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PART 1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

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

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 k4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

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 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

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8大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及和声大调

主功能组:ⅠⅢⅥ

下属功能组:ⅡⅣⅥ

属功能组:ⅢⅤⅦ

(除了属不可以到下属外,其余自由选配)

和声大调的IV,II与其他各级连接时,可用和声,旋律连接法,但连接中避免对斜,增音程

PART 9 ⅡⅥⅧ和弦使用

Ⅵ用于I和IV之间做功能过度,用于Ⅱ之前具有功能交替,用于Ⅲ之后,交替平行小调。

【【最常用的是用作阻碍进行。V7—VI】】

II7结构:大调:自然大调:小七和声大调:减小七

小调:减小七只要是小调,它的重属导七和弦一律堪称是减小七和弦

II可以向属,主,k46解决。用在VI之后一般用II不用II7.

讲下Ⅶ的解决:

a,向主解决,如同V7–VI

b,向属解决,图表示意。

7

2〓〓〓 56

34

(根音上四度关系)下三度关系是7—56—2—7呈顺时针方向转(真撮,找不到曲线箭头)

大调中有i—7—6时配Ⅰ—Ⅲ—Ⅳ

PART 10弗里吉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和模进

3 4 5 6 7 i 2 3

功能体系:Ⅰ—Ⅴ—Ⅳ—Ⅰ

模进:a,动机和弦一般三个以内,以根音上四度关系为常见,除此,二度,三度或者2这结合,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

b,2个模进音组衔接处同样要避免平行反向五八度。

c,小调模进中,俩端用和声小调,中间用自然小调。

PART 11重属和弦

标记:【V/V】, 【V7/V】,Ⅶ/V,【Ⅶ7/V】,Ⅲ/V,V9/V,V13/V 【为常用的】

大小调中,V/V都是大三和弦

㈠常规解决:

①向属解决,类似与V7—I VII7—I

示范:V7/V,V56/V,V34/V—V; V2/V—V;Ⅶ7/V—V;Ⅶ56/V—V6或者V;Ⅶ2/V—V46

②先解决至k46,然后进行至v,v7,主要用于终止处

㈡非常规解决

①直接解决至I(用于结构内部)【与前面我讲的V……I是不同的】

②根音上二度解决V7/V……Ⅲ,类似V7……VI

③向下属解决……IV,II7.在大调中,常为和声大调

PART 12 副属及副下属和弦及其解决

概念:除主和弦外,与协和的其他给及三和弦构成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属和弦,构成下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下属和弦,而这些协和三和弦称副主和弦。

副属和弦解决:

1,根音上四度进行,解决至副主,D/X……X

2,…………..,……副主七和弦,D/X……X7,类似于II7……V7

3,根音上二度进行,类似于Ⅶ¨¨Ⅰ或者Ⅴ¨¨Ⅵ

副下属和弦解决:

1,副下属进行至副主和弦,S/X……X

2,副下属进行至副属,S/X……D/X

3,副下属进行至副属,再进行至副主,S/X…D/X…X

PS:副下属与副属不同。副下属中如果副主是大三和弦,那么它就具有大调的性质,因此按照大调来做。反之按小调处理。

简单举例:

b7 2 4即C 调中IV/IV (重下属)

5

2 5 b

3 b3

7 b3 1 1

5 1

6 6

C调 V IV/V Ⅱ/V Ⅱ7/V (由于IV/V即c调的主和弦,为以示区别,因而临时降三级)

PART 13属变和弦下属变和弦及重属变和弦大调中有bII #II或者同时含这2样的属和弦,与小调中bII , bIV或者同时含有这俩样的下属和弦都叫做变和弦。

变和弦处理:

1,多做半音处理

2,和弦排列时,减三度通常被增六度代替

3,变和弦解决时,增六度或者减三度分别反向解决到八度或者同度。

PART 14 离调转调

离调的手段:

1,副调中的正格进行,D/X……X

2,………变格进行,S/X……X

3, 完全进行,S/X……D/X…X

离调中的阻碍进行;V,V7/V……VI/V

转调步骤:

1,原调呈示(至少包含属,属和主都有最好,调性更明确,属是必不可少的)

2,引入共同和弦(类型:自然音和弦,和声调式和弦,变和弦,副属副下属和弦,等和弦。。。)

ps :b7 2 4可以看成重下属

#4 b6 1 3=b6 1 3 b5……大小七结构肯定是某调的属七啦叫什么德意志六和弦

等和弦的概念要普及啊!!任何一个减七和弦可转24个调

3,使用转调和弦(包含新调特征音,新调的k46)

4,确定新调,使用新调典型的终止式,并尽可能运用完满终止

注意:向下属大调转调时,关于小调的七音的解决(常牵扯到小调的ⅢⅤⅦ和弦)

a,半音上行

b,运用弗里吉亚进行

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一)

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一) 论文关键词]王建中钢琴作品和声手法三度叠置非三度叠置音程和弦五声性 论文摘要]王建中钢琴作品主要运用5种和声手法和表现形式;三度叠置和弦;五声式音程与和弦;附加音和弦;复合和弦;多音和弦。其和声的运用基本特点是根据音ft.作品内涵揭示、风格表现、意境渲染、情绪抒发和韵味体现的需要,大胆运用三度和非三度叠置的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和声,充分发挥和声艺术在多声音乐中的结构组织作用及色彩性功能性,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意调遣,尽情挥洒。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他根据民族民间乐曲、歌曲旋律、外国乐曲改编和自己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钢琴独奏曲无论是根据民歌改编或是创作的,无论是采用何种技法,均具有既丰满又细腻、既浓郁又清新的和声色彩和民族风格。他以娴熟的钢琴写作技巧,流畅自如的乐思,将每首乐曲编织得充满生机,独具个性,媚媚动听,极富听赏效果。”…由于他的钢琴作品在广大听众中具有较高的演奏率和广泛的影响力,所以王建中的名字总是同中国钢琴音乐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不仅被音乐院校作为常用教材,而且已成为国内音乐舞台的保留曲目,有的还被作为代表中国风格的经典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在演奏和学习这些钢琴作品的同时,探讨和挖掘其钢琴音乐的创作理念与表现技法、个性化和声语言与民族韵味,对于宏扬先进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事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和声学是关于多声结合的音乐游戏规则,是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均须遵循的基本结构原则。人类音乐的发展历史就是和声艺术不断进化不断更新的历史。尽管音乐流派几经更迭、艺术风格纷繁变化、和声语言层出不穷,但是,作曲家用以音乐创作、理论家用以作品分析的和声学范畴中两个基本问题仍然是和声的结构与和声的连接。欧洲大小调体系音乐的和声结构原则是三度叠置,连接方法是功能序进,这一多声结合的基本宗旨贯穿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派、浪漫派乃至于印象派和部分现代派音乐。由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和创作音乐在调式方面是五声性体系与大小调体系并存,由于三度叠置结构原则自身的合理性,我国音乐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三度结合与二度四度五度结合同在、和声连接的功能性与色彩性并重的情况。这种和声特点是广大音乐家教育家反复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果,是符合中国音乐风格和人们的审美心理并在音乐表现的深度和特色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和声语言。王建中钢琴作品主要运用以下和声手法和表现形式: (一)三度叠置和弦。自上一世纪初以来,三度叠置的大小三和弦和七和弦九和弦在我国音乐作品中就被广泛运用,但是一直存在着争议。黎英海认为:“因此就有人认为五声音阶的和声只能用五声,不能在和声中出现非五声音阶音,像只在钢琴黑键上弹那样。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办法,反正只用五声的结合,没有半音及增减音程,随便几个音碰在一起也不是太紧张刺耳,这种看法和‘四度和声’一样,果然是很容易地避免了和声中的洋味,但是带来的却是和声的单调贫乏,缺乏推动力和开展性,色彩也没有更多的变化,这是不能作为基本的和声手法来应用的。三度叠置的和弦,音响丰满,色彩对比显著,和弦的形态变化也很多,同调中各音级的从属关系相结合时,和弦的功能作用比单音更为确定并可加强调性逻辑。”前苏尤·霍洛波夫在其《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一书中论述兴德米特和声理论时,对各种音程结合的和弦的音响效果、谐和程度和声音色彩进行分析比较之后,将和弦划分为六组,结论是:“大调三和弦与小调三和弦(第1组1是‘所有和弦音中最优美的和弦’),是所有和弦中最有独立性的,并且最适用于结束。它们可以同任何一个和弦进行连接。”其实,用谐和的大小三和弦为五声性曲调配置和声的做法并非自国人始。浪漫派大师肖邦在其著名的黑键练习曲(Op.10Nr5)中,印象派大师德彪西在其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均有成功运用的范例。毋庸置疑,在这两首名作中,五声性的旋律与三度迭置的大小三和弦结合得自然而和谐。可不知是由于听力的误差还是思想的误区,总有人对我国音乐创作中大小三和弦七和

基本功能和声编配法

基本功能和声编配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基本、最主要,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三个主和声:一级、四级和五级(Ⅰ、Ⅳ、Ⅴ)。 一级(Ⅰ)和声:他是和声中的主和声,也就是说,它是和声中的“老大”,他的作用是明确调性,给人一种钢硬、明亮的感觉,常用于音乐的开头、一句话的开头和音乐的结尾。(传统和声学中,开头和结尾必须用一级(Ⅰ),但现在的流行和声学中对此没有特别规定,所以也可以不使用,但我个人以为,最好还是用一下。)它被称作主和声 四级(Ⅳ)和声:它是和声中的下属和声,它是可以说是一个音乐中的领路人,让音乐从陈述一下子飞到高潮,它给人的感觉非常明亮、开放,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通常用在陈述与高潮的连接处,或音乐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并且在音乐需要大起大落时一般也用它,如果用它来连接五级(Ⅴ)就非常好听,让人有回味的感觉,四级(Ⅳ)到五级(Ⅴ)这个和声组在一句话的结尾常用到。它别称作下属和声 五级(Ⅴ)和声:它是和声中的属和声,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和声,他的作用是给音乐结尾,它的感觉是跟一级(Ⅰ)非常相像的,也是明亮、生硬的感觉,所以他对一级有倾向感,一般常用在一句话的结尾,另外,音乐得倒数第二和声一般也是他。(注意一下,传统和声学中,一句话里,四级(Ⅳ)可以到五级(Ⅴ),但五级(Ⅴ)不可以到四级(Ⅳ)虽然在流行和声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最好也不要这么编配,因为这样编配很难听,不和谐。)它被称作属和声 如果你能很好的用以上的三个主和声,那么你就可以给你喜欢的音乐配合声了,这是你迈出的第一步,可是,你会发现,长期只用这三个和声听上去会很死板、单调、不好听,于是,我们的副和声就出场了。 二级(Ⅱm)和声:它属于下属功能组,作用是代替下属和声,它与下属和声最大的不同就是四级(Ⅳ)和声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子飞起来,而二级(Ⅱm)和声给人的是向下滑的感觉,所以他在替代四级(Ⅳ)时一般用他的第一转位:“4 6 2”让他尽量的像四级,另外,二级(Ⅱm)也常跟在五级(Ⅴ)的后面,构成强进行,因此就出现了四级(Ⅳ)到二级(Ⅱm)再到五级(Ⅴ)这个非常好听的组合。(特别提醒一下,二级(Ⅱm)到五级(Ⅴ)这个强进行还可以换成二级七(Ⅱ7)到五级(Ⅴ),这样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激烈、高昂,这个和声进程被称为“重属”。) 三级(Ⅲm)和声:这个和声很有趣,它既是主和声组的也是属和声组的,它的主要作用事柔化音乐,是音乐不至于那么生硬,如果把它看作住功能组的,它的作用就是代替一级(Ⅰ),因为一级(Ⅰ)虽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和声,但他过于生硬,这对柔和的音乐很伤美感,所以我通常有三级(Ⅲm)来代替它。如果把它看成熟功能组的成员,则是用来代替主属,常常在音乐的半句话中替代属,并且很好听。 六级(Ⅵm)和声:六级和声也是有两个功能组,它既属于主功能组,也属于下属功能组,这个和声的只要工作是搭桥,任何一个和声都可以通过它到另一个和声,如果你想不出用哪个和声,不妨试试它,它还有一个工作,就是代替主和声,因为很有可能连着许多小节

1-9章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1、四部和声 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它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nor)、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Inner parts)。 2、各声部的音域(Range) 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在谱例2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内使用这些极限的音。 3、重复音的原则 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暂时不得重复。请参见谱例1中和弦重复音的现象。 4、旋律位置的概念

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论文

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论文 对于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的文章中较多的涉及到,但大都是从艺术特点、风格特征以及音乐形象方面去探讨这部作品,而深入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的和声手法以及这些和声手法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方面的内容则较少。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弦、和声进行、持续音以及和弦外音等方面对肖邦前奏曲的和声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和声手法及其音乐表现作用进行研究。 l839年肖邦在地中海上的马约卡岛完成了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28),在肖邦的所有钢琴音乐作品中前奏曲不仅在形式上最为短4,fu独特,在内容上也显得十分深刻和丰富。前奏曲属于肖邦音乐创作的中期作品,在这24首前奏曲中每首作品的情绪及音乐表现都有所不同,有一些是描写明朗而喜悦的心情;另外一些是感伤的悲歌,尽管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十分伤痛的情绪,但其音响效果却是丰富而美妙的。这些与他作品中新颖和富有色彩性的和声手法是分不开的。 肖邦((前奏曲》中的和声技法,体现出他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是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和声语言为l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肖邦对于新的音响色彩的探索,为后继者展现了新的天地。在这部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的作品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

和声在增强音乐表现力,丰富音乐色彩以及塑造音乐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肖邦在选择调性与设计调性布局时均有其表现目的。选择调性方面从总体上来看,24首钢琴前奏曲调性是以不同的24个关系大小调作五度循环的排列,如NO.1的调性是C大调,NO.2的调性是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NO.3的调性就是C大调的五度关系大调G大调,NO.4就是其关系小调e小调。后面的调性依此类推,也就是说24 首短小的前奏曲包含了所有的24个大小调式。 肖邦是l9世纪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24首钢琴前奏曲在每首作品的调性布局上除其独特之处外,总体上来说还是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调性布局即:T—D一(S)一T。NO.10的调性布局:C一g一f~C;NO.18中的调性布局等都是一些四五度古典主义传统的调性布局。 但是在这些前奏曲中也有一些作品并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意义上的调性布局安排,如NO.2的a小调前奏曲,这首乐曲的调性布局很是特别,乐曲开始时并不是在主调上朱玫玫进行的,而是从G大调也就是主调的属方向调性开始,调性布局是G大调一D大调一a小调。从主调的属方向大调G大调开始之后又进入了G大调的属大调即D大调,而且无论G大调还是D大调都不是从主和弦开始,直到最后才通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PART 1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 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 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 k4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 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 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 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 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 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 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8大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及和声大调 主功能组:ⅠⅢⅥ 下属功能组:ⅡⅣⅥ

调式的详解,定义,分类.和音程详解以及各调式和声功能的划分

[学习]调式的详解,定义,分类.和音程详解以及各调式和声功能的划分大调式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大调式有三种形式: 1.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 2.和声大调是降低自然大调中的第六级而成。其明显的特点是第四级与第七级的增二度 音程。 3.旋律大调将主音下行级进行时的自然大调降低第七级和第六级而成。 小调式小调式和大调式一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 1.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式。

2.和声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第七级而成。因此和声小调的第七级音的倾向和大调一样尖 锐。为了区别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中第七音的不同,自然小调中的第七级音 被称为自然导音。和声小调和和声大调一样,其显著特点是第六级与第七级 间的增二度。 3.旋律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中的第六级和第七级而成,一般多用于上行,但在下行时也 偶尔使用。旋律小调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的形式,即将第六级和第七级 还原。 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一级——主音(T)(相当于C大调中的Do) 第二级——上主音(下行导音)(相当于C大调中的re)

第三级——中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相当于C大调中的mi) 第四级——下属音(S),在主音下方纯五度(相当于C大调中的fa) 第五级——属音(D),在主音上方纯五度(相当于C大调中的so) 第六级——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相当于C大调中的la) 第七级——导音,向上倾向于主音(相当于C大调中的ti) 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 大调式可以在任何音级上构成,因此除了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外,还有包含升音的七个大调和包含降音的七个大调。分别 是: C G(一升) D(两升) A(三升) E(四升) B(五升)升F(六升)升C (七升) F(一降)降B(两降)降E(三降)降A(四降)降D(五降)降G

和声写作

写作题 1.在五线谱上写出G大调V级和弦的开放排列,三音旋律位置。 2.在五线谱上写出D大调IV级和弦的密集排列,根音旋律位置。 3.在五线谱上写出A大调V级和弦的开放排列,五音旋律位置。 4.写出G大调IV级到V级的连接。 (以上4题用四部和声写作形式答在下面线谱中) 5.写出C大调V级到I级的和声连接。 6.写出d小调I级到IV级的和声连接。 7.写出G大调IV级到V级的旋律连接。 8.写出a小调I级到III级的和声连接。 (以上4题用四部和声写作形式答在下面线谱中)

9、在高音谱表规定的音级上,用密集排列的三个音书写下列三和弦的原位、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 ⑴C、E、b A音上的大三和弦 ⑵D、F、A音上的小三和弦 ⑶#C、#F、#A音上的减三和弦 ⑷b E、G、B音上的增三和弦 10、在大谱表上,用四部和声的形式书写下列和弦 ⑴C、F、G、D、b B、A原位大三和弦,开放排列,重复根音,三音旋律位置。 ⑵b D、b F、b E、B、b A原位小三和弦,密集排列,重复根音,五音旋律位置。 11、在大谱表上,以四分音符为单位,采用四部和声连接法书写下列原位Ⅰ---Ⅴ(Ⅴ---Ⅰ)的和声进行: ⑴C大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密集排列,三音旋律位置。

⑵a小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密集排列,根音旋律位置。 ⑶G大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开放排列,五音旋律位置。 ⑷e小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开放排列,三音旋律位置。 ⑸F大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密集排列,根音旋律位置。 ⑹d小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开放排列,五音旋律位置。 12、在大谱表上,以四分音符为单位,采用四部和声连接法书写下列原位Ⅰ---Ⅳ(Ⅳ---Ⅰ)的和声进行: ⑴C大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密集排列,根音旋律位置。 ⑵a小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开放排列,三音旋律位置。 ⑶G大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密集排列,五音旋律位置。 ⑷e小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开放排列,根音旋律位置。 ⑸F大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密集排列,三音旋律位置。 ⑹d小调,主和弦重复根音,开放排列,五音旋律位置。

和声分析351例

和声分析351例 《和声分析351例》和声分析例题是为演奏演唱专业的和声共同课及专业课所编辑的,例题的选择不仅注意到了和声结构的典型性和与技法展示的多样性,且不少曲例在艺术的创意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长期实践证明,《和声分析351例》也适用于作曲、指挥专业的和声课中。和声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体验和通晓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由此提高学习者对和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弦正三和弦(例1~10) 段落与终止(例11~18) 终止四六和弦(例19~25) 六和弦(例26~34) 经过与辅助四六和弦(例35~41) 属七和弦(例42~53) II级三和弦(例54~60) 和声大调(例61~64) VI级三和弦(例65~72) II级七和弦(例73~90) 导音七和弦(例91~100) 九和弦与多音和弦(例101~111) 导音三和弦(例112~116) III级三和弦一六度属和弦(例117~127) 重属和弦(例128~139) 重属增六和弦(例140~157) 离调(例158~183) 连锁进行(例184~189) 副属和弦意外进行(例190~192) 调内(自然音)模进与离调(中音)模进(例193~205) 换调与近关系转调(例206~226) 远关系转调(例227~233) 转调模进(例234~236) 减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等音转调(例237~244) 和弦外音(例245~277) 持继音(例278~292) 变音和弦(例293~312) 增三和弦等音转调(例313~314) 变式交替和弦(例315~333) 采用调式交替和弦的转调(例334~340) 自然调式和声手法(例341~351)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 ---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一、三乐章中的二重性特征 苟琦 摘要 调式与和声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历来都是传统分析视野下的研究课题。从和声中提炼出调式音级构成旋律,或用和弦序进的方式支持旋律的调式调性,是作曲家创作时所遵循的理论依据,其成为调性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核心因素。随着创作风格、流派的转型和作曲家个性的发挥,当有调性音乐及和声语言逐渐走向复杂化,由于调性的扩展所形成的多调性叠置和对峙,传统和声的功能性逐渐也被色彩性所取代,和弦结构本身的构成方式也发生了变异。这些创新与发展的技术虽没有逾越调性音乐的范畴,却在拓展其极限性写作的界限。在这种进化的观点指引下,笔者以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调式与和声的技法特征为研究线索,论证在半音化主导思维控制下,调式与和声在结构布局中的纵横结合关系所展示出的二重特性。这种二重特性主要体现在旋律的横向多调式与纵向和声的多调式结构上。即:旋律的调式调性与和声相互作用下的多调式叠置是本曲主要技术手段。 在20世纪上半叶十二音和无调性盛行的写作风格背景下,这首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保留了古典主义的传统特征,又融合了德彪西本人的印象主义风格。我们可以从其中复合功能和弦的使用、旋律调式与和声的相互反配、高位调与低位调的半音化调性交织以及平行和弦的应用等几方面觉察到其与传统因素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不失其新意。基于这种观念,笔者选择的研究视角既兼顾传统的和声分析方法,又结合20世纪以来基本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借鉴申克式思维分析理论就上述技法的运用为依据,论述二重特性在德彪西这部作品中的结构意义。 关键词:调式交替;复合功能和声;多调式叠置;结构布局;半音化思维;二重性特征 众所周知,20世纪本身就是音乐语言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呈现出有如万花筒般的光彩。德奥体系中,勋伯格创造性的“十二音技法”以及接踵而至的序列音乐已经完全瓦解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小调体系,音乐写作的纯理性化“数控思维”展示着作曲家严谨的创作态度。而调性音乐体系虽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境地,但并没有因此而搁浅,不少作曲家也在挖掘着各种可能性,使之既保持着与古典主义传统的密切联系,又无不体现着作曲家本人的创作个性。法国两个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和拉威尔在世纪之交音乐语言动荡的年代,创造性地运用了全音阶、五声性音阶、平行和弦、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复功能和声等技术,而这些又没有脱离调性音乐的广义范畴,在他们大部分作品中,调性还是作品中重要的核心因素。因此笔者研究的这首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尽管各部分调性呈现出游移不稳定或者双调性等特征,并伴随着和声语言的多样性,但总体来说对于控制曲式结构和乐思发展的主导思维依然是围绕在主调性(d小调)上建立并展开的。基于这种观念,作品中调性在各个结构位置上的布局以及在局部多调式叠置的纵向结合手法,将在接下来具体论述。 在近现代作曲理论中,“半音化”越来越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与青睐,重点体现在调性布局与和声进行上,这也是区别于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曲的第一、三乐章,在主导

和声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和声学》是音乐学系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声部写作技术与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高级和声》、《作曲指导》、《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和声学基本理论,能够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并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作曲理论技术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教学以集体授课为主,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实例分析、弹听作品等,并且,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教学课件,充分掌握基础知识。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自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上课两学时,共计72课时。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占总成绩的10%,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教学内容 第一篇:和声学概论、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第一章绪论(2课时) [教学要求] 1、和声、和声学概念 2、和弦类型及名称,原位与转位和弦 3、和弦外音 [教学内容] 第一节和弦 1、掌握和区别和声、和声学、和音、和弦的概念。 2、熟知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的类型、名称以及各音的名称,会熟练分析作品中各类和弦。第二节和弦外音 1、熟练区分四种和弦外音:延留音、辅助音、经过音、先现音。 2、掌握复调结构、旋律结构基本要点。 第二章三和弦、四部和声(2课时) [教学要求] 1、四部和声 2、三和弦的重复音、旋律位置及其两种排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和弦

传统和声写作中跳进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摘要:跳进是四部和声写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它使得旋律不再作单一级进的平稳进行,而使旋律变得更加的活跃。本文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十六章习题五为例,对跳进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以期在日后的传统和声写作实践中具有更为清晰的思考与方法。 关键词:传统和声跳进手法四部写作 伊戈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斯波索宾(игорьвладимировичспособин 1900-1954)是前苏联著名理论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1927年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及其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教授理论课程。写有《和声学教程》等教程,对前苏联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体系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和声学教程》对传统和声写作的理论具有详细具体的讲解,本文仅对“跳进”这一技术进行归纳与梳理。在该教材中,对跳进技术的介绍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同和弦与同功能和弦的转换中的跳进手法 1.同和弦转换 和弦在反复时改换另一种形式叫做和弦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是旋律位置的改变,也可以是排列法的改变,或者是二者同时改变。 (1)同和弦在转换时,如果旋律声部是三度或者四度的进行,那么和弦的排列法可以改变也可以不改变(见谱例1-1)。 (2)同和弦在转换时,如果旋律声部作五度或者六度的跳进进行,那么和弦的排列法必需改变(见谱例1-2)。 2.同功能和弦转换 (1)同一功能的三和弦与六和弦(或六和弦与三和弦)的连接(如t-t6,d-d6)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和弦转换。六和弦的低音由根音换成了三音(或相反),同时上方的某一个声部(例如高音声部)则相对地从三音换为根音(或相反)。如图谱例2-1中主六和弦重复了根音,三和弦也重复根音。同功能三和弦和六和弦的连接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出现四部同向,声部超越等写作错误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连接。 (2)六和弦本身的转换 六和弦还可以本身(没有原位三和弦的参与)转换-通过改变旋律位置、排列法或改变重复音。(见谱例2-2) 二、四五度关系原位三和弦连接时的三音跳进手法 两个和弦的三音在同一声部,并且形成了四度或者五度的跳进方式。三音跳进一定发生在t s、t s、t d、t s的四五度原位三和弦连接中,三音跳进时排列法必改并且必用和声连接法,同时只能发生在女高和男高音两个声部。(见谱例3-1和3-2)。 三、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手法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会出现根音到根音的跳进、五音到五音的跳进、双跳进、以及混合跳进和d2-t6的跳进。 1.根音到根音的跳进 当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和弦的根音发生在同一个声部,并且产生了四度或四度以上的跳进关系,这种方式叫做根音到根音的跳进。在跳进时,上三声部如果能保持共同音就采用和声连接法连接,如果上三声部没有保持共同音的条件,就尽量平稳进行作旋律连接法。(见谱例4-1)。 2.五音到五音的跳进 当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和弦的五音发生在同一个声部,并且产生了四度或四度以上的跳进关系,这种方式叫做五音到五音的跳进。在跳进时,上三声部如果能保持共同音就采用和声连接法连接,如果上三声部没有保持共同音的条件,就尽量平稳进行作旋律连接法。

《基本和声学》试题目整合(6套答案解析)

《基础和声学》试题答案

编写:徐州师范大学理论教研室 《基础和声学》教学团队 目录 试卷一答案 (3) 试卷二答案 (6) 试卷三答案 (9) 试卷四答案 (13) 试卷五答案 (17) 试卷六答案 (20)

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中音部次中音部2.斜向平行3.II 三4.属下属 5.四五根6.I I6 7.阻碍三(主)8.VI 二、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D C A A C 三、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 四、和声写作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把下列和弦连接中所缺声部填充完整。(每小节2分,共10分)

C:V —IV6V6IV V7 I II56 I I6V46I 2.为高音部旋律配写四部和声。(15分) G I I6 II56 V V2 I6 V46 I VI IV K46 V7I 评分标准: 调性2分,和弦每个1分。 注:该题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对于同一个音可能有不同的和弦配置,所以这里做的答案仅仅是众多答案中可能的一种,绝不是唯一的,只要和弦的配置符合和声发展的逻辑、没有不良进行就视为正确。阅卷时请留意。 3、根据要求给指定旋律设计终止式(15分) II6 V V2

K46 V7 VI II6 K46 V7 I II56 I 评分标准: 半终止、阻碍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各2分,结束终止为3分。 和弦每个0.5分。 五、和声分析题(25分) A:I IV46I V56 I K46 V I III V6 V34 VI7 V6 I II6K46 V I V34 I6 IV K46 V7I 评分标准:调性与和弦每个1分。

和声基础教程.(精选)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第一课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因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 不同结构(包括相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 同属性的和弦()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音连 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 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成曲式和表现 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 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 )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 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组合方式,特别 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它具有和声音 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和声写作练习采 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 技能。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 称为女高音声部)()、中音部(也常称为女 低音声部)()、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 声部)()、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 ()。 谱例1、 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

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 )。 3、各声部的音域():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谱例2 在谱例2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内使用这些极限的音。 4、重复音的原则: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_下_

作者简介:朴英,女,生于1971年。199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考取本院作曲系和声专业研究生,导师刘学严教授。1997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为本院作曲系助教。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 (下) ○朴 英 调 性 一、变化音调性 普罗科菲耶夫调式和声构思的基本范畴是变化音调性,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普通的小调的复杂化与丰富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调性内有十二个基本音级与和弦,因此可以说这是十二音级的调性。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了解自然音调性中的变化音。在自然音调性中,基本音级有七个,变化音级都依附于这七个基本音级,它们本身不具备独立性。比如C 大调中,E -b E -D 的进行,E 与D 都是基本音级,b E 则是做为过渡而解决到D ,所以这 种进行是属于自然音调性范畴;相反,同样在C 大调中E -b E -b A 的进行,这时b E 已不再是过渡,因为它并未回到自然音级却进行到了变化音级,因此,这里已不属于自然音调性,而是属于变化音调性了。 那么普罗科菲耶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调性由自然音过渡到变化音的呢?下面就以此为基础,说明变化音调性在作品中的运用。 1、调性内部的变化 调性内部的变化是指在自然音调性内,由于变化音因素的增长而形成的变化音调性,最常见的办法是使用线型和弦,这一点已经在前面和弦部分里介绍过,这里仅列举出与之相似的几种其它用法。 例 19《童话》OP.3No. 1 这就是调性内部变化的一种方式,这一片段是D 多利亚调式,它可以分为三个声部,低音部为固定低音进行,上声部为三度音程关系的旋律,体现变化音的部分是在中间声部,这个声部始终处于一种半音阶进行,这一点表现在音乐中出现了许多的变化音,并且,穿插于其中的一些自然音也并没有起到其稳定作用,而是伴随着变化音的进行成为了非自然音体系的特征,由此可见,变化音在这一部分里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 20 《托卡塔》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THE NEW V 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和声分析常用谱例

和声分析常用谱例 1.C大调前奏曲(选自《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巴赫 2.儿童小曲·第五首--------------------------------------------------门德尔松 3.无词歌第二十七首(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 4.圣咏-------------------------------------------------------------舒曼 5.我爱你-----------------------------------------------------------格里格 6.马赛曲------------------------------------------------------------里尔 7.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8.再会--------------------------------------------------------------布格缪勒 9.加沃特舞曲--------------------------------------------------------戈赛克 10.布列舞曲----------------------------------------------------------亨德尔 11.小夜曲------------------------------------------------------------海顿 12.C大调前奏曲-------------------------------------------------------巴赫 13.钢琴奏鸣曲K.330(第二乐章)---------------------------------------莫扎特 14.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15.第十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贝多芬 16.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乐章-----------------------------------贝多芬 17.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和声学教程

和声学(NBT理论教材) 声明:本和声教程以流行音乐的现代和声应用为主论,与传统和声学悖逆与反叛的部分,敬请音乐学术人员见谅,并予以亲善指导。谢谢! 第31讲—三和弦与四部和声(谱例讲解) 大三和弦-大三度(1-3)+小三度叠置(3-5),具有坚定的声响效果。-协和和弦。 小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叠置,具有柔和温暖的声响效果。-协和和弦。 减三和弦-小三度+小三度叠置,具有压抑的声响效果。-不协和和弦。增三和弦-大三度+大三度叠置,具有外扩倾向的声响效果。-不协和和弦。 四部和声-三和弦经常加一个和弦中重复音来构成四个声部,1音,三音,5音都可以作为重复音,常见的为旋律音+三和弦;根音+三和弦。排列法—密集排列-流行音乐中以密集排列为主,1/和弦三个声部可以与旋律音构成四部和声,可以重叠;2/与根音构成四部和声,根音声部在流行音乐中往往用低音乐器来演奏,所以根音与三和弦的三个声部具有八度以上的音程的距离,甚至到3个八度的程度。密集排列法往往以某一内声部的应用为常见。 开放排列-在流行音乐中,常以织体和声形式应用。比如,贝司,吉他,电钢琴,弦乐声部,人声声部等的织体和声形式。

各级的原位三和弦-谱例。 功能属性—1/主功能组:1级主和弦,为调式稳定的唯一和弦;3级和弦,6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主功能,常用在主和弦后面,或代替主和弦用在乐句的句首位置。偶尔也用在句尾。 2/下属功能组:下属和弦(半稳定),大调中的2级和弦,6级和弦,7级和弦;小调中的2级和弦,6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在下属和弦的前后(注:在下属和弦作为半终止的时候不能用在后面),或代替下属和弦单独用于过度。 3/属功能组:属和弦(半稳定)。3级和弦,7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在属和弦的前面(注:不能用在属和弦后面),或代替属和弦单独用于过度。 第32讲—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正三和弦-各调式的主和弦(稳定和弦),下属和弦(半稳定和弦),属和弦(半稳定和弦)。 功能与连接应用-在一个乐句结构内作为主要的和声来应用,往往用在句首和句尾,起着调式的稳定作用。 副三和弦-各调式中2级,3级,6级,7级和弦。不稳定和弦。其中减三和弦为不协和和弦。 功能与连接应用-在一个乐句结构内以辅助和声的形式应用,常在其属性的正三和弦的前后,作为辅助;也经常代替其属性的正三和弦,独立应用,但一般在不重要的位置上。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和声课堂英语学科实施方案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和声课堂英语学科实施方案 一、和声课堂教学目标 1.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内容新颖时尚 4. 经验丰富的中外师资,渗透情感教育 2. 系统编排的课程规划,学练紧密结合 5. 活动企画中体验语文,融合多种学科 3. 互动启发的口语教学,展示多元文化 6. 实战练习中提高水平,注重智力发展 二、阶段目标 Happy Starter培养兴趣 Fun Beginning 简单会话 Interactive Basic日常会话 More than Primary实力巩固班听说唱演 Way to Advanced会话进班自然交流 Let’s Get Higher语法提高班阅读英语 三、具体措施 减负提质”主阵地在课堂,想在课堂上打一场漂亮的阵地战,就要更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是:复习——新课——作业。这种按部就班、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教得倦怠而乏味,学生学得被动而无味,课堂自然缺乏生气和活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为学生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经常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那么,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课前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减负提质”的坚实基础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自己要备好课,还要指导学生备好课。教师备课时要努力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根据材料大胆借用不同教学辅助工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帮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目标例如,我在教授保护动物”这一课时,比较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而且,在课前我还指导学生自制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图片,或带上自己喜爱的动物玩具,组成“动物王国”供其他同学参观,并且还要解答其他同学对自己“动物王国”动物的相关提问。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可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是“减负提质”的基本要求 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自由而宽松的课堂氛围,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应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精神要饱满,充满热情,表情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面目要带微笑,语音要纯正、悦耳。同时教师应绝对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最大成功。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答对问题时,要说:“Very good. Thank you. Good job. Great.”等给予学生及时表扬肯定;学生说错了,要说“Do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