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991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General Physical Optics

一、基本信息

1.学分与学时

学分:4,学时:68

2.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程

3.适应专业

物理学专业、选修

4.课程目的

(1)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策略,借助现代化视听设备,系统训练高师物理教育学生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技能和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技能。通过训练使学生经历构建并实施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与学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基础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2)以基础物理实验室为依托,提供开放性、多层次、自主探究式的基础物理实验条件和资源,通过实验教学与训练,发展学生的基础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常规教学物理实验的运用能力,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和运用能力。了解计算机在基础物理实验中的应用。通过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整合,设计并实施以物理实验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并实施以实验探究为特征的学生学习活动。初步掌握与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基本技能。

5.建议先修课程

物理学方法论、物理教学论

6.教学方法与手段

(1)板书讲解

(2)实验与实训

7.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平时考核形式包括出勤、课堂训练表现(能力差别,认真态度,创新意识等)

(2)结果考试成绩占70%。抽签基本教学技能演练与评价。

8.课外自学要求

(1)了解生活中和物理有关的实验现象

(2)多动手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3)多看中学物理教材及相关书籍,增加知识储备。

9.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中学物理微格教学课程(第二版).北京教育学院组编、孙立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第1版).王秋海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阎金铎郭玉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指导.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中学物理微格教程.帅小红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二、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微格教学概述

基本内容:

(1)什么是微格教学

(2)微格教学的性质

(3) 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

(4) 微格教学中的系统控制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

(2) 掌握微格教学的性质。

(3) 掌握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微格教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2)微格教学的步骤

第二章强化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强化技能

(2)强化技能的功能

(3)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4)强化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强化技能的训练与评价

(1)掌握技能强化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强化技能

(2)训练强化技能

第三章变化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变化技能

(2)变化技能的功能

(3) 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4) 应用要点

(5)训练与评价

基本要求:

(1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

(2)掌握微格教学的性质。

(3)掌握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微格教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2)微格教学的步骤

第四章导入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导入技能

(2)导入技能的功能

(3)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4)导入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导入技能的教案编写

(7)导入技能的评价

基本要求:

(1)了解微格教学、课堂标准环节内容,掌握训练导入技能的内容和方法

(2) 掌握导入技能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讲解技能

(1)什么是讲解技能

(2)讲解技能的功能

(3)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

(4)讲解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讲解技能的教案编写

(7)讲解技能的评价

基本要求:

(1)掌握训练讲解、演示、板书和结束技能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技能讲解、演示、板书和结束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讲解、演示和板书技能

(2)讲解技能训练

第六章提问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提问技能

(2)提问技能的功能

(3)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4)提问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提问技能的教案编写

(7)提问技能的评价

基本要求:

(1)了解微格教学、课堂标准环节内容,掌握训练提问技能的内容和方法(2) 掌握提问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课堂环节内容、提问技能

(2)训练提问技能

第七章演示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演示技能

(2)演示技能的功能

(3)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4) 演示的基本类型

(5)应用要点

(6)演示技能的教案编写

(7)演示技能的评价

基本要求:

(1)掌握训练演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

(2) 掌握演示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课堂环节内容、演示技能

(2)训练演示技能

第八章板书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板书技能

(2)板书技能的功能

(3) 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

(4) 板书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板书技能的教案编写

(7)板书技能的评价

基本要求:

(1)掌握训练板书技能的内容和方法。

(2) 掌握板书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课堂环节内容、板书技能

(2)训练板书技能

第九章结束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结束技能

(2)结束技能的功能

(3) 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4) 结束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结束技能的教案编写

(7)结束技能的评价

基本要求:

(1)掌握训练结束技能的内容和方法。

(2) 掌握结束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课堂环节内容、结束技能

(2)训练结束技能

第十章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基本内容:

(1)什么是探索与合作学习教学技能

(2)探索与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功能

(3) 探索与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

(4) 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类型

(5)应用要点

(6)训练与评价

基本要求:

(1)了解训练探索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内容和方法。

(2) 了解探索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章微格教学评价

基本内容:

(1)有个评价的几个概念

(2)常用的评价方法

(3) 微格教学评价概述

(4)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微格教学评价过程

基本要求:

(1)掌握微格教学评价方法。

(2) 掌握微格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课堂教学评价

(2)课堂训练评价

第一轮微格训练

基本内容:

(1)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针对相关技能试讲,同时录制影像。大约每人5-10分钟。

(2)从录像中,教师根据评价单和教学经验给与及时评判。

基本要求:

(1)分组训练学生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

(2)平时要根据评价表对应自身,加强小组和自我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

(2)讲解技能

第二轮微格训练

基本内容:

(1)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针对相关技能试讲,同时录制影像。大约每人5-10分钟。

(2)从录像中,教师根据评价单和教学经验给与及时评判。

基本要求:

(1)分组训练学生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

(2)平时要根据评价表对应自身,加强小组和自我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

(2)演示技能

第三轮微格训练

基本内容:

(1)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针对相关技能试讲,同时录制影像。大约每人5-10分钟。

(2)从录像中,教师根据评价单和教学经验给与最终评判。

基本要求:

(1)结合强化、变化、提问技能,综合训练讲解、演示、板书和结束技能,了解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2)根据评价表给每人打分,结合教师打分,给出微格教学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结合强化、变化、提问技能,综合训练讲解、演示、板书和结束技能。

(2)整体课程的讲解

主要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

本课程计划68学时,其中讲课18学时,实训50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课程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表

课程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表

教学环节

讲课实验实训习题讨论辅导小计

课程内容

第一章 1 1

第二章 1 1

第三章 1 1

第四章 2 2

第五章 2 2

第六章 2 2

第七章 2 2

第八章 2 2

第九章 2 2

第十章 2 2

第十一章 2 2 第一轮微格训练15 15

第二轮微格训练15 15

第三轮微格训练20 20 总计18 50 68

撰写人:徐井华教研室主任:姜成果院(部)教学院长(主任):陈海霞

2013年9月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150J ③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 ④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J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习题 1、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 (2)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3)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小车 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动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 上。 (5)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 前进了10米。 2、试一试,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 (1)将100克的砝码举高1米。 (2)将掉在地上的课本拾起来,放到桌面上。 (3)将凳子放到桌面上。 (4)做一次引体向上。 学生练习, 并板演,教 师巡视,最 后与学生一 起评价学生 的板演,给 予指正和肯 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及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例题、练习的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学生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过少,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学生的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在对功的原理的学习中没有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充分实验讨论交流。学生对功的原理的理解没有直接的感受与认识。 作业P1642、3、4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GDXIANG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最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

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

弹力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主讲人:纪壮娥学号:2011121124 培训技能 提问技能 讲授技能课题 弹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微小形变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物理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技能目标与学生常见的现象联系,引起学生注意:建立概念,引起学生思考: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深入导入,引起学习期待 时间分配(10min)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问、讲解 等内容) 应用的技能 要素 学生的学 习行为 媒体使 用

0:00 0:02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 起来看一些图片。(展示运动会上撑 杆跳高、、弹簧的拉伸、海绵)从这 些图片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杆、弹 簧、海绵都有什么变化呢? 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杆 变弯了、弹簧变长了、海绵变小了, 这些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 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在物理 学上,我们把这种物体在力的作用 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形变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同学们 能不能举出生活中形变的例子呢?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 出弹簧会发生压缩形变和拉伸形 变,杆会发生弯曲形变,海绵会发 生扭曲形变(老师边说边实物演 示),这四种形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 的形变类型。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物体可以 发生形变呢?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 会发生形变呢?比如说我现在手握 着玻璃瓶。玻璃瓶有没有发生形变。 有的同学说有,有的同学说没有, 事实胜于雄辩,现在我们来做一个 实验。 将新课题与学生的 生活经验联系起 来,引起学生对“形 变”的关注,“引起 注意”的技能因素 建立概念,引起学 生思考 认真观察,并 思考 踊跃回答 有(或没有) 认真思考, 并作出可能 性回答: 多媒体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细菌》教学设计 作者:陈维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女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 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女姿女彩,也是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秘密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将细菌的主要特征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來,更锻炼了学生比较、归纳等学习科学和科学研尤的能力,提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m?元第四草第二节的内容.是第四草《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讲述细菌的主耍特征时.改变了以往单纯介绍细菌知识内容的做法,而是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尤,通过对比來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归纳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徳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这一段科学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是一段绝对不应省略的内容。通过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细菌结构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泡等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人教版教材中“细菌”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行的。而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及细菌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等知识较为陌生,所以要求教师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爭例來了解细菌。 “细菌”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來完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是关键C木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上來进行,通过已有知识的回忆,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來学习细菌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女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題的能力。另外课前布迓学生査阅资料.进行预习。 三、设计思想: 木节知识是从微观的角度來介绍细菌.知识虽然较抽象,但学生已具备了利用显微镜等于?段來认识微观生物世界的基础:木节教材内容的设星也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很大空间.如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等。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的空间尽量让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用?侶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观察、思考.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木课的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课改理念。而教师则从旁以问題或其他形式进行适度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首先以一系列生活实例出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

《中学物理微格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991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General Physical Optics 一、基本信息 1.学分与学时 学分:4,学时:68 2.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程 3.适应专业 物理学专业、选修 4.课程目的 (1)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策略,借助现代化视听设备,系统训练高师物理教育学生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技能和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技能。通过训练使学生经历构建并实施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与学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基础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2)以基础物理实验室为依托,提供开放性、多层次、自主探究式的基础物理实验条件和资源,通过实验教学与训练,发展学生的基础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常规教学物理实验的运用能力,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和运用能力。了解计算机在基础物理实验中的应用。通过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整合,设计并实施以物理实验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并实施以实验探究为特征的学生学习活动。初步掌握与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基本技能。 5.建议先修课程 物理学方法论、物理教学论 6.教学方法与手段 (1)板书讲解 (2)实验与实训 7.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平时考核形式包括出勤、课堂训练表现(能力差别,认真态度,创新意识等) (2)结果考试成绩占70%。抽签基本教学技能演练与评价。 8.课外自学要求 (1)了解生活中和物理有关的实验现象 (2)多动手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3)多看中学物理教材及相关书籍,增加知识储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 新课教学谁运动得就快。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 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 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 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 到p109,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 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 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 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 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 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 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 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 过这个公式,就是: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 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 可让学生另举一例,来说明刚才老师 所讲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比较,让它们从同 样的高度下落,测出时间,但这种方 法实际操作起来是不是不容易呢? 可让学生来设计并做这个实验 体验两种方法的不同 请一位学生读一下速度的概念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快 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慢 同学们对单位时间可能认识上有缺 限,会出现对我们物理上所要求的单 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 学生回答: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 间比路程。 对学习的这一回答,结合刚才我们所 讲的速度的定义,教师进行总结:对 于两个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运动 物体的速度大小比较,可用速度的公 式进行计算,直接用速度的数值进行 比较,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体运 动快慢的比较,这才是我们这一堂课 的主要目的。这们从方法上将运动快 慢的比较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数值)加深对速度数值的理解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做答并演示 10m/s= km/h 36km/h= m/s 培养学生归纳 比较和分析问 题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 反三的能力。 对于为什么要 学速度这个物 理量有一个深 刻的理解,让 学习知道这是 常用的也是非 常好的方法。 对有困难的同 学可出一些常 见速度、简单 速度进行换 算,降低要求。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P3W. W. W. 第1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第二讲语言技能 第三讲导入技能 第四讲讲解技能 第五讲提问技能 第六讲结束技能 第七讲演示技能 第八讲板书技能 第九讲变化技能 第十讲强化技能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微格教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微格教学的实施流程 2.微格教案的设计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微格教学理论要点 (一)微格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1.微格教学的内涵 微格教学是由英文Micro teaching 直译而来的。依据Micro 的多种译法,这个概念还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而根据其特殊的技术手段,有人将其意译为“录像反馈教学”。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微格教学”这一提法。那么,何谓微格教学呢?其创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Dwight Allen)教授给微格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我国学者结合国内的微格教学开展情况,将其定义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仅凭借以上两种权威的说法,我们对于什么是“微格教学”可能还是不太清楚。为了更清楚地把握其实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其产生时的初始状态。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震动,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人痛定思痛,认为要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必须依靠教育,而要发展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教师。于是,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对师范生的培训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传统上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学实习,要像正式在岗教师一样到课堂上授课,由指导老师听课并提出评价意见,以此帮助师范生不断改善教学、提升能力。然而,即使是一下课指导老师就立即向实习的师范生提出反馈指导意见,这样的反馈还是延后了,师范生往往记不起自己上课的全过程。而无论是作为当事者的师范生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指导老师,不管如何努力,都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微格教学)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教者:通济中学谢浩 时间:2010.10.27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内的物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通过演示实验小麦的燃烧证明物质是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训练技能导入、讲解技能 教学目标 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通过对细胞 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的理论认识,提高 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 兴趣爱好。 教具 PPT课件、烧杯、 清水、墨水、小 麦、探针、酒精 灯、打火机 教学过程: 时间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 2分钟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体和动物体 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 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 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 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 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 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 样生活的。引出课题:第一节《细胞的生 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A.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 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 B.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C.根据这个结论,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 题: 板书: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 好奇心,培养探究兴 趣。 预备状态、集中 精力,激发好奇 心。

5——6分 钟活动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 究的问题: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D.现在我们来一起研“究细胞中有哪些物 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 糖、酸……)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3、动物油(脂类) 得出: 二、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 等——无机物(板书)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 类等——有机物(板书)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演示实验: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 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 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得出结论: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无论是 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 ——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更小的颗粒— —原子构成的。(举例:一个氧原子和两个 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 四、做实验验证:将墨水滴2滴在水中,观 察清水的变化,水开始变成蓝黑的颜色。 得出结论: 1、分子是能够运动的。 2、墨水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分子 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教学延伸:既然物质是由分子构成,那么还 有没有比分子更小的微粒呢?这是我们以 后将进一步学习的微粒原子。 观察、激发新旧知识 的联系,产生学习需 求,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思考、分 析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物理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学习的回顾与反思

物理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学习的回顾与反思 以前一直觉得讲课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就那么几十分钟,随便的就过去了。自从自己真的去尝试了之后才发现其实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简单。从理论课上,我发现一堂出色的课,少不了深思熟虑的设计,除了准确无误之外,清晰的思路,还必须有吸引人的亮点。特别是物理课堂,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讲授严谨的科学知识时,需要清晰明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虽然只有几十分钟,但要达到“龙头,猪肚,凤尾”的效果没那么简单! 第一次练习导入技能的时候,花了近一天的时间在宿舍准备,本以为自己准备的内容丰富,举得例子生动有趣,但是上台一讲,发现一切都没有按照我的计划前进,那些吸引人眼球的例子被我讲出来之后变得枯燥乏味。本来我以为十来分钟很快就过去,讲不了很多内容的,所以准备的内容也不是很多,但是一紧张不到几分钟就全被我念过去了。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内容不能太少,准备需要大于一堂课的实际内容,课堂是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不可预测的,只有准备充分才不会出现短缺的尴尬。当然准备多一些并不是要求一节课讲完,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三次练习的都是导入加讲授技能。虽然很投入的去准备,在课前认真的理了一下自己要讲的内容,以保证自己不会出现知识上

的错误,但在讲课期间依旧会紧张,然后就讲错了,好在练习了几次之后慢慢的也就不紧张了。 在之后的练习中,慢慢的我们还开始对每个队员的板书板画,肢体语言,语音语态,表情等方面深入纠正。一开始我讲课的时候只能看到紧张的我面无表情,而且为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我喜欢将手按在讲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糟糕的是除非是板书板画的时候必须移动,不然我是一节课下来一直站在一个位置,不会移动。在小组成员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我一直很努力的改掉我这个坏毛病。慢慢的我讲课也会有和学生眼神交流,必要的时候会有一些恰当的肢体语言,而且会适当的亲近学生,使得我的课堂没那么僵硬。我很庆幸,我所在的微格小组的成员都很给力。他们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重视很有热情,而且每周会有固定的时间练习。特别喜欢我们每一次练习之后对各自的评价和建议,虽然每次这个练习会占去我们周末的大半部分时间,但是锻炼了也成长了,我觉得很值!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练习之后,自我感觉有所成长,但我清楚的知道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进和提升。在老师平时作业指点中,我发现我还是没有很放得开,依旧还是会紧张,而且存在提问技能方面的问题,会不自觉的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方面也还很欠缺,有时候对教材理解存在误区等等各种问题。我坚信要想形成良好的教态和娴熟的教学技能,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和改进,没有耐心坚持跑完这次马拉松赛的话是很难成功的。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教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其中,首先介绍了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 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2.引入新课: 课前,尽量准备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片,如电影《生物的进化》中有两只斗鸡相互攻击的生动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最新整理)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热机教学设计 教师胡静年级九年 级 学生人数44 授课时间9.12 课题热机课时安排 1 第 1 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 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 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热机只有一些浅显的认识,由于条件限制, 又不可能到热机生产厂去参观。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 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去了解热机内 部的构造及工作过程,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很容易让他们掌握本 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认识效率。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模型和课件动画演示并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 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 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和联 系。 ·教学难点掌握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 要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本身和升高的温度有关,人们烧水都需要热量,这些热量是怎么得到的?(由生活中的常识引入新课,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 受。) 二、新课教学 1、讨论:用燃料燃烧来烧水,常常看到壶盖被顶起 来,这是为什么呢? 2、多媒体动画播放: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 加热使水沸腾,会看到什么现象?讨论这一过程中能 量的转化情况、安全性和改进的方向。(注意:软木塞 不要塞得过紧,免得试管炸裂伤人)

生物微格教学教案----花的结构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授课内容:花的结构学科: 八年级生物 执教:任佳班级:生科1001班 日期: 2013.4.7 导师: 董昌金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初二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容易被色彩斑斓的图片和实物所吸引,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宏观和微观现象变的更加直观。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中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讲述了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殖器官的生长”这节是这章中的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本节课文包括三个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本节课教学安排主要是完成对花的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材中先从认识花的结构入手,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接着,开始做花的解剖和观察。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按照教材指导的方法一步步地观察每一部分结构,尤其注意对雄蕊和雌蕊的进一步观察。然后通过展示不同类别花的图片,理解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对花蕊,特别是雌蕊结构建立较深刻的印象。为下节课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埋下铺垫。 三、教学目标。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

微格教学教案 院系教育与体育学院班级13-4 学号13091125 姓名马宁课题9的乘法口诀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学生能自己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目标 .能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比 较熟练地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 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 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进行汁算.教学难点 能发现9的乘法各个积的各位数的变化规 律 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索法 教学手段 :制作计算机课件、录像以及游戏用的模拟 的金锁、金钥匙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喜欢白雪公主吗? 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可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所以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 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 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可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要来救人了,所以利用这9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通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9的知识,(出示课题 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 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提问: 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 (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生:(9个)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五题:五、以你自己熟悉的一节课为例,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除了具有教学设计的所有要点之外,教学设计的篆写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看二想三答四验”: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 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 ①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②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谢玉燕湘潭市雨湖区江南中学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要以知识的生成为主线,认为新知识是学生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群体和个性特点(思维与情感特征)、学习类型,合理设计教学事件,用以支持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营造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学习。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课程资源,创设适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景,促进不同层面和特征差异的学生在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模块2,第一章,孟德尔从个体性状出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细胞水平通过对蝗虫等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的传递情况,那么本节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萨顿的实验观察和类比推理以及摩尔根的实验论证,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解决了基因在哪里的问题,是对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与强化,也为后续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什么)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节栏目内容丰富,为教师设计学习环境提供重要素材。 学生情况:学生(高一下学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人类眼皮及豌豆等生物的性状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形式已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辨证思维特征,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独立和自主。本校学生由于生源较差,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而且同班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班级人数较少。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说明

物理教学设计(前后呼应、具体能落实) 一:指导思想:(以课程理念、课程纲要为依据。结合实际,体现指导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经历获取的过程,不同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研究方法,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过程,揭示等物理现象(或规律)。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得出现象(或规律) ”。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的内容、方法、能力;本课的性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理解(认识、了解) 知识,了解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已有知识、经验、习惯对本课学习的有利、不利因素;本课学习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另外生产生活中的、等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基础;再有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已具有了、等知识,初步学会了等方法。具备了(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 但是生活中等现象得到的片面结论,也影响着学生正确认识的形成;另外多数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四:教学目标:(针对内容,简练) 1.知识与技能:(行为动词+本节课的知识点)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 2.过程与方法:(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不能太笼统) 通过经历(尝试、观察、探究)的过程,了解(认识、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升能力(动手能力、读图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归纳结论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初初中中物物理理课课堂堂教教学学设设计计?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利则废”狭义备课目的:上好一节课(课 前备课) 广义备课目的:上好所有的课专 业储备、终身备课)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通 过对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教学内 容,创造一种教学活动的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流程, 以指导教学工作的实施。范畴为理论依据,指导思想,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等。教学设计:不仅考虑老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 教学 实践 理论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整体框架教学目标 教什么?学什么?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怎样教?怎么学? 效果?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恰当地确 定教学目标。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本内容 2.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把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主要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资 源及教学策略表述清楚。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本内容 3、板书设计 条目式、程序式(探究)、网络式、 表格式……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二)基本内容4、教学反思 宏观:理念--课堂实施--目标达成 中观: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 微观:教学细节四?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设计 1. 想学生所想,知学生所知,料学生所错 学生大脑学习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