海洋科学类626 626 -- 第一批 国际经济与贸易658 658 -- 第一批 财务管理640 640 -- 第一批 药学613 614 -- 第一批 公共管理类628 628 -- 第一批 法学类629 629 -- 第一批 统计学636 652 -- 第一批 会计学650 650 -- 第一批 城市规划634 636 -- 第一批 机械类626 628 -- 第一批 财政学633 647 -- 第一批 金融学637 643 -- 第一批 智能科学与技术619 620 -- 第一批 化学生物学619 621 -- 第一批 航空航天类617 617 -- 第一批 电子信息科学类625 625 -- 第一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19 622 -- 第一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21 622 -- 第一批 中医学类617 617 -- 第一批 电子信息工程625 625 -- 第一批 环境科学类628 628 -- 第一批 生物科学类617 625 -- 第一批 土木工程637 639 -- 第一批 预防医学610 610 -- 第一批 厦门大学2010在山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 厦门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数学类600 600 -- 第一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95 599 -- 第一批 物理学类599 599 -- 第一批 土木工程595 596 -- 第一批 法学类598 598 -- 第一批 化学生物学590 590 -- 第一批 财政学610 614 -- 第一批 财务管理606 606 -- 第一批 生物科学类597 600 -- 第一批 药学590 590 -- 第一批 金融学628 637 -- 第一批 中医学类587 587 -- 第一批 材料类607 610 -- 第一批 海洋科学类592 595 -- 第一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92 596 -- 第一批 航空航天类597 597 -- 厦门大学2009在山西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理科 厦门大学在山西地区录取分数线--文科 专业类型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录取批次 中医学类586 586 -- 第一批 城市规划602 604 -- 第一批 临床医学611 620 -- 第一批 生物科学类596 605 -- 第一批 电子信息工程594 602 -- 第一批 航空航天类597 597 -- 第一批 金融学609 611 -- 第一批 财务管理612 612 -- 第一批 智能科学与技术594 594 -- 第一批 国际经济与贸易604 604 -- 第一批 财政学609 616 -- 第一批 化学生物学599 599 -- 第一批 化工与制药类594 598 -- 第一批 机械类588 588 -- 第一批 物理学类588 588 -- 第一批 法学类592 592 -- 第一批 土木工程592 594 -- 第一批 数学类586 589 -- 第一批 药学591 591 -- 第一批 电子信息科学类606 606 -- 第一批 统计学630 642 -- 第一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97 601 -- 第一批 海洋科学类604 609 -- 第一批 材料学599 608 -- 第一批

厦门大学绩点计算办法

关于试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的通知 (2012)厦大教10号 各学院: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分制改革,提升学校 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参考国内外高校“绩点制”的成熟经验基础 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 现将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学分绩点定义 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缩写GPA )是对学生各门课程所 获学分的加权平均值,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课程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单门课程学分绩点=该课程的学分x 成绩绩点 课程总绩点=工 单门课程学分绩点 课程总学分=y 单门课程学分 三、课程学分绩点计算的相关说明 i ?课程成绩与绩点之间的换算关系按如下对照表计算 课程的平均绩点= 谍程总绩点 i 果程总学

2.原有四级记分制的成绩:优(85-100 )、良(70-84 )、及格(60-69 )、不及格(未达60分为不及格),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对应绩点。其中“优”对应绩点为4.0, “良”对应绩点为 3.0,“及格” 对应绩点为“ 1.3 ”,“不及格”对应绩点为“ 0”。两级记分制(合格、不合格)的课程成绩,不纳入课程学分绩点计算。从2012-2013 学年开始,成绩登记将不再采用四级记分制。 3.原有《厦门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厦大教[2005]38号)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厦大教[2005]21号)规定的 百分制与等级制之间换算标准,如与本办法不一致或有冲突,则以本办法为准。 4.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公布日试行。 厦门大学教务处二O—二年四月二十三

广东省第一批高校全部录取分数线及排名

广东省第一批高校全部录取分数线及排名(理科) 院校号院校名称计划数投档数投档分最低排位10003 清华大学 34 53 694 110 10001 北京大学 16 20 694 118 19001 北京大学医学部 15 15 688 26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43 47 686 351 10246 复旦大学 34 47 684 429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36 36 682 519 10335 浙江大学 73 73 682 53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2 35 680 718 10284 南京大学 42 45 678 839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26 26 672 1633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7 61 672 1647 10055 南开大学 28 30 671 1753 10247 同济大学 80 83 669 2040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53 54 669 204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3 35 667 2513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8 9 663 352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28 30 660 4333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39 40 659 4748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8 8 656 5656 10486 武汉大学 145 153 655 597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60 164 654 6329 10056 天津大学 30 43 654 661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 1 652 7387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36 38 652 740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61 61 652 744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63 78 652 7458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2 649 8611 10286 东南大学 40 41 648 9234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15 16 647 9736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2981 3041 645 10589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88 90 644 11069 10558 中山大学 2810 2810 644 1142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30 31 643 1165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31 32 643 1177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0 40 643 12011 10384 厦门大学 70 74 642 12248 10559 暨南大学 1253 1316 642 12674 10532 湖南大学 148 156 640 13505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25 125 640 13535 100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2 13 640 14050

厦门大学学分绩点说明

附件6 关于本科生学分绩点的说明 根据2009年校级奖学金评奖委员会决定,从2010年开始,所有校级奖学金评审中,本科生智育分中的成绩分采用学分绩点,现将学分绩点做以下说明: 一、采用学分绩点更有利于比较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计算学分绩点是高校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通行做法。实际操作中各个高校的计算方法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取值方法。过去我校在学生评奖评优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每个学生每门课程的实际成绩(百分制)按学分加权平均。但这种方法在我校以往的评奖评优过程中,不少院系提出异议。主要原因是:1.不同学院、学科学生之间课程差异大,教师评分标准并不统一;2.即使同一学科、同一门课程,由于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任课,成绩照样存在差异;3.同一专业学生因兴趣、方向不同选修课程各不相同,很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因此,在数学科学学院支持下,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学生所参加课程教学班的最高成绩为基准,根据学生在各门课程修读时所取得的成绩与本教学班最高成绩的偏离程度来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计算方法。本方法使不同学科课程成绩之间更具可比性,更加科学、合理。 二、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 每位学生的学分绩点成绩按如下七个步骤获得: 第一步:用每位学生参评的各门课程的实际考试成绩分别减去59分(所获得的差值若为负数,则差值计作0)。

第二步:用每位学生参评的各门课程所在教学班的最高考试成绩分别减去59分。 第三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各差值除以第二步获得的相应课程的差值,所获得的商即为各门课程的绩点成绩。 第四步:将每位学生参评的各门课程的绩点成绩分别乘以相应课程的学分然后再求和。 第五步:将参评的各门课程的学分求和计算总学分。 第六步:将第四步所求的和数除以第五步计算的总学分,即可获得每位学生的加权平均绩点成绩。 第七步:将加权平均绩点乘以4即可获得每位学生的学分绩点。 注释之一:对于非百分制课程成绩,本方案作如下规定: 注释之二:对于考查课程(即按合格、不合格登录成绩的)和免修的课程,不参与绩点排名。 注释之三:学分绩点的应用实例,如在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选中,成绩分满分为55分,因此将学分绩点除以4再乘以55,即可得到校级奖学金中的成绩分。 以上方法已利用教务处信息库资料,经过大量的测算,证明其合理性,其成果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第2期)。我校即日起在各项本科生评奖评优工作中试行。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审办法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审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院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鼓励学生发扬特长、开拓创新、争创优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 才,根据《厦门大学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审暂行管理办法》 (下称“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我院注册并参加全日制学习活动的二年级及以上本科生,均应根据本细则评定校级奖学金。 第三条评定内容由德育素质、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三部分组成,采用百分制的计算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德育素质20%、 学习成绩55%、综合能力25%。 第四条测评机构 1.学院成立校级奖学金评定委员会,由我院学生工作组成员 构成,负责全院学生校级奖学金的评审和监督。 2.各系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的评审组,负责申报材料的收集、 审核以及民主评议等工作,对申报材料各项内容进行评定, 结果在各系范围内公示。 第二章校级奖学金评审细则 第五条符合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评定条件方可报名参评校级奖学金。

第六条德育素质(20%) 1.民主评议 评审组在班级范围内公示申报者的事迹材料,由班级同学进行民主测评,根据在民主测评中获得的同意推荐率,依据下表所列分值进行加分。 2. 荣誉表彰 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者,经评审组认定,依据下表所列分值 荣誉称号国家 级 省级 校级优秀三好学 生、优秀共产党 员 校级三好学生、 校级优秀学生干 部 校级优秀团支部 书记(优秀团总 支书记)、优秀 团员 得分 6 3 1 3.社会工作 担任学生干部者,由评审组依据下表所列最高分值酌情加分,同 担任职务院学生会主 席团 系团总支学 生会主席团、 各中心 院学生会各部 门、各中心各 部门 各党支部、系学生会部 门、团支部、班级 宿舍舍 长正职副职 正职 (常务) 副职正职副职正职副职、委员 推荐率0%-50% 50%-60% 60-75% 75-90% 90-100% 得分0 5 6 7 8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细则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细则 补充条例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院推荐面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根据《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细则》(2008年7月20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提出本补充条例。 第二条学习成绩计算方法 根据《关于试行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办法的通知》[(2012)厦大教10号]中的方法计算成绩绩点,由学校教务处系统生成后,换算为总分75分。学习成绩包括大一到大三三个学年九个学期所有科目(全校性选修课除外)。 第三条德育加分标准(满分2分) 1.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遵守学校、院系各项规章制度。无不良记录者,得0.5分;因各种原因被校、院、系通报批评者,该项不得分。 2. 因思想政治表现突出获得市级(含)以上荣誉称号的,如三好生、优秀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支书、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予以加分鼓励。获得市级荣誉称号的,每次加0.3分,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每次加0.5分;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每次加1分;所在集体获得集体荣誉的(优秀班集体除外),按等级标准减半加分。有主要贡献者,按各等级标准的60%计,其余成员减半加分。 3. 担任主要学生干部,任期满一年者,按任期年度计算,依据下

表办法予以加分鼓励。同一阶段担任不同职务不累计,不同阶段担任职务可累计。 5. 受到学校警告及以上处分者,取消遴选资格。 6. 德育加分总计不超过2分。 第四条学术科研、竞赛及社会实践加分标准(满分3分) (一)学术科研加分标准 1. 在各种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文章按以下标准加分: 标准(分/篇) 刊物级别 1 全国一类核心刊物 0.5 全国二类核心刊物 0.05 带有CN号的一般刊物 注:(1)全国一类、二类核心学术刊物的认定以厦门大学人事处https://www.doczj.com/doc/1c18453330.html,/jszwpr/zytz.htm 公布的《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最新版本为准。 (2)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CHINA DAILY (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非学术性论文不计为一类核心刊物论文)要求不低于2500字,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的及被《新华文摘》转载的学术论文要求不低于4000字。 (3)论文的发表日期截至推免工作第一版名单公布前,须提交刊物封

厦门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模板】

XX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培养法学创新型人才,鼓励我院学生多样性与个性化发展,促进在各方面有优秀表现的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根据《XX大学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暂行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XX大学法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第三条奖学金的种类包含学业优秀奖学金、学业进步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和文体优秀奖学金。各奖学金的评选名额由学院根据学校当年下达的指标分配。 第四条第三条列举的各项优秀学生奖学金(除学业优秀奖学金和学业进步奖学金不可同时兼得外)可以同时申请、同时兼得,但最多只能同时获得两项奖学金。 第五条第三条列举的各项优秀学生奖学金,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在同一自然年内不能同时兼得。 第六条奖学金评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奖学金参评学年度区间为上一学年开学至暑假结束,毕业班的参评年度区间为上一学年开学至当年5月底。 第八条学院成立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分管本科生副书记、副院长、辅导员、教学秘书组成,负责奖学金评定的组织和评审工作。 第九条各班组成奖学金评议小组,成员由班长、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其他班委和团支委代表,以及10%的普通学生代表共九人组成,组长由班长担任。

普通学生代表由本人提出申请,班级学生投票选出。评议小组在分管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申请人须符合《暂行办法》第三章规定的奖励条件。 申请人须符合班级民主评议条件: (一)参加评议的人数必须达到班级总人数的2/3; (二)申请人需取得实际参加评议人数的1/2以上同意。 第二章评定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申请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学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三)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应修课程(包括往年应当重修的课程,全校性选修课不计在内)全部合格,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采用教务系统的“学分绩点”; (四)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参评学年度完成至少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毕业班除外); (五)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集体活动,无故不配合要求参加集体活动达3次以上的,取消参评资格; (六)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健康的作息规律; (七)符合学校相关条例规定的其他条件。

厦门大学2014年普高招生录取分数线

厦门大学2014年普高招生录取分数线 来源:厦大 省份文科 本一 线 文科出 档线 理科 本一 线 理科出档线批次 福建561 626 506 615 本一批622 629 厦门走读 622 624 漳州走读 585 国防生609 585 中外合作办学 自主选拔 584 医学类 高水平运动员 562 护理类 艺术特长 艺术类 江西524 589 526 616 本一批 569 国防生583 606 贫困专项计划 凤凰计划 高水平运动员 艺术类 广西550 628 520 628 本一批 590 提前批医护类 少数民族预科 凤凰计划 自主选拔 定向西藏

563 贫困专项计划 艺术类 北京565 631 543 643 本一批 高水平运动员 艺术类 天 津 523 601 516 610 本一批 甘肃543 549 516 529 本一批 自主选拔 605 医护类提前批563 588 贫困专项计划 定向西藏 少数民族预科 凤凰计划 艺术类 陕西548 640 503 635 本一批624 599 贫困专项计划 艺术类 重庆555 624 514 615 本一批 定向西藏600 580 贫困专项计划 少数民族预科 艺术类 上 海 444 471 423 475 本一批 宁夏517 597 473 540 贫困专项计划603 592 本一批 凤凰计划 艺术类 新516 520 475 519 贫困专项计划

疆615 620 本一批 少数民族预科 艺术类 广东579 621 560 616 本一批(普通计划) 599 578 本一批(中外合作) 自主选拔 艺术类 内 蒙古525 581 501 558 贫困专项计划580 580 本一批 583 571 少数民族预科 艺术类 吉林560 625 555 649 本一批 高水平运动员 自主选拔 艺术类 贵州569 653 484 618 贫困专项计划 605(医护类) 565 本一批医护类658 618 本一批 凤凰计划 自主选拔 定向西藏 少数民族预科 高水平运动员 艺术类 海南666 606 697 贫困专项计划802 772 本一批 艺术类 河563 606 573 628 贫困专项计划

2016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公布

2016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公布 厦门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厦门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 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业务 课1 业 务 课2 总分备注 一、学术型专业分数线 哲学[01] 50 50 90 90 320 经济学[02] 55 55 90 90 360 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南洋研究院和台湾研究院的学术型经济类专业执行此分数线 法学[03] 55 55 90 90 345 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南海研究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洋研究院和台湾研究院的

学术型法学类专业执行此分数线 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0403])50 50 180 330 教育研究院、台湾研 究院、海外教育学院 的学术型教育类专业 执行此分数线 体育学[0403] 40 40 150 300 文学[05]、艺术学理论 [1301]、戏剧与影视学[1303] 55 55 90 90 360 中文系、新闻传播学 院、外文学院、海外 教育学院和台湾研究 院的学术型文学类、 艺术学理论和戏剧与 影视学专业执行此分 数线 历史学[06] 50 50 180 335 历史系、南洋研究院和台湾研究院的学术型史学类专业执行此分数线 理学[07] 50 50 80 80 310 统计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磁声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学

院、化学系、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电子工程系、医学院、药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的学术型理学类专业执行此分数线 工学[08] 50 50 80 80 32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磁声学研究院、航空航天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环境与生态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药学院、能源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萨本栋微纳研究院的学术型工学类专业执

厦门大学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审办法(试行)

厦门大学校级奖学金本科生评审办法(试行) 厦门大学校级奖学金是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争优创先,以表彰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为规范校级奖学金本科生的申报、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参评条件 1、厦门大学注册在校本科生,符合所申请奖学金条例的规定; 2、爱国爱校,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行为; 3、勤奋刻苦,成绩优秀; 4、凡有挂科课程(指有不合格的课程尚未重修合格)的学生不能参评。 二、评定办法 评定内容由德育分、智育分和竞赛分三部分组成,采用百分制的计算办法。 (一)德育分 德育分由德育评议分、德育加分两部分组成,满分25分。其中德育评议分满分15分,德育加分满分10分。 1、德育评议分 德育评议分为9~15分,其中优秀14~15分,良好12~13分,合格10~11分,不合格0~9分,评议分为良好以上的方可参评校级奖学金。评议由所在学院组织进行,主要评议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评议内容为:(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 (4)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德育加分 德育加分由表彰加分和项目加分两部分组成,其中表彰加分满分6分,项目加分满分4分。

(1)表彰加分 荣誉称号国家级省级校级优秀 三好学生校级三好学生、校 级优秀学生干部 校级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 团总支书记)、优秀团员 得分 6 3 1.5 1 0.8 注:①荣誉称号指个人表彰; ②因同一事迹获得不同荣誉称号的,只计最高分,不累计加分。 (2)项目加分 项目加分由社会工作分、突出表现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社会工作分满分2分,突出表现分满分2分。 ①社会工作分 担任职务校、院、园区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主席团成员、各部正副 部长、学生党支部正副书记,学院、园区团总支正副书记, 班长、团支部书记 其他学生干部 得分1—2 0.5—1 注:①任职满一学期不满一年者,减半加分;不足一学期者,不加分;兼任多项职务的,以最高职务加分,不重复加分; ②根据担任职务的贡献大小酌情加分。 ②突出表现分 项目支教服兵役见义勇为、舍己救 人、捐献骨髓等 扶残助弱、拾金不 昧、义务献血等 得分 2 2 2 1 注:扶残助弱、拾金不昧的事迹必须具有一定影响力;义务献血不累计次数加分。 (二)智育分 智育分由课程成绩分和科研实践成果分两部分组成,满分65分,其中课程成绩分满分55分,科研实践成果分满分10分。 1、课程成绩分 课程成绩分的计算公式为[60~69分门次×(-30)+70~79分门次×0+80~84分门次×30+85~89分门次×40+90~100分门次×55]÷课程总门次。其中成绩为优、优-(良+)、良、良-、及格对应的分数为90~100、85~89、80~84、70~79、60~69;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计分的课程不列入评奖的课程成绩分计算中。

近3年高校录取分数区间统计表

近3年高校录取分数区间统计表 作者:高校招生杂志社 眼下,正值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阶段,在这段短暂而又关键的时间里,面对全国两千余所高校,有无一种直观地展现各大高校受考生认可程度的方法?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显示了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认可度,为此我们对教育部权威部门提供的各高校近三年(2009~2011年)高考录取分数中几十万个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筛选、分类,最终得出了10分段“高校录取分数分区间分布统计表”(内容见后),以期对考生的志愿填报有所参考。为方便大家理解统计数据,特作以下说明。 1.统计分数为院校录取平均分。在本次统计中,我们参考的是高校在各省(区、市)的录取平均分。就一所院校而言,在同一省(区、市)既有最低分,也有最高分,平均分是将所有录取考生的分数进行统计整理而得。根据志愿填报规律,如果考生报考某大学,其成绩的相对分(高考成绩与同科类同批次省控线之差)与录取平均分相对分(平均分与同科类同批次省控线之差)相差不大,录取的可能性更高。因此,选择平均分对考生选择大学的参考意义更大。 2.具体统计方法:首先根据教育部提供的2011年各高校分省份录取数据,按文、理科,不同批次,统计出某所高校在所有招生省(区、市)的录取平均分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分差=院校在该省的录取平均分—该省该批次省控线),然后把这些院校在不同省(区、市)的

录取分差相加,并除以省(区、市)的数量得到某一年录取平均值。据此方法,再分别统计2009年和2010年的高校录取分平均值,然后将三年平均值之和经过再次平均,最后得出的平均值就是高校所属的分数区间(详见本文第一部分:高校录取分数区间分布统计表)。 3.跨批次招生院校,归类情况有所差异。目前,跨批次招生的院校较多,为了更详细地反映各高校录取情况,我们按院校在不同批次的招生分别归于不同的批次中。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某院校如果在某批次招生少于五个省(区、市)中,未列入本统计表。 4.院校分布的分数区间:根据院校历年录取分数超过省控线的规律和特点,对本科一批分9个分数段进行统计,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分6个分数段进行统计。具体而言,本科一批9个分数区间分别为:80分以上、71~80分、61~70分、51~60分、41~50分、31~40分、21~30分、11~20分、0~10分;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六个分数区间分别为:50分以上、41~50分、31~40分、21~30分、11~20分、0~10分。 5.排序办法。在“高校录取分数分区间分布统计表”中,每个分数区间段内的大学原则上是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排序的。如果有分数并列的情况,则以计算机自然排序为准。 6.录取数据统计年份。由于录取分数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仅参考一年的数据不够客观,因此本次统计是对2009~2011年三年数据统计的综合。 7.本次排序只涉及本科大学。 80分以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

厦门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厦门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领域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高出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按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执行,下同),理科考生高出60分及以上、文科考生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改革省份高出40分及以上(高考总分非750分的省份按总分750分折算并四舍五入计算)。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学、信息学)任一竞赛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且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二、招生专业及计划 聚焦国家关键领域以及人才紧缺领域,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结合学校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以及学校优势学科,在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等6个专业进行招生。具体招生专业情况及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详见附件。 我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总规模120人,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报名系统。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登录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按所在省份我校投放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填报(填报专业有先后顺序),每位考生最多可报考我校6个专业志愿,不设置专业调剂。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对于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理工类专业(数学类、物理学、化学类、生物科学)只招科类为理科的考生。文史类专业(历史学、哲学)可招收科类为文科或理科的考生。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有关专业2020年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厦门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外语考试实施办法

厦门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外语考试实施办法 厦大人[2004]120号 为规范教师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工作,根据有关文件和我校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条件要求,对本办法进行修订,现规定如下: 一、考试范围、对象与内容 申报高聘高、中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除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免试外语条件外,均需按以下规定参加外语考试: 1、除体育、音乐、美术专业的教师外,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师申报高聘(转聘)高、中级职务均须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或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5级(PETS5)。 2、下列人员申报高聘高、中级职务时,可选择参加WSK(或PETS5)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1)从事体育、音乐、美术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 (2)所有专业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教师; (3)从事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卫生技术、图书资料、档案、编辑、翻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我校无审定权学科申报高聘高级职务的教师,按福建省有关规定参加外语考试。 二、免试条件 1、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教师,或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申请高聘高级职务时可免于外语考试;

2、WSK(PETS5)成绩达到国家规定的公派出国分数线标准且已公派出国留学1年以上或TOEFL考试成绩在550分以上或雅思考试成绩在5.5分以上(有效期6年),申请高聘高级职务时可免于外语考试; 3、在国外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申请高聘中级职务时可免于外语考试; 4、大学外语六级水平考试合格或TOEFL考试成绩在500分以上或雅思考试成绩在5分以上(有效期6年)或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以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申请高聘中级职务时可免于外语考试; 5、受聘副高级职务时外语考试合格,申请高聘正高级职务时,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人员,可免于外语考试; 6、转聘职务系列的人员,受聘原职务任职资格时外语考试成绩合格,且与所转聘职务系列同级职务任职资格外语要求相同时,可免于相应等级的外语考试; 7、任现职以来用外文在SCI、E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或国外著名的本专业外文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被ISTP收录用外文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共5篇以上(均为本人独立撰写或本人执笔且第一作者署名),晋升高级职务时可免于外语考试。 符合以上免试外语条件者,须填写《免试外语审批表》。 三、外语考试成绩要求和有效期 1、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或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5级(PETS5)者,高聘(转聘)高、中级职务成绩标准如下:(1)参加PETS5和WSK法语考试,高聘高级职务笔试总成绩50分以上,高聘中级职务笔试总成绩45分以上; (2)参加WSK德语考试,高聘高级职务笔试总成绩55分以上,高聘中级职务笔试总成绩50分以上; (3)2002年以前(含2002年)参加WSK日语、俄语考试(总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细则-Xiamen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多样性与个性化发展,促进在各方面有优秀表现的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根据《厦门大学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暂行管理办法(厦大学﹝2013﹞19号)》,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第二章奖学金种类 第三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种类为: (一)学业优秀奖学金; (二)学业进步奖学金; (三)学术创新奖学金; (四)社会实践奖学金; (五)志愿服务奖学金; (六)社会工作奖学金; (七)文体优秀奖学金。 第四条第三条列举的各项优秀学生奖学金(除学业优秀奖学金和学业进步奖学金不可同时兼得外)可以同时申请、同时兼得,但最多只能同时获得两项奖学金。同一项成果不能同时用于多个单项奖学金的评定。 第五条第三条列举的各项优秀学生奖学金,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在同一自然年内不能同时兼

得。 第三章评定基本条件 第六条凡申请以上七类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学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良记录;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模范履行公民义务; (四)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无学术不端行为; (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其中志愿服务工时在参评学年至少完成20小时以上(含20小时),或参评学年至少参加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实习(大一、大二以社会实践为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参评学年无故缺席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等集体活动达3次及以上者不得参评; (七)应修课程(包括往年应当重修的课程,全校性选修课不计在内)全部合格; (八)符合学校相关条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评定具体要求 一、学业优秀奖学金 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采用学生在其年级(或专业)成绩排名(教务系统生成的学分绩点成绩排名,全校性选修课不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