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

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量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

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

元素化合价;

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

【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

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

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

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趁热打铁】

1、【2019广西贺州一模】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C、O B.H、O C.C、H D.C、H、O 【答案】C

【解析】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和H,可能含O.

故选C。

2、【2019四川自贡】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H4 B.C4H4S C.C4H6S D.C4H8S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4S。

故选:B.

3、【2018山东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故选C.

4、【2018海南省】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Ag2S B.H2S 中S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H2S 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是Ag2S;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H2S 中S元素为-2 价;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H2S 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故选D.题型二质量守恒定律表格题

【经典例题】【2019贵州安顺】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质量减少了8g—4g=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2g=14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2g=1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反应后X的值为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g:10g=2: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趁热打铁】

1、【2019甘肃天水】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2 B.d是催化剂C.c不是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判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a由6.4变为5。2,减少1。2,为反应物;c由4.0变为7.2,增加2。8,为生成物;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或催化剂,B项不正确;根据参加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判断b参加反应的质量=2.8—1。2=1.6,进而判断x=3。2—1。6=1。6,A项错误;c为生成物,且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判断c一定是化合物,C项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项正确.故选D.

2、【2018湖北随州市】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 物质Y一定是单质 D. 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

【答案】C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

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5,正确。故选C。

3、【2019云南昆明一模】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A.x=3.1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3.5+10+6﹣(8.6+3.5+14.5)

=2.9,故甲、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A、x=2.9,故错误;

B、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10g﹣8.6g):(14.5g﹣6g)=14:85,故正确;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D、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错误;

故选B。

题型三质量守恒定律图表题

【经典例题】【2019江苏苏州】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A.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

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正确;

B.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不正确。

故选:D。

【点睛】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趁热打铁】

1、【2019。云南】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H2N2+H2O

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该反应中的一氧化氮和水属于氧化物,氨气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故错误;

C.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正确.

故选:D.

2、【2018湖北宜昌】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物是混合物

C.用符号表示为2X D.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故错误;

B、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用符号表示为X2,故错误;

D、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正确。故选D。

3、【2019湖南益阳】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选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选择序号填空)。

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

(3)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答案】(1)分子,3:1,A;(2)A;(3)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解析】(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题型四质量守恒定律计算题

【经典例题】【2018天津市】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 9.6g B。8.8g C。6.8g D。4.4g

【答案】B

【解析】设与2.8gA恰好反应的B的质量是x,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w,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w,则=,解得x=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2.8g+9。6g-3。6g=8。8g.故选B。【点睛】掌握好反应前后总质量和各元素质量都不变,结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分析此类题即可解决。

【趁热打铁】

1、【2019广西梧州一模】在A+2B=3C+2D的反应中,32gA和适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C和100gD,若A的化学式量为16,则B的化学式量是()

A.26 B.36 C.52 D.104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A+2B=3C+2D可知,在此反应中参加B的质量为:36g+100g﹣32g=104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3C+2D

16 2x

32g 104g

解得:x=26

由上述计算可知,A正确

故选A。

2、【2018湖南娄底】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8g××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5。4g××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 ﹣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2019年中考化学考点典型题过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含解析)

2019年中考化学考点典型题过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1.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大于(a+b)克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D.小于或等于(a+b)克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2Y+3Z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2:3 C.该反应可能有单质生成 D.若反应生成了a gY和b gZ,则消耗X的质量一定大于(a+b)g 3.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温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产 4.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6.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 C.水变成汽油 D.冰转化成干冰

7.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A. 4:13 B. 3:10 C. 2:7 D. 1:4 8.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氧气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则c等于() A.d+b+a B.d-b-a C.d-b+a D.d+b-a 9.120℃时,取3g有机物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将其燃烧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浓硫酸增重1.8g,澄清石灰水中产生10g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的化学式一定是CH2O B.6g 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6.4g C.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 D.R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6:1 10.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 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量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 分子种类; 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 元素化合价; 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 【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 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 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 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A.10 B.8 C.4 D.0 二、非选择题 5.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 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g.(保留一位小数) 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 g二氧化碳. 9.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

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 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 g铜(保留一位小数) 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g.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14.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 (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2020年中考化学精选考点8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考点8 质量守恒定律 15.(2019·无锡)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B.x+y=75 C.y ≤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 的取值范围:0≤x ≤30 【答案】D 【解析】反应前后,甲、丁分别减少了20、5,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 ,二者都为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不管乙、丙是否参加反应,x+y=30+20+20=75;如果y=20,说明丙没有参加反应,x 一定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如果y<20,说明丙是反应物,该反应仍然是化合反应;x 可能是反应物,可能是生成物,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当丙没有参加反应,而乙是生成物时,x=55。 6.(2019·宿迁)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减少 C.参加反应的X 与生成的Z 的质量比为15:14 D.一个Y 分子和一个W 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 【答案】D 15.(2019·盐城)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取生石灰(CaCO 3=====高温 CaO+CO 2↑)现有100克碳酸钙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物体的质量为67克,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生成CO 2的质量是33g B.生成物中CaO 的质量是42克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答案】D 11.(2019·扬州)2KI+H 2SO 4+O 3═O 2+M+K 2SO 4+H 2O 中M 的化学式是( )

聚焦中考化学【第8讲 质量守恒定律(考点梳理 方法归纳)】

第8讲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质量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质量_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微观解释: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化学反应前后的“622”(即:6个不变,2个改变,2个可能变) (1)“6个不变” ⎩ ⎪⎨⎪⎧宏观⎩⎨⎧①元素的 种类 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 ③物质的 总质量 不变 微观⎩⎨⎧ ④原子的 种类 不变 ⑤原子的 数目 不变 ⑥原子的 质量 不变 (2)“2个改变”⎩⎨⎧①宏观:物质的 种类 改变 ②微观:分子的 种类 改变 (3)“2个可能变”⎩⎨⎧① 分子 的数目可能改变 ②元素的 化合价 可能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质量守恒定律 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③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④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1.一切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2.3 g NaCl 溶于10 g 水中得到13 g NaCl 溶液,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3.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4.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个数一定发生改变( )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详解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详解 本节中考考查的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纯净物质量的计算;涉及气体体积、溶液体积或质量的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是不纯物质量的计算;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中考命题的热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考考查的热占是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杂质不参加反应)。 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内因: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而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正因为如此,化学反应前后的各元素的质量也一定不会变。利用这一点可以把很多复杂的计算进行巧算。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或化学反应;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反应条件;④检查是否需要标注“↑”或“↓”。 3意义: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4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 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下: 1)审题:准确理解题意,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 2)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剖柏题目,理清层次,找出隐蔽条件,明确物质间的关系,寻找突破口。 3)解答:一般分为以下七步:⑴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⑷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⑸列比例式;⑹求解;⑺答题。 6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必须注意:只有纯净物的量才能直接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不纯物的量应换算成纯净物的量。 7化学方程式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如果已知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后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并且单位要统一。 8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⑴m= ρv ⑵单位换算:1 L=1 000 mL,1 mL=1 cm3 ⑶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提高)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提高)知识讲 解-图文 【考纲要求】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并运用“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读法及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原则及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 合价。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 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只是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原子 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 成灰质量减少等。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熟练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利用质量守恒 定律写出未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元素质量; 第1页共8页 ⑤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物质的质量; ⑥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要点诠释】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剖析(1)前提条件:化学反应中。 (2)研究对象:所有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不论状态:气体、 液体、固体)(3)研究内容:质量关系。(不是体积、物质类别等)(4)研究范围:质量总和。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某可燃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 () A. CO B. CH4 C. 甲醇 (CH3OH) D. 乙醇(CH3CH2OH) 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的质量/g 未测定21 10 9 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 A. 1: 1 B. 1: 2 C. 1: 3 D. 2:1 3.已知 2NaClO3+H2SO4+SO2=2X+2NaHSO4由此可知X物质的化学式为() A. ClO2

B. NaCl C. NaClO D. Cl2O 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中,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 B. 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再增加12克甲,甲与乙则恰好 C. 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 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5.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 A.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B. 氢和氧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水 C. 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 每4g氢气跟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g水 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7.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 A与2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 56g B. 62g C. 52g D. 60g 8.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 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C.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D. 用熟石灰鉴别氯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常考题目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一定变”: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种类一定变。 4.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①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计入质量守恒的计算等式中,没有参加反应的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 ①质量守恒的等式两边都是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要算齐全。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的计算,不适用于体积的计算。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增加——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应后生成物质量减少——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 没有变化——反应前后没有气体参加或者逸出 2.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如,已知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到如下推断: 酒精+O2 CO2+H2O,由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可知: 酒精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H;可能含有的元素:O。 说明:若要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则需要定量才可计算。 3. 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如,在A+2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可直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反应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物质质量总和,求得m(B)=3g+10g—5g=8g。 4. 确定某物化学式 如,要求某反应2X +5O2=4CO2 + 2H2O中X的化学式,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列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表格中所差的C、H原子即在X中,由于X前面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每个X中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即X化学式为C2H2。 5. 根据质量守恒,作简单计算 如,加热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剩余固体c 克,要求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即可求出: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a+b)克 反应后物质总质量=c克+氧气质量 故,氧气质量=(a+b-c)克 注意:尽管二氧化锰是本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算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但二氧化锰反应后仍存在于剩余固体中,所以c克中已包含了b克的二氧化锰质量。本题按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计算较为简单。 例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中考化学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计算

化学学科精讲精练——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计算专题 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2)只适用于质量 (3)只适用于参与反应的物质 3.规律“五”不变: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③元素的质量不变;④原子的种类不变; ⑤原子的个数不变“二”一定变:①物质的种类一定变;②构成 物质的粒子一定变“一”可能变:物质的状态和分子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并用横线连接 (2)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前配正确的序数 (3)改:改横线为等号 (4)标:正确标出“↑”“↓” (5)查:检查所写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的适用条件

(1)“↑”:反应物中无气体参与,生成物中有气体 (2)“↓”:在溶液中的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宏观: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 (2)数量:几个反应物分子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分子 (3)质量:几份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几份生成物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书写步骤 1.设:设所求量为x 注:①通常求什么设什么;②x 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上: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中:实际质量下:列比 例式 4.解:解出x 的值 5.答:写出答案 例题 (2019•鼓楼二模)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B 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①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②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③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装置中剩余固体全部是黑色的,并且都能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1: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2:。 【探究与结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她认为若固体全部溶解, 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1 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2 正确。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反思与拓展】 ①小张根据查阅资料所得的信息分析得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 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就认为剩余固体是四氧化三铁”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②若将B 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20.3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氧化铁(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增加的质量为x,则x 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铁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猜想1: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2: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和铁。

考点15 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15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 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2)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 ⎪⎪⎪⎩ ⎨⎧⎪ ⎪⎪⎨⎪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 ⎧⎨⎩ 分子的总数可能变 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3.适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有反应发生。 (2)敞口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不能有气体参与。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无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

2023年中考专题《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详解及经典题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 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推测物质的组成。 在2023年的中考中,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考查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解释敞开体系下的化学变化现象;(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导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未知物;(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推导某物质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 化学 变化,不适用于 物理 变化 理解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质量总和要考虑生成的沉淀、气体,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有无遗漏 只适用于 质量 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或分子数守恒等 微观 实质 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2.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归纳化学变化前后变与不变: 电解水反应微观过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本质原因是: 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推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考点2 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

中考化学知识点精讲 质量守恒定律

元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事项: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如催化剂、过量的物质)。 ③“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探究】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呢? 【猜想】 猜想一: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猜想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 猜想三: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 实验探究一、白磷燃烧 (1)注意观察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及现象②质量的变化 (2)实验过程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并使玻璃管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 ⑤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⑥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实验记录 实验探究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注意观察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及现象 ②质量的变化 (2)实验过程 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2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 ③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观察现象; ④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记录所称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3)实验记录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 基础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质量总和,等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微观: (3)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② 2、书写:(注意:a、配平 b、反应条件 c、正确使用箭号) 3、含义: 点燃 以2H2+ O2 ===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2、化学性质:①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②不可供给呼吸;③能与水化合:化学方程式 为,生成物的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④可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四.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双氧水制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十质量守恒定律 撰稿:赵彤审稿:魏国福责编:祝鑫 [知识导图] [解读考点] 知识点一: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定律实质:构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数目、种类、质量都没有改变,只是组合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中组成各物质的元素种类、质量也不发生任何变化。 定律推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关系一定,即质量呈一定比例关系。 知识点二: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高温、点燃、催化剂等。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主要有: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2)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及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离子数目比;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判断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或其他反应类型等。 知识点三: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洞察考向] 1、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中考的热点,要求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不变,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围绕理解这一考点,中考在这部分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或批驳某些观点,揭批“伪科学“的荒谬言论; (2)运用元素质量守恒、粒子个数守恒去解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等; (3)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题; (4)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跨学科试题,如气体压力、浮力、天平平衡等; (5)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的计算。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此是历年中考的重要内容。其命题趋势为: (1)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2)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3)提供生产、生活、科技等客观事实和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 (4)运用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及物质的组成元素。 [真题剖析]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例题1、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N2 B.H2 C.O2 D.CO 【解析】该题目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考点15物质的变化和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考点15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结构 夯实基础 三、化学反应类型

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1)有机物的燃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反应类型 (1)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3)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催化剂 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_____。 【例题1】(2022·广东)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正确;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海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溪水流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A。 【变式1】(2022·广东模拟题)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酿制甜酒 B.煤炭燃烧 C.瓷器破碎 D.钢铁生锈 【例题2】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解析:A中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多变一的原则,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正确:B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 错误;C中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C错误,D中该反应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为Ca(OH)2+2HCl===CaCl2+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A。 【变式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且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铁屑溶于稀硫酸:2Fe+3H2SO4===Fe2(SO4)2+3H2↑,置换反应 B.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NaCl+KNO3==NaNO3+KCl, 复分解反应 MnO2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质量守恒定律【附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质量守恒定律 一、单选题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2.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的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 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X的化学式是HCl C.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图甲所示物质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是14︰71 3.将锌、铁、镁、铝的混合粉末3.6 g 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 得到200 g 含水83.8%的溶液,则得到氢气的质量是() A.0.2 g B.0.3 g C.0.6 g D.0.8 g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 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212 A.x=13 B.乙是反应物

C.参与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5.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6.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制氢设备,该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改变 C.甲烷中碳元素转化成碳单质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液态锡 _ _ C+2H2 7.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N=P+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可能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是单质、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P和Q的质量之比为1:4 8.在点燃条作下,甲、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专题06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地毯式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6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 注意:(1)注意“”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 3、实验验证:有气体或的实验必须在容器里进行; 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 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4、理解:六不变:宏观:物质不变; 元素不变; 元素不变; 微观:原子不变; 原子不变; 原子不变; 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类; 分子; 两个可能变:分子; 元素; 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 分解成,原子又成新的,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来表示的式子叫做。 2、书写原则:(1)遵守;(2)符合。 3、书写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中间用线相连; ⑴配:化学方程式;(配平时的数字不能改动),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定一法; ⑴等;将短横线改为; ⑴标:标明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只能标在上,并且反应物有气体或固体时,标↑、↓; ⑴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加热条件用▲。 4、意义:(1)表明、生成物和; (2)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比; (3)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相对质量=乘以); 5、读法:以C+O2CO2为例。注意事项:“+”读作“”;“=”读作“”。(1)宏观:碳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二氧化碳;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