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目录

第 1 章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

第 2 章采矿地质条件 (1)

第 3 章采矿方法选择 (1)

3.1 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 (1)

3.2 采矿方法初选 (2)

3.3 采矿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7)

3.4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9)

3.5 采矿方法图 (9)

3.6 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 (9)

第 4 章矿块的采准、切割及矿量计算 (10)

4.1 采准巷道的布置 (10)

4.2 采准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10)

4.3 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 (11)

4.4 采准切割工程量 (12)

4.5 矿块中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时间 (13)

第 5 章回采计算 (13)

5.1 凿岩爆破 (13)

5.2 矿石的运搬和放矿 (16)

5.3 采场地压管理 (17)

5.4 矿块通风 (17)

5.5 充填 (18)

5.6 回采工作组织 (19)

第 6 章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汇编 (23)

参考文献 (24)

设计任务书

一、矿体赋存条件

某铜镍矿矿床,走向长约1200m,矿体埋深200~450m,平均厚度为28m,倾角850,矿石体重2.98t/m3,矿岩松散系数均为1.6。平均品位Cu2.8%,Ni0.9%。矿石f=11,岩石f =12,均稳固。地表不允许崩落。

二、设计矿块生产能力

设计矿块生产能力为380 t/d。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

(1)采矿方法选择。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和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采矿方法,确定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并设计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方案。

(2)矿块采准切割设计。进行采切巷道的布置和断面形状、规格设计,计算采切工程量、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及成本,安排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进度。

(3)回采设计。凿岩、装药、爆破、通风、出矿、充填、回采等工作。回采工作计算,回采循环作业表等。

2)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采矿方法单体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标准采矿方法图。

(2)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程序规范,设计内容系统完整。

(3)标准采矿方法图要求用电脑绘制,图纸规格A2;说明书要求简洁、扼要、通顺整洁,插图(示意图)12-15张。

指导教师:

日期:

第1章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设计任务书

2)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3)AQ2013.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准》

4)GB50771—2012《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5)GB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8)AQ2013.2—200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局部风》9)GB50089—2007《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第 2 章采矿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采矿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原始地质条件包括

1)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2)矿体沿走向长1200m,矿体平均厚度约 28 m,平均倾角约 85°。3)矿石体重为2.98 t /m3,上下盘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

4)铜的平均品位约 2.8%镍的品位为0.9%。

5)地表不允许崩落。

第3章采矿方法选择

3.1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

1)首要条件是工作条件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满足矿山产量的要求,要求生产能力大,劳动效率高;

3)满足选矿工艺要求,并要求贫化损失小;

4)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坚持“贫富兼采、厚薄兼采、大小兼采”原则;

5)良好的经济效果,尽量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采矿方法;

6)良好的社会效益,满足环保、安全等要求;

7)遵守有关法规要求。

3.2 采矿方法初选

采矿方法在矿山生产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生产能力、劳动效率、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矿石成本、矿山经济效益及其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好坏。因此,在矿山设计中,应认真研究分析影响采矿方法的各种因素,以便选择出适合矿山具体条件的采矿方法。为了便于采矿方法的选择,通常按赋存要素对矿体进行分类。

1)按矿床厚度,分为

(1)极薄矿脉,厚度在0.8m以下,回采时需要采掘围岩;

(2)薄矿脉,厚度为0.8~5m;

(3)中厚矿脉,厚度为5~15m;

(4)厚矿脉,厚度为15~50m;

(5)极厚矿脉,厚度为50m以上。

本设计中,矿体厚度平均在28m左右,属于厚矿脉。

2)按矿体倾角,分为

(1)水平矿床,矿体倾角0°~3°;

(2)缓倾斜矿体,矿体倾角3°~30°;

(3)倾斜矿体,矿体倾角30°~50°;

(4)急倾斜矿体,矿体倾角50°以上。

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条件要求,对采矿方法进行初选。采矿方法初选表见表3-1。

表3-1 采矿方法初选

主要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较适合的采矿方法可排除的采矿方法主要考虑因素该矿床特征

地表允许崩落的

可能性

不允许崩落充填法、空场法崩落法

矿石和围岩的稳固

性矿石不稳固、围岩

稳固

分段矿房法、分段空

场嗣后充填法、阶段

矿房法

其他空场法和其他

充填法

矿体的厚度平均厚度约 28 m,极

厚矿体。

分段矿房法、分段空

场嗣后充填法、阶段

矿房法

全面法、房柱法、分采

充填法、单层充填法、

矿体的倾角平均倾角约85?,属极

倾斜矿体

分段矿房法、分段空

场嗣后充填法、阶段

矿房法、

其他空场法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提供的采矿地质条件,结合采矿方法选择的原及各种采矿方法的适用范围,初步选择:分段矿房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阶段矿房法(水平深孔)。

3.2.1 分段矿房法

分段矿房法属于空场采矿法。它的特点是在一个阶段内沿矿块的倾斜方向再划分若干分段,在每个分段水平布置矿房和矿柱。每个分段均为独立的回采单元,从各分段的凿岩巷道中凿岩,崩落下来的矿石是在分段空场条件下分别从各分段的出矿巷道运出。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方案示意图如图3-1。

图3-1分段矿房法方案示意图

1)结构参数

阶段高度一般为 40~60m,分段高度主要取决于凿岩设备,中深孔凿岩时8~10m,深孔凿岩时为15~25m,甚至达30~40m。矿房沿走向长度为40~60m,分段间柱宽度为6~8m。分段间留斜顶柱,其真厚度一般为4~7m。

2)采准和切割

运输巷道一般沿矿脉靠下盘布置掘进。矿块人行通风天井通常设置在间柱内,从阶段运输巷道开始,沿矿脉下盘接触面掘进到回风平巷。联络道用来联络矿房和天井,一般从天井内每隔5~6m垂直高度掘进一条,矿块两侧的人行联络道应彼此交错布置。拉底平巷位于底柱之上,两个间柱内的最下一个联络道相向掘进形成。漏斗颈自阶段运输平巷向上开掘,每隔5~7m布置一条。切割包括拉底和辟漏。在留矿体的矿块中,拉底空间的高度为2.5m,面积与矿房一致,但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2m,扩漏一般是从拉底空间向下扩大斗颈上部形成喇叭口。

3)回采工作

在矿块或矿房内回采以分段为单元,沿阶段高度自上而下相互错开一定距离进行分段凿岩、爆破和出矿,沿矿块长度向溜井方向推进。分段内从切割槽向分段的另一侧推进。在凿岩平巷中钻扇形平行深孔,侧向崩落矿石,从装运巷道用铲运机将矿石运到分段运输平巷最近的溜井,溜到阶段运输巷道装车运出。

当一个矿房回采结束后,立即回采一侧的间柱和斜顶柱。分别从回采间柱的深孔凿岩硐室钻扇形深孔和从回采斜顶柱的深孔凿岩硐室钻束状孔,回采矿柱的顺序是:先爆间柱并将崩下的矿石放出,然后再爆顶柱分段矿房法利用分段房间矿柱和分段斜顶柱对围岩及矿房顶板进行支撑。3.2.2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的特点是在分段巷道中钻凿中深孔爆破崩矿,矿石集中在采场最下部分段巷道中装运。每次爆破后仅装运出一部分矿石,大部分矿石暂留采场中以暂时维护顶底盘,待采场的矿石全部采下并放出后,集中一次进行空场充填,如图3-2。

图3-2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方案示意图

1)结构参数

采场构成要素的选择,应根据矿体类型、厚度、产状、矿岩稳固性及出矿方式等因素来选取采场尺寸,由表,则标准矿块阶段高度 50~70m,分段高度8~20m,顶柱、间柱,底柱尺寸按实际地质情况设计,当沿矿体走向布置时,长度为常设计为几十米,宽度为矿体厚度。

2)采准和切割

在下盘阶段运输平巷内,每隔10~20 m向矿体掘进装矿斜巷,转角半径6~8m;再由装矿斜巷向矿房两端掘进堑沟拉底平巷。在矿体下盘间柱

位置每隔20~60m 掘进人行设备天井,连通上下中段,亦进行进风、回风用;由人行设备天井每隔12m 掘进分段凿岩巷道。采用垂直中深孔拉槽法形成切割槽,即在每分段矿房中央在分段凿岩巷道上掘进切割天井,并在分段凿岩巷道与切割天井交汇处向矿体上下盘掘进切割横巷至矿体边界,再进行中深孔爆破形成切割槽。

3)回采工作

回采工作从中央切割槽开始,向矿房两侧进行,排距 1.25~1.5m,孔底距1.6~2.0m,炮孔一次凿完,分区起爆,每区2 排炮孔,矿房两翼对称区同时起爆,从矿房中央同时向两翼同时回采。上下分段之间保持垂直工作面或上分段超前下分段1 排炮孔,保证上分段爆破作业的安全,矿石借重力落到底部集矿巷道,通过铲运机出矿。

3.2.3 阶段矿房法

阶段矿房法把矿块规则地划分矿房和矿柱,先采矿房,后采矿柱;用深孔回采矿房。根据落矿方式不同,阶段矿房法分为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在本设计中采用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它的特点是矿房拉底之后,在凿岩硐室中,钻水平扇形深孔,向矿房拉底空间崩矿,自下而上地进行回采。如图3-3所示。

图3-3阶段矿房法方案示意图

1)结构参数

阶段高度60~80m,沿走向布置的矿房长度为20~50m,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矿房宽度为10~30m,间柱宽度为10~15m,顶柱厚度一般为6~8m,底柱高度:漏斗底部结构为 8~13m,平底结构为 5~8m。

2)采准工作

在矿体的上下盘围岩中,分别掘进阶段运输平巷,并于间柱中央掘进穿脉贯通上下盘阶段运输平巷,构成环形运输系统。在穿脉巷道一侧(间柱中心位置)掘凿岩天井,沿天井的长度方向按水平深孔排拒的一倍或两倍掘进联络平巷通达矿房,然后将其前端扩大为凿岩硐室。电耙巷道的布置根据底部结构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图2-2 垂直走向布置的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为平底受矿的底部结构形式。在阶段运输水平的上部,于矿房与矿柱的交界处,掘进垂直于运输平巷的电耙巷道。在电耙巷道的上方留有阶梯保护檐,在放矿口之间留有矿柱以增加保护檐的稳固性。应用深孔落矿,二次破碎工作量较大,一般电耙巷道应设有专用回风系统。

3)切割工作

平底底部结构的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的切割工作,首先在一条电耙巷道的侧方开掘与其平行的凿岩横巷,两者之间留支护矿柱,然后在矿房长轴的中部掘进拉底平巷,以备拉底。拉底的第一步骤:自凿岩横巷在拉底层矿石内钻凿水平平行炮孔,逐步爆破形成一个2.5m 高的拉底空间。然后,在支护矿柱内每隔 5m 开凿一个 3m 宽的放矿口。拉底的第二步骤:在拉底空间的最高处掘进凿岩横巷,并掘进短天井与第一步骤形成的拉底空间相贯通,然后以短天井为自由面用深孔将其扩大成垂直于凿岩横巷的切割槽。在凿岩横巷开凿下向扇形深孔,以切割槽为自由面,分次爆破后形成最终拉底空间。

4)回采工作

矿房的回采工作,是以水平分层自下而上地进行,回采分层高度取决于落矿方法。落矿方法可用水平扇形深孔,也可用水平平行深孔。为保护底柱的稳固性,适应拉底空间的容积,在深孔爆破之初,爆破炮孔排数不宜过多,一般为1~2排,以后可逐渐增加同时爆破的排数。每次崩下矿

石,可全部放出,也可暂留一部分在矿房中,但不能作为维护围岩的手

段,只起调节出矿的作用。

3.3 采矿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主要通过对采矿成本和主要材料的消耗、矿块生产能力、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具体参数见表3-2。

表3-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项目名称分段矿房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阶段矿房法

采场生产能力

(t/d)

300~400 350~500 300~400

掌子面工效(t)14~16 15 16~22

矿石损失率(%) 6.5 11.3 20~25

矿石贫化率(%)13.5 10 18~20

炸药消耗量(kg/t)0.45 0.32~0.51 0.26~0.49 木材消耗量

[m3/(104t)]

2.0 1.6 0.4~

3.5

采切比(m/kt) 8.4 4.35 4.8

方案灵活适应性好较好好

通风条件一般一般较好

实施难易程度一般较容易一般

地压控制效果一般好较差

优点1.对矿岩的稳固性以及矿

体倾角适应性较强。

2.回采强度大,矿块生产

能力大。

3.工人小断面巷道内进行

回采作业,安全条件好。

4.临时矿柱可及时回收,

采空区可及时处理;

5.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

低,机械化程度高。

1.劳动生产率高;

2.生产能力大;

3.采矿成本低。

1.回采强度大劳

动生产率高;

2.采矿成本低,

坑木消耗少;

3.回采作业安

全。

缺点1.采准工作量大

2.开采费用较高

1.工作在独头巷道内

进行,通风效果差;

2.工作环境不想。

1.矿柱矿量比重

大,回采矿柱时

损失贫化大。

2.深孔难控制矿

体边界;

3.不能分采和剔

除石;

由上述详细比较可以看出,三种采矿方法都可以满足本设计任务的生产能力要求,但是阶段矿房法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不适合于品位较高的有色金属开采。分段矿房法的多个经济指标参数与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相似,但是其采切工作量较大,回采须等待的时间较长,因此综合比较选择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3.4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1)矿块布置方式:垂直走向布置。

2)矿块高度:60m。

3)分段高度:20m。

4)矿房的长度和宽度:25m,28m。

5)矿柱尺寸:长20m,宽28m。

6)底部结构的形式和底部结构中各要素的规格:使用平底结构,环形式布置,出矿进路、装岩进路的断面尺寸为 3.7m×3.7m。

3.5 采矿方法图

见附图。

3.6 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先采矿柱后采矿房,矿柱回采完毕后进行胶结充填,回采时在分段凿岩巷内钻凿垂直上向扇形深孔,分段落矿,出矿结构为无底柱出矿,中段集中出矿方式。矿石倒入脉外溜井,通过阶段运输巷进入主提升系统提至地表。

待矿房矿石全部出完后,集中一次充填。采场内安设好泄水管,打好隔墙。利用充填体的强度管理采场地压。

第4章矿块的采准、切割及矿量计算

4.1采准巷道的布置

根据采矿地质条件、矿房和矿柱回采方法、年产量和巷道服务年限等多种条件,从安全、经济、方便等上的出发,选择了下列各采准巷道位置。

1)阶段无轨运输平巷:采用脉外布置,在矿体下盘稳定处,每隔 20m 水平布置一个,上下隔开布置。

2)通风管缆井:布置在矿体紧靠外部边缘处。

3)出矿进路、装岩进路:每隔 12m 布置一个。

4)切割天井:布置在矿体内部紧靠上盘边缘处,布置在矿房中央。

5)分段凿岩巷道:从每个分段联络平巷打分段凿岩巷道至矿体上盘边缘处,布置在每个分段的底部中央。

6)溜井:布置在脉外运输巷道外侧,每隔 100m 布置一个。

7)分段联络巷道:联通分段凿岩巷道和斜坡道。

4.2 采准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采切工程包括阶段无轨运输巷道、分段凿岩巷、切割巷、切割天井、集矿堑沟和出矿进路等。

4.2.1 阶段无轨运输巷道、分段联络道和分段凿岩巷道

阶段无轨运输巷道走向布置于矿体下盘废石内,由于采场使用Simba H1254 凿岩台车,最大宽度为3.1m,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匹配凿岩设备规格尺寸设计阶段无轨运输巷道尺寸为3.7m×3.7m。各分段联络道与辅助斜坡道联通,作为人行、设备通道,设计尺寸为3.7m×3.7m。匹配凿岩设备规格尺寸同时类比其它矿山,设计分段凿岩巷道断面为 3.7m×3.7m。

4.2.2 出矿进路和集矿堑沟

沿脉外运输巷垂直于矿体走向每隔12m布置一条出矿进路和集矿堑沟联通脉外运输巷与采场凿岩巷,长度要满足矿山使用最大铲运设备对崩落矿堆有效做功的长度。

4.2.3 切割天井以及溜井

切割天井设计断面 2m×2m。溜井选用圆形,直径为 2.2m,倾角 85°。

4.3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

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见表4-1。

表4-1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

项目工业储量

(t)

回采率

(%)

贫化率

(%)

矿石混入岩石

占矿块采出量

的比重/%

矿块317740.5 80.3% 11.7% 255280.4 31276.4 100% 顶柱21182.7 0% ———0% 矿柱103535.2 95% 12% 98358.4 12424.2 38.5% 矿房139407.9 96% 13% 133831.6 18123.0 52.4% 桃形矿柱29309.0 0% ———0% 附产24305.7 95% 3% 23090.4 729.2 9.1%

4.4 采准切割工程量

矿块采准切割工程量表如表4-2所示。

表4-2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标准矿块采切工程量

项目名称

规格

(m×m)

条数单长(m)

长度(m)工程量(m3)采出矿量

(t)

脉内脉外合计脉内脉外合计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标准矿块采切工程量采准

铲运机出矿平巷 3.7×3.7 2 63.3 78.6 48.0 126.6 1358.2 829.4 2187.6 5229.0 集矿堑沟 2.7×2.7 2 52.1 56.2 48.0 104.2 971.1 829.4 1800.5 2893.9 装矿进路 3.7×3.7 16 16.8 100.8 0 100.8 1741.8 0 1741.8 6705.9 分段联络道 3.7×3.7 2 35 0 70 70 0 1209.6 1209.6 0 分段凿岩巷道 3.7×3.7 4 51.3 157.2 48.0 205.2 2716.4 829.4 3545.8 10458.1 溜井φ2.2 1 62.1 0 62.1 62.1 0 943.8 943.8 0

切割切割天井2×2 2 62.1 124.2 0 124.2 496.8 0 496.8 1912.7 采切合计19325.6460.8263.1723.96313.24417.010730.224305.7千吨采切比11.03m/kt

13

采矿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 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3/t,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5110m,双翼对开,每翼长1555m,倾向长度2000m。 3、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9年。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开拓,全矿井共划分4个采区,共40个工作面,上山部分24个,下山部分1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9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0年,在底板开围岩平巷。拟采用采区式通风,在两采区中央上部开回风井。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全矿井有一个采区生产,工作面机采,分上、下山开采,共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2条煤巷掘进,采用2台11Kw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有大型火药库一个,独立回风。 5、井下同时最多人数为200人,回采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为30人,温度t=18℃;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15人,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 m3/min,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8kg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 3)北方矿井,冬季井口需装供暖设备; 4)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行人道; 5)工业广场不得受扇风机的噪音干扰; 6)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 7)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得作为主要进风井; 8)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盘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9)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尘、水及高温创造条件; 10)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式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采矿毕业设计论文小结

xx县xx钨矿年产量30万吨开拓设计概述 xxx (xxxx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xx xxxx xxx00) 摘要:本设计为xx县xx钨矿矿体进行开采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日产量在900t。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区地形地质条件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确定了开拓方案采用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设计阶段高度为50m;中央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词:地下开采;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中央对角式通风 A Tungsten mine in xx County xx ore body mining design overview of 300kt / a xxxx Abstract:This design for tungsten ore mining design xx mining nissan undressed ore 900t.According to the complicated burring conditions and min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ay, determined the pioneering scheme using flat adit and blind shaft joint development; design phase height is 50 m; The central diagonal type ventilation system. Key words:Underground mining; the adit blind shaft to open up the joint; central diagonal ventilation 作者简介:xxx(1989—),男,xxxx大学采矿工程本科生。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煤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 加深对《采煤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 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 图纸打基础。 设计题目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版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长度10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平均倾角12度,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较松软,k2和k3属于中硬煤层,是简单结构,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 m 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下方25 m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的不同中由同学自行决定.

附表1:设计采区综合柱状图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的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50万t/a 2、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工业储量 由公式Z g=H*S*(m1+m3)*r (公式1-1) 式中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1000m S------- 采区走向长度,2100m r-------- 煤的容重,1.30t/m3 m i------ 第i层煤的厚度,6.9+3.0+2.2=12.1m Z g=1000*2100*12.1*1.3 =3303.3(万t) 2.设计可采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Z k=(Z g-p)*C (公式1-2) 式中:Z 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 g------ 工业储量,万t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井田开拓 学 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专 业 采矿工程 姓 名 朱 强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O一二 年 三 月 学校代码: 学号: 10128

井田开拓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 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 化回采工艺。 关键词:立井开拓立式矿井地质构造倾斜长壁 Abstract: This design introduces pioneering vertical mine features, after a series of proof comparison of plan, choose the suitable for vertical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mainly runs through the minefield that day bin syncline, on the first level of choice of shaft development scheme, the first mining area of the mining method of inclined long wall min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min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mine development,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vertical, inclined long wall

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暂行办法

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暂行办法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根据《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试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将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简称“AMLC”)”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现就检测办法作如下规定。 一、检测系统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对学位论文中的抄袭、伪造及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测,是检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及学位论文出现不端行为的辅助工具。 二、检测要求 1、检测方式 重复率检测工作分为全面检测和抽样检测两种。全面检测要求所有申请答辩人员(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论文必须接受检测,未接受检测的论文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和学位授予事宜;抽样检测是按一定比例从申请答辩的学位论文中抽取检测。采取何种检测方式由学校研究决定。 2、检测时间 (1)参加“双盲”评审的学位论文作者在提交评阅论文的同时,提交论文电子文档进行检测,过期不予受理。 (2)其他被检学位论文作者须在申请答辩前15天,根据被检测名单以学院为单位提交论文电子文档进行检测,过期不予受理。 (3)研究生答辩完成后,研究生处将根据需要对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复检。 3、论文格式 学位论文电子版格式为word文档,大小控制在10M以内,若论文较大可删去论文中的图片。提交的学位论文命名方式为:论文题目_姓名.doc,如“基于二次插补算法的新型机床系统研究_张三.doc”。所有提交的检测论文word文档必须与归档纸质论文一致。 4、检测组织 各学院按要求向研究生处提供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研究生处组织专人进行检测,每篇学位论文(须二次检测和复检论文除外)只检测一次,检测完成后,研究生处将《检测报告单》返回各学院。 三、检测结果处理

课程设计论文--热处理工艺设计(精选.)

沈阳理工大学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热处理工设计目的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法 (1) 3.1 设计任务 (1) 3.2 设计方案 (2) 3.2.1 12CrNi3叶片泵轴的设计的分析 (2) 3.2.2 钢种材料 (2) 3.3设计说明 (3) 3.3.1 加工工艺流程 (3) 3.3.2 具体热处理工艺 (4) 3.4分析讨论 (11) 第四章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沈阳理工大学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12CrNi3叶片泵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1. 设计任务 12CrNi3叶片泵轴零件图如图3.1 图3.1 12CrNi3叶片泵轴

2、设计方案 2.1.工作条件 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叶片泵的结构紧凑,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泵轴在工作时承受扭转和弯曲疲劳,在花键和颈轴处收磨损。因此,要求轴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 2.1.1失效形式 叶片泵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在花键和轴颈处可能发生工作面的磨损、咬伤,甚至是咬裂。 2.1.2性能要求 根据泵轴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叶片泵轴主要是要求轴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以保证轴在良好的服役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 2.2钢种材料 12CrNi3A钢属于合金渗碳钢,比12CrNi2A钢有更高的淬透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比12CrNi2A钢截面稍大的零件。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HB260~320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模具,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为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该钢适宜制造大、中型塑料模具。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 ,退火困难。由于不渗碳表面未经镀铜防渗 ,因此渗碳后进行低温回火 , 降低硬度 , 便于切去不渗碳表面的渗碳层。材料加工成叶片泵轴需进行复杂的化学热处理,使心部硬度为 HRC31~HRC41,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从而使泵轴表面有较高硬度,心部呈现

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大型公司局域网的规划设计 学院名称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10-3 学生姓名张学祥 导师姓名孙吉红 二○一四年六月十日

某大型公司局域网的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张学祥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姓名孙吉红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齐鲁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加以说明,除此之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齐鲁工业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本设计(论文)。 指导教师签名: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摘要............................................... V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1)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1) 1.1.1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1) 1.1.2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 1.2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的发展 (3) 1.2.1手工管理阶段 (3) 1.2.2计算机辅助管理阶段 (4) 1.2.3计算机管理阶段 (4) 1.2.4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阶段 (4) 1.3 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4) 1.4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5) 1.5本文组织结构 (6)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技术 (6) 2.1 系统开发模式C/S (6) 2.2开发工具简介 (7) 2.3编程环境简介 (8) 2.4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9) 2.5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系统分析 (12) 3.1系统需求分析 (12)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13) 3.3系统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 (13) 3.3.1系统设计原则 (13) 3.3.2系统设计思想 (14) 3.4本章小结 (14) 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4.1系统功能分析 (14) 4.1.1考生信息管理 (16) 4.1.2教师信息管理 (16) 4.2程序功能设计 (17) 4.2.1数据库设计 (17) 4.3本章小结 (18) 第五章系统实现 (18)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学院: 专业: XX: 学号: 指导老师:

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使学生将本专业有关课程融会贯通,全面掌握采矿方法单体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学会查阅设计手册、定额手册、设计规X 、安全规程和其他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本教学环节是将来毕业设计和论文工作的预演。 学生应根据“课程设计命题书”所规定的条件和“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由说明书、大图、小图和表格等部分组成。 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采矿地质条件、采矿方法选择、矿块采准工作、回采计算、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等章内容。 设计说明书应用统一规定的说明书纸用钢笔腾写,腾写后装订成册。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设计(论文)封面,设计任务书装在第一页,其次为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致谢。文字应精简、扼要、通顺,抄写整洁。说明书应附有必要的插图(3-

4X)。采矿方法大图应用一号图纸按比例绘制,并应符合工程制图各项要求,图纸清晰、正确和美观。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的全部内容,并参加答辩,指导教师根据设计者所作设计内容、质量、态度和答辩情况,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成绩。 二、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签字的设计任务书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依据,每人一份,且不能雷同,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 1、矿石和矿床名称,矿床成因和类型; 2、设计生产能力; 3、矿体产状、厚度、倾角及其变化状况与规律,走向长度和埋藏深度; 4、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稳固性、硬度、体重、松散系数、粘结性、自燃性、游离SiO2的含量等; 5、品位,主要有用成份,伴生有用成份,矿石和围岩中的品位含量; 6、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构造和破坏、断层、节理和裂缝情况等; 7、地表的价值和是否允许破坏等; 8、其他与设计有关的资料; 9、参考书目。

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 第一节井筒 第二节大巷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 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 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分析

第一章前言 一、设计的目的 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 1、二 1 煤层 二 1 煤层位于组下部,矿区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上 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 9 石灰岩7.24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 1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 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顶板:二 1 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 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组L 7~8 石灰岩。 2、煤质 (1)、物理性质 二 1煤层物理性质:二 1 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 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目录 第 1 章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 第 2 章采矿地质条件 (1) 第 3 章采矿方法选择 (1) 3.1 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 (1) 3.2 采矿方法初选 (2) 3.3 采矿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7) 3.4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9) 3.5 采矿方法图 (9) 3.6 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 (9) 第 4 章矿块的采准、切割及矿量计算 (10) 4.1 采准巷道的布置 (10) 4.2 采准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10) 4.3 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 (11) 4.4 采准切割工程量 (12) 4.5 矿块中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时间 (13) 第 5 章回采计算 (13) 5.1 凿岩爆破 (13) 5.2 矿石的运搬和放矿 (16) 5.3 采场地压管理 (17) 5.4 矿块通风 (17) 5.5 充填 (18) 5.6 回采工作组织 (19) 第 6 章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汇编 (23) 参考文献 (24)

设计任务书 一、矿体赋存条件 某铜镍矿矿床,走向长约1200m,矿体埋深200~450m,平均厚度为28m,倾角850,矿石体重2.98t/m3,矿岩松散系数均为1.6。平均品位Cu2.8%,Ni0.9%。矿石f=11,岩石f =12,均稳固。地表不允许崩落。 二、设计矿块生产能力 设计矿块生产能力为380 t/d。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 (1)采矿方法选择。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和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采矿方法,确定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并设计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方案。 (2)矿块采准切割设计。进行采切巷道的布置和断面形状、规格设计,计算采切工程量、标准矿块矿量分配表及成本,安排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进度。 (3)回采设计。凿岩、装药、爆破、通风、出矿、充填、回采等工作。回采工作计算,回采循环作业表等。 2)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采矿方法单体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标准采矿方法图。 (2)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程序规范,设计内容系统完整。 (3)标准采矿方法图要求用电脑绘制,图纸规格A2;说明书要求简洁、扼要、通顺整洁,插图(示意图)12-15张。 指导教师: 日期: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目录 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 1.1 井田地质特征 (1) 1.1.1地层 (1) 1.1.2 构造 (2) 1.2 井田范围及储量 (3) 1.2.1 井田境界 (3) 1.2.2 井田储量 (4) 1.2.3 矿井的工业储量 (4) 1.2.4 矿井设计储量 (5) 1.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6) 1.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 (8) 1.3.1矿井工业制度 (8) 1.3.2矿井服务年限 (8) 2 井田开拓 (9) 2.1 井田内划分 (9) 2.2 开拓方案的选定 (9) 2.3方案经济比较 (10) 确定方案 (13) 3 采煤方法 (15) 3.1 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15) 3.2 采区巷道布置 (15) 3.2.1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15) 3.2.2煤柱尺寸 (15) 3.2.3采区上下山的布置 (16) 3.2.4回采巷道的布置 (16) 3.2.5联络巷的布置 (16) 3.2.6采区车场形式的选择 (16) 3.2.7采区硐室 (18) 3.2.8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及采区回采率 (18) 3.3 回采工艺 (19) 3.1.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20) 3.2.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1) 参考文献 (24)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1(1)

附件1: 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书写规范 一、说明书(论文)基本格式 说明书或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000-5000字。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书写工整。 1. 题目: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 2. 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摘要在200-4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3. 目录: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应包括论文全部章节的标题(要求编到3级标题)和参考文献、附录(可选择)、页码右对齐。 4. 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计算准确,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5. 插图:插图包括曲线图,流程图,工艺图、设备图、框图,示意图,图片等。插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图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序置于图下,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格,图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图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6. 插表:插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表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序与表名书写于表的正上方,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7. 参考文献: 著作图书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学术刊物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姓名.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论文.年. 序号发明者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公开号.年. 二、打印要求 1. 纸张及页面 原则上用打印机打印输出。设计说明书(论文)纸张用A4标准纸,版心尺寸为: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行间距为22磅,即每页32行,每行37字。 2. 字体与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各节的一级题序与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为四号黑体,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为小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摘要、参考文献、等部分按章处理,即标题小二号黑体,内容小四号宋体。目录的标题采用小二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3. 页码 设计说明书(论文)页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页码由第一章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摘要、目录等不编排页码。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采矿工程企业面临着诸多人力成本、财务成本剧烈波动上升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产能过剩的加剧影响,我国涉矿企业的产能和市场化运作受到冲击越来越加明显。如何在新常态下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是采矿工程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采矿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升级。 【关键词】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人;人才建设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掌握并且强化企业核心能力,并由核心能力衍生出企业的优势就是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过程。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和塑造,也需要企业投入成本,不断巩固,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步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资源能力息息相关,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是核心竞争力的形式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否则光靠一个因素是无法形成的。而这企业最为关键的要素并且得到业界认可的就是人才因素,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需要抓住这一要点。 1.采矿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 采矿工程企业的所处行业属于资源行业,其核心能力的形成与企业的资源禀赋、企业运作、技术能力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成果。 1.1企业资源禀赋 企业的资源禀赋是指企业在初始阶段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之所以将资源禀赋摆在第一位乃是因为采矿企业是资源的主要生命线,没有资源就没有一切,因此资源数量的多寡决定着企业生存是否能够持续。企业资源的数量多,则企业未来发展基础就牢固,企业资源数量少,则发展会受到很大限

采矿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矿山持续生产为前提,科学规划、投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1)遵循“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现代矿业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2)充分依托已有生产、生活设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3)力求采用“四新”技术,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主体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的选择,做到先进、经济、适用、可靠; (4)引进数字矿山理念,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矿山,进一步提高矿山管理水平; (5)严格执行安全、环保“三同时”原则。 第一章一般部份 §1、矿山概况 XXX铜矿隶属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其主要采选联合生产矿山之一。云南达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由原易门矿务局根据国家政策改革改制成立,集采选、地勘、矿山建设、矿冶研究、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矿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玉溪市区,隶属于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XXX铜矿位于云南易门县六街镇小街乡,地处易门、双柏、禄丰三县交界。距易门县城51公里,距昆明市89公里,距成

昆铁路禄丰站52 公里,交通便利,见图1-1。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36″、北纬24°51′48″。 1.1、环境现状 XXX铜矿属高山河谷地带,位于绿汁江河谷以东,海拔1600~2100 m,相对高差一般400~500 m,坡度30~50 °,山坡及山顶成半园形。本区属红河水系支流绿汁江河流域的补给区。区内河流不发育,仅有少量近东西向的季节性冲沟,最终流入西侧的绿汁江。绿汁江在下普厂一带江面海拔标高约1308 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尚分明,雨季一般为6~9月,由于位于绿汁江岸旁的山谷地带,夏秋季水份蒸发与降落急剧,时有急风骤雨,冬季偶降小雪,无冰冻和冻土。据易门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年平均气温16.9 ℃,最高月平均气温30.5 ℃,最低月平均气温0.8 ℃,日极端最高气温35.5 ℃,日极端最低气温-4.6 ℃;年平均降水量912.9 mm,最大年降水量1151.4 mm,最小年降水量760.0 mm,最大月降水量273.6 mm,最小月降水量0 mm,最大日降水量96.1 mm;年平均蒸发量1735.1 mm,最大年蒸发量1834.7 mm,最小年蒸发量1628.3 mm;以南风和西南风为最多,风向频率8~15 %,年平均风速1.12 m/s,最大年平均风速1.4 m/s,最小年平均风速0.8 m/s 。 由于矿区为单一金属矿床,矿山开采没有对周围造成有害影响。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规范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论文)规范 转发广东工业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规范文件发布于2007-10-6 11:17:00课程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学生受到设计(写作)方法的初步训练,能用文字、图形和现代设计(写作)方法系统地、正确地表达设计(论文)和研究成果。为使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更规范严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一章管理职责 第一条教务处职责 (一)按教学计划下达各学期课程设计(论文)教学任务,对全校的课程设计(论文)进行规划和协调。 (二)组织督导团(组)及有关人员对课程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三)组织专家对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进行抽查和评审。 第二条学院职责 负责课程设计(论文)检查,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及时上交教务处。 第三条基层教学单位职责 (一)组织制订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审定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和任务书。 (二)安排指导教师,检查课程设计(论文)进度及执行情况。 (三)组织课程设计(论文)答辩(必要时)和成绩评定工作。 (四)组织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分析和总结工作。 (五)组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研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加强和提高课程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条指导教师职责 (一)指导教师资格 讲师(或具备指导能力的其它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且必须通过基层教学单位考核后的人员方可独立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 (二)指导教师职责 1.拟定题目,编写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并向学生下达。 2.根据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与指导书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阶段任务、指导方式、成绩评定办法(综合工作表现、设计(论文)质量、答辩效果)等,于设计(论文)开始前向学生公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在设计(论文)期间要每天进行辅导和检查,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论文)任务。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课程设计(论文)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个班。若特殊情况,必须经主管院长批准,报送教务处备案。 4.课程设计(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全部设计(论文)内容,对每个学生的设计(论文)写出具体、恰当的评语,评定成绩,做好分析总结,并及时提交成绩,进行教学资料归档。 第二章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教学要求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论文)思想与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自信心。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 姓名范利军 学号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

目录 4 4 4 5 (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 6 9 10 10 11 12 六、13 七、14 八、15

论文摘要: 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 一、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采矿课程设计

摘要 本设计基于响水煤矿地质条件,设计煤层为2号煤层,采区设计年产量为1.20Mt/a。 采区内2号煤层厚5-6.5m,平均6m,倾角6°-8°,平均7°左右,局部含夹矸,结构较简单、稳定,属于低瓦斯煤层。经计算,采区工业储量3223.16Mt,保护煤柱损失量300.27Mt,设计可采储量2922.89Mt。 根据采区地质条件,提出三个技术上可行的准备方案。方案一:一煤一岩上山;方案二:两条岩石上山;方案三:两条煤层上山。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使用方案二。为保证单个工作面产量达到采区设计生产能力,计算出工作面长度为200m。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两班割煤、一班检修,截深0.6m,每个采煤班割2刀。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区段间不留煤柱。经计算,采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26Mt/a,服务年限为24.4年。 设计采用综采工艺,采高6m,用全部垮落法处理工作面的采空区,通风方式为U 型通风。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及三机配套原则,确定工作面设备为:采煤机型号MG300-W、液压支架型号ZZ4400/18/38,刮板输送机型号SGZ-764/264。 关键词:2号煤层;采区布置;综采工艺;U型通风;沿空掘巷。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xiangshui min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design of 2 # coal seam of coal seam, the mining area desig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0 Mt/a. Within the mining area no. 2 coal seam thickness of 5-6.5 m, an average of 6 m, 6 ° ~ 8 °inclination, an average of around 7 °, local containing dirt band, structure is simple, stable, belongs to the low coal seam gas. Through calculation, the mining area industrial reserves 3223.16 Mt, protective coal pillar loss 300.27 Mt, design of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922.89 Mt. According to the min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feasible in technique preparation plan. Solution a: a coal rock up the hill; Scheme 2: two rock up the hill; Solution 3: two coal seam up the hill.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finally determined using scheme 2.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 single working face production reaches mining area design, calculate the working face length of 200 m. Face adopt \"38\" manufacturing, two class cut coal, a class of overhaul, and cut 0.6 m deep, each coal class 2 cutter. By adopting the technology of along the empty left lane, section between the coal pillar. By the calculation, the actual mining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6 Mt/a, length of service is 24.4 years. 6 m design using fully mechanized process, mining height are broken, with the working face goaf caving method, all the data, for the u-shape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way.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inciples of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ompressors, determine the equipment as follows: the coal mining machine number, hydraulic support model ZZ4400 MG300 - W / 18/38, scraper conveyor type SGZ - 764/264. Key words: no. 2 coal seam; Mining area layout; Fully mechanized process; U-shaped ventilation;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论文1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系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全文加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要求 目的: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传感器、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等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自动化专业的综合设计与实验,锻炼学

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工程意识,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要求: 1、应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电子电路知识、传感器技术及微机控制技术,进行 完整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2、应用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EDA技术,如:Protel 99SE,Protel DXP,Pspice,Simulink,Multisim等,进行系统原理图绘制。 3、对题目进行分析,写出总体设计方案报告,在方案论证时要进行多种方案的 比较和说明,对所确定的方案要有详细的论述。对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电子电路的选型要做必要的说明并列出有关的技术性能指标。 4、设计出具体的电路原理图,并作必要的说明;论述软件的设计思路,画出详 细的程序流程图,对主要的程序(如初始化程序、数据检测和处理程序、键盘控制和显示控制程序等)要求给出程序清单并加以注释。 5、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学会简单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学会 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学会查阅元器件手册,熟悉有关集成电路符号集管脚图,掌握安装、布线和调试等基本技能 6、学习用PROTUES、Multisim等系统仿真软件,配以相应的控制程序进行系 统仿真实现。 7、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过程,包括搜集有关参考资料,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报告书。 二、教学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成若干个小组,4~5人一组,从以下所列题目中任选一项,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条件允许的小组可自行购买元器件,动手实现) (1)、多路温度采集及8段LED实时显示系统与仿真 (2)、开关控制四相步进电机正转、反转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