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同步练习

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

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日本明治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革措施是()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富国强兵 D.文明开化

3.汉唐时期,东亚某国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该国又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该国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

5.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6.1853年,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

A.康华利 B.西摩尔 C.佩里 D.戈登

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了()

A.废藩置县 B.取消特权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8.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

A.门户开放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

9.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保守民间团体“明治日推进协会”在东京举行集会,要求在2018年明治维新150周年将节日“文化日”改为“明治日”。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A.使日本进入到了封建社会 B.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C.使日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使日本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10.“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1.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天皇 B.将军 C.武士 D.资产阶级

12.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13.某校学生在进行中考历史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68年”“文明开化”、“重大转折点”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14.日本名画家的名画《“黑船”事件》,描绘了1853年某国海军的一支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埔贺港时的情景。这支舰队的司令是()

A.普林西普 B.拿破仑 C.德川家康 D.佩里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禽俸禄。

——摘自初中世界历史教学用书资料

材料二(下图)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2)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故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故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内容中鼓励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革措施即置产兴业。B项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C项是明治维新改革的目的;D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4.【答案】D

【解析】A项百日维新是中国19世纪末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无关;B项大化改新是日本七世纪中期发起的一场向中国隋唐学习的改革运动,这场改

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与题意不符;C项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是明治维新的影响,而不是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原因,与题意不符;D项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与题意相符。故选D。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D

【解析】题干中“穿西装、吃西餐、发型”都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实行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故D符合题意;A项废藩置县、B 项取消特权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C项殖产兴业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9.【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公元前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使日本进入到了封建社会。A项不合题意;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B项不合题意;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隶制,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在明治维新实施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选项D 符合题意;而选项A属于政治方面;选项BC属于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封建社会发展到11世纪末,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日渐强大,到12世纪形成了以“将军”为首主宰全国的统治机构“幕府”。幕府将军大权独揽,是最高军事首领和最大的封建领主,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受制于幕府,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选项B倒幕运动,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选项D农奴制改革,发生在俄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倒幕运动之后,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措施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A符合题意;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1865年,故C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1794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埔贺港,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迫使幕府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D。

15.【答案】(1)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文明开化

(2)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解析】(1)前一问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都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后一问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是日本废藩置县的措施,材料二中前一幅图片是明治维新期间重视发展教育的措施,后一幅图片是社会生活方面向西方学习表现,两幅图片都使日本文明开化,对应课本改革内容应为: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努力发展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2)前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后一问属运用层面的要求,紧扣材料主题及问题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或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优质课教案_2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尊王攘夷”:识记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倒幕运动的兴起:识记“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识记“王政复古”、“辞官纳地”;伏见、鸟羽战役;“戊辰战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2、通过问题探究、图表分析和比较,分析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2、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 3、伏见、鸟羽战役是明治维新的转折性战役,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

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法: 1861年6月初,时值太平天国革命正处于高潮中,有一位日本人逗留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中国政局的变动,也看到了外国舰炮的厉害。他感慨地说: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即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该年8月,他一回到长崎,就自作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商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为藩里拒绝,还被传为一时笑柄。这位日本人是谁呢?他就是日本尊攘派和倒幕派的著名领导人高杉晋作。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一、“尊王攘夷”: 1、兴起的原因:暗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件”(1860年)。 1858年6月,井伊直弼出任在幕府中掌握实权的大老一职。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对外妥协。当时,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病重不能理政,井伊直弼掌权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反动。对外,井伊直弼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的利益取得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内,先是罢免了幕府中主张改革的官员,还以将军的名义打击主张改革的大名;不久,井伊直弼大肆迫害反对派,很多改革派领袖遭到处罚,或被免职、幽禁、流放,有的甚至被处死。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因为当时天皇的年号是“安政”,故这次迫害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安政大狱”。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 1860年3月24日上午8时,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就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系别:土木工程系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2010140601 姓名:刘亚楠 学号:105140640035 指导老师:齐琳娜 日期:2011年6月14日

就日本“明治维新”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53年的“黑船事件”,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撞开了闭关自守的日本大门,让日本人领教了西方列强的厉害。自此,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的局势动荡,而两国也因此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都有了改革进取之心,并作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来改变现状。然而,同样是自救运动,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摆脱不幸的命运,甚至让历史上一直学习中国的“撮尔小国”——日本,以一场“甲午战争”将中国推入了屈辱的深渊!其中的反差之大,发人深省。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来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 正文: 在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都受到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巨大冲击以及本国国内时局的动荡。中日两国在被列强以武力打开大门后,都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都有了改革进取之心,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日本则开始了“明治维新”,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正如左宗棠所说的“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 剖析历史,就日本明治维新来分析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如下: 1、从两次运动历史背景及目的比较,来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日本同中国都是闭关自守的国家,发展水平相差不大,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又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很多主权,被西方列强视为不可救药的“劣等民族”!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学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提纲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自学导航】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统治之下。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 手中。德川幕府推行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面对,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二、明治维新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实现;军事上,实行,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为口号,大力发 展;社会生活上,提倡“”,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的道路。 【合作探究】 1、归纳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2、列举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点

【当堂检测】 1.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 A.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天皇要求改革 2.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19世纪后期,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实行明治维新,其中使天皇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文明开化” D.发展近代工业 4.经由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度,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犯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树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例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5.“……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是指() A.武装倒幕B.明治维新C.签订《美日亲善条约》D.迁都东京 6.“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8.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A.吸收外来文化 B.摆脱落后状态 C.成为中央集权国家 D.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0.阅读下列材料: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到日本)的,从此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一位日本官员语为了实现材料中日本官员所说的“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亚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微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倒幕运动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倒幕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内忧: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外患: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黑船事件: 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从此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倒幕运动:(拓展点)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倒幕运动胜利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易错微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易错: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例题1 19世纪中期,掌握日本实权的是() A.幕府将军 B.天皇 C.大名 D.武士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幕府将军掌握日本实权,天皇有名无实,大名、武士都要听命于幕府将军,故选A。 例题2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欧化”是指()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种姓制度 答案:C

解析: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C。 1.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叩关 B.封建残余 C.幕府统治 D.殖民统治 2.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的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大名 D.商人 3.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4.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在世界近代史上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 A.英国 B.俄国 C.德国 D.美国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摘要:1861年,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洋务事宜。洋务运动是以创办机器大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也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868年起,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兴起了一场维新运动。也是以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使日本走向经济近代化潮流的变革运动,经过这场变革,日本发生了惊人的腾飞,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然而日本成绩显著而中国成效不大,进而决定了两国百年来的不同遭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洋务派,自强运动,中日比较,启示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世界的完成,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远东。1840——1842,1856——1860年先后两次鸦片战争,敲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1853年美国伯利率舰队驶向日本,日本的国门继而被打开。这时的中日两国同时面临日趋严重的危机。为应对危机,来那个过也几乎是在同时分别搞起了两场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然而这两场自强运动无论是措施,影响结果都迥然不同。 最有力的实证,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在洋务运动中组建起来的在当时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则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而中国殖民灾祸进一步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话程度日益加深,险些遭受列强的瓜分。中日这两个曾站在近代化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何以三十年后会有如期大的差异呢? 一、政治与经济条件的比较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命运相同,同遭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期起,日本商业性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同农业分离,从而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在日本,从18世纪上半期起,就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便形成了。到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在日本经济较为发达的许多地区和部门,手工工场的发展已经十分广泛。如,当时在制丝、纺织、棉纺织、酱油、榨油等十几个部门都出现了手工工场。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日本已开始进入“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这不仅为明治维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而且使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日本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新兴地主、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都具有一定革命和改革要求。由此可见,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这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有利的内部条件。 洋务运动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腐朽的统治,中国资本主义并没有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前,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虽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分,但是顽固派的势力却异常强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二、自主预习 1、原因: (1)内因: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2)外因:以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运动。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 (2)军事上:实行,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在“”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3)社会生活:提倡“”,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影响: 三、小组合作 1、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2、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倒幕的结果怎样? 3、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四、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成果 1、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五、巩固拓展 1.十九世纪中期,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列强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世纪60年代”“天皇”“武士”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内战 3.20世纪初,大量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干部、理论等迅速传人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 A.大化改新成效显著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C.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彻底铲除封建残余 4.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先进退”。对福泽谕吉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B.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C.日本应走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D.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尊攘派走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其主要活动不包括( ) A.刺杀媚外的幕府当权者 B.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商人和外交官 C.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船只 D.不断发动推翻幕府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D [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一支由下级武士、农民和市民组成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军队——奇兵队,其组织领导者是( ) A.井伊直弼B.高杉晋作 C.大久保利通D.西乡隆盛 【答案】B 3.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装备 C.幕府对外没能抵御外国侵略 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 【答案】D 4.下列关于戊辰战争背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B.幕府依然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 C.对外,德川幕府不再代表国家 D.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 【答案】C 5.1868年初,倒幕派要求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实际上是( ) A.要求幕府把大政“奉还”天皇 B.准备以武力迫使幕府将军屈服 C.要以和平手段夺取政权 D.准备用战争彻底打垮幕府 【答案】C [“辞官纳地”就是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意即和平夺权,

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 材料二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其次,使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为主张倒幕。 (1)材料一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是否有道理?依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 (2)简要比较尊王攘夷运动与武装倒幕运动的异同。 【答案】(1)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认识到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落后;政府腐败、因循守旧和武器落后只是加剧衰败。原因: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清政府腐败而被列强宰割为尊攘派提供教训;尊攘派认识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2)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都以西南强藩为主要根据地。不同点:前者重在抵御外来侵略,后者侧重反对幕府统治;前者失败,后者成功。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军队开始向京都进发。同时,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到京都与宫廷中的倒幕派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共同出谋划策,让15岁的睦仁天皇向萨摩、长州二藩发出讨幕密敕,萨、长二藩军队遵命开进京都,名正言顺的倒幕战争正式开始。 ——《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鸟羽、伏见战役 (1)材料一中倒幕战争开始后,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德川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性质。 分析明治维新社会背景,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作用。 感悟改革自强和“与时俱进”对一个民族的振兴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重要历史概念:德川幕府、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自主学习: 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国家实权掌握在手中。 2.幕府统治危机: 内部危机:的封建统治阻碍了的的发展。新兴的和 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深受封建剥削的和不断起义。 外来危机:年,国舰队入侵日本,迫使日本签订了,打开了日本大门,日本民族危机加重。 3.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家、商人、新兴地主对社会现状有何要求 4.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爱国人士一致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挽救这个国家他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5.明治初年的改革: (1)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的改革。(2)明治维新的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思想文化: (3)明治维新的影响: 进步性:

局限性: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政府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大批工厂,为了“求知与世界”,日本请来了大批外国的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而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袭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强搬硬套。 (1)材料一反映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2)日本政府在对外关系上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借鉴外来文明时我们该怎么做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日语)

1. はじめに 19世紀中葉の後で、中日両国がすべて西洋の列強の勢力の巨大な衝撃と本国の国内の時局を受けたのが揺れ動いていて、そのため両国はすべて一連の改革の措置のその時を変えにくる現状を作り出して、このシリーズのふるまいも大体近代に両国のとても長い一定の時間に影響した更には内の異なる運命。しかし、同様に自らを救って運動するので、維新運動は明治に日本を迅速に近代溶けた道に上がらせて、洋務運動は中国が決して不幸な運命を抜け出さない。左宗棠のいうように、明治に維新は“舟を使って駿馬にまたがる”で、洋務運動は“いかだを結んでロバに乗る”だ。どうして2度の運動会はこのように巨大なギャップがあるか?日本は明治に維新運動はすべてどれらの依然として値打ちがある私達の参考にした改革のふるまいがあったか?2度の運動を研究する異なると相違、いくつかの肝心な原因に対して深くて全面的な分析と探究を行って、私達に歴史を分析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だけではなくて、歴史を銘記して、この分析の過程の反映した内容はその上今に社会も深遠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る。 2. 中国の洋務運動 2.1 洋務運動の背景 第1回のアヘンの時に、中国の主張の目を世界に向ける1世代の先駆者の林則徐、魏の源はまず“敵のやり方を学んで敵を制することを“出しました。敵のやり方を学んで敵を制するこの話は魏の源の《海国図志》から来て、この本は林則徐の約束する編纂に応じて1842年の時。この本の本は中国の近代の第1冊の全面的に西方を紹介する本で、そしてしかし中国で示して応用の重視を引き起こして、私達の隣近所の人の日本は至宝を手に入れたかのようで、まじめな研究、圭のニッケルに尊んでして、その向学心普通ではない。第1次アヘン戦争の後で、中国のいくつか交戦派、後れている中国と西洋の列強のギャップを見て、元来進言する朝庭は頑張りたいと思って、努力して先頭に追いついて、残念ながらこの人は敗戦した後で次から次へと下落して、流刑に処されて、講和派は上司を占めて、一回の効き目がある図強になって運動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 太平天国の戦争と第2次アヘン戦争の中で、曾国藩と李鴻章などは外国列強のかたい船の利の大砲と新型で外国の銃の威力を見て、中国に必ず自分の軍工場があるなくてはならないことを意識して、製造の新型の西洋の武器を生産して、内部の戦争に対処する需要と対抗列強、続いて影響に興って”の“洋務運動””が広範でした。李鴻章は更に“洋務運動”の”の代表の人物になって、その歴史の功績は評価が一定しない。 1865年、李鴻章は江南機械工場と金陵の製造局を始めて、主に銃砲、銃弾などを生産して、1866年左宗棠は福建で船の政局と馬の尾造船所を創建して、これらはすべて“洋務運動”の始まりで、“洋務運動”の中は重要な地位を占有している。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同步练习 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 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日本明治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革措施是()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富国强兵 D.文明开化 3.汉唐时期,东亚某国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该国又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该国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 5.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6.1853年,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幕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 A.康华利 B.西摩尔 C.佩里 D.戈登 7.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山口先生特别喜欢穿西装、吃西餐,并且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日本发型,这是由于明治政府实行了() A.废藩置县 B.取消特权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8.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 (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 A.门户开放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 9.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保守民间团体“明治日推进协会”在东京举行集会,要求在2018年明治维新150周年将节日“文化日”改为“明治日”。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A.使日本进入到了封建社会 B.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C.使日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使日本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10.“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阅读)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采取“锁国政策”,顽固维持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美、英、法、俄、荷先后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驻扎军队、开设领事馆,这些条约加剧了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广大人民包括下层武士的生活日趋贫困。日本社会各界对将军的不满与日俱增,地方大名率先发起倒幕运动,开始了明治维新。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明治维新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被迫开国(1853年)到明治政权建立(1868年)。本部分要注意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维新运动从权力之争向学习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斗争的主力是地方大名,后下层武士走上前台,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张对外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对内推翻幕府,以天皇为中心建立自己的统治。攘夷失败促使尊攘派调整策略,打出了“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动吸收西方技术,发展经济。1868年幕府统治终于被推翻,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建立。 第二阶段从明治政府建立到《帝国宪法》颁布。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初期的措施以破旧为特点,通过“奉还版藉”、“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实行新的身份制,废除士族的特权,允许族间通婚(皇族除外),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进行土地改革,废止了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建立起土地私有制。后期改革以“立新”为特点,主要有“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 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实行全盘欧化;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这些政策虽然是新政权为维护统治而制定的,但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政策使日本成功的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的实质有人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替,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前者主要依据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后者则依据改革的措施和实际效果。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更能认清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维新在形式上是权力之争,但实际上使日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和失败;倒幕派;大政奉还;幕府被推翻;明治政府建立;通过了解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理解明治政府的成立的必然和改革的必然;了解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认识事物之间必然联系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危机导致了日本倒幕运动的出现,增强在民族危亡下的救亡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 教学难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幕府腐朽统治的黑暗,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幕府统治的运动由此展开,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尊王攘夷运动。 1.运动的兴起背景: (1)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内忧外患,根本原因) (2)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引起许多有民族责任心的武士的不满,形成“尊攘派”。(直接原因) 2.标志:1860“樱田门事件”。 知识链接:“樱田门事件”。 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幕府实权派人物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

被砍下了头。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 3.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攘夷是核心) 4.领导与主要参与者:尊攘派。 (1)尊攘派力量: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还包括大名、富农、手工共场主和商人。 为何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 (2)尊攘派的活动方式: 尊攘派除了刺杀与西方列强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外,还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民众参与的武装力量。高杉晋作的“奇兵队”,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5.结果:失败。 (1)时间:1863—1864年镇压。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人士被捕和被杀,支持尊攘的长州藩也在幕府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围攻下被迫屈服,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 (2)原因: 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局限) ②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过渡: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的开展。 1.背景: (1)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 (2)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尊攘派变成了倒幕派; (3)部分倒幕领袖(如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开始掌握藩政权,且实力大增; 1865年初高杉晋作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高杉晋作

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

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 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倒幕运动的详细经过,希望大家喜欢! 倒幕运动是日本政府推翻日益腐朽的幕府统治的运动,从1865年开始,“尊王攘夷”的口号得到许多藩部的拥戴,并且各藩部开始逐渐用武装的力量去进行倒幕运动。在1867年孝明天皇去世后,明治天皇继位,在明治天皇的全力支持下,倒幕运动于1869年彻底完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倒幕运动简介吧。 倒幕运动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因为当时的藩部已经逐渐认识到幕府统治带来的弊端,以及平民阶级日积月累对幕府统治的愤怒即将到达顶点。最先的倒幕运动发起者是身为下级武士的大盐平八郎,那是1837年的大阪,他率领几百个人参与了反对幕府政府暴政的起义,但可惜的是在一天之内便被镇压了。 之后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在幕府的压迫下逐渐开始了日渐激烈的倒幕运动。1863年6月,在大量下级武士们的逼迫下,幕府被迫宣布了“攘夷”,之后在1865年,高杉晋作又提出了“开港讨幕”的军事战略,下定决心先“倒幕”再“攘夷”。而英国也在观察日本国情之后决定帮助倒幕派。直到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

后,倒幕派更是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强力支持,并且明治天皇也直接下旨,让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回家,就地废除幕府。这一决定也使得德川庆喜集结了一万五千幕府军和天皇军作战,结果是惨败,逃亡江户城,并在之后的戊辰战争中一败到底,倒幕运动最终获得了成功。看完倒幕运动简介,想必大家对倒幕运动也有一定了解了吧。 倒幕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倒幕运动是发生在日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运动,倒幕派成员主要包括当时社会上的资本家、新地主、西南诸藩和大量的中下级武士等人,并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用武力手段推翻了当时幕府政府的统治。 当时的幕府政府是封建政府,有着所有封建统治者们的陋习,人民在幕府的统治下生活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日本资产阶级的兴起,而封建阶级的存在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获取,不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因此当时的资本家会想要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幕府政府的矛盾存在于土地的拥有权上,当时日本的新兴地主有着大量土地,并且能够依靠这些土地获得巨额财富,但由于封建本质,这些土地仍然是属于幕府政府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兴地主们更偏向资产阶级的做法,因此也是支持改革的。 除此之外,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本的西南诸藩也开展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买卖,因此他们和资本家们的关系十分亲近,也和资本家一样越来越不满阻碍自己利益获取的幕府政府。而那些中下层的武士们在当时也是最受幕府政府压迫的官职,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实权,在经济上又常常受到剥削,因此急于改变自身处境。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摘要:在19世纪中期风起云涌的资本主义世界潮流的推动下,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两国的改革都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都是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但是,同时代的改革,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局和影响,中国洋务运动最终没有改变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日本的明治维新实实在在地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由被殖民、被侵略摇身一变而成为殖民者、侵略者。反思其中,我们研究这两个国家的成败的原因,以对今天有所裨益。 正文: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中国近代维新变法发起者梁启超说:“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人就已经提出了世间万物的发展都必须符合这一规律。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今天的改革开放,无一不使国家在当时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从十四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世界历史的主流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结果证明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同作为亚洲国家的中日两国,却在近代化的大潮当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做法,从而导致两国不同的结局。对比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同命不同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一点认识。 首先,从两国近代化起步的背景看。 1、国内社会背景:中国从秦王朝确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两千多年一直是封建专制国家。历朝历代不断强化皇权,使封建制度发展成为庞然大物、盘根错节,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难以撼动。明清以来,为防止倭寇入侵以及其他国家进入,威胁封建统治,政府长期以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外界的交流少之又少,逐步地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世界发展的主流,仍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却不知他国不仅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甚至于完成了工业革命,已经从思想、政治、经济全面升级换代,我们已然从世界强国之列逐步退出。经济上,重农抑商,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地位,长达两千年。始终处于农业文明的框架之内而不能突破。思想上,农业文明决定了封闭保守,愚昧封建的思维模式。教育制度实行的科举制度,退变为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培养“奴才”式的人才和官员。缺乏自然科学的教育,缺乏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就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其实这是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加固封建专制,不断地加强皇权,不断地强化封建农业经济。不肯改变,不肯变革的后果。 日本是中国近邻,自古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生活等皆取之于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衍生。公元646年的“大化改新”,日本仿中国隋唐制度为蓝本,结合日本旧习,从政治到经济,进行了改革,从而进入到封建社会。因而其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中国非常相像,近代前夜的日本也实行锁国政策,只允许中国、朝鲜、荷兰与之通商交往。可见,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国情背景。但是,日本也有其特点。政治上从12世纪以来,武士阶层掌握了政权,天皇成为傀儡,政权落入到将军幕府中,军人掌权,没有经济、文化作支撑,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将军下的大名及中下级武士与将军幕府也是矛盾重重。这势必造成日本中央集权的分化,弱化了将军幕府的封建集权,为以后变革减少了阻力。经济上日本也是封建经济,但其国土狭小、多山,耕地有限,故其手工业、商业相对发展较好。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是一个岛国,文化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习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某历史教师引用下图用以说明“明治维新”某一项措施,他要说明的这项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始于20世纪60年代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开始在何时? 【答案】: 【解析】:

第5题【问答题】 17世纪到19世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个大国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旧制度,以不同方式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请回答:(1)英国1 7世纪颁布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并由此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2)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为此而做出的重大努力的美国领导人是谁?(3)法国再18世纪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俄国和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什么共同意义?(5)通过对日本近代化过程的回顾,你认为在现代话建设的今天,它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明治维新的不足。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倒幕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日本倒幕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倒幕运动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日本的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倒幕运动推翻了维持日本两百多年统治的幕府政府政权,并在之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主的明治政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倒幕运动的影响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在倒幕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少不了明治天皇对倒幕运动的支持,也是因为有了皇族的支持,倒幕运动能够只用了那么短的时间摧枯拉朽地把幕府军给打败。除去以明治天皇为主的皇族外,还有西南诸藩的大名、新兴地主、资产阶级以及数量最为庞大的中下级武士,这些都是倒幕运动中的重要成员。在倒幕运动中,中下级武士是主力,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大名们都进行了人员以及资金的支持,再加上英国方面对日本倒幕派的支持,代表倒幕派的天皇军有着远远强于幕府军的力量,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武器的质量,都是幕府军无法企及的。 在倒幕运动的后期,也就是明治天皇即位的初期,明治天皇毅然决然颁布了让幕府下台的诏书,这也激起了幕府军的最后反抗。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率领着幕府军,和天皇军开着了著名的“戊辰战争”,最后以完败收场,从此以后,幕府政府永远成为了历史,明治政府将其取而代之。 明治天皇在倒幕运动成功之后,便迁都东京,开始了一场极其著

名的改革运动;;明治维新,为日本带来了新的契机。 倒幕运动的经过是怎样的倒幕运动最先开始于1837年,是由一名下级武士出身的、当时正在大阪的大盐平八郎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这也是倒幕运动发起的一个重要信号。倒幕运动的经过基本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从1865年开始,整体的倒幕运动已经拉开了序幕,随着“尊王攘夷”运动的开战,越来越多的武装藩部开始准备对幕府进行武力打击。次年,在日本长州和萨摩两个藩部的倒幕派武士们联合了起来,结成了同盟,并在之后成为明治天皇的忠实手下,在倒幕运动中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1867年,年龄尚小的明治天皇继位了,但是他在即位后不久就给倒幕派下了密诏,宣布了自己的政治偏向,并且颁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责令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回家,明治天皇终于做出了废除幕府的决定,这也是官方的一份正式宣明。身为幕府将军的德川庆喜自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集合了部队在京都附近和天皇军进行了激烈的对战。当时的天皇军正式由长州、萨摩两藩的军队组成的,尽管人数较少,但是由于英国方面对倒幕活动的支持,倒幕军的兵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幕府军大败,德川庆喜逃走江户城,准备伺机反扑。 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幕府军又一次完败,导致德川庆喜的势力基本上被肃清,在1869年6月的时候,随着戊辰战争的完胜,倒幕运动也完成了,这便是倒幕运动的经过。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有什么关系倒幕运动是发生在十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