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探索之旅,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身在亚洲的自豪感。

讲授新课

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

(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色代表海拔较高的,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

(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四周,地形复杂多样,以、为主。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地形特征: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步骤2──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快乐之旅: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旅行路线: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要求: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征。)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预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设计意图:用“快乐旅行”设置情景,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意与乐趣。

课件出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知识拓展”──水系

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2)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①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②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区分内外流河)

③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

流入印度洋的有:。

流入北冰洋的有:。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读图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

教师布置任务:

(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地势特点是,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呈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预设学生交流探索成果:

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承转: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学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特征?地形地势对河流有何影响?以此方法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活动三:拓展演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①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②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①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②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图片欣赏:亚洲自然风光。

抢答:抢摘胜利果实!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让学生放松一下,感受大自然之美,陶冶学生情操;抢答,落实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热情,快乐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知识,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二、复杂的气候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预设: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

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4)提供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落实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

活动三:拓展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教师布置任务:

读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①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②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3)提供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课本第12页图6.15上,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北美洲气候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从地势特征、地形特征、河流流向、河流分布特征、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特征等六个方面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展示:

拓展延伸:运用学到的方法,读图分析并归纳出欧洲的地形特征和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展示: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亚洲的自然环境》知识,教师列表,学生自己回顾,这是对本节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再拓展、再巩固。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如引导学生从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出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结论,以此证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的结论。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微课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手段,在本节的教学中利用了三次,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0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3、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o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教学过程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和。 2.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位置、位置和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3.读课本P2页图 6.1可以看出,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半球和半球。亚洲占据了大陆的大部分,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洋、洋和洋。 4.读课本P3页图 6.2可以看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的纬度达北纬度,南部达南纬度,经度位置大约在度至度之间。 5.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和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二)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包括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因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 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

【K12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亚洲是世界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最新-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精品文档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6.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的位置 出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 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 师(指挂图):哪个洲最大? 生:亚洲。 一、世界上最大的洲(板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

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理教案可以作为学校评价地理教师教学的标准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世界的气候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3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白板、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展示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交流预习 激发兴趣听歌曲《青藏高 原》,说出这节课的 主要学习内容 从歌曲《青藏高原》引出对地形 的学习 看图观察激学生的强烈的 好奇心。 二.创设条件 互助探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同时复习或联系一 些人文环境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结合导学 提纲自学相关 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三.分层提高 体验发现1 初步认识亚洲是 世界第一大洲,并 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 亚洲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各地理分 区的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 教师引导交流。师友互答解疑, 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理解、读 图和语言表达能 力。

四.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读“北美洲在世 界的位置”图,简 述北美洲的半球位 置。 2. 读右图,说出北 美洲的经纬度位 置。 3. 读右图,找出北 美洲周围的大洋、 大洲,说出它们分 别位于北美洲的方 位, 归纳北美洲的 海陆位置特点。 出示填空题和选择 题 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练习题 点拨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互相考察 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情况,然 后全班交流。 巩固提高 五.展示评价 反思提高师友谈本节的收获 师友互评 展示本节的知识体 系 教师引导补充 强调重难点,对师友的表现进行 评价。 师友共同总结, 全班交流,师傅 对学友提出学 习建议。 学会总结才会有 收获。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篇一: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第一节自然环境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 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 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自然环境》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唯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教材的整体结构实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自然环境》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已接触了一学期的地理,但对地理知识只是肤浅的整体的了解,如:学生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却不知在一个大洲的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什么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顺理成章的进行本节学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壮观的亚洲图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文体育活动,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重视对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三、三维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小组合作,教师指导,领会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以及用歌曲渲染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本节涉及的地名多而枯燥,读图量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

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

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 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 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 气候类型 2. 成因

3. 各地气候差异大 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 3. 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 A. 西部高,中部低 B. 东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1)根据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根据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因而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2)根据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及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可知,亚洲北部的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流,又因亚洲北部濒临北冰洋,故亚洲北部河流主要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答案:(1)C(2)B 例题2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D. 亚洲面积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 思路分析: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