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建木结构A

古建木结构A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复习总结课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 课型:复习课 主备人:郭勇 一.复习目标(2分钟) 1.描述花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2. 说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的理由 3. 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的概念 二.复习指导(8分钟)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节的内容,1.是花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2.花的种类和着生方式。 3.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8分钟之后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三.学情调查(15分钟) 1.下图是花的基本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花的各部分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 、 、 花 、 、 、 六部分,具有上述所有部分的花称为 。 3.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 和 作用。 4.在花开放之前, 和 对花蕊有保护作用。雄蕊的花药 (3) (4) (1) (2)

中含有,雌蕊的子房中含有一枚或数枚。 5. 和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 构。雄蕊的构成有和,雌蕊的构成是、和。 6.对于每一种绿色开花植物来说,花的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们总是把作为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7.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叫。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的花叫。单性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 只有雄蕊的花叫。 8.桃、百合等植物的花,每朵花都是着生在茎上,这样的花叫单生花,这样的花一般比较,向日葵、玉米等植物的花,按照一定的次序着生在变形的,形成了。 四.改:(5分钟) 1 学生看书(或交流)改 2 教师公布出错较多的题目的答案。 五.教:(5分钟) (一)对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二)归纳本节的知识结构 六.读(边提问5分钟) 七.练习 1.在花的结构中,花的主要部分是()

八年级生物花的结构与类型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类型 教材简析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周期,而第一节“花的结构和花序”中的实验教学“花的结构”的知识内容是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其着关键性的作用。本节内容包括:(一)花的结构(二)花的类型两部分。教材首先通过解剖实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接着利用图片介绍了花的类型和花序的种类。解剖花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是本节的重难点。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结果以及种子怎样才能形成,为以后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打好基础。 教学设想 通过课前搜集与整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观察花的结构使学生认同花的主要部分。通过对比花的主要结构的不同认识单性花和两性花,从而理解雌雄同株植物与雌雄异株植物。通过学生的多种探究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再以小组交流的方式相互交融与完善,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形象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对重点的突破。教学中注重过程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物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识别花的各个部分,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②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 ③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 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认识花的主要部分; ②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知道自然界生物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情感; ②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教学突破 对于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采用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中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自动地思考和解决。对于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在探究中时刻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观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桃花的模型;分组解剖器材;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采用木结构比较普遍,主要是当时木材资源比较丰富,木材易于加工,所以使用较多,但是木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易蛀、易燃,很多古建筑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消失了。现存的还有部分古建筑,十分需要加强保护,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有关知识需要了解,这里介绍的是古建筑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的构件名称有宋式和清式两套,这些图上的标注是遵照《营造法式》的宋式名称,适用于早期木结构建筑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我把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一座金代建筑。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如果是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

木结构古建筑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程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系统。 (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向学生展示生态瓶和有关资料、图片,引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教师强调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提问为什么生态瓶内的小鱼能长时间存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①生态瓶有哪些成分?②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以上我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如果我们把生态瓶放大到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展示),试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错。举例: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可以捕捉虫子猪笼草属于消费者。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错。举例: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也属于生产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错。举例: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错。举例: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型微生物(如人皮肤上的真菌)一些共生型微(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板书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补充概念图。 总结: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过渡:展示生活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的生物,提问学生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请学生以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板书)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比较分析不同的食物链,提问: ①、食物链中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②、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中那些成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学案(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学案(新版)济南版 学习目标 1.概述花的基本结构,并能说出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重点) 2.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花序的概念。(难点) 3.学会解剖花,识别花的各部分结构,学会解剖和观察的一般顺序和方法。(重点) 4.认同花的结构和着生方式与其功能相适应,知道花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的习惯。(难点) 课前预习 根据课本内容,完成下列空格 课内探究

【知识点一】花的结构 自主学习: 1.一朵完全花的结构包括哪些,各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2.你认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合作探究: 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第4页,按下列步骤进行观察: 1.观察花萼:用镊子摘下花萼,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花萼的颜色、形状、数目。 2.观察花冠:用镊子摘下花瓣,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花冠的颜色、形状、数目。 3.观察雄蕊:用镊子摘下雄蕊,统计数目,用放大镜观察单个雄蕊的形状和结构特点。轻轻抖动雄蕊,让花药中的花粉落到白纸上,并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雌蕊:用解剖刀小心切下雌蕊,放在白纸上。先观察形状,再观察柱头。用镊子提起雌蕊,试试柱头能否粘起碎纸片。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 镜观察其内部结构。(注意解剖刀锋利,注意安全) 5.根据上述观察,填写下列表格:

1.根据上述观察,一朵花从内向外的着生顺序依次是怎样的? 2.一朵南瓜的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那么这朵花还能不能结出果实?为什么?【知识点二】花的类型 自主学习: 1.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哪两类?试举两 例。 2.根据花的着生位置,花可以分哪两类?试举两例。 3.什么是雌雄同株植物?什么是雌雄异株植物?试举两 例。 合作探究: 1.春天,杨树、柳树上长出许多白色的像雪花一样的的飞絮,给环 卫工人造成的很大的困扰,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如何控制这种情 形? 2.人们常说一朵菊花是一朵花,对不对?为什么? 3.单生花和单性花一样吗? 课堂小结 跟踪练习

浅谈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古建筑的木结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3.井干式结构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doc资料

古建木结构第一节

第一节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 (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d)九檩前后廊硬山 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 (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 1、柱子构件

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置和功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 (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置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 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五架梁,如此类推,如图1-2(b)所示。 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 3、檩木 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

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生态系统的范围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消费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决方法] ⑴结合教材中池塘生态系统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⑵群落中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解决方法] 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括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 七、学生活动 1、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 2、阅读教材。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从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在环境条件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这些都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 学习目标 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的各部分主要功能,能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 2、学会观察和解剖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探索精神。 3、能区别两性花、单性花、花序、单生花。 自主学习探究(一): 一、写出花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花柄:对花起支持作用,是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 花托: 花萼:由 组成;作用是 花冠:由 组成;作用是 ;内生 :支持花药 :内生 二、对照课本P3,图4.1-2桃花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及右图完成下列两个题目: 1、按照序号排列写出上图中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2、花的主要部分是 和 ,因为它们与 有直接关系。 自主学习探究(二) 阅读教材P5,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一朵花里 是否同时存在,可将花分为单性花和两性花 (1)单性花 概念: 雌蕊 雄蕊

举例: 补充:雌雄同株植物: 雌雄异株植物: (2)两性花 概念: 举例: 2、(1)单生花 概念: 举例: (2)花序 概念: 大多数植物的花的着生方式为,原因是 。 举例: 【合作探究】 1、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2、黄瓜花、牵牛花各属于哪种类型的花?理由是什么? 3、一些植物,如黄瓜、丝瓜的有些花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迁移应用】 1找出下列所列植物所开的花,哪些是单性花,哪些是两性花? a柳b杨 c 菠菜 d 黄瓜e玉米 f 蓖麻 2、这些植物中哪些是雌雄同株植物?哪些是雌雄异株植物?判断理由是什么。 3、人们常说一朵菊花就是一朵花,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到了春天,我们学校的杨树上会长出许多毛毛虫样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过一段时间,会看到白色的毛毛到处乱飞,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 A. 花柄 B. 花被 C. 花托 D. 花蕊 2. 一朵花的雄蕊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 ) A. 花药和花丝 B. 花丝和花柄 C. 花药和花托 D. 花瓣和花柱 3. 雌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 A. 柱头、花柱和子房 B. 花药和花丝 C. 花药、花丝、花柱 D. 花柱和子房 4. 桃花在花托上有四个部分,从内向外依次是 ( )。 ①花瓣②雄蕊③萼片④雌蕊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①④ 5、一朵花中与果实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A 雌蕊B花冠 C 雄蕊D萼片 6、开花之前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的是() A、花托、花萼 B、花柄、花冠 C、花萼、花冠 D、花托、花柄 7、探究花的结构时,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解剖刀 B、镊子 C、放大镜 D、显微镜 8、在花的结构中,起到支持和输导作用的是() A、花萼 B、花柄 C、花蕊 D、花冠 9. 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情况两方面看,桃花的花是 ( )。 A. 单性花,单生花 B. 两性花,单生花 C. 两性花,花序 D. 单性花,花序 10. 下列属于两性花的是 ( )。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

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 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 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额枋(宋称阑额),包括阑额(大额枋)、由额(小额枋或由额垫板)、普拍枋(平板枋)、屋内额、地栿、绰幕(后演化为雀替)等,是柱上用于连接柱头或柱脚、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及之前多置于柱顶,隋唐后才移到柱间。西方古典建筑中,类似的部件称为architrave。 额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中用在柱列上的联系构件,承托斗栱和横向的梁架,用以增强柱网的稳定。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练习题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共的结构图,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A.①⑤B.②③ C.④⑤D.①⑥ 2.春天来临,各种植物相继开花,桃花的鲜艳,苹果花的素雅,而小麦、水稻的花则 平淡、内含而不外露,这说明花的外部形态各种各样,那么,其主要结构是() A.花柄B.花萼C.花冠D.花蕊 3.如图所示为花蕊结构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雌蕊B.丙是子房 C.乙是花柄D.丁发育成果实 4.如图甲为毛白杨花的着生情况,图乙为油菜花的解剖结构图。由此可以判断() A.甲是花序乙是两性花 B.甲是花序乙是单性花 C.甲是单生花乙是两性花 D.甲是单生花乙是单性花 5.杨树为雌雄异株植物,杨絮就是带有纤丝状白色绒毛的杨树种子,因此选 种雄株杨树,能有效解决春天杨絮纷飞的问题,从花蕊和花着生的情况看,杨树的花是() A.单性花、单生花B.两性花、单生花 C.单性花、花序D.两性花、花序 6.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3、7构成了花的主要结构 B.这朵花将来一定能发育成果实 C.图所示的花为两性花 D.花粉存在于图中的1 7.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如图看出,该图所示的花既是完全花又是两性花 B.只有[①]、[②]、[④]组成的雄蕊才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C.图中结构[1]能产生花粉 D.图中花的主要结构为④和⑥

8.在“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观察桃花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镊子摘下花瓣②用镊子摘下雄蕊③用镊子摘下萼片④用解剖刀切下雌蕊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9.如图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解剖油菜花的展示图。下列说法或步骤,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油菜花属于单性花 B.用手依次取下①和②,放在纸上进行观察 C.用解剖刀把④剖开,用肉眼观察胚珠 D.③和④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10.如图是小俊解剖一朵花后绘制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雄蕊B.④将发育成果实 C.③是花的主要结构D.这朵花的主要结构是② 11.学完“被子植物的一生”后,晓杰在姥姥的院子里种了两株丝瓜,每一植株的生长和开花情况如下图观察并记录,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以下记录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丝瓜属于雌雄同株植物B.丝瓜的花是单性花,只有乙花能结果 C.丝瓜的花是单生花 D. 丝瓜和银杏同属于裸子植物 12.黄瓜植株上的花,有的能结果,有的不能结果。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黄瓜花是单性花,只有雌花才有可能结果 B.黄瓜花是单性花,含有雄蕊的花才能结果 C.黄瓜花是两性花,只有完成受精才能结果 D.不结果的花中没有雄蕊和雌蕊 13.对如图所示黄瓜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瓜的花为单性花B.黄瓜雌雄同株植物 C.黄瓜的花按一定的次序着生在茎的周围,形成花序 D.黄瓜的雌花中有雌蕊,一个雌蕊中只有一个子房,但一个子房中有许多个胚珠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导学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导学案济南版 【学习目标】 1、学会解剖和识别花的各部分,认识完全花。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2、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3、尝试解剖与探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问题导学】 探点一花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自主学习观察课本第3页“桃花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完全花包括哪几部分? 2、花被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在花绽放前有保护______和_____的作用。 3、花的主要结构:(1)雌蕊: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内有胚珠)三部分。(2)雄蕊: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内有花粉)两部分。 二、合作互助实验:观察花的结构阅读课本第4页,按下列步骤进行观察:

1、观察花萼:用镊子摘下花萼,放在白纸上,观察花萼的颜色、形状、数目 2、观察花冠:用镊子摘下花瓣,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形状、数目。 3、观察雄蕊:轻轻抖动雄蕊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它的颜色是怎样的?猜猜看它是什么? 4、观察雌蕊:先试试顶端的黏性,再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5、根据上述观察,填写下列表格:颜色形状数目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思考: 1、根据上述观察,一朵花从内向外的着生顺序依次是怎样的? 2、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花柄 B、花被 C、花托 D、花蕊 2、桃花在花托上有四个部分,从内向外依次是( )。① 花瓣② 雄蕊③ 萼片④雌蕊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 第一课时

课时课题: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与本节课相关的课标具体内容为,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别并说出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②概述并解释花的各个部分的功能。(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解剖完全花,培养学生使用仪器(放大镜等)进行观察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分工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解剖花,体验生物学的探索和实验的乐趣。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根据心理学规律,每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最集中的,对学到的知识记忆也最牢固,我决定采用先进行雌蕊相关知识的教学。我把桃花结构模型中的雌蕊拿出来,让学生一起来猜一猜的方式,学生猜完以后,直接进行讲解。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还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然后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最后归纳总结,当堂反馈。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猜谜激趣—提出疑问—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练习检测”等多种学习形式,穿插融合,及时反馈,提升学习效率。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我新接初二年级的第一堂生物课。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老师需要在第一节课中迅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并获得学生的认可,所以我设计了一节轻松并且相对比较简单有趣的教学流程。 我校初二年级每班不足40人,进行分组实验所需材料不多,为进行分组实验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校在班级内没有多媒体,因此我就没有制作课件,而是采用了在黑板上使用彩色粉

园林古建木构架工程

园林古建木构架工程 第一节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硬山式建筑木构架 硬山式建筑是指双坡屋顶的两端山墙与屋面封闭相交,将木构架全部封砌在山墙以内的一种建筑。它的特点是山墙面没有伸出的屋檐,山尖显露突出。 硬山式建筑根据屋檩的多少,常分别五~九檩等几种构造,但园林建筑多在七檩以下,其中五檩建筑最简单,七檩建筑最为豪华,其骨架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硬山构架简图 (a)五檩无廊硬山;(b)檩前(或后)廊硬山;(c)七檩前后廊硬山;(d)九檩前后廊硬山 现以七檩建筑为例,说明其构架组成的各部分名称。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的构件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图1-2所示。 图1-2硬山建筑木构图 (a)硬山建筑木构架装配图;(b)七檩构架剖面图;(c)七檩硬山的排山梁架

1、柱子构件 柱子是直立支承受力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依其位置和功用不同分为:檐柱、金柱、瓜柱及山柱等。 (1) 檐柱:即房屋前后檐最外排的柱子,前面的叫前檐柱、后面的叫后檐柱。 (2) 金柱:即房屋前后檐内排的柱子,宋称“内柱”,清叫“金柱”。 (3) 瓜柱:它是指立于下面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有的称为“童柱”。在屋脊部位支承脊檩的叫“脊瓜柱或脊童柱”,其他部位叫“瓜柱或金童柱”。但脊瓜柱因其独立较高,其上没有梁架连接,直接支承脊檩,这样其稳定性就差,因此常在柱脚处,辅以稳定的木块称为“角背”。而其他瓜柱因梁架的垂直距离不同而有高低,但当瓜柱高度小于本身横向尺寸的,通常将这种矮瓜柱称为“托墩”,《营造法式》称为“侏儒柱”。 (4) 山柱:它是整个房屋构架最尽端,紧贴山墙一排梁中立于山尖位置的柱子,它是硬山建筑中承接脊檩末端的主要支承构件,由地面直通脊檩是上述柱中最长的柱子,如图1-2(c)所示。 2、横梁构件 梁是组成屋架的横向承托构件,在硬山式建筑中有架梁、抱头梁、随梁和穿插枋等。 (1) 架梁:它是横架于前后金柱之间承托瓜柱和檩木的构件,宋称“缘袱”,清叫“架梁”。它由所支承在它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在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横梁,共支承有三根檩木,叫“三架梁”再往下一根横梁,在它以上有五根檩木,叫五架梁,如此类推,如图1-2(b)所示。 但宋代对屋架最上面的一根梁,不是用来直接支承金檩,而主要是用来承托脊柱(有叫蜀柱)脊檩,故一般将它特称为“平梁”。再紧往下的一根梁,按去掉脊檩之外的檩数进行命名,如五架梁去掉脊檩后只有四根檩,则称为“四缘袱”,七架梁称为“六缘袱”等。 (2) 随梁:随梁其实不是梁,它并不承接上面的荷重,它只是将前后金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排架的横向连接构件。但在山墙部位的排架中,不设随梁,而是将三架梁、五架梁等,由中柱一分为二,将三架梁、五架梁等分割成两根单梁它们直接与中柱进行连接,形成“排山梁架”。这些被分割的梁架,都按步架数进行命名,如三架梁被分割后,成为两根只有一个步架的单梁,称其为“单步梁”;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单步川”,在《营造法式》中有称为“割牵”。五架梁被分割成两根具有两个步架的单梁,称此两根单梁为“双步梁”,《营造法原》称为“双步川”,《营造法式》称为“乳袱”。如图1.2中的排山梁架所示。 (3) 抱头梁:它是横架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承接檐檩的构件,凼征梁头上部剔凿有檩桅槽口,形似将檩抱住而取名为“抱头梁”,宋称这种抱头为“乳袱”。 (4) 穿插枋:它与随梁一样,是将檐柱和金柱连接成整体的横向连接构件。在《营造法原》中称为“川夹底”,《营造法式》不设此构件,由乳袱代替。 3、檩木 檩木有称“檩子”、“檩条”、“桁条”等,它是承托屋面荷重并将其均匀传递给梁柱的构件,它从一端山墙横贯到另一端山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导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

花的结构和类型 【学习目标】 1.学会解剖和识别花的各部分,认识完全花。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2.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3.尝试解剖与探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问题导学】 探点一花的结构是怎样的? 一、自主学习 观察课本第3页“桃花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完全花包括哪几部分? 2.花被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在花绽放前有保护______和_____的作用。 3.花的主要结构: (1)雌蕊:包括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内有胚珠)三部分。 (2)雄蕊: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内有花粉)两部分。 二、合作互助 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第4页,按下列步骤进行观察: 1.观察花萼:用镊子摘下花萼,放在白纸上,观察花萼的颜色、形状、数目 2.观察花冠:用镊子摘下花瓣,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形状、数目。 3.观察雄蕊:轻轻抖动雄蕊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它的颜色是怎样的?猜猜看它是什么? 4.观察雌蕊:先试试顶端的黏性,再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思考: 1.根据上述观察,一朵花从内向外的着生顺序依次是怎样的? 2.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 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 部分是( )。 A. 花柄 B. 花 被 C. 花托D. 花蕊 2. 桃花在花托上有四个部分,从内向外依次是( )。 ①花瓣②雄蕊③萼片④雌蕊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①④ 3. 下图是桃花的剖面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_花瓣_,④__萼片_,⑤_花托_, ⑥_花柄_。 (2)①_花药_,内生_花粉_,②_花丝_, ①和②合称为__雄蕊_。 (3)⑦_柱头 _;⑧_花柱 _;⑨_子房_, 内生_ 胚珠___。⑦⑧⑨合称为_雌蕊 _。 ①②⑦⑧⑨合称为_花蕊_,它与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 花的结构和类型2 【学习目标】 1.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 2.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问题导学】 探点一两性花单性花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5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和。 2.什么是两性花?试举两例,什么是单性花?试举两例。 3.单性花中,只有雄蕊的花叫,只有雌蕊的花叫。 4.什么是雌雄同株植物?什么是雌雄异株植物?各举两例。

花的结构和类型教案济南版

1.1花的结构和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重点) ②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如下: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精讲明确各问题答案,并强化记忆。 2、完成“自我测评”练习,根据“知识结构”自我矫正。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时令鲜花(如黄瓜花、丝瓜花、玉米、豌豆花、菊花、木槿花、喇叭花等)及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 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7分钟1、课件 动态展示 桃花结构 图: 指导学生共同填图。 (幻灯片1) 2、课件显示问题,指导个别学 生回答。 (幻灯片2-3) 学生回忆、 看书等,做 到心中有 数,然后在 教师指导下 共同填图。 分组回答, 要给出准 确、规范的 答案。 复习旧知,强 化知识的识记 和落实。

花蕊做一比较,想一想,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观察两种不同形状的葫芦花或者南瓜花,注意这两种花的花蕊有什么不同?(课件辅助展示南瓜花的雄花 和雌花 (幻灯片 15、16)) 3、取菊花和月季花,看一看它们花的着生位置与茎之间的关系。练习: 请同学们将你们手中的花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 由此发现了什么问题?较,发现其 不同点,再 结合教材明 确单性花、 两性花的区 别,进而理 解两性花、 单性花的概 念。 学生将菊花 和月季做比 较发现花着 生的不同特 点,在结合 教材了解单 生花和花序 的区别。 快速分类。 花(如我们学 校大量的喇叭 花、葫芦花) 组织学生自主 观察发现其不 同,利用他们 的好奇心,激 起学生探究的 欲望。 最后通过学生 自己的比较、 理解,自己得 出两性花、单 性花的概念。 教师始终处于 “导”的状态, 学生始终处于 动眼、动口、 动脑的参与状 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