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A绪论

一书法

1 谈谈你对书法的认识:

古人说:

1,书,心画也.

2,书者,法象也.

3,书法即心法也.

4,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其人而已.

今人说: 造型艺术

线条艺术

抽象艺术

表现艺术

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

其内涵:

表现对象:汉字

表现内容: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表现形式:书写

2请你谈谈书法在历代的称谓:

汉代以前:书

东汉后期:书艺

魏晋南北朝:书道

唐朝:书法

宋朝:法帖

日本:书道

二书法发展的几个时期:

1 原始萌生时期:史前至夏

2 发展期:殷商至西汉

3 成熟期:东汉至南北朝

4 繁荣期:隋唐至清朝

三有关造字的传说:

1 伏羲画卦说.

2 神农结字说.

3 仓颉造字说.

四汉字结构:

六书:指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东汉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东汉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通用的六书说指许慎的“六书”.

许慎六书的含义:

1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 转注:转注者,同意相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6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B 原始萌生期:

史前书法(夏以前至夏)

●汉字刻划符号,是史前的书法艺术,首先出现在陶器上.陶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的材料,其本身就包含有审美意味,先民们在制陶时,把均衡、对称、和谐、变化、节律等作为造型艺术的朦胧审美意识,又把游戏模仿等原始艺术形式,用简单刻划的线条形式装饰在陶器上.

C 发展期:殷商至西汉

●甲骨文:指上古时期(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全称“龟甲兽骨文字”.多为当时王室贵族占卜的记录.1889年,由王懿荣、刘鹗发现.

甲骨文主要出现在殷商时代,金文则兴盛于周代.金文从汉代就开始出土,唐代已有专门收集金石文字的著作,宋代出了专门的金石学著作,清代金石学大盛. ●金文:指铸或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懿钟和鼎为多,所以又称“钟鼎文”,还称作“大篆”、“籀文”、“古籀”.

主要代表作:《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

●最早的时刻,传说是《岣嵝碑》,目前发现的是《石鼓文》.

●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墨迹是殷商时代一陶片上的“祀”字.

●秦汉以前的书法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出土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墨迹则是汉代竹木简.

●秦统一后,李斯统一文字,世称“小篆”.

秦六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山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之罘刻石》.

目前留有拓片或刻石的有:《峄山刻石》《秦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被称为“秦四刻石”.

●小篆:秦代厘定的小篆,笔画纤细有力,线条浑圆,又被称为“玉箸篆”.与大篆相比,其笔画匀称规范,字形结构稳定,严谨统一. ●碑:原指竖立的石头,后特指铭刻文字的竖石.其正面曰“阳”,背面曰“阴”,顶部称“碑额”,底座称“趺”,左右两面称“侧”.

●汉隶:即汉代隶书,一般字体扁平,波磔明显,是隶书的典型形态.

隶书虽然产生于秦代,但其成熟及发展高峰都是在汉代,而汉代以后,又出现并广泛使用可新的文字形态---楷书,所以“汉隶”又成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统指有典型隶书特点的书法作品.

●汉代书法艺术的代表是碑刻:

1 摩崖:刻在山崖、天然石上的文字.代表作:《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杨淮表记》等.

2 石经:把《周易》《论语》等经书刻在碑上:用隶书刻就.代表作:《熹平石经》.

3 汉隶碑刻代表作:《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

●最先提出书法理论的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书,心画也.”

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东汉崔瑗《草书势》.

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东汉蔡邕.代表作:《笔赋》《笔论》《篆势》《九势》.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蔡邕《笔论》第一部书法批评著作:东汉赵壹《非草书》. ●汉代代表书法家

张芝有“草圣”之称,擅章草,书迹亦佚,传《冠军贴》《急就章》等.

杜度擅章草,书迹亦佚.

崔瑗擅章草,书迹亦佚.

●魏: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要书体.

钟繇:“正书之祖”,又称“钟元常”“钟太傅”.代表作:《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等.

《三体石经》指古文、小篆、汉隶.

●晋:行书昌盛

西晋代表书家

索靖善草,代表作:《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月仪帖》等.

卫guan 擅草、行,卫觊之子,卫恒之父.代表作:《顿首州民帖》.

●《三希堂法帖》(乾隆时翻刻)三希帖指:晋王(王旬)《伯远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

●书法世家:

王: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

谢:谢尚、谢安、谢万等.

郗:郗鉴、郗昙等. 庾:庾翼、庾亮等.

卫:卫恒、卫铄(卫夫人)等. ●章草:隶书的草体:又称“隶草”:它解散了隶书,注重书写便捷,从简从速,但又字字独立,保留刻隶书的某些笔画特点,末笔常用隶书典型的波挑收尾.

●草书:一种结构简略,行笔流畅的书体,由章草演变过来,到唐代,在张旭、怀素笔下更加放纵,其笔势连绵环绕,字型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书家墨迹:西晋《平复帖》(章草).

●“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又称“王右军”.代表作:《兰亭序》《快雪时情帖》《丧乱帖》《平安帖》《孔侍中帖》《初月帖》《十七帖》《月毅论》等.

王献之:王羲之之子,又称“王大令”.代表作:《中秋帖》《鸭头帖》《廿九日帖》《洛神赋十三行》《地黄汤帖》等.

●行书:介于草书、正楷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草两体的某些特点.即较楷书书写自由,又较草书工整,易识易写,广为流传.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它是通过保持汉隶的结体,省改其波磔,同时增加章草的钩ti,而形成的一种书体.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帖:本意指绢帛书卷前面的题签.其意义延伸经历了三个扩展阶段:1,由作品标签扩展为帛书本身;2,由帛书扩展为汇集名家的刻帖;3,由刻帖扩展为一切装裱成册的作为研习书法之用的书写、椎拓、影印的文字.

●“北碑南帖”:南北朝时,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所以帖多,北朝没有禁令,所以碑多.故历来有“北碑南帖”之说.帖宜于行草,故以流美为能,温婉妩媚,风流妍妙.碑宜于楷隶,故以方严为尚,豪放劲健,质朴厚重.

●“南铭北碑”的南铭指《瘗鹤铭》,北碑指《郑文公碑》.

“北碑”:又称魏碑,指北魏时代,在北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种种碑版,基本上属于楷书,书法史上称北碑时期的楷体为“魏体”.

魏碑作品主要分四大类:

1龙门造像《龙门二十品》.

2云峰刻石《郑羲下碑》《登太基山诗》《登百峰诗》等.

3四山摩崖《尖山摩崖》《岗山摩崖》《葛山摩崖》《铁山摩崖》等.

4邙山墓志《元倪墓志》《元显隽墓志》等. 其他作品:《崔敬邕墓志》《张玄墓志》《石门铭》《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中岳嵩高灵庙碑》《张猛龙碑》等.

代表书家及作品:郑道昭《郑羲上下碑》《论经书诗》等.郑述祖(道昭之子)《天柱山铭》《云居馆题记》等.

南朝碑刻:《瘗鹤铭》和“二爨”.“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千字文:南梁,安成王侍郎,周兴嗣撰,叙述了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当面的知识,为一千多年来启蒙的教科书和书法家临习创作的典范文.

南陈名僧智永和尚(王羲之七世孙)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遍施浙东诸寺.有《智永真草千字文》传世.

墓志:墓中记载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的石刻,形体呈方形,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是北魏以后墓志的定制. ●南朝四家:

1、(宋)羊欣代表作:《笔精帖》.论著《采古来能书人名录》.

2、(齐)王僧虔代表作:《王琰帖》《御史帖》等.论著:《书赋》《论书》《笔意赞》《答高第论书启》等.

3、(梁)萧子云代表作:《千字文》(草书)、《史孝山出师颂》(章草)、《进写古文启》(正书)等.

4、(陈)智永代表作:《真草千字文》《仿钟繇宣示表》等. D 繁荣期:(隋唐---清)

●隋唐统一中国后,在朝廷置书学博士,唐朝专立书学,以书为教,以书取仕.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块行书碑:李世民《晋祠铭》.

楷书

●初唐四大家:

1、欧阳询,又称“欧阳率更”,“欧阳渤海”.论著:《三十六法》《八诀》《传授诀》《用笔诀》.

代表作

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温颜博碑》

行书《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史事帖》《行书千字文》等.

隶书《房彦谦碑》.

2、虞世南,又称“虞永兴”.论著:《书旨述》《观学篇》《笔髓论》等.

代表作:

楷书《孔子庙堂碑》

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3、褚遂良,又称“褚河南”.

代表作:

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等.

4、薛稷(山西万荣人)

代表作:

楷书《信行禅师碑》.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唐)、颜真卿(唐)、柳公权(唐)、赵孟fu(元). 颜真卿

代表作:

楷书《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

行书《自书告身帖》《刘中使帖》《祭侄文稿》《裴将军诗帖》.

柳公权

名句:“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为法矣”.

代表作:《金刚经》《玄秘塔碑》《兰亭诗帖》(或称《兰亭诗并序》)《神策军碑》等. 什么是“永字八法”?

《用笔法》中载有“永字八法”“八法”就是八种笔画的写法.“八法”的名称为:1、侧(点).2、勒(横).3、努(竖).4、ti(钩).5、策(挑).6、掠(撇).7、啄(短撇).8、磔(捺).

具体解释如下:

(一)点别称“侧”,欧阳询说“点如高峰坠石”,要书写出其势态.

(二)横别称“勒”,似“勒马收缰”.书写时须逆锋入笔,然后转成中锋右行,至末端稍上行,随即向右下顿笔,再左回收笔.行笔时不能顺锋滑过,笔画呈左低右高知势.

(三)竖别称“努”,努即“力”,竖画要有力度,要直中有曲,避免出现生硬之态.

(四)钩别称“ti”,“ti”即踢之意,出钩前先顿笔,蓄势而出,力量凝于笔端.

(五)挑别称“策”,就是仰横,意指运笔要如“扬鞭策马”,书写时,先顿锋落笔,然后提笔向上,速度稍快些,蓄势于收笔,笔画要短而有精神.

(六)长撇别称“掠”,指运笔如飞燕掠檐而下之弧线,中锋行笔,力至笔端.

(七)短撇别称“啄”,如鸟啄食之意,动作要利落,顿锋起笔,调整笔锋,边行边提,不可作呆滞之态.

(八)捺别称“磔”,意思是书写之时要虚势向左逆锋轻轻落笔,着纸后调锋铺毫右行,边行边按,至捺角处微带仰势出锋收笔,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明显.

先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艺术地位

先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艺术地位 moonffy 摘要: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坚实基础的先秦书法,主要为古文字书法,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竹木简帛墨迹四个部分。先秦时代,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字:先秦书法艺术基础古文字 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没有汉字,也就不可能有中国书法艺术。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久的文字。我国历史上广泛流传着汉字是仓颉所造的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鲁迅先生说:“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又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儿,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①我们认为,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虽然不能断定,但从我国先后出土的地下文物考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距今有大约六千多年了。1921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上便刻画了一些符号。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的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1974年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的四个象形符号。王志俊先生在其著作《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符概述》②中就明确指出:“仰韶刻符和商代甲骨文、金文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金文是仰韶文化的发展。” 一.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时代为殷商和西周,主要为殷商时期。甲骨文在实用的同时,也具备了艺术的特质。从甲骨文的形体看,它已包含了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等形式美的要素;从其作品看,书法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风格等均已具备,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图1-1至图1-3)。 图1-1 图1-2 图1-3 甲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瘦硬挺拔的细笔道甲骨文;一类是浑厚雄伟的粗笔道甲骨文。总体观之,甲骨文字形大小参差不齐、悬殊较大;字形有繁简、有正反;异体现象普遍存在。章法上有左行、右行两种,注重行款的布局,正如郭沫若先生在《殷商粹编》中所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厚人神往……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甲骨文给现代书法的学习和创新以颇多有益的启示。至少在商代后期,甲骨书法确立了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章法模式,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如此,当代的书法作品仍然保留这种形式,对后世影响至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一、名词解释 01、崇龙尚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玉代表高贵的身份和修养。 02、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研究阴阳、五行等矛盾关系为特征的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五行是水、火、木、金、土。阴阳家邹衍继承了前代学说,并进一步认为五行“相生”、“相胜(克)”,并提出了“五德始终”的历史循环论,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03、王夫之 王夫之,又称王船山,汉族,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04、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05、禅宗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06、居士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07、三清四御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圣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称之为“四极大帝”,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 08、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09、冠笄之礼 中国古代的成年礼仪。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一般二十而冠。加冠多在宗庙举行,由家长主持,并取字。笄礼是是女子的成年礼,一般十五而笄,由女性家长主持,将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著髻。冠笄之礼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庄严肃穆,标志着一个人从此开始承担责任。 10、合卺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举行于新郎亲迎新妇进入家门以后。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 11、五服 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12、幞头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

中国古代书法史讲义A绪论 一书法 1 谈谈你对书法的认识: 古人说: 1,书,心画也. 2,书者,法象也. 3,书法即心法也. 4,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其人而已. 今人说: 造型艺术 线条艺术 抽象艺术 表现艺术 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 其内涵: 表现对象:汉字 表现内容: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表现形式:书写 2请你谈谈书法在历代的称谓: 汉代以前:书 东汉后期:书艺 魏晋南北朝:书道 唐朝:书法 宋朝:法帖 日本:书道 二书法发展的几个时期: 1 原始萌生时期:史前至夏 2 发展期:殷商至西汉 3 成熟期:东汉至南北朝 4 繁荣期:隋唐至清朝

三有关造字的传说: 1 伏羲画卦说. 2 神农结字说. 3 仓颉造字说. 四汉字结构: 六书:指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东汉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东汉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通用的六书说指许慎的“六书”. 许慎六书的含义: 1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 转注:转注者,同意相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6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B 原始萌生期: 史前书法(夏以前至夏) ●汉字刻划符号,是史前的书法艺术,首先出现在陶器上.陶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的材料,其本身就包含有审美意味,先民们在制陶时,把均衡、对称、和谐、变化、节律等作为造型艺术的朦胧审美意识,又把游戏模仿等原始艺术形式,用简单刻划的线条形式装饰在陶器上. C 发展期:殷商至西汉 ●甲骨文:指上古时期(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全称“龟甲兽骨文字”.多为当时王室贵族占卜的记录.1889年,由王懿荣、刘鹗发现. 甲骨文主要出现在殷商时代,金文则兴盛于周代.金文从汉代就开始出土,唐代已有专门收集金石文字的著作,宋代出了专门的金石学著作,清代金石学大盛. ●金文:指铸或刻在青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

中国古代书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史,从东晋王羲之开始,直至清代康乾时期碑学兴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王羲之的影响史。近些年,已有论者借鉴接受美学的一些方法,对王羲之影响史(或称“接受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超越了传统“帖学”研究的范畴,给中国古代书法史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不过,这种研究目前主要仍停留在王羲之书艺,或者说书法创作影响的范围内,很少关注王羲之对书学思想发展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实际上是王羲之影响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拟在王羲之影响史的框架内,就王羲之与书学思想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探索,即书法本体论、书法笔法论、王羲之书法风格论等。 一、王羲之与书法本体论 中国古代书学肇始于东汉班固《与弟(班)超书》中的草书评论,发展到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并序》而进入初步“自觉”,主要关注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某些关于书法艺术内涵的论述,如东汉崔瑗《草书势》关于欣赏草书形态美的联想涉及到人的情感,三国东吴皇象《与友人论草书》关于草书创作时“心欢娱”的要求,西晋成公绥《隶书体》提出书法艺术的“意”等等,但总体上看,这些“情”、“心”、“意”论述不够明确具体,大体属于书写时心理层面。 到东晋王羲之(303—361)出现了重大突破,他写于晚年(53岁以后)的《尚想黄绮帖》首次明确的将书法艺术与人生境界、人格理想的追求联系起来。敦煌遗书王羲之《尚想黄绮帖》(斯3287写本)云: 尚想黄绮,意想疾于繇,年在襄。吾(斯214本有“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之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也。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好之绝伦,吾弗及也。 《尚想黄绮帖》文本是今存王羲之最可靠、最重要的书学文献,集中陈述了他的书学思想,联系到今存王羲之尺牍文献中数条提及书“意”的言论,可以把王羲之书学思想概括为“玄礼双修”(或“儒道兼综”),这是对西晋以来“书意论”重大发展。笔者对《尚想黄绮帖》已有详细讨论(1),不再赘述。这里想强调的是,直至王羲之,中国古代书学中的书法本体论的核心才得以确立,“玄礼双修”的人生境界、人格理想是书“意”,或者说成为书法作品的意蕴的核心。书艺“由技近乎道”这个命题可以分作“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外部”社会文化层面,三国曹魏韦诞提出“草圣”说,意味着张芝草书可以成为“不朽”;而“内部”书艺自身层面,东晋王羲之则提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与书艺追求相联系,意味着这种超越性可以成为“书意”之内核。 王羲之尺牍资料尚有数条论书文字: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1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东晋书法家。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擅长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现已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着名。 2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是中国历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其草书作品有《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5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后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 6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大文豪。其在诗、词、赋、散文等方面,均有极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7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乃江西诗派祖师。黄庭坚的书法别树一格,

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王羲之为何备受后世推崇? (2014-07-04 18:21:21) 转载▼ 标签: 分类:文化 刘继 兴 王羲 之 文化 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

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从文学的角度,它文字优美,情感旷

中国古代五大书法体简介

中国古代五大书法体简介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篆字在今天的实用性比较小了,因为现在这种字体不易为群众识别,但是由于书体结构充满了装饰性,并有很大的书法艺术价值,所以仍被保留在书法园地里,作为书法家的书写字体形式之一。 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书法理论 术语

最近太原易可书法培训整理了一些古代书法理论中的专业术语,虽然有些名词比较生僻,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书法,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古代书法理论,以高屋建瓴,为迈入更高的书法殿堂打好基础。 万毫齐力 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南朝梁王僧虔《笔意赞》:“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内擫外拓 书法术语。内擫,指意在收敛的笔势;外拓,

指意在纵放的笔势。近人沈尹默认为:“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擫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后人用内擫外拓来区别二王书迹,很有道理,说大王(羲之)是内擫,小王(献之)则是外拓。试观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而实增。”并指出:“内擫是骨(骨气)胜之书,外拓是筋(筋力)胜之书。” 屋漏痕 书法术语。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

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 折钗股 书法术语。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钗原系古代妇女头上的金银饰物,质坚而韧:后被借以形容转折的笔画,虽弯曲盘绕而其笔致依然圆润饱满。南宋姜虁《续书谱》称:“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马宗霍《书林记事》载:“相传鲁公与怀素同学草书于邬兵曹(彤),或问曰:‘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器得低昂回翔之状,兵曹有之乎?’怀素以古钗脚(折钗股)为对。鲁公曰:‘何如屋漏

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名称

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名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项重要财富。其中不乏许多作品给人以书法艺术美之享受,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艺术的结晶,堪称“国之瑰宝”。 《泰山刻石》 《云梦睡虎秦简》 《马王堆帛书》 《西狭颂》 《埔阁颂》 《张迁碑》 《鲜于璜碑》 《礼器碑》 《曹全碑》 《史晨碑》 《乙瑛碑》 《石门颂》 《衡方碑》 《宣示表》 《荐季直表》 《乐毅论》 《黄庭经》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孔侍中帖》 《丧乱帖》 《十七帖》 《洛神赋十三行》 《鸭头丸帖》 《真草千字文》 《自叙帖》 《玄秘塔碑》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温泉铭》 《晋祠铭》 《上阳台帖》 《蔡襄尺牍》 《郊燔帖》 《蒙惠帖》 《陶生帖》

《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 《赤壁赋》 《丰乐亭记碑》《花气熏人帖》《黄州寒食诗卷跋》《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郑文公碑》 《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 《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倪宽赞》 《雁塔圣教序》《阴符经》 《伯远帖》 《神策军碑》 《李白忆旧游诗卷》《蜀素帖》 《紫金砚帖》 《多景楼诗册》《珊瑚帖》 《研山铭帖》 《向太后挽词》《寒光帖》 《米芾三帖卷》《汲黯传》 《洛神赋》 《福神观记》 《兰亭帖十三跋》《草书尺牍》 《唐诗草书卷》《龙藏寺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 《张翰思鲈帖》《皇甫诞碑》 《梦奠帖》 《肚痛帖》 《郎官石拄记》《古诗四贴》 《终年帖》

《中秋帖》 《临神仙起居帖》《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文征明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言诗轴》《唐寅落花诗》《前后赤壁赋卷》《行书七律诗轴》《滕王阁序》 《送友生游茅山诗》《后赤壁赋》 《唐宋诗卷》 《急就章》 《十五日帖》

黄简书法作品黄简讲书法太扯蛋了

黄简书法作品黄简讲书法太扯蛋了 黄简先生,一九四七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是我国当代知名舒服啊家。下面是为你的黄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黄简,一九四七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九七五年进入上海书画出版社,先后担任工作有: 上海《书法》杂志创办工作,其后任该刊文字。书法部举行第一届全国书学理论研讨会,大会论文集。 一九七七年提出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 __古代书法理论著作进行大规模和校点,任《历代书法论文选》,为书法理论研究的基本用书。 同时编有《书法理论丛书》,出版杜子熊《中国书画装裱》、马国权《书谱译注》,崔尔平《广艺舟双楫注》等理论书籍。 一九八零年受香港书谱出版社委托,在上海组织书法篆刻专家数十人,撰写我国第一部《中国书法大辞典》,以执行副主编身分主

持日常工作,一九八五年在香港和广东同时出版。一九八六年此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重新修订为《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任编委。并为此两本辞典撰写「书体」全部条目、附表和绘制部份「术语」技法插图。 一九八三年一月任香港《书谱》杂志的执行,一九八九年任主编。 一九九六年创办「中华艺术家」网站,主编《中华艺术家人名大辞典》和《中华艺术史长编》。 以「传统书法的体系」为主要课题,以二王为宗,解释和发展沈尹默先生《书法论》提出的书法三要素理论。从七十年代起,陆续发表了许多研究著述,主要有《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分期和体系》、《笔法系统试论》、《笔势定义和要点》、《笔意是书法的要素》、《什么是蜾扁篆》、《张旭的笔法》、《书法技法术语系统表》、《传授笔法人名考》、和郑明先生合编《中国书法史事年表》等等,部分已被翻译成日文、韩文。 黄简先生书法教育

中国古代书法家简介

1. 张芝 (2) 2. 蔡邕 (2) 3. 刘德升 (2) 4. 钟繇(you) (2) 5. 胡昭 (2) 6. 王羲之 (3) 7. 王献之 (3) 8. 张旭 (3) 9. 颜真卿 (3) 10. 柳公权 (4) 11. 欧阳询 (4) 12. 孙过庭 (4) 13. 虞世南 (4) 14. 薛稷 (4) 15. 褚遂良 (4) 16. 李邕 (5) 17. 怀素 (5) 18. 苏轼 (5) 19. 黄庭坚 (5) 20. 米芾 (6) 21. 蔡襄 (6) 22. 赵佶 (6) 23. 鲜于枢 (6) 24. 赵孟頫 (6) 25. 文徵明 (7) 26. 董其昌 (7) 27. 祝允明 (7) 28. 王宠 (7) 29. 宋克 (7) 30. 徐渭 (8) 31. 王铎 (8) 32. 金农 (8) 33. 刘墉 (8) 34. 梁同书 (8)

1.张芝 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2.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书法家。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3.刘德升 字君嗣,颍川(今禹州市)人,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纡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德升的纡书法虽草创,但字迹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划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非常局面捷,被后人列为“妙品”,独步当时。 4.钟繇(you)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工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5.胡昭 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国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在书法上,师承刘德升并推陈出新,将行书书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与三国时的另一书法家钟繇齐名,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的阅读习题 及答案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相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提醒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严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详细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详细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习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规定就陷入了为难。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

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即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严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高中部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小组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一下午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书法教室。 3、书法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书法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书法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书法常识知识,(书法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楷书为主,以其他书法为辅,以临贴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书法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书法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书法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书法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影响 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心理10级 姓名韦严婷 学号201013409139 成绩 任课教师程新元 提交日期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王羲之我国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影响着历代文人雅士,被冠以书圣之名.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史上是罕见的.这里主要论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现今我们应继承的王羲之的书法精神. C o n t e n t a b s t r a c t:W a n g x i z h i C h i n a's g r e a t c a l l i g r a p h e r,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i n l i t e r a t i p e i r c e, k n o w n a s t h e n a m e o f t h e h o l y b o o k. H e r 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i n h i s t o r y i s r a r e.H e r e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w a n g x i z h i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y, n o w, w e s h o u l d b e i n h e r i t e d w a n g x i z h i c a l l i g r a p h y s p i r i t. 关键字:王羲之书法成就影响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结构,形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和人格情操。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更是无人能及.通常,一个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的的定位标准有四个要素:其一是功力,其二是独创性,其三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四是社会影响.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法功力最高,独创性最强,也具有最高的审美性,影响更是最大,王羲之”书圣”这一称号可谓名副其实①. ㈠背景条件 王羲之出生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自幼爱习书法,其父从小就传授笔 法伦”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良好 的出生环境给他成为书法大家提供 了前提条件)”.早年又从卫夫人 学书,卫烁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 师承钟繇,.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

中国古代书法解读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在人类艺术的宝库中,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独步世界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国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书法则无从谈起。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们书写汉字,作为记录的手段时,具有文化交流、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在书写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艺术创作时,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本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上最高的艺术”。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文字艺术是文明的奇葩。汉字始,书法始。中华民族第一个用线条表示汉字意思的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书法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我们透过书法的线条表象,窥探种种不同的生命运动和心灵轨迹。书法史,实际上就是运动史、生命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本书论述了自上古至清末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并以其特有轨迹进行历史分期:混沌萌生(史前至夏);浑然入序(商至西汉);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崇规隆法(隋唐五代);尚意宣情(宋至明中);抒性扬理(明中至清)。全书书法流派传承线索清晰,书法理论阐释与艺术鉴赏并重,作者的个人见解则穿插于广征博引和美学追问之中。 两晋时期 魏晋名家-书圣王羲之书法魏晋名家-书圣王羲之书法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