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苏科版九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稿

江苏苏科版九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稿

江苏苏科版九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稿
江苏苏科版九年级数学课本电子稿

篇一:2016苏科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目录

苏科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

2016年9月

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

第2章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2.3数轴

2.4绝对值与相反数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7有理数的乘方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数学活动算“24”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3章代数式

3.1 字母表示数

3.2 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

3.6整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月历中的数学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

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运动

5.3展开与折叠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

复习题

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6.3余角、补角、对顶角

6.4平行

6.5垂直

数学活动测量距离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课题学习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数学活动评价表

七年级下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

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第8章幂的运算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与“较小数”

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9.4乘法公式

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拼图·公式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1二元一次方程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三元一次方程组

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算年龄

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11.1生活中的不等式

11.2不等式的解集

11.3不等式的性质

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数学活动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第12章证明

12.1定义与命题

12.2证明

12.3互逆命题数学活动由已知探索未知八年级上

第1章全等三角形

1.1 全等图形

1.2 全等三角形

1.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2章轴对称图形

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轴对称的性质

2.3设计轴对称图案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3章勾股定理

3.1勾股定理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数学活动探寻“勾股数”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4章实数

4.1平方根

4.2立方根

4.3实数

4.4近似数

数学活动有关“实数”的课题探究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5.1物体位置的确定

5.2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6章一次函数

6.1函数

6.2一次函数

6.3一次函数的图像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6.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课题学习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

数学活动评价表

八年级下

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

7.2 统计图的选用

7.3 频数和频率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数学活动丢弃了多少塑料袋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8章认识概率

8.1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8.2 可能性的大小

8.3 频率与概率

数学活动摸球试验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9.1 图形的旋转

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9.3 平行四边形

9.4 矩形、菱形、正方形

9.5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数学活动设计对称图案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10章分式

10.1 分式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0.3 分式的加减

10.4 分式的乘除

10.5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分式游戏

小结与思考

复习题

第11章反比例函数

11.1 反比例函数

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1.3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小结与思考

篇二:苏教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目录

苏教版最新教材初中数学

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

4.1从问题到方程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2章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2.3数轴

2.4绝对值与相反值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7有理数的乘方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数学活动算“24”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

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5.3展开与折叠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6.1线段。射线。直线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6.5垂直

数学活动测量距离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课题学习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数学活动评价

第3章代数式

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

3.6整式的加减

数学活动月历中的数学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1

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

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第8章:幂的运算

8.1同底数幂的乘法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和“较小数”

10.4三元一次方程组

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算年龄

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11.1生活中的不等式11.2不等式的解集11.3不等式的性质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

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

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拼图.公式

第12章:证明

12.1定义与命题12.2证明

12.3互逆命题

数学活动由已知探索未知

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八年级上

第1章全等三角形

1.1 全等图形 1.2 全等三角形

1.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3.1勾股定理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探寻“勾股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4章实数

4.1平方根4.2立方根4.3实数4.4近似数

数学活动有关“实数”课题研究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2章轴对称图形

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轴对称的性质

2.3设计轴对称的图案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5章平面直角的坐标系

5.1物体位置的确定5.2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

2

第3章勾股定理

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6章一次函数

6.1函数6.2一次函数

6.3一次函数的图像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6.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课题学习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数学活动评价表

八年级下

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7.1 普查与抽样调查

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7.3 频数和频率

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数学活动丢弃了多少塑料袋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复习题

第10章分式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10.3 分式的加减10.4 分式的乘除10.5 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分式游戏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8章

8.1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8.2 可能性的大小8.3 频率与概率

数学活动摸球试验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11章反比例函数

11.1 反比例函数

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3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9.1 图形的旋转

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9.3 平行四边形

9.4 矩形、菱形、正方形9.5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数学活动设计对称图案小结与思考

第12章二次根式

12.1 二次根式

12.2 二次根式的乘除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数学活动画画算算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课题学习心率的调查数学活动评价表

3

九年级上

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

1.1 一元二次方程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数学活动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1 平均数

3.2 中位数与众数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4 方差

3.5 用计算器求方差数学活动估测时间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2章对称图形——圆

2.1 圆

2.2 圆的对称性2.3 确定圆的条件2.4 圆周角

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 正多边形与圆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8 圆锥的侧面积

数学活动图形的密铺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4.1 等可能性

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数学活动调查“小概率事件”小结与思考复习题

课题学习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探索规律

数学活动评价表

第5章:二次函数

5.1二次函数

5.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5.5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数学活动校园景观设计

6.6图形的位似

6.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数学活动测量两地间的距离

第7章:锐角三角形

7.1正切

7.2正弦、余弦

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由三角形数值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

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数学活动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第6章图形的相似

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6.2黄金分割6.3相似图形

6.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6.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

篇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材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 O ,若40A ∠=?,则C ∠=( ) A .110? B .120? C .135? D .140? 2.在半径为3cm 的⊙O 中,若弦AB =32,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30°或150° D .45°或13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直径为10,若圆心O 为坐标原点,则点()8,6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P 在O 上 B .点P 在 O 外 C .点P 在 O 内 D .无法确定 4.如图,已知AB 为 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若28BCD ∠=?,则ABD ∠= ( ) A .72? B .56? C .62? D .52? 5.如图,OA 是⊙O 的半径,弦BC ⊥OA ,D 是优弧BC 上一点,如果∠AOB =58o,那么∠ADC 的度数为( ) A .32o B .29o C .58o D .116o 6.已知⊙O 的半径是4,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6.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无法判断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A 、CA 的延长线上,AB AD =2,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DE ∥BC 的是( ) A . 1 2 AE EC = B . 2EC AC = C . 1 2 DE BC = D . 2AC AE = 8.二次函数2 (1)3y x =-+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1,3)- C .(1,3)- D .(1,3)-- 9.数据3、4、6、7、x 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4 B .4.5 C .5 D .6 10.二次函数y =()2 1x ++2的顶点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11.二次函数y =x 2﹣2x +1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2.小明同学发现自己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是黄金比约为0.618.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约为( ) A .12.36cm B .13.6cm C .32.386cm D .7.64cm 13.如图,点P (x ,y )(x >0)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若△OPA 的面积为S ,则当x 增大时,S 的变化情况是( ) A .S 的值增大 B .S 的值减小 C .S 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D .S 的值不变 14.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2(1)6x -= B .2(1)6x += C .2(1)9x += D .2(1)9x -=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1.1一元二次方程 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形如ax2+bx+c=0(a、b、c是常数,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0(a≠0,b=0,c=0) ax2+c=0(a≠0,b=0,c≠0) ax2+bx=0(a≠0,b≠0,c=0) 注意:二次项系数a≠0 (3)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的方法: 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手段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特征: 等号的左边是按x的降幂进行排列,右边等于0 3、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2)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3)确定相等关系 (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1、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直接开平方法的使用范围和理论依据:

(1)直接开平方法适合解形如x2=b和(x-a)2=b的方程,其中b≥0,因为若b<0,方程无解 (2)直接开平方法的实质是吧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方程的根,因此要注意方程应该有两个根 配方法 配方法是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左边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以a2±2ab+b2=(a ±b)2为依据,其基本步骤为: (1)在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a,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把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右边化简为常数; (5)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公式法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为x= a2 ac 4- b b-2 ± (b2-4ac≥0)。把 x= a2 ac 4- b b-2 ±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一般步骤: (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确定a、b、c的值 (3)求出b2-4ac的值,若b2-4ac<0,则方程无解;(4)若b2-4ac≥0,代入求根公式求出x1,x2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的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 ③化二次项系数为 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化原方程为 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 ±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四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x n,我们把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通常,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

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他的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 n个数据,个数据的权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奇数个数时)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偶数个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在生活中可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联系实际选择。 )如何理解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它的大小只与一组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没有。 .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先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 (二)通常,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这组数据也就越稳定. .标准差:有些情况下,需用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 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 出现的机会都一样,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表示一次试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树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小结: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例如掷两个骰子)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

小学人教版本数学电子课本下载.docx

小学人教版数学电子 课本下载 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711?20各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的校园 10总复习后记小 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位置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认识人民币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认识时间小小商店 8认识钟表 9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长度单位 2 IOO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一)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二) 7统计 8数学广角 9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解决问题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与变换

4表内除法(二) 5万以内数的认识 6克与千克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统计 9找规律 10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测量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掷一掷 10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位置与方向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统计 4年、月、日制作年历 5两位数乘两位数 6面积 7小数的初步认识 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数学广角 10总复习后记小 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2角的度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统计你寄过贺卡吗? 7数学广角 8总复习附页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1四则运算

2位置与方向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营养午餐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统计 8数学广角小管家 9总复习后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墙xm 5m 3m x x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和各项及系数,常数项。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用建模思想列出方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用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0≠a 这一条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问题1:正方形的面积是22cm ,求它的边长。 问题2:如图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m,如果花 圃的面积是242m ,求花圃的长和宽. 问题3:如图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是3m,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二、自学:观察归纳 观察上面所列的方程,讨论它们与我们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______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的______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注:认识一元二次方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最高次数2;(3)方程是整式方程; (4)有的方程要整理后才能判断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三、互助探究: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成c b a c bx ax 、、(02=++是常数0a ≠)的形式,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c bx ax 、、2 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b a 、分别叫做_________和_________。 注意:(1)二次项系数0a ≠;(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才能确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012 目录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4) 本章综合解说 (4)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4) 学习目标 (4) 知识详解 (4) 课外拓展 (8)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8) 学习目标 (8) 知识详解 (8) 课外拓展 (13)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 学习目标 (14) 知识详解 (14) 课外拓展 (18)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9) 学习目标 (19) 知识详解 (19) 课外拓展 (23) 1.5 中位线 (24) 学习目标 (24) 知识详解 (24) 课外拓展 (28) 中考链接 (28) 单元总结 (30) 单元测试 (33)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38) 本章综合解说 (38) 2.1 极差 (38) 学习目标 (38) 知识详解 (38) 课外拓展 (41) 2.2 方差与标准差 (42) 学习目标 (42) 知识详解 (42) 课外拓展 (45)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46) 学习目标 (46) 知识详解 (46) 课外拓展 (48)

中考链接 (49) 单元总结 (50) 单元测试 (51) 第三章二次根式 (55) 本章综合解说 (55) 3.1 二次根式 (55) 学习目标 (55) 知识详解 (55) 课外拓展 (58) 3.2 二次根式的乘除 (58) 学习目标 (58) 知识详解 (58) 课外拓展 (61) 3.3 二次根式的加减 (61) 学习目标 (61) 知识详解 (61) 课外拓展 (63) 中考链接 (64) 单元总结 (65) 单元测试 (66)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70) 本章综合解说 (70) 4.1 一元二次方程 (70) 学习目标 (70) 知识详解 (71) 课外拓展 (73) 4.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73) 学习目标 (73) 知识详解 (73) 课外拓展 (77) 4.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77) 学习目标 (77) 知识详解 (78) 课外拓展 (81) 中考链接 (81) 单元总结 (82) 单元测试 (84)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87) 本章综合解说 (87) 5.1 圆 (87) 学习目标 (87) 知识详解 (87) 课外拓展 (90) 5.2 圆的对称性 (91)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如右图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有(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2.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A =2∠C ,则∠C 等于( ▲ ). A .90° B .60° C .45° D .30° 3.要判断小刚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否稳定,那么需要知道他最近连续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 ▲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方差 D .众数 4.二次函数y =-2(x -1)2 +3的图象如何移动就得到y =-2x 2 的图象( ▲ ). A .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上移动3个单位 B .向右移动1个单位,向上移动3个单位 C .向左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 D .向右移动1个单位,向下移动3个单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B .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C .圆的切线垂直于圆的半径 D .每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内切圆 6.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高为3,则它的侧面积是( ▲ ). A .20π B .15π C . 12π D . 6π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 +x +a 2 -1=0有一个根为0,则a 的值等于( ▲ ). A .-1 B .0 C .1 D .1或-1 8.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绕点A 旋转,当B 、C 两点恰好落在扇形AEF 的EF 时,BC 的长度等于( ▲ ). A . 6π B .4π C .3 π D . 2 π 9.若抛物线y =ax 2 +bx +c(a ≠0)只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该抛物线的顶点一定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的圆心是(2,a )(a>2),半径为2,函数y =x 的图像被⊙P 截得的弦AB 的长为23,则a 的值是( ▲ ). A .22 B .2+2 C . 23 D . 2+3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3 sin α=,则α∠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某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研发、管理和操作三个小组,各组的日工资和人数如下表所示.现从管理组分别抽调1人到研发组和操作组,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团队平均日工资不变 B .团队日工资的方差不变 C .团队日工资的中位数不变 D .团队日工资的极差不变 3.已知△ABC ,以AB 为直径作⊙O ,∠C =88°,则点C 在( ) A .⊙O 上 B .⊙O 外 C .⊙O 内 4.若x=2y ,则x y 的值为( ) A .2 B .1 C . 12 D . 13 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9:16,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 A .9︰16 B .3︰4 C .9︰4 D .3︰16 6.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7.分别写有数字﹣4,0,﹣1,6,9,2的六张卡片,除数字外其它均相同,从中任抽一张,则抽到偶数的概率是( ) A . 16 B . 13 C . 12 D . 23 8.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9.把二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 .22(3)2y x =-+ B .22(3)2y x =++ C .22(3)?2y x =- D .22(3)?2y x =+ 10.二次函数2 2y x x =-+在下列( )范围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2x < B .2x > C .0x < D .0x >

人教版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2 比一比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的校园 10 总复习后记 1 位置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图形的拼组 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 认识时间小小商店 8 认识钟表 9 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二)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 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一) 3 图形与变换 4 表内除法(二) 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克与千克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 测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掷一掷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附页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汇总小学数学教材电子版

小学数学教材电子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内容,练习十九1-2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课件、时钟实物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诱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面: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2.瞧,一家钟表点开张了,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学生注意观察,发现他们是挂钟、闹钟、手表) 3.你们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他们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我们要认识钟表,首先要认识钟面,教师拿出一个无数字钟面,请学生观察,这个钟面上还缺少什么?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钟面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说得真好,钟面上应该有有1-12个数字,那12个数字在哪里呢?6呢?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指一指3和9在哪里?(注意12应该摆在最上面)把这些数字按顺序读一读。那你用手势表示一下这12个数是怎样排列的?闭上眼睛想一想这12个数字的位置。 (2)钟面上除了数字还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出示:长、短) 你们知道长的针叫什么吗?短的呢?(板书:分针长而细、时针短而粗) 2.初步认识整时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出示:教材上主题图7时的钟面)(板书:7时)

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题

九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精心选一选 1.在3 16x 、3 2 - 、5.0-、x a 、325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已知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共1000万元, 如果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则由题意列方程应为( ) A.200(1+x)2 =1000 B.200+200×2x=1000 C.200+200×3x=1000 D.200[1+(1+x)+(1+x)2 ]=1000 3.不解方程,判别方程x 2+4x+4=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实数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4.下列说法: ①过三点可以作圆. ②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相等.③在O ⊙内经过一点P 的所有弦中,以与OP 垂直的弦最短.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O 中,AB 、AC 是弦,O 在∠ABO 的内部,α=∠ABO ,β=∠ACO ,θ=∠BOC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βαθ+= B. βαθ22+= C .? =++180θβα D. ? =++360θβα 6.如图,已知⊙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的度数为60°,的度数为100°,则∠AEC 等于( ) A. 60° B. 100° C. 80° D. 130° 7.如图,已知EF 是⊙O 的直径,把A ∠为60 的直角三角板ABC 的一条直角边BC 放在直线EF 上,斜边AB 与⊙O 交于点P ,点B 与点O 重合.将三角板ABC 沿OE 方 向平移,使得点B 与点E 重合为止.设?=∠x POF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060x ≤≤ B .3090x ≤≤ C .30120x ≤≤ D .60120x ≤≤ 8.式子3 ax --(a >0)化简的结果是( ) A 第6题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

A 初中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练习 一、选择题(4*10=40分) 1、如图,已知ACB ∠是⊙O的圆周角,50 ACB ∠=?,则圆心角AOB ∠是()A.? 25 B.50? C.80? D.100? 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ABC=30°, 则∠BAC的度数为()A.30 ° B.45° C.60° D.90 °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圆周角;②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③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⑤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 .②④⑤ 4、⊙O的半径是6,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5,则直线a与⊙O的位置关系为( )A.相离 B.相切C.相交 D.内含 4、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 B C.D.

5、如图, PA PB ,分别是⊙O 的切线,A 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已知 35BAC ∠=o ,P ∠的度数为( ) A .35o B .45o C .60o D .70o 6、高速公路的隧道和桥梁最多.如图是一个隧道的横截面,若它的形状是以O 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路面AB =10米,净高CD =7米,则此圆的半径OA =( ) A .5 B .7 C .375 D .37 7 7、如图,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 A .2 B.32 C.3 D.3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第一象限,⊙O 与x 轴相切于点Q ,与y 轴交于(02)M ,,(08)N ,两点,则点P 的坐标是( ) A .(53), B .(35), C .(54), D .(45), 9、将一块弧长为π 的半圆形铁皮围成一个圆锥(接头忽略不计),则围成的圆锥的高为( ) A .3 B . 23 C .5 D .2 5 10、如图,在ABC △中,10AB =,8AC =,6BC =,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4.75 B .4.8 C .5 D .二、填空题(4*10=40分) 11、如图,AB 是⊙O 的弦,OC 是⊙O 的半径,OC ⊥AB 于点D ,AB =16cm ,OD =6cm ,那么⊙O 的半径是__________cm . 第10题 A C A B D O B 第7题图 第4题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 3在家里 4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课文 1画 2四季 3小小竹排画中游 4哪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静夜思 7小小的船 8阳光 9影子 10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识字(二) 1比一比 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课文 11我多想去看看 12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 14自己去吧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 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 20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汉字笔画名称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识字1 1柳树醒了2春雨得色彩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语文园地一

5看电视6胖乎乎得小手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得心愿语文园地二 识字3 9两只鸟蛋10松鼠和松果11美丽得小路12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 识字4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14荷叶圆圆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17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语文园地五 识字6 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王二小24画家乡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小白兔和小灰兔27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语文园地七 识字8 30棉花姑娘31地球爷爷的手32兰兰过桥33火车的故事34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识字1 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 识字2 5一株紫丁香6我选我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 识字3 9欢庆10北京11我们成功了12看雪语文园地三 识字4 13坐井观天14我要的是葫芦15小柳树和小枣树16风娃娃17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 识字6 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识字8 30我是什么31回声32太空生活趣事多33活化石34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 版 一、选择题 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已知CD a =,DCA 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DC β∠=∠ B .2sin a AO β = C .tan BC a β= D .cos a BD β = 2.将一副学生常用的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连接AC ,则tan ACD ∠的值为( ) A .3 B .31+ C .31- D .23 3.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 C .乙队身高更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 4.△ABC 的外接圆圆心是该三角形( )的交点. A .三条边垂直平分线 B .三条中线 C .三条角平分线 D .三条高 5.如图, 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0°,则∠OBC 的度数是( ) A .80° B .40° C .50° D .20°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 =2(x ﹣1)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y =2(x+1)2+4 B .y =2(x ﹣1)2+4 C .y =2(x+2)2+4 D .y =2(x ﹣3)2+4 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6=0的一个根为2,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8.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17 18 人数 1 5 3 2 1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5,16 B .15,15 C .15,15.5 D .16,15 9.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4,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点F ,CF 为半径作圆,D 是⊙C 上一动点,E 是BD 的中点,当AE 最大时,BD 的长为( ) A .23 B .25 C .4 D .6 10.如图,抛物线2 144 y x =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一次函数6y x =-+的图像上,Q 是线段PA 的中点,连结OQ ,则线段OQ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2 D .2 11.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 =120°,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动点,设PD 的长度为x ,PE 与PC 的长度和为y ,图2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 j.CO 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训练(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归纳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四种,在解方程时,要依据方程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解法一缺少一次项或形如(ax+b)2=c(c≥0)的一元二次方程选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其中无解的方程为() A.x2—5=5 B.—3x2=0 c.x2+4=0D.(x+l)2=0 2.解下列方程: (1)t2-45=0; (2)(x-3)2-49=0; (5)(x-3)2=(5-2x)2. >解法二方程一边化为O后,另一边能分解因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3.—元二次方程x(χ-2)=2—X的解是() A.X=-IB?X=O c?xl=l,x2=2D.xl=-1,x2=2 4.一元二次方程x2-9=3-x的解是() A?x=3B.x=-4 c.xl=3,x2=-4D?xl=3,x2=4 5.解下列方程: (I)x2=x; (2)(X—1)(x÷2)=2(x÷2); (3)4(x-3)2-25(x-2)2=0; (4)(2x+l)2+4(2x+l)+4=0; (5)(χ-2)(χ-3)=6. ?解法三当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或遇到较大系数时选配方法求解 6.解下列方程: (I)x2-24x=9856; (2)x2-6χ-9991=0. 7?有n个方程:

x2+2x-8=0,x2+2×2χ-8×22=0,???,x2+2nχ-8n2=0. 小静同学解第一个方程χ2+2χ-8=0的步骤如下: ①x2+2x=8;②x2+2x+l=8+l;③(x+l)2=9;④x+l=±3; ⑤x=l±3;(§)x1=4,x2=-2. (1)小静的解法是从步骤_____________ 开始出现错误的? (2)用配方法解第n个方程x2+2nx-8n2=0.(用含有 的式子表示方程的根) A解法四方程的系数没有特殊性,化为一般形式后用公式法求解 8?用公式法解方程2x2+43x=22时,其中求得的b2-4ac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 9.解下列方程: (l)2x2-3x+l=0; (2)x(x+22)+l=0; (3)3(x2+l)—7x=0; (4)4x2—3x—5=x—2. ?解法五运用换元法等数学思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0.解方程(X-I)2—5(χ-1)+4=0时,我们可以将x— 1看成一个整体,设x-l=y,则原方程可化为y2—+4=0,解得yl=l,y2=4.当y=l时,χ-1=1,解得x=2;当y=4时,X—1=4,解得x=5.所以原方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1)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 版 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的是( ) A .x 2+1=0 B .x 2+2x +1=0 C .x 2+2x +3=0 D .x 2+2x -3=0 2.一元二次方程x 2=9的根是( ) A .3 B .±3 C .9 D .±9 3.已知点O 是△ABC 的外心,作正方形OCDE ,下列说法:①点O 是△AEB 的外心;②点O 是△ADC 的外心;③点O 是△BCE 的外心;④点O 是△ADB 的外心.其中一定不成立的说法是( )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小广,小娇分别统计了自己近5次数学测试成绩,下列统计量中能用来比较两人成绩稳 定性的是( ) A .方差 B .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5.如图,△ABC 内接于⊙O ,若∠A=α,则∠OBC 等于( ) A .180°﹣2α B .2α C .90°+α D .90°﹣α 6.如图,在Rt ABC ?中,90C CD AB ∠=?⊥,,垂足为点D ,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D 重合,这块三角板饶点D 旋转,两条直角边始终与AC BC 、边分别相交于 G H 、,则在运动过程中,ADG ?与CDH ?的关系是( ) A .一定相似 B .一定全等 C .不一定相似 D .无法判断 7.二次函数2 (1)3y x =-+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1,3)- C .(1,3)- D .(1,3)-- 8.二次函数2 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且0a ≠)中的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2- 1- 0 1 2 y 5 0 3- 4-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