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1. 贯通全线的直接埋设的铜缆地线,其截面积应计算确定。对于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贯通地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贯通地线间隔一定距离与轨道电路的连接一次,其间隔距离应满足轨道电路调整、分路、断轨检查功能。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连接,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线才能接至无绝缘轨道电路空心线圈或有绝缘轨道电路的扼流变压器中点。

(3) 当上、下行两线的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时,必须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横向连接并接至贯通地线。

3. 贯通地线的综合使用

(1) 通信、信号、红外线轴温监控系统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2) 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接触网杆塔集中地线可接至贯通地线。

(3) 沿线声屏障和隔离网、桥梁栏杆、雨棚等金属构件为防止电磁感应而采用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4) 电力装置地线、电气化接触网地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地线在贯通地线上的连接点的间隔应不小于25m。

4. 贯通地线的敷设

(1)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并应埋在信号电缆下方,与土壤直接接触。

(2) 当信号电缆敷设在石质地带的电缆槽内时,贯通地线应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敷设。

(3)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大桥上时,贯通地线宜与桥墩上预留的基础接地体可靠连接。

(4)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长大隧道内时,宜与隧道内预留的接地体可靠连接。

(5) 桥梁、隧道地段、车站范围及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区段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6) 客运专线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新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地段宜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7) 160km/h及以下铁路自动闭塞区段、电子设备集中区段可在一侧敷设贯通地线。

5. 两侧设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

通地线作横向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桥梁地段应通过梁体内的横向结构钢筋将两侧贯通地线作横向连接。

(2) 隧道地段通过环向接地钢筋等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3) 路基地段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原则上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有条件时,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条件不具备时,横向连接线可埋设于轨底不小于0.6m处并采用热镀锌钢管防护措施。

(4) 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6. 距铁路20m范围内铁路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贯通地线可靠连接,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贯通地线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设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至3m。

(2) 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7. 贯通地线在路肩、桥梁、隧道之外的地点埋设时应设立埋设标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径路转向及分支处。

(2) 穿越障碍物(如大型管路、高压电缆等)时。

(3) 应与同径路电缆共用埋设标志。

(4) 直线径路和无分支时,贯通地线的埋设标志间距应与信号电缆的埋设标志间距相同。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铁路信号贯通地线施工工艺标准 1. 贯通全线的直接埋设的铜缆地线,其截面积应计算确定。对于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贯通地线的截面积宜采用不小于35mm2的裸铜缆。 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必须全线贯通,接头处应采用搭接焊接方式。贯通地线直埋地下,埋深不小于1m,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贯通地线间隔一定距离与轨道电路的连接一次,其间隔距离应满足轨道电路调整、分路、断轨检查功能。 (2) 贯通地线与轨道电路连接,必须通过完全横向连接线才能接至无绝缘轨道电路空心线圈或有绝缘轨道电路的扼流变压器中点。 (3) 当上、下行两线的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大于100m时,必须增加一个空扼流变压器完成横向连接并接至贯通地线。 3. 贯通地线的综合使用 (1) 通信、信号、红外线轴温监控系统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2) 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接触网杆塔集中地线可接至贯通地线。

(3) 沿线声屏障和隔离网、桥梁栏杆、雨棚等金属构件为防止电磁感应而采用的接地装置可接至贯通地线。 (4) 电力装置地线、电气化接触网地线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地线在贯通地线上的连接点的间隔应不小于25m。 4. 贯通地线的敷设 (1) 贯通地线与信号电缆同沟直埋于地下,并应埋在信号电缆下方,与土壤直接接触。 (2) 当信号电缆敷设在石质地带的电缆槽内时,贯通地线应在大地侧电缆槽底部敷设。 (3)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大桥上时,贯通地线宜与桥墩上预留的基础接地体可靠连接。 (4) 当贯通地线敷设在长大隧道内时,宜与隧道内预留的接地体可靠连接。 (5) 桥梁、隧道地段、车站范围及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区段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6) 客运专线应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新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地段宜在铁路两侧敷设贯通地线。 (7) 160km/h及以下铁路自动闭塞区段、电子设备集中区段可在一侧敷设贯通地线。 5. 两侧设有贯通地线的区段,在适当地点应将两侧的贯

关于发布《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关于发布《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的通知 铁建设〔2012〕107号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现发布?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铁道部前发?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关于公布局部修改〖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内容的通知?(铁建设〔2011〕189号)同时废止。其他与本办法相悖的,执行本办法。 已经开始验收的建设项目,要做好新老办法衔接工作,保证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附件:1.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附表 2.初步验收报告 3.高速铁路正式验收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高速铁路建设管理,规范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工作,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竣工验收是指高速铁路按设计要求建成后,由验收机构对其进行检查评价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其他专门用于旅客运输的铁路建设项目按照执行。 第四条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分为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正式验收等五个阶段。 初步验收合格后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通过后可开通初期运营;正式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运营。 第二章竣工验收阶段、依据和内容 第五条竣工验收阶段 1.静态验收。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检查确认的过程。 2.动态验收。是在静态验收合格后,通过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对列车运行状态下工程质量全面检查和确认,并通过运行试验对整体系统在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行车组织、客运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进行检验的过程。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设计与技术标准

信号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标准一、室外电缆工程 1)、挖电缆沟 1.电缆经路选择在路基边坡坡脚外1米内,防护栏之内,遇特殊情况可选择在路肩上,但绝对不允许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挖沟敷设电缆。对因条件限制不能设在护网或围墙内的电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电缆沟上部安装警示板,并在其上加倍设置电缆标和警示牌密度。 2.电缆沟直、低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3.电缆沟深度: (1)站内路肩0.8米(电缆曹防护、钢管防护地段沟深同),区间和路基下的站内电缆沟1.2米。 (2)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米)。 4.平行于股道的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的距离: (1)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米(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米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米。 (2)在线路间不少于1.6米(线间距为4.5米时,不得少于1.5米)。2)、电缆敷设: 1.信号设备所采用的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电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 (1)全塑电缆为其外径10倍。

(2)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5倍。 3.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做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 4.电缆应缓和的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 (1)室内储备量为5米(另加实际引入和做头所需长度); (2)设备间电缆每端出土及做头各2米; (3)桥、较大涵洞、隧道两端储备量各不少于5米,并能满足电缆热胀冷缩的需要。桥面上电缆槽及桥两端采用防护钢管外水泥包封。 5.电缆尽量不接续,购货前,测量好实际长度订购。不得以时,站内地上接续,区间地下接头盒接续。地下接续后不得回填,每站全部地下接续完毕后,经现场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并及时埋设接头标。 6.电缆沟内敷设多根电缆时,需排列整齐,互不交叉,如需分层敷设时,其上下层间距不得少于0.1米。 7.电缆标、警示牌设置原则v: 直线段每50米设置一个电缆埋设标,再隔50米设置一个警示牌,再隔50米设置一个电缆标,以此类推。下列处所应埋设电缆标: (1)电缆在转向及分支处无电缆盒时; (2)电缆长度超过50米的直线中间点; (3)电缆地下接头处,其标桩应有"接续标"字样,并注明埋深、电缆编号,竣工图要有显示。 (4)电缆穿越障碍物时(如大型管道、高压电缆等) 过轨、公路、干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08-1996)(完整版)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208-1996)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贯通地线施工方案

3、工程概述 3.1工程概况 综合接地系统是将沿着铁路线路两侧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设备及其他金属构筑物的地线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进入贯通地线,以保证客运专线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信号和接触网专业)。 3.2主要工程数量表 4、施工方案 4.1综合接地系统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用贯通地线、端子、母排、接续组件、各种与之配套的连接件,通过彼此之间的接续,实现接地系统中各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通过此连接构成综合接地系统。 4.2路基综合接地主要技术要求 4.2.1贯通地线敷设工艺 路基贯通地线施工工艺:电缆沟开挖→清渣→回填细土→贯通地线敷设→引接线、横连线与贯通线的接续→电缆沟回填、夯实。 4.2.2贯通地线敷设 ⑴、双线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两侧敷设,单线路基地段综合接地

贯通地线在线路外侧敷设,贯通地线及引接线均采用铜当量为70mm2的环保、耐腐蚀专用地线。 ⑵、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施工时先清出一条小槽,槽深约6c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深度距路基基床底层顶面-0.3m~-0.4m,埋设贯通地线前,应先向小槽内回填4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土壤后,进行人工夯实,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小于100mm,粒径不大于5mm 的土壤,再进行机械夯实。 ⑶、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⑷、路基纵向通过电缆井地段时(不包括路桥过渡段),应从手孔下约20cm 通过,弯曲角度不得小于120度。在施工电缆井时,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造成损伤。 4.2.3分支引接线的埋设 ⑴贯通地线在每个接触网基础处(接触网基础中心里程的小里程方向30cm)设置一处引接线,引接线型号、规格同贯通地线,引接线与贯通地线接续采用“T”型接续方式,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⑵在接到电缆槽上的接地端子以前,引接线另一端用密封胶带密封,每根分支引线按1.5m备料。引接线预埋到路基边坡上,必须做好防盗隐蔽处理。 4.2.4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 每隔400—500m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连接线为1条,规格及埋设深度与贯通地线相同,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连接采用“T”型连接,利用双C型连接器压接,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位置如与接触网支柱基础冲突,可在其中心里程前后15m范围内调整。 4.2.5区间路基地段分支引接线、接地端子设置

铁路贯通地线交底

铁路贯通地线施工交底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综合接地系统是将沿着铁路线路两侧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设备及其他金属构筑物的地线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进入贯通地线,以保证客运专线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信号和接触网专业)。 2、施工方案 2.1综合接地系统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用贯通地线、端子、母排、接续组件、各种与之配套的连接件,通过彼此之间的接续,实现接地系统中各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通过此连接构成综合接地系统。 2.2路基综合接地主要技术要求 2.2.1贯通地线敷设工艺 路基贯通地线施工工艺:电缆沟开挖→清渣→回填细土→贯通地线敷设→引接线、横连线与贯通线的接续→电缆沟回填、夯实。 2.2.2贯通地线敷设 ⑴、双线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两侧敷设,单线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外侧敷设,贯通地线及引接线均采用

铜当量为70mm2的环保、耐腐蚀专用地线。 ⑵、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施工时先清出一条小槽,槽深约6c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深度距路基基床底层顶面-0.3m~-0.4m,埋设贯通地线前,应先向小槽内回填4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土壤后,进行人工夯实,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小于10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再进行机械夯实。 ⑶、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⑷、路基纵向通过电缆井地段时(不包括路桥过渡段),应从手孔下约20cm通过,弯曲角度不得小于120度。在施工电缆井时,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造成损伤。 2.2.3分支引接线的埋设 ⑴贯通地线在每个接触网基础处(接触网基础中心里程的小里程方向30cm)设置一处引接线,引接线型号、规格同贯通地线,引接线与贯通地线接续采用“T”型接续方式,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⑵在接到电缆槽上的接地端子以前,引接线另一端用密封胶带密封,每根分支引线按1.5m备料。引接线预埋到路基边坡上,必须做好防盗隐蔽处理。 2.2.4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

铁路信号电缆施工工艺规定

. . 铁路信号电缆施工工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在广铁(集团)公司管内的铁路信号电缆施工,从源头预防信号设备故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铁路信号电缆使用规定 第二条 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轨道区段以及2000系列的站内电码化设备采用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计轴设备、应答器使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其它设备应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信号电缆等非数字信号电缆。 第三条电化区段主干信号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连接的站(场)联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第四条 ZPW—2000系列采用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 1.两个频率相同的发送与接收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 2.两个频率相同发送(接收)不能设置在同一屏蔽四线组内。 3.电缆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时,该电缆需采用内屏蔽电缆。 . . . . .

4.电缆中各发送、各接收频率均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内屏蔽电缆,但线对必须按4线组对角线成对使用。 5.内屏蔽电缆有2对以上的备用芯线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内屏蔽4芯组。 第五条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电缆应成对使用。 第三章铁路信号电缆径路选择原则 第六条铁路信号电缆敷设前,由施工单位会同工务段、电务段、通信段等设备管理单位配合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共同确认敷设径路。 第七条两设备间距离最短,通过股道及障碍物最少,利于施工及维修方便。 第八条避开线路和其他建筑物的改、扩建处。 第九条避免在道岔的岔尖、辙岔心和钢轨接头处穿越股道。 第十条避免通过碱、酸、盐性等有化学腐蚀物质的地带,各种管道径路复杂地带。 第十一条避免通过土壤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带,以及坚石、池沼、污水坑等处。 第十二条电缆径路与铁路平行时,距最近轨底边缘的距离,在线路外侧L为2m。如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间斜面距离不小于2m的情况下,L可减至不小于1.7m。在线路间,L为1.6m。若线路间距为4.5m,此项距离L可减至— 2 —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施工缝。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答案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有一种或多种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不得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铁道行业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A,B )。 A. 产品标准 B.工程建设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推荐性标准 2. 每套移动模架首次拼装后应采用不小于(C )倍的施工总荷载进行预压。 A. 1.0 B. 1.1 C. 1.2 D. 1.2 3.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点每孔梁不少于( B )个。 A. 4 B. 6 C. 8 D. 10 4. 高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的两部分内容是(C D )。 A. 一般规定 B. 检验项目 C. 主控项目 D. 一般项目 5. 高速铁路工程验收单元有(ABCD ) A. 单位工程 B. 分部工程 C. 分项工程 D. 检验批 6.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满足(AC )。 A. 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 检验批验收记录签认完成; C. 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D. 参加验收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 7. 高速铁路工程中不受条件限制的钢筋连接方式有(BD ) A. 闪光对焊 B.机械连接 C.搭接焊 D. 绑扎连接 8.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组成资料有(ABCD) A. 验收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记录 B. 质统表与程检表 C.资料管理规程规定施工记录 D. 试验检测报告 9. 高速铁路工程桥梁钻孔桩笼式检孔器应(C ) A. 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5m。 B. 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6m。 C. 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5m。 D. 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且不宜小于6m。 10. 高速铁路桥梁工程钻孔桩孔底沉渣厚度应(AC ) A. 柱桩不大于50mm B. 柱桩不大于100mm C.摩擦桩不大于200mm D.摩擦桩不大于300mm 11. 铁路混凝土结构凿毛的要求有(BCD ) A. 人工凿毛不小于2.5MPa B. 人工凿毛不小于5MPa C.机械凿毛不小于10MPa D.接缝面露出75%以上新鲜混凝土面 12.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应满足(AD ) A. 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B. 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铁路信号施工工艺标准

HHDWG/XH-06-2013 怀化电务段施工标准体系 施工工艺标准 车站与区间信号 Q/GZT-HHD01SG-2012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怀化电务段 目录 第一章信号电缆施工 第一节电缆型号及测试 第二节电缆敷设 第三节电缆防护 第四节电缆屏蔽连接 第五节电缆配线 第二章室外设备安装 第一节地面固定信号及标志牌 第二节道岔 第三节轨道电路 第四节计轴设备 第五节配线 第三章室内设备安装

第一节组合架、分线盘、走线架、组合柜、移频柜、综合柜及计算机联锁接口架 第二节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 第三节计算机联锁设备 第四节电源屏(含电源开关箱、防雷开关箱) 第五节配线 第四章系统防雷 第一节既有信号楼施工 第二节新建信号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施工 第三节室内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 第四节浪涌保护器 第五节轨旁设备接地及电缆屏蔽接地施工要求 第六节信号楼信号设备接地示意图 第七节贯通地线 第五章微机监测与TDCS施工工艺 第六章ZPW-2000轨道电路 第一节轨道电路分割及长度计算标准 第二节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三节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 第四节ZPW-2000钢轨引接线规格、型号及安装标 第五节平交道口、桥梁处设备的安装 第六节补偿电容的安装 第七节禁停标志牌的安装

第八节信号机安装 第九节防雷地线 第十节电化复线区段横向连接线设置原则 第十一节电缆补偿方法 第七章信号设备标识工艺标准图 第八章(沪昆线)室外设备安装与地面硬化工艺标准图 第一章信号电缆 第一节电缆型号及测试 一、电缆型号 (一)信号电缆型号 1. 信号电缆的导电芯线应采用标称直径为1.0mm的软铜线,其允许工作电压不得低于工频500V或直流1000V。 2.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和数字信号电缆。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如计轴设备、应答器等设备应采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 (1)信号电缆按护套类型包括塑料护套(PTY03、PTY23等)、综合护套(PTYA23、PTYA22)、铝护套(PTYL23、PTYL22)信号电缆,电缆规格用电缆芯数表示分为:4、6、8、9、12、14、16、19、21、24、28、30、33、37、42、44、48、52、56、61。 (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分为塑料护套(SPTYW03或SPTYW23)、综合护套(SPTYWA23)、铝护套(SPTYWL23)、内屏蔽(SPTYWP03或SPTYWP23、SPTY-WPA23、SPTYWPL23)数字电缆。 (二) 信号电缆使用范围 1. 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区间的信号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套、铝护套、数字信号电缆。 2. 电化区段主干信号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电化区段与非电化区段连接的站(场)联电缆应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3. 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轨道区段以及2000系列的站内电码化设备采用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计轴设备、应答器使用专用数字信号电缆,其它设备应采用综合护套或铝护套信号电缆等非数字信号电缆。 4.ZPW-2000系列采用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 (1)两个频率相同的发送与接收不能采用同一根电缆。 (2)两个频率相同发送(接收)不能设置在同一屏蔽四线组内。 (3) 电缆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相同频率的发送或接收时,该电缆需采用内屏蔽电缆。 (4)电缆中各发送、各接收频率均不相同时,可采用非内屏蔽电缆,但线对必须按4线组对角线成对使用。 (5)内屏蔽电缆有2对以上的备用芯线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内屏蔽4芯组。 5.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电缆应成对使用。

设备基础施工方案

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110千伏沥窖变电站#3变扩建工程 工程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沥窖村110千伏沥窖变电站内施工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邱玉彬编制日期:2007年12月14日审批负责人:审批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3) 二、施工准备 (3) 三、施工总体安排 (5) 四、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5) 五、各项施工资源计划 (11)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 七、消除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 (13) 八、施工安全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要包括如下项目:避雷器支架及基础1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个、隔离开关支架及基础3组、电流互感器基础1组、断路器基础1座、110kV中间构架及基础1组、旁路母线构架及基础2组、端子箱基础1个、#3主变压器基础1个、#3主变构架及基础1组、中性点支架及基础1个、母线桥支架及基础4个、#3主变防火墙1道;户外电容器基础6组、配电室1间、400*400电缆沟65m、800*800电缆沟60m、2*1200*1000电缆沟75m及部分200*200电缆沟等。 1.2工程特点 本期扩建工程均近距离带电设备,施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工程10千伏配电室、主变基础构架及电容器设备基础采用φ500水泥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加固,其余设备基础采取换土处理,换填3:7砂石1米厚;2*1200*1000电缆沟底换填块石基础500厚;400*400电缆沟、800*800电缆沟沟底换填3:7砂石500厚。水泥搅拌桩使用的固化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R,掺入量为15%。具体施工方法另详水泥搅拌桩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施工工艺及有关技术规范,了解设计要 求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2、将编制好且通过审批的《施工方案》作为作业指导书,与施工人员进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一)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1.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1.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1.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1.1.6>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1.2>作业条件: <1.2.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1.2.2>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1.2.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1.2.4>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1.2.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2.2>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2.3>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2.4>混凝土的浇筑: <2.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2.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2.4.3>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路基贯通地线技术交底

第 1 页共7页工程名称路基工程接受班组路基施工班组交底项目贯通地线施工交底日期2018年4月18日交底内容:路基贯通地线施工 路基表层电缆槽开挖以后,开始埋设贯通地线, (一)施工工序 开挖沟槽→铺线→连接分支接引线→接头封闭→回填 (二)施工要求 1,开挖沟槽 电缆槽位置开挖至设计位置后,开始开挖贯通地线沟槽,要求在电缆槽中心位置开挖,宽度5cm,开挖至交底标高(电缆槽设于硬质岩路地段,贯通地线应埋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0mm处,电缆槽设于土质及软质岩路地段,贯通地线应埋设在距基床底层顶面下300mm~400mm处)。 2,铺线 铺线时要求将贯通地线拉直,在两头与隧道或者桥台预留贯通地线接续,使用C型压接件按照要求(三-4)压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贯通地线必须拉直,搭接长度符合要求即可,不能留多余。 3,连接分支接引线 需要接地的构造物需要使用分支接引线与贯通地线连接,分支接引线与贯通地线使用C型压接件压接,每个接头两个C型压接件。分支接引线与构造物上预埋接地端子的连接使用L型连接件,L型连接件与接地端子的连接方式见后文。 4,接头封闭 贯通地线所有有接头的地方,全部要使用防腐胶带包起来,包括分支接引线与接地端子的连接处。 5,回填 交底人技术负责人 现场领工员施工队负责人

第 2 页共7页工程名称路基工程接受班组路基施工班组交底项目贯通地线施工交底日期2018年4月18日 所有分支接引线安装好,做好封闭工作以后,使用沙子回填至电缆槽基底。 (三)敷设要求 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 2,贯通地线敷设平顺,不得形成环状、变形;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外径的15倍;贯通地线连接处应采用防腐措施,可缠绕防腐胶带处理。 3,压接工艺:贯通地线的接续、横向连接和T型分支均采用铜质C型压接件进行双环连接,压接工具采用专用的12T自弹式冷压钳,压接力不小于12t,所有接头均采用防腐处理。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 型连接器连接。C型两个压接环间距DJ/H35型为30mm~35mm,DJ/H70型为45mm~50mm。 4,电力、接触网等强电设备、设施接地连接线、分支引接线不得进入通信信号槽内。 5,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6,接地装置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及其引接线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平齐。 7,贯通地线的接续、横向连接和T型分支均采用铜质C型压接件进行连接,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型连接器连接。 8,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隧道、路堤、路堑、桥梁间的过渡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9,贯通地线要防止出现人为断点。 交底人技术负责人 现场领工员施工队负责人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进行浇筑时,如果超过2h以上,应按设计要求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 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 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见素砼浇筑。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管道和预留孔洞、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3.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平。 3.4.7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搓平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洒水,浇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3.4.8 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地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不得任意施工。 4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铁路贯通地线交底

精心整理铁路贯通地线施工交底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综合接地系统是将沿着铁路线路两侧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化、电力、通 。 2、施工方案 2.1综合接地系统构成 2.2 2.2.1 路基贯通地线施工工艺:电缆沟开挖→清渣→回填细土→贯通地线敷设→引接线、横连线与贯通线的接续→电缆沟回填、夯实。 2.2.2贯通地线敷设 ⑴、双线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两侧敷设,单线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外侧敷设,贯通地线及引接线均采用铜当量为70mm2的环保、耐腐

蚀专用地线。 ⑵、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施工时先清出一条小槽,槽深约6cm,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深度距路基基床底层顶面-0.3m~-0.4m,埋设贯通地线前,应先向小槽内回填4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土壤后,进行人工夯实,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小于10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再进行机械夯实。 侧面的下部位置。 20cm通过,弯曲角度不得小于120度。 2.2.3分支引接线的埋设 30cm)设 T”型 接。 引线按1.5m备料。引接线预埋到路基边坡上,必须做好防盗隐蔽处理。 2.2.4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 每隔400—500m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连接线为1条,规格及埋设深度与贯通地线相同,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横向连接线与贯通地线连接采用“T”型连接,利用双C型连接器压接,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位置如与接触网支柱

基础冲突,可在其中心里程前后15m范围内调整。 2.2.5区间路基地段分支引接线、接地端子设置 ⑴通信信号电缆槽内路基型接地端子与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同里程设置。 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接地极使用。在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在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程侧面预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部结 子(在基站中心里程前后各15m)。 ⑵分支引接线: 2.2.5 M16螺栓孔及配套 Cr≥16%,Ni≥5%,Mo≥2%,C ≤0.08。不锈钢与圆钢的焊接应在出厂时完成,不得在施工现场焊接。 ⑵贯通地线引接线应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接地端子及其后方的引接线灌注于电缆槽内侧适当位置,接地端子应露出电缆槽内侧面1-2mm以便于牢固连接,并且接地端子引接线从电缆槽底部伸出电缆槽。贯通地线通过“T”引接线侧向引出路基边坡并沿边坡经防护后进入电缆槽底部,再与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引接线连接。设置接地端子位置采用一节Ⅱ型电缆槽。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模板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 试题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有一种或多种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不得分, 共25题, 每题2分, 共50分) 1.铁道行业标准能够分为两种, 分别为( ) 。 A.产品标准 B.工程建设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推荐性标准 2.每套移动模架首次拼装后应采用不小于( ) 倍的施工总荷载进行预压。 A. 1.0 B. 1.1 C. 1.2 D. 1.2 3.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梁体徐变变形观测点每孔梁不少于( ) 个。 A. 4 B. 6 C. 8 D. 10 4.高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的两部分内容是( ) 。 A. 一般规定 B. 检验项目 C. 主控项目 D. 一般项目 5.高速铁路工程验收单元有( ) A. 单位工程 B. 分部工程 C. 分项工程 D. 检验批 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满足( ) 。 A. 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 检验批验收记录签认完成; C. 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D. 参加验收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

7.高速铁路工程中不受条件限制的钢筋连接方式有( ) A. 闪光对焊 B. 机械连接 C.搭接焊 D. 绑扎连接 8.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组成资料有( ) A. 验收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记录 B. 质统表与程检表 C. 资料管理规程规定施工记录 D. 试验检测报告 9.高速铁路工程桥梁钻孔桩笼式检孔器应( ) A.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 且不宜小于5m。 B.检查长度宜为3~4倍设计桩径, 且不宜小于6m。 C.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 且不宜小于5m。 D.检查长度宜为4~5倍设计桩径, 且不宜小于6m。 10.高速铁路桥梁工程钻孔桩孔底沉渣厚度应( ) A.柱桩不大于50mm B. 柱桩不大于100mm C. 摩擦桩不大于200mm。 D.摩擦桩不大于300mm。 二、铁路混凝土结构凿毛的要求有( ) A. 人工凿毛不小于2.5MPa B. 人工凿毛不小于5MPa C. 机械凿毛不小于10MPa D. 接缝面露出75%以上新鲜混凝土面 三、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应满足( ) A.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95%, 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B. 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 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 C. 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5天 D. 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7天 1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成桩工艺性试验要求( ) A. 试验根数不少于2根 B. 试验根数不少于3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